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泥戛村位于织金县鸡场乡政府驻地西北面,距乡政府驻地16公里,是全乡最贫困的村之一。全村辖9个村民组320户1549人,居住着汉、彝、穿青人、蔡家人等民族,其中:少数民族1456人,占人口总数的94%。全村实有耕地面积1012亩,人均耕地面积0.56亩,年平均气温14度,平均降雨量1459毫米,无霜期250天。年生产总值5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50元,人均占有粮食414公斤。白泥戛村地理位置极为偏僻,交通条件差,人蓄饮水极为困难,农民收入主要依靠农业,由于历史、自然、社会等多种因素制约,基础设施建设十分落后,全村仅有民办小学一所,全村村民的主粮以玉米和洋芋为主,除有一定的草山草坡外,村无任何资源。近年来,村党支部、村委会在乡党委、乡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坚持以-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县委“三个三”的总体工作思路和乡党委“三个坚持”的总体要求,立足自身实际,团结进取,开拓创新,认真贯彻落实省委提出的“三基本”(即改善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拓宽贫困群众的基本增收门路、提高贫困群众的基本素质),建立核桃种植基地,积极引导农民大力发展烤烟生产,在此基础上,积极按照乡党委、政府的安排部署,大力加强以村级组织管理服务体制改革为核心的党的建设工作,大力抓好通村公路建设和小水窖建设等基础设施建设,切实抓好人口与计划生育、社会治安、安全生产等各项工作,全村呈现出了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的欣欣向荣的景象。
--人口总数:1549人农业人口:1549人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5.4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012.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彝,穿青人,蔡家人发展口号:
--所辖村:白泥戛,毛草坪,岩头上生产总值:55.0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农业名特产品:核桃办公所在地:白泥戛组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520524207 | 552100 | -- | 查看 白泥戛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木货村 |
木货村地处鸡场乡东部,织金至六枝公路横穿境内,距乡人民政府驻地3公里,平均海拔1210米,年均气温30摄氏度。全村共辖7个村民组,421户1605人,村内居住着汉、彝、穿青等民族,少数民族人口135人,占总人口的8.4%,全村实有耕地面积1052亩,人均耕地0.66亩。2008年底,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1210元,人均粮食380公斤,大牲畜存栏241头(匹),生猪存栏920头。 近年来,村党支部、村委会在乡党委、乡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坚持以-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县委“三个三”的总体工作思路和乡党委“三个坚持”的总体要求,立足自身实际,团结进取,开拓创新,认真贯彻落实省委提出的“三基本”(即改善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拓宽贫困群众的基本增收门路、提高贫困群众的基本素质),利用本村适宜种烟的土质优势,引导农民大力发展烤烟生产,2008年,全村共种植烤烟357亩,实现人均增收120元。同时,积极发动群众发展养殖业和经果林种植,努力增加农民收入。在此基础上,积极按照乡党委、政府的安排部署,大力加强以村级组织管理服务体制改革为核心的党的建设工作,切实抓好人口与计划生育、社会治安、安全生产等各项工作,全村呈现出了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的欣欣向荣的景象。 --人口总数:1988人农业人口:1997人非农业人口:1人 --行政区面积:1.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052.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苗、彝、穿青发展口号: --所辖村:大房,大寨,木货,吴家寨,木桶,马场,左家寨生产总值:285.0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植,养殖名特产品:甜桃,樱桃,金秋梨办公所在地:鸡场乡木货村木货组 --自然条件:气候温热资源:优质烟叶,劳动力 |
鲊瓦村 |
鲊瓦村地处鸡场乡南部,距乡人民政府驻地0.5公里,平均海拔1432米,年均气温18摄氏度。全村共辖11个村民组,631户2827人,村内居住着汉、白、彝、穿青等民族,少数民族人口515人,全村实有耕地面积1620亩,人均耕地0.7亩。2010年底,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2469元,人均粮食425公斤,大牲畜存栏56头(匹),生猪存栏456头。 近年来,村党支部、村委会在乡党委、乡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坚持以-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县委“三个三”的总体工作思路和乡党委“三个坚持”的总体要求,立足自身实际,团结进取,开拓创新,认真贯彻落实省委提出的“三基本”(即改善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拓宽贫困群众的基本增收门路、提高贫困群众的基本素质),利用本村适宜种烟的土质优势,引导农民大力发展烤烟生产,2010,全村共种植烤烟425亩,实现人均增收135元。同时,积极发动群众发展养殖业和经果林种植,努力增加农民收入。在此基础上,积极按照乡党委、政府的安排部署,大力加强以村级组织管理服务体制改革为核心的党的建设工作,切实抓好人口与计划生育、社会治安、安全生产等各项工作,全村呈现出了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的欣欣向荣的景象。 --人口总数:2827人农业人口:2825人非农业人口:2人 --行政区面积:7.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620.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白、彝、穿青发展口号: --所辖村:山王庙,草子地,鲊瓦,水井边,苗寨,湾子头,前进,大房,龙潭生产总值:215.0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烤烟,油菜,花生名特产品:油菜,花生办公所在地:鲊瓦村同心组 |
北京底村 |
北京底村地处鸡场乡东部,距乡人民政府驻地7公里,平均海拔1250米,年均气温18摄氏度。全村共辖5个村民247户1096人,村内居住着汉、彝、穿青、苗等民族,少数民族人口150人。全村实有耕地面积613亩,人均耕地0.56亩。2010年底,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2150元,人均粮食550公斤,大牲畜存栏260头(匹),生猪存栏480头。 近年来,村党支部、村委会在乡党委、乡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坚持以-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县委“三个三”的总体工作思路和乡党委“三个坚持”的总体要求,立足自身实际,团结进取,开拓创新,认真贯彻落实省委提出的“三基本”(即改善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拓宽贫困群众的基本增收门路、提高贫困群众的基本素质),利用本村适宜种烟的土质优势,引导农民大力发展烤烟生产,2010年,全村共种植烤烟1500亩,实现人均增收250元,在此基础上,积极按照乡党委、政府的安排部署,大力加强以村级组织管理服务体制改革为核心的党的建设工作,切实抓好人口与计划生育、社会治安、安全生产等各项工作,全村呈现出了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的欣欣向荣的景象。 --人口总数:1096人农业人口:1096人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4.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13.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彝,穿青,苗发展口号: --所辖村:北京底,青杠林,磨磊,丫口上,树林脚生产总值:250.0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烤烟名特产品:核桃办公所在地:北京底村委会 |
旧税村 |
旧税村地处鸡场乡南部,与乡人民政府驻地相邻,平均海拔1325米,年均气温25摄氏度。全村共辖7个村民组,446户1986人,村内居住着汉、苗、彝、穿青等民族,少数民族人口921人,全村实有耕地面积1405亩,人均耕地0.7亩。2010年底,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2325元,人均粮食325公斤,大牲畜存栏90头(匹),生猪存栏44头。 近年来,村党支部、村委会在乡党委、乡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坚持以-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县委“三个三”的总体工作思路和乡党委“三个坚持”的总体要求,立足自身实际,团结进取,开拓创新,认真贯彻落实省委提出的“三基本”(即改善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拓宽贫困群众的基本增收门路、提高贫困群众的基本素质),利用本村适宜种烟的土质优势,引导农民大力发展烤烟生产。在此基础上,积极按照乡党委、政府的安排部署,大力加强以村级组织管理服务体制改革为核心的党的建设工作,切实抓好人口与计划生育、社会治安、安全生产等各项工作,全村呈现出了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的欣欣向荣的景象。 --人口总数:1986人农业人口:1985人非农业人口:1人 --行政区面积:5.49133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405.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苗,彝,穿青发展口号: --所辖村:三家寨、毛草坪、木云上、坡头上、邓家坡、下坝地生产总值:110.0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烤烟名特产品:马铃薯办公所在地:旧税村木云上组 |
茶树村 |
茶树村地处鸡场乡东部,距乡人民政府驻地1.5公里,平均海拔1319米,年均气温28摄氏度,织金(纳雍)至六枝公路横穿境内。全村共辖7个村民组,365户1733人,村内居住着汉、苗、彝、穿青等民族,少数民族人口256人,占总人口的14.7%,全村实有耕地面积1048亩,人均耕地0.6亩。2008年底,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1202元,人均粮食352公斤,大牲畜存栏188头(匹),生猪存栏580头。 近年来,村党支部、村委会在乡党委、乡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坚持以-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县委“三个三”的总体工作思路和乡党委“三个坚持”的总体要求,立足自身实际,团结进取,开拓创新,认真贯彻落实省委提出的“三基本”(即改善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拓宽贫困群众的基本增收门路、提高贫困群众的基本素质),利用本村适宜种烟的土质优势,引导农民大力发展烤烟生产,2008年,全村共种植烤烟720亩,仅烤烟实现人均增收450元。同时,积极发动群众发展养殖业和经果林种植,努力增加农民收入。在此基础上,积极按照乡党委、政府的安排部署,大力加强以村级组织管理服务体制改革为核心的党的建设工作,切实抓好人口与计划生育、社会治安、安全生产等各项工作,全村呈现出了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的欣欣向荣的景象。 --人口总数:2098人农业人口:2096人非农业人口:2人 --行政区面积:2.6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048.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苗、彝、穿青发展口号: --所辖村:马家寨,屯脚,香樟树,茶树,果倮,沙锅泥,丫口上生产总值:290.0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植,养殖名特产品:烤烟,樱桃办公所在地:鸡场乡茶树村茶树组 --自然条件:气候温热资源:优质烟叶,劳动力 |
以角细村 |
以角细村位于鸡场乡东北面,距乡民政府驻地10公里,辖潘家寨、陈家寨等2个村民组265户897人,耕地面积886亩,盛产玉米、马铃薯、烤烟等农作物,经济来源主要依靠种植业和养殖业,经济收入较单一,有村卫生室1个、村级小学1所。2010年,大牲畜存栏182头(匹),猪存栏260头,羊存栏42只,农民人均纯收入2611元。 --人口总数:674人农业人口:650人非农业人口:24人 --行政区面积:1.67273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886.0亩 --主要民族成分:彝,汉发展口号: --所辖村:潘家寨、陈家寨生产总值:150.0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养业名特产品:核桃、玉米办公所在地:陈家寨 |
丫口寨村 |
丫口寨村位于鸡场乡东面,距乡民政府驻地17公里,辖水上寨、水下寨、兴寨、旧官寨、丫口寨等5个村民组281户1339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90%),耕地面积1368亩,盛产玉米、马铃薯等农作物,经济来源主要依靠种植业和养殖业,经济收入较单一,有村卫生室1个、村级小学1所。2010年,大牲畜存栏371头(匹),猪存栏466头,羊存栏135只,农民人均纯收入2425元。 --人口总数:1399人农业人口:1380人非农业人口:19人 --行政区面积:4.77066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368.0亩 --主要民族成分:苗族,汉发展口号: --所辖村:水上寨,水下寨,兴寨,旧官寨,丫口寨生产总值:100.0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植业、畜牧业名特产品:马铃薯办公所在地:水十寨组 |
修文县村 |
修文县村位于鸡场乡东北面,距乡民政府驻地12公里,辖小米土、大寨、七棵树、修文县、良子上、落贵井、湾子头、周家寨、箐口、寨脚等10个村民组532户2406人,耕地面积1523亩,盛产玉米、马铃薯、烤烟、核桃等农作物和经济作物,经济来源主要依靠种植业和养殖业,经济收入较单一,有村卫生室1个。2010年,大牲畜存栏829头(匹),猪存栏965头,羊存栏75只,农民人均纯收入2712元。 --人口总数:2406人农业人口:2200人非农业人口:206人 --行政区面积:4.59426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523.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穿青发展口号: --所辖村:小米土,大寨,七棵树,修文县,良子上,落贵井,湾子头,周家寨生产总值:350.0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养殖业、种植业名特产品:核桃,烤烟办公所在地:修文县组 |
兴寨村 |
兴寨村地处鸡场乡东部,距乡人民政府驻地7公里,平均海拔1250米,年均气温18摄氏度。全村共辖6个村民355户1492人,村内居住着汉、彝、穿青、苗等民族,少数民族人口150人。全村实有耕地面积659亩,人均耕地0.44亩。2010年底,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2150元,人均粮食350公斤,大牲畜存栏280头(匹),生猪存栏550头。 近年来,村党支部、村委会在乡党委、乡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坚持以-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县委“三个三”的总体工作思路和乡党委“三个坚持”的总体要求,立足自身实际,团结进取,开拓创新,认真贯彻落实省委提出的“三基本”(即改善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拓宽贫困群众的基本增收门路、提高贫困群众的基本素质),利用本村适宜种烟的土质优势,引导农民大力发展烤烟生产,2010年,全村共种植烤烟1500亩,实现人均增收250元,在此基础上,积极按照乡党委、政府的安排部署,大力加强以村级组织管理服务体制改革为核心的党的建设工作,切实抓好人口与计划生育、社会治安、安全生产等各项工作,全村呈现出了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的欣欣向荣的景象。 --人口总数:1492人农业人口:1492人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2.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59.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彝,穿青,苗发展口号: --所辖村:兴寨,上坝,李家坝,黄泥寨,扈家河,大地头生产总值:350.0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名特产品:核桃办公所在地:兴寨村委会 |
小屯脚村 |
小屯脚村地处鸡场乡东部,距乡人民政府驻地4公里,平均海拔1562米,年均气温19摄氏度。全村共辖8个村民组,449户1463人,村内居住着汉、苗、彝、穿青等民族,少数民族人口765人,全村实有耕地面积1172亩,人均耕地0.8亩。2008年底,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1554元,人均粮食356公斤,大牲畜存栏245头(匹),生猪存栏753头,羊存栏12只。 近年来,村党支部、村委会在乡党委、乡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坚持以-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县委“三个三”的总体工作思路和乡党委“三个坚持”的总体要求,立足自身实际,团结进取,开拓创新,认真贯彻落实省委提出的“三基本”(即改善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拓宽贫困群众的基本增收门路、提高贫困群众的基本素质),积极发动群众发展养殖业和经果林种植,努力增加农民收入。在此基础上,积极按照乡党委、政府的安排部署,大力加强以村级组织管理服务体制改革为核心的党的建设工作,切实抓好人口与计划生育、社会治安、安全生产等各项工作,全村呈现出了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的欣欣向荣的景象。 --人口总数:2164人农业人口:2158人非农业人口:6人 --行政区面积:3.9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172.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苗、彝、穿青发展口号: --所辖村:竹林寨,小屯脚,坡背后,张家寨,长冲组,偏箐,湾子头,马路生产总值:270.0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植,养殖名特产品:核桃,樱桃办公所在地:鸡场乡小屯脚村小屯脚组 --自然条件:气候温热资源:核桃,劳动力 |
依梭村 |
依梭村位于鸡场乡东南面,距乡民政府驻地13公里,辖大树脚、大寨、麻窝田、坝子头等4个村民组225户1138人,耕地面积536亩,盛产玉米、马铃薯、烤烟、核桃等农作物和经济作物,经济来源主要依靠种植业和养殖业,经济收入较单一,有村卫生室1个、村级小学1所。2010年,大牲畜存栏322头(匹),猪存栏261头,羊存栏24只,农民人均纯收入2735元。 --人口总数:1138人农业人口:1011人非农业人口:127人 --行政区面积:2.58306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936.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穿青发展口号:给我一个平台,壮大一方经济 --所辖村:大树脚,大寨,麻窝田,坝子头生产总值:280.0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植、养殖名特产品:核桃,玉米办公所在地:坝子头 |
坡头上村 |
坡头上村位于鸡场乡东面,距乡民政府驻地15公里,辖麻窝寨、坡头上、张家丫口、大马窝、良子上、箐脚、水井坎等7个村民组373户1647人,耕地面积1183亩,盛产玉米、马铃薯、烤烟、核桃等农作物和经济作物,经济来源主要依靠种植业和养殖业,经济收入较单一,有村卫生室1个。2010年,大牲畜存栏636头(匹),猪存栏455头,羊存栏46只,农民人均纯收入2630元。 --人口总数:1183人农业人口:1128人非农业人口:53人 --行政区面积:3.99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647.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苗发展口号: --所辖村:麻窝寨,坡头上,张家丫口,大马窝,良子上,箐脚,水井坎生产总值:250.0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植、养殖名特产品:核桃,烤烟办公所在地:坡头上组 |
白泥戛村 |
白泥戛村位于织金县鸡场乡政府驻地西北面,距乡政府驻地16公里,是全乡最贫困的村之一。全村辖9个村民组320户1549人,居住着汉、彝、穿青人、蔡家人等民族,其中:少数民族1456人,占人口总数的94%。全村实有耕地面积1012亩,人均耕地面积0.56亩,年平均气温14度,平均降雨量1459毫米,无霜期250天。年生产总值5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50元,人均占有粮食414公斤。白泥戛村地理位置极为偏僻,交通条件差,人蓄饮水极为困难,农民收入主要依靠农业,由于历史、自然、社会等多种因素制约,基础设施建设十分落后,全村仅有民办小学一所,全村村民的主粮以玉米和洋芋为主,除有一定的草山草坡外,村无任何资源。近年来,村党支部、村委会在乡党委、乡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坚持以-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县委“三个三”的总体工作思路和乡党委“三个坚持”的总体要求,立足自身实际,团结进取,开拓创新,认真贯彻落实省委提出的“三基本”(即改善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拓宽贫困群众的基本增收门路、提高贫困群众的基本素质),建立核桃种植基地,积极引导农民大力发展烤烟生产,在此基础上,积极按照乡党委、政府的安排部署,大力加强以村级组织管理服务体制改革为核心的党的建设工作,大力抓好通村公路建设和小水窖建设等基础设施建设,切实抓好人口与计划生育、社会治安、安全生产等各项工作,全村呈现出了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的欣欣向荣的景象。 --人口总数:1549人农业人口:1549人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5.4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012.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彝,穿青人,蔡家人发展口号: --所辖村:白泥戛,毛草坪,岩头上生产总值:55.0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农业名特产品:核桃办公所在地:白泥戛组 |
倮脚村 |
倮脚村位于织金县鸡场乡政府驻地东北面,距乡政府驻地19公里,平均海拔1546米,平均气温14摄氏度。全村辖13个村民组474户2123人,居住着汉、苗、彝、白等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1790人,占人口总数的84.5%。实有耕地面积1806亩,人均耕地0.85亩。农民人均纯收入1200元,人均粮食285公斤,大牲畜存栏250头(匹),生猪存栏420头。 近年来,村党支部、村委会在乡党委、乡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坚持以-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县委“三个三”的总体工作思路和乡党委“三个坚持”的总体要求,立足自身实际,团结进取,开拓创新,认真贯彻落实省委提出的“三基本”(即改善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拓宽贫困群众的基本增收门路、提高贫困群众的基本素质),建立脱毒马玲蓍种植基地,共种植脱毒马玲蓍1000余亩;同时,积极引导农民发展养殖业。在此基础上,积极按照乡党委、政府的安排部署,大力加强以村级组织管理服务体制改革为核心的党的建设工作,切实抓好人口与计划生育、社会治安、安全生产等各项工作,全村呈现出了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的景象。 --人口总数:2123人农业人口:2123人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5.2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806.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苗,彝,白发展口号: --所辖村:陈家寨,吴家寨,九岔土,中寨,下寨,上寨,白水河,岩洞口生产总值:65.0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农业名特产品:办公所在地:吴家寨 |
鸡坡村 |
鸡坡村位于织金县鸡场乡政府驻地北面,距乡政府驻地26公里,平均海拔1626米,平均气温11摄氏度。全村辖9个村民组528户2635人,全为苗族。实有耕地面积1718亩,人均耕地0.68亩。农民人均纯收入850元,人均粮食340公斤,大牲畜存栏320头(匹),生猪存栏450头。 近年来,村党支部、村委会在乡党委、乡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坚持以-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县委“三个三”的总体工作思路和乡党委“三个坚持”的总体要求,立足自身实际,团结进取,开拓创新,认真贯彻落实省委提出的“三基本”(即改善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拓宽贫困群众的基本增收门路、提高贫困群众的基本素质),建立鸡坡村脱毒马玲蓍种植基地,共种植脱毒马玲蓍1200余亩;同时,积极引导农民发展养殖业。在此基础上,积极按照乡党委、政府的安排部署,大力加强以村级组织管理服务体制改革为核心的党的建设工作,切实抓好人口与计划生育、社会治安、安全生产等各项工作,全村呈现出了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的景象。 --人口总数:2635人农业人口:2635人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6.6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718.0亩 --主要民族成分:苗族发展口号: --所辖村:鸡坡,包包上,核桃寨,吴家寨,熊家寨,箐头上,木口生产总值:105.0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农业名特产品:办公所在地:鸡坡组 |
鸡场村 |
鸡场村地处乡人民政府驻地,是鸡场乡经济、政治、文化中心,平均海拔1312米,年均气温29摄氏度。全村辖马下、马上、刘家岩脚、上坝、街一组、街二组、街三组、木底河、转坡、烂坝共10个村民组,911户3878人,村内居住着汉、苗、彝、穿青等民族,全村实有耕地面积1428亩,人均耕地0.8亩。2008年底,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1820元,人均粮食460公斤,大牲畜存栏1210头(匹),生猪存栏1920头。 近年来,村党支部、村委会在乡党委、乡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坚持以-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县委“三个三”的总体工作思路和乡党委“三个坚持”的总体要求,立足自身实际,团结进取,开拓创新,认真贯彻落实省委提出的“三基本”(即改善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拓宽贫困群众的基本增收门路、提高贫困群众的基本素质),利用本村土质优势,引导农民大力发展养殖业和经果林种植,努力增加农民收入。同时,积极为民创造条件,在此基础上,积极按照乡党委、政府的安排部署,大力加强以村级组织管理服务体制改革为核心的党的建设工作,切实抓好人口与计划生育、社会治安、安全生产等各项工作,全村呈现出了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的欣欣向荣的景象。 --人口总数:45325人农业人口:3539人非农业人口:339人 --行政区面积:5.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428.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苗、彝、穿青发展口号: --所辖村:马下、马上、刘家岩脚、上坝、街一组、街二组、街三组、生产总值:320.0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植,养殖,加工名特产品:腊肉,面条办公所在地:鸡场村街一组 --自然条件:山高不平,刘家岩脚地势低凹。资源:优质烟叶,劳动力 |
化起村 |
化起村地处鸡场乡东北部,距乡人民政府驻地10公里,平均海拔1300米,年均气温18摄氏度。全村共辖3个村民168户702人,村内居住着汉、彝、穿青、苗等民族,少数民族人口150人。全村实有耕地面积522亩,人均耕地0.74亩。2010年底,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1900元,人均粮食405公斤,大牲畜存栏140头(匹),生猪存栏305头。 近年来,村党支部、村委会在乡党委、乡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坚持以-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县委“三个三”的总体工作思路和乡党委“三个坚持”的总体要求,立足自身实际,团结进取,开拓创新,认真贯彻落实省委提出的“三基本”(即改善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拓宽贫困群众的基本增收门路、提高贫困群众的基本素质),建立核桃基地,共种植核桃12500株;引进扶贫项目,县扶贫办在本村共投入了100万元扶贫资金,集中建圈舍一个,购进100头为村民供养。在此基础上,积极按照乡党委、政府的安排部署,大力加强以村级组织管理服务体制改革为核心的党的建设工作,切实抓好人口与计划生育、社会治安、安全生产等各项工作,全村呈现出了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的欣欣向荣的景象。 --人口总数:702人农业人口:702人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1.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22.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彝,穿青,苗发展口号: --所辖村:化起,小水沟,大水井生产总值:150.0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名特产品:核桃办公所在地:化起村委会 |
格戛村 |
格戛村位于织金县鸡场乡政府驻地西北面,距乡政府驻地12公里,是全乡最贫困的村之一。全村辖8个村民组404户1897人,其中:少数民族759人,占总人口数的61.16%;劳动力729人:文盲、半文盲121,初中文化39人,高中文化4人,获绿色证书2人。全村行政区域总面积4559亩,其中耕地面积1303亩,基本农田面积123亩,人均林地面积0.5亩,草山草坡面积1334亩,可开发荒山荒坡面积1567亩,其它面积345亩;年平均气温20度,平均降雨量1450毫米,无霜期241天。农民人均纯收入1891元,人均占有粮食362公斤。 --人口总数:1897人农业人口:1895人非农业人口:2人 --行政区面积:4.19866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303.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苗,彝,穿青发展口号:努力发展旅游业 --所辖村:国家寨,小山脚,田坝头,大地头,张家寨,冲口,鸡场冲生产总值:57.0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核桃名特产品:核桃办公所在地:格戛村国家寨组 --自然条件:气候宜人,是理想的避暑胜地。资源:劳动力,石灰岩 |
干河村 |
干河村地处鸡场乡东南部,距乡人民政府驻地3公里,平均海拔1410米,年均气温25摄氏度,平均降雨量1450毫米,无霜期241天。全村共辖9个村民组,362户1756人,村内居住着汉、苗、彝、穿青等民族少数民族人口376人,全村行政区域面积2平方公里,实有耕地面积1018亩,人均耕地0.6亩。2010年底,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1900元,人均粮食365公斤,大牲畜存栏816头(匹),生猪存栏1049头,羊存栏543只。 --人口总数:1756人农业人口:1756人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5.85866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018.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彝,穿青,苗发展口号: --所辖村:勾家寨,良子上,七块田,长麻窝,瓦房寨,青杠坡,秦家岩脚生产总值:90.0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烤烟名特产品:马铃薯办公所在地:干河村勾家寨组 --自然条件:雨量充沛资源:石灰岩 |
大湾村 |
大湾村位于织金县鸡场乡政府驻地北面,距乡政府驻地12公里,全村辖8个村民组348户1722人,居住着汉、苗、布依、穿青人等民族,少数民族人口1470人,占人口总数的85.4%。全村耕地总面积1154亩,人均耕地面积0.67亩,年平均气温14度。全村年经济总收入6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974元;粮食总产量384吨,人均占有粮食222公斤。 近年来,大湾村党支部、村委会在乡党委、乡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坚持以-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县委“三个三”的总体工作思路和乡党委“三个坚持”的总体要求,立足自身实际,团结进取,开拓创新,认真贯彻落实省委提出的“三基本”(即改善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拓宽贫困群众的基本增收门路、提高贫困群众的基本素质),结合自身实际,积极发动群众发展种养殖业,努力增加农民收入。在此基础上,积极按照乡党委、政府的安排部署,大力加强以村级组织管理服务体制改革为核心的党的建设工作,切实抓好人口与计划生育、社会治安、安全生产等各项工作,全村呈现出了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的欣欣向荣的景象。 --人口总数:1722人农业人口:1722人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4.2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154.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苗,布依,穿青人发展口号: --所辖村:大湾,血厂坡,干田脚,上屯,下屯,上坪子,下坪子,塘边生产总值:63.0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植业名特产品:核桃办公所在地:大湾 |
大坡头村 |
大坡头村地处鸡场乡东部,距乡人民政府驻地6公里,平均海拔1500米,年均气温19摄氏度。全村共辖6个村民264户1240人,村内居住着汉、彝、穿青、苗等民族,少数民族人口200人。全村实有耕地面积936亩,人均耕地0.75亩。2010年底,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1910元,人均粮食600公斤,大牲畜存栏500头(匹),生猪存栏800头。近年来,村党支部、村委会在乡党委、乡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坚持以-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县委“三个三”的总体工作思路和乡党委“三个坚持”的总体要求,立足自身实际,团结进取,开拓创新,认真贯彻落实省委提出的“三基本”(即改善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拓宽贫困群众的基本增收门路、提高贫困群众的基本素质),利用本村适宜种烟的土质优势,引导农民大力发展烤烟生产,2010年,全村共种植烤烟800亩,实现人均增收210元,在此基础上,积极按照乡党委、政府的安排部署,大力加强以村级组织管理服务体制改革为核心的党的建设工作,切实抓好人口与计划生育、社会治安、安全生产等各项工作,全村呈现出了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的欣欣向荣的景象。 --人口总数:1240人农业人口:1240人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1.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936.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彝,穿青,苗发展口号: --所辖村:茶果林,包包上,田坝头,大坡上,小坑边,大冲头生产总值:250.0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名特产品:核桃办公所在地:大坡头村委会 |
大干田村 |
大干田村地处鸡场乡西部,距乡人民政府驻地3公里,平均海拔1250米,年均气温19摄氏度。全村共辖2个村民组133户611人,村内居住着汉、彝、穿青等民族,少数民族人口215人。全村实有耕地面积468亩,人均耕地0.8亩。2010年底,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2350元,人均粮食425公斤,大牲畜存栏131头(匹),生猪存栏273头。 近年来,村党支部、村委会在乡党委、乡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坚持以-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县委“三个三”的总体工作思路和乡党委“三个坚持”的总体要求,立足自身实际,团结进取,开拓创新,认真贯彻落实省委提出的“三基本”(即改善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拓宽贫困群众的基本增收门路、提高贫困群众的基本素质),利用本村适宜种烟的土质优势,引导农民大力发展烤烟生产,2010年,全村共种植烤烟215亩,实现人均增收225元。同时,积极发动群众发展养殖业和经果林种植,努力增加农民收入。在此基础上,积极按照乡党委、政府的安排部署,大力加强以村级组织管理服务体制改革为核心的党的建设工作,切实抓好人口与计划生育、社会治安、安全生产等各项工作,全村呈现出了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的欣欣向荣的景象。 --人口总数:611人农业人口:610人非农业人口:1人 --行政区面积:0.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68.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彝、穿青发展口号: --所辖村:大干田,大拢戛生产总值:25.0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烤烟,小麦名特产品:优质小麦办公所在地:大干田村大拢戛组 --自然条件:地势偏远资源:石灰岩 |
白泥塘村 |
白泥塘村地处鸡场乡东部,距乡人民政府驻地7.5公里,平均海拔1250米,年均气温18摄氏度。全村共辖9个村民633户2751人,村内居住着汉、彝、穿青、苗、蒙古等民族,少数民族人口900人。全村实有耕地面积1300亩,人均耕地0.47亩。2010年底,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2050元,人均粮食350公斤,大牲畜存栏300头(匹),生猪存栏500头。近年来,村党支部、村委会在乡党委、乡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坚持以-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县委“三个三”的总体工作思路和乡党委“三个坚持”的总体要求,立足自身实际,团结进取,开拓创新,认真贯彻落实省委提出的“三基本”(即改善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拓宽贫困群众的基本增收门路、提高贫困群众的基本素质),建立核桃基地,共144户农户种植核桃15240株;利用本村适宜种烟的土质优势,引导农民大力发展烤烟生产,2010年,全村共种植烤烟500亩,实现人均增收220元,在此基础上,积极按照乡党委、政府的安排部署,大力加强以村级组织管理服务体制改革为核心的党的建设工作,切实抓好人口与计划生育、社会治安、安全生产等各项工作,全村呈现出了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的欣欣向荣的景象。 --人口总数:2751人农业人口:2705人非农业人口:46人 --行政区面积:5.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300.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彝,穿青,苗,蒙古发展口号: --所辖村:大坡脚,打排寨,生产总值:450.0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植,养殖名特产品:核桃办公所在地:白泥塘移民塘 |
务卜村 |
务卜村位于织金县鸡场乡政府驻地北面,距乡政府驻地6公里,平均海拔1345米,平均气温16摄氏度。全村辖11个村民组828户3360人,其中:少数民族1183人,占人口总数的35%。全村耕地面积1886亩,人均耕地面积0.56亩。农民人均纯收入1200元,人均粮食250公斤,大牲畜存栏280头(匹),生猪存栏635头。 近年来,村党支部、村委会在乡党委、乡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坚持以-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县委“三个三”的总体工作思路和乡党委“三个坚持”的总体要求,立足自身实际,团结进取,开拓创新,认真贯彻落实省委提出的“三基本”(即改善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拓宽贫困群众的基本增收门路、提高贫困群众的基本素质),建立务卜村早熟蔬菜种植基地,年产早熟蔬菜5万余斤;同时,积极引导农民发展养殖业。在此基础上,积极按照乡党委、政府的安排部署,大力加强以村级组织管理服务体制改革为核心的党的建设工作,切实抓好人口与计划生育、社会治安、安全生产等各项工作,全村呈现出了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的景象。 --人口总数:3360人农业人口:3357人非农业人口:3人 --行政区面积:6.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886.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苗,回,穿青人发展口号: --所辖村:上街,下街,鹦歌嘴,桥边,三秋,良子上,官寨,半坡,田坝头生产总值:230.0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农业名特产品:办公所在地:桥边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