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山华侨经济开发区位于福建漳州云霄县。下辖:
350622500201 220 白竹村
350622500202 220 观阳村
350622500203 220 埔径村
350622500204 220 坪岭村
350622500501 123 常山管区生活区
350622500502 123 梧园管区生活区
350622500503 123 溪?管区生活区
350622500504 123 大水掘管区生活区
350622500505 123 双山管区生活区
350622500506 123 吉仔管区生活区
350622500507 220 海峰管区生活区
350622500508 220 新寮管区生活区
350622500509 220 下云管区生活区
350622500510 220 东升管区生活区
350622500511 220 柘林管区生活区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350622500 | 363000 | -- | 查看 常山华侨经济开发区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云陵镇 |
云陵镇位于福建省云霄县中部,漳江两岸。云霄县人民政府驻地。324国道、云平、云浦、云东公路过境。东西两侧有大臣、将军两山巍然屹立,县城东南面的漳江口两边有玉女峰与仙人亭对峙,素有“将军对大臣,玉女对仙人”的赞誉;纪念地有献宝山烈士陵园,名胜古迹有威惠庙、云山书院和革命烈士秋瑾女士的出生地七先生祠。 1943年置云陵镇,1956年更名城关镇,1958年改公社,1980年复置城关镇,1984年复置云陵镇。1997年,面积14平方千米,人口5.93万,辖下港、大园、溪美、王府、塘坪、宝楼、大路、西园、丁洋9个居委会和享堂、塘坪、下坂、下城4个村委会。 |
陈岱镇 |
陈岱镇位于云霄县东南部,陈岱镇人民政府驻地岱东村。 距县政府19.4千米。辖18个行政村。漳诏高速公路、324国道、省道双东公路过境。礁美村有汽轮停泊码头和对台贸易接待站。海岸线长21.5千米。向东水渠壶境。礁美、白礁盛产海盐。境内有“东山战斗”烈士墓,古迹有新圩村临海处的莲花庵。 -辖区代码 [代码]350622101:~201白礁村 ~202竹港村 ~203峰外村 ~204岱东村 ~205岱南村 ~206岱北村 ~207岱山村 ~208礁美村 ~209石前村 ~210坑内村 ~211下曾村 ~212前江村 ~213中江村 ~214后江村 ~215双岭村 ~216董塘村 ~217大山顶村 ~218呈安村 -历史沿革 清嘉庆年间属云霄厅。1944年属岱屿镇,1958年置海峰公社,1961年析置陈岱公社,1984年改镇。1997年,面积89平方千米,人口36万,辖岱东、岱南、岱北、岱山、呈安、大山顶、董塘、双岭、石前、坑内、礁美、下曾、前江、后江、中江、峰外、竹港、白礁18个村委会。 -发展历程 民国时期,属岱屿镇,办公在陈岱祠堂,面积220平方米。新中国成立初,属第三区,仍利用原祠堂作为办公场所。1959年创办云霄第二中学,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1961年改海峰公社为陈岱公社,1962年建石木结构楼房900平方米。后陆续建成卫生院、供销社、农贸市场、粮站、油厂、车站、派出所、法庭等15个单位楼房。70~80年代不断改建扩建,1989年,新建1座3层混凝土结构,建筑面积2090平方米的镇政府办公楼,镇周围农民建新房3800平方米。到1996年改扩建镇政府办公楼为4层,建筑面积增至2990平方米,镇属单位共扩建办公楼1.2万平方米,扩大增建陈岱农贸市场至7000平方米,绿化面积750平方米,新建民房1.85万平方米。 -文化事业 文化资源 陈岱镇位于福建省东南,属云霄县,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传统文化资源丰富。近年来,镇党委,政府立足于这一实际,把握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深入广泛开展特色文化活动,活跃农村文化生活。 陈岱具有开漳文化、氏族文化、海洋文化、土楼文化、侨台文化的鲜明特色、名人故居、楼台亭阁、人楼居民、桥梁渠道等错落其间。民间剧团,器乐演奏、潮州大锣鼓等技艺精湛的民间艺术形式遍布各村。丰富多彩的特色文化资源和深厚的群众艺术,为全镇开展文化村活动提供坚实基础。通过对民俗文化、人文古迹的挖掘和整合,以开展特色文化为切入点,促进“五通五进”,(通水、通路、通电、通邮、通广电以及政策法律进村、科学技术进村,法制教育进村),推动了全镇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 文化活动 为营造健康的文化氛围,以文化塑造集镇形象,以文化凝聚人心。陈岱镇重视文化投资,抓好特色文化载体,传播先进文化,如阅报栏、信息栏、文化橱窗、图片展览、文化广场、村文化活动中心。镇政府建有一座宣传文化中心,三层楼,面积800平方,设有文化室、阅览室、广播室、娱乐室、支持校和电视转播站。同时开展特色文化活动,组织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结合各村特点,组织内容各调清新又为群众喜闻乐风的文化活动。通过寓教于乐,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使先进文化进村入户、入眼入耳入心。 近年来,陈岱镇各项节庆活动文艺演出好戏连台;潮乐演奏等传统民俗活动丰富多彩;优秀潮剧演员和青年歌手不断涌现,如陈才妹参加县声乐比赛获一等奖,陈龙珠一家参加县“家家乐”晚会获二等奖……实践证明,抓好地方特色文化,开展一系列各具特色、丰富多彩文化活动,是形成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社会风尚的有效手段,可为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 |
东厦镇 |
东厦镇位于福建省云霄县东部,距县城5千米。辖15个行政村。漳诏高速、211省道、云峛公路过境。漳江流经注入东山湾,建0头,海岸线长34.1千米。名胜古迹有屹立于漳江出海口的石矾塔、龙湫岩、横山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魏妈墓,以及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高溪观音亭。有竹塔红树林自然保护区。 1944年置滨江乡,1958年更名红旗公社,1964年更名东厦公社,1984年改乡,1992年改镇。1997年,面积117平方千米,人口5.3万,辖东厦、船场、溪塘、荷西、荷中、荷东、浯田、洲渡、佳洲、白塔、埭洋、竹塔、东崎、湖丘、长洋15个村委会。 |
莆美镇 |
莆美镇位于福建省云霄县中部,距县政府2.5千米。辖3个社区、24个行政村。324国道过境。南溪自西北向东南,汇入漳江。有省文物保护单位陈政墓和献宝山烈士陵园、仙峰岩、南山寺等文物古迹。明代曾筑抗倭城堡。 莆美镇1944年属阳山乡,1958年属红旗、海峰两个公社,1966年置莆美公社,1984年改乡,1992年改镇。1997年,面积70平方千米,人口4.3万,辖后汤、演武亭、前埔、宝树、双溪口、高塘、中柱、阳下、佳兜、向北、莆下、莆东、莆南、莆北、前涂、山美、上坑、益宝山、树洞、大埔、马山、下径、三东、狮山24个村委会和绥阳居委会。 |
列屿镇 |
峛屿镇[Lǐ Yǔ]位于福建省云霄县南部,距县城20千米。辖12个行政村。镇境三面环山,一面临海,海岸线长15千米。有县文物保护单位墓林山尖峰贝丘文化遗址及剑石岩、梅川等名胜古迹。 峛屿镇是漳州市二十九个沿海重点乡镇之一,地处闽南金三角腹地,与东山岛一衣带水。全镇三山六海一分田。辖有十二个行政村。总户数6751户总人口23009人。素有“鱼米之乡”之称。也是侨乡,有侨属143户。 [代码]350622104:~201山前村 ~202林坪村 ~203顶城村 ~204城外村 ~205城内村 ~206宅坂村 ~207宅后村 ~208南山村 ~209油车村 ~210人家村 ~211青径村 ~212半山村 [沿革]1939年置峛屿乡,1950年改镇,1958年属海峰公社,1961年析置峛屿公社,1984年改乡,1992年改镇。1997年,面积142平方千米,人口2.3万,辖山前、林坪、顶城、城内、城外、宅坂、半山、南山、油车、宅后、青径、人家12个村委会。 云霄县峛屿镇素有“沧海桑田,鱼米之乡”。属亚热带海洋性气候,气温高、日照长,全年无霜期长达360天以上,平均气温21度,年降水量1380毫米,海水咸度12-21度。 峛屿镇原名笠屿。因其地三川汇集处有中流砥柱石形似斗笠而得名。唐汉人尚未开发之前,早在史前时期,就有蛮越人在这里过着刀耕火种、捕鱼猎兽的生活,二十世纪未已发现城内村墓林地有贝丘遗迹,纳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峛屿依山面海,山海田俱备,是个“战乱半扰,天旱半收”的地方。地理发自狮仔山(闽南最高峰),引双龙入首,分脉走向乌山,蜿蜒转东,双龙入海,三川汇集,环抱成湖。古雷为屏,巽水出京(列屿面前的内海通外洋出口处称大小京门。其位置即是列屿的巽位方向)。左右龟蛇威镇,海中五兽(即五屿岛)把守,背靠仙人,大尖两山护卫,山清水秀,气候宜人,地灵人杰,物华天宝,山上矿石取之不尽,海底资源捞之不竭。 峛屿历史渊源悠久,自始祖商朝成汤至今已有三千六百多年,后裔子孙繁衍全国各地。 改革开放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富民政策的指引下,列屿镇的各行各业与时俱进。特别是巴非蛤、吊蚵、鲍鱼等海上养殖业星罗棋布。尤其是吊蚵,全镇约 亩。其产品质量好,营养高,畅销省内外,产品知名度极高。 镇所在地的北侧,是集华农贸市场,贯穿顶城,城内,城外,宅坂等村,每逢农历尾数二五八是圩日,上市贸易的村民数千人,促进了农产品、海产品的流通。 随着云峛线战备公路的开通,构成了该镇水陆交通两便 ,促进了与外界的交通和往来。 |
火田镇 |
火田镇民国时期曾为高岳乡、西岳乡。新中国成立初分属二、六区。1958年成立火箭公社,1960年分为火田、菜埔两个公社,1965年又并为火田公社,1984年改火田乡,1993年改为火田镇。 水果之乡 火田镇位于云霄县东北部,是漳州郡治的发祥地,全镇辖21个行政村,108个自然村,总人口5.4万人,地域面积196平方公里,山地面积16万亩,属丘陵地形,耕地面积3.2万亩,属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21.2℃,年降雨量1700mm,全年无霜,四季如春,土地肥沃,气候宜人。国道324线贯穿腹地16.7公里,漳江流经该镇连接东海,水陆交通便捷。盛产的荔枝、香蕉、枇杷等名、优、特水果享誉省内外,素有“水果之乡”、“闽南荔枝第一镇”的美誉。 发展前景 今日火田,特色农业走向产业化,乡镇企业不断壮大,第三产业蓬勃发展,形成了水电资源开发、建材、农副产品加工、地热资源开发等多产业齐发展的格局。富饶的物产、便捷的交通、充足的电力以及优质的服务营造了宽松优越的投资环境,得天独厚的人文、地理、资源优势蕴含着未来的光辉前景。 |
下河乡 |
下河乡位于云霄县西北部,处于漳江上游,是一个山区水果大乡。南与县城接壤,北与平和县交界,东与马铺乡毗邻,西与和平乡相望。全乡土地总面积136平方公里,共辖有23个行政村,136个自然村,总人口4.5万人。全乡设有32个党支部,1096名党员。这里气候温和、物产丰饶、人杰地灵、民风纯朴,形成良好的投资环境,素有云霄西面宝地之称。 下河乡的交通便捷,通讯、供电、供水等基础设施日趋完善,距云霄城关仅1公里、厦深高速铁路中转站5公里(建设中,09年建成)、5万吨位港口15公里(建设中)。省道坂云线、县道下曲线贯穿全乡,南面有云陵110万千伏变电站,向东饮水渠流经乡政府旁。 沿革区划 1957年置下河区, 1958年分置下河、车山公社, 1966年并置下河公社, 1984年改乡。 1997年,面积133平方千米,人口4. 下河乡 2万,辖世坂村、上窖村、新陂村、孙坑村、下洞村、上河村、后坑埔村、外龙村、内龙村、下洞村、坡兜村、后山村、石屏村、车圩村、龙透村、陂下村、曲溪村、金坑村、仙石村、梅林村、三星村、七高礿村、新湖村23个村委会。 发展概况 下河乡经济发展的总体思路是加快下河乡工业集中区建设,建成经济发展、生态优美、社会和谐的山区大乡。大力实施“主动接受经济特区辐射,加快云霄西面腹地发展”的战略,充分发挥四大优势,加快下河乡经济的发展。 ——载体优势 工业区是一个良好的载体,是下河乡经济发展的驱动器。经省人民政府批准,该乡在世坂村建立下河乡工业集中区。该区离城关仅为1公里,是下河、和平、马铺三个山区乡镇13万人口及平和通往云霄城关的必经咽喉地带,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区内交通便捷,水电充 下河乡 足,优势明显。工业区的发展将带动三个乡镇的经济快速发展。工业区规划总面积5000多亩,主要在省道云平线两侧。第一期规划268亩,址在原县罐头厂对面,已有7家企业进驻,完成土地征收、土地平整、地质钻探,进入厂房建设施工阶段。第二期未规划面积达4000多亩,址在罐头厂两侧及后面,土地基本为山坡地,开发成本轻,已完成地形测绘,可以进行地块分割。 ——资源优势 一是林业优势。全乡总面积约为21万亩,其中林地面积约为17万亩。山地多数是丘陵,海拔不高,土地肥沃,适合种植经济速生林,规模形成快,产出效益大。加上附近乡镇种植7万多亩。目前,全乡已建立了11个巨尾桉速生林基地,种植面积达3万多亩,是工业用材与木材加工的天然供应厂。二是果业优势。全乡水田总面积约为1.3万亩,园地面积约为0.5万亩。我乡视园如宝,吃透政策,倡导农民“户种百株果”,引导农民种植“早钟六号”优质枇杷,大力发展软枝杨桃,打响下河杨桃品牌。全乡建成了孙坑北坑、龙透大沙岗二个千亩优质枇杷基地,种植面积约2万亩;建立了下河片杨桃基地,杨桃年产量达50万吨。三是矿产优势。下 下河乡 河乡石屏村蕴含着丰富的锡矿资源,可供企业联合开发;坡下村有丰富的高岭土资源,可用做企业加工的原料;孙坑村有山地温泉,可以开发乡村风光,建设集旅游休闲、娱乐、度假为一体的综合性风景区;下河村拥有全县唯一的原始森林——五斗山森林公园。在这里,物种繁多、景致别样、鸟语花香,可满足游客回归自然、远离尘嚣的忘我境界,可建成一个集观鸟、探幽、休闲、娱乐、避暑为一体的风景区。 ——气候优势 下河乡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地属亚热带暖湿季风气候,阳光充足,雨量充沛,年气温21.1℃,常年最热的月份(7月)年均气温28.2℃,最冷的月份(1月)平均气温13.3℃,多年平均降水量1727mm。常年主导风向为东北风,十分适宜种植茶树、药材等经济作物。目前,仙石“叮咚坑”和梅林、七高示的“岩子山”两个茶业生产基地已初步形成,将带动内片13个村的茶业发展。 ——劳动力优势 下河乡是山区乡镇,农村剩余劳动力较多,尤其是外出务工的人数多,他们均是掌握一门专业技术的人员。多年来,该乡加强后招商服务,做好劳动力转移,建立了电车缝纫技术、电子加工技术等培训中心,提高了劳动力的技能水平。 下河乡 特产 下河金枣:属芸香科金柑属,亦称金桔,学名罗浮。金枣果树需经嫁接,方能保持其优良性状。下河金枣皮薄肉嫩,色香味俱佳。过去下河金枣远销新加坡、香港等东南亚各国,广东潮汕地区和诏安县作金枣精制品的原料。金枣制品有咸甜等,咸金枣可作药用,甜金枣则为喜庆时节上乘佳品,金枣种植面积1.22万亩,总产2259吨。 下河杨桃:杨桃是云霄传统的拳头产品之一,一度曾以粒大、果甜、色亮泽等优点,畅销港澳东南亚市场。下河乡下河村种植杨桃己有148年的历史。乡里聘请省农科院专家建立品种改良实验园,在下河规划建设了500亩杨桃种植示范基地,选出当地品种“虎尾种”进行推广种植,牵头引进马来西亚水晶杨桃,台湾软枝杨桃等品种,进行高接换种,并在全乡 下河乡 试验推广种植,他还注重帮助果农提高疏花、疏果、套袋等方面的技术,使杨桃在色泽、颗粒、甜度方面进一步提高了品质。 行政规划 代码:350622200 辖23个村委会:~201_上窖村、~202_新坡村、~203_世坂村、~204_孙坑村、~205_新湖村、~206_下河村、~207_上河村、~208_后坑埔村、~209_外龙村、~210_内龙村、~211_下洞村、~212_坡兜村、~213_车圩村、~214_石屏村、~215_后山村、~216_龙透村、~217_梅林村、~218_七高示村、~219_坡下村、~220_仙石村、~221_金坑村、~222_曲溪村、~223_三星村 |
马铺乡 |
马铺乡位于福建省云霄县西北部,与平和县安厚、国强、南胜毗邻交界,地域面积161平方公里,其中山地面积19.8万亩,耕地面积1.85万亩,林业面积17.6万亩。全乡共有28个行政村,237个自然村,总人口4.2万人。这里气候宜人,山清水秀,物产丰富,人杰地灵。境内交通便捷,县道坂云线、马火线贯穿全乡,规划中的国防交通战备公路、高速公路穿越境内;辖区内人文景观资源丰富,有“太平庙”、“碧湖岩”、“炉峰书院”、“谷庵春”、“摩石岩”等众多文物古迹;特别是规模位居全省第二的峰头水库(库容 1.7亿立方米,水域面积1.5万亩),就像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马铺乡的中心腹地,形成独特的库区环境。 -发展状况 近年来,马铺乡围绕建设繁荣、文明、安定的生态型山区小康乡镇的目标,立足本乡实际,科学规划农林果渔等农业产业,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围绕建设现代农业工作目标,发挥超大木业和矾山果蔬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带动作用,以基地化、高优化、市场化为方向,大力培育枇杷、蜜柚、茶叶、及速生林等高优农业专业村,共种植枇杷1.5万亩,蜜柚2.6万亩,淮山7800亩,生姜5100亩,茶叶3800亩,速丰林5.4万亩,初步形成以枇杷、蜜柚、生姜、淮山和速丰林为主的农业特色产业,2006年底实现农业生产总值9448.9万元。 -经济状况 在发挥资源优势,发展现代农业优势的同时,马铺乡用足用好用活县委、县政府的优惠政策,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结合全县工业布局,依托乡镇飞地工业创业园的平台,大力发展“飞地工业”,把马铺外出经济能人多的优势转化为招商引资的人缘、商缘优势,营造浓厚的招商氛围,招商引资层次不断提升,规模进一步扩大。先后引进超大食品、临泰工贸、夏星照明等28个工业企业,其中投资超亿元的外资上市公司超大食品被列入2006年省重点项目,实现了该乡从大引项目到引大项目的新跨越。2006年,全乡实现了工业总产值2.11亿元。 马铺乡将紧紧抓住建设临港生态工贸强县这一契机,围绕发展第一要务,整合资源,发挥优势,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做好招商引资、生态农业、库区旅游三篇文章,着力构建山清水秀、经济繁荣的库区乡镇,在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 |
和平乡 |
和平乡(农场)位于云霄西北部,东凭将军山与该县莆美镇接壤,西隔乌山山脉与诏安县红星乡公田比邻,南连常山经济开发区,北接该县下河乡,省道云太线斜贯全境,沟通云霄与诏安两县。全乡(场)地域面积111平方公里,辖13个村和12个作业区,共有77个自然村,总人口2.8万人,党员795名,是该县的老区贫困乡。 和平乡(场)有着光荣的革命历史。早在1935年,卢叨率领闽粤支队在乌山成立闽南地委,指挥漳浦、云霄、诏安和广东梅州等地区的革命斗争。解放后,和平隶属云霄县第四区;1957年设立河坪、安吉两个公社;1958年成立国营和平农场;1984年,在原有农场建制的基础上,设置和平乡,辖13个行政村;至今乡,场并存,形成由乡党委统一领导,经济核算分开的双重体制。 该乡场山地面积14.5万亩,耕地面积1.7万亩,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全年无霜期达310天,平均气温20℃,热量丰富光照充足,干湿分明,雨量充沛。境内多为丘陵地带,宜林宜果,盛产枇杷、香蕉、荔枝、龙眼等水果,也是全乡最早开发种植“早钟六号”枇杷的乡镇。 和平乡(场)资源丰富。水利资源开发潜力大,集防洪、灌溉、发电等功能为一体的石对坑、甘竹等6座小(一)、小(二)型水库蓄水量达1162.1万立方米,已开发建设的力锦、甘竹两个电站总装机容量可达12000千瓦;旅游资源独具特色,闽南地委机关所在地的乌山山脉,怪石嶙峋、峰峦叠嶂、别有洞天、景致万千;河溪“百年铁树”、宜谷径“数滋楼”、金山农业生态园等人文景观是近郊休闲旅游的好去处。 和平乡(场)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共投入560多万元,完成境内通车总里程达67.7公里的道理改造,交通便捷;投入490多万元,完成农村电网改造,电力供应稳定;固定、移动电话等通讯设备布局完整,信息渠道畅通;农场的公司厂站等国有资产经过重组盘活,为新一轮创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和平乡(场)现代农业发展迅速。以金山农业生态园、裕源食用菌有限公司、恒信菇业有限公司、乌山果牧有限公司等为龙头的一批农业企业,带动了全乡场的高优的高优枇杷种植、珍稀食用菌栽培和特色养殖业的发展,到目前,全乡场共种植“早钟6号”枇杷1.8万亩,栽培珍稀食用菌150万袋,种植单枞水仙300多亩,孔雀、牛蛙、良种猪、淡水鱼等特色养殖业规模不断扩大。初具“城郊农业生态乡”雏形。2003年全乡(场)国内生产总值1.75亿元,工农业总产值1.37亿元,乡镇企业总产值1.51亿元,财政收入306万元,农民人均收入2397元。 |
和平农场 |
和平农场位于福建漳州云霄县。下辖: 350622400400 220 田坎作业区社区 350622400401 220 河塘作业区社区 350622400402 220 后坪作业区社区 350622400403 220 宜谷径作业区社区 350622400404 220 泮坑作业区社区 350622400405 123 新楼作业区社区 350622400406 220 河溪作业区社区 350622400407 220 甘埔作业区社区 350622400408 220 径山作业区社区 350622400409 220 金山作业区社区 350622400410 220 牛尾作业区社区 |
常山华侨经济开发区 |
常山华侨经济开发区位于福建漳州云霄县。下辖: 350622500201 220 白竹村 350622500202 220 观阳村 350622500203 220 埔径村 350622500204 220 坪岭村 350622500501 123 常山管区生活区 350622500502 123 梧园管区生活区 350622500503 123 溪?管区生活区 350622500504 123 大水掘管区生活区 350622500505 123 双山管区生活区 350622500506 123 吉仔管区生活区 350622500507 220 海峰管区生活区 350622500508 220 新寮管区生活区 350622500509 220 下云管区生活区 350622500510 220 东升管区生活区 350622500511 220 柘林管区生活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