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贵州省 >>毕节市 >> 金沙县 >> 安洛乡 >> 安洛河村

安洛河村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安洛河村谷歌卫星地图)


安洛河村简介

  安洛河村位于东经105°57′—106°10′,北纬27°—27°22′,地处安洛乡政府所在地,居乡境西部,326国道穿境而过,村所在地距县城28公里。
  村域东西长6公里,南北宽5公里,国土总面积国14.3平方公里。有耕地2897亩,其中田2897亩。辖阴河、上街、下街、梨子井、青杠林、大水井、湾子街、石家箐、刘家寨、黄泥堡、野布底、庄家洞、罗家坝、石哑口等14个村民组。总人口4078人,其中:农业人口3849人,占总人口的94.4%;非农业人口229人,占总人口的5.6%;少数民族410人,占总人口的10.5%。居住着汉、苗、彝、满、仡佬五个民族,是一个多民族聚居村。
  境内地势东北高、西南低、山峦起伏,沟壑纵横,岩溶发育,地貌多样,峰山、谷地、山间坝子相间,由于地表水下泄较多,无农灌之利,以致耕地以旱地为主。平均海拨1200米,最高处石哑口,海拨1350米;最低处梨子井,海拨1050米。无霜期280天,年均日照1200小时,年平均气温15℃,年降雨量1250毫米,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日照时间长,自然资源丰富,适宜农业生产的发展。主要粮食作物有玉米、小麦、马铃薯、大豆、高梁;主要经济作物有烤烟、辣椒、油菜籽,其中烤烟为村主要经济支柱,是县烤烟生产基地之一;野生植物有生漆、天麻、香菇、五倍子等,尤以生漆质量最好;村内有宜牧草山草场和林地2050亩,是发展畜牧业、营造用材林和经济林的资源宝地。目前森林覆盖率已达39.20%,植被覆盖率为45%。地下有煤、硫、铁、铝土等矿产资源。其中煤炭资源最为丰富,目前全村有各类煤井1个,年原煤生产能力达10余万吨。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全村煤炭资源开发将发展成为新的经济支柱产业,发挥日益强健的带动作用。
  安洛河村个体酒坊历史悠久。解放前,安洛境内没有大规模生产酒的企业,大户人家需自己食用,而请酒师或自己煮酒自用外,一般老百姓根本无能力煮酒。解放后,农村少部分农民悄悄煮酒,主要是解决自己食用,但这些由个人酿的白酒质量极差,饮后不易醉。20世纪60年代,安洛供销社建了酒厂,白酒从生产规模、质量和数量上都有了较大的提高。60—70年代中叶,国家禁止私人煮酒,但全村境内仍有部分群众私自煮酒,用以自己食用外,还悄悄出售部分。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政府放宽了政策,安洛河村境内涌现出个体煮酒户,他们向当地工商部门提出申请,获准后,即处在筹资金办煮酒行业。最为典型的要数安洛河村下街。80年代—90年代,下街组几乎家家都煮酒。卓口从100—200斤猛才到500斤,产量从日产几百斤增至日产上千斤,被誉为安洛“煮酒一条街”,所产的白酒质量可靠,一般45度以上,产量极高,每百斤包谷产白酒50市斤。产品远销金沙、大方、沙厂、黄泥、白纳、黔西重新一带。个体酒作坊的开展,带动了养殖业的发展,使安洛河村经济得到了良好发展。
  安洛河村是安洛乡经济建设快速发展的民族村,1992年建制后,尤其是“九五”以来 ,全村各族人民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下,发扬“坚定信念、艰苦创业、求实进取、无私奉献”的试验区精神,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改革开放为动力,立足乡情,充分发挥村优势和资源优势,大胆探索自已发展的路子,促进了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农业适用技术广泛推广,科技含量逐步提高,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粮食连年丰收;农业内部结构调整力度加大,农业综合开发步伐加快,尤以烤烟为支柱的种植业和以煤炭开采为龙头的乡镇工业,带动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2010年完成工农业总产值 18.917万元,粮食总产量6946吨,是1993年建乡时的5倍,人均粮食402公斤,农民人均收入2300元。80%以上的农民解决了温饱,实现了农民人均纯收入和财政收入二个大幅度增长。
  经济的快速发展推动了各项事业的全面进步。交通、通讯、水、电等基础设施得到加强,以326国道为主线,矿区通道和通组公路为辅助的公路网已经形成,全村总通车里长60公里,村域已建机站3个,有5个村民组2000村民吃上了自来水。文教、卫生、广播电视事业等得到长足发展,村域内有中学一所,完小一所,幼儿园一所,教职工90人,在校学生1400人,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8%。村有广播电视站1个,70%的村民组通广播电视。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迅速,村有卫生院1个,村级卫生室5个,基本做到一般病不出村,常见病不出乡。市场建设有了新发展,乡党政机关所在地阴河村是安洛乡政府所驻地,基础好,发展快,正街实现了混凝土硬化,集镇长达2000多米,每月逢二、七赶集,场均人数达7500人以上,交易商品主体为农副土特产品,中草药材,日用小商品、畜牧及农业生产资料等。
  面对西部大开发和“十五”计划,全村各族人民谋求大发展,创造大辉煌的愿望日益迫切,在党委、政府领导下,决心进一步解放思想,立足村情,依托资源,以超常规思维谋求超常规发展。狠抓一个体系(以煤炭工业为主的村企体系),加强两个基础(交通和集镇建设),落实四个重点(稳粮、强烟、增畜、绿色产业创优),推进全村经济社会加速发展。
  
  --人口总数:4078人 农业人口:3849人 非农业人口:229人
  --行政区面积:6.333333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2897.0亩
  --主要民族成分: 发展口号:
  --所辖村: 生产总值:18.917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 名特产品:烤烟 办公所在地:阴河村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520523215 551800 -- 查看 安洛河村谷歌卫星地图

安洛河村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安洛河村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大萝卜村

  大萝卜村位于安洛乡东面,距乡政府所在地11.6公里。我村由四个大村合并而成共有小村民组19个,占地面积广阔,其中有耕地面积4149亩;田421亩,土地3728亩;森林覆盖面积占总面积62%,有煤炭及其它矿产资源。共有村民3005人;其中少数民族占全村总人口的65%以上,我村民族文化保存悠久;大萝卜,原名打落布,是由一商贩在此丢失一匹布而得名。我村自2007年并村以来连续三年获得综合评比二等奖。      --人口总数:3005人 农业人口:2945人 非农业人口:60人   --行政区面积:16.6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4149.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苗,彝,满,蒙古 发展口号:抢抓机遇,努力发展   --所辖村:白岩脚,桥边,大萝卜,田坝,消洞等19个村民小组 生产总值:99.9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烤烟,马铃薯,玉米 名特产品:马铃薯,包谷酒 办公所在地:大萝卜村   --自然条件:东北高,西南低,山峦起伏,气候温和,雨量充足,自然资源丰富 资源:煤矿   

木杉戛村

  木杉戛村位于安洛乡政府东南15公里,到乡道路为砂石路,交通相对滞后。辖16个村民小组,2007年并村时由原木杉、麻园、大林三个小村合并而成,建党支部一个,自2007年并村以来,村支两委一班人积极带领全村党员群众全力抓好新农村建设,连年被乡党委政府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汉、苗、彝、满等民族杂居,现有农户数705户2492人,其中:少数民族2020人,占总人口的81%。海拔1300米左右。全村国土面积11.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629亩,其中,水田229亩,旱地2400亩。适合种植烤烟,玉米,大豆、油菜、花生等农作物。   2011年全村经济总收入21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360元。全村粮食总产87万公斤,人均有粮350公斤。该村建有小学 1 所,校舍建筑面积1000多平方米,教师8人,在校学生180余人。   全村有耕地总面积2629亩(其中:田229 亩,旱地2400亩),人均耕地1.05亩,主要种植水稻,玉米,烤烟等作物;拥有林地1350亩,主要种植核桃、李子、桃子等经济林果;荒山荒地 8,386.00 亩,其他面积 3,594.00 亩。有丰富的煤、石灰岩等资源。   截止2010年底,该村已基本实现通水、电。全村有1650户通自来水,有822户饮用井水,有20户还存在饮水困难或水质未达标。有2492户通电,拥有电视机农户1736户;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 1435户。    该村到乡道路为砂石路;进村道路为砂石路面;村内主干道均为未硬化的路面 ;距离最近的车站12公里,距离集贸市场 12公里。全村共有汽车4辆,拖拉机8辆,摩托车342辆。   到2010年底,全村建有沼气池农户150户;装有太阳能农户 15户;建有小水窖25口;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厨、改厕、改厩)的农户126户。全村有11个村民组已通自来水;有16个村民组已通电;有16个村民组已通路。有4个村民组还存在饮水困难或水质未达标。该村农户住房以砖混结构住房为主,还有16户存在住房困难。   该村至2010年底有农户705户,共有人口2492人,其中男性 1316人,女性1176人。其中农业人口2492人,劳动力897人。该村以苗、彝、满族为主,少数民族人口占全村总人口的81%。到2010年底,全村参加农村合作医疗2064人;享受低保74人。村民的医疗主要依靠村卫生室和乡卫生院,卫生室面积为 180 平方米,有乡村医生1 人,该村距离乡卫生院 15 公里。 全村建有文化活动室1 个,极大的丰富了村民的业余文化生活。   木杉戛村溶洞   村境岩体多发生褶皱、断裂,又因雨水和水系的长期浸蚀、冲刷,岩溶地质过程十分强烈,岩体出露较多,其间形成许多大大小小、深浅不等的溶洞,有各称的有二十多个,无名的有数十个。   一、宋家硝洞   位于乡所在地东南方向的木杉村境内。距乡政府所在地22公里,该洞曾为当地有钱人宋氏人家居住,洞内有在量的硝,故称为宋家硝洞。洞深至今没有人说得清,洞内有许多钟乳石,有暗河,有多处出口,洞内岔道极多,洞中有洞。该洞入口在一悬崖之上,仅有一条一米左右宽的小径从悬崖上下入洞口,洞口前是数十米深渊。地势极度险要,当年宋氏人家居住此洞时,数十名土匪攻打几天也尚未攻入洞内。   二、庄家洞   地处木杉戛村境内,距安洛乡政府所在地1.5公里。洞口处于一山根下,很隐蔽,当地有钱人庄氏人家曾在洞中居住,故名庄家洞。洞内地势也极险要,至今还留存有武装工事。洞深约1公里,洞内有水流出      --人口总数:2492人 农业人口:2400人 非农业人口:92人   --行政区面积:11.5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2629.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苗,彝,满 发展口号:团结,奋进   --所辖村:杉林,田湾,老街,消洞,双水井等16个村民小组 生产总值:210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水稻,玉米,烤烟,核桃,李子,桃子 名特产品:核桃,李子,桃子 办公所在地:老街组   --自然条件: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日照时间长,自然资源丰富。 资源:煤矿   

安洛河村

  安洛河村位于东经105°57′—106°10′,北纬27°—27°22′,地处安洛乡政府所在地,居乡境西部,326国道穿境而过,村所在地距县城28公里。   村域东西长6公里,南北宽5公里,国土总面积国14.3平方公里。有耕地2897亩,其中田2897亩。辖阴河、上街、下街、梨子井、青杠林、大水井、湾子街、石家箐、刘家寨、黄泥堡、野布底、庄家洞、罗家坝、石哑口等14个村民组。总人口4078人,其中:农业人口3849人,占总人口的94.4%;非农业人口229人,占总人口的5.6%;少数民族410人,占总人口的10.5%。居住着汉、苗、彝、满、仡佬五个民族,是一个多民族聚居村。   境内地势东北高、西南低、山峦起伏,沟壑纵横,岩溶发育,地貌多样,峰山、谷地、山间坝子相间,由于地表水下泄较多,无农灌之利,以致耕地以旱地为主。平均海拨1200米,最高处石哑口,海拨1350米;最低处梨子井,海拨1050米。无霜期280天,年均日照1200小时,年平均气温15℃,年降雨量1250毫米,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日照时间长,自然资源丰富,适宜农业生产的发展。主要粮食作物有玉米、小麦、马铃薯、大豆、高梁;主要经济作物有烤烟、辣椒、油菜籽,其中烤烟为村主要经济支柱,是县烤烟生产基地之一;野生植物有生漆、天麻、香菇、五倍子等,尤以生漆质量最好;村内有宜牧草山草场和林地2050亩,是发展畜牧业、营造用材林和经济林的资源宝地。目前森林覆盖率已达39.20%,植被覆盖率为45%。地下有煤、硫、铁、铝土等矿产资源。其中煤炭资源最为丰富,目前全村有各类煤井1个,年原煤生产能力达10余万吨。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全村煤炭资源开发将发展成为新的经济支柱产业,发挥日益强健的带动作用。   安洛河村个体酒坊历史悠久。解放前,安洛境内没有大规模生产酒的企业,大户人家需自己食用,而请酒师或自己煮酒自用外,一般老百姓根本无能力煮酒。解放后,农村少部分农民悄悄煮酒,主要是解决自己食用,但这些由个人酿的白酒质量极差,饮后不易醉。20世纪60年代,安洛供销社建了酒厂,白酒从生产规模、质量和数量上都有了较大的提高。60—70年代中叶,国家禁止私人煮酒,但全村境内仍有部分群众私自煮酒,用以自己食用外,还悄悄出售部分。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政府放宽了政策,安洛河村境内涌现出个体煮酒户,他们向当地工商部门提出申请,获准后,即处在筹资金办煮酒行业。最为典型的要数安洛河村下街。80年代—90年代,下街组几乎家家都煮酒。卓口从100—200斤猛才到500斤,产量从日产几百斤增至日产上千斤,被誉为安洛“煮酒一条街”,所产的白酒质量可靠,一般45度以上,产量极高,每百斤包谷产白酒50市斤。产品远销金沙、大方、沙厂、黄泥、白纳、黔西重新一带。个体酒作坊的开展,带动了养殖业的发展,使安洛河村经济得到了良好发展。   安洛河村是安洛乡经济建设快速发展的民族村,1992年建制后,尤其是“九五”以来 ,全村各族人民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下,发扬“坚定信念、艰苦创业、求实进取、无私奉献”的试验区精神,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改革开放为动力,立足乡情,充分发挥村优势和资源优势,大胆探索自已发展的路子,促进了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农业适用技术广泛推广,科技含量逐步提高,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粮食连年丰收;农业内部结构调整力度加大,农业综合开发步伐加快,尤以烤烟为支柱的种植业和以煤炭开采为龙头的乡镇工业,带动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2010年完成工农业总产值 18.917万元,粮食总产量6946吨,是1993年建乡时的5倍,人均粮食402公斤,农民人均收入2300元。80%以上的农民解决了温饱,实现了农民人均纯收入和财政收入二个大幅度增长。   经济的快速发展推动了各项事业的全面进步。交通、通讯、水、电等基础设施得到加强,以326国道为主线,矿区通道和通组公路为辅助的公路网已经形成,全村总通车里长60公里,村域已建机站3个,有5个村民组2000村民吃上了自来水。文教、卫生、广播电视事业等得到长足发展,村域内有中学一所,完小一所,幼儿园一所,教职工90人,在校学生1400人,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8%。村有广播电视站1个,70%的村民组通广播电视。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迅速,村有卫生院1个,村级卫生室5个,基本做到一般病不出村,常见病不出乡。市场建设有了新发展,乡党政机关所在地阴河村是安洛乡政府所驻地,基础好,发展快,正街实现了混凝土硬化,集镇长达2000多米,每月逢二、七赶集,场均人数达7500人以上,交易商品主体为农副土特产品,中草药材,日用小商品、畜牧及农业生产资料等。   面对西部大开发和“十五”计划,全村各族人民谋求大发展,创造大辉煌的愿望日益迫切,在党委、政府领导下,决心进一步解放思想,立足村情,依托资源,以超常规思维谋求超常规发展。狠抓一个体系(以煤炭工业为主的村企体系),加强两个基础(交通和集镇建设),落实四个重点(稳粮、强烟、增畜、绿色产业创优),推进全村经济社会加速发展。      --人口总数:4078人 农业人口:3849人 非农业人口:229人   --行政区面积:6.333333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2897.0亩   --主要民族成分: 发展口号:   --所辖村: 生产总值:18.917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 名特产品:烤烟 办公所在地:阴河村   

桂花村

  桂花村位于金沙县安洛乡的西北部,距离街道中心6公里,东临安洛河村,南接大方县槽门村,西接黔西县重新镇,北接下坝村总面积平方公里,辖有12个村民小组,总人口人3250,聚居汉.苗.彝.满等十多个民族,是金沙县主要产煤村之一。   近年来,桂花村党支部.村委会按照“工业化带动特色农业化”的发展方向,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二十字”方针,锐意进取,使全村各项事业得到较快发展,先后被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   我村境内储藏有丰富的煤矿.铁矿等矿产资源,其中优质煤炭.优质铁矿石占70%以上,全村境内有煤矿企业4个,大型水泥厂1个,砂石厂3个,生态农业发展迅速,已建成千亩烤烟生产基地年产优质烟叶几百吨,年产优质脱毒马薯10万公斤以上,建造中的大型养猪场1个,建成完全投产后生猪存栏量在1000头以上,   跨入“十一五”,桂花村又以“创和谐.促发展”及新农村建设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生”二十字方针为主旋律,以煤炭开采.农业资源的开发和乡村旅游建设为突破口,增强经济实力.增创一流强村。以崭新的风资,迎接新挑战,争取新胜利!      --人口总数:3250人 农业人口:3200人 非农业人口:50人   --行政区面积:5.736667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2500.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苗,彝,满,蒙古 发展口号:团结,奋进   --所辖村:竹园,桥边,高家寨,燕塘,沙坡,岩脚,双星,唐家湾, 生产总值:20.17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烤烟,煤矿,马铃薯,玉米 名特产品:马铃薯,玉米 办公所在地:竹园   --自然条件:东北高,西南低,山峦起伏,气候温和,雨量充足,自然资源丰富 资源:煤矿   

大贤村

  大贤村,位于乡境中部,距乡3.5公里,村域东西长4.5公里,南北宽2.7公里,国土总面积国17.1平方公里。有耕地3023亩,其中田1112亩,土1911亩。辖杨家寨、半箐、对门寨、大水井、凉水井、安家寨、岩背后、上寨、下寨、白岩脚、高榜田等11个村民组。总人口3023人,其中:农业人口2954人,占总人口的97.8%;非农业人口69人,占总人口的2.2%;少数民族1318人,占总人口的43.6%。居住着汉、苗、彝、满、布依等五个民族,是一个多民族聚居村。   境内地势东北高、西南低、山峦起伏,岩溶发育,地貌多样,峰山、谷地、山间坝子相间,由于地表水下泄较多,无农灌之利,以致耕地以旱地为主,农田为辅。平均海拨1010米,无霜期270天,年均日照1200小时,年平均气温15℃,年降雨量1250毫米,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日照时间长,自然资源丰富,适宜农业生产的发展。主要粮食作物有玉米、小麦、马铃薯、大豆、高梁;主要经济作物有烤烟、辣椒、油菜籽;野生植物有生漆、天麻、香菇、五倍子等,尤以生漆质量最好;村内有宜牧草山草场和林地1560亩,是发展畜牧业、营造用材林和经济林的资源宝地。目前森林覆盖率已达39.20%,植被覆盖率为45%。地下有煤、硫、铁、铝土等矿产资源。其中煤炭资源最为丰富,目前全村有各类煤井6个,年原煤生产能力共达90余万吨。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全村煤炭资源开发将发展成为新的经济支柱产业,发挥日益强健的带动作用。   乡村境内煤炭资源,无烟煤地质储量2.29亿吨,村内煤的可采   煤层有:9号煤、8号煤、5号煤、13号煤、15号煤,垂深300—500米,煤系厚84—137米,一般110米,以黑色细沙岩、泥岩、灰质岩、煤岩、粘土层、铝土层泥岩及薄层灰岩组成,含煤10—20层,一般15层,可采3层,采厚3.4—5.1米,原煤质量平均值为:Wa:平均3.51%; Ac:21.22%; Vr:7.66%; Scos2.44%;无机硫1.16%;有机硫0.96%;Q:8321卡/克。解放以后,政府号召产强令实行封山育林,禁止大量伐薪烧炭和以木材作燃料,煤便成为境内的首选重要能源,92%以上的居民皆以煤为燃料,各行业多以煤为燃料。所以,境内煤炭开采量大增,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煤炭大量外销,政府引进外资,使村内煤产量逐年猛增。到2010年,全村有10万吨以上的大、中型煤矿6间,煤炭生产成为工业的一大支柱产业。   大贤村是安洛乡经济建设快速发展的民族村,1992年建制后,尤其是“九五”以来 ,全村各族人民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下,发扬“坚定信念、艰苦创业、求实进取、无私奉献”的试验区精神,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改革开放为动力,立足乡情,充分发挥村优势和资源优势,大胆探索自已发展的路子,促进了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农业适用技术广泛推广,科技含量逐步提高,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粮食连年丰收;农业内部结构调整力度加大,农业综合开发步伐加快,尤以烤烟、高梁为支柱的种植业和以煤炭开采为龙头的乡镇工业,带动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经济的快速发展推动了各项事业的全面进步。交通、通讯、水、电等基础设施得到加强,矿区通道和通组公路为辅助的公路网已经形成,全村总通车里长40公里,村域已建机站1个,有3个村民组1500村民吃上了自来水。文教、卫生、广播电视事业等得到长足发展,村域内有小学一所,教职工10人,在校学生400人,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8%。   面对西部大开发和“十五”计划,全村各族人民谋求大发展,创造大辉煌的愿望日益迫切,在党委、政府领导下,决心进一步解放思想,立足村情,依托资源,以超常规思维谋求超常规发展。狠抓一个体系(以煤炭工业为主的村企体系),落实四个重点(稳粮、强烟、增畜、绿色产业创优),推进全村经济社会加速发展。      --人口总数:3023人 农业人口:2954人 非农业人口:69人   --行政区面积:17.1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3023.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苗、彝、满、布依 发展口号:抢抓机遇,努力发展   --所辖村:凉水井,安家寨,岩背后,上寨,杨家寨11个村民小组 生产总值:89.9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烤烟,煤矿,马铃薯,水稻 名特产品:烤烟,马铃薯,包谷酒 办公所在地:杨家寨组   --自然条件:东北高,西南低,山峦起伏,气候温和,雨量充足,自然资源丰富 资源:煤矿   

坪子寨村

  坪子寨村村位于安洛乡东面,距政府所在地4.9公里,我村由三个大村合并成,共有小村民组9个,占地面积广阔,其中有耕地面积3045亩、田186亩、土2859亩;森林覆盖面积占总面积的60%,有煤炭及其它矿产资源。共有村民2066人;其中少数民族1256人。   我村民族文化保存悠久,每年新春佳节的时候组织一些民间娱乐活动 ,如山歌对唱 ,斗鸡打架,民族舞蹈,民族歌曲演唱,还有民族乐器演奏。我们坪子寨村村民热情好客,乐于做人,欢迎广大朋友来我村做客。      --人口总数:2066人 农业人口:2016人 非农业人口:50人   --行政区面积:11.1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3045.0亩   --主要民族成分:苗,彝,满 发展口号:抢抓机遇,努力发展   --所辖村:坪子寨,野猪塘,麻地,马安石等9个村民小组 生产总值:88.9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煤 名特产品:马铃薯,核桃 办公所在地:坪子寨组   --自然条件: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日照时间长,自然资源丰富 资源:煤   

下坝村

  下坝村位于乡境北部,距安洛乡政府10公里,村域东西长3.8公里,南北宽3公里,国土总面积国9.8平方公里,辖13个村民组,总人口1657人,总耕地面积2579亩,林业覆盖率60%,与坪子寨村,木杉嘎村,黔西县重新镇木山村、宋家坪村,大方县黄泥乡,桂花村比邻。   境内地势东北高、西南低、山峦起伏,沟壑纵横,岩溶发育,地貌多样,峰山、谷地、山间坝子相间,由于地表水下泄较多,无农灌之利,以致耕地以旱地为主,农田为辅,平均海拨1150米。无霜期280天,年均日照1150小时,年平均气温15℃,年降雨量1250毫米,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日照时间长,自然资源丰富,适宜农业生产的发展。主要粮食作物有玉米、小麦、马铃薯、大豆、高梁;主要经济作物有烤烟、辣椒、油菜籽,其中烤烟为村主要经济支柱,是县烤烟生产基地之一;野生植物有生漆、天麻、香菇、五倍子等,尤以生漆质量最好;村内有宜牧草山草场和林地1550亩,是发展畜牧业、营造用材林和经济林的资源宝地。目前森林覆盖率已达39.20%,植被覆盖率为35%。地下有煤、硫、铁、铝土等矿产资源。   下坝村是安洛乡经济建设快速发展的民族村,1992年建制后,尤其是“九五”以来 ,全村各族人民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下,发扬“坚定信念、艰苦创业、求实进取、无私奉献”的试验区精神,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改革开放为动力,立足乡情,充分发挥村优势和资源优势,大胆探索自已发展的路子,促进了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农业适用技术广泛推广,科技含量逐步提高,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粮食连年丰收;农业内部结构调整力度加大,农业综合开发步伐加快,尤以烤烟、高梁为支柱的种植业带动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面对西部大开发和“十五”计划,全村各族人民谋求大发展,创造大辉煌的愿望日益迫切,在党委、政府领导下,决心进一步解放思想,立足村情,依托资源,以超常规思维谋求超常规发展。狠抓农业种植产业,推进全村经济社会加速发展。      --人口总数:1657人 农业人口:1600人 非农业人口:57人   --行政区面积:2.8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2579.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苗,彝,满,仡佬, 发展口号:坚定信念、艰苦创业   --所辖村:中寨,金家寨,大坡,白马洞,坪寨,麻窝,圆洞等13个村民组 生产总值:98.75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烤烟,马铃薯,玉米 名特产品:烤烟 办公所在地:铁厂村   --自然条件:东北高,西南低,山峦起伏,气候温和,雨量充足,自然资源丰富 资源:煤矿   

宋家坪村

  宋家坪村位于安洛乡东南部,距政府所在地16.1公里。东邻黔西县重新镇荆州村,南靠重新镇芭蕉村,北接下坝村,西连大方县黄泥乡。我村由3个小村,12个小组组成,即箐门、同心、太平、长坡、烂坝、坪桥、独木落、仙人洞、宋家坪、旧屋基等组成。全村国土面积8.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768亩,其中田95亩,土1673亩。全村总人口为1662人,农业人口1600人,非农业人口62人,少数民族848人,有党员58人。   境内地势东北高、西南低、山峦起伏,沟壑纵横,岩溶发育,地貌多样,峰山、谷地、山间坝子相间,由于地表水下泄较多,无农灌之利,以致耕地以旱地为主。平均海拨1200米,最高处长坡,海拨1300米;最低处水淹塘,海拨1050米。无霜期280天,年均日照1200小时,年平均气温15℃,年降雨量1250毫米,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日照时间长,自然资源丰富,适宜农业生产的发展。主要粮食作物有玉米、小麦、马铃薯、大豆、高梁;主要经济作物有烤烟、辣椒、油菜籽,野生植物有生漆、天麻、香菇、五倍子等,尤以生漆质量最好;村内有宜牧草山草场和林地920亩,是发展畜牧业、营造用材林和经济林的资源宝地。目前森林覆盖率已达39.20%,植被覆盖率为45%。   宋家坪村土壤肥沃,是种烟的好土质,这里是宋坪烤烟收购点的主要产烟基地。烤烟是我们村的主要经济作物。      --人口总数:1662人 农业人口:1600人 非农业人口:62人   --行政区面积:8.5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768.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苗,彝,满 发展口号:抢抓机遇,构建和谐   --所辖村:独木落,仙人洞,宋家坪,烂坝等12个村民小组 生产总值:90.8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烤烟 名特产品:马铃薯 办公所在地:宋家坪组   --自然条件: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日照时间长,自然资源丰富,适宜农业生产的发展 资源:烤烟   


安洛河村特产大全




安洛河村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