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松村距桂花乡政府9公里,金(沙)清(清池)油路穿越而过,平均海拔1215米,在这片拥有24.3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生活着苗、彝、布依、汉等3264名勤劳智慧的的各族人民。自果松村列入地区新农村建设示范村以来,桂花乡党委、政府把果松村新农村建设列为了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在县、乡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果松村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奋发图强、艰苦创业,从而使桂花乡果松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宽广笔直的柏油公路穿境而过,蜿蜒整洁的水泥连心路在村落间绕行,敞亮平坦的通组公路四通八达;更多的昔日陈旧破落土墙房变成了装饰美观的别致小洋楼,满院花香的庭院不时传来人们喜悦的谈笑。田野里,庄稼青绿;山坡上,果树成荫、牛羊成群。按照新农村建设规划,整合果松资源条件,从种植业、养殖业着手,培植出了一系列促进群众增收致富主导产业。加强劳动力技术培训,使先进适用的农业科学技术在果松村得到广泛普及,加上桂花乡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干部群众共同努力,粮食生产连年丰收,年产量达884吨。
为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的科技致富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相继开展了远程教育培训、绿色证书培训、专业培训等多种多样的技术培训,使群众掌握1—2门适用技术,加强对市场的了解和对接。例如:水稻两段育秧和宽窄行移栽、杂交玉米营养块(坨)和单株定向移栽、绿肥种植综合利用、烤烟漂浮育苗和地膜移栽、猪牛养殖、沼气等适用农业科学技术等到广泛普及,2008年,烤烟良种普及率达100%。
抓林业产业化发展,2007年4月中旬,依托桂花乡森林资源优势,引进了黎平宏光松脂厂对全乡松脂资源进行采集,并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标准进行采集,果松村村级集体以0.2元/株提成作积累,仅此一项全年可增村集体经济近万元。又在2007年5月初,新建成桂花乡“三线一坝区”优质玉米基地和果松村生猪养殖基地等一批“三位一体”示范服务基地,以此不断引导全乡农业综合水平的不断提高。争取到地、县新农办支持,在果松村龙井湾组建设300亩经果林基地,2008年春节前已建设结束,使之成为果松村农民增收的又一产业支柱。
刘俊,副支部书记,QQ号码:39730831;电话号码:15085746801
范孝琴,新农保协办员,QQ号码:314485292;电话号码:13885715864
--人口总数:3264人 农业人口:3180人 非农业人口:84人
--行政区面积:19.2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3456.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彝族,苗族 发展口号:建设动态化,环境优美化,自然风景优美化
--所辖村:果松组,仓上组,马坎组,三岔湾组等 生产总值:3256.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玉米,稻谷 名特产品:土豆,高粱 办公所在地:果松组
--自然条件:风景优美,气候温和, 资源:森林资源,丰富多彩的水资源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520523203 | 551800 | -- | 查看 果松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回龙村 |
2007年,根据上级精神,原回龙、白溪和珠宝等三个村合并为现在的回龙村,全村有28个村民组,共1157户4256人,其中男2242人,女2014人,汉族3835人,其他民族421人。耕地4354亩,其中田1038亩,土3010亩,山林5247亩(含小箐林场1000亩)。有村党支部委员会1个,党员87人,其中男74人,女13人,初中以上文化46人。 回龙村位于金沙县西北部,桂花乡东南部,距县城28公里,是全乡辖区最大、人口最多的一个村。地处金(沙)——岩孔——清(池)线上,是全县西部乡镇的大门。石场、太平、清池、马路、箐门等乡镇均要从村境内通过。东以金家丫口为界与本县岩孔镇毗邻,北柿花村、滥坝村两村接壤,西与滥坝、果松两村交界,南与平坝乡的八一村等地相连。全村地势以丘陵为主,海拔在1100—1300m之间。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署,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年降雨量950—1200mm,年平均日照数为1020小时,无霜期310天左右。 村境内有小箐两大林场,占地1000多亩,森林覆盖率为42%,植被覆盖率为49%,林木资源较为良好。村内有库容量268万方的箐河水库和8万方的刺竹水库。 --人口总数:4256人 农业人口:382人 非农业人口:3274人 --行政区面积:26.7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4354.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苗族、彝族、布依族 发展口号:加强组织阵地建设,发展特色农业产业 --所辖村:桂花树,街上,民主,生姜甫,小箐,新农沟,平桥,大坝,田沟等 生产总值:5749.2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有机烟叶、有机高粱、水稻、玉米等种植业,养猪、养牛等养殖业 名特产品:烟叶,有机高粱,大米,玉米,生猪等 办公所在地:回龙村桂花树组 --自然条件:良好的气候条件,充足的日照时间,四季分明,是典型的亚热带季节气候 资源:丰富的水资源和森林资源,宽广肥沃的土地资源等 |
柿花村 |
柿花村——全村有21个村民组,辖柿花、青松、双山地域,共785户3306人,其中男1717人,女1587人,汉族2568人,其他民族738人。耕地4878亩,其中田1142亩,土3430亩,山林6419亩(含双山林场2800亩),双山地域属省级一类贫困区域,(并村前一类贫困村,4个村民组,138户576人,其中少数民族达306人)。 有村总支1个、党支部3个,党小组8个,党员67人,其中男51人,女16人,初中以上文化35人,村总支书记黄昌松,支委成员9人。 村委主任黄昌松,委员郭恩海、潘亨健、 --人口总数:3754人 农业人口:3653人 非农业人口:101人 --行政区面积:22.3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4025.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苗族,彝族,布依族, 发展口号:加强基层管理,促进发展先锋, --所辖村:平桥组,白亮沟,田坝,大田坎,沙沟等 生产总值:58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水稻,玉米,高粱,烤烟, 名特产品:大米,高粱,烤烟,土豆, 办公所在地:柿花村平桥组 --自然条件:环境优美,气候凉爽, 资源:森林资源,水资源 |
滥坝村 |
滥坝村位于桂花乡政府西南部,距政府所在地6公里,地处金沙县通往西部乡镇交通线上,石场、太平、清池、马路等乡镇均要从滥坝村境内通过。全村地势较为平缓,以丘陵为主,海拔在1000—1300m之间。全村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冬暖夏凉,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年降雨量950—1200mm,年平均日照数为1020小时,无霜期310天左右。 全村有12个村民组,总面积19.8平方公里,村境内主要居住着汉族、苗族、彝族、布依族等2300人。全村地形以山地为主。现有耕地3500亩,林木种类繁多,以松、杉为主。由于气候适宜,近两年更兴起特产野生菌。这里环境优美、空气清新、气候凉爽宜人,有纯少数民族村寨,极具旅游优势。 刘应忠,支部书记,QQ号码:2240948134,手机号码:15934776049; 王敏,村主任,QQ号码:396092342,手机号码:18285732627; 蒙玉,支部副书记,QQ号码:565408382,手机号码:18798332573; 蔺伟,村委委员、新农保协管员,QQ号码:402026730,手机号码:13628578171; --人口总数:2300人 农业人口:2285人 非农业人口:15人 --行政区面积:19.8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3500.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苗族,彝族,布依族等 发展口号:调整产业结构,增加农业收入 --所辖村:梨子坝,小坝,野鸡坝,大林堡,大田坎,高榜,中心,榜上等 生产总值:455.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烤烟,茶叶,白菜,高粱,水稻,玉米等 名特产品:野生菌 办公所在地:榜上组 --自然条件:冬暖夏凉 资源:石灰岩 |
果松村 |
果松村距桂花乡政府9公里,金(沙)清(清池)油路穿越而过,平均海拔1215米,在这片拥有24.3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生活着苗、彝、布依、汉等3264名勤劳智慧的的各族人民。自果松村列入地区新农村建设示范村以来,桂花乡党委、政府把果松村新农村建设列为了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在县、乡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果松村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奋发图强、艰苦创业,从而使桂花乡果松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宽广笔直的柏油公路穿境而过,蜿蜒整洁的水泥连心路在村落间绕行,敞亮平坦的通组公路四通八达;更多的昔日陈旧破落土墙房变成了装饰美观的别致小洋楼,满院花香的庭院不时传来人们喜悦的谈笑。田野里,庄稼青绿;山坡上,果树成荫、牛羊成群。按照新农村建设规划,整合果松资源条件,从种植业、养殖业着手,培植出了一系列促进群众增收致富主导产业。加强劳动力技术培训,使先进适用的农业科学技术在果松村得到广泛普及,加上桂花乡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干部群众共同努力,粮食生产连年丰收,年产量达884吨。 为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的科技致富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相继开展了远程教育培训、绿色证书培训、专业培训等多种多样的技术培训,使群众掌握1—2门适用技术,加强对市场的了解和对接。例如:水稻两段育秧和宽窄行移栽、杂交玉米营养块(坨)和单株定向移栽、绿肥种植综合利用、烤烟漂浮育苗和地膜移栽、猪牛养殖、沼气等适用农业科学技术等到广泛普及,2008年,烤烟良种普及率达100%。 抓林业产业化发展,2007年4月中旬,依托桂花乡森林资源优势,引进了黎平宏光松脂厂对全乡松脂资源进行采集,并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标准进行采集,果松村村级集体以0.2元/株提成作积累,仅此一项全年可增村集体经济近万元。又在2007年5月初,新建成桂花乡“三线一坝区”优质玉米基地和果松村生猪养殖基地等一批“三位一体”示范服务基地,以此不断引导全乡农业综合水平的不断提高。争取到地、县新农办支持,在果松村龙井湾组建设300亩经果林基地,2008年春节前已建设结束,使之成为果松村农民增收的又一产业支柱。 刘俊,副支部书记,QQ号码:39730831;电话号码:15085746801 范孝琴,新农保协办员,QQ号码:314485292;电话号码:13885715864 --人口总数:3264人 农业人口:3180人 非农业人口:84人 --行政区面积:19.2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3456.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彝族,苗族 发展口号:建设动态化,环境优美化,自然风景优美化 --所辖村:果松组,仓上组,马坎组,三岔湾组等 生产总值:3256.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玉米,稻谷 名特产品:土豆,高粱 办公所在地:果松组 --自然条件:风景优美,气候温和, 资源:森林资源,丰富多彩的水资源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