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贵州省 >>毕节市 >> 织金县 >> 化起镇 >> 老乌山村

老乌山村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老乌山村谷歌卫星地图)


老乌山村简介

  老乌山村位于化起镇南面。全村主要以种植业、养殖业为主,村里面貌有待改善。老乌山村共有14个村民小组,居住户619户,在册总人口2262人,耕地面积1265.6亩,现有0党员30名。全村人均收入3200元左右。
  近年来基础设施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与实现全面小康的奋斗目标相比,尤其是同县城日新月异的发展相比,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同时,随着建设进程的加快和深入,遇到的困难也越来越多,如排水设施、垃圾处理等设施严重匮乏,从而造成农村的居住环境较差,严重的影响自己的生活;特别是道路交通问题,虽然实行了“村村通工程”,但许多通组以土路交通为主,一遇到下雨天或下雪天,满路泥泞。由于路况较差,农-输蔬菜瓜果等农副产品十分不便,造成不少损失,阻碍商品流通;有的道路过于狭窄,很难通车,当有两辆车相向行驶时,不毁坏庄稼,就会造成事故,成了农民致富的“瓶颈”。由于交通十分不便利,极大的束缚了村民的发展,即使有的公路虽然可以通车,但由于无后期养护,道路质量差,毁坏较为严重,造成的“瓶颈路”、“断头路”较多,通达水平较差。而大部分公路技术等级较低,路基松软,抗灾能力较弱,一到雨季便泥泞不堪,行车非常不便,也容易对车造成损害。
  --人口总数:2262人农业人口:2262人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2.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265.5亩
  --主要民族成分:发展口号:
  --所辖村:生产总值:450.0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名特产品:土豆办公所在地:老乌山村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520524104 552100 -- 查看 老乌山村谷歌卫星地图

老乌山村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老乌山村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新化社区

  新化居委会共724户,2156人,与化起村共同驻地,化龙公路穿境而过。兴化居委会重视商业发展,通过加强领导,全面落实责任,配合镇府有关部门,科学规划,资金、政策等扶持,经过多年的发展,社区发展成为经济、商业、娱乐的中心区。目前社区辖区内共有企事业单位达6家,个体工商户600多户。   --人口总数:2156人农业人口:/人非农业人口:2156人   --行政区面积:/平方公里耕地面积:/亩   --主要民族成分:发展口号:   --所辖村:生产总值:800.0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商业名特产品:豆腐办公所在地:兴化居委会   

和平村

  和平村位于化起镇东面,东与龙场镇接壤,南与大山村安全村比邻,西与新祥村相接,北和大平乡接壤。全村所辖12个村民组,476户人家,人口1812人,其中劳动力998人。   近年来基础设施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与实现全面小康的奋斗目标相比,尤其是同县城日新月异的发展相比,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同时,随着建设进程的加快和深入,遇到的困难也越来越多,如排水设施、垃圾处理等设施严重匮乏,从而造成农村的居住环境较差,严重的影响自己的生活;特别是道路交通问题,虽然实行了“村村通工程”,但许多通组以土路交通为主,一遇到下雨天或下雪天,满路泥泞。由于路况较差,农-输蔬菜瓜果等农副产品十分不便,造成不少损失,阻碍商品流通;有的道路过于狭窄,很难通车,当有两辆车相向行驶时,不毁坏庄稼,就会造成事故,成了农民致富的“瓶颈”。由于交通十分不便利,极大的束缚了村民的发展,即使有的公路虽然可以通车,但由于无后期养护,道路质量差,毁坏较为严重,造成的“瓶颈路”、“断头路”较多,通达水平较差。而大部分公路技术等级较低,路基松软,抗灾能力较弱,一到雨季便泥泞不堪,行车非常不便,也容易对车造成损害。   --人口总数:1812人农业人口:1812人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1.23333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90.0亩   --主要民族成分:发展口号:   --所辖村:生产总值:450.0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名特产品:烤烟办公所在地:和平村   

新祥村

  新祥村位于化起镇北部,东接和平村,南接安全村,西接果底村,北接和平村。村办公楼距离镇政府所在地约1.5公里。全村辖13个村民组,现有525户,1838人,共有耕地面积1184.33亩,其中水田270亩,土914.33亩,主要种植农作物有玉米、烤烟等。年农民人均收入3600元左右。   近年来基础设施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与实现全面小康的奋斗目标相比,尤其是同县城日新月异的发展相比,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同时,随着建设进程的加快和深入,遇到的困难也越来越多,如排水设施、垃圾处理等设施严重匮乏,从而造成农村的居住环境较差,严重的影响自己的生活;特别是道路交通问题,虽然实行了“村村通工程”,但许多通组以土路交通为主,一遇到下雨天或下雪天,满路泥泞。由于路况较差,农-输蔬菜瓜果等农副产品十分不便,造成不少损失,阻碍商品流通;有的道路过于狭窄,很难通车,当有两辆车相向行驶时,不毁坏庄稼,就会造成事故,成了农民致富的“瓶颈”。由于交通十分不便利,极大的束缚了村民的发展,即使有的公路虽然可以通车,但由于无后期养护,道路质量差,毁坏较为严重,造成的“瓶颈路”、“断头路”较多,通达水平较差。而大部分公路技术等级较低,路基松软,抗灾能力较弱,一到雨季便泥泞不堪,行车非常不便,也容易对车造成损害。   --人口总数:1838人农业人口:1838人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2.73333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184.33亩   --主要民族成分:发展口号:   --所辖村:生产总值:450.0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名特产品:水稻,烤烟办公所在地:新祥村   

罗家寨村

  罗家寨村坐落于化起镇的东北部,距离镇人民政府所在地7.5公里,是全镇较大的村之一。全村共有11个村民组,其中有一个少数民族村民组(老寨河组),全村总人口2364人,其中农业人口2356人,非农业人口8人。11个村民组把村办公室围绕在本村中心罗家寨组,本村农业人口较多,年人均收入较低,在2500元左右,经济发展缓慢,人畜饮水还存在困难,通镇公路已经打通,其中有9个村民组通组公路已打通,仓边组和岩脚寨组没有连通,村容相对较差,危房基数较大,全村已统计上报危改户300户左右。群众生活水平较差,特别是老寨河组,只能解决目前的温饱问题。   近年来基础设施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与实现全面小康的奋斗目标相比,尤其是同县城日新月异的发展相比,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同时,随着建设进程的加快和深入,遇到的困难也越来越多,如排水设施、垃圾处理等设施严重匮乏,从而造成农村的居住环境较差,严重的影响自己的生活;特别是道路交通问题,虽然实行了“村村通工程”,但许多通组以土路交通为主,一遇到下雨天或下雪天,满路泥泞。由于路况较差,农-输蔬菜瓜果等农副产品十分不便,造成不少损失,阻碍商品流通;有的道路过于狭窄,很难通车,当有两辆车相向行驶时,不毁坏庄稼,就会造成事故,成了农民致富的“瓶颈”。由于交通十分不便利,极大的束缚了村民的发展,即使有的公路虽然可以通车,但由于无后期养护,道路质量差,毁坏较为严重,造成的“瓶颈路”、“断头路”较多,通达水平较差。而大部分公路技术等级较低,路基松软,抗灾能力较弱,一到雨季便泥泞不堪,行车非常不便,也容易对车造成损害。   --人口总数:2364人农业人口:2356人非农业人口:8人   --行政区面积:1.86666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780.0亩   --主要民族成分:发展口号:   --所辖村:生产总值:410.0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名特产品:土豆办公所在地:罗家寨村   

龙家坝村

  龙家坝村位于化起镇南面2.5公里处。近年来,我村经济主要是以种植玉米、水稻为主。.   我村有12个村民组,306户,1474人,其中贫困人口127户352人,耕地面积982亩。   基础设施诸如排水设施、垃圾处理等设施严重匮乏,从而造成农村的居住环境较差,严重的影响自己的生活;特别是道路交通问题,虽然实行了“村村通工程”,但在许多村庄尚不见有大的行动,许多地区特别是经济较为落后地区仍以土路交通为主,一遇到下雨天或下雪天,满路泥泞。由于路况较差,农-输蔬菜瓜果等农副产品十分不便,造成不少损失,阻碍商品流通;有的道路过于狭窄,很难通车,当有两辆车相向行驶时,不毁坏庄稼,就会造成事故,成了农民致富的“瓶颈”。由于交通十分不便利,极大的束缚了农村的发展,即使在已建成的农村公路中,有的公路虽然可以通车,但由于无后期养护,道路质量差,毁坏较为严重,造成的“瓶颈路”、“断头路”较多,通达水平较差。而大部分公路技术等级较低,路基松软,抗灾能力较弱,一到雨季便泥泞不堪,行车非常不便,也容易对车造成损害。   --人口总数:1474人农业人口:1474人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2.13333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982.0亩   --主要民族成分:发展口号:   --所辖村:生产总值:420.0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名特产品:水稻办公所在地:龙家坝村   

老鹰村

  老鹰村位于化起镇南部,地处天织公路73公里处,距省会贵阳市109公里,离县城织金38公里,安顺市87公里,化起镇所在地7公里。交通便利,天织公路和即将动工夏榕高速穿境而过。区位优势明显。   辖区内有10个村民小组,共422户人家,总人口1526人,全村面积917.7亩,森林覆盖率近40%。人均粮食500公斤,人均收入3200元左右。主要产业以种植业为主。是地区100个生态文明家园建设示范点之一。   有丰富的煤炭资源、水资源和林业资源。   全区100个生态文明家园示范点本年度任务基本完成,按照规划,进一步加大投入,把成果向纵深发展。   --人口总数:1526人农业人口:1526人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1.23333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917.7亩   --主要民族成分:发展口号:   --所辖村:生产总值:400.0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名特产品:玉米,油菜办公所在地:老鹰村   

木弄村

  木弄村地处化起镇北面。农业生产以种植玉米、水稻、油菜、蔬菜为主,大批农民常年在外务工经商,2009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500元,九年义务教育普及率达99%。全村辖12个村民小组,505户,总人口2064人,其中贫困人口34户90人,有党员21名,全村土地总面积1205亩。   近年来基础设施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与实现全面小康的奋斗目标相比,尤其是同县城日新月异的发展相比,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同时,随着建设进程的加快和深入,遇到的困难也越来越多,如排水设施、垃圾处理等设施严重匮乏,从而造成农村的居住环境较差,严重的影响自己的生活;特别是道路交通问题,虽然实行了“村村通工程”,但许多通组以土路交通为主,一遇到下雨天或下雪天,满路泥泞。由于路况较差,农-输蔬菜瓜果等农副产品十分不便,造成不少损失,阻碍商品流通;有的道路过于狭窄,很难通车,当有两辆车相向行驶时,不毁坏庄稼,就会造成事故,成了农民致富的“瓶颈”。由于交通十分不便利,极大的束缚了村民的发展,即使有的公路虽然可以通车,但由于无后期养护,道路质量差,毁坏较为严重,造成的“瓶颈路”、“断头路”较多,通达水平较差。而大部分公路技术等级较低,路基松软,抗灾能力较弱,一到雨季便泥泞不堪,行车非常不便,也容易对车造成损害。   --人口总数:2064人农业人口:2064人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2.13333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205.0亩   --主要民族成分:发展口号:   --所辖村:生产总值:450.0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名特产品:玉米,水稻,油菜办公所在地:木弄村   

老乌山村

  老乌山村位于化起镇南面。全村主要以种植业、养殖业为主,村里面貌有待改善。老乌山村共有14个村民小组,居住户619户,在册总人口2262人,耕地面积1265.6亩,现有0党员30名。全村人均收入3200元左右。   近年来基础设施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与实现全面小康的奋斗目标相比,尤其是同县城日新月异的发展相比,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同时,随着建设进程的加快和深入,遇到的困难也越来越多,如排水设施、垃圾处理等设施严重匮乏,从而造成农村的居住环境较差,严重的影响自己的生活;特别是道路交通问题,虽然实行了“村村通工程”,但许多通组以土路交通为主,一遇到下雨天或下雪天,满路泥泞。由于路况较差,农-输蔬菜瓜果等农副产品十分不便,造成不少损失,阻碍商品流通;有的道路过于狭窄,很难通车,当有两辆车相向行驶时,不毁坏庄稼,就会造成事故,成了农民致富的“瓶颈”。由于交通十分不便利,极大的束缚了村民的发展,即使有的公路虽然可以通车,但由于无后期养护,道路质量差,毁坏较为严重,造成的“瓶颈路”、“断头路”较多,通达水平较差。而大部分公路技术等级较低,路基松软,抗灾能力较弱,一到雨季便泥泞不堪,行车非常不便,也容易对车造成损害。   --人口总数:2262人农业人口:2262人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2.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265.5亩   --主要民族成分:发展口号:   --所辖村:生产总值:450.0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名特产品:土豆办公所在地:老乌山村   

九甲村

  九甲村位于化起镇南面。近年来,我村经济主要是以烤烟种植为主,经过多年发展壮大。此外,按照化起镇关于发展经济的工作思路,我村将继续发展优质烤烟、花椒生产,加快养殖业的发展,促进农民增收。我村有12个村民组,全村总人口1653人,共484户。其中贫困人口114户307人,耕地面积1806亩。2009年村集体收入12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400元。   近年来基础设施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与实现全面小康的奋斗目标相比,尤其是同县城日新月异的发展相比,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同时,随着建设进程的加快和深入,遇到的困难也越来越多,如排水设施、垃圾处理等设施严重匮乏,从而造成农村的居住环境较差,严重的影响自己的生活;特别是道路交通问题,虽然实行了“村村通工程”,但许多通组以土路交通为主,一遇到下雨天或下雪天,满路泥泞。由于路况较差,农-输蔬菜瓜果等农副产品十分不便,造成不少损失,阻碍商品流通;有的道路过于狭窄,很难通车,当有两辆车相向行驶时,不毁坏庄稼,就会造成事故,成了农民致富的“瓶颈”。由于交通十分不便利,极大的束缚了村民的发展,即使有的公路虽然可以通车,但由于无后期养护,道路质量差,毁坏较为严重,造成的“瓶颈路”、“断头路”较多,通达水平较差。而大部分公路技术等级较低,路基松软,抗灾能力较弱,一到雨季便泥泞不堪,行车非常不便,也容易对车造成损害。   --人口总数:1653人农业人口:1653人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2.33333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806.0亩   --主要民族成分:发展口号:   --所辖村:生产总值:450.0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名特产品:烤烟办公所在地:九甲村   

化起村

  化起村是化起镇的中心,镇政府的所在地,是政治、文化中心。我村有7个村民组,748户,2996人,其中贫困人口321户459人,耕地面积861亩。   近年来基础设施虽有较改善,虽是化起镇的政治、文化中心,但村民居住环境较差,部分通组路一遇到下雨天或下雪天,满路泥泞。由于交通十分不便利,极大的束缚了本村的发展;街道排污沟沿街只有一面,有多处地方堵塞,造成居民乱倒,经常满街污水横流等等。   --人口总数:2996人农业人口:2996人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2.33333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861.0亩   --主要民族成分:发展口号:   --所辖村:生产总值:450.0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名特产品:臭豆腐办公所在地:化起村   

胡家寨村

  胡家寨村位于化起镇东面8公里处。近年来,我村经济主要是以烤烟种植为主,经过多年发展壮大。此外,按照化起镇关于发展经济的工作思路,我村将继续发展优质烤烟、花椒生产,加快养殖业的发展,促进农民增收。我村有14个村民组,农户446户,1676人,其中贫困人口104户439人,耕地面积1233亩。   近年来基础设施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与实现全面小康的奋斗目标相比,尤其是同县城日新月异的发展相比,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同时,随着建设进程的加快和深入,遇到的困难也越来越多,如排水设施、垃圾处理等设施严重匮乏,从而造成农村的居住环境较差,严重的影响自己的生活;特别是道路交通问题,虽然实行了“村村通工程”,但许多通组以土路交通为主,一遇到下雨天或下雪天,满路泥泞。由于路况较差,农-输蔬菜瓜果等农副产品十分不便,造成不少损失,阻碍商品流通;有的道路过于狭窄,很难通车,当有两辆车相向行驶时,不毁坏庄稼,就会造成事故,成了农民致富的“瓶颈”。由于交通十分不便利,极大的束缚了村民的发展,即使有的公路虽然可以通车,但由于无后期养护,道路质量差,毁坏较为严重,造成的“瓶颈路”、“断头路”较多,通达水平较差。而大部分公路技术等级较低,路基松软,抗灾能力较弱,一到雨季便泥泞不堪,行车非常不便,也容易对车造成损害。   --人口总数:1676人农业人口:1676人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2.73333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233.0亩   --主要民族成分:发展口号:   --所辖村:生产总值:450.0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名特产品:烤烟,花椒办公所在地:胡家寨村   

雄鹰村

  雄鹰村位于化起镇的南面,织龙公路从本村横穿而过,交通方便,地理位置较好。本村有7个村民组,总人口1160人,其中男628人,女532人,总户数326户,土地面积806亩,其中田436亩,主产水稻和玉米,现有党员16人,预备党员1人。   近年来基础设施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与实现全面小康的奋斗目标相比,尤其是同县城日新月异的发展相比,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同时,随着建设进程的加快和深入,遇到的困难也越来越多,如排水设施、垃圾处理等设施严重匮乏,从而造成农村的居住环境较差,严重的影响自己的生活;部分组未通公路,制约村民的发展。   --人口总数:1160人农业人口:1160人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1.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806.0亩   --主要民族成分:发展口号:   --所辖村:生产总值:420.0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名特产品:水稻办公所在地:雄鹰村   

果底村

  果底村东抵化起镇,南抵木弄村,西抵杨柳河,北抵中山村。本村耕地面积1581.87亩,其中田494亩,人口2221人。本村辖12个村民组。   近年来基础设施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与实现全面小康的奋斗目标相比,尤其是同县城日新月异的发展相比,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同时,随着建设进程的加快和深入,遇到的困难也越来越多,如排水设施、垃圾处理等设施严重匮乏,从而造成农村的居住环境较差,严重的影响自己的生活;特别是道路交通问题,虽然实行了“村村通工程”,但许多通组以土路交通为主,一遇到下雨天或下雪天,满路泥泞。由于路况较差,农-输蔬菜瓜果等农副产品十分不便,造成不少损失,阻碍商品流通;有的道路过于狭窄,很难通车,当有两辆车相向行驶时,不毁坏庄稼,就会造成事故,成了农民致富的“瓶颈”。由于交通十分不便利,极大的束缚了村民的发展,即使有的公路虽然可以通车,但由于无后期养护,道路质量差,毁坏较为严重,造成的“瓶颈路”、“断头路”较多,通达水平较差。而大部分公路技术等级较低,路基松软,抗灾能力较弱,一到雨季便泥泞不堪,行车非常不便,也容易对车造成损害。   --人口总数:2221人农业人口:2221人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2.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581.87亩   --主要民族成分:发展口号:   --所辖村:生产总值:450.0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名特产品:土豆,烤烟办公所在地:果底村   

大山村

  大山村位于化起镇东部,东接龙场镇,南接胡家寨村,西接安全村,北接和平村。村办公楼距离镇政府所在地约7公里。全村辖16个村民组。现在有514户,1844人,居住着汉、穿青、苗、彝等民族。共有耕地面积1711亩,其中土1685.5亩,水田25.5亩,主要种植农作物有玉米、烤烟等,人均纯收入为1580元左右。   近年来基础设施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与实现全面小康的奋斗目标相比,尤其是同县城日新月异的发展相比,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同时,随着建设进程的加快和深入,遇到的困难也越来越多,如排水设施、垃圾处理等设施严重匮乏,从而造成农村的居住环境较差,严重的影响自己的生活;特别是道路交通问题,虽然实行了“村村通工程”,但许多通组以土路交通为主,一遇到下雨天或下雪天,满路泥泞。由于路况较差,农-输蔬菜瓜果等农副产品十分不便,造成不少损失,阻碍商品流通;有的道路过于狭窄,很难通车,当有两辆车相向行驶时,不毁坏庄稼,就会造成事故,成了农民致富的“瓶颈”。由于交通十分不便利,极大的束缚了村民的发展,即使有的公路虽然可以通车,但由于无后期养护,道路质量差,毁坏较为严重,造成的“瓶颈路”、“断头路”较多,通达水平较差。而大部分公路技术等级较低,路基松软,抗灾能力较弱,一到雨季便泥泞不堪,行车非常不便,也容易对车造成损害。   --人口总数:1844人农业人口:1844人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2.66666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711.0亩   --主要民族成分:发展口号:   --所辖村:生产总值:420.0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名特产品:土豆办公所在地:大山村   

大坪子村

  大坪子村位于化起镇东面约2.5公里,气候宜人。我村共有10个村民组,共有户数324户,1445人,共有耕地面积1426亩,人均占有粮食310公斤,贫困人口157户345人。   近年来基础设施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与实现全面小康的奋斗目标相比,尤其是同县城日新月异的发展相比,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同时,随着建设进程的加快和深入,遇到的困难也越来越多,如排水设施、垃圾处理等设施严重匮乏,从而造成农村的居住环境较差,严重的影响自己的生活;特别是道路交通问题,虽然实行了“村村通工程”,但许多通组以土路交通为主,一遇到下雨天或下雪天,满路泥泞。由于路况较差,农-输蔬菜瓜果等农副产品十分不便,造成不少损失,阻碍商品流通;有的道路过于狭窄,很难通车,当有两辆车相向行驶时,不毁坏庄稼,就会造成事故,成了农民致富的“瓶颈”。由于交通十分不便利,极大的束缚了村民的发展,即使有的公路虽然可以通车,但由于无后期养护,道路质量差,毁坏较为严重,造成的“瓶颈路”、“断头路”较多,通达水平较差。而大部分公路技术等级较低,路基松软,抗灾能力较弱,一到雨季便泥泞不堪,行车非常不便,也容易对车造成损害。   --人口总数:1445人农业人口:1445人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1.23333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26.0亩   --主要民族成分:发展口号:   --所辖村:生产总值:400.0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名特产品:番薯办公所在地:大坪子村   

布堤村

  布堤村位于化起镇北面,对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全村耕地面积610.5亩,总户数399户,总人口1412人,农民人均纯收入3200元左右。贫困人口233户,395人。   基础设施诸如排水设施、垃圾处理等设施严重匮乏,从而造成农村的居住环境较差,严重的影响自己的生活;特别是道路交通问题,虽然实行了“村村通工程”,但在许多村庄尚不见有大的行动,许多地区特别是经济较为落后地区仍以土路交通为主,一遇到下雨天或下雪天,满路泥泞。由于路况较差,农-输蔬菜瓜果等农副产品十分不便,造成不少损失,阻碍商品流通;有的道路过于狭窄,很难通车,当有两辆车相向行驶时,不毁坏庄稼,就会造成事故,成了农民致富的“瓶颈”。由于交通十分不便利,极大的束缚了农村的发展,即使在已建成的农村公路中,有的公路虽然可以通车,但由于无后期养护,道路质量差,毁坏较为严重,造成的“瓶颈路”、“断头路”较多,通达水平较差。而大部分公路技术等级较低,路基松软,抗灾能力较弱,一到雨季便泥泞不堪,行车非常不便,也容易对车造成损害。   --人口总数:1412人农业人口:1412人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1.23333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10.5亩   --主要民族成分:发展口号:   --所辖村:生产总值:400.0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名特产品:土豆办公所在地:布堤村   

安全村

  安全村位于化起镇东面约2公里,水源丰富,气候宜人。近年来,由于涉农政策的不断深入,科技兴农的应用,2009年我村整体达到或接近小康水平,但是,由于历史原因和现实原因,我村接近的小康水平只是一个平均数,目前仍有相当部分农户在贫困中挣扎。全村1647人,耕地面积1194亩,人均占有粮食292公斤。   近年来基础设施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与实现全面小康的奋斗目标相比,尤其是同县城日新月异的发展相比,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同时,随着建设进程的加快和深入,遇到的困难也越来越多,如排水设施、垃圾处理等设施严重匮乏,从而造成农村的居住环境较差,严重的影响自己的生活;特别是道路交通问题,虽然实行了“村村通工程”,但许多通组以土路交通为主,一遇到下雨天或下雪天,满路泥泞。由于路况较差,农-输蔬菜瓜果等农副产品十分不便,造成不少损失,阻碍商品流通;有的道路过于狭窄,很难通车,当有两辆车相向行驶时,不毁坏庄稼,就会造成事故,成了农民致富的“瓶颈”。由于交通十分不便利,极大的束缚了村民的发展,即使有的公路虽然可以通车,但由于无后期养护,道路质量差,毁坏较为严重,造成的“瓶颈路”、“断头路”较多,通达水平较差。而大部分公路技术等级较低,路基松软,抗灾能力较弱,一到雨季便泥泞不堪,行车非常不便,也容易对车造成损害。   --人口总数:1647人农业人口:1647人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1.86666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194.0亩   --主要民族成分:发展口号:   --所辖村:生产总值:400.0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名特产品:无办公所在地:安全村   

鱼塘村

  鱼塘村位于化起镇东南面,是原公社的所在地,离镇所在地6公里公里。是鱼塘中心的活动中心。   鱼塘村辖9个村民组,380户,1358人,居住着汉、穿青、彝等民族,贫困户235户260人,占总人口的50%(贫困户因为交通不便、信息闭塞、人口综合素质较低),外出务工580人,耕地面积1110亩。其中:田127亩、土1083亩,以种养殖业为主,主要农作物有水稻、玉米、大豆、辣椒等,2009年人均粮食200公斤,人均年收入1300元。   近年来基础设施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与实现全面小康的奋斗目标相比,尤其是同县城日新月异的发展相比,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同时,随着建设进程的加快和深入,遇到的困难也越来越多,如排水设施、垃圾处理等设施严重匮乏,从而造成农村的居住环境较差,严重的影响自己的生活;特别是道路交通问题,虽然实行了“村村通工程”,但许多通组以土路交通为主,一遇到下雨天或下雪天,满路泥泞。由于路况较差,农-输蔬菜瓜果等农副产品十分不便,造成不少损失,阻碍商品流通;有的道路过于狭窄,很难通车,当有两辆车相向行驶时,不毁坏庄稼,就会造成事故,成了农民致富的“瓶颈”。由于交通十分不便利,极大的束缚了村民的发展,即使有的公路虽然可以通车,但由于无后期养护,道路质量差,毁坏较为严重,造成的“瓶颈路”、“断头路”较多,通达水平较差。而大部分公路技术等级较低,路基松软,抗灾能力较弱,一到雨季便泥泞不堪,行车非常不便,也容易对车造成损害。   --人口总数:1358人农业人口:1358人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2.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110.0亩   --主要民族成分:发展口号:   --所辖村:生产总值:425.0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名特产品:水稻,玉米,大豆,辣椒办公所在地:鱼塘村   

中山村

  中山村位于化起镇北面5公里,多年以来,我村经济主要以烤烟为主,经过多年的发展壮大。此外,按照化起镇关于发展经济的工作思路,我村将继续发展优质核桃、柑橘,加快养殖业的发展,促进农民增收。我村有10个村民组,现有人口2683人,共615户,其中贫困人口191户377人,耕地总面积1494亩。   近年来基础设施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与实现全面小康的奋斗目标相比,尤其是同县城日新月异的发展相比,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同时,随着建设进程的加快和深入,遇到的困难也越来越多,如排水设施、垃圾处理等设施严重匮乏,从而造成农村的居住环境较差,严重的影响自己的生活;特别是道路交通问题,虽然实行了“村村通工程”,但许多通组以土路交通为主,一遇到下雨天或下雪天,满路泥泞。由于路况较差,农-输蔬菜瓜果等农副产品十分不便,造成不少损失,阻碍商品流通;有的道路过于狭窄,很难通车,当有两辆车相向行驶时,不毁坏庄稼,就会造成事故,成了农民致富的“瓶颈”。由于交通十分不便利,极大的束缚了村民的发展,即使有的公路虽然可以通车,但由于无后期养护,道路质量差,毁坏较为严重,造成的“瓶颈路”、“断头路”较多,通达水平较差。而大部分公路技术等级较低,路基松软,抗灾能力较弱,一到雨季便泥泞不堪,行车非常不便,也容易对车造成损害。   --人口总数:2683人农业人口:2683人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2.46666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494.0亩   --主要民族成分:发展口号:   --所辖村:生产总值:410.0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名特产品:烤烟办公所在地:中山村   

毛栗寨村

  毛栗寨村位于化起镇东南面,离镇政府所在地10公里,主要种植的作物有玉米、烤烟等,年农民人均收入1100元左右。全村辖5个村民组,农户274户,人口912人,其中贫困人口82户206人,耕地面积784亩。   近年来基础设施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与实现全面小康的奋斗目标相比,尤其是同县城日新月异的发展相比,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同时,随着建设进程的加快和深入,遇到的困难也越来越多,如排水设施、垃圾处理等设施严重匮乏,从而造成农村的居住环境较差,严重的影响自己的生活;特别是道路交通问题,虽然实行了“村村通工程”,但许多通组以土路交通为主,一遇到下雨天或下雪天,满路泥泞。由于路况较差,农-输蔬菜瓜果等农副产品十分不便,造成不少损失,阻碍商品流通;有的道路过于狭窄,很难通车,当有两辆车相向行驶时,不毁坏庄稼,就会造成事故,成了农民致富的“瓶颈”。由于交通十分不便利,极大的束缚了村民的发展,即使有的公路虽然可以通车,但由于无后期养护,道路质量差,毁坏较为严重,造成的“瓶颈路”、“断头路”较多,通达水平较差。而大部分公路技术等级较低,路基松软,抗灾能力较弱,一到雨季便泥泞不堪,行车非常不便,也容易对车造成损害。   --人口总数:912人农业人口:912人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1.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784.0亩   --主要民族成分:发展口号:   --所辖村:生产总值:400.0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名特产品:玉米、烤烟办公所在地:毛栗寨村   

六甲村

  六甲村位于化起镇中部,系岩山山地地区。我村内辖7个村民组,334户,1289人,其中贫困人口366人,196户,总耕地面积945亩,其历年退耕地533亩。共有党员25人,设1个党支部。   基础设施诸如排水设施、垃圾处理等设施严重匮乏,从而造成农村的居住环境较差,严重的影响自己的生活;特别是道路交通问题,虽然实行了“村村通工程”,但在许多村庄尚不见有大的行动,许多地区特别是经济较为落后地区仍以土路交通为主,一遇到下雨天或下雪天,满路泥泞。由于路况较差,农-输蔬菜瓜果等农副产品十分不便,造成不少损失,阻碍商品流通;有的道路过于狭窄,很难通车,当有两辆车相向行驶时,不毁坏庄稼,就会造成事故,成了农民致富的“瓶颈”。由于交通十分不便利,极大的束缚了农村的发展,即使在已建成的农村公路中,有的公路虽然可以通车,但由于无后期养护,道路质量差,毁坏较为严重,造成的“瓶颈路”、“断头路”较多,通达水平较差。而大部分公路技术等级较低,路基松软,抗灾能力较弱,一到雨季便泥泞不堪,行车非常不便,也容易对车造成损害。   --人口总数:1289人农业人口:1289人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1.86666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945.0亩   --主要民族成分:发展口号:   --所辖村:生产总值:430.0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名特产品:土豆办公所在地:六甲村   

大田边村

  大田边村属全县一类贫困村,距化起镇所在地7.5公里。此村处于深山区,交通极为不便,群众生产生活非常困难,东、南面与马场乡和牛场镇隔河相望,西与九甲村毗邻,北与罗家寨村相接。   本村辖8个村民组,260户,1044人,贫困人口104户,293人,耕地总面积1251.98亩(水田63亩、旱地1188.98亩),人均占有粮食270公斤。   近年来基础设施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与实现全面小康的奋斗目标相比,尤其是同县城日新月异的发展相比,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同时,随着建设进程的加快和深入,遇到的困难也越来越多,如排水设施、垃圾处理等设施严重匮乏,从而造成农村的居住环境较差,严重的影响自己的生活;特别是道路交通问题,虽然实行了“村村通工程”,但许多通组以土路交通为主,一遇到下雨天或下雪天,满路泥泞。由于路况较差,农-输蔬菜瓜果等农副产品十分不便,造成不少损失,阻碍商品流通;有的道路过于狭窄,很难通车,当有两辆车相向行驶时,不毁坏庄稼,就会造成事故,成了农民致富的“瓶颈”。由于交通十分不便利,极大的束缚了村民的发展,即使有的公路虽然可以通车,但由于无后期养护,道路质量差,毁坏较为严重,造成的“瓶颈路”、“断头路”较多,通达水平较差。而大部分公路技术等级较低,路基松软,抗灾能力较弱,一到雨季便泥泞不堪,行车非常不便,也容易对车造成损害。   --人口总数:1044人农业人口:1044人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2.13333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251.98亩   --主要民族成分:发展口号:   --所辖村:生产总值:430.0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名特产品:烤烟办公所在地:大田边村   

红光村

  红光村离化起镇所在地0.5公里。红光村6个村民组,332户,1205人,居住着汉、穿青、彝等民族,贫困户187户407人,占总人口的33.77%(贫困户因为交通不便、信息闭塞、人口综合素质较低),外出务工445人,耕地面积760亩。其中:田300亩、土460亩,以种养殖业为主,主要农作物有水稻、玉米、大豆、蔬菜、辣椒等,209年人均粮食160公斤,人均年收入1490元。   近年来基础设施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与实现全面小康的奋斗目标相比,尤其是同县城日新月异的发展相比,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同时,随着建设进程的加快和深入,遇到的困难也越来越多,如排水设施、垃圾处理等设施严重匮乏,从而造成农村的居住环境较差,严重的影响自己的生活;特别是道路交通问题,虽然实行了“村村通工程”,但许多通组以土路交通为主,一遇到下雨天或下雪天,满路泥泞。由于路况较差,农-输蔬菜瓜果等农副产品十分不便,造成不少损失,阻碍商品流通;有的道路过于狭窄,很难通车,当有两辆车相向行驶时,不毁坏庄稼,就会造成事故,成了农民致富的“瓶颈”。由于交通十分不便利,极大的束缚了村民的发展,即使有的公路虽然可以通车,但由于无后期养护,道路质量差,毁坏较为严重,造成的“瓶颈路”、“断头路”较多,通达水平较差。而大部分公路技术等级较低,路基松软,抗灾能力较弱,一到雨季便泥泞不堪,行车非常不便,也容易对车造成损害。   --人口总数:1205人农业人口:1205人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2.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760.0亩   --主要民族成分:发展口号:   --所辖村:生产总值:400.0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名特产品:反季节蔬菜办公所在地:红光村   


老乌山村特产大全




老乌山村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