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进村距珠藏镇政府大约12公里,毗邻少普乡、后寨乡等乡镇,全村辖10个村民组,665户,2450人,有贫困151户,171人,农户经济来源以农业生产为主,部分群众外出务工。
前进村冬季干燥,夏季湿润,冬寒夏凉,年均气温在14.1℃,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4℃,最热月平均气温18℃,年降雨量为1440毫米,雨量充沛,气候怡人。
经济发展情况
1、经济结构,全村以农业生产为主体,非公有制企业为辅的农民工就业方式及运输业。
2、群众收入主要来源:一是种植业,在有满足自身需要的同时,群众还种植蔬菜等作物满足市场的需求;二是养殖业,群众通过养殖、牛、鸡出售换取日常生活品;三是劳务经济,前进村群众除到外省务工外,还在镇各煤矿企业务工、运输等。
村级组织建设情况
村两委班子成员共6人,村党支部班子3人,其中支书1人,副支书1人,支部委员1人,村委3人,其中主任1人,副主任1人,村委委员1人,平均年龄40岁。村两委建立规范了学习工作制度,村务、党务公开制度,班子内部团结,重大问题能集体研究。
--人口总数:2450人农业人口:2440人非农业人口:10人
--行政区面积:6.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322.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彝族,穿青,苗族发展口号:
--所辖村:小地贵,贵沙,牛场,丫口田,大寨,上寨,佘家寨,下冲,上冲,生产总值:1500.0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无烟煤名特产品:马铃薯办公所在地:丫口田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520524110 | 552100 | -- | 查看 前进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珠藏社区 |
珠藏社区属织金南大门重镇,安织、织六公路交错通过,早已实现水、电、路三通,原政府已规划的小镇开发规划区域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和地理优势。 社区经济的发展主要依托于市场经济的发展壮大,居委会现有总人口878人,由于行业体制改革,大部分属下岗待业人员,部分属“三无”(无土地、无房子、无职业)人员,给社区的发展及关注民意、民生带来不同难度的影响,只有小城镇的开发,尽可能给他们就业的机遇,解决其目前及今后的经营、收入状况。 社区的发展有珠藏不断壮大的集贸市场,经营市场为依托。 现有集贸市场85000平方米左右,有农贸市场2500平方米左右,以政府机关及各单位在地为优势,根据市场需求建牲畜、竹木、粮食、个体工商等市场。 --人口总数:878人农业人口:100人非农业人口:778人 --行政区面积:2.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00.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穿青,苗,白,彝,蒙古,布依族,古族。发展口号: --所辖村:上街组,中街组,下街组生产总值:5000.0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个体经商业名特产品:雪莲果办公所在地:中街组 |
骂丫村 |
骂丫村位于珠藏镇政府西面,距离镇政府3公里,织(金)—六(枝)公路跨境而过,电力农网改造工作已全部投入使用,98%以上的农户饮用自来水,水电交通方便,素有“骂丫坝子”之称。全村辖15个村民组,总户数1125户,总人口4170人,居住有汉、青、苗、等民族,其中苗族人口3162人,占全村总人口德78%。 总耕地面积1408亩,其中水田622亩,土786亩,人均耕地面积0.45亩,全村有储量为900余万吨的优质煤炭资源,通过招商引资,已有年产量6万吨以上的煤矿4个,如投入正常生产,每年为国家创税8000万元以上,由于本村属于苗族聚居地,有历史悠久的苗族蜡染工艺,年产蜡染工艺10000件以上,蜡染工艺畅销省内外,甚至出国,由于煤矿资源的开采,全村煤拥有大、中、小型汽车100余辆,现有村级小学一所,村卫生院一个,2010年参合人数3185人,常住人口参合率达96.2%。 全村经济发展情况 (一)经济结构、全村经济结构单一,主要以传统种植业为主,如种植玉米,马铃薯,水稻等,经济作物种植较少。 (二)收入来源:一是种植业、粮食只能自给自足,二是养殖业(如鸡、猪、牛、羊等),出售后可供日常开支,三是劳务输出,全村现在煤矿上班的人员148人,年收入总计达170余万元,四是运输业,全村所拥有的100余辆大、中、小汽车,主要用于煤炭运输,年收入达800余万元。 三、村级组织建设 村“两委”班子不健全,村支书1人,村主任1人,支委委员1人,无副主任,但村“两委”建立了规范的学习和工作制度,班子内部团结,凝聚力强。 --人口总数:4170人农业人口:4150人非农业人口:20人 --行政区面积:9.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850.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苗,白,彝,仡佬,布依,蒙古等12种民族发展口号: --所辖村:高寨,包包上,干坝,期来,来别,中寨,后寨,大箐,漏高,上寨生产总值:3000.0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煤炭产业名特产品:马铃薯办公所在地:桥边组 |
鱼塘村 |
鱼塘村位于珠藏镇南面,矩镇政府9公里,与熊家场相接,全村辖11各村民组,486户,1648人,聚居着汉、苗、白等11个民族,群村11个组已全部通电,网络覆盖全村11个组,基本实现村民小组通公路。 鱼塘村森林覆盖率35%(含退耕还林还草)鱼塘村有小学一所,6个教学班,在校生560人,教师13人,全村小学入学率95.2%。初中入学率87.2%。 经济基础状况 1、经济结构。全村经济结构较为单一,以传统种植业为基础。主要种植玉米、水稻、马铃薯,经济作物种植很少,规模种养殖业几乎为零。 2、群众收入主要来源。一是种植业,在能满足自身需要的同时,部分群众可出售部分玉米、大米等。二是养殖业。群众可通过养殖一两头猪或牛出售换取日常开支。三是劳务经济,部分年轻人可采取外出务工,以劳取酬取代家庭的部分开支。 村级组织建设情况 村两委班子健全成员5人。村党支部有党员18人,党支部3人,其中支书1人,支部委员2人,副支书1人。平均年龄46岁,村两委建立了规范的学习工作制度、村务、党务公开制度。班子内部团结,重大问题能集体研究,村内部工作开展正常,多数群众对村干部工作比较满意。 --人口总数:1724人农业人口:1719人非农业人口:5人 --行政区面积:67.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222.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苗族,白族发展口号: --所辖村:龙山,大屋基,小珠藏,大马窝,小寨,牛房,鱼塘,锅圈岩,田坝生产总值:1244.0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无烟煤名特产品:马铃薯办公所在地:小寨组 |
前进村 |
前进村距珠藏镇政府大约12公里,毗邻少普乡、后寨乡等乡镇,全村辖10个村民组,665户,2450人,有贫困151户,171人,农户经济来源以农业生产为主,部分群众外出务工。 前进村冬季干燥,夏季湿润,冬寒夏凉,年均气温在14.1℃,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4℃,最热月平均气温18℃,年降雨量为1440毫米,雨量充沛,气候怡人。 经济发展情况 1、经济结构,全村以农业生产为主体,非公有制企业为辅的农民工就业方式及运输业。 2、群众收入主要来源:一是种植业,在有满足自身需要的同时,群众还种植蔬菜等作物满足市场的需求;二是养殖业,群众通过养殖、牛、鸡出售换取日常生活品;三是劳务经济,前进村群众除到外省务工外,还在镇各煤矿企业务工、运输等。 村级组织建设情况 村两委班子成员共6人,村党支部班子3人,其中支书1人,副支书1人,支部委员1人,村委3人,其中主任1人,副主任1人,村委委员1人,平均年龄40岁。村两委建立规范了学习工作制度,村务、党务公开制度,班子内部团结,重大问题能集体研究。 --人口总数:2450人农业人口:2440人非农业人口:10人 --行政区面积:6.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322.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彝族,穿青,苗族发展口号: --所辖村:小地贵,贵沙,牛场,丫口田,大寨,上寨,佘家寨,下冲,上冲,生产总值:1500.0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无烟煤名特产品:马铃薯办公所在地:丫口田 |
青山村 |
青山位于织金县城南凤凰山顶西下的青山苗族跳花坡脚,距镇政府3公里处,全村辖9个村民组678户人,2270人,其中少数民族占46%,穿青人占48%,汉族占6%。耕地面积占1194亩,其中田581亩,土613亩,荒山荒坡1200亩,林地面积850亩,人均耕地0.6亩。人均钱不超过1100元,人均粮150公斤是一个少数民族杂居的贫困村。 一、农业交通 1、大量推广杂交玉米种植,洋芋换种种植,杂交水稻栽培技术,主要协调种子价额的补助,及农业科技培训,给农民将科学、讲真理、讲事实。使农民了解科学技术的优惠,增产增收的事实。 2、组织各村民组修沟筑塘,保持水源合理利用。 3、多方协助农民信贷资金购买化肥。 二、搞土地流转,发展经济作物,如梭多、寨上两个组跳花坡一带100亩,黄泥沙土,优质种烟的地方,换种花椒茶叶等,精心种植认真管理,二三年内见效,看准市场,联系销路,是一条增加农民收入的路子。 三、劳务输出 根据本村实际人多地少,无矿产煤井,,只好外出打工才能增加农民收入,具体方法如下: 1、村两委积极帮组农民工,牵头贷款,作担保承诺,支持业余劳动力外出打工,,尽量联系外出多年的老农民工,,联系有关矿厂,企业签订劳动合同书。 2、积极协助外出打工的农民工办理有关公安户口,身份证及有关流动人口婚育证明等。 3、协助在家的父母、老人搞好农业生产带好子孙。 4、村两委积极主动上级有关部门争取有关项目实施于该村农田水利、人蓄饮水工程及通组公路,为农民找路子。抓票子,同心协力建设新农村。 青山村位于珠藏镇到少普线,公路穿行其间,由于区域煤矿丰富开采严重、水下降,致使出现多起交通事故,主要原因是货运车辆刹车水失衡,对此,石古寨组敖发文在公路旁建起了一小型加水站,为过往车辆加水汽车,既防止车辆缺水问题,又解决了驾驶员的休息,还有各种各样的风味小吃,既方便又实惠,驾驶员往返之间都忍不住小息片刻,点上合适的小吃,其间其乐无穷。 --人口总数:2270人农业人口:2255人非农业人口:15人 --行政区面积:8.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194.0亩 --主要民族成分:穿青,苗族,汉族发展口号: --所辖村:羊场脚,大树脚,巷嘎,梭多,石古寨,兴发,马牛光,地吗,寨上生产总值:2101.0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无烟煤名特产品:马铃薯办公所在地:石古寨 |
新庄村 |
新庄村距织金县城12公里,距珠藏镇政府所在地19公里,毗邻城关、桂果、黑土三个乡镇,全村平均海拔1360米,降雨丰富,气候温和,土地肥沃。 全村辖9个村民组,576户,2154人,世居有汉族,苗族,蒙古族,穿青等。有贫困户100户,265人,农户经济来源以农业生产为主,副业以种植花椒、红蒜为主,600余大龄青年外出务工,劳务经济给本村经济发展带来很大发展潜力。 辖区内煤矿,石灰石矿产丰富,水电已覆盖全村。新庄村现有4个小卖部及1家小酒馆(含饮食),极大方便了新庄村村民及村里小学教师的生活,方便了过往客人,同时给这5户人家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入。 --人口总数:2154人农业人口:2148人非农业人口:6人 --行政区面积:12.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453.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苗族,穿青,蒙古族,仡佬族发展口号: --所辖村:小坝,洋洞,新庄,马路,浪嘎,煤洞冲,罕嘎,田坝生产总值:1890.0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马铃薯,魔芋,花椒名特产品:马铃薯,魔芋办公所在地:浪嘎组 |
一心村 |
一心村 一心村地处高海拔,距珠藏镇政府驻地22公里,周边与龙河、前进、骂丫、华山等村相毗邻,同时与本县城关镇、后寨乡相毗邻,全村总人口1255人。冬春半干燥,夏季湿润型,冬长而暖,夏短而凉。年平均气温在14.1℃,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4℃,最热月平均22.5℃,极端最高33.5℃,极端最低-12.1℃,平均无霜期281.1天,年平均降水量1444.1毫米,雨量充沛,气候怡人。 全村1198人,人均收入1650元,农户经济来源以农业生产为主,部分群众外出务工。 本村属典型的农业山村,热区资源丰富。已实现通电、通水、通讯,有一条尚未硬化的通村公路与毗邻乡镇接壤。 --人口总数:1255人农业人口:1245人非农业人口:10人 --行政区面积:7.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400.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穿青,苗,白,彝,蒙古,布依族,古族。发展口号: --所辖村:把郞,弯子头,冲头,大马窝,后箐,大坝,厂坝子生产总值:1800.0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杂交水稻、玉米名特产品:马铃薯,玉米办公所在地:冲头 |
龙河村 |
龙河地处高海拔,距珠藏政府驻地镇15公里,周围与珠藏镇前进、一心村相邻。与比邻的少普城关相连。冬春半干燥,夏季湿润型,冬长而暖,夏短而凉。年平均气温在14.1℃,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4℃,最热月平均22.5℃,极端最高33.5℃,极端最低-12.1℃,平均无霜期281.1天,年平均降水量1444.1毫米,雨量充沛,气候怡人。 龙河村总人口2855人,人均收入1986元,处于低保线的564人,特困户250户。 龙河村温带季风气候,冬春半干燥,夏季湿润型,年平均气温在12.5℃,年平均降水量1444.1毫米,雨量充沛,气候怡人。珠藏镇龙河村是一个典行的山区农业村。 龙河村已实现通电、通讯,全村已通公路11个组,还有一个组未通公路。 --人口总数:2855人农业人口:2850人非农业人口:5人 --行政区面积:6.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540.0亩 --主要民族成分:穿青,苗族,汉族,彝族发展口号: --所辖村:包包寨,牛鼻子,岩脚,河边,长坡,小寨,包包上,丫口寨,神箐生产总值:1500.0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杂交水稻、玉米名特产品:马铃薯办公所在地:包包上 |
先锋村 |
先锋村驻地距离织金县城34公里,距离珠藏镇政府驻地8公里,毗邻少普乡,就近有珠藏、少普、联合桥集贸市场,全村平均海拔1480米。降雨丰富,土地肥力良好。 全村辖7个村民组,503户,1978人,有贫困户210户,500人。农户的经济来源以农业生产为主,少部分农户从事矿上临时工,225人外出务工。 辖区内煤炭丰富,境内有有证煤矿1口,洗煤厂一个,修车场一个。冬春半干燥,夏季湿润型,冬长而暖,夏短而凉。年平均气温在14.1℃,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4℃,最热月平均22.5℃,极端最高33.5℃,极端最低-12.1℃,平均无霜期281.1天,年平均降水量1444.1毫米,雨量充沛,气候怡人。 --人口总数:1978人农业人口:1976人非农业人口:2人 --行政区面积:7.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300.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穿青,苗,白,彝,蒙古,布依族,古族。发展口号: --所辖村:月亮坡,按章,跃进,红旗,上队,大水塘,九岔田生产总值:1300.0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杂交水稻名特产品:马铃薯办公所在地:按章 |
牛硐村 |
牛硐村位于珠藏镇政府所在地南面,距镇政府驻地约5公里,与毗邻乡熊家场、黑土乡相连,安织公路沿村边而过,全村辖4个村民组313户1120人,面积约2平方公里,居住着汉、苗、青等几个民族,全村4个村民小组已通电、通水、通组公路不成型,联通网络覆盖全村,还有两个自然村寨及以俄国组未通公路。 自然资源状况 牛硐村蕴藏着丰富的石灰石,天保林3565亩,退耕还林362.65亩,森林覆盖面积达54.6%。 教育情况 牛硐小学一所,7个班,学生317人,教师11人,全村小学入学率达99.5%,初中入学率达97.2%,有卫生室一个,全村参加合作医疗人数812人,参合率达95.65%。 经济发展状况 1、经济结构,全村经济结构较为单一,以传统的种植业为主,主要种植玉米、马铃薯、全属罕地,经济作为很少,规模以上的种养殖业为主。 2、群众收入主要来源,一是种植业,在能满足自身需要的同时,部分群众可出售玉米、马铃薯;二是养殖业,群众可通过养殖业,靠猪、牛出售换取日常开支;三是外出务工,全村外出务工人员150人之多。 村级组织建设情况 村两委班子健全,成员3人,村党支部有党员12人,预备党员一人,党支部3人,其中一人支书,两人委员,村委委员一人,支书主任一肩挑,村两委建立了规范的学习制度,村务党员公开,班子团结,遇重大问题集体研究,村内部开展正常,多数群众对村干部的工作较满意。 --人口总数:1120人农业人口:1114人非农业人口:6人 --行政区面积:2.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121.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苗族,穿青发展口号: --所辖村:沙子坡,狗跳岩,檬棋生产总值:989.0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马铃薯名特产品:马铃薯办公所在地:狗跳岩 |
中部村 |
中部村位于珠藏镇西南面,距政府驻地1公里,南与少普乡相邻,西与链子村相邻,全村8个村民组,530户,1963人,有贫困户210户,390人,聚居汉苗、彝、白族等民族相互杂居,现已修通通组公路,通水、通电、广播电视、移动、联通网络覆盖全村。 中部村冬季干燥,夏季湿润,冬寒夏凉,年均气温在14.1℃,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4℃,最热月平均气温18℃,年降雨量为1440毫米,雨量充沛,气候怡人。 全村经济结构主要以传统种植业为主,即玉米、水稻、马铃薯,其次是种植蔬菜,豆腐加工,养猪等。群众收入主要来源于以上几个方面外,还有劳动经济,部分青年外出务工。 村“两委”班子健全,村支书1人,支委委员2人,村主任1人,副主任1人,村委委员2人,年均年龄43岁,村两委建立了规范的学习工作制度,村务党务公开制度,班子内部团结,工作开展正常,重大问题能集体研究。 --人口总数:1963人农业人口:1958人非农业人口:5人 --行政区面积:7.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350.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穿青,苗,白,彝,蒙古,布依族,古族。发展口号: --所辖村:大坪寨,独山脚,中部,小岩脚,河对门,夹岩冲,木吼寨,丫口寨生产总值:1500.0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杂交水稻名特产品:马铃薯办公所在地:中部组 |
龙山村 |
龙山村 龙山村位于珠藏镇政府所驻地,与青山、银山、饶堕、牛硐、珠藏村毗邻,全村辖14个村民组,全村3058人,总户数970户。聚居汉、苗、彝、白、穿青等多民族村,全村14个村民组均通电、通水、广播电视,移动、联通网络覆盖全村,除田坝、廖家庄、温家箐不通路外,基本组组通路。 龙山村冬季干燥,夏季湿润,冬寒夏凉,年均气温在14.1℃,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4℃,最热月平均气温18℃,年降雨量为1440毫米,雨量充沛,气候怡人。 经济发展情况 1、经济结构,全村以农业生产为主体,非公有制企业为辅的农民工就业方式及运输业。 2、群众收入主要来源:一是种植业,在有满足自身需要的同时,群众还种植蔬菜等作物满足市场的需求;二是养殖业,群众通过养殖、牛、鸡出售换取日常生活品;三是劳务经济,龙山村群众除到外省务工外,还在镇各煤矿企业务工、运输等,全村有大型运输车辆30余辆,农用车10多辆,经济日益更新。 村级组织建设情况 村两委班子成员共6人,村党支部有党员29人,村党支部班子3人,其中支书1人,副支书1人,支部委员1人,村委3人,其中主任1人,副主任1人,村委委员1人,平均年龄40岁。村两委建立规范了学习工作制度,村务、党务公开制度,班子内部团结,重大问题能集体研究。 --人口总数:3058人农业人口:3052人非农业人口:6人 --行政区面积:32.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900.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彝族,穿青,苗族发展口号: --所辖村:半边街,龙山组,火草坝,周家田,小岭岗,青山组,马路上,上队生产总值:1000.0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无烟煤名特产品:马铃薯办公所在地:龙山组 |
华山村 |
华山村位于珠藏镇政府所在地北面,距镇政府驻地5公里,东与凤凰村,南与青山村,西与骂丫村,北与城关镇接壤,全村15个村民组。华山村地理呈盆地状,四面较高,中间较低。华山村属于亚热带,冬季半干燥,夏季湿润;冬长而暖,夏短而凉。年平均气温在14.1°C,平均无霜期281.1天,年平均降水量1444.1毫米,雨量充沛,气候怡人。 2010年华山村共有3255人,人均收入2197元,人均收入低于1169元的农户有56户,267人。 华山村盛产无烟煤,储存量约3亿吨,现有五对有证煤矿,年产煤52万吨,年产矿石约10万吨。 华山村现已实现组组通电、水,移动、联通网络覆盖全村,现有两条通往外界的公路,一条至青山,一条至安织路(粑粑店处) --人口总数:3255人农业人口:3240人非农业人口:15人 --行政区面积:7.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800.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彝族,穿青,苗族发展口号: --所辖村:破岩,上寨,神箐脚,华口山,箐脚,大竹林,新房,老房,小寨,生产总值:3000.0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煤炭产业名特产品:马铃薯办公所在地:看鸭破组 |
凤凰村 |
凤凰村驻地距织金县城18公里,距珠藏镇压政府驻地5公里,与城关镇镇桂花村毗邻,海拔1570米。降雨量丰富,土地肥力中等。 全村辖14个村民组,788户,2996人,有贫困134户,342人,农户经济来源以农业生产为主,部分群众从事交通运输,矿上从事临时工。 冬春半干燥,夏季湿润型,冬长而暖,夏短而凉。年平均气温在14.1℃,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4℃,最热月平均22.5℃,极端最高33.5℃,极端最低-12.1℃,平均无霜期281.1天,年平均降水量1444.1毫米,雨量充沛,气候怡人。 --人口总数:3208人农业人口:3198人非农业人口:10人 --行政区面积:9.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500.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彝族,穿青,苗族发展口号: --所辖村:箐脚,上寨,坐窝,花落红梅,新化,关寨,上关寨,凤凰山,吡喇生产总值:2000.0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煤炭产业名特产品:马铃薯办公所在地:关寨 |
骂陇村 |
骂陇村是坐落在珠藏镇政府所在地东面,离珠藏镇政府所在地15公里,离织金县城有10公里,离桂果15公里,海拔1300多米,气候条件比较好,我村面积3.2平方公里,人口总户数453户,总人口1973人,其中少数民族占总人数的0.5%,地理位置是东高西低,群众主要居住在小河岸两面的山上,水源丰富,群众勤劳。 我村主要的矿产资源有磷矿、煤矿、其中磷矿的储量最大,经过国家113地质队勘测,有开发价值,煤储量低,磷矿主要分布在我村磨石组、黑洞、何家寨、喻家寨。 因为我村有七个村民小组的房屋,土地通组公路被大新桥水库淹没,可能要在2011年3月份才能恢复。 --人口总数:1978人农业人口:1970人非农业人口:8人 --行政区面积:5.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450.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穿青,苗,白,彝,蒙古,布依族,古族。发展口号: --所辖村:草聋,何家寨,黑洞,喻家寨,磨石组,下坝,桥边,故聋,上坝生产总值:1500.0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无烟煤名特产品:雪莲果办公所在地:桥边 |
木桥村 |
木桥村位于珠藏镇政府所在地的东南面,距镇政府所在地大约有12公里,邻近的村有群丰、骂陇和新庄村,是大区时的乡所在地。 木桥村社会经济情况发展不平衡,经济较好的农户比经济差的农户要少得多。虽然木桥村不是极贫村,但木桥村也应算是贫困村。本村共有9个村民组,639户,2320人,外流人口有278户,499人,并且本村有两户独生子女户和5户儿女结扎户。 木桥村的资源不算丰富,有少量的钼矿和重晶石、煤炭资源,并且都没有上规模才,开采价值不大。 本村基本实现主干路通、电通,水基本通;组和组的通组公路,磨中还没有接通村的公路,三冲、兴发的通组公路正在修建和扩建中。村的办公室是小乡时的房子,已经有二十多年了。 --人口总数:2230人农业人口:2220人非农业人口:10人 --行政区面积:6.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200.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彝族,穿青,苗族发展口号: --所辖村:岩脚,好技,中心,大炉,磨中,新发,木桥,三冲,麻利生产总值:1800.0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名特产品:雪莲果办公所在地:中心组 |
群丰村 |
群丰村驻地距织金县城10公里,距珠藏镇政府驻地7.5公里,与黑土乡毗邻,平均海拔1300米,降雨量丰富,土地肥力中等。 全村辖11个村民组,829户,3348人,有贫困326户,526人,农户经济来源以农业生产为主,少部分农户从事到矿上务工,1000余名青年外出务工。 冬春半干燥,夏季湿润型,冬长而暖,夏短而凉。年平均气温在14.1℃,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4℃,最热月平均22.5℃,极端最高33.5℃,极端最低-12.1℃,平均无霜期281.1天,年平均降水量1444.1毫米,雨量充沛,气候怡人。 --人口总数:3348人农业人口:3340人非农业人口:80人 --行政区面积:6.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090.0亩 --主要民族成分:穿青,苗族,汉族发展口号: --所辖村:梭罗,倒队,沙坝,铁厂,黑箐,窑上,嘎西,高补聋,高山,偏坡生产总值:1500.0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无烟煤名特产品:雪莲果办公所在地:高山 |
银山村 |
银山村 银山村驻地距织金县城20公里,距珠藏镇7公里,比邻黑土乡、桂果乡。就近珠藏、阿列集贸市场,全村平均海拔1400米,降雨丰富,土地肥力较差。 全村辖8个村民组,523户,1863人,有贫困户120户,351人。农户经济来源以农业生产为主,少部分农户从事矿上临时工,300余名青壮年外出务工。 辖区内石灰岩矿产丰富。水电已全村覆盖,全村已有六个组修通通组路,两个组修通通组连户路。 --人口总数:1863人农业人口:1858人非农业人口:5人 --行政区面积:6.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908.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穿青,苗,白,彝,蒙古,布依族,古族。发展口号: --所辖村:后冲,梭吗,银山,勒边,包包上,干河,大冲,饶堕生产总值:1000.0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杂交水稻名特产品:雪莲果办公所在地:干河 |
饶堕村 |
饶堕村地处低海拔,距珠藏政府驻地镇3公里,周围与珠藏镇鱼塘、中部等村相邻。村坐落于四面环山的小盆地中。饶堕村总人口891人,耕地约707亩。珠藏镇饶堕村总人口891人,人均收入1800元,处于低保线的人,特困户80户。 珠藏镇饶堕村属北亚热带,冬春半干燥,夏季湿润型,冬长而暖,夏短而凉。年平均气温在14.1℃,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4℃,最热月平均22.5℃,极端最高33.5℃,极端最低-12.1℃,平均无霜期281.1天,年平均降水量1444.1毫米,雨量充沛,气候怡人。珠藏镇饶堕村是一个典行的山区农业村,热区资源丰富。 珠藏镇饶堕村已实现通水、通电、通讯,有一条通村公路尚未硬化,60平方米村委办公楼一栋,学校、卫生室各一栋。 --人口总数:941人农业人口:932人非农业人口:9人 --行政区面积:3.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850.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穿青,苗,白,彝,蒙古,布依族,古族。发展口号: --所辖村:小河边,小干河,大后冲,新寨,小后冲,旧院生产总值:900.0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无烟煤名特产品:马铃薯办公所在地:新寨 |
幺冲村 |
幺冲村辖7个村民组,总人口1087人,党员14名,耕地面积1032亩。农民人均收入达到1899元,各村民组已拉通毛路,移动、联通网络覆盖全村80%以上。近年来,镇党委、政府始终把发展村级经济作为增加农民收入,增强基层组织凝聚力、战斗力,巩固基层政权和推进农村小康建设的一项战略措施来抓,使村级经济得到了发展和壮大。根据我村的经济条件和区位优势,经过近年来的产业结构调整,我村着力建设蔬菜、畜牧养殖等二大板块。 幺冲村属北亚热带,冬春半干燥,夏季湿润型,冬长而暖,夏短而凉。年平均气温在14.1℃,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4℃,最热月平均22.5℃,极端最高33.5℃,极端最低-12.1℃,平均无霜期281.1天,年平均降水量1444.1毫米,雨量充沛,气候怡人。珠藏镇幺冲村是一个典行的山区农业村,热区资源丰富。 --人口总数:1087人农业人口:1078人非农业人口:9人 --行政区面积:3.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032.0亩 --主要民族成分:穿青,苗族,汉族发展口号: --所辖村:小河边,小干河,大后冲,新寨,小后冲,旧院生产总值:1800.0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杂交水稻名特产品:马铃薯办公所在地:新寨 |
珠藏村 |
珠藏村位于珠藏镇南面,距珠藏镇5公里,总面积4000亩,地理位置在东经104°45′和北纬26°32′之间。东与鱼塘村,幺冲村,南与中部村,西与青山村接壤。珠藏村属北亚热带,冬春半干燥,夏季湿润型,冬长而暖,夏短而凉。年平均气温在14.1℃,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4℃,最热月平均22.5℃,极端最高33.5℃,极端最低-12.1℃,平均无霜期281.1天,年平均降水量1444.1毫米,雨量充沛,气候怡人。 自然资源状况:、 珠藏村地处镇中心,又是全镇交易贸易市场集中点,境内林木葱茏、枝繁叶茂,森林覆盖率达47%,居全镇前列。冬日飞雪飘舞,连成一片,层林尽染、素裹银装、多姿多彩;入夏,薄雾缭绕、溪流潺潺,百鸟啁鸣,实为嬉戏娱乐,避暑休闲的最佳所在。 社会经济环境:(第六次人口普查) 2010年全镇人口1735人,总户数503户,辖歹阳坝,下街,街脚,上街,抵岩寨,耐子岩,黄家河7个村民组。聚居着汉、苗、白、彝、仡佬、布依、蒙古等12种民族。 2006年全镇21个村均已通水、通电、通路、通广播电视。全镇现有耕地面积4000亩,其中耕地面积1030亩。粮食作物主要有玉米、水稻、小麦。 2010年全镇国民生产总值772500元,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225元。 --人口总数:1735人农业人口:1719人非农业人口:16人 --行政区面积:2.66666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030.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穿青,苗,白,彝,蒙古,布依族,古族。发展口号: --所辖村:歹阳坝,下街,街脚,上街,抵岩寨,耐子岩,黄家河。生产总值:77.25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煤炭产业名特产品:马铃薯办公所在地:珠藏村下街组 |
链子村 |
链子村位于珠藏镇所在地西面,距镇政府驻地4.5公里,东与骂丫村,南与少普乡丙寨村,西与先锋村,北与青山村接壤。全村辖7个村民组,有578户,1886人,聚居着汉族、苗族、穿青、蒙古、布依、白族等十多种民族,全村7个村民组均已通路、通电、广播电视、移动电话,人畜饮水工程正在施工,联通网络覆盖全村。 冬季半干燥,夏季湿润,冬长而暖,夏短而凉,年平均气温在15℃,数九寒冬平均气温在-3℃、-4℃,最热月平均气温22℃-23℃,极端最高气温35℃,极端最低气温-13℃,平均无霜期280天,年平均降水量1444.1毫米,雨量充沛,气候怡人。 链子村盛产无烟煤,储存量约2.5亿吨,现有有证煤矿3对:兴发煤矿、织河煤矿、金龙川煤矿,年产60万吨,产值1.5亿元,森林覆盖率15%。 链子村有村级小学一所,六个班级,学生340人,教师13人,全村小学入学率达98.3%,初中入学率达97.6% 经济发展状况 1、经济结构:全村经济结构较为薄弱,以传统的种植业为主,主要种植玉米、水稻、马铃薯;水稻种植以杂交水稻为主,玉米以安单3号、安单4号为主,已出具规模。 2、群众收入的主要来源:一是种植二是养殖,在满足自身的需求的同时,可出售一些猪牛换取日常开支;三是劳务输出,在本村的煤矿上从事劳动的人员有150多人,劳务经济收入年总计150余万元;四是运输,全村现有大货车为8辆,农用车委辆,小型客车8辆,年创收250余万元。 村级组织建设情况 村两委班子健全,成员6人,全村有党员23人,党支部3人,其中支书1人,支部委员2人;村委3人,其中村主任1人,村委委员2人,年平均年龄45岁。村两委建立了规范的学习制度:村务、党务公开制度。班子内部团结,重大问题能集体研究,村内部工作开展正常,为群众办事率达95%以上,群众对村干部工作比较满意。 --人口总数:1890人农业人口:1874人非农业人口:16人 --行政区面积:1.16666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820.0亩 --主要民族成分:穿青,苗族,汉族发展口号: --所辖村:小独山,小平寨,小和平,月亮坡,上队,下队,小寨生产总值:85.59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杂交水稻名特产品:马铃薯办公所在地:月亮坡组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