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村位于少普乡西面,与白坟村接壤,总人口2245人,耕地面积1387.81亩,第一产业从业人员1070人,第二产业20人,第三产业380人。
产业发展
1、充分利用本村在外工作的领导干部多的优势,不断争取有关项目的支持,发展本村经济。
2、根据地域优势,大力发展水稻种殖,计划建成350亩的水田养鱼基地,提高土地的附加值。
--人口总数:2245人农业人口:1070人非农业人口:400人
--行政区面积:1.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387.81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彝族,穿青族,仡佬族等发展口号:培育新农民、发展新产业、建设新村镇、构建新机制、树立新风尚
--所辖村:丫寨组,下寨组,上寨组等生产总值:15.0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玉米,马铃薯,水稻等名特产品:玉米,水稻办公所在地:下寨组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520524218 | 552100 | -- | 查看 中山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金钟村 |
金钟村位于少普乡东南面,总户数433户,总人口1724人,耕地面积1272.1亩,第一产业从业人员810人,第二产业从业人员12,第三产业从员320人。 发展定位:党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全面加强,机关干部作风明显改变,执法能力大幅提升,经济总量不断壮大,发展后劲明显增强、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工业发展快速提升、农业产业形成规模。城镇建设彰显特色、旅游发展初见成效,全乡经济社会发展的软实力得到全面提升,“两年明显变化、五年大见成效、十年实现跨越”的阶段目标全面得以实现。 1、产业发展。农业方面:稳定粮食产量稳步提高,使人均占有粮在2011年基本持平的基础有所上升,发展沼气池建设200口。发展大棚蔬菜10个;扩大经果林规模的种植。种植核桃200亩,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村庄绿化,村庄内绿化覆盖率超过30%,森林覆盖率达到80%,抓好通组路建设6公里;新修村办公楼1栋200平方米,村卫生室1个250平方米;全面解决村民饮用水问题;工业基础方面,抓好支柱产业。 2、开发扶贫。减少贫困人口186人。生态建设:抓好绿色经济发展,确保在经济大发展的同时,生态环境继续保持良好,解决好经济对环境的严重影响。 3、人均收入增长计划。到2016年全村实现人均收入4500元,比2010年增长1800元。 --人口总数:1724人农业人口:810人非农业人口:332人 --行政区面积:2.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272.1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彝族等发展口号:要致富,少生孩子多修路!!! --所辖村:普嘎组等生产总值:21.3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养殖业,种植业名特产品:包谷酒办公所在地:普嘎组 --自然条件:环境优美,民情纯朴!资源:水,矿 |
四角田村 |
四角田村位于少普乡东南面,总人口826,总户数为187户,耕地面积815.3亩,其中第一产业从员386,第二产业从业人员12,第三产业从员88人。 产业发展措施 1、充分利用本村在外创业人员这笔宝贵财富,鼓励他们回乡置业,参与村的开发和建设,尽量争取民间资金投入本村。 2、调整种植结构,大力发展经果林产业。 --人口总数:826人农业人口:386人非农业人口:120人 --行政区面积:2.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815.3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苗,穿青、仡佬发展口号: --所辖村:四角田待生产总值:18.0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养殖业名特产品:腊肉、土鸡办公所在地:四角田 |
水塘村 |
少普乡水塘村位于少普北面,与珠藏镇接壤,土地面积761、1亩,总户数238户,总人口1097人,农业从业人员522人,从事第二产业135人,从事第三产业100人。 在村境内有大型煤矿一个,由于煤洞的存在带动了第二、三产业的发展,目前该村经济的增长点主要是交通运输,煤矿务工收入等。 产业发展措施 1、加大劳动力转移培训,培养农民一技之长,引导农民合理利用本地煤矿企业存在的优势,有技术性的就业。 2、对农民进行维权意识的培训,使他们掌握基本的法律知识,能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及《劳动合同法》等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从面有效的解决矿群纠纷。 --人口总数:1097人农业人口:522人非农业人口:235人 --行政区面积:2.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762.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苗、穿青、仡佬等办公所在地:水塘 --所辖村:桥边等生产总值:21.0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煤矿、交通运输,农业名特产品:种植 |
新塘村 |
新塘村位于少普乡南面,与阿弓镇接壤,总人口1996人,耕地面积811.7亩,第一产业从员485人,第二产业472人,第三产业232。 产业发展规划 1、大力发展蔬菜种植。发展小区域经济,计划种植蔬菜150亩。 2、大力马钤薯种植。充分利用土地资源优势,发展马铃署种植。 3、通过技术培训,使农民掌握马铃署的深加工技术,从而提高附加值。 --人口总数:1996人农业人口:485人非农业人口:704人 --行政区面积:0.8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811.7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穿青等自然条件:气候宜人,环境优美 --所辖村:上虎组等生产总值:28.36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玉米,马铃薯,药材等名特产品:杜仲种植办公所在地:上虎组 |
湾河村 |
湾河村位于西南面,总人口1264人,耕地面积1059亩,其中水田面积395亩,旱地面积664亩。从事第一产业人数720,第二产业48人,第三产业201人。 产业发展措施 1、由于本村海拔较低,适合农作物的生长,计划在本村建2个高标准的蔬菜大棚。 2、在不适宜农作物生长的坡地,大力发展经果林种植,从而提高农民收入。 --人口总数:1264人农业人口:720人非农业人口:245人 --行政区面积:0.7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059.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穿青等自然条件:青山环绕,绿树成荫 --所辖村:煤洞坡组等生产总值:25.1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马铃薯名特产品:马铃薯办公所在地:煤洞坡组 |
安民村 |
安民村位于少普乡东南面,总人口1258人,耕地面积773.39亩,第一产业从业人员560人,第二产业从业人员10人,第三产业312人 产业发展措施 1、结合本村产业发展的实际,计划在山坡起带建成300亩的优质茶园一个。 2、计划建3个1500平方米的养牛小区和80亩的草山草场,养大牲畜400头以上 --人口总数:1258人农业人口:1258人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3.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774.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苗,穿青,仡佬等发展口号: --所辖村:安之笼、长田、左家寨、王家寨、上寨生产总值:18.0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植业,养殖业名特产品:玉米,马铃薯办公所在地:安民 |
丙寨村 |
丙寨村位于少普乡北面,与珠藏镇接壤,总人口891人,耕地面积711.6亩,全为旱地,第一产业从业人员430,第二产业从业人员15人,第三产业从业人员210人。 产业发展措施 1、由于旱地多,适合发展种养殖业。 2、结合本村产业发展的实际,计划在山坡起带建成300亩的经果基地一个。 3、计划建2个1500平方米的养牛场及养羊场,和150亩的草山草场,发展养殖业。 --人口总数:891人农业人口:430人非农业人口:225人 --行政区面积:0.5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711.6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穿青等发展口号: --所辖村:何家寨组等生产总值:19.6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玉米名特产品:玉米办公所在地:何家寨 |
平寨村 |
平寨村位于少普乡西南面,总人口1194,耕地面积1016.8亩,第一产业人从业人员550人,第二产业从业人员12人,第三产业从业人员180人。 产业发展措施 1、充分发挥优势,深化农业结构调整,进一步优化品种结构。 2、倡导科技兴农,发展优势产业和特色经济,提高种植、养殖业科技含量 3、鼓励发展本村优势产业---酿酒业,从而带动生猪养殖规模,提高农民收入。 --人口总数:1194人农业人口:550人非农业人口:192人 --行政区面积:0.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016.8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穿青等发展口号: --所辖村:平寨等生产总值:21.0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农业名特产品:玉米办公所在地:平寨 |
喇叭河村 |
喇叭河村位于少普乡西面,东与珠藏镇接壤,西与后寨乡僻邻。是著名的喇叭河风肉的主产区。总人口1635人,耕地面积1267.8亩,全为旱地,第一产业人员521人,第二产业人员13人,第三产业人员180人。 产业发展措施 1、加强宣传力度,不断提高喇叭河风肉的影响力。 2、努力提高产品质量,满足日益提高的市场需要 3、以喇叭河风肉的市场影响来扩大生猪养殖的规模,从而带动当地百姓致富。 --人口总数:1635人农业人口:521人非农业人口:193人 --行政区面积:0.845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267.8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发展口号:以人为本 --所辖村:生产总值:20.0万元办公所在地:喇叭河组 --主要经济产业:土豆,玉料,蔬菜名特产品:土豆,玉料,蔬菜 |
新地村 |
新地村位于少普乡南面,总户数279户,人口1131人,耕地面积923、38亩,其中第一产业从业人员477人,第二产业从业人员34人,第三产业人数172人 产业发展措施 1、围绕“生产发展”目标,增加农民收入和村级收入。 2、大力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发展壮大农民流通队伍。 --人口总数:1131人农业人口:477人非农业人口:200人 --行政区面积:0.615586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923.38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发展口号:以人为本 --所辖村:生产总值:20.0万元办公所在地:新地组 --主要经济产业:土豆,玉料,蔬菜名特产品:土豆,玉料,蔬菜 |
幺岩村 |
幺岩村位于少普乡西北面,总户数165户,人口603人,耕地面积645.3亩,第一产业从业人员260人,第二产业从业人员6人,第三产业从业人员82人 产业发展措施 1、围绕“生产发展”目标,增加农民收入和村级收入。 2、大力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发展壮大农民流通队伍。 3、合理引导农民大力发展种养殖业。 --人口总数:622人农业人口:260人非农业人口:88人 --行政区面积:0.430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45.3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穿青族发展口号:以人为本 --所辖村:幺岩组生产总值:20.0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农业名特产品:土豆,玉米办公所在地:幺岩组 |
迎丰村 |
迎丰村位于少普乡东北面,离乡人民政府驻地3公里,居住着汉、苗等民族。全村总人口1857人,耕地面积1361.37,全为旱地面积。主要种植玉米、马铃薯农作物为主。全村石山,经济发展落后。第一产业从业人员850人,第二产业人数24人,第三产业从业人员482人。 --人口总数:1856人农业人口:1756人非农业人口:100人 --行政区面积:2.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361.37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苗,青等发展口号: --所辖村:大坝,石高地,来初,直都,毛家寨,神箐脚,以撒生产总值:100000.0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玉米,生猪名特产品:杜仲办公所在地:石高地 |
白泥坝村 |
白泥坝村位于少普乡东北面,总户数340户,总人口1462人,耕地面积1037.58亩,,其中第一产业从业人员356人,第二产业从业人员12人,第三产业从业人员140人。 产业发展措施 1、充分发挥优势,深化农业结构调整,进一步优化品种结构。 2、倡导科技兴农,发展优势产业和特色经济,提高种植、养殖业科技含量。 3、以农副产品加工、流通、营销带动二、三产业的发展,提高农民收入。 --人口总数:1462人农业人口:356人非农业人口:152人 --行政区面积:2122.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03758.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穿青、苗族、等发展口号: --所辖村:生产总值:1356.0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名特产品:生态鸡办公所在地:白泥坝 |
大寨村 |
大寨村是少普乡人民政府所在地,总户数488户,总人口1792人,土地面积1709.24亩,,从事农业人口690人,从事第二产业人数12人,从事第三产业350人。 二、产业发展措施 1充分利用处于少普乡经济、政治、文化中心的这一特点,大力发展商口经济。 2、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从而吸引外来投资 3、以实现“平安村街”为目标,成立巡逻队加强对街道的治安管理,有效控制治安及刑事案件发生 --人口总数:1792人农业人口:690人非农业人口:350人 --行政区面积:2038.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079.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苗、蔡家等发展口号: --所辖村:街头上组等生产总值:1965.0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商业名特产品:马场脚柿子办公所在地:大寨村 |
小河村 |
小河村位于少普乡西南面,总人口721人,耕地面积574.54亩,第一产业从业人员368亩,第二产业人员10人,第三产业人员130人。 发展产业措施 1、在本村的传统种植项目上不断加大财政的投入,鼓励农民种植经果林的积极性。 2、在规模种植上不断下功夫、从而向产业化转移。 --人口总数:721人农业人口:368人非农业人口:140人 --行政区面积:0.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68.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彝族等发展口号:抓住地理环境,大力发展经济! --所辖村:小河组等生产总值:23.0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养殖业名特产品:马铃薯办公所在地:小河组 --自然条件:依山旁水,气候宜人!资源:矿石 |
龙井村 |
龙井村位于少普乡东北面,总人口1234人。耕地面积836.2亩,全为旱地。第一产业从业人员560人,第二产业人员22人,第三产业从业人员281人。 产业发展措施 1、在本村建设牛、羊养殖基地各一个,大牲口500头以上。 2大力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发展壮大农民流通队伍。 3、合理引导农民大力发展种养殖业。 龙井村的银杏更是少普人、织金人赞叹的“银杏天堂”,银杏树生长于龙井村火项组。沿着火项村寨一直走,刚到树脚就有一种想要止步的冲动,因为银杏气势雄伟,树干虬曲、葱郁庄重。在中国的名山大川、古刹寺庵、无不有高大挺拔的古银杏,它们历尽沧桑、遥溯古今,给人以神秘莫测之感,历代骚人墨客涉足寺院留下了许多诗文辞赋,镌碑以书风景之美妙,文载功德以自傲。选取姿势优美的银杏,加工制成盆景,将大自然中银杏的雄姿浓缩在盆盎之中,古特幽雅、野趣横生,清供案头,令人怡情怡目。 --人口总数:1234人农业人口:560人非农业人口:301人 --行政区面积:1.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836.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苗族发展口号: --所辖村:洞脚生产总值:18.6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养殖业,种植业名特产品:马铃薯办公所在地:洞脚组 |
中山村 |
中山村位于少普乡西面,与白坟村接壤,总人口2245人,耕地面积1387.81亩,第一产业从业人员1070人,第二产业20人,第三产业380人。 产业发展 1、充分利用本村在外工作的领导干部多的优势,不断争取有关项目的支持,发展本村经济。 2、根据地域优势,大力发展水稻种殖,计划建成350亩的水田养鱼基地,提高土地的附加值。 --人口总数:2245人农业人口:1070人非农业人口:400人 --行政区面积:1.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387.81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彝族,穿青族,仡佬族等发展口号:培育新农民、发展新产业、建设新村镇、构建新机制、树立新风尚 --所辖村:丫寨组,下寨组,上寨组等生产总值:15.0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玉米,马铃薯,水稻等名特产品:玉米,水稻办公所在地:下寨组 |
狗场村 |
狗场村位于少普乡东北部,是目前肥田煤矿的所在地。与熊家场乡接壤,总人口1940人,耕地面积1188.3亩,,其中水田面积515.7亩,旱地面积672.6亩,乡村劳动力资源总数913人,第一产业从业人员885人,第二产业从业人员18人,第三产业从业人员327人。是目前肥田煤矿的所在地。 以“3321”特色农业基地建设工程为抓手,争取县直相关部门项目资金,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在狗场村大力发展种植业和养殖业,计划在狗场、尾巴寨、牛房种植经果林500亩;狗场、尾巴寨、牛房种植蔬菜500亩;狗场、尾巴寨、上坝、岩脚养殖规模达到养猪1000头,养鸡5000只。倾力打造“一村一品”“一村一特”的产业发展格局。 狗场村拥有丰富的煤矿资源,境内蕴藏着优质无烟煤,2010年由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责任公司和贵州水城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共同合资开采,预计其生产规模为200——600万吨的肥田煤矿已落户狗场,它将为少普的发展带来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未来的少普将成为有识之士投资兴业的一片热土。 --人口总数:1940人农业人口:885人非农业人口:345人 --行政区面积:2.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188.3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彝族,仡佬族等发展口号:加快发展循环产业 构建环境优美农村 --所辖村:狗场组,肥田组、尾巴寨、牛房等生产总值:20.0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煤,水稻,玉米名特产品:煤办公所在地:狗场组 |
联盟村 |
联盟村位于少普乡北部,总户数523户,总人口2264人,土地面积1088.9亩,其中第一产业790人,第二产业24人,第三产业240人。在村境内有大型煤矿一个,由于煤洞的存在带动了第二、三产业的发展,目前该村经济的增长点主要是交通运输,煤矿务工收入等 产业发展措施 1、加大劳动力转移培训,培养农民一技之长,引导农民合理利用本地煤矿企业存在的优势,有技术性的就业。 2、对农民进行维权意识的培训,使他们掌握基本的法律知识,能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及《劳动合同法》等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从面有效的解决矿群纠纷。 --人口总数:2356人农业人口:790人非农业人口:264人 --行政区面积:2.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088.9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苗族、穿青族等发展口号:村有主导产业 户有致富门路 --所辖村:箐脚,古堵,河边,打叉组等生产总值:30.0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玉米,马铃薯,水稻,煤等名特产品:煤办公所在地:良子上 |
蔡林村 |
蔡林村 蔡林村位于少普乡东北面,总人口3036人,耕地面积2664.1亩,其中田664亩,地2000.1亩,第一产业从业人员1230人,第二产业从业人员32人,第三产业人员362人。 产业发展措施 1、由于本村得天独厚的水资源优势,水稻种植面积大的特点。着力培养农民的科技种植水平。提高水稻亩产量。 2、计划在600多亩水田中用300进行稻田养鱼,提高农民收入。 --人口总数:3036人农业人口:1230人非农业人口:394人 --行政区面积:2.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664.1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发展口号:农村要环保青山绿水好 --所辖村:杉树脚组等生产总值:20.0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植业名特产品:水稻,小麦办公所在地:老蔡坝组 |
文笔村 |
文笔村位于少普乡西面,距乡人民政府驻地8公里,平均海拔1651,年平均气温20度总人口1316人,耕地面积总面积1151.2亩,全为旱地。从事第一产业人数560人,第二产业人数30人,第三产业人数180人。 产业发展规划 1、引导当地养羊群众联合起来,成立黑山羊养殖协会,扩大黑山羊的规范养殖。 2、利用当地适宜种植天麻的特点,不断的对农民进行培训,使他们学会科学种植。 --人口总数:1316人农业人口:560人非农业人口:210人 --行政区面积:1.3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153.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苗、穿青族等发展口号: --所辖村:良子上、坡头等组生产总值:1125.0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植名特产品:风肉,黑山羊等办公所在地:文笔 |
林山村 |
林山村位于少普乡东南面,距乡人民政府驻地5、3公里,总人口2666人,耕地面积2008.2亩,全为旱地,第一产业从业人员1128,第二产业从业人员46人,第三产业556人。 产业发展规划 1、针对农业从业人员多的特点,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调整优化农业区域布局,重点建设优质水稻、面条加工、无公害蔬菜、优质三元猪等优势农产品产业带。 2、鼓励和扶持农民在生产、加工、流通等环节,组建专业协会、专业合作社、专业联合会(社)等多种形式的专业合作组织,提高组织化程度。 --人口总数:2666人农业人口:1128人非农业人口:602人 --行政区面积:3.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008.0亩 --主要民族成分:发展口号: --所辖村:生产总值:1123.0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植业名特产品:面条加工办公所在地:林山村 |
白坟村 |
白坟村位于少普乡西面,总人口中1358人,耕地面积729.5亩,其中水田面积105亩,旱地面积624.5亩。第一产业从业人员663人,第二产业人员16人,第三产业180人。 发展措施 1、围绕“生活宽裕”目标,提高群众生活质量 2、完成村内主干道路硬化工程。使村内村外主干道路路面硬化。 3、完成有线电视村村通工程,使村里通有线电视。 4加大用于村民的教育培训力度,使45岁以下的村民都掌握1至2项生产治富技术。 --人口总数:1358人农业人口:663人非农业人口:240人 --行政区面积:1965.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730.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彝、苗、发展口号: --所辖村:生产总值:1452.0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植名特产品:冷水米办公所在地:白坟村 |
街群村 |
街群村是少普乡中心校所在地,总户数423户,总人口1702人,土地面积1088、9亩,,第一产业从业人员790人,第二产业从业人员24,第三产业人数240人 产业发展措施 1、加大资金投入完善村民活动阵地建设。在村部建设一个综合性的村民活动室,使村民有一个固定的活动场地; 2、继续开展“文明村街”创建活动,进一步深化农村移风易俗、遵纪守法、尊老爱幼、无私奉献等主题教育,引导广大农民革除陈规陋习,建立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3、规范学校周边商户的销售行为,确保学生的食品安全。 --人口总数:1702人农业人口:790人非农业人口:264人 --行政区面积:2167.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088.9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苗、彝族.仡佬等发展口号: --所辖村:生产总值:1345.0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商业、零售名特产品:豆腐办公所在地:街群 |
长冲村 |
长冲村位于少普乡东南面,总人口1724人,总户数422户,耕地面积951亩,第一产业从业人员868户,第二产业人数12人,第三产业人数328。 发展措施 1、以“3321”特色农业基地建设工程为抓手,争取县组相关部门项目资金,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 2、在长冲村大力发展种植业和养殖业,计划在长冲、仓头、关寨、中寨种植经果林500亩;长冲、仓头、关寨、中寨种植黄角皮1000亩。 3、长冲、仓头、关寨、中寨养殖规模达到养猪1100头。倾力打造“一村一品”“一村一特”的产业发展格局。 --人口总数:1724人农业人口:868人非农业人口:340人 --行政区面积:0.63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951.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苗族,穿青族发展口号:以人为本 --所辖村:长冲,普礼,关寨,仓头,冲头,中寨组生产总值:20.0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农业名特产品:玉米办公所在地:长冲组 --自然条件:环境优美资源:农业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