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四川省 >>遂宁 >> 安居区 >> 歩云乡

歩云乡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歩云乡谷歌卫星地图)


歩云乡简介

  步云乡基本情况简介
  步云位于遂宁市的西面,距市城区51公里,距安居区60公里,大英县城19公里,整个地理位置是东连白马镇,南与白马镇的解放乡、中兴镇的劳动乡相邻,中有麻子滩水库隔岸相望,西与拦江镇的广福乡、大英县的卓筒井镇毗连,北跟大英县的转轮乡柏桂乡接壤,步云原来是一个盛产食盐的好地方,有四大盐井,即步云井、黄盐井、竹林井、河边井,到处都在熬盐巴,水蒸汽上冲,使整个天空变成了乳白雾状体,整年不散,远近的老百姓就给这个地方起了一个雅号叫“雾盐井”,建国时步云正式建置,根据“雾盐井”的谐音,正式定名为“步云井”成为现在的步云乡。
  步云乡辖10个行政村,80个村民小组,1个社区居委会,4431户农户,总人口16544人,劳动力6928人,幅原面积24.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2228亩,其中田4150亩,土8078亩,全乡工农业总产值达1.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636元,全乡有机关干部24人,村干部33人,0员328人,教职工45人。辖区内有初级中学校一所,中心小学校一所,村级小学4所,幼儿园2所,乡镇文化站一个,乡镇卫生院一个,农村信用合作社一个,由政储蓄所一个,兽防站一个,敬老院一个,集贸综合市场一个,工业企业2个(蜀州烟花爆竹厂、建军酒厂),建筑企业一个(立荣机砖厂),专业合作经济组织5个(黄柏中药材协会、智神源核桃合作社、蔬菜协会、养鱼协会、养猪协会),全乡辖区内县道路8公里,乡道公路里程60余公里,大型客运车7辆,小型汽车6部,农用运输车5架,拖拉机10台,固定电话600部,移动电话1200部,光纤电视普及率达70%以上,全乡年末农户存款余额达4900万元,步云乡地处麻子滩库区上游,有大中型电力提灌站两处,有小型电力提灌站8处,有炭洞子水库一个,拦河埝一处,有塘堰89口,辖区内有大佛岩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一个,小庙宇10余处,有移动、联通机站各一个,全乡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干群关系和谐,全乡有勤劳、纯朴的1.6万人民群众的艰苦奋斗,步云百业兴旺,是富裕、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7 值班电话 0825-8578101
  8 传真 0825-8578101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约1.65万人 24.2平方公里 510904203 629000 -- 查看 歩云乡谷歌卫星地图

歩云乡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歩云乡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安居镇

  安居镇位于大运河西畔,济宁市区西郊,面积81.4平方公里,7万人,61个行政村,是鲁西南历史重镇。 这里交通十分便利。济菏公路、济菏铁路、济徐公路、南环路、西环路、105国道、327国道分别穿过境内,京杭大运河上建有济宁港等三处码头,是北煤南运的重要集散地。济菏铁路济宁西站为国家二类开放口岸。距离15公里的济宁机场有直达北京、广州的10余条航线。 自然条件优越。这里属黄泛冲积平原,气候适宜,盛产优质水稻和小麦,是鲁西南著名的"鱼米之乡"。豆腐丝、豆腐皮、狗肉是远近闻名的土特产。地下煤炭资源丰富,地上粉煤灰储量较大。北距曲阜40公里,南距微山湖25公里,东距中国最大的煤炭基地兖州30公里,发展经济得天独厚。 经济全面发展。   改革开发以来全镇经济得到了迅猛发展,2002年全镇完成国内生产总值4.6亿元,完成税收1084 万元,人均纯收入3386元。安居民营经济园区已经升格为"济宁市任城民营经济开发区",控制面积13.8平方公里,形成了石化、家具、装饰材料、造纸、羽绒制品、饮食服务六大主导行业,涌现了济宁中油石化、瑞宏家具、运河人造板、兰氏木业等一批具有相当规模和较高知名度的个体私营大户,使我镇成为山东省人造板生产销售基地和鲁西南重要的家具生产销售基地。 社会公益事业全面进步。全镇现有初级中学4所,小学42所,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实现了九年义务教育的总体目标;镇文化中心站为省级先进单位;镇级卫生院1处。邮政电信事业发展迅速,程控电话突破9500余门。 文化古迹历史悠久。境内"史海遗址"经考证确认为殷商遗址,出土的土陶、兵器、祭器等60余件文物,2001年3月被列为济宁市重点保护文物单位。.  

东禅镇

  东禅镇地处安居区南大门,位于琼江河畔,全镇幅员面积79.8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56万亩,辖34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总人口5.2万余人,其中,农业人口4.6万,场镇人口0.6万余人,常年外出务工人员达1.4万人以上。是全省小城镇建设试点乡镇、安居新区的一个典型的农业大镇和劳务输出大镇。   东禅镇地形以浅丘为主,土地肥沃,在跑马滩、麻子滩灌区内,水源条件好,农产品资源丰富,是安居区重要的粮、棉、油和生猪生产基地。农业种植业以水稻、小麦、油菜、大豆、玉米为主;境内竹木资源丰富; 东禅镇景点   -经济发展   畜牧业以生猪为主,协调发展了野兔、獭兔养殖场各1个, 2007年全镇共出栏生猪101279头,现存栏生猪30697头;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有全林畜产品有限公司、竹纤板加工厂、遂宁市金禾粮油有限公司等14家,个体经营户457户。经济林木以水果类苗木为主,现有薄壳核桃基地1个400亩,脆红李基地1个200亩,五星枇杷和苍溪雪梨基地1个200亩。   -乡镇建设   交通   交通运输条件便利。与安岳、乐至、通贤接壤,距成都180公里,距安居县城13公里,距遂宁城区37公里,国道318线贯穿境内25公里,路面为一、二级标准油路。1999年完成了场镇过境公路1.3公里的水泥路面硬化,县道、镇道公路四通八达,以跑马滩为依托的水上运输发展迅猛,已成为两县一区交界地的交通枢纽和商品集散地。   基础   场镇基础设施完善。建有自来水厂、变电站、天然气配气站各一座,日供水、供电、供气能力分别为1000吨、6500kVA、2000方。2001年全镇电网改造全面完成。近年来新建电信、移动、联通等通讯铁塔6座,光纤电视网络覆盖全镇,实现了光纤、通讯“村村通”;  教育东禅镇商业街前彩旗招展、鼓乐齐鸣,由四川省运昶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投资开发的东禅镇综合市场于当日举行了隆重的开业典礼。据介绍,在该综合市场建成之前,东禅场镇的很多个体工商户总是以街为市,分散经营,每条街道的两旁都摆满了各种摊位,大家直接就在大街上交易。这样,不仅使场镇卫生脏、乱、差,而且一到赶集的日子,场镇的交通更是成了老大难问题,经常发生堵车现象等。为了切实改变场镇面貌,美化场镇环境,改变场镇交通拥挤问题,东禅镇党委、政府加大了招商引资力度,进一步创新招商理念,在2005年11月左右成功引进了四川省运昶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投资该镇综合市场的开发建设。该市场现位于东禅场镇商业街附近,紧邻东禅镇客运汽车站,距离国道318线70米处,占地面积约30亩,建筑面积约6000平方米,内设固定摊位500余个,主营农副产品和日用百货等。   教育   社会事业蓬勃发展。有镇辖中小学5所,区辖高完中1所,集镇在校学生近6000人,并有中心卫生院(第四人民医院)1所。有条件并且有能力解决好外来投资经商办企业业主在子女入学、就医等方面的实际问题。区级派出机构健全,有东禅派出所、法庭、司法所、地税所、工商所、信用社等行政、执法和金融单位,社会治安状况良好,业主-、办照、办事方便。   建设   东禅镇注重实效,坚持“四结合”:一是将作风整顿建设工作与干部管理相结合,根据干部管理存在的实际问题,下发了《东禅镇机关干部工作量化考核办法》、《东禅镇机关内务管理办法》、《东禅镇关于进一步加强财务管理的决定》和《东禅镇村(居)两委会工作目标量化考核办法》四个有关干部管理的文件,并严格考核,逗硬奖惩。  二将作风整顿建设工作是与助农增收相结合,针对调整农业结构“重发展、轻管理”的实际情况,成立了果树服务队,聘请果树专家对镇村干部和种植大户进行培训,并选送部分镇干部到果树基地和大专院校进行深造学习,以指导全镇的果树发展,带动农户增收致富。  三是将作风整顿建设工作与科学抗旱相结合,采取以奖代补的形式,多方筹集资金,整治山坪塘5口,掏渠15公里,新建提灌站1座(检修25座),抽水370小时,红层找水打井70口,较好的解决了全镇的人畜饮用水问题。  四是将作风整顿建设工作与关注民生相结合,对全镇的-进行详细的普查,制定切实可行的救助措施,镇-唐冲同志亲自带领民政办相关人员与安岳石鼓乡衔接,落实资金,妥善解决了马家桥村6社精神病人冷群珍无人看管的问题。   

分水镇

   分水镇位于遂宁市西大门,与资阳市的安岳县,乐至县相邻,国道318线贯穿全镇,距安居城区28公里,通优势和区位优势突出。全镇幅员面积66.2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3894.3亩,现辖一个居委会(两个场镇),24个村,31个党支部,287个村民小组,12494户,农业人口42361人,党员856名。现有镇机关工作人员30人,其中公务员14人,机关工人7名,农业服务中心8人,宣传文化中心1人。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镇。   安居区分水镇通过建立回乡创业人才党支部,把支部打造成为回乡农民工的服务平台,让回乡党员从“散兵游勇”转变成为“抱团发展”,把党支部的组织优势融入到产业优势中,探索出了新时期农村党建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全新模式。[1]   

石洞镇

   本镇地处川中丘陵地带,位于安居区西南部,幅员面积56.3平方公里,距安居城区22公里,东毗邻会龙镇、安居镇,南与东禅接壤,西紧靠白马镇、北邻观音乡。全镇共辖20个行政村和1个社区,255个村民小组,总有9617户34042人,全镇共有劳动力16559人。建制镇面积1.25平方公里,场镇常住人口2112人,其中有镇机关干部30人。全镇路网有县乡道路17公里,村级公路66公里。联通、移动网络覆盖全镇。   白安河穿境而过,全长29.3公里,分别经过东方寺村、亭子坝村、老庙村、谭家坝村、杨家坝村、油房坝村、浸水湾村、明觉寺村、草鞋垭村、高滩村。有两个梯级电站:河湾电站和高滩电站。年发电量70万千瓦时。   本镇特色农业:优质水果黄金梨种植面积3000亩;脚板苕种植面积500亩;榨菜500亩;二荆条海椒4000亩;养殖天府白鹅10000只。   -   自然条件及资源   石洞镇位于安居区西南部,属川中浅丘,地势西北高东南底,平均海拔312米,气候温和,四季分明,无霜期长,热量充足,雨量充沛,属盆地亚热带湿润季风性气候区。土壤类型为紫色土、水稻土、冲积土,土地肥沃。全镇森林面积13270.5亩,森林覆盖率15.7%。“遂八”路穿境而过,镇内交通四通八达。   全镇农副产品种类繁多,盛产水稻、玉米、小麦、红苕、油菜、花生、二精条海椒、榨菜、豇豆等粮经作物。黄金梨规范化种植面积达3000亩,进入盛产期黄金梨1200亩。劳动力资源丰富,属市、区劳务输出基地镇,常年劳务输出1万余人。全镇水力资源丰富,白安河由西向东流经石洞场镇全长29.3公里,其支流4条,水产品丰富。场镇建设初具规模,功能配套齐全,农贸市场、综合市场已建成使用,自来水厂、车站、餐饮住宿等服务设施齐全。历史古迹两处:石洞古桥,据说建于明朝,是成都至遂宁古驿道必经之路;梵惠寺始建于唐朝。  

拦江镇

  拦江镇位于遂宁县西部边陲、琼江河上游、离县城公路七十五公里,石板大路一百二十里。东邻劳动乡五村;南与水井乡三村、十一村接壤;西靠马河乡一、二、九村;北与莲花、凉风乡毗连。全乡幅员面积29.537公里,合44305.502亩。东西水平距离约6.5公里,南北水平距离约5.5公里。全乡总人口据一九八三年统计为18318人,其中农业人口16999人,非农业人口1319人均属汉族。全乡共十三个村,一百二十七个村民小组。其乡政府所在地处拦江镇中心。东径105°9′45″,北纬30°22′30″。全乡是一个粮棉油综合并举地区,主要经济作物是棉花、油菜,属全县棉花生产基地之一,产量为全县之冠。   拦江原叫兴隆场,传说还有菜来场,金龙场之称。明末清初,遭兵祸,普慈镇与广福场成为一遍废墟,人们就在此赶集,逐年扩建场镇因当时本地的盐业和手工绵织发展很快,场镇日趋繁荣,逐渐兴隆,因而命名为“兴隆场”。   当时琼江河蜿蜒围绕场镇流径大码口,经常造成水灾,在乾隆年间,就填河改道直往下流,因场镇拦断原河,故改名为“拦江河”,随着盐布业的发展,场镇由衰而盛,成为遂宁县的四大镇之一,形成今日规模的拦江。   清代后期,遂宁县分为四区、四里,拦江则属于西区忠诚里。   民国元年(1912),遂宁又将四里改为七个区。拦江镇、东禅、分水、白马、观音为第六区。在军阀宰割防区时代,各繁要的乡镇地方设团练办事处,通称“团保分局”,置团总一至二人、下设分团置“团正”、分团以下设甲、每近一百户为一甲,甲设甲长。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四月,实行“联保制”拦江设“联保办公处”,置有联保主任。全乡镇共一百一十三保半,“联保”以下设“保甲”,使甲为一保,保设保长,十户为一甲,甲设甲长。   民国二十八年,又实行“乡保甲”制,将拦江乡联保办公处改为“拦江乡公所”,置乡长一人,副乡长一人,乡以下仍设保甲,拦江乡辖九十七个保。   民国三十二年,又将拦江乡镇分为三乡,即拦江,广福,崇胜。拦江乡辖二十三个保广富乡辖二十二个保,崇胜乡辖二十个保。直到民国三十七年又合为一乡,辖六十五个保。   拦江乡境内有琼江河(又名安溪河),乡域属琼江上游。民国元年,东迄杀人坳,南抵乐至县所辖的蟠龙场、龙门场一带,西至马河乡的石堰沟,北抵蓬溪县大堰场所辖的石坝。   民国二十四年,东以中心相为界,其它三边辖区与原相同。   民国三十二年,将东面的一部分划为中心管辖,因此东至雷电山(现染房沟村),西边的大部分给崇胜乡管辖,西就至土地垭(现千块石村),北以干坝子为界(现转龙桥村),南与原辖区相同。   一九四九年十二月八日,拦江获得解放。初期由县派解放军代表主持工作,一九五0年五月成立农民协会,六月成立乡人民政府,驻拦江镇。当时的乡村农民协会实际行使的是乡村政权。一九五三年改“乡人民政府”为“乡人民委员会”,一九五八年十月,又将“乡人民委员会”改为“拦江人民公社拦江管理委员会”,一九六一年将“拦江管委会”改为“拦江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一九六九年有改为“拦江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为“拦江人民公社革命委员会”,一九七九年又将“公社革委会”改为“拦江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一九八四年有成立“拦江乡人民政府”。   一九五0年六月,将拦江乡分为四乡,拦江乡管辖十八个分会,一九五一年五月土改结束,将原来四乡分为七个乡,拦江乡又调整为八个村,一九五四年八月与新民乡合为一乡,乡政府驻拦江场镇,拦江乡又辖十八个村。   一九五五年十一月我乡又与新民分乡,辖区有调整为八个村,一九五八年实行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全区一社),乡为“管理区”,改村为大队,共八个大字队,对各大队进行调整为一、七、八三个大队为四个大队,为一、八、七、十一大队。将六大队分成两个大队末尾六、九两个大队。将三大队调整为两个大队,为三,十二两个大队。这样一来,全公社共有十二个大队。一九八0年根据遂革(80)38号文件,原广富、福二大队的一、二、三、四、五队和一大队的三、四、五生产队划为拦江公社管辖,为十三大队。又将我乡四大队的三、四、五生产队划为广副6公社管辖。到一九八四年初又将大队改为村,村以下设村民小组,共十三个村,一百二十七个村民小组,同时取消番号,按地命名。   二00三年建区以来,拦江镇位于遂宁市西部,距市城区70公里,安居50公里,与大英、乐至接壤,河分路横贯其中。辖28个行政村、236个社,1个会元社区、5个居民小组。全镇幅员面积62平方公里,总人口4.8万余人;场镇建成区面积1.5平方公里,居住人口26465人,集镇辐射人口三十余万人,辐射面积300平方公里。拦江镇地处川中丘陵,土地肥沃,气候宜人,物产丰富,粮食、油料、棉花、水果、蔬菜、生猪、禽蛋、鱼类、香桂、核桃、花椒等农副产品生产量高,质量好,市场份额和市场占有率极高。拦江镇根据“拦江”地处三县交界的区位优势,积极改善全镇的经济和建设环境,努力创建和谐的小康社会,镇党委、政府团结带领全镇人民发扬“拦江精神”,围绕乡村城市化、农村工业化、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思路,按照“36391”工作机制,锐意进取,克服困难,实现了城乡经济繁荣,财政收入丰盈,物质生活与文化生活不断提高,社会安宁,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协调发展,人民安居乐业。该镇被列为省级试点小城镇后,相继被省文化厅命名为全省首批省级特色文化镇,被省、市评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模范镇。   城镇建设业绩不凡,拦江面貌不断更新   拦江镇大搞场镇基础设施建设和综合开发,近年来,累计投入建设资金2.2284亿元,建成区规模由原来的0.6平方公里扩展到1.5平方公里,新增、续建街道面积49820平方米,街道硬化率达100%;绿化、植被达到23468平方米;新增住宅面积2630350.40平方米;技改、新建自来水站日产水量1000吨,供水系统管长56.86公里;排污系统沟长8792米;修建公厕4个,安装路灯84盏;新建综合农贸市场占地10亩,有固定摊位460个,临时摆摊135个,做到了农贸交易归市,座商归店,同时进行部分民房拆迁,总投资60万元,对粮油街实施硬化,新建商业横街,并新建一个占地8亩各种设施配套齐全的大型综合生猪、家禽农贸市场,设置固定摊位1200个,彻底根治以街为市的现象,并修建一座与家禽农贸市场贯通的人行桥等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民心工程。全镇光纤电视用户达100%,天然气入户率达80%,程控电话普及率达45%,计划生育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3‰以内。城镇人均收入达3880元,年均增长11.5%,广播入户率100%,区级医院1所,社区医疗机构3个,设施齐全;场镇学校6所,其中镇中1所,市级高完中1所,小学1年,幼儿园3所,普及义务教育达100%;文化娱乐设施齐全;拟建公园1个,占地156亩;垃圾堆放处理场2年,专职环卫清洁工6人,垃圾运输车2辆;车站2个,停车场4个。商运秩序井然,场镇商归店、车归站、街道披绿装、镇容整洁、居民生活环境不断优化。   结构调整优势明显,农业产业化规模空前   党委政府依据市场、结合镇情、认真总结、科学分析,将发展经果林项目作为全镇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尽心竭力引领群众致富奔小康,助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以“簿壳核桃、黄金梨、脆冠梨、花椒”作为重点发展项目,在全镇28个村进行统一规划,统一实施,共发展经果面积7600余亩;结合河分路整治契机,建立农村产业发展示范带。镇在檬子垭、玉泉寺、凤鸣村、崇胜寺、千块石、库楼湾、回音寺等7个村建立产业发展示范带,带动农户2600余户,大搞特色种植;抓住水库移民后期项目扶持历史机遇,在水淹村、高山村、旱山村发展簿壳核桃3500余亩,花椒2600余亩。为推进农村产业科学化发展,提高农村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成立了拦江镇库区经果专业合作社,作为今后产业发展经济组织。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以海川科技有限公司为依托,加大竹业产业开发,项目总投资3800万元,占地150亩。以成玉桥村、马河嘴村为基地,发展无公害绿色蔬菜,实施规模生产,种植面积达3800亩以上;同时,充分发挥区域优势,在凉风片发展绿色生态养殖和中药材生产。继续走“支部+协会+农户”之路,以郑伯富、姚长武、罗景曲等为重点,在马河嘴、土桥子等村建立了蚕桑、水果基地达4300亩,并实施“农村产业土专家扛大旗”的战略,在各村落实了2到3名种养殖技术能手,由镇财政每月给予适当补助,以新型农民培训学校为平台定期组织群众开展技术交流和培训,并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的策略,进一步拓展村干部的视野,解放思想。大力实施“良种良法兴农”工程,以射洪蜀兴种业公司为依托,在千块石村、檬子垭村建立了水稻、玉米制种基地3个,面积达2000余亩。按照“抓大扶优”的思路,以王毅、韩文等养殖大户为示范,抓好生猪发展,壮大畜牧产业。目前,全镇养殖生猪达1.4万头,养殖能繁母猪573头,年出肥在100头以上的大户达12户。   发展民营经济,大力招商引资   拦江镇狠抓招商引资工作,做到全党动员、全民动手,努力营造良好投资环境,做到“人人都是招商环境、个个身系引资职责”, 以加工型、税源型和劳动密集型项目为重点,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为切入点和着力点,并注重将亲情化服务和理性化招商相结合,使硬件建设与软件建设相同步,积极改善投资软环境,实行筑巢引凤战略。同时将招商引资的目标任务落实到党政干部和各村、各单位头上,实行全党动员,全民招商。历年来,全镇招商引资工作取得了喜人业绩,名列市区前茅,仅去年一年,共引进资金2381万元,引进耐火材料加工、房地产开发等11个项目,单项投资在200万元以上5个,100万元以上3个,50万元以上3个,新发展个体工商户80户。今年引进海川科技有限公司投资3800万元实施竹业开发。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确保社会稳定和谐   拦江镇认真实施科教兴镇战略,优先发展教育,“两基”成果得到了巩固,继续将学校危房改造纳入镇党委、政府优先考虑的议事日程,教育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   计划生育工作在安居区继续保持领先地位;政府关心-的生产生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牢固树立群众问题无小事的观念,高度关注民生,把“以人为本”的理念贯穿到政府工作的各个方面,大力实施富民惠民行动。兑现粮食直补资金,兑现退耕还林补助,落实社会保障资金,确保退休职工的养老金、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和城镇贫困居民最低生活补助按时足额发放。   拦江镇在党员干部中深入开展党员先进性教育。认真贯彻落实“-”重要思想和党的-精神,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加强效能建设和基层组织建设,加大对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培训力度,继续做好“三村建设项目”、“支部+协会+农户”工作。   在未来的发展中,拦江镇党委、政府一班人将不负党和人民的重托,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建立富裕和谐稳定的新拦江为目标,推进拦江“三个文明”建设向新的高度迈进。   

保石镇

  保石镇位于遂宁市西部,距遂宁城区65公里,距安居区40公里.幅员面积50.82公里。东与分水镇相连,南与乐至石佛镇相接,西与栏江镇相邻,北与中兴镇比邻。辖24个行政村224个村民小组,一个居委会,9805户(农业户9758户,非农业户47户),乡镇总人口34615人(男17460人,女17155人,农业人口27459人,城镇人口6092人),耕地28875.42亩(田11268亩,土17607.42亩)。   镇内有县级中学2所,小学1所;入学率达100%,敬老院1个,镇文化中心站1所,文艺骨干队伍1支;镇内社会保障体系日益完善,参加养老保险占镇人口53%,儿童教育保险占应参保人数100%,特别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有长足进步占镇农业人口95%。   保石镇至1992年建镇以来,公路里程达82公里,全镇设有2个支局代办所,2个信用社分社,开通程控电话近千门,实现光纤电视村村通,现有光纤用户6500余户,场镇建设面积达到1.93平方千米,场镇2个常住人口7000余人。   到目前为止,全镇现有乡镇企业137个,从业人员452人。2009年实现税金103万元。其中较大规模企业两家(遂宁市晨阳米业、市中意鞭炮厂),晨阳米业投资600余万元,日加工大米20多吨,是全镇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全镇以粮油、棉花、生猪为支柱产业,是全区高产优质棉花生产、生猪生产、棉田综合利用的重要基地,此外香桂生产达到2000亩、虔峰兔业成功引进较大地推动了全镇畜牧业的发展。现有小(1)型水库1座(蓄水量265万方),山平塘225口,电力提灌站7台/319kw,河流分支1支,全镇正积极打造香桂基地2000亩,制种基地5000亩,黄金梨1070亩,薄壳核桃500亩。   全镇现有干部36人,其中大专以上文化程度34人,高中文化程度2人,镇领导班子平均年龄41岁。  

白马镇

  美丽富饶的白马镇坐落于遂宁城西35公里,距安居区约30公里,距中国死海30公里,幅原面积76平方公里,管辖共计28个村,一个社区居委会,全镇耕地面积36468亩,其中田10586亩,土25882亩。总人口43555人。   特色产业:拥有现代畜牧养殖业,生态农业观光休闲旅游业等特色产业,黄金梨、富硒花生、大五星枇杷、核桃、桃子等特色农产品。黄金梨2000亩、富硒花生500亩、大五星枇杷2000亩、核桃3000亩、桃子2500亩。拥有毗庐寺、麻子滩、平宁原始森林等特色旅游资源。   商业网点情况:白马镇商业网点共612个,总面积约20000平方米,商品丰富。   场镇发展规划:五年内场镇幅员面积2-3平方公里,场镇人口5000人(不含学生),主干道3条,街道8条,3000平方米的农贸市场,中学1所,小学4所,医院1所,其它基础设施齐全。   

中兴镇

中兴镇  中兴镇位于四川遂宁安居区。下辖:   510904107001 121 正兴社区   510904107200 220 中兴场村   510904107201 220 堆子山村   510904107202 220 五香庙村   510904107203 220 夏家坝村   510904107204 220 水竹林村   510904107205 220 海山寺村   510904107206 220 高楼房村   510904107207 220 猴子碑村   510904107208 220 新寨子村   510904107209 220 响滩子村   510904107210 220 水洞湾村   510904107211 220 空洞山村   510904107212 220 皂角桥村   510904107213 220 三圣庙村   510904107214 220 安家沟村   510904107215 220 大马山村   

横山镇

  横山镇距遂宁城区西端15公里,距安居城区22公里,幅员面积82.79平方公里,辖37个行政村,2个居委会,总人口5.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8万人,场镇人口5000人,现有耕地面积5.4万亩,其中田17327亩。播种面积114900亩,粮食总产量29368吨。粮食作物以水稻、玉米、小麦等为主,经济作物以蔬菜、油菜、核桃、枇杷、黄金梨等为主,畜牧业以良种猪、优质兔、小家禽为主。2007年,全镇完成地方生产总值27748万元,年均递9.6%;地方财政总收入完成20.8万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680万元;招商引资完成3600万元;进出口总值达5.1万美元;人口计生率达92%;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2.5‰以内;农民人均纯收入3280元,人均增收326元。   横山镇积极推进“调整结构,打造亮点,突出特色,做大做强畜牧业”的战略目标,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上,优化了品质结构、品种结构和区域结构,重点突出、特色鲜明、亮点闪光。   横山镇重点产业是养殖业,以企业带动连片规模养殖基地建设为重点,大力发展畜牧产业,规划实施了示范村、示范户,突出三大特色片,七大养殖基地,到2007年12月底,年出栏生猪总计已经达到12万头,新建PIC父母代母猪制种场一个,年可出栏PIC二代父母代母猪600余头。培养壮大了养殖年出栏生猪可达到1000余头的大型养殖场一个,同时新培养了年出栏500头以上的养殖大户5户,年出栏100头以上的养殖大户20户, 20头以上的养殖户100户。建成了以磨沟村、干河村、船形村、滑泥桥村、龙翔村连片生猪生产示范基地。培养壮大水利鸭业,规模达3万余只,形成以水利村为中心的养鸭基地。新建了干河托养种鸡场一个,规模达10000余只,带动发展了月牙养鸡场和云丰养鸡场等大型养殖场7个,累计规模达5万余只。以高忠生态兔业示范园为龙头,大力发展肉兔养殖业,目前,全镇肉兔存栏3万只,年出栏肉兔达20万只。水面养殖业面积达400余亩。在马房特色种植带建九叶青花椒基地1000亩;在云丰特色种植带发展优质糯稻4000亩,优质高面筋小麦1000亩,新增经济林木4000亩。   种植业结构调整稳步推进,一批以黄金梨、核桃、中药材、花卉、田菇为主的现代种植业稳步推进。2007年发展黄金梨4000亩, 2008年将再发展黄金梨4000亩,形成黄金梨10000亩的规模,全力打造以桂会路为主的黄金梨观光走廊。到2007年底,以李春林药材种植大户为中心建成干河药材基地500亩,以何国兵种植大户为中心建成登攀、红星堰、桅杆坪核桃基地1000亩,以种植大户陈永亮为中心建成田菇高产示范基地100亩。   一批具有镇域特色的主导产业正在成长,农产品基地日益巩固和发展。如磨沟村的稻田蘑菇,船形村的肉兔养殖,朝天村的高芥酸油菜,干河村的中药材种植,观音堂村的矮晚柚,佛严村、梨圆村、大堰村的九叶青花椒,鸡叫山村、龙翔村的优质肉鸡养殖等均具有相当的规模,成为横山镇的支柱产业。全镇形成了3个产业带——黄桷特色养殖带、马房特色经济林带、云丰特色种植带。肉兔、肉鸡、高芥酸油菜、外三元杂交猪、黄金梨、核桃、矮晚柚、中药材等8个生产基地已初具规模。其中,肉兔年产值可达400万元,肉鸡年产值可达200万元。   横山镇是乡土人才超市的发源地。从2004年5月建立至今,把200余名乡土人才聚集在一起,收集致富项目、市场信息 、实用技术、法律法规等作为“货源”,把人才、技术、信息、项目、服务、管理等作为“商品”,分门别类放到超市的“货柜”上,供群众选购,为群众服务。“土专家”、“田秀才”的知识技能,解决了群众“希望致富缺门路、有了门路缺技术”的难题。2007年,通过人才超市的引导带动,全镇新发展种养殖大户800余户,形成了横山镇民营特色养殖带,全镇仅养殖业就人均增收260元,从而有效搭建了农村人才、信息、服务、管理平台,带动群众共同致富奔小康。   横山镇已建成肉兔基地、万亩高芥酸油菜基地、万头外三元杂交猪基地,即将建成万亩黄金梨基地、千亩核桃基地和中药材基地,成立农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7个,发展会员1.8万名,力争年出栏生猪10万头,肉兔50万只,成为川中畜牧基地和养殖之乡。   一个迅速发展,经济腾飞的横山愿与您共同携手创业,一起步如富裕。   

会龙镇

  会龙镇基本情况介绍   一、概况   会龙镇地处丘陵地带,距安居城区10公里,幅员面积39.8平方公里,辖17个行政村,1个社区居委会,217个农业社,总人口23845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478人。耕地面积21947亩。2009年实现地方财政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4448元。   二、特色产业、农产品、旅游资源   1、汇龙果业。汇龙绿色果业有限公司于2003年10月22日正式成立,注册资金238万,主要经营优质水果、优质蔬菜种植销售、畜禽养殖销售、农副产品购销等。2006年,“绿汇”牌枇杷被国家农业部认定为无公害农产品,汇龙无公害水果合作社被省农办评为四川省农业产业化经营先进营销组织。   2、特种养殖业。2008年初,镇党委、政府通过各种渠道引进业主投资50余万元在石岩村建成会龙镇绿色生态野鸡养殖场,现养殖场已初具规模,长期圈养野鸡保持在5000只左右,野鸡养殖凭借其新颖、肉质鲜美的特色,市场前景看好,带动了周边农户特种养殖业的快速发展。   3、大力发展黄金梨种植,已完成黄金梨种植300余亩,桂会路、嗅会路黄金梨示范带已初具规模。   4、农村专合组织建设。发起创建了会龙镇永丰“五二四”红薯专业合作社,制订完善了协会章程。并在粉房村、唱龙村建成“五二四”红薯基地3600亩,带动安居区4000余户农户种植红薯8000余亩。合作社成立以来,狠抓了对基地社员、农户进行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种植知识培训和技术指导,制定了“五二四”红薯生产规程和质量安全控制措施,确保了产品的绿色环保性。现合作社已建成遂宁、重庆专销点。   5、继续深挖汇龙果业发展潜力,全力打造市级农业结构调整农头企业。汇龙果业绿色生态观光区的生态养殖场建设已经完成,观光园区道路建设已完成规划即将动工。预计8月份对外开放。接待游客。   三、商业网点   场镇现有经营网点93个,营业面积3700平方米。村级营业网点168个,营业面积8700平方米。   

三家镇

   三家镇隶属于四川省遂宁市安居区,总面积104.6平方公里,辖四十个村、三个居委会,总人口6.5万,农业人口5.98万,总户数17981户。 2004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3.6亿元,完成财政收入650万元,农民纯收入达2300元。   地理交通   三家镇位于安居区南端,东邻马家乡、西眉镇,东南接大安乡,西靠大坡乡与安岳县姚市镇、人和乡,西与安居镇交界,北与玉丰镇毗邻,离遂宁市区33公里,离318国道12公里,离达成铁路37公里,离遂渝高速公路、遂渝铁路32公里,东西宽13.2公里,南北长14.4公里。   经济发展   三家镇最具特色的是远近闻名的优质香米,全镇水稻旱育技术推广达3.3万亩,重点发展31000亩优质稻、2000亩水稻制种。此外,三家利用便利的交通条件,优良的土质结构,发达的农业生产,大力发展其它粮食经济作物,建成了10000亩玉米高产片、1000亩地膜花生、1万亩冬大豆和5000亩晚秋作物,2004年养殖生猪10头以上的大户全镇达4500户,年底全镇存栏生猪6.2万头,出栏肥猪达10万头;稻鱼工程8000亩,休稻养鱼6000亩,生态经济林4500亩,农业产业化经济蓬勃发展。 三家镇农业产业化结构合理,农副产品深加工力度大,三家肉业公司每年收购农户生猪6万余头,集宰杀、分割、冷冻为一体,产品获四川绿色食品证书,三家天食米业公司发展优质水稻,实行订单农业,年加工销售大米1000万吨,年收入达800万元,艾懋食品、金辉薯业公司发展优质油料作物及红薯,所产红苕面条获四川绿色食品证书,琼江生态养鱼合作社,发展塘库养鱼8000亩,休稻养鱼6000亩,年产值达3000万元。   三家大米是三家镇声名远播的优质特产,三家大米米粒呈尖园形,白玉状,略带油浸色,汤酽带丝,饭粒软滑不绒,粒粒剔透可数,入口化渣,隔夜回锅味如初,略带糯米粥香。无论干饭、稀饭都口感好,甘甜爽嫩易消化,无论运至天南地北,都是一家煮饭四邻香。三家大米含各种微生素、氨基酸矿化度适度,低糖高蛋白,营养极丰富,老幼咸宜,常吃不腻,是典型的绿色无公害食品。现三家水稻年栽插面积为三万多亩,每年可产优质三家米1200多万公斤。 三家镇地处四川盆地中部,亚热季风气候区,琼江中游下段。春来早,气候回升快,夏季雨量充沛,日照足,气温高,早晚温差大,有利于水稻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进行,有利于营养成分的制造,转移和储存。无论沟坝土壤都适宜水稻生长。   四川省运达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计划投资2.5亿元,在三家镇园坡村建设生态循环生猪养殖基地。四川省运达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是新成立的股份制企业,企业注册资金3000万元,现进驻于安居区工业园,计划分期投资2.5亿元,在安居修建园林式生猪养殖基地、沼气发电厂、有机肥料厂、骨粉厂、进出口等一系列为省、市重点扶持产业化项目。今年初,该公司开始在安居全区为生态循环生猪养殖基地选址,经过近半年的考察论证,该公司正式将基地落户于三家镇。据了解,该基地占地600亩,计划依托四川农业大学建造沼气池2万立方米,沼气发电200万度,沼液灌溉农业种植面积1万亩,存栏种猪600头,年产仔猪10万头,年出栏肥猪10万头,年屠宰加工100万头生猪肉联厂一个。目前,项目已完成基础平整,8月底前可完成猪场及厂房建设,整个项目预计2013年可全部建成投入使用。   三家镇当地农民种植海椒的历史虽然很长,但大规模种植海椒却始于近几年。三家镇坚定不移地调整农业结构,大力实施“一村一品”,成立了海椒专业合作社,加强了对种植户的技术培训,着力培育造就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队伍,通过举办培训班、现场会和外出参观学习、免费发放宣传技术资料等形式,努力提高农民栽植技术水平;同时引进市级龙头企业许氏龙凤调味食品厂,从年初该厂就与农民签订了收购协议,实行保底收购。2008年,该镇的南峰、柿子、洞湾、竹园等村涌现出海椒种植大户200户,散户1200户,全镇种植面积达到了7500亩。   乡镇建设   三家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突飞猛进,商业贸易繁荣活跃。新建街道4条5万平方米,商住房6万平方米,门面6000余间,引进个体工商户6000余户,家鑫农贸市有商贸摊位300个,专业干杂市场有摊位300个,日交易量在50吨以上。集中成片建成20户以上新村40处,10户以上的20处,全镇交通生活设施建设完善,建有水泥公路30公里,村级水泥路面1条3公里,村级泥结碎石路30条,120公里,通水泥路的村达15个。全镇光纤用户达1.3万户,40个村开通调频广播,程控电话达1.5万门以上,三家、太平、大坡场镇及公路沿线均用上了天然气和自来水。  

玉丰镇

  遂宁市安居区玉丰镇,东距市区18公里,西距安居城区7公里,G318线横贯东西,规划中的遂内高速公路、遂渝高速铁路横穿全境,东接西眉、和赤,南接三家、大安。交通十分便利。该镇行政区域面积55平方公里,人口3.2万人,辖23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   玉丰镇地处川中丘陵,土地肥沃,气候宜人,物产丰富,粮食、油料、水果、蔬菜、生猪、禽蛋、鱼类、香桂、核桃、花椒等农副产品生产量高,质量好,市场份额和市场占有率极高。玉丰镇根据区位优势,积极改善全镇的经济和建设环境,努力创建和谐的小康社会,镇党委、政府团结带领全镇人民围绕乡村城市化、农村工业化、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思路,制定“112345”工程,锐意进取,克服困难,实现了城乡经济繁荣,财政收入丰盈,物质生活与文化生活不断提高,社会安宁,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协调发展,人民安居乐业。该镇是遂宁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镇、环境优美镇。   

西眉镇

  (一)地理位置   遂宁市安居区西眉镇位于遂宁市船山区南部,距遂宁市25公里,其他理位置于东经105。32′30〃~105。43′30〃,北纬30。17′35〃~30。23′45〃,东与船山区老池乡相连,隔涪江与重庆市潼南县玉溪镇相望,南与磨溪镇、马家乡为邻,北界复桥镇、保升乡,西与玉丰镇、三家镇相连。镇域东西宽17.5公里,南北长11公里。   (二)人口资源状况   西眉镇共30个行政村、266个村民小组、1个社区居委会,总户数18186户,总人口61047人,其中:农业人口57592人、非农业人口3449人,有劳动力27081人,其中常年外务工人数16000人。   (三)土地资源   全镇幅员面积115平方公里,耕地45947.6亩,其中田23116.1亩、土22831.4亩。在耕地中坡度大于25度6486亩,退耕还林5100亩。   (四)农业资源   全镇总人口61047人,其中,农业人口57592人,场镇人口4352人,农业户18142户;耕地面积45947.6 亩,其中田23116.1亩、土22831.4亩。   (五)经济状况   2006年地方生产总值完成23880万元,占任务的100%;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181万元,同比增长119.5%;财政收入完成166.25万元,占任务的100%;人平纯收入同比增加432元;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2.5‰以内。   (六)基层组织   全镇有51个党基层组织,其中有4个党总支,47个党支部,有在册党员1441人。有镇干部58名,其中行政37名,工勤人员7名,事业人员14名;退休干部61名,其中行政48名,事业13名;有村干部108名,社干部均实行全员兼职兼薪。   (七)基层政权   全镇辖30个行政村,1个社区居委会,有266个农业合作社,4个社区居民小组。   (八)农业   西眉镇农业经济基础较好,以种植业和养殖业为主,粮食作物以种植水稻、小麦、玉米为主,经济作物以种油菜为主,养殖业以养猪、养小家禽、蚕桑为主。2006年地方生产总值完成2388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113元,年出栏生猪30000头。   (九)基础设施状况   1、道路:境内有遂渝高速公路、遂渝高速铁路、省道205线(重绵线)、玉西路。西眉至马家、西眉至和赤、西眉至富果、西眉至老池等区乡公路在西眉镇交会。   2、“三通”:全镇通电率达到100%,有线电视入户达到7339户,程控电话入户达到1300户。   3、水利设施:西眉镇境内主要河流有丁家堰、王家堰两条,均为涪江支流,较大型的水库有谭家坝水库(小一型,138万方)、文星桥水库(小二型,85万方)、和赤水库(小一型)等。现全镇镇管提灌站共有8站(830千瓦)、村提灌站9个(240千瓦)、社提灌站5台(61千瓦)。   (十)文化教育   西眉镇现有西眉(高完)中学、西眉镇中心小学、和赤初级中学、富果初级中学等20所公立学校,其中村小16所,幼儿园1所,在校教师456人、学生9442人,私立学样5所,在校教师42人、学生1430人。   遂宁市安居区西眉镇距安居区政府55公里,镇域面积115平方公里,场镇面积1.5平方公里,东邻重庆市潼南县安兴乡,南接马家乡、三家镇,西接玉丰镇,北接船山区老池乡、复桥镇,是典型的农业大镇,境内有遂渝高速铁路、遂渝高速公路和省道205线(绵重线)横穿而过,交通极为便利。   

磨溪镇

  全镇幅员面积54.4平方公里,全镇总耕地面积 27285.62 亩,其中水田面积12462.1亩,占45.67%,旱地面积14823.52亩,占 54.33%。总人口30084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505人;辖17个村、165个居民小组,1个场镇居委会。   一、地理位置   磨溪镇,位于遂宁市南端,距离市城区32公里;安居区的东南角,距安居区城区55公里。东经105?41′,北纬30?20′。东南两方与重庆市潼南县双江镇、花岩镇接壤,西北两方与四川省遂宁市安居区马家乡、西眉镇相邻。制属于四川省遂宁市市中区。镇政府位于磨溪场镇高千社区南北街上段2号。   二、地势、地貌   磨溪镇属于川中丘陵地带,地势以西南向东北方向倾斜向下走势。海拔在256米至369.5米,相对高差103.5米。地表植物分布在南、西、北地区,森林覆盖率为28.9%。交通便捷,四通八达,遂渝高速公路、S205线公路由北向南贯穿境内,乡村公路村村通,总长度达到128.6公里。   境内没有大江大河,只有几条小溪流,以磨溪河为主水流,西边源于玉丰镇由西向东沿西眉镇流经磨溪镇白河村,与北边源于西眉镇倒石桥向南流经磨溪镇板仓村、白河村,汇集于双河口,注入磨溪河,由北向南流经磨溪镇永灵村、黑白寺村、登高村、福埝村、千丘村、猛虎村、老木垭村、石佛村,在潼南县双江镇境内注入涪江河。   镇境内三条支流:在西边源于马家乡打石山由西向东流经西眉镇广林村、磨溪镇向阳村的狮子桥河,在向阳村太平沟注入白家河;另一条源于文星村之袁家桥经字库堰入溪;再一条源于渔家沟经曲水堰过黄金桥,穿麻雀崖于易家垮桥双河口入溪。渔家沟、曲水堰、易家垮桥均于1976年填河造田间断为河蓄水,间断为渠泄洪。   三、地质结构   全镇有水库5座,石河堰31 座,山坪塘224口,总蓄水量3610000 m3。电力提灌站 22座,水渠22条,总长28.8公里。   地质结构:全镇地质遂宁土组、沙溪土组和黄泥土组三种类型形成(包括林地)。其中:遂宁土组共10675亩;沙溪土组共20854亩;黄泥土组共457亩。   

聚贤镇

  遂宁市安居区聚贤镇位于遂宁市南部,距遂宁市城区10公里,距安居区政府10公里,镇域面积56平方公里,场镇面积0.5平方公里,是典型的农业乡镇。全乡共22个行政村、178个村民小组、1个社区居委会,总户数7615户,总人口26119人,其中:农业人口25366人、非农业人口753人。耕地面积27244亩,其中田11465亩、土15799亩。全乡交通十分便利,机场干道横跨乡内,经过八个行政村,小遂安路贯穿全境,连接遂宁市和安居区,全乡各村,村村通公路。境内有小二型水库6座,塘、库、堰104座,玉带河、同盟河流经全乡,麻子滩水利工程横穿全乡。水利设施齐备,灌溉便利。   2010年奋斗目标:   2010年全乡的奋斗目标是:实现地方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0%,达2.3亿元;地方财政收入同比增长10%,达到42万元;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5%,达到1194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500元以上;招商引资2000万元。   

莲花乡

  莲花乡是安居区最边远的乡镇之一,地处安居区西北角,距安居区50公里,位于三县交界处,西靠乐至,北靠大英县,东、南与拦江镇接壤,是典型的农业乡,主产玉米、红苕、水稻,农业产业有青花椒基地2000亩,玉米制种基地2500亩,核桃、黄金梨经果林2000亩。全乡幅员面积37.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8263亩,辖18个行政村,163个村民小组,总户数6075户,总人口22336人。  

观音镇

  观音镇位于遂保线右,距遂宁城区29公里、安居区35公里,东邻常理乡、横山镇,南壤石洞镇,西连白马镇,北界大英县天保镇、金元乡。全乡幅员面积32.5平方公里,总人口 20461人,耕地面积19381亩(其中田5912亩、土13469亩),全乡为捡金湾村、蒲家沟村、樟树湾村、山溪寺村、侍郎湾村、石柱沟村、荒草堰村、擦耳岩村、双油房村、桃子园村、四方碑村、双作坊村、飞虎寨村13个行政村,1个场镇社区,141个村民小组。   

歩云乡

  步云乡基本情况简介   步云位于遂宁市的西面,距市城区51公里,距安居区60公里,大英县城19公里,整个地理位置是东连白马镇,南与白马镇的解放乡、中兴镇的劳动乡相邻,中有麻子滩水库隔岸相望,西与拦江镇的广福乡、大英县的卓筒井镇毗连,北跟大英县的转轮乡柏桂乡接壤,步云原来是一个盛产食盐的好地方,有四大盐井,即步云井、黄盐井、竹林井、河边井,到处都在熬盐巴,水蒸汽上冲,使整个天空变成了乳白雾状体,整年不散,远近的老百姓就给这个地方起了一个雅号叫“雾盐井”,建国时步云正式建置,根据“雾盐井”的谐音,正式定名为“步云井”成为现在的步云乡。   步云乡辖10个行政村,80个村民小组,1个社区居委会,4431户农户,总人口16544人,劳动力6928人,幅原面积24.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2228亩,其中田4150亩,土8078亩,全乡工农业总产值达1.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636元,全乡有机关干部24人,村干部33人,0员328人,教职工45人。辖区内有初级中学校一所,中心小学校一所,村级小学4所,幼儿园2所,乡镇文化站一个,乡镇卫生院一个,农村信用合作社一个,由政储蓄所一个,兽防站一个,敬老院一个,集贸综合市场一个,工业企业2个(蜀州烟花爆竹厂、建军酒厂),建筑企业一个(立荣机砖厂),专业合作经济组织5个(黄柏中药材协会、智神源核桃合作社、蔬菜协会、养鱼协会、养猪协会),全乡辖区内县道路8公里,乡道公路里程60余公里,大型客运车7辆,小型汽车6部,农用运输车5架,拖拉机10台,固定电话600部,移动电话1200部,光纤电视普及率达70%以上,全乡年末农户存款余额达4900万元,步云乡地处麻子滩库区上游,有大中型电力提灌站两处,有小型电力提灌站8处,有炭洞子水库一个,拦河埝一处,有塘堰89口,辖区内有大佛岩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一个,小庙宇10余处,有移动、联通机站各一个,全乡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干群关系和谐,全乡有勤劳、纯朴的1.6万人民群众的艰苦奋斗,步云百业兴旺,是富裕、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7 值班电话 0825-8578101   8 传真 0825-8578101   

常理镇

  常理镇地处四川盆地中部,1992年8月合乡并镇时由常理、龙头两乡合并而成,东临横山镇,南与观音乡、横山镇接壤,西靠大英县金元乡、安居区观音乡,北齐大英县金元乡、隆盛镇,与船山区桂花镇相邻,乡内村村通公路,桂会、横金两条公路穿境而过,距遂宁城区21公里,安居县城42公里,火车西站3公里,成南高速公里桂花入口处10公里;全乡幅员42.6平方公里,辖20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231个村民小组,总人口26663人,共7132户,耕地25088亩(其中田9124亩,土15964亩);全乡农独特主要以小麦、玉米、水稻为主,经济作物主要有水果、花生、油菜、大豆、海椒、蔬菜等,养殖主要以生猪、肉兔、肉鸽、七彩山鸡以及其它小家禽为主。   常理乡是典型的浅丘地区农业乡,乡内基础设施完善,产业结构合理,交通网络发达,是经国家农业部命名的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全国闻名的黄金梨之乡。全乡劳动力资源丰富,常年在外务工人员高达6500余人,实现劳务收入8000万元,人均纯收入4200元。当地充分利用区域和资源优势,以基地建设为核心,围绕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积极探寻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全力打造现代观光农业和特色乡村旅游,走产业兴村的发展之路。现有南方优质早熟黄金梨13500亩,美国大五星枇杷2500亩,核桃2000亩、梨园新村千亩-,建成有美国王鸽、优质肉兔、七彩山鸡、无公害生猪等数个标准化特色养殖基地,是川中最大的绿色食品供应地。   

大安乡

  大安乡位于四川遂宁安居区。下辖:   510904205001 210 平安社区   510904205200 220 土祠村   510904205201 220 山寨村   510904205202 220 水观村   510904205203 220 凉水村   510904205204 220 四方村   510904205205 210 新场村   510904205206 220 三门村   510904205207 220 龙嘴村   510904205208 220 三口堰村   510904205209 220 岭岗村   510904205210 220 花门村   510904205211 220 龙垭村   510904205212 220 核桃村   510904205213 220 山堡村   510904205214 220 青山村   510904205215 220 石桩村   510904205216 220 明星村   510904205217 220 河嘴村   510904205218 220 铁碑村   510904205219 220 月亮村   

马家乡

  马家乡位于四川遂宁安居区。下辖:   510904206001 210 朝阳社区   510904206200 210 方广村   510904206201 220 打石山村   510904206202 220 明水村   510904206203 220 果林村   510904206204 220 双碑村   510904206205 220 五里沟村   510904206206 220 新宁村   510904206207 220 四坪村   510904206208 220 偏岩村   510904206209 210 中心村   510904206210 220 双山村   510904206211 220 治田村   


歩云乡特产大全




歩云乡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