坪茶村位于坝黄镇东部,东与木弄村接壤,南与塘边坡村、高坝村交界,西与坝黄、龙井、金龙村相连,北与金龙村、曹家坪村毗邻。村委会驻地坪阳坳村民组,距坝黄集镇1公里。全村总面积15.14平方公里。有中寨、田坝、坪茶、河边、油房、兴屋、岩院、广场坡、凤行、老屋、唐家、坪阳坳一组、坪阳坳二组、坪阳坳三组、詹家溪一组、詹家溪二组、詹家溪三组等17个村民小组。共有住户710户、人口3175人,以侗、苗、土家等少数民族为主,少数民族2820人,农民纯收入达到4015元。
全村现有耕地1750亩。其中,田846亩、占耕地面积48.3%;土906亩、占耕地面积51.7%;有牧地365亩,水域785亩;天然林、生态林、经果林等林地8670亩,森林覆盖率达48.3%。主产红薯、马铃薯、大米、油菜、蔬菜、花生等农产品。其中,大棚蔬菜和脱毒马铃薯是村里的特色农产品。基础设施建设较快。全村实现了户户通电,并有10个村民组已通公路,通村通组公路里程达10.5公里。农业基础设施有较大改善,全村有山塘4口,有大小人饮工程8处,自来水受益村民组17个,基本解决了全村的人、畜饮用水困难。另外,在农村能源建设上,有10个村民组、218户农民修建了沼气池,用上了清洁卫生的沼气能源。
文教卫生事业健康发展。村里有村级小学1所,教学班级4个,教职工4人,在校学生41人;有村卫生室1个,医疗卫生技术人员2人,全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民有1162人,占农业人口总数的42%。村里建有农卫星接收站1个,闭路电视458台。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522201101 | 554300 | -- | 查看 坪茶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坝黄社区 |
坝黄居委会位于坝黄镇集镇,有常驻人口1100人,其中农业人口500,居民大多已经商为主。有耕地30余亩。 --人口总数:1100人农业人口:500人非农业人口:600人 --行政区面积:7.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0.0亩 --主要民族成分:发展口号: --所辖村:街上、街下生产总值:120.0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经营业名特产品:副食品、餐饮业、其它商品办公所在地:坝黄镇集镇 |
白果村 |
白果村位于坝黄集镇南部,东与高坝村接壤,南与竹田村和桐木坪乡相连,西接与太坪、官庄村,北与坝黄村毗邻。村委会驻地白果村民组,距坝黄集镇3.5公里。全村总面积17.59平方公里。2011年,共有22个村民小组,住户395户、人口1813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7人,占总人口数的1.5%;人口计划生育率达96.8%,自然增长率8.18‰;人口密度为103.1人/平方公里。以侗、苗、土家等少数民族为主,少数民族1507人,占总人口数的83.12%。 全村现有耕地1806.75亩。其中,田909.5亩、占耕地面积50.3%;土897.25亩、占耕地面积49.7%;有牧地316亩,水域227亩;天然林、生态林、经果林等林地10126亩,森林覆盖率达66.5%。村里主产红薯、马铃薯、稻谷、油菜、玉米、蔬菜、花生及文旦柚等农果产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较快,全村已实现了户户通电;有14个村民组已通公路,通村通组公路里程达18.7公里;农业基础设施有较大改善,各类灌溉机具11台、大小引水渠道2778米,保灌粮田面积312亩,占总田面积的34.3%;大小人饮工程8处,自来水受益村民组13个,解决了全村80%以上的人、畜饮用水困难。2010年,全村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33万元。其中,农业产值162万元,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69.5%;林业产值9万元,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3.9%;牧业产值62万元,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26.6%。粮食总产量797吨,人均占有粮食496.5公斤;村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462元;常年有340余人在外务工,年收入近80万元。 文教卫生事业健康发展。全村有学校2所,教职工20人,13个班级、406学生;有村卫生室1个,医疗卫生技术人员1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民有1326人,占农民人口总数的73.14%;村里建有农建卫星站5个,闭路电视238台. |
竹田村 |
竹田村位于坝黄镇南部,东与汪家村及桐木坪乡接壤,西、南分别与鱼塘乡和江口县坝盘乡交界,北与太坪、白果村相连,距坝黄集镇15公里。全村总面积13.23平方公里。现有陈家一组、陈家二组、龙家、周家、半坡、湾头、老屋一组、老屋二组、洪家、李行、赶家、断家、岩门、猫猫岩、黄土、牛场、等16个村民小组。共有住户435户、人口1813人。以侗、瑶、苗、土家等少数民族为主,占总人口数的95.7%。属省级一类贫困村。有13个村民组已通公路,通村通组公路里程达3公里。有村级小学1所,教学班级6个,有教职工9人、在校学生169人;有村卫生室1个,医疗卫生技术人员2人。全村有耕地1194.5亩。其中,田416.9亩、占耕地面积35.2%;土773.6亩、占耕地面积64.8%;有牧地260亩,天然林、生态林、经果林等林地9650亩,森林覆盖率达54.6%。竹田村主产红薯、马铃薯、稻谷、油菜、玉米、蔬菜等农产品。 在2007年第七届村(居)两委换届时,为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撤小村并大村的工作号召,经报市委审批,将原白果村、汪家村、竹田村合并成竹田村。2010年,根据市第八届村(居)换届选举工作部署,拟将现竹田村又撤分为竹田村和白果村,将原汪家村的桐木坪村民组、大院子村民组、姚家村民组、罗家村民组与白果片区合并为白果村,将原汪家村的猫猫岩村民组与竹田片区合并为竹田村管理。 |
官庄村 |
官庄村位于坝黄镇南部,东接竹田村,南抵太坪村,西与长坪村相连,北与长坪村、坝黄村接壤。村委会驻地官庄村民组,距坝黄集镇6.4公里。全村总面积14.04平方公里。有10个村民组,有629户2609人,有7个党小组44名党员。属省级一类贫困村。 全村现有耕地面积1664.3亩,其中:田691.5亩,占耕地面积41.5%;土972.8亩,占耕地面积58.5%。有牧地310亩,水域343亩。天然林、生态林、经果林等林地10425亩,森林覆盖率达49.5%。村里主产红薯、马铃薯、油菜、玉米、花生等农产品。粮食总产量年均917吨,人均占有粮食350公斤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1200元左右;常年外出的务工人员420余人。 发展思路:大力发展经果林,努力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大力发展生态畜牧业、林业;进一步加大沼气池建设力度,努力保护生态环境,使水土流失严重的情况得到较好改善;加大以水利设施建设为主的基础建设,解决80%以上的人畜饮水困难;实现组组通公路。 |
泥哨村 |
泥哨村位于坝黄镇西北部,东接本市和平乡和油郎村,南抵寨中村,西连本镇苗哨溪、向家沟村,北与江口县万民村毗邻。村委会驻地元场村民组,距坝黄集镇16公里,全村总面积9·41平方千米,辖合兴、田家、元场、屋场、贵龙、寨云、茶盆、上寨、丰桶、白竹等11个村民组,共有住户406户,人口1684人,以苗、土、侗、瑶等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95·7%。 全村现有耕地967·5亩,其中,田646·5亩,占耕地面积66·8%,土321亩,占耕地面积33·2%,地形属喀斯特地形,本区无溶洞,历史上无地震、泥石流发生。境内有丰富的矿产资源,主要有磷、钒、钼、铁等。全村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14万元,多以劳务输出占主导,占全村收入的45%,粮食总产量850吨,人均占有粮食485公斤,村民均收入达到3150元。文、教、卫生事业健康发展,村里有村级中心完小1所,教学班级6个,学前班1个,在校学生276人,有村卫生室1个,医疗卫生技术人员1人,全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830人,占全村人口总数49·7%。 |
坝黄村 |
坝黄村位于坝黄镇南部,东与坪茶村接壤,南与竹田村、官庄村交界,西与长坪村相连,北与龙井村相邻。村委会驻地下街村民组,距集镇1公里。全村总面积6.47平方公里。有坪龙、普子、水井湾、界牌、大湾、塘家湾、上街、下街、何家普9个村民组,449户1802人,有8个党小组,48名党员。 全村现有耕地面积1430.7亩,其中:田786亩,占耕地面积54.9%;土644.7亩,占耕地面积45.1%。主要以红薯、马铃薯、水稻、油菜、蔬菜等农作物生产为主。粮食总产量年均达898吨,人均占有粮食400公斤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1854元左右;常年有300余人在外务工,年收入100万元。 发展思路:大力发展以无公害早熟蔬菜和经果林为主的生态农业;大力发展畜牧业、林业及水产养殖业;积极修建沼气池,保护生态环境;搞好全村的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解决全村组人畜饮水困难;拟建公益性中老年健身活动场;依托白花浪中州岛风景区,大力发展以旅游休闲为主的第三产业。 |
龙井村 |
龙井村是坝黄镇政府的所在地,东与坪茶村接壤,南与坝黄村隔河相望,西与江口坝盘乡相连,北与金龙村、苗哨溪村毗邻。村委会驻地坝黄集镇街上。其中镇政府各行政事业单位驻地龙井村辖区。龙井村由原龙井村、寨中村撤并而成,全村总面积20.8平方公里。辖19个村民组,有963户4288人,有13个党小组69名党员。属省级二类贫困村. 全村现有耕地2701.4亩,其中:田1612.5亩,土1088.9亩。有牧地124亩,水域748亩。天然林、生态林、经果林等林地14006亩,其中有150亩猕猴桃基地现仍保护完好。村里主产红薯、马铃薯、蔬菜、油菜、玉米、花生等农产品。粮食总产量年均达1670吨;常年有600余人在外务工,农民人均纯收入1800元左右。村内有坝黄加油站和艾家坪电站2家企业。坝黄镇加油站于2005年建成运营,属镇政府招商引资企业,企业总投资300万元。铜仁市艾家坪电站于2004年通过招商引资进入龙井村,该企业总投资3000万元,2006年底修建成艾家坪水电站,2007年4月投入试运行。 发展思路:继续加大新农村建设力度,切实搞好凯芒等新农村建设和农村社区试点工程;依托305省道和锦江流域资源,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大力发展蔬菜产业,努力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大力发展生态畜牧业,建立养殖小区和养殖大户;加大以水利设施建设为主的基础建设,解决80%以上的人畜饮水困难,同时,加快锦江河沿线各坝上的水利恢复建设;发展加工业、建筑业和商贸业,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 |
长坪村 |
长坪村位于坝黄镇西南部,东与官庄村、龙井村接壤,南与太坪村交界,西与江口县坝盘乡毗邻,北与龙井村隔河相望。村委会驻地长坪村民组,距坝黄集镇11公里。长坪村由原长坪村、半溪村撤并而成,全村总面积14.2平方公里。有15个村民组,738户2858人,有12个党小组70名党员。属省级一类贫困村。全村现有耕地面积805.65亩,其中:田484.65亩,占耕地面积60.2%;土321亩,占耕地面积39.8%。有牧地65亩,水域145亩。天然林、生态林、经果林等林地8741亩,森林覆盖率达54.5%。村里主产红薯、马铃薯、水稻、油菜、玉米、花生等农产品;有猕猴桃基地150亩。粮食总产量年均在861吨左右,人均占有粮食320公斤;农民人均纯收入1100元左右;常年有550余人在外务工。 发展思路:依托305省道和锦江流域资源,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大力发展经果林,努力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大力发展生态畜牧业,建立养殖小区,培养养殖大户;实现组组通公路。 |
太坪村 |
太坪村位于坝黄集镇南部,东南与竹田村相连,西与江口县坝盘乡接壤,北与官庄村毗邻。村委会驻地暗塘村民组,距坝黄集镇16公里。全村总面积18.49平方公里。辖暗塘、三房、李家坡、黄土、代沙、田坝、黑冲、硐冲、中寨等9个村民小组。2003年,共有住户630户、人口2554人,其中非农业人口41人,占总人口数的2%;人口计划生育达97.2%,人口自然增长率8.68‰;人口密度为138人/平方公里。以侗、苗、土家等少数民族为主,少数民族达2385人,占总人口数的93.4%。 全村现有耕地1541.1亩。其中,田764.7亩、占耕地面积49.6%;土776.4亩、占耕地面积50.4%;有牧地345亩,水域260亩;天然林、生态林、经果林等林地7840亩,森林覆盖率达41.6%。主产红薯、马铃薯、油菜、玉米、花生等农产品。基础设施建设较快。2003年,全村实现了户户通电;有7个村民组已通公路,通村通组公路里程达8.5公里;全村有各类灌溉机具4台、引水渠道1250米,防洪堤3500米,粮田保灌面积达345亩,占总田面积的45%;村里有大小人饮工程5处,自来水受益村民组达7个,解决了全村70%以上的人、畜饮用水困难。在农村能源建设上,有2个村民组、67户农民修建了沼气池,用上了清洁卫生的沼气能源。2003年,全村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50万元(按现价计算)。其中,农业产值173万元,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69.2%;林业产值11万元,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4.4%;畜牧业产值66万元,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26.4%。粮食总产量907吨,人均占有粮食355公斤;村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168元;常年外出的务工人员达630余人,年收入近110万元。 文教卫生事业健康发展。村里有中心完小1所,村级小学1所,有教学班级9个,教职工21人、在校学生411人;有村卫生室2个,医疗卫生技术人员2人,全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民有350人,占农业人口总数的15%;建有农村卫星接收站1个,闭路电视达120台。 |
苗哨溪村 |
苗哨溪村位于坝黄集镇西部,东与龙井村和泥哨村相连,南与江口县坝盘乡和龙井村接壤,西北与江口县桃映乡交界,距坝黄集镇14公里。苗哨溪村由原苗哨溪村、向家沟村撤并而成,全村总面积16.7平方公里。辖22个村民小组,572户2262人,有7个党小组50名党员。属省级一类贫困村。 全村现有耕地1375.5亩,其中:田997亩,土378.5亩。有天然林、经果林、楠竹等林地13639亩,森林覆盖率达69%,是全镇天然林保护最完好的村。村里主产红薯、马铃薯、大米、油菜、玉米、花生等农产品。粮食总产量年均在860吨,人均占有粮食400公斤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1200元左右。苗哨溪村常年有460余人在外务工。 发展思路:加大新农村建设力度;依托较好的竹木资源,拟引进一个竹木器加工企业;大力发展商品林,努力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大力发展生态畜牧业,建立养殖小区和养殖大户;切实实施好整村推进扶贫工程项目,确保村民早日脱贫致富。 |
金龙村 |
金龙村位于坝黄集镇西北部,东与坪茶村接壤,西南与龙井村交界,西北与泥哨村毗邻。村委会驻地李子院村民组,距坝黄集镇7公里。金龙村由原金龙村、油郎村撤并而成,全村总面积14.48平方公里。有20个村民组,有642户2900人,有14个党小组68名党员,属省级一类贫困村。 全村现有耕地面积1800亩,其中:田1067.7亩,土:732.3亩。村里主产红薯、马铃薯、油菜、玉米、花生、美国黑李等农产品。粮食总产量1298吨,人均占有粮食450公斤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1400元左右。全村常年有600余人在外务工。 发展思路:大力发展以无公害早熟蔬菜和经果林为主的生态农业;大力发展畜牧业、水产养殖业及林业,积极修建沼气池,保护生态,搞好全村的水利及基础建设,解决全村组人畜饮水困难;利用珍珠花生和美国黑李,大力发展农副产品深加工业;实现组组通公路。 |
高坝村 |
高坝村位于坝黄镇南部,与桐木坪乡相连,地处边远的高山村,交通条件较差,距铜仁城区18公里,距坝黄集镇12.6公里,属省级一类贫困村。全村共有12个村民组,农户404户、1580人,有耕地1116.9亩;其中,田638.4亩,土478.5亩,有牧地338亩,水域46亩;天然林、生态林、经果林等林地5176亩,森林覆盖率达51.2%。高坝村主产红薯、马铃薯、水稻、油菜、玉米、花生等农产品和楠竹等林木产品,另外,村内还贮有较丰富的铅锌矿。 |
宋家坝村 |
宋家坝村位于坝黄镇东南部,东南边与河西办事处、桐木坪乡和坝黄镇高坝村相连,西与木弄、坪茶村交界,北与木弄村接壤。村委会驻地黄泥堡村民组,距坝黄集镇10公里。宋家坝村由原宋家坝村、塘边坡村撤并而成,全村总面积12.52平方公里。辖20个村民组,605户2298人,有9个党小组53名党员。属省级二类贫困村。 全村现有耕地面积1497.5亩,其中:田933亩,占耕地面积65%。村里主产红薯、马铃薯、稻谷、油菜、玉米、蔬菜、水果、花生、大蒜等农产品,种植有大量的板栗和苗圃,村里还储有较为丰富的铅、锌、钒等矿产资源。粮食总产量年均达1150吨,人均占有粮食近500公斤;农民人均纯收入1400元左右;常年有400余人在外务工。 发展思路:紧紧抓住塘边铅锌矿开采机遇,进一步加大矿产资源开发;争取在本届内建成宋家坝渡河大桥;利用锦江流域资源,大力发展生态畜牧业,建立一批养殖大户;建立塘边大蒜种植基地和新建一个蔬菜种植基地。 |
木弄村 |
木弄村位于铜仁市西部,距市中心13公里,305省道、锦江穿境而过,交通便利,环境优美,2007年与曹家坪合并为木弄村,撤村后全村辖26个村民组,一中心小学和一所村级小学、并有一所养老院以及一卫生室、全村共896户、3691人,居住着土家、侗、苗和瑶等少数民族。设总支一个建立社区支部7个,社区党小组3个,中-员105名。木弄村做要经济来源有马铃薯、蔬菜、花生等农作物。 2009年木弄村成功引进巧克力、牛奶草莓一特色新型水果品种。带动了全村农民的人均收入,村党支部始终坚持把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作为首要任务来抓,巩固好保持0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健全和落实长效机制。木弄村并在镇各级领导的关心帮助下已建成一所青少年活动娱乐中心室,丰富了木弄村人民群众日常生活。在镇妇联的帮助带动下由木弄村妇女主任牵头把全村爱好健身的广大女青年团结起来组建了中青女子健身队伍,并在多次比赛中荣获好评。 |
坪茶村 |
坪茶村位于坝黄镇东部,东与木弄村接壤,南与塘边坡村、高坝村交界,西与坝黄、龙井、金龙村相连,北与金龙村、曹家坪村毗邻。村委会驻地坪阳坳村民组,距坝黄集镇1公里。全村总面积15.14平方公里。有中寨、田坝、坪茶、河边、油房、兴屋、岩院、广场坡、凤行、老屋、唐家、坪阳坳一组、坪阳坳二组、坪阳坳三组、詹家溪一组、詹家溪二组、詹家溪三组等17个村民小组。共有住户710户、人口3175人,以侗、苗、土家等少数民族为主,少数民族2820人,农民纯收入达到4015元。 全村现有耕地1750亩。其中,田846亩、占耕地面积48.3%;土906亩、占耕地面积51.7%;有牧地365亩,水域785亩;天然林、生态林、经果林等林地8670亩,森林覆盖率达48.3%。主产红薯、马铃薯、大米、油菜、蔬菜、花生等农产品。其中,大棚蔬菜和脱毒马铃薯是村里的特色农产品。基础设施建设较快。全村实现了户户通电,并有10个村民组已通公路,通村通组公路里程达10.5公里。农业基础设施有较大改善,全村有山塘4口,有大小人饮工程8处,自来水受益村民组17个,基本解决了全村的人、畜饮用水困难。另外,在农村能源建设上,有10个村民组、218户农民修建了沼气池,用上了清洁卫生的沼气能源。 文教卫生事业健康发展。村里有村级小学1所,教学班级4个,教职工4人,在校学生41人;有村卫生室1个,医疗卫生技术人员2人,全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民有1162人,占农业人口总数的42%。村里建有农卫星接收站1个,闭路电视458台。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