绮结河村距离三甲乡政府驻地8公里,与官寨乡、绮陌乡接壤,全村共辖15个村民组,826户,3022人,耕地面积1233亩。农户经济来源主要是栽种玉米、洋芋等普通农作物和外出务工等,人均收入达2800元。由于地理原因,信息闭塞,产业结构单一,村财收入来源单一、稳定的村财收入少,经济一直处于落后状态。
绮结河村是贵州卡斯特地貌的重要呈现,这里的山傍无延缘,气势磅礴,奇峰突起,峭石峥嵘,百态千姿,景色秀丽。相传,远古时代,这儿没有大山,后因地壳变化,故使绮结河村呈现出悬崖高耸,绝壁万丈,横空屹立,怪石嶙峋、千姿百态,令人叹为观止的奇特山峰。
美好的乡村生活离开了城市的喧闹,我来到了幽静的乡村。山中的空气纯净,深深地吸一口气,呼吸畅通无阻,将一切烦恼抛之脑后,尽情享受大自然给予的恩典。仰望天空,碧空如洗,一片纯洁的蔚蓝。遥望四周,漫无边际的农田,小溪哗啦地流着,蝴蝶懒洋洋地睡在土豆的白色小花上,迎面扑来一阵淡淡的清香,在暖风中微微有些醉意。
--人口总数:3022人农业人口:2999人非农业人口:23人
--行政区面积:5.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233.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苗族,穿青,布依,彝族等发展口号:建强组织、服务村民、争当先锋、和谐发展
--所辖村:水井,丫口,和平,黄泥田,花坡,黄土坡,杨家寨等15个组生产总值:453.0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植,养殖名特产品:玉米办公所在地:本村丫口组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520524200 | 552100 | -- | 查看 绮结河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涌潮村 |
涌潮村地处三甲乡政府南面,距乡政府驻地2公里,村内共有居民538户,人口2209人,其中党员47人,辖11个村民小组,耕地面积1056亩,其中田500亩,土556亩。社会和谐,民风纯朴。农户经济来源有栽种玉米、洋芋等普通农作物和外出务工等,人均收入达3860元. --人口总数:1943人农业人口:2110人非农业人口:266人 --行政区面积:3.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056.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白,苗,穿青,布依发展口号:以科学发展为切入点,侧重使群众得实惠。 --所辖村:新民,新华,小尖山,丫口,柑子树,曾家寨,坡头,沙批,青树子生产总值:158.0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养业名特产品:优质玉米,优质大米办公所在地:本村老牛寨组 --自然条件:优越资源:牧草,石材,高岭土 |
尖山村 |
尖山村位于三甲乡中南部,距乡政府所在地4公里,距织金县城13公里。距国家风景名胜区——织金洞10公里,村地貌三面环山,村中心是坝子,谢家桥小流域穿村而过。全村辖16个村民组,共有人口2886人,年人均占有粮412公斤,2010年人均纯收入3570元,文化素质较高,经济收入以外出务工为主,常年在外务工人数达1250人。全村地处东经105度49分至105度50分,北纬26度42分至26度43分之间,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这里夏无酷暑,冬无严寒,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40摄氏度,年日照平均1117小时,无霜期平均272天。 --人口总数:2886人农业人口:2763人非农业人口:123人 --行政区面积:6.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964.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白苗,穿青,布依等发展口号:靓丽环境、村庄和谐、科学发展 --所辖村:河中,小坡脚,新桥,凉风洞,大丫口,苗寨,把里等16个组生产总值:368.0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植业,养殖业,劳务输出名特产品:优质稻米办公所在地:本村杨家寨组 --自然条件:风景优美,气候宜人,特产丰富资源:重晶石 |
箐脚村 |
箐脚村 箐脚村距三甲乡政府驻地10公里,距织金县城23公里,辖10个村民小组,农户355户,人口1359人,劳动力658人,村域总面积1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740亩,人均耕地0.5亩。有党员32名,村内有独立完善的学校、卫生室和文化室等基础设施,适龄儿童入学率100%。村民生活用水以村内自然水源为主,燃料主要以煤为主。农业生产主要以种、养业为主,其中种植业以玉米、水稻、经果林等为主,养殖业以猪、牛、黑山羊、家禽为主。 走进箐脚村,一幅如画新村美景映入眼帘:一条条路变宽了,一栋栋房子变靓了,一条条水泥道路弯弯曲曲延伸至每家每户、一座座村居小院干净整洁幽静雅致,一个个富裕起来的村民笑容满面。 谢家桥座落于三甲乡箐脚村,主要是以桂果为源的自南向北穿乡而过流入官寨恐龙湖景区的一条小流域。这里的山美、水美,清澈的流水倒影着秀丽的山,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由于这里的水围绕着这里的山形成了一处处天然的游泳池,所以好多外来客人都喜欢到这里游泳。真是一处游玩,观光的好景区。 --人口总数:1359人农业人口:1246人非农业人口:13人 --行政区面积:10.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740.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苗族,白族,布依族,穿青组,发展口号: --所辖村:箐脚组,谢家桥组,生产总值:210.0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植业名特产品:玉米,水稻办公所在地:箐脚村箐脚组 |
佳夸村 |
佳夸村位于三甲乡东南面,距乡政府防地4公里,距织金县城14公里,距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织金洞11公里,与省道三织公路紧密相连,平均海拔1206米,耕面积915亩,其中水田381亩,土534亩,人均耕地0.7亩,全村辖7个村民组,324户,1350人,居住有白、苗、彝、壮、布依、穿青等少数民族,是一个以白族、苗族为主体民族的少数民族村。2010年全村人均纯收入3920元,森林覆盖率为42%,适龄儿童入学率100%。 2009年,三甲乡佳夸村大志组被确定为毕节地区生态文明家园建设示范点。在上级有关部门的支持和帮助下,三甲乡认真贯彻落实地委、行署的会议精神和县委、县政府的安排部署,以全面提高村民现代文明素质为目标,以满足村民物质文化生活为出发点,大力推进以“五改五有”为主要内容的创建生态文明家园工作,重点实现示范点“通水泥路、有文体活动场、有文化娱乐室、有科普园地、人畜分居、人人饮上自来水、户户有卫生间”的创建目标。6月份以来,乡党委政府多方筹资、融资435万元,精心策划,合理组织和安排,通过全乡干部和示范点群众的共同努力,大志组的生态文明家园建设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人与环境和谐共处,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村民素质明显提高,村风民风明显好转,创建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良好环境,促进了农村三个文明协调发展。 --人口总数:1472人农业人口:1420人非农业人口:52人 --行政区面积:30.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915.0亩 --主要民族成分:白,苗,彝,壮,布依,穿青发展口号:生态文明见成效,科学发展上水平 --所辖村:大志,芧草坪,煤洞坡,佳期,大冲,小冲,中坝生产总值:577.0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养业名特产品:葡萄,黑山羊办公所在地:本村大志组 --自然条件:交通便利,环境优美,土地肥沃资源:磷矿,煤矿 |
裕民村 |
裕民村位于三甲乡东北面,距乡政府驻地4公里,全村辖8个村民组,551户,2308人,耕地面积939亩,林地2000亩。东面与纳雍乡鼠场村接壤,北面与官寨乡化塔村、西面与本乡三甲村、南面与本乡大戛村接壤。主要产业以种植玉米、水稻为主。村内有丰富的煤矿资源。 随着生态文明家园建设的不断深入,随着一栋栋“黔西北民居”在三甲乡大地的拔地而起,一幅幅美丽的新农村画卷在这片土地上徐徐展开。 今年,我乡生态文明家园建设主抓“一房二路”,即抓“黔西北民居”和村组道路建设。生态文明家园建设不仅仅是建几幢“黔西北民居”、修几条路,更重要的是产业发展问题。没有一个好的产业作支撑,群众腰包鼓不起来,房子过几年坏了也没钱维修,生活水平也不能有实质性的提高。在下步工作中,所有新建和在建房屋,一律纳入生态文明家园建设总体规划,统一按“黔西北民居”风格建设。要把农村住房建设、农村危房改造和生态文明家园建设有机结合起来。要为10个地区级示范点融入文化内涵,打造三甲生态文明家园文化,建立和壮大农村文艺宣传队,丰富广大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培育有文化、会经营、懂管理的新型农民。 --人口总数:2308人农业人口:2291人非农业人口:17人 --行政区面积:4.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939.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穿青人,布依族,苗族等发展口号:加强党员思想认识,推动科学发展,建设示范村。 --所辖村:裕民,花石头,高寨,岩脚寨,孔家寨,瓦厂,二塘,小桥生产总值:86.0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植,养殖名特产品:优质稻米,优质玉米办公所在地:本村花石头组 --自然条件:交通便利,环境优越资源:煤矿 |
马家庄村 |
马家庄村是一个以传统农业为主的村寨,全村8个村民小组,382户1744口人,有党员33名,总耕地面积1420亩,主要种植玉米,油菜、大豆、水稻、洋芋等作物,年人均纯收入370元。 --人口总数:1744人农业人口:1682人非农业人口:62人 --行政区面积:7.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420.0亩 --主要民族成分:白族,苗族,汉族,布依族,穿青人等发展口号:抓党建促发展,强服务惠民生,争创一流,构建和谐 --所辖村:生产总值:46.0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名特产品:玉米,油菜,大豆,水稻,洋芋办公所在地:本村桥上组 --自然条件:交通便利,环境优越资源:磷矿 |
靛塘村 |
靛塘村坐落在三甲乡政府的东北面,距乡人民政府驻地8公里,海拔1368米,东与本县纳雍乡箐上村组,普翁乡狗场坝兴寨村民组、南与大戛村狮子山村民组、黄泥村民组、北与纳雍乡鼠场村毛栗村民组的等处接壤,全村辖6个村民组、218户,813人,劳动力410人,其中:劳务输出2个目以上的210人,贫困人口82户275人,民政救济人口115人,总耕地面积647亩(土),2010年粮食总产57.6吨,农民人均产量180公斤,大牲畜存栏129头(匹),生猪存栏178头,其中:能繁母猪35头,母畜100头,年内出栏大牲畜36头(匹),生猪出栏56头,其中:肥猪出栏25头,家禽存栏368只,劳务收入40万元,农民人均收入1610元,主导产业有马铃薯和玉米,全村符合政策生育率达98%,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全面实施了农村电网改造工程,修建了村小学一所,通村公路一条4.7公里,通组公路五条10公里,人畜饮水水窖120口,基本实现了水、电、路、“三通”(由于水源小少,在枯水季节人畜饮水还存在一定困难)。村辖区内无任何矿藏资源,有天保林1580亩,“3356”工程林480亩,荒山荒坡面积1570.亩,但由于土地贫瘠,山高坡陡、气候恶劣,人类生存环境优势不足,村辖区内居住着汉、苗、白、彝、青、布依等民族,是一个以汉族为主体的贫困村。 树龄120多年的香樟树,是靛塘村的重要标志.香樟为樟科常绿乔木。树势高大雄伟,树冠广圆形,全株具樟脑香气,小枝绿色。花期为5月,9~11月果熟。喜阳光充足,也稍耐半阴、温暖、湿润环境;不耐干旱和严寒。樟树枝叶秀丽,树大浓荫,四季常青而具香气。其木材优良,枝叶可提取樟脑和樟油,为化工及医药上重要原料。也有同名中国大陆电视连续剧《香樟树》。 --人口总数:813人农业人口:792人非农业人口:21人 --行政区面积:4.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47.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苗,白,彝,青,布依发展口号:筑坚强堡垒,树先锋形象,促经济发展。 --所辖村:大屋基,眨胧,白果,花地,赵家湾,靛塘生产总值:130.9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植业,养殖业名特产品:马铃薯办公所在地:本村靛塘组 --自然条件:土地贫瘠,山高坡陡、气候恶劣,人类生存环境优势不足资源:荒山草坡 |
干坝村 |
干坝村位于织金县城区东,村办公楼驻地距县城3公里,距三甲乡政府驻地11.5公里,东抵本乡箐脚村麦子冲村民组和桂果镇的箐口组、西抵城关镇星秀村和东山居委会、北抵尖山村凉风洞村民组和小寨村民组及木戛村的汪祥村民组,辖9个村民组、343户、1459人,其中:劳动630人,外出务工2个月以上的109人,贫困人口61户232人,民政救济人口117人,总耕地面积808亩,其中:田30亩,2009年粮食总产257吨,农民人均产粮250公斤,现有大牲畜存栏210头(匹),生猪存栏250头,其中:能繁母猪98头,母畜150头(匹),种公猪4头,家禽存栏120只,年内出栏大牲畜35头(匹),猪出栏60头,其中:肥猪150头,家禽350只,劳务经济收入6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730元,马铃薯、玉米属村的主导产业,饮水困难人数650人,符合政策生育率为96%,适龄儿童入学率为98%,土地贫瘠,矿藏资源不丰富,只有极少数的零星重晶石和“3356”工程林1196亩,天保林2155亩。2001年—2008年间投入各类扶贫资金210.5万元,其中:财政扶贫资金124万元,信贷扶贫资金60万元,以工代赈资金15万元,社会扶贫资金11.5万元,实施了农村电网改造和整村推进工程,架通了9个村民组的农用电路,安装了2台变压器和8个村民组的自来水管道,修通了11.5公里的通村公路,集中建房32幢,约2450平方米,硬化了入户便道,修建了村级小学一所,为全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人口总数:1459人农业人口:1411人非农业人口:48人 --行政区面积:6.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808.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苗族,白族,穿青人等发展口号:发展现代农业,改善农村民生,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所辖村:干坝,水井脚,打柴坡,猴子洞,岩脚等9个组生产总值:48.0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植,养殖名特产品:玉米办公所在地:本村干坝组 --自然条件:交通不便,环境恶劣资源:元 |
大戛村 |
大戛村位于三甲乡东北面,距乡政府所在地3.5公里,东接本乡靛塘村,南三甲、裕民村相邻,西接本乡佳夸村,北靠马家庄村。全村辖14个组,742户,3054人,居住着白、苗、汉、等民族,少数民族2138人,占总人口的70%,外出务工554人。耕地面积1086亩(其中:田359亩;土727亩),人均耕地0.35亩。林地1350亩,村境内储存有丰富的磷矿煤矿等资源,现在全村以种养业为主,主要农作物有玉米、水稻、大豆、辣椒等,人均粮食180公斤,人均年收入3900元。近年来,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村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要求,积极建设文明村寨,推进生态文明家园建设进程,通过全村干部群众的一致努力,大戛村在新的发展形势下,将继续谱写改革发展的新篇章。 --人口总数:3054人农业人口:2922人非农业人口:132人 --行政区面积:3.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086.0亩 --主要民族成分:白族,苗族,穿青人,仡佬族,布依族,汉族等发展口号:靓丽环境、村社和谐、科学发展 --所辖村:大冲口,跳花坡,野物寨,杨家田,沙坝,桂花,岔河等14个组生产总值:126.0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植业,养殖业名特产品:优质葡萄,玉米,水稻办公所在地:本村狮子山组 --自然条件:地理位置优越,环境优美,发展前景可观资源:煤矿,磷矿 |
石头村 |
石头村位于三甲乡西北面,距乡政府驻地5公里,距县城16公里,全村辖7个村民组,共334户,总人口1278人,耕面积724亩,森林覆盖率52%,人均耕地0.4亩,适龄儿童入学率100%,2010年人均占有粮食286公斤,人均纯收入1520元. 沐浴着秋日细细的雨丝,漫步在乡村小路,所看到的都 是红色的瓦顶、白色瓷砖墙看起来那么透亮。一股扑鼻的清香吸引人走进院子,花木扶疏的农家小院,收拾得整齐利落,置身其中真是自在怡然。 --人口总数:1278人农业人口:1226人非农业人口:52人 --行政区面积:3.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724.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白族,穿青人,仡佬族,蒙古族发展口号:增强组织合力,壮大集体经济,强化管理,创建和谐村寨 --所辖村:小寨,桂花,五纳斗,坡头,炸中,大寨,大水洞生产总值:194.2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养业名特产品:玉米,马铃薯办公所在地:本村大水洞组 --自然条件:典型山区盆地环境,气候条件优越资源:砂石建材 |
绮结河村 |
绮结河村距离三甲乡政府驻地8公里,与官寨乡、绮陌乡接壤,全村共辖15个村民组,826户,3022人,耕地面积1233亩。农户经济来源主要是栽种玉米、洋芋等普通农作物和外出务工等,人均收入达2800元。由于地理原因,信息闭塞,产业结构单一,村财收入来源单一、稳定的村财收入少,经济一直处于落后状态。 绮结河村是贵州卡斯特地貌的重要呈现,这里的山傍无延缘,气势磅礴,奇峰突起,峭石峥嵘,百态千姿,景色秀丽。相传,远古时代,这儿没有大山,后因地壳变化,故使绮结河村呈现出悬崖高耸,绝壁万丈,横空屹立,怪石嶙峋、千姿百态,令人叹为观止的奇特山峰。 美好的乡村生活离开了城市的喧闹,我来到了幽静的乡村。山中的空气纯净,深深地吸一口气,呼吸畅通无阻,将一切烦恼抛之脑后,尽情享受大自然给予的恩典。仰望天空,碧空如洗,一片纯洁的蔚蓝。遥望四周,漫无边际的农田,小溪哗啦地流着,蝴蝶懒洋洋地睡在土豆的白色小花上,迎面扑来一阵淡淡的清香,在暖风中微微有些醉意。 --人口总数:3022人农业人口:2999人非农业人口:23人 --行政区面积:5.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233.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苗族,穿青,布依,彝族等发展口号:建强组织、服务村民、争当先锋、和谐发展 --所辖村:水井,丫口,和平,黄泥田,花坡,黄土坡,杨家寨等15个组生产总值:453.0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植,养殖名特产品:玉米办公所在地:本村丫口组 |
木里村 |
木里村地处三甲乡政府北面,距乡政府驻地2.5公里,村内共有居民364户,人口1237人,其中党员25人,辖6个村民小组,耕地面积686亩,其中田249亩,土437亩。毗邻织金洞旅游风景名胜区,四面环山,这里邻里和谐,民风纯朴。农户经济来源有栽种玉米、洋芋等普通农作物和外出务工等,人均收入2386元。 木里村勾腰岩景观位于三甲乡木里村,从三甲到织金洞2公里处,山体主要由页岩、砂岩、灰岩等构成,其山峰峻峭,顶部被侧形成峭壁,多灌丛,故名勾腰岩. --人口总数:1229人农业人口:1224人非农业人口:5人 --行政区面积:5.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86.0亩 --主要民族成分:布依族,白族,穿青人,汉族等发展口号:夯实基础,争当先锋,实现和谐 --所辖村:白家寨,谢家寨,大坡,木里,水井,勾腰岩生产总值:58.0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植业,养殖业名特产品:优质稻米办公所在地:本村白家寨组 |
木戛村 |
木戛村位于三甲乡南面,毗邻织金县城,距县城2公里,距乡政府驻地3公里,村内共有居民512户,人口2356人,其中党员31人,辖11个村民小组,耕地面积1379亩,其中田530亩,土849亩。四面环山,这里邻里和谐,民风纯朴。农户经济来源有栽种玉米、洋芋、小麦、油菜等普通农作物和外出务工等,人均收入1680元。 位于木戛村小木戛组的金贵大众农家乐,集休闲娱乐为一体,广泛接待县内外来客.农家乐是新兴的旅游休闲形式,是农民向城市现代人提供的一种回归自然从而获得身心放松、愉悦精神的休闲旅游方式。一般来说,农家乐的业主利用当地的农产品进行加工,满足客人的需要,成本较低,因此消费就不高。而且农家乐周围一般都是美丽的自然或田园风光,可以满足舒缓现代人的精神,因此受到很多城市年轻人的欢迎。 --人口总数:2356人农业人口:2150人非农业人口:206人 --行政区面积:25.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379.0亩 --主要民族成分:白,苗族,彝,布依,穿青,汉发展口号:夯实战斗堡垒,争当模范先锋,促进经济发展 --所辖村:后冲,塘边,小木戛,箐头,白腊树,汪祥,安作坝,下坝,丫口生产总值:395.8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养业名特产品:竹荪,优质大米办公所在地:本村小木戛组 --自然条件:资源:煤矿,重晶石 |
三甲村 |
三甲村位于三甲乡政府驻地,距织金县城13公里,辖12个村民小组,农户635户,人口2582人,劳动力1210人,村域总面积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48亩,人均耕地0.3亩。有党员47名,村内有独立完善的学校、卫生室等基础设施,适龄儿童入学率96%。村民生活用水以从其他村引进村为主,燃料主要以煤为主。 农业生产主要以种、养业为主,其中种植业以玉米、水稻、油菜等为主,养殖业以猪、牛、家禽为主。2010年全村种植玉米330亩、水稻318亩、油菜283,养殖生猪580头、牛164头,家禽6600多只。2010年村农业总产值5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856元,人均占有粮食157公斤。由于自然资源和经济发展条件限制,出外打工已成为该村当前增加农民收入的一条重要途径,全村每年现有常年外出务工(含县内)240名,年收入可达120万元左右。 人见人夸的织金保安寺,位于城郊结合部以白族为主,白、彝、苗、汉、布依等多民族共居的三甲白族乡三甲村。始建于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由保安寺、观音阁、地母庙和禅房等建筑小品与天然崖洞构成一组小巧玲珑的倚崖傍洞建筑群。 保安寺建筑群,巧妙利用拥有上下两个洞口的天然崖洞——“慈云洞”营造民居式宗教建筑物。下洞口位于云洞山西北麓,洞口西北向,高9米,宽5米,深8米。紧靠下洞口建面阔5间、进深3间、高9米许之穿斗式木结构重檐歇山顶保安寺。上洞口位于云洞山西南侧半山腰,洞口西南向,高20余米,最宽处8米,最窄处1.9米,深18米。上下两个洞口,其内有踏跺相通。上洞结构奇特,顶部西南一东北洞穿,形成高大天窗,景称“云洞天开”,为织金八景之一。洞外岩石嶙峋的喀斯特小山上天然生长若干古树老藤,郁郁葱葱,浓翳蔽日。古人巧用这一天然奇景,从洞底扶摇直上,倚崖修建面阔3间、进深2间、通高15米之穿斗式木结构三重檐六角攒尖顶观音阁。因受崖洞地形限制,平面、立面很不规则,具有典型的山地建筑特点。观音阁所谓“三重檐六角攒尖顶”,只不过是其外部形象,而里侧或有檐缺顶,或有顶缺檐,极不完整。此类建筑手法,贵州屡见不鲜。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