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贵州省 >>毕节市 >> 织金县 >> 城关镇 >> 太平社区

太平社区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太平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太平社区简介

  太平社区位于城关镇南部,以境内太平桥而得名,社区2003年成立,社区东至织金五中(狗桥)与金南社区相连,西与金中社区以步行街为界,北与北门桥与金北社区以河为界。幅员面积1.5平方公里,是城关镇政治文化中心。总人口7595,农业人口1951人,主要居住:汉,苗,回,穿青,布依,仡佬等十多个民族。
  社区两委组织健全,社区党支部下设党小组3个,流动党员由支部直接管理,共有党员69名(每20人为一个小组)。社区居委会组织健全,有社区治保调解、“整脏治乱办”、妇职、团委、工会、计生服务室、社会事务组、综合治理办、信访维稳室、警务室、老年活动室、社保站、图书室、城市管理、禁毒康复办、社区警务室(有正式干警2人,协勤警员5人)。
  社区陈地建设有起色,社区有志年活动中心,万家书室一个,妇女之家一个,办公用房120平方米,社区星光计划购置健身器材一套,有滨河路休闲广场一个,供社区予民服务。社区有宣传栏7个。
  以“五古”点设和城市统筹为基点,打造“五古”旅游城市,以织金八大景、八小景为作力点,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为了缩小城镇与农村的差距,缩短居民与农民的生活距离,实施土地流转,诚邀对外招商,加大花红工业园区的建设及黄织铁路的建设,让农民受实惠,党员干部受教育。让那里离城市成为最近的果园和菜园,从而解决部分城市居民的菜篮子需求,增加当地农民的收入。在新区建设中征用土地的农民,实行应保尽保,使之生活有依靠。让农村与城市一样,步入高层次卫生标准。新修步行街及滨河路步行街长达3公里,方便了居民行走,上有织金共城河,下至童生桥,区内有古桥7座(狗桥、从新桥、太平桥、回龙桥、月华桥、雨洒金桥、童生桥)。有庙宇:龙泉寺、火神庙、回龙庵、财神庙、鲁班庙、书院等古建筑群。有繁花似锦的花圈一条街。使社区居民以旅游业、工艺业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加强社区服务体系,社区有义务-员20名,社会义务巡逻队20名,居民志愿者应急分队15名,低保自愿者清洁工保洁服务14名,腰鼓队、秧歌队共50名,禁毒志愿者30名,治安防挖人员13名,人民调解6名。
  开展社区服务和社区救助项目,社区服务项目面向老年人、儿童、残疾人、社区特困户、优抚对象、失业人员开展社会救助和福利服务;面向社区居民开展便民利民服务;面向社区离休人员开展社区保障服务;面向社区居民开展卫生保健服务;面向社区单位开展社会化服务,开展居民小区清扫保洁服务;面向广大居民开展其他服务。
  四个文明建设在社区不断发展,随着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社会文明的建设与发展,各项文明已进入社区。文化、体育、科教、就业培训进入社区,增强了广大居民文化和科技教育的学习进程,强健广大居民的体魄;法律、家庭暴力防治、禁毒铲毒、妇女维权、消费者投诉进社区,加强了居民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社会保障、社会救助、卫生、便民便利服务、警务、安全生产、老年活动、城市管理、计划生育优质服务进社区;副食品批发农贸市场进社区,使广大干部生在社区,服务在社区,增加了老百姓的认同感;生态建设、环保监督进社区,为“五古”城市打基础。
  社区特色:我社区是省地打造的第六批“绿色社区”,上有古老的贯城河,滨河路步行街及绿化带,柳树成林,古色古香的楼角院落,以古老七座桥为主线,贯穿整个社区寺庙,有霸气的财神庙为中心,以文人墨客的书院为依托,太平社区就是人们向往的圣地。
  社区理念:共保卫生社区,共创文明社区,共创平安社区,共创社区“五古”城市,打造社区绿化,建设和谐家园。
  近年来各项工作在社区两委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一些成绩,获得了上级党委政府及各部门的不同表彰,成绩是可圈可点的。
  --人口总数:7595人农业人口:1951人非农业人口:5644人
  --行政区面积:1.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苗,回,穿青,满,彝,布依,发展口号:
  --所辖村:文化,新民,玉屏,新华北路,和平,共同,清泉生产总值:800.0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蔬菜名特产品:无办公所在地:城关镇太平社区新民路57号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520524100 552100 -- 查看 太平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太平社区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太平社区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金南社区

  金南社区位于城关镇东南面,辖区面积4平方公里,属城郊结合部。辖区内有常住人口12833人,其中非农业人口5310人,农业人口7523人,由汉族、苗族、布依族、白族、穿青等多个民族组成。社区共有九个社区干部,管辖十二个居民小区(组)。辖区内有耕地800余亩,荒山1000余亩,有大棚种植十二个,经果林基地一个。本社区经济以种植、养殖和砂陶工艺加工销售为主。   --人口总数:12833人农业人口:5310人非农业人口:7523人   --行政区面积:4.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800.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苗族,布依族,白族,穿青等发展口号:依托远教,发展经济,群众致富,同奔小康   --所辖村:金东,古佛,城防,白玉,沿河,南笔,金南,森林等生产总值:5000.0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大棚种植,养殖,砂陶产销名特产品:砂陶产业办公所在地:城关镇金南社区南笔路48-1号   

金西社区

  金西社区位于城关镇办事中心112公里,位于城关镇西南面,办公地点设在壕头新华南路85号,辖区面积3平方公里左右,地形主要为西高东抵为主多为山地众林,小土坡,小石山,无水田。有耕(旱)地126亩,退耕还林地27亩,自然林16亩,集体山林17亩,耕地以种植五米,四季蔬菜为主要品种为种植业。   相邻边界南与金南社区森林路单号相邻,西与西湖村东面相邻,此与金北社区化垮河为界,东与金中社区金南大道单号相邻,气温年平均温度15摄氏度左右,雨量适中,土壤以酸碱为主。   目前我社区主体党员干部在县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两委领导班子团结一致,朝着建康有力方向发展,有条不紊开展全方面工作。   --人口总数:9523人农业人口:6032人非农业人口:3491人   --行政区面积:3.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26.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回族”,“青族”,“白族”,“蒙古族”发展口号:“在县镇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团结在以-同志为首的党中央周围,以-   --所辖村:1,2,3,4,5,6,7生产总值:10.0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畜牧,农业,蔬菜业名特产品:蔬菜办公所在地:新华南路85#   

金中社区

  金中社区位于织金县城中西部,总面积约为0.3平方公里,辖十条街巷,九个(局)村民小组,常住人口为8311人,其中农业人口为1543,农业耕地面积为80亩,民族组成为汉、苗、穿青、回、蒙古、彝、仡佬、布依、白等,是县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中心、是县政府,县人大、县政委所在地,辖区内有机关单位14个,学校1所,重点经济单位3个,社区设党支部1个,支书1人,副支书1人(由社区主任兼任),组织委员1人,纪检委员1人,宣传委员1人,社区居民居委会1个,主任1人,副主任3人(其中1名副主任兼管流管中队队长),社区警务室1个,正式民警2名,其中一名任警长,协警11名(兼管白岩、花红、平寨片区),流管中队1个,流管人员4名,流入人口483人,社保工作站1个,社保员4名(兼管花红片区),社区农户主要以生产蔬菜,农副产品加工,养殖和商品经营,外出务工为主,居民主要以商品经营服务、运输、建筑等。第三产业为主,随着织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古城改造建设,社区面容和经济发展不断快速提升,人均可支配收入均达2000元左右,社区来农工委也在不断更新观念,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构造和谐社区推动社区快速发展为主题,结合社区实际,积极引导广大社区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为不断提高广大群众的精神水平、物质水平而不断努力。   --人口总数:8311人农业人口:1543人非农业人口:6768人   --行政区面积:0.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80.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青,白,仡佬,布依,彝,回,苗,蒙古等发展口号:抓党建,促发展,构造和谐社区   --所辖村:生产总值:5000.0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商品经营名特产品:小商品批发办公所在地:织金城关新华南路85号   

双堰社区

  双堰社区位于织金县城正东面,面积约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00亩。人口共1723户,5616人,流入人口137户428人。其中农业人口2480人,非农业人口3136人。本社区划分为十五行政小区,共8名社区干部,3名流管队员组成。   --人口总数:5616人农业人口:2480人非农业人口:3136人   --行政区面积:2.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00.0亩   --主要民族成分:白,汉,穿青,苗,布依发展口号:以科学发展观为主,创造和谐社区   --所辖村:1-15小区生产总值:300.0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蔬菜,砂陶名特产品:砂陶制作办公所在地:双堰社区隆兴路70号   

太平社区

  太平社区位于城关镇南部,以境内太平桥而得名,社区2003年成立,社区东至织金五中(狗桥)与金南社区相连,西与金中社区以步行街为界,北与北门桥与金北社区以河为界。幅员面积1.5平方公里,是城关镇政治文化中心。总人口7595,农业人口1951人,主要居住:汉,苗,回,穿青,布依,仡佬等十多个民族。   社区两委组织健全,社区党支部下设党小组3个,流动党员由支部直接管理,共有党员69名(每20人为一个小组)。社区居委会组织健全,有社区治保调解、“整脏治乱办”、妇职、团委、工会、计生服务室、社会事务组、综合治理办、信访维稳室、警务室、老年活动室、社保站、图书室、城市管理、禁毒康复办、社区警务室(有正式干警2人,协勤警员5人)。   社区陈地建设有起色,社区有志年活动中心,万家书室一个,妇女之家一个,办公用房120平方米,社区星光计划购置健身器材一套,有滨河路休闲广场一个,供社区予民服务。社区有宣传栏7个。   以“五古”点设和城市统筹为基点,打造“五古”旅游城市,以织金八大景、八小景为作力点,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为了缩小城镇与农村的差距,缩短居民与农民的生活距离,实施土地流转,诚邀对外招商,加大花红工业园区的建设及黄织铁路的建设,让农民受实惠,党员干部受教育。让那里离城市成为最近的果园和菜园,从而解决部分城市居民的菜篮子需求,增加当地农民的收入。在新区建设中征用土地的农民,实行应保尽保,使之生活有依靠。让农村与城市一样,步入高层次卫生标准。新修步行街及滨河路步行街长达3公里,方便了居民行走,上有织金共城河,下至童生桥,区内有古桥7座(狗桥、从新桥、太平桥、回龙桥、月华桥、雨洒金桥、童生桥)。有庙宇:龙泉寺、火神庙、回龙庵、财神庙、鲁班庙、书院等古建筑群。有繁花似锦的花圈一条街。使社区居民以旅游业、工艺业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加强社区服务体系,社区有义务-员20名,社会义务巡逻队20名,居民志愿者应急分队15名,低保自愿者清洁工保洁服务14名,腰鼓队、秧歌队共50名,禁毒志愿者30名,治安防挖人员13名,人民调解6名。   开展社区服务和社区救助项目,社区服务项目面向老年人、儿童、残疾人、社区特困户、优抚对象、失业人员开展社会救助和福利服务;面向社区居民开展便民利民服务;面向社区离休人员开展社区保障服务;面向社区居民开展卫生保健服务;面向社区单位开展社会化服务,开展居民小区清扫保洁服务;面向广大居民开展其他服务。   四个文明建设在社区不断发展,随着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社会文明的建设与发展,各项文明已进入社区。文化、体育、科教、就业培训进入社区,增强了广大居民文化和科技教育的学习进程,强健广大居民的体魄;法律、家庭暴力防治、禁毒铲毒、妇女维权、消费者投诉进社区,加强了居民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社会保障、社会救助、卫生、便民便利服务、警务、安全生产、老年活动、城市管理、计划生育优质服务进社区;副食品批发农贸市场进社区,使广大干部生在社区,服务在社区,增加了老百姓的认同感;生态建设、环保监督进社区,为“五古”城市打基础。   社区特色:我社区是省地打造的第六批“绿色社区”,上有古老的贯城河,滨河路步行街及绿化带,柳树成林,古色古香的楼角院落,以古老七座桥为主线,贯穿整个社区寺庙,有霸气的财神庙为中心,以文人墨客的书院为依托,太平社区就是人们向往的圣地。   社区理念:共保卫生社区,共创文明社区,共创平安社区,共创社区“五古”城市,打造社区绿化,建设和谐家园。   近年来各项工作在社区两委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一些成绩,获得了上级党委政府及各部门的不同表彰,成绩是可圈可点的。   --人口总数:7595人农业人口:1951人非农业人口:5644人   --行政区面积:1.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苗,回,穿青,满,彝,布依,发展口号:   --所辖村:文化,新民,玉屏,新华北路,和平,共同,清泉生产总值:800.0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蔬菜名特产品:无办公所在地:城关镇太平社区新民路57号   

星秀社区

  星秀社区位于织金县城东北角,面积为4平方公里。辖6个小区,有常住人口3208户,总人口10547人,辖区内有机关单位15个,酒吧2家,歌舞厅5家。厂矿企业4家,大型浴室2家,大型停车场3个由汉族、苗族、布依族、白族、穿青等多个民族组成。社区共有7个社区干部,管辖八个网格,分别开展相关业务工作,为民服务。辖区内有耕地20余亩,荒山4000余亩。本社区经济以种植、养殖和蜡染工艺加工销售为主。   在实际工作中社区始终坚持以-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努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人口总数:10547人农业人口:4078人非农业人口:6469人   --行政区面积:4.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0.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苗,布依,穿青,白发展口号:依托远教,发展经济,群众致富,同奔小康   --所辖村:一小区,二小区,三小区,四小区,五小区,六小区生产总值:800.0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蜡染工艺加工名特产品:蜡染办公所在地:星秀社区玉屏路114号   

金北社区

  金北社区位于织金县城中心,占地面积约2.5平方公里,辖区居民总人口数12349人,有汉、穿青人、彝、苗、白、布依等6个民族居住。金北社区党支部共有党员7名,辖区内的单位37个,党员78人。社区办公室现有人员12人,党支部书记1名,主任1名,副主任3名,支委委员3名,村委委员1名,一般职工3名。分别开展相关业务工作,为民服务。   在实际工作中社区始终坚持以-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努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人口总数:12349人农业人口:5660人非农业人口:6689人   --行政区面积:1.9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52.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穿青人、苗族、布依族、彝族、白族、土家族发展口号:   --所辖村:14个居民组生产总值:896.0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名特产品:大理石雕刻办公所在地:织金县向阳路   

西湖村

  西湖村位于织金县城的西面,村办公室距城关镇1.5公里,全村辖8个村民组,共528户,总人口2365人,党员19名,占地面积6.1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41亩(其中水田105亩,土236亩)文家坝煤矿征用500多亩,有苗、布依、彝、白、青、汉等民族,汉族占百分之四十几,辖区内有砖厂2个,大型砂石厂3个,混泥土搅拌厂1个,国营大型煤矿,文家坝一、二矿。全村经济来源主要以传统的种植和小规模养殖,打工为主。   自2000年以来,村支两委认真学习“-”重要思想和保持0员先进教育,学习宣传“-”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着力解决辖区内的矿群矛盾,搞好矿群关系,加大就业门路,增加群众的经济收入。   以种植和养殖为主线,大力发展经济作物,仅季节蔬菜畜牧业养殖,逐步扩大生产规模,为群众协调贷款。   以辖区内的大小企业为优势,大力发展运输业增加各种就业门路。   --人口总数:2365人农业人口:2279人非农业人口:86人   --行政区面积:6.1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41.0亩   --主要民族成分:苗,布依,彝,白,汉,穿青发展口号:构建和谐矿区   --所辖村:黄泥组,小山组,大冲组,新坝组,打鸡组,西湖组,杨保组生产总值:119.97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养殖,种植名特产品:葱办公所在地:城关镇西湖村杨保组   

独山村

  独山村全村4个村民组,分别为石丫口、蜂子岩、川洞、挖脚坡,共有183户686人,位于城关镇南面,共5平方公里,有耕地面积461亩,主要是以农业为主,发展畜牧业。原有全村统称为马黄箐,有句方言叫“出名的马黄箐,吃洋芋当顿,要吃大米等痛病,找得大米来,死得冰帮硬,现在家家户户都是吃大米当顿”。   --人口总数:686人农业人口:686人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5.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61.0亩   --主要民族成分:苗,青,汉,仡佬,彝发展口号:发展养殖,奔向小康   --所辖村:石丫口,川洞,蜂子岩,挖脚坡生产总值:82.0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农业,畜牧业名特产品:重晶石办公所在地:城关镇独山村蜂子岩组   

平寨村

  平寨村位于至今织金县城西部,距城关镇11公里,所辖11个村民小组,共673户,总人口2806人,党员21名。有国土面积11.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400亩,是一个多地少人的村。   由于群众知识结构,信息短缺等方面的影响,耕种技术落后,全村产业主要靠传统的种植和小型的养殖为主。生产生活十分落后,自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站点建成后全村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目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提高党员干部和群众的思想、素质,拓展了群众致富的思想,发展了具有规模性的养殖业2个,其中的“龙腾养殖专业合作社”为首要,带动了我村经济的发展。   近年来,村、支两委班子成员在“-”重要思想教育,保持0员先进性教育下,贯彻学习科学发展观等活动中,转变发展方式,思想大开放,依托大资源,实事求是,在加快发展的道路上一切的人民群众的利益为利益,结合本村实际,明确发展方向和目标,做到上下一致。   根据我村牧草丰富的资源优势,先后发展了几个较具规模的养殖:养牛、养羊、养猪、养鸡等。其中“龙腾养殖专业合作社”就是典型之一,业主就有60多头,家猪40多头,鸡600多只,社员10明。有计划地发展养殖业,逐步走上了脱贫致富的小康之路。   --人口总数:2807人农业人口:2802人非农业人口:5人   --行政区面积:11.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400.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苗,彝,穿青发展口号:以发展生态养殖为龙头,带动全村经济发展。   --所辖村:平寨,分田,石板,小坡,六平寨,湾子寨,湾子头,小田坝,大土生产总值:120.0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龙腾养殖专业合作社名特产品:野猪办公所在地:城关镇平寨村平寨组   

冷坝村

  冷坝村位于城关镇西部,距织金县城12.5公里,下设冷坝、打铁洞、小岩、川洞四个村民组,人口总数1180人,其中非农业人口4人,0员20人,民族结构由汉族、穿青、白族等民族组成。   行政村面积约9920亩,其中耕地面积约850亩。地型西高东低,荒山及丘陵占全村面积十分之三,为畜牧的发展提供很好的条件,行政村资源以煤为主。   农业结构产业以玉米、马铃署为主要产业,预计以马铃署为龙头产业,带动全村经济发展,预建大规模马铃署生产基地及加工业,带动经济发展。在上级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正在实施。全村人畜饮水工程,将解决全村人的饮水及相关产业发展。   全村现有两个三十五万吨的国营煤矿,解决一部份人的就业及经济收入。   --人口总数:1180人农业人口:1176人非农业人口:4人   --行政区面积:4.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850.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苗,白,青发展口号:以马铃薯为龙头产业,带动全村经济发展   --所辖村:冷坝组,打铁洞组,小岩组,川洞生产总值:50.0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玉米,马铃薯名特产品:马铃薯办公所在地:城关镇冷坝村打铁洞组   

化垮村

  化垮村位于织金县城西面,距城关镇10公里,平均海拔1450米。行政区所辖五个村民组。全村总面积1560亩,东抵绮陌乡阿烈村,南抵城关镇平寨村,西抵城关镇冷坝村,北抵中寨乡羊场村柴冲组。全村人口1160人,由汉族、苗族、穿青组成。化垮村自然条件优越,矿产资源丰富,气候宜人,是发展种植业、养殖业,开发矿业的好地方,民族风俗独特,村民热情好客,和谐共处。   --人口总数:1160人农业人口:1160人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1560.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80.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苗族,穿青人发展口号:抓硬件建设,促经济发展,创和谐社会   --所辖村:化垮组,麦子寨组,后冲组,白岩脚组,水塘组生产总值:78.0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农业,种植业,养殖业名特产品:土豆,野生天麻,竹荪办公所在地:城关镇化垮村化垮组   --自然条件:资源:煤矿,方块石,大理石,石灰石,砂石等   

干河村

  干河村位于城关镇东南面,距织金县城10公里,辖6个村民组,共202户,总人口816人,其中劳动力468人,第一产业劳动力310,第二产业劳动力90人,第三产业劳动力68人。全村共有土地面积5000亩,耕地420亩,林地4580亩(含天然林),旱地360亩,水田60亩。   --人口总数:816人农业人口:816人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3.61333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20.0亩   --主要民族成分:苗族,汉族,穿青人发展口号:以雕刻业为龙头,做大做强做出品牌   --所辖村:洞砍组,马龙组,干河组,海螺组,林场组生产总值:30.0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农业,雕刻业名特产品:雕刻工艺品办公所在地:城关镇干河村干河组   --自然条件: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宜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资源:砂石   

克蚂村

  克蚂村位于织金县城西17公里处,境内新寨大山海拔1800米以上,本村地处大山东北坡,平均海拔1500米以上,属织金县高寒地区。   全村总面积3.5平方公里,东抵白岩村,南抵杜店村,西抵新寨村,北抵冷坝村。总耕地面积1003亩,其中:土718亩,田285亩。退耕还林738.23亩,退耕还草6000亩,人工造林5000亩,自然林7000亩。所辖村民组有岩口组,长坡组,黄包组,望哨组,丫口组,对门组,小寨组,克蚂组,偏坡组,汞山组,屯脚组,龙潭组,麻窝组,汞坝组,共14个村民小组。总户数共659户,人口2587人。其中:男1395人,女1392人,农业人口2585人,非农业人口3人。除汉族外,还有苗族、穿青人、彝族、水族等少数民族。汞山村是克蚂村民委员会、克蚂小学、克蚂村卫生室所在地。   本村农业以种植玉米、马铃薯为主。名特产品有杜仲、黄柏等中草药。畜牧产品主要以黑山羊、猪、牛为主(其中黑山羊的养殖远近闻名)。矿产资源有煤、硫铁矿、氟石、花岗岩、石灰石。近几年从无到有,农网改造覆盖全村,村组农户全部通电:教育、卫生、村办公室等基础设施一应俱全,村内交通发达,公路同组率达百分之九十八,村中新村寨道路已经硬化完毕,已经初步形成连通外界的交通网络。村范围内织金至三塘镇县道17公里处,是我村农产品交易市场,这里生意兴隆,每次成交额不低于50万,是县城近郊最大的农产品集散地。   2001年,新上任的克蚂村委一班人,对克蚂村的未来充满信心,他们决心带领克蚂村人,在任期内使群众脱贫致富,改变克蚂村贫穷落后的面貌,打造一个崭新的克蚂村,为群众贡献力量。   --人口总数:2587人农业人口:2585人非农业人口:3人   --行政区面积:3.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003.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苗,穿青,彝,水发展口号:以农业为主,大力发展养殖业,力争种植也,养殖业上规范,上档次   --所辖村:岩口组,长坡组,黄包组,望哨组,丫口组,对门组,小寨组,克蚂生产总值:160.0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玉米,马铃薯名特产品:杜仲,黄柏办公所在地:克蚂村汞山村民小组   

大寨村

  大寨村位于织金县城正方面2公里处,东抵珠藏镇边界,南抵城关镇花红村边界,西抵城关镇金南社区,北抵城关镇荷花村。   行政区面积约2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82亩,全村总人口1334人,农业人总1334人,非农业人口为0。我村共有民族总数有汉、苗、青、仡佬、彝族等五个族别,所辖组有马路、格勒、大土、陈家室、大室、小室、新室、打鸡洞、老煤洞共9个村民小组。群村总产值约有32万元左右,主要产业有大米、玉米、土豆。名特产品有世界有名的竹荪,办公室所在地是我村中间小室组。联系电话 15985462958.资源仅有一部分树林。   我村有桂花林场之小场部裸棵平,山间树木四季如春,冬暖夏凉,山清水秀,然而桂花林场是毕节地区7个林场之首位林场,因此我村村民每户均有小部分树木地。此地为我村第一名胜景点。   我村位于东北面有几亩地的茶叶片地,四节山清水秀,固有此茶地。也完成很多农民工一段时期的就业问题创此业者是城关镇李正贤,此地远看似像农家绿地,近看似像自然丛林,此景为我村第二名胜。   我村正东面友果林一片,每到春夏时节,花开花谢,果实从生长到成熟,看上去让人心满意足,,如有谁心情烦恼只要进入这片果林,不到十分钟就会心情舒畅,万事无忧,创此景者也是李正贤。   我村现有三个村干部一个委员,分别是付大昌(党支部书记)、邓国礼(村主任)、周理(村副主任)、杨春礼(委员)。我们将带领群众走上致富的道路。   --人口总数:1334人农业人口:1334人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25.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82.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青,仡佬,彝,苗发展口号:与时俱进走科学发展道路   --所辖村:马路,格勒,大土,陈家室生产总值:32.0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玉米,大米,土豆名特产品:竹荪办公所在地:城关镇大寨村小室组   

田坝村

  田坝村位于城关镇城西七公里处,共有村民组7个,全村人1326人,坐落位置东抵西湖村界,南抵大坡村,西大平寨村,北抵岩脚村。全村面积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18亩,其中田573亩,土45亩,有族别3种(苗、汉、穿青),主要粮食作物有水稻、玉米、土豆等,有丰富的矿产资源;有四季常青的生态树林,村寨呈现一片新景象,远远一看高大的楼房,新新的屋面,真是像一座新建美好村庄。   --人口总数:1326人农业人口:1326人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7.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18.0亩   --主要民族成分:苗族,汉族,穿青人发展口号:与时俱进,走科学发展道路   --所辖村:上冲,下冲,上队,中队,下对,核桃,箐脚生产总值:16.0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植业名特产品:水稻,玉米,土豆办公所在地:平光小学后面   

水依村

  水依村位于城关镇西北角,东抵金北社区北门边界,南抵西湖村界,西抵西湖村化罗界,北抵绮陌乡箐脚村地界。全村约有10.3平方公里。全村共九个组,1907人。田土总面积1400余亩林地面积800亩,荒地面积2750亩。农户502户分布形成九个自然村寨,是一个土少石山多的小山区,水源欠缺,无大型资源。本村以种植玉米、马铃薯等农作物为主。   --人口总数:1907人农业人口:1886人非农业人口:21人   --行政区面积:10.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400.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苗,穿青,水,布依发展口号:以农业经济收入及养殖业为龙头,带动全村经济发展   --所辖村:水依,双桥,来嘎,嘎陇,小桥,岩背后,沟沟寨,马坎,茅草坝生产总值:35.0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玉米,马铃薯名特产品:马铃薯办公所在地:城关镇水依村双桥组   

荷花村

  荷花村位于城关镇东部,距织金县政府驻地2公里半,西与城关镇双堰社区、北与三甲乡、东与桂果镇凉风洞、南与城关镇大寨村毗邻。行政村面积共12736亩,其中岩石面积3006亩、灌木林面积4030亩、草坡面积2363亩、松林木面积2870亩、田土面积467亩。全村七个村民小组,共286户,1099人,其中苗族占百分之五十五。人均耕地面积不到0.5亩。是我镇交通较为便利的村之一。   荷花村经济发展主要以农业、养殖业和雕刻业为主,农户多以玉米、稻谷种植和饲养羊、猪、鸡等小型家禽家畜以及从事石雕产业为主要收入。近年,随着经济的发展,当地办起了一个大规模养殖基地,(约10000只鸡,100余头猪),建起了养鱼场;另外,还创办了2个石雕厂,一个爆竹厂解决了当地部分劳动力就业问题,推动了村级经济发展。   --人口总数:1099人农业人口:1098人非农业人口:1人   --行政区面积:8.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67.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苗族发展口号:以种植、养殖、雕刻,带动全村经济发展   --所辖村:上寨组,下寨组,塘边组,松林组,团结组,兴发组,箐口组生产总值:60.0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荷花塘养殖场,荷花塘养鸡场,荷花塘养鱼场名特产品:雕刻、蜡染办公所在地:城关镇荷花村塘边组   

白岩村

  白岩位于织金县城关镇西南角上,南到独店,北抵大坡平寨,西至克蚂,东邻独山。是一个青汉彝苗杂居的多民族村寨。青山绿水把织金的八大景之“西山早雪”和全国第二溶洞“仙人洞”装饰得更加美丽。两条通村公路把白岩划分三块,东边是常年青绿的灌木林区,西面是茂密的实用林,中间横挂着一片肥沃的耕地。衬托出白岩人民的兴旺和幸福。   在这块大约12平方千米的土地上,居住着700来户2700多人,村寨中修建了3所学校:白岩小学、瑞雪小学、富民中学,把白岩人民的文化素质慢慢提高。   为了白岩的发展,党委政府又引进了两家外商,开办了富祥煤矿和兴发煤矿,解决了大部分老百姓的就业问题。先进的0员梁先学又建了一个大型的养殖场,饲养了将近3000只獭兔,把周边的老百姓也带动起来。在党委政府的帮助下,群众投工投劳修了两公里的水泥更化路,上下白务群众集资修了1500米得联户更化路。   2009年来,党委政府解决了一百来户的危房改建。2011年在下白务、上白务、窝窝组落实了一百零五户的新农村建设,把白岩村打扮德更加美丽富饶。   党和人民心连心,群众幸福记党恩,三农政策民受惠,为民造福费党心。   --人口总数:2471人农业人口:2420人非农业人口:51人   --行政区面积:12.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150.96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彝,苗,穿青发展口号:以养殖为龙头,带动全村经济发展   --所辖村:上白务,下白务,窝窝头,冲头,河边,塘上,田坝,西牛,毛稗田生产总值:90.0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富民獭兔养殖场名特产品:养殖獭兔办公所在地:城关镇白岩村上白务组   

鱼塘村

  鱼塘位于织金县西南角,南到红阳水库,北抵独店,西至新寨村,东临珠藏镇、后山,是一个青汉民族居住村寨,青山绿水把织金的,大好河山装饰得更加美丽动人,两条通村公路把鱼塘规分成四块,东边是常年青绿的灌木林区,西面是繁茂的实用林地,中间横跨着一片肥沃的耕地,衬托出鱼塘人民繁荣兴旺与幸福。   在这块大约10平方千米的土地上,居住着350多户群众,2000多人的土地上,修建了一所小学“鱼塘小学”,把鱼塘人民文化素质慢慢提高。   为了鱼塘的发展,党委政府又引进了两家外商开办了“振兴煤矿”和瑞雪公司。解决了大部分老百姓的就业问题,先进的0集体植种了一批树木,在党委政府的帮助下,投工投劳修了4公里的通村公路。   2009以来,党委政府解决了一部份人危房改造,把鱼塘村打造的更加美丽富饶。   --人口总数:2196人农业人口:2196人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10.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800.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穿青人发展口号:以种植为龙头,带动全村经济发展   --所辖村:大寨,鱼塘,烂坝,龙井,河坝,香利,旧院,干河,箐脚,杠上生产总值:60.0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瑞雪公司养殖场名特产品:本土鸡办公所在地:鱼塘村旧院组   

北门村

  北门村位于城关镇北门,距织金县城3公里,全村辖9个村民组,共402户,总人口1836人,党员15名,有国土面积3.83平方千米,耕地面积926亩(其中水田66亩,旱地860亩),山多地少。过去由于群众知识结构,信息的获取等方面的影响,耕种技术落后,全村产业主要以传统种植和小规模养殖为主,生产生活水平一直很落后。自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站点建成以后,全村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标准,这里抓好学用转化,有效提高了党员干部和群众的素质,扩宽了群众致富门路、全村实现了人增纯收入2013元,各项事业健康发展,过去贫穷落后的村庄已旧貌换新颜。   几年来,村支两委一班人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保持0员先进性教育,学习宣传-精神,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等活动中,首先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加快发展的道路上,一切从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出发。吃透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政策,结合本村实际,明确发展方向和目标,做到“头一致”,即与中央一致,与老百姓一致。   因地制宜,求发展,北门村地处城郊、交通方便,辖区9个组先后修通了通组公路(其中有2个组公路已硬化),土壤特别适宜种植蔬菜、葱、蒜、辣椒等,结合本村实际情况,全村402户人家,就有320户种植户,仅此一项,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就增加了1000元、部分农户还办起了农家乐、苗族人家饭庄1户,豆米腊肉特色火锅3户。此外,在村两委的带领下,及时调整了种养殖结构,发展特色产业,如养殖方面、发展了存栏20头以上生猪的养殖户3户,母猪养殖户15户,养羊15头以上的1户;沼气池建设方面,全村修建沼气池30余口,部分农民实现了标准化改厕、改圈、改炉、改灶,沼气的建设促进了养殖业的发展,呈现了“猪——沼——粮、猪——沼——菜”等立体农业循环经济模式。   为了让广大群众多学到种植业技术,在上级党委政府的关怀下,创建了农家书屋,储藏书籍1000余册;信息化网络,全村拥有电脑83台,并结合“村风文明”,开展教育活动,及时向广大党员群众传达了党的方针政策,通过学习,使广大党员群众更多的了解党的光辉历程,宣传法律法规,增强了他们的法律观念达到提高了村级组织依法治村的本领。目前该村广大党员群众积极理清思路,苦干、实干加巧干,有计划发展种养殖业。逐步走上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道路。   --人口总数:1836人农业人口:1836人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3.8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926.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苗,布依,青,彝,白发展口号:认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加快致富奔小康   --所辖村:上木,下木,岩山,水淹,黑坡,林场,陈家寨,落坑田,大屯脚生产总值:300.0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分葱,蔬菜,蒜苗,花椒等名特产品:分葱,蔬菜,蒜苗,花椒等办公所在地:城关镇北门村岩山组   

新寨村

  新寨村距离织金县城19公里,交通便利、通讯发达,距金凤林场农产品交易市场仅5公里,织(金)三(塘)公路沿线有证煤矿有7对,又紧邻织金县后寨乡、中寨乡,有利于信息交流、技术合作,增强激活金凤林场农产品市场的辐射。项目区内空气清新、土壤肥厚、基础设施条件较好,且项目市场前景广阔,随着织金古城开发建设、城镇化、工业化项目建设步伐的加快,目前织金县城流动人口已达5万左右人,户籍人口达5万余人,旅游业正蓬勃发展,市场上无公害、反季节农产品供不应求,深受消费者青睐,销售价明显高于周边城市,长年靠外运来供应市场需求,这为特色农产品的种植、生产,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人口总数:3115人农业人口:3115人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4.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571.0亩   --主要民族成分:苗族,汉族,穿青人发展口号:   --所辖村:小坝组,煤冲组,新房组,高坎组,竹林组,新寨组,出水组等生产总值:60.0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养殖,种植名特产品:马铃薯办公所在地:新寨村新寨组   

双龙村

  双龙村位于织金县城南大门,离城关镇12公里。全村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51亩,共702人。全村有苗族、汉族、彝族、穿青人,以养殖野鸡为龙头,带动养黑山羊,发展全村经济。   --人口总数:702人农业人口:702人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4.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51.0亩   --主要民族成分:苗,穿青,彝,汉发展口号:以养殖野鸡、黑山羊为龙头,带动全村经济发展   --所辖村:双龙组,沙沟组,苗寨组生产总值:28.0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养殖名特产品:野鸡办公所在地:城关镇双龙村沙沟组   

花红村

  花红村位于织金县城南一公里处,村两边是村民所在地,中间是一条贯城河,全村方圆15公里,共有11个村民小组,938户人家,3248人,有稻田700亩,土420亩。村民以种养殖业为主,以蔬菜为经济来源,养猪为主要养殖,有大棚蔬菜和返季蔬菜,果林种植,四季园林种植。村办公楼使用面积为280余平方,其中设有远程教育基地,计生服务室,图书馆阅览室。给村民带去了很多方便。   --人口总数:3248人农业人口:3248人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15.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120.0亩   --主要民族成分:“苗族”,“汉族发展口号:以种植为龙头,带动全村经济发展   --所辖村:“花红”,“沙沟”,“桥边生产总值:60.0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食用菌”,“大棚蔬菜”名特产品:食用菌办公所在地:花红村   

黑石村

  黑石村全村4个村民组;常住户462户,常住人口1414人,外出户77户,262人,共计1676人。其中少数民族351人,主要劳动力700人。转移劳动人176人,承包耕地面积5120亩,其中田321亩,退耕还林181.5亩,自然荒山及社会造林面积约4500亩,人均耕地0.5亩,全年总收入约185万元。   地理位置:东面抵珠藏镇,高山、木桥村,西面抵双龙村、独山村,北面抵花红村,南面抵桂花村,海拔1400米左右,全村总面积6公里。   种植情况:全村两杂一油为头等商品(杂交水稻、杂交玉米、油菜育苗移栽),兼种蔬菜、折耳根带动发展养殖业。   基础设施情况:全村公路畅通,硬化道路500米;上级政府补助75000元,全村互通电,安全饮水260户。   民政救助情况:全村低保户270户,登记户532人,实有户约267户,526人(注销3户),临时救助33户,56人。救助大米3360公斤。   人口与计生情况:产检66户,生育对象29人,已生17人,死亡6人,自然增长率达8%。   土地流转情况:全村63户,流转面积190余亩,是县竹荪基地,解决70%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   

桂花村

  桂花村位于城关镇南面,东与珠藏高山村接壤,西接本镇双龙村,独山村,北接黑石村,南与珠藏镇凤凰村相邻。全村住着汉、苗、青、白、彝、铁8种民族共800户人家,3500多人口(其中非农人口61人)。下辖有九个自然村寨组(桂花、大桥、上寨、上大寨、下寨、下大寨、起凤、冲头、杠上)两个铁路安置区(桂花、坡脚),均是以城乡规划修建的黔西北民居样式,美观舒适。全村面积9.6平方公里,600多亩退耕林,1700多亩天然林加上桂花林场人造林区,使得桂花村林木郁茂,村里自然荒山荒坡,天然杂灌林,可发展牛、马、猪、羊等畜牧业,耕地2500亩(含自留地)广产水稻、玉米、小麦、油菜、草莓等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   桂花村得名于村里的一棵古老桂花树,桂花树为县内的珍奇古树,称之“唐桂”,植于唐宪宗元和年间,是当时彝人首领穆阿扯夫妇所值,有金、银两桂。银桂位北,金桂位南,枝繁叶茂,每逢中秋,花开两次,八面飘香,遐迩闻名。相传吴三桂灭水西,带兵返云南时,路过此地,正属桂花繁开之季,吴令停军歇息,品闻桂花之香。同时吴之部下一大将还在南侧禄位坡脚悬岩上题有“起凤岩”三个大字。   桂花村不仅只有树老、树奇、花香,更有诸多名山好水、岩溶岩洞、新古桥梁。   山有:北有形如灶火的灶孔山、白龙山、公鸡山、老翁坐镇的马洞山、老孟山、晏塘冲有如雄狮般咆哮的狮山、高耸直立的尖山、满腹是水的钰瓶山。   水有:黑鱼洞、白龙山下桂花泉(水质黔之首),玉锦河,金鱼池,盐井水(清凉味美),还有铁路隧道洞内流出的地下水水质好且量大。   岩溶岩洞:偏岩、掉水岩、起凤岩、白岩、老鹰岩、鹞子岩、腰岩、野猫洞、刘家洞、方家洞、打鸡洞、双洞等自然景观。   桥有:积善桥、上寨桥、利民桥、过水桥、兴桥、桂花桥、天生桥、红旗桥、便民桥等新古桥。   众多的自然风景坏绕的小山村,是一个休闲心情、避暑乘凉的胜地。   --人口总数:3500人农业人口:3439人非农业人口:61人   --行政区面积:9.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500.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苗,铁,青,彝,白、发展口号:大抓种养殖业,发展庭院经济   --所辖村:桂花,上寨,下寨,上大寨,下大寨,冲头,杠上,大桥,起凤生产总值:930.0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植,养殖,劳务输出名特产品:水稻,玉米,油菜办公所在地:桂花村上大寨组   --自然条件:资源:大理石,石灰岩,硫铁矿   

独店村

  独店村位于城关镇西面,距织金县城9公里,地貌特征独特。本村由9个村民组组成,共300多户,总人口1325人。第一产业劳动力约200多人,第二产业劳动力约300多人,第三产业劳动力约400多人。全村共有耕地面积640亩,其中有农田100多亩。本村山清水秀,是一个休闲娱乐的好地方。   --人口总数:1325人农业人口:1320人非农业人口:5人   --行政区面积:7395.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40.0亩   --主要民族成分:苗族,汉族,彝族,穿青发展口号:以种、养殖业为龙头,带动全村经济发展   --所辖村:独店,马场,小元,上摆代,下摆代,包包,栢秧,长冲生产总值:40.0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静源养殖场名特产品:养殖优良商品猪办公所在地:城关镇独店村独店组   

大坡村

  大坡村位于织金县城西5公里处,海拔1100至1550米之间。全村总面积约3.3平方千米,东与西湖村独山村相邻,南与白岩村为邻,西与平寨村、白岩村为邻,北与田坝村为邻,耕地总面积390亩,其中田100亩,土290亩。退耕还林384.4亩,人工造林500亩,天然林地1000亩。共辖村民组有砂子坡,大土,杨家湾。总户数174户,686人,其中男348人,女338人,农业人口680人,非农业人口6人,民族有汉,苗,穿青等。办公场地坐落于大土组。   农业种植主要是以玉米、水稻、马铃薯、大豆为主,养殖业以猪为主,资源主要有煤,石灰岩,重晶石,硒土石,其中重晶石储存量非常丰富,具有很高的开采价值。   本村与白岩村交界处新发现一个有开发价值的溶洞,仙人洞,与织金洞可以相比美,当地人已经在进行前期开发规划工作,   村支两委对本村的发展前景充满信心,在任期内坚决带动群众走出脱贫致富的路子,努力吸收社会各界有识之士,为打造一个崭新的大坡村贡献力量。   --人口总数:686人农业人口:680人非农业人口:6人   --行政区面积:4.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90.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苗,穿青发展口号:   --所辖村:砂子坡,大土,杨家湾生产总值:80.0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矿业名特产品:水稻,玉米办公所在地:大坡村大土组   --自然条件:资源:煤,重晶石,石灰岩,铁矿石   

岩脚村

  岩脚村位于织金县西门,地处金鸡公路五公里至九公里沿线,所辖七个村民组,386户,1586人。是一个少数民族集居的村,主要民族有苗、汉、穿青人,其中苗族占总人口70%,行政区面积8.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85亩,退耕还林面积820亩,主要以农业为主,种植有水稻、玉米、土豆,主要资源由煤炭,辖区内有有证煤矿4个,分别是:七公里煤矿、家顺煤矿、沟沟寨煤矿和辉煌煤矿,因煤矿的开采,我村同时也是一个地质灾害多发的村。   --人口总数:1586人农业人口:1586人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8.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80000.0亩   --主要民族成分:苗族,汉族,穿青人发展口号:与时俱进,科学发展   --所辖村:中心,包包,上寨,下寨,小岩脚,青杠林,沟沟寨生产总值:18.0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农业名特产品:水稻,玉米,土豆办公所在地:集中安置点   


太平社区特产大全




太平社区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