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贵州省 >>毕节市 >> 金沙县 >> 长坝镇 >> 双堰村

双堰村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双堰村谷歌卫星地图)


双堰村简介

  双堰村后坝组位于长坝乡东南方,距乡政府所在地2公里,全村辖个村民6个小组,总人口452户1237人,耕地面积2001亩,土1480亩,田521亩主产水稻、玉米、高粱、烤烟、辣椒等农作物。
  党的-以来,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面临新的历史机遇,长坝乡党委政府把“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破解长坝边缘化”摆在了全乡经济建设盘子的重要位置,集中人、财、物力用于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双堰村村支“两委”班子认真思考、积极谋划、理清思路,发挥自然和地理优势,在改善基础设施和调整产业结构上寻找突破口。在乡党委政府的支持下,先后建成自来水厂、变电站、农网改造、村组公路,促进了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文化流。
  改善人居环境,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带领人民过上社会主义新生活。2010年,长坝乡作为农村危房改造和“黔西北民居”建设项目的推进乡镇,双堰村抓住这次机遇,配合乡党委政府认真开展入户调查、宣传发动、组织实施等工作,对全村169户危房进行了改造,按照“保持农村传统风貌和生活习俗,改善居住空间景观和环境质量,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居住环境”的目标。
  
  --人口总数:4132人 农业人口:3930人 非农业人口:202人
  --行政区面积:16.0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4424.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苗族,彝族 发展口号:
  --所辖村:堰沟组,堰坎组,后坝组 生产总值:172.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 名特产品:有机高粱,梨子,大枣 办公所在地:长坝乡双堰村堰沟组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520523211 551800 -- 查看 双堰村谷歌卫星地图

双堰村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双堰村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双堰村

  双堰村后坝组位于长坝乡东南方,距乡政府所在地2公里,全村辖个村民6个小组,总人口452户1237人,耕地面积2001亩,土1480亩,田521亩主产水稻、玉米、高粱、烤烟、辣椒等农作物。   党的-以来,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面临新的历史机遇,长坝乡党委政府把“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破解长坝边缘化”摆在了全乡经济建设盘子的重要位置,集中人、财、物力用于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双堰村村支“两委”班子认真思考、积极谋划、理清思路,发挥自然和地理优势,在改善基础设施和调整产业结构上寻找突破口。在乡党委政府的支持下,先后建成自来水厂、变电站、农网改造、村组公路,促进了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文化流。   改善人居环境,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带领人民过上社会主义新生活。2010年,长坝乡作为农村危房改造和“黔西北民居”建设项目的推进乡镇,双堰村抓住这次机遇,配合乡党委政府认真开展入户调查、宣传发动、组织实施等工作,对全村169户危房进行了改造,按照“保持农村传统风貌和生活习俗,改善居住空间景观和环境质量,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居住环境”的目标。      --人口总数:4132人 农业人口:3930人 非农业人口:202人   --行政区面积:16.0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4424.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苗族,彝族 发展口号:   --所辖村:堰沟组,堰坎组,后坝组 生产总值:172.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 名特产品:有机高粱,梨子,大枣 办公所在地:长坝乡双堰村堰沟组   

花滩村

  花滩村位于长坝乡西北方向。地形以山丘为主,多槽谷、山地。地势西高东低。整个地势呈南、西、北向东逐渐降低的桑叶状,总体地貌起伏较大,多丘陵、麻窝、洼地、漏斗和旱作地。平均海拔在860米—920米。双桥白龙洞为境内最低处,海拔810米。地质构造以炭酸岩为主。地层构造属扬子准地台。主要矿藏有煤、硫铁矿、钼矿等。   河流为长江流域乌江水系,水质含氟量高。地表水在鱼翅、双桥较丰富,地下水在柳田村极为丰富。   乡境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湿润气候,冬季温和潮湿,夏季高温多雨,光热条件好,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17.3℃,年平均降雨量1026毫升,年日照时间1050小时,无霜期290天,有利农作物生长,春季多雹,春夏常出现干旱。主产水稻、玉米、油菜、花生、辣椒等粮食经济作物,适宜松、杉、杨、桃、李、梨、乔木、草本、蕨类、菌类及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兽类等动植物生长。   花滩村是一个汉族集居区,截至2009年底止,该村共有农户779户,2640人,属汉族聚集区,有劳动力941人,总面积12.8平方公里,共有耕地面积2322亩,其中水田面积684亩,旱地面积1638亩,大牲畜存栏120头,生猪存栏1954头。境内农业、交通、电力等基础设施日臻完善。   花滩村的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名山、秀水、溶洞及民族村寨较多,形成一幅壮丽的花滩画卷。   境内名山秀水,人杰地灵。有花滩水库风光,白龙洞喀斯特地貌溶洞,花滩水库象耀眼的明珠点缀山间,星罗棋布,“杜鹃山、鸟语花香、花滩河、水吟鱼跃”。 花滩河水库分布长坝乡西北方向4.5公里,属长江水系流域的花滩河支流,水库蓄水750万立方米,主要供水、灌溉沙土镇,设计灌溉面积15000亩。      --人口总数:2680人 农业人口:2630人 非农业人口:50人   --行政区面积:12.8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2322.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彝,苗等民族 发展口号:   --所辖村:鱼翅组,柳田组,双桥组 生产总值:171.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玉米,水稻,有机高粱 名特产品:煤矿,钼矿 办公所在地:长坝乡花滩村鱼翅组   

店民村

  广大人民群众大力依托自然历史资源,经商与种养业同步上,三个文明齐发展,大力经商,搞活经济,不断加大科技培训力度,推广科学种植,建立党员示范基地50亩,在农村建立科技示范户2户,该村在两委班子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广大群众的辛勤耕耘,各方面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多数农民已有家用电器、摩托车、家用电话,整个村庄立足村情,长远规划,畜禽圈养,柴草堆放有序,环境卫生清洁,严格执行《村规民约》提高农民的道德,文化和法律素质,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7%,积极学习先进的生产生活方式,反对封建迷信,禁止“黄、赌、毒”现象发生,村内无刑事犯罪,创建星级文明户达标,同时,村妇联组织切实解放思想,发挥妇女半边天的作用,深入开展“双学双比”活动和五好文明家庭创建活动,使妇女工作走上了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该村不仅重视农村经济发展,精神文明建设也齐头并进,农村民族风情浓厚。   --人口总数:3950人 农业人口:3900人 非农业人口:50人   --行政区面积:17.1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5296.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彝,苗等民族 发展口号:   --所辖村:店民组,三合组,岐山组 生产总值:145.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玉米,烤烟,水稻 名特产品:烤烟 办公所在地:长坝乡店民村三合组   

石关村

  近几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吹进了石关村,在县委、县人民政府及乡党委、政府的大力持支下,昆仑村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该村组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建设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这些成绩的取得,都取决于领导班子的坚强有力,表现在该村党支部达到“五个好”,被长坝乡党委评为先进党支部。   近几年来,该村组两委班子团结协作,立足村情民意,依托自然历史资源,因地制宜地制定了一条适合本村组发展规划,带领人民群众脱贫致富,做到了财务、政务、村务公开,各种制度等健全。      --人口总数:1388人 农业人口:1350人 非农业人口:38人   --行政区面积:8.23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913.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苗族,彝族 发展口号:   --所辖村:石关组,坪兴组 生产总值:96.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玉米,烤烟 名特产品:桃子 办公所在地:长坝乡石关村石关组   

昆仑村

  昆仑村是长坝乡的东大门,距柳沙线4.5公里,处于平缓地带,海拔为850--900米之间,属于典型的喀斯特地带,由于独特的小气候及湿润的自然条件,促成动植物物种的多样性。这里到处分布着茂密森林,树木种类主要有桃、李、杨梅、核桃、梨树、松、杉、柏香、香樟、沙糖、悬朗、黄央、楠木、苦练子、白杨、漆、桐子、卷子、柿花、柏、紫荆、梧桐、枇芭、椿,银杏等300余种。野生动物有山兔、猎猪、昏子、松鼠、麻雀、野鸡、竹鸡、斑鸠、锦鸡、喜鹊、画眉、黑串、菜花蛇、乌梢蛇、牛屎巴、野鸡项、青竹彪、-蛇、眼镜蛇等170余种。主产水稻、玉米、油菜、烤烟、花生、辣椒等粮食、经济作物,适宜松、杉、杨、桃、李、梨、乔木、草本、蕨类、菌类及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兽类等动植物生长。是金沙县新农村建设示范点,2009年该村共有农户1106户,3426人,属汉族聚集区,有劳动力1123人,共有耕地面积3121亩,其中水田面积1205亩,旱地面积1916亩,大牲畜存栏150头,生猪存栏2456头,全年粮食总产量178万公斤,农民人均有粮481公斤,全年经济总收入112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275元。境内农业、交通、电力等基础设施日臻完善。   有一支常年活跃的农村业余文艺队给人民群众表演地戏、狮灯,深受人民群众的好评。   近几年来,该村紧紧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风乡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目标,抓全村基础设施建设,抓村容村貌,抓班子建设。目前全村基础设施实现了质的飞跃,村容村貌整洁干净,民俗民风和群众凝聚力得到了提升,得到了乡党委政府的肯定。近年来完成建设投资270余万元。其中:   1、完成了昆仑经龙泉至后山翁贡8公里通畅工程建设,实现投入106万元。   2、完成了硐口至上寨沟5.2公里通组路建设,实现投入31.2万元。   3、硬化水泥人行便道7000米,修建沟渠430米,硬化水泥生产便道450米,实现投入15万元。   4、实施一建三改项目改圈改厨各50户,实现投入15万元。   5、修建水池412立方米,实现投入32万元。   6、新建昆仑小学,占地830平方米,实现投入57万元。   7、修建提灌站及维修沟渠2500米,实现投入10万元。   8、成立老年大学,建成村极农民健身场地和村级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实现投入5万元。      --人口总数:3780人 农业人口:3700人 非农业人口:80人   --行政区面积:15.3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3121.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彝,苗等民族 发展口号:   --所辖村:昆仑组,硐口组,大元组,龙泉组 生产总值:178.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玉米,水稻,有机高粱 名特产品:萘李, 办公所在地:长坝乡昆仑村硐口组   

新化村

  新化村在全乡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践中,该村“两委”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始终把发展村级经济作为首要任务。在长坝乡党委政府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政策推动下,该村结合本村实际,发展烤烟、花椒、大枣、核桃、辣椒等经济作物种植和生猪等养殖,利于地域优势,以特色农业为主导,带动农业产业发展,提高农民经济收入。2011年,全村共种植烤烟500亩、花椒80亩、大枣130亩、核桃100亩,出栏生猪百余头。   --人口总数:1850人 农业人口:1800人 非农业人口:50人   --行政区面积:9.9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900.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彝,苗等民族 发展口号:   --所辖村:新化组,马鬃岭组 生产总值:127.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玉米,烤烟 名特产品:杂交玉米,烤烟 办公所在地:长坝乡新化组   

上马村

  上马村以构建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支柱产业为支撑、非农产业为突破口的全面发展特色产业体系,培育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不断夯实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基础,为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一是农业增收稳定。全村按照发展精品、珍品和旅游观光特色农业“两品一游”生态观光旅游高效农业的目标。紧紧抓住长寿优质林果支柱产业,通过种植“天山雪莲果”、黄桃、柑橘、小籽花生、板栗、金秋梨等,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夯实了农民增收产业基础。二是畜牧养殖业稳步推进。通过采取政策引导、资金扶持、技术指导、动物防疫等措施,有力地推动了农户畜牧养殖业的发展。三是招商引资,吸引金泰煤矿落户。      --人口总数:3026人 农业人口:2990人 非农业人口:36人   --行政区面积:15.59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4313.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彝,苗等民族 办公所在地:长坝乡上马村龙塘组   --所辖村:上马组,龙塘组,石坪组 生产总值:148.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玉米,水稻,有机高粱 名特产品:梨子,大枣   

三联村

  近年来,三联村认真落实科学发展的理念,遵循 “平安是品牌,平安是资源,平安是效益,平安是第一环境”工作要求和“严格保护、统一管理、合理开发、永续利用”工作方针,贯彻实施有关法律、法规,按照标准狠抓“平安村寨”创建,为建设和打造平安和谐村寨奠定了基础。   近年来,三联村正在以产业结构调整为抓手,抢抓契机招商引资搞开发,准备为长坝乡的发展增添后劲。      --人口总数:3140人 农业人口:3100人 非农业人口:40人   --行政区面积:11.98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4362.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彝,苗等民族 发展口号:   --所辖村:三联组,莲花组,重中组 生产总值:123.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玉米,烤烟 名特产品:杂交玉米,烤烟 办公所在地:长坝乡三联村莲花组   


双堰村特产大全




双堰村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