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前刘行政村位于王浩屯镇0驻地偏北5公里处,村呈正方形(420米*420米),东西3条街,南北1条街。人口1049人,耕地面积2400亩,姓氏为刘、王、沈姓,其中刘姓占总姓氏的95%,种族全部为汉族。
该村原名为洪村,清朝中期刘氏由城西南李八老迁居此村,洪氏外迁,改名为西刘庄。因其地理位置靠前,故此村命名为西前刘。
主导产业:小麦、棉花、玉米、西瓜等。
名人典故:
刘铁良,生前为副团级干部。
刘振海,曾任0中央卫戌区正团级干部。
刘兵,现任职0中央卫戌区正团级干部。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371702 | 274000 | 0530 | 查看 西前刘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西郭村 |
西郭行政村位于王浩屯镇0驻地东南6公里,南邻大黄集镇杨帽头村,东邻武城集,西邻龙王冯。本村有3个生产小组,16名党员,两委班子成员共5人,其中支部3人。村呈长方形,东西三条街,全部硬化。居民120户,总人口467人,全村耕地面积597亩。姓氏为6姓,郭姓占总人口的80%,其次杨、车、李、孙、张。全部是汉族。 明朝成化(1465-1487)年间,郭氏从山西太原府文木县迁此建村。后来杨、车、孙、李、张迁入。 主导产业:小麦、玉米、棉花、辣椒、大蒜等。本村有商店1处。 历史名人: 郭荣原参加八路军,解放后任封丘县公安局局长,后任河南省工会主席,现离休。 郭坤亮,原部队任团职,转业后济南市政法委工作 |
郭寨村 |
郭寨行政村位于王浩屯镇0驻地西2公里处,东邻镇卫生院,南邻备战路。该村总人口为1349人,6个村民小组,21名党员。两委班子成员8人,其中支部成员3人,村民359户。耕地面积为2380亩。该村呈长方形,东西4条街,南北1条街。姓氏为4姓,其中郭姓占到75%,再次为张姓。种族全部为汉族。本行政村所属自然村有张庄、赵庄。 明洪武年间,郭姓人氏从洪洞县迁居于此,故更名为郭寨。 主导产业:小麦、玉米、辣椒、西瓜等。 |
李刘村 |
李刘行政村位于王浩屯镇0驻地西北3.5公里处,北邻马岭岗镇许庄村。该村总人口为850人,5个村民小组,17名党员。两委班子成员7人,其中支部成员3人,村民168户。耕地面积为1327亩。该村呈长方形,东西4条街,南北1条街。姓氏为6姓,其中朱姓占到40%,刘姓占到30%。依次为荆姓,李姓。种族全部为汉族。 明朝初期,村东段命名为锅帽李。村西段锅帽刘,明朝中期改为李刘庄。 主导产业:小麦、玉米、辣椒、西瓜、棉花等。 |
张楼村 |
张楼行政村简介 张楼行政村位于王浩屯镇0驻地西北4公里处,北邻马岭岗镇寺西范村。该村总人口为1056人,7个村民小组,18名党员。两委班子成员7人,其中支部成员3人,村民273户。耕地面积为1830亩。该村呈长方形,东西3条街,南北2条街。姓氏为5姓,其中张姓占到95%,种族全部为汉族。 明朝末年,张氏由洪洞县迁往此地,其中有小楼一座,因此取名为张楼。 主导产业:小麦、辣椒、西瓜、棉花等。 名人典故: 张泉国 副团级干部 |
荆集村 |
荆集行政村位于王浩屯镇0驻地西北2公里处,北邻马岭岗丁庄村,村庄呈长方形,南北3条街,总人口为764人,共计4个村民小组,9名00员,两委成员7人,其中支部成员3人。共计146户。姓氏有3姓,荆姓占总姓氏的90%,种族全部为汉族人口。 明洪武年间(公元1382年),丁氏从洪洞县迁居于此,建村后该集市取名为丁集。至明朝中期荆氏迁入,因此改名为荆集。 该村有卫生室1处,商品代销点2处。 主导产业:小麦、玉米、大蒜、辣椒、西瓜等。 |
大李村 |
大李行政村位于王浩屯镇0驻地西北4公里处,村庄呈长方形,东西4条街,南北1条街,人口540人,耕地面积1160亩,姓氏为李、曹、刘3姓,其中李姓占总人口的90%。种族全部是汉族。 明洪武年间,洪洞县先人李振基来此建村,得名大李庄,后曹、刘姓迁居于此。 主导产业:小麦、大蒜、西瓜等。目前有板材加工厂一处。 名人典故: 李金华,现任市公安局某科科长,副科级。 曹文立,现任市开发区办公室工作人员。 |
大彭村 |
大彭行政村位于王浩屯镇0驻地西6公里处,村落呈长方形,东西3条街,南北2条街,人口1147人,耕地面积2800亩,姓氏为25姓,以彭、李、王最多。约占2/3,其他以时、史姓为多。全部是汉族人口。 明朝初年,洪洞县彭氏先人来此建村,因村南有一条小河沟,得名河头彭。后村人渐多,村庄扩大,得名大彭庄。后又有其他姓氏居民迁居于此。 主导产业:小麦、棉花、玉米等。有棉花加工厂1处。 名人典故: 许忠信,生前曾任兰州军区副师长。 |
西前刘村 |
西前刘行政村位于王浩屯镇0驻地偏北5公里处,村呈正方形(420米*420米),东西3条街,南北1条街。人口1049人,耕地面积2400亩,姓氏为刘、王、沈姓,其中刘姓占总姓氏的95%,种族全部为汉族。 该村原名为洪村,清朝中期刘氏由城西南李八老迁居此村,洪氏外迁,改名为西刘庄。因其地理位置靠前,故此村命名为西前刘。 主导产业:小麦、棉花、玉米、西瓜等。 名人典故: 刘铁良,生前为副团级干部。 刘振海,曾任0中央卫戌区正团级干部。 刘兵,现任职0中央卫戌区正团级干部。 |
孙化屯村 |
孙化屯行政村位于王浩屯镇驻地西4公里处,东金备战路自西向东从村内穿过,有人口2330人,农户810户,15个生产小组,耕地面积4700亩,有党员51人(其中外出务工党员约为15人),姓氏为9姓,其中李姓、董姓最多,约占总人口的2/3,其他祁姓、任姓较多。全部为汉族人口。 明末清初,有孙氏、化氏两姓迁至于此。得名孙化屯。孙氏、化氏两姓逐渐灭失。 该村主导产业:小麦、玉米、棉花、西瓜。该村逢农历四、九为农村0。商贸流通业和三产服务业发展较快。据不完全统计,该村有个体工商户27家,其中饭店3家,商品代销点9家,日用百货1家,理发店2家,饲料加工销售1家,打面坊2家,馒头加工坊1家,农机维修2家,化肥种子等农资销售店3家,移动通讯合作营业厅1处,电动车销售1家,加油站1家。该村服装加工厂正在积极筹备状态,有板材加工厂1处,主要是粗木板、毛板加工,年收益额约为15万元。有预制板加工点1处。以加工楼板、过木为主,基本上属于本地销售,有1000只以上规模的养鸡场2处,农村散养母猪户也较多,大概有四五十家,但规模不是很大,一般以1-3头母猪为主。 历史名人: 祁万起,生前曾任西北军区司令员、中央军委办公厅副主任。 董克营,生前曾任河南省漯河市委书记,后调任河南省邮政局任主要负责人。 董克忠,生前曾任马岭岗镇镇长,后调入西城办事处。 董明军,现人陕西省公安厅副厅长。 |
东彭庄村 |
东彭庄行政村位于王浩屯镇0驻地西5.5公里处,有2个生产小组,9名00员,两委班子成员共3人,其中支部委员3人。该村呈长方形,东西一条街,居民76户,总人口301人,全村耕地面积780亩。姓氏全部是范姓,种族全部为汉族。 明朝末年,范式从洪洞县迁至此村,命名为范庄,后彭氏迁入人丁兴旺,以方位为导向,改名为东彭庄。 主导产业:小麦、玉米、棉花、辣椒、西瓜等。近几年来,棉花面积发展迅速。 |
东王岗村 |
东王岗行政村位于王浩屯镇0驻地东南6公里处,西王岗东边。东邻定陶县张湾镇一千王行政村,南边是张湾镇沙山寺行政村,北边是王浩屯镇东姚寨行政村。本村有6个生产小组,28名党员,两委班子成员共5人,其中支部3人。村呈正方形,东西南北两条街,全部硬化。居民350户,总人口1405人,全村耕地面积1786亩。姓氏为5姓,王姓占总人口的50%以上,其次孟、皇、卢、刘。全部是汉族。 明朝永乐(1403年至1424年)年间,王氏从山西泽州高平县迁此建村,名统王寨。至明朝万历年间,村人王佳儒(号沙岗)名声很大,该村名为王沙岗(后扩两村)此村后东村称东王岗。 主导产业:小麦、玉米、棉花、辣椒、大蒜等。本村有家具厂1处,石粉加工,村卫生室1处,商店6处。 历史名人: 王广瑞,曾任东明县财局局长。 王海节,曾任菏泽市外贸局局长。 孟相安,北京石化大学 教授 王守真,内蒙古自治区牙克石武装部部长(正团) 王守通,牡丹区纪委办公室主任。 王宪章,原牡丹区计生委科级股。 王宪春,原吕陵黄集派出所所长调牡丹区治安科。 地方致富带头户: 郭得顺,家具厂。固定资产20万元。 王宪林,养殖场,固定资产15万元。 |
西后刘村 |
西后刘行政村位于王浩屯镇西北6公里处,有8个生产小组,34名0党员。两委班子成员共6人,其中支部委员3人,村庄呈正方形,东西五条街,南北一条街,居民286户,总人口1110人,全村耕地面积2380亩。姓氏为3姓,其中刘姓占到总姓氏的95%,全部为汉族人口。 西后刘原名为洪村,清朝中期刘氏由城西南李八老移居此村,洪氏外迁,改名为西刘庄。后扩为两村,此村居后,故得名为西后刘。 主导产业:小麦、玉米、棉花 科级以上行政职务者: 刘海国,现任菏泽市公路局三处副处长 地方致富带头人: 刘宏波,菏泽市宏大面粉厂,固定资产800万元 刘红山,菏泽市东方技校,固定资产300万元。 |
王善庄村 |
王善庄行政村位于王浩屯镇0驻地西3公里处,备战路北1公里。村庄呈长方形。东西3条街,南北2条街。居民共410人口为1410人。耕地面积2325亩。姓氏为7姓,以王姓占全村总人口的一半以上。其他还有崔、黄、任等。全部为汉族人口。 洪武年间,王氏从洪洞县迁居到此,建立此庄后,他们乐善好施,因此被称为王善人。后此庄也因此该为王善庄。 主导产业:小麦、辣椒、西瓜、棉花等。 名人典故: 王勇征,曾任田野战军政治部主任,后在抗美援朝忠壮烈牺牲。 王怀启,原任省建机械厂党委书记,现已退居二线。 王新杰,原在牡丹区人大任秘书,现任大黄集镇镇镇长。 |
武城集村 |
武城集行政村位于王浩屯镇0驻地东南6公里,经二路西500米。东邻卧单张,西邻西郭,南邻万家。本村有6个生产小组,27名党员,两委班子成员共3人,其中支部3人。村呈长方形,南北长,东西短。东西三条街,南北两条街。全部硬化。村东头有南北大道,北通220国道,南通黄集至定陶路,居民206户,总人口879人,全村耕地面积920亩。姓氏为3姓,郭姓占总人口的70%,黄、张二姓占总人口的15%。全部是汉族。 明朝成化(1465-1487)年间,郭氏从山西太原府文木县迁此建村,村名为五座庙,后村北淮水河南岸有水上码头加之庙会来往行人较多犹如0该村名为五成集,至清顺治年间演化成今名。 主导产业:小麦、玉米、棉花、辣椒、大蒜等。本村有4个代销点,3个卫生室。 历史名人: 黄明龄任菏泽某区区委书记,解放后任菏泽县委副书记,文革打成右派,后平反。 郭大李,任济南公安学校校长,现已退休。 郭奋起,任菏泽市足委主任,现已退休。 |
水牛李村 |
水牛李行政村位于王浩屯镇0驻地正南5公里,金堤河东岸,南邻黄集镇张集行政村。本村有13个生产小组,35名党员,两委班子成员共7人,其中支部3人。村呈长方形,街道三纵三横,全部硬化,村东头有南北大道,北通220国道,南通黄集至定陶路,居民396户,总人口1669人,全村耕地面积2446亩。姓氏为3姓,李姓占总人口的98%,再次王姓。全部是汉族。现已建成2层楼房60多座。 元末明初时期,为避免红巾之乱从洪洞县迁至定陶南黄德村大李庄,三世祖,通、晁、广带水牛扶耕时,突遇猛虎,水牛一抖精神,猛虎惧怕西逃,水牛西追三十余里,历尽气绝,力竭而死,三世祖通追此地,见此地土地肥沃,为念水牛,在此建功立业村称水牛李村。 主导产业:小麦、玉米、棉花、辣椒、大蒜等。本村以加工板业、三拼板为主,现有150户,从业人员800余人,已建商业楼房2万平方米,年收入2000余万元,卫生室、超市、馍店、修配各一处,交通便利,村容整洁。 |
万家村 |
万家行政村位于王浩屯镇0东南6.5公里,东邻定陶县张湾镇沙山寺,南邻大黄集镇杨庄村。本村有3个生产小组,13名党员,两委班子成员共5人,其中支部2人。村呈长方形,东西一条大街全部硬化,两条半截街。居民117户,总人口455人,全村耕地面积630亩。姓氏为3姓,万姓占总人口的60%,姚姓占总人口的38%,再次张姓。全部是汉族。 明朝嘉靖四十一年由洪洞县迁此,万姓先居住,后姚姓协商定居于此。故为万家村。 主导产业:小麦、玉米、棉花、辣椒、大蒜等。本村有养殖场四处,卫生室一处。商店二处。 历史名人: 万清云,曾任皇甫军校体育教官,后转业回家。 万清洁,曾任云南省水利厅厅长,副省长,离休后,任贵州作家协会会员,曹州烽火创作人之一。 万广意,任安阳市检察院检察长。 万坤松,新乡市劳动局局长。 万坤娥,西安市203兵工厂书记。 万坤论,曾任东明区委书记。 万坤山,曾任哈尔滨某部团长,后任哈尔滨轴承厂厂长。 万坤望,曾任安阳市公安局局长,后任北京市水利电业工程公司书记。 万智考,现任潍坊市文化局局长。 万智玉,菏泽党校校长。 万坤作,曾任湖北某军团团长。 万坤兰,北京市北戴河某部队团长,后任菏泽市保险公司经理。 姚玉芝,曾任菏泽民警大队队长,曹县副县长,后巨野县县长,文革时期打成右派,平反后任巨野县物价局局长。 |
龙王冯村 |
龙王冯行政村简介 龙王冯行政村位于王浩屯镇0驻地南4.5公里,北近堤北张,南邻大黄集乡界。村呈长方形,东西、南北街各一条,居民200户。人口860人,耕地面积1588亩,多青沙壤。有小学、卫生室各一处。 龙王冯原名冯家洼,后传说龙王显灵。在此修筑庙院,更名为龙王冯。 主导产业:小麦、玉米、棉花、大蒜、辣椒等 |
堤口村 |
堤口行政村位于王浩屯镇0南4公里,菏关高速公路北侧,北邻贾寨行政村,东邻堤北张行政村,南邻水牛李行政村。本村有7个生产小组,12名党员,两委班子成员共4人,其中支部3人。村呈长方形,东西、南北四条大街全部硬化,两条半截街。居民267户,总人口865人,全村耕地面积820亩。姓氏为7姓,其中赵、杨占总人口的70%,再次王、宋、石、肖、李。全部是汉族。 明朝洪武年间(1368-1398),王氏、杨氏由今洪洞县迁此建村,时经两氏协商,以路划分,以坑为界,各自建村。因为地处在水河堤口处,定名为王堤口、杨堤口。后来赵、石、宋、肖、李几姓陆续来此定居,一直延续至今。 主导产业:小麦、玉米、棉花、辣椒、大蒜等。近年来,以户为主,创业发展的较快,至2007年已达40余家。另有养鸡场一处,养猪专业户一处,卫生室1处,商店两 |
许寺村 |
许寺行政村位于王浩屯镇0驻地南5公里。南邻堤北张村,北邻薛义屯村,西邻贾寨行政村,东邻西王岗行政村。本村有10个生产小组,30名党员,两委班子成员共5人,其中支部3人。村呈长方形,有东西四条大街,其中三条已硬化。居民362户,总人口1541人,全村耕地面积1653.6亩。姓氏为4姓,其中杨姓占到总人口的50%,许姓占总人口的30%,何姓占17%,张姓姓占3%。全部是汉族。 明嘉庆三十八年(1559年),许氏由洪洞县迁至此处。定村名许寺。 主导产业:小麦、玉米、棉花、辣椒、大蒜等。 历史名人: 杨履谦,曾任鲁西南抗日大队第四支队队长,著名抗日将军。吉鸿昌秘书。 杨建,现任广西海关关长。 杨兰芝,曾任贵州省中医学院院长。 杨群山,曾任定陶县一中校长,教育局局长。 杨立,现任定陶县公安局副局长。 杨甫,现任广州海关副关长 杨秀谦,曾任菏泽地委宣传部部长兼东明县县长。 杨代军。北京某部团长(正团级) |
卧单张村 |
卧单张行政村位于王浩屯镇0驻地东南。东边与定陶县张湾镇接壤。处在两县三个乡镇交汇处。本村有3个生产小组,13名党员,两委班子成员共3人,其中支部3人。村呈正方形。四条环村路,中心大街已硬化。居民1122户,总人口400人,全村耕地面积550亩。姓氏为2姓,张姓占总人口的99%,其余一姓是王。全部是汉族。 昔日住山西省汾洲府洪洞县西关大桥北张庄胡同,因洪武帝十五年传旨迁民,奉旨迁至直隶大名府东明县东南七十五里,泰山三官庙东建村张泉胡同。因正德年间为避祸,四下奔跑逃难至大清康熙五年,十一世祖回村,改名为卧单张村。 主导产业:小麦、玉米、棉花等。 历史名人: 张石金,曾参加抗美援朝,新中国成立后,担任菏泽市毛纺厂-。 张贵银,正团级,永昌县卫生防疫站站长。 张随增,成都军区后勤部任要职,享受师级待遇。 地方致富带头户: 张建,年轻的企业家,现任青岛信托投资公司董事长,固定资产800万元。 |
堤北张村 |
堤北张行政村位于王浩屯镇0驻地南5公里处,王秀生河北岸,九米路东1公里。本村有3个生产小组,13名党员,两委班子成员共3人,其中支部3人。村呈正方形,东西一条街,全部硬化。居民130户,总人口525人,全村耕地面积779.8亩。姓氏为4姓,张姓占总人口的95%以上,全部是汉族。 明朝洪武(公元1368年至1398年)年间,张氏从洪洞县迁此建村,因村南有一大堤,得名堤北张。 主导产业:小麦、玉米、棉花等。 |
贾寨村 |
贾寨行政村位于王浩屯镇0驻地南2.5公里处,九米路西边,东邻许寺行政村,南边堤口。北邻东西袁张行政村。本村有7个生产小组,18名党员,两委班子成员共5人,其中支部3人。村呈正方形,东西南北两条街,全部硬化。居民231户,总人口898人,全村耕地面积1270亩。姓氏为4姓,贾姓占总人口的80%以上,四户姓毕,一户姓王,3户姓孙。全部是汉族。 明朝洪武(公元1368年至1398年)年间,贾氏从洪洞县迁此建村,贾氏占总人口的80%,后又搬进1户王姓,一户孙姓,一户毕姓。 主导产业:小麦、玉米、棉花、辣椒、大蒜等。本村有卫生室1处,木板加工厂5处。 历史名人: 贾雨林,曾任吴店乡党委书记,后任牡丹区商业局局长。 贾胜杰,现任河南省税务局某科科长。 地方致富带头户: 贾新怀,养猪专业户,固定资产10万元 贾拥军,运输专业户,固定资产15万元 |
西王岗村 |
西王岗行政村位于王浩屯镇0东南5公里,东邻定陶县,北邻姚寨,南邻安陵,本村有5个生产小组,26名党员,两委班子成员共5人,其中支部3人。村呈长方形,东西一条大街全部硬化。居民381户,总人口1358人,全村耕地面积1961亩。姓氏为4姓,分别为王、卢、李、程。其中王姓占总人数的80%以上。全部是汉族。 主导产业:小麦、玉米、棉花、辣椒、大蒜等。本村卫生室一处。商店六处。 |
齐庄村 |
齐庄行政村位于王浩屯镇0西5公里处,有两个生产小组,6名00员,两委班子成员共3人,其中支部3名委员。该村呈长方形,东西两条街,居民55户,总人口209人,全村耕地面积460亩。姓氏为赵姓、齐姓两个姓氏。其中赵姓占人口姓氏总数的75%。种族全部为汉族人口。 清朝初年,齐姓始祖骑花马从洪洞县迁移此村立名为花马齐,后更名为齐庄。 主导产业: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棉花、辣椒、大蒜、西瓜、苗木等他经济作物。近几年来,西瓜面积迅速发展壮大。 |
龙王庙村 |
龙王庙行政村位于王浩屯镇0驻地东北3公里,有两个自然村,6个生产小组,18名党员,两委班子成员共5人,其中支部3人,村呈长方形,东西两条街,南北一条街,且已全部硬化。居民178户,总人口690人。全村耕地面积1032亩。姓氏为一姓。全部是汉族。 村庄名称来源:因村前有一龙王庙,取名龙王庙李。 主导产业:小麦、玉米、棉花等。 建村时间:公元1661年 |
皇甫庄村 |
皇甫庄行政村位于王浩屯镇0驻地西南方1.5公里处。220国道东。西邻大黄集镇沙富裕赵行政村,有四个生产小组,两委班子共11人,其中党支部3人。党员40名。居民241户,总人口976人,全村耕地面积976亩。姓氏为皇甫一姓。全部为汉族人口。 主导产业:小麦、玉米、棉花、辣椒、白菜等。本村有木板加工厂1处,羊毛衫厂1处,卫生室1处,代销点3处。窑厂1处。 |
东袁张村 |
东袁张行政村位于王浩屯镇0驻地正南方5公里处,九米路西,正南5里是水牛李村,正东与樊寺村相距4里,正西与西袁张紧紧相连,村平面图呈直角三角形,老街位于村西北,村东北、东西南各建有新村。且村路已经全部硬化。村两委班子共5人,党员27名。居民221户,总人口869人,全村耕地面积1560亩。其中韩姓占到总人口的60%以上。其次杜姓、张姓。次之是赵姓、董姓、樊姓。全部为汉族人口。 明朝洪武年间,自洪洞县迁至此村建村。村名原为各韩胡同,后张姓、杜姓相继迁来。范围逐渐扩大后随同西村名字改为袁张村,上世纪末镇里整理村名时定为东袁张村。 主导产业:小麦、玉米、棉花、辣椒、白菜等。本村有代销点4个,卫生室1处,经济收入主要靠外出打工。 历史名人: 韩雪慧,曾任单县县委副书记,现任菏泽市交通局副局长。 |
杜海村 |
杜海行政村位于王浩屯镇0驻地振兴路南。西邻220国道,东邻王浩屯行政村,南邻王浩屯镇靳庄行政村。有8个生产小组,17名0党员。两委班子成员共4人,其中支部委员2人,总人口1100人。全村耕地面积1320亩。村呈长方形,东西2条街,且已全部硬化。姓氏6姓,其中杜姓占到总人口的一半以上。再次李姓为多。全部是汉族人口。 400多年前,村人从洪洞县迁此建村。那时有杜、李两姓,当时村名为半截庙李,后来由于杜姓0现了两名举人,杜姓人氏就把村庄改名杜海, 主导产业:小麦、玉米、棉花、辣椒、大蒜等。本村有冷库1处、卫生室2处、商店6处。 历史名人: 李一,曾任定陶县县委书记,次任河北省石家庄市宣传部部长。现任菏泽市党校校长。 杜-,现任菏泽市国税局局长。 刘来运,现任天津市警备区司令员。 |
东后刘村 |
东后刘行政村位于王浩屯镇0驻地东北1.5公里处,东邻李集行政村,刁屯河北岸.北邻裴庄行政村,南邻东前刘行政村,西邻王浩屯行政村。有4个生产小组,13名0党员。两委班子成员共5人,其中支部委员3人,居民128户,总人口595人,全村耕地面积540亩。村呈长方形,东西2条街,且已全部硬化。姓氏3姓,姓裴1户,姓焦1户。其余全部姓刘。全部为汉族人口。 明朝洪武年间刘氏由洪洞县迁此建村,起名东后刘。 主导产业:小麦、玉米、棉花、辣椒、大蒜、洋葱等。 |
西袁张村 |
西袁张行政村简介 西袁张行政村位于王浩屯镇0驻地西南2.5公里处,东邻东袁张行政村,刁屯河西岸.西邻大黄集李七寨行政村,南邻贾寨村。有3个生产小组,16名0党员。两委班子成员共5人,其中支部委员4人,居民164户,总人口646人,全村耕地面积1002亩。村呈正方形,东西3条街,南北2条街。且已全部硬化。姓氏以牛、张、袁姓居多。全部为汉族人口。 明朝一三七三年,阚氏带袁氏、张氏二人由阚迁入此地,名为袁阚张,后来牛、于、王、周、贾陆续来此定居,数年后阚氏死于姑娘家,一九七九年,立碑为袁张。 主导产业:小麦、玉米、辣椒、大蒜等。近年来,大蒜、辣椒面积发展迅速。08年面积达到600多亩。 |
樊寺村 |
樊寺行政村简介 樊寺行政村位于王浩屯镇0驻地东南3公里处,东邻姚寨行政村,西邻薛义屯.有14个生产小组,40名0党员。两委班子成员共5人,其中支部委员3人,居民535户,总人口1926人,全村耕地面积2306亩。村呈正方形,东西3条街,南北2条街。且已全部硬化。姓氏为9姓,其中樊姓占到全村的50%,王姓占到40%。全部为汉族人口。 主导产业:小麦、玉米、辣椒、大蒜等。近年来,建恒温库3座,储存蒜薹1200吨. 历史名人:樊城,字维翰,弘治甲子年举人.正德辛末年进士,任南京户部主事. |
薛义屯村 |
薛义屯行政村位于王浩屯镇0驻地南1公里处,北邻王浩屯,东邻邢庄村,南邻许寺村,西邻皇甫庄。有11个生产小组,36名0党员。两委班子成员共7人,其中支部委员3人,居民560户,总人口1609人,全村耕地面积2306亩。村呈长方形,东西4条街,南北2条街。且已全部硬化。姓氏为8姓,其中晋姓占到全村的2/3。全部为汉族人口。 明朝洪武年间,晋氏由洪洞县迁此建村. 主导产业:小麦、玉米、棉花、辣椒、大蒜等。 历史名人:晋洪帽,在支援朝鲜时任某团团长,1975年任青岛某医院院长,现已退休在家. 田波静,主任医师,现任现代医院院长. 晋国栋,博士后学位. |
裴庄村 |
裴庄行政村位于王浩屯镇0驻地东北1.5公里处,刁屯河西岸,南邻本镇东后刘行政村。西接王浩屯行政村。北邻观音王行政村,偏北于马岭岗镇周庄行政村。有6个生产小组,29名0党员。两委班子成员共6人,其中支部委员3人,居民226户,总人口954人,全村耕地面积1185.3亩。村呈正方形,东西3条街,南北两条街。且已全部硬化。姓氏全部为裴姓。全部为汉族人口。 明朝洪武年间1368年,从洪洞县迁此建村。 主导产业:小麦、玉米、棉花、辣椒、白菜等。本村近年发展经销点5处,小型砖厂1处,卫生室2处。 文化教育:我村近几年来,有大中专生50名左右。 历史名人:裴忠业,原任海南西沙其部海军团级,现转到海南三亚市土地环保局负责人。 裴重举,现在济南市山东地质勘探大队党组主要负责人。 裴重鹏,现任重庆市第十三军司令部管理处副团级。 |
观音王村 |
观音王行政村位于王浩屯镇0驻地北1.5公里处,国道东侧,北邻马岭岗镇周庄村。有5个生产小组,17名0党员。两委班子成员共5人,其中支部委员3人,居民201户,总人口906人,全村耕地面积1253亩。村呈长方形,前后两条街道。姓氏为5姓,其中荣、王两姓人口最多,占全村的2/3。再次为段姓、李姓、杜姓。全部为汉族人口。 该村原名观庙王,后经人名改为王学道村,清末年间因建有关爷庙又改名观爷王。1935年演名为观音王。 主导产业:小麦、玉米、棉花、辣椒、白菜等。本村有楼板厂一处,卫生室一处。 历史名人: 王登伦: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英雄,战争时期牺牲,现仍存有烈士陵园一处,园内有全国知名书法家题字数百幅。 |
油坊朱村 |
油坊朱行政村位于王浩屯镇0驻地北1公里处,东邻观音王行政村,西邻陈庄和骆寺。由陈庄、骆寺、油坊朱三个自然村构成。有7个生产小组,32名0党员。两委班子成员共7人,其中支部委员3人,居民315户,总人口1230人,全村耕地面积1600亩。姓氏为8姓,其中朱姓占到总姓氏的一半以上,再次为陈姓、骆姓。全部为汉族人口。 明朝万历年间至1619年朱氏由城西朱佛寺迁此建村。 主导产业:小麦、玉米、棉花、辣椒、白菜等 历史名人: 陈建扩,曾任上海市医院院长。 |
程寨政村 |
程寨政村位于王浩屯镇0驻地西南2.5公里处,东邻220国道西,南邻大黄集镇沙沃赵村。 该村总人口为1978人。 耕地面积为3379亩,7个村民小组,两委班子成员9人,其中支部3人。共计党员23人。全村520户。该村呈长方形,东西2条街,南北1条街。姓氏为4姓,其中程姓占到总人口的99%,种族全部为汉族。 明洪武二十五年(公元1392年),程至忠率家人从洪洞县迁此建村。取名程寨。 主导产业:小麦、辣椒、西瓜、棉花等。 名人典故: 程魁世,曾任三野某部团长,后任云南洛水县商业局局长。现已离休在菏泽定居。 程东志,曾任一野战军某部团长,后任丘县外贸局局长。 程远峰,曾任菏泽马岭岗镇副书记,安兴书记。人事局局长。 程海建,曾任王浩屯镇副镇长,岳城办事处副书记、主任。现开发区管委会办公室主任。 地方致富带头人: 程春牛,木瓜国营厂。固定资产200万元。 |
粪堆王村 |
粪堆王行政村位于王浩屯镇政府驻地东北5公里,王秀生河北岸,北邻马岭岗镇李旺屯,东邻王秀生。有4个村民小组,17名党员,两委班子成员共6人,其中支部成员3人,村落呈长方形,东西3条街,南北1条街,全部硬化。村民120户,总人口为505人,耕地面积为936亩,姓氏4姓,其中王姓居多。全部是汉族人口。 明洪武年间(公元1368年),王氏从-县迁此建村。村前有一大堆粪,故得名粪堆王。 主导产业:小麦、玉米、棉花、大蒜、辣椒等。 |
后王庄村 |
后王庄行政村位于王浩屯镇0驻地西北3.5公里处,备战路北1.5公里。有4个生产小组,16名党员。两委班子成员共5人,其中支部3人,村庄呈正方形,东西2条街,南北2条街。居民共140户,总人口为602人,耕地面积924亩。姓氏为王姓,孔姓居多。全部为汉族人口。 明朝洪武年间,王氏人口从洪洞县迁于此,建立此村。命名为小王庄,后改为后王庄。因地处王善庄西北处,一直到此。 主导产业:小麦、辣椒、西瓜、棉花等。 名人典故: 王万钧,解放战争时期,在华野任某团团长,后转地方吉林省长春市-部部部长。 王合魁,解放战争时期,在华野任某团团长后转业黑龙江省哈尔滨工程大学校长、教授。 屈洪殿,现任云南省昆明军区后勤部主任。 |
张庄村 |
张庄行政村位于王浩屯镇0驻地东3公里,有5个生产小组,22名党员,两委班子成员6人,其中支部3人。村呈长方形,居民198户,总人口792人,全村耕地面积1219亩。全部是汉族。 明朝洪武六年(公元1373年)张氏由洪洞县迁此。 主导产业: 小麦、玉米、棉花、辣椒、大蒜等。 |
桑李村 |
桑李政村位于王浩屯镇0驻地东1公里。有4个生产小组,18名党员。两委班子成员共5人,其中支部3人,村呈长方形,居民134户,总人口496人,全村耕地面积681亩,姓氏为1姓,全部是汉族。 主导产业:小麦、棉花、玉米、辣椒、大蒜等。 |
西姚寨村 |
西姚寨行政村位于王浩屯镇0驻地东南5公里,经二路经过该村。东邻东姚寨行政村,西邻许寺行政村,南邻王岗行政村,北邻张庄行政村。有10个村民小组,31名党员,两委班子成员共7人,其中支部成员3人,村落呈长方形,东西4条街,南北1条街,全部硬化。村民442户,总人口为1830人,耕地面积为2100亩,姓氏4姓,其中姚姓占到80以上,再次是李姓、滑、陈。全部是汉族人口。 明洪武年间(公元1368年),姚文翰,洪武进士,由山西路安府山水县迁于此村,取名姚享寨,建国后分两村居住,称为东西姚寨。 主导产业:小麦、玉米、棉花、大蒜、辣椒等。 经济发展情况: 历史名人: 姚文翰,明朝洪武年间进士,任山西省路安府知县。 姚敬广,生前任贵州省军区政委。 姚新华,现任菏泽市地税局局长。 姚敬军,生前任牡丹区党校高级讲师。 |
东姚寨南村 |
东姚寨南行政村位于王浩屯镇0驻地东南5公里,王秀生河岸南边,东邻定陶县张湾镇张程寨村。有8个村民小组,19名党员,两委班子成员共5人,其中支部成员3人,村落呈长方形,东西4条街,村民214户,总人口为730人,耕地面积为1080亩,姓氏5姓,其中姚姓占到60%以上,再次是李姓、滑、陈。全部是汉族人口。 明洪武年间(公元1368年),姚文翰,洪武进士,由山西路安府山水县迁于此村,取名姚享寨,建国后分两村居住,称为东西姚寨。 主导产业:小麦、玉米、棉花、大蒜、辣椒等。 |
东姚寨北村 |
东姚寨北行政村位于王浩屯镇0驻地东南5公里,王秀生河岸南边,高速公路南100米,东邻定陶县张湾镇。有10个村民小组,21名党员,两委班子成员共5人,其中支部成员3人,村落呈长方形,东西4条街,南北3条街,村民386户,总人口为1126人,耕地面积为1584亩,姓氏6姓,其中姚姓占到60%以上,再次是李姓、范、滑、陈。全部是汉族人口。 明洪武年间(公元1368年),姚文翰,洪武进士,由山西路安府山水县迁于此村,取名姚享寨,建国后分两村居住,称为东西姚寨。 主导产业:小麦、玉米、棉花、大蒜、辣椒等。 民间艺人: 姚喜言、姚平军对子书。 |
邢庄村 |
邢庄行政村位于王浩屯镇0驻地东南2公里,东邻朱庄行政村,西邻薛义屯行政村,南邻西姚寨行政村,北邻东刘庄行政村。有4个村民小组,17名党员,两委班子成员共6人,其中支部成员3人,村落呈长方形,东西4条街,村民205户,总人口为705人,耕地面积为952亩,姓氏邢氏占到一半以上。全部是汉族人口。 主导产业:小麦、玉米、棉花、大蒜、辣椒等。 |
李集村 |
李集行政村简介 李集行政村位于王浩屯镇0驻地东北2.5公里,北邻马岭岗镇段庄行政村,有4个村民小组,11名党员,两委班子成员共6人,其中支部成员3人,村落呈方形,东西2条街,村民154户,总人口为694人,耕地面积为920亩,姓氏有3姓,其中包括李姓占人口的一多半。全部是汉族人口。 清朝顺治年间(公元1644至1661年),孙名远随姑母由马岭岗迁此建村后随姑父姓李,后取名为李集。 主导产业:小麦、玉米、棉花、大蒜、辣椒等。 历史名人: 李景乐,曾任南海舰队后勤部参谋长。已病故。 |
东前刘村 |
东前刘行政村位于王浩屯镇0东2公里,有2个自然村,7个村民小组,30名党员,两委班子成员4人,其中支部成员3人,村落呈长方形,东西2条街,村民255户,总人口为942人,耕地面积为1490亩,姓氏有5姓,其中包括刘、李、张、宁、雷。全部是汉族人口。本村有卫生室一处。电焊1处,代销点3处。 明洪武年间,从洪洞县迁此居住,得名此村。 主导产业:小麦、玉米、棉花、大蒜等。 历史名人: 大众日报社驻菏泽记者站站长刘天江。(正县级)现已退休。 |
梁于村 |
梁于行政村位于王浩屯镇0东北5公里,有3个自然村,10个村民小组,18名党员,两委班子成员4人,其中支部成员3人,村落呈长方形,东西3条街,村民316户,总人口为1336人,耕地面积为1955亩,姓氏有7姓,全部是汉族人口。 明洪武年间(公元1368年至1398年),从洪洞县迁此居住,得名梁于村。 主导产业:小麦、玉米、棉花等。 |
王浩屯村 |
王浩屯行政村位于菏泽城西南二十公里处,220国道东邻,刁屯河西岸,金东公路南侧。王浩屯镇0及企业单位都在该村。有9个生产小组,54名0党员。两委班子成员共10人,其中支部委员5人,交叉任职2人。全村以东西南北四条大街为主干,呈十字形。且已全部硬化。居民570户,总人口2065人,全村耕地面积2254亩。姓氏为19姓,其中王姓、田姓最多,其次李姓、邢姓。全部为汉族人口。 明朝永乐年间(公元1403年-1424年)王浩自洪洞县迁至此村建村。村名为王庄。数年后,田姓一族应王氏之邀,由现在观音王村迁此地。后来,经两姓协商定名王浩屯。 主导产业:小麦、玉米、棉花、辣椒、白菜等。本村有卫生室两处,商店六十多处,大型饭店两处,家具厂四处。本村逢五、十为0,周围村民前来赶集,大大增加了当地百姓收入。 |
郭鲁村 |
郭鲁行政村位于王浩屯镇0驻地东北5.5公里,王秀生河西岸,东邻何楼办事处武赵行政村,北邻马岭岗镇李旺屯行政村。有8个生产小组,21名党员,两委班子成员共7人,其中支部3人。村呈长方形,东西四条街全部硬化,居民392户,总人口1359人,全村有耕地1913亩,姓氏为7姓,其中郭姓占到人口数的一半,再次姓刘、姓张人数为多,全部是汉族。 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郭氏由今吕陵镇双庙郭迁此,来时已有鲁姓居住,后经两姓协商定名为郭鲁。后来刘、张、乔、薛、田、程陆续来此居住,鲁姓在十七世纪中叶迁走。 主导产业: 主要是小麦、玉米、棉花、辣椒、大蒜、苗木等,近几年,青笋面积发展面积较大,2007年面积达到700余亩。本村有家具厂1处,电子厂1处,卫生室2处,商店6处。1987年本村兴建小型贸易市场,每逢四、九,周边行政村村民前来赶集,商品交易市场已成规模。 历史名人: 郭荣仁,曾任第四野战军某部团长,后任南宁市公安局局长,文革时打成右派,平反后任南宁市物质局局长,兼任五厘糖糖厂(中央直辖) 刘文军,曾任菏泽地区行署秘书长,后任菏泽地区政协副主任。 郭志强,现任北海市委党校副校长,教授。 薛连德,现任济南市历城区王舍人镇人大主任(正县级)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