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来历 由国营金星农场改制设乡,沿用原名。
地理位置 位于东经117°10′14″~117°17′14″,北纬23°42′23″~23°53′31″。地处县东北部,东至四都镇,东南接梅岭镇,西南与桥东镇接壤,西连西潭乡,西北与红星乡为邻,东北与云霄县交界。乡政府驻地鹿食坑村,电话区号0596,邮政编码363503,距县政府驻地9.5千米。
政区沿革 明置县后属第四都(湖内村属第三都)。清沿明制。1950年属第四区。1958年辖区内的新东亭、公子店、田朴、蟳寮4个自然村属四都镇,院前、黎明、邱城3个自然村属桥东乡,湖内村属城关镇,1960年合并为国营金星农场。1984年10月建乡。
政区划分 全乡辖公子店、新东亭、湖内、院前、黎明、田朴、蟳寮、邱城8个村民委员会;古关作业区、丁寮作业区、下尾作业区、四都作业区、湖内作业区5个作业区。
人口面积 全乡人口总数20336人,共有土地面积60.6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1428亩,其中水田6637亩,旱地4791亩。山地面积54922亩,水面面积5955亩,果地面积19726亩,海水养殖12940亩,其中对虾养殖2800亩,淡水养殖2880亩,其中养鳗320亩。
自 然 条 件
地形地貌 背山靠海,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以北部的乌山和西北部的河港山为屏障。
水文 有丁寮、古关、凤山、石陂水库4座。
矿藏及其他自然资源 主要为花岗岩,集中分布在湖内村一带。
自然灾害 主要是台风,多发生于夏季。风灾和涝灾严重影响水产养殖、农作物生长及溪海堤安全。最严重的一次发生在2006年5月18日,造成80%的农作物失收,倒塌房屋53间,海堤决口30余米,800多亩虾池被损,数十艘渔船损毁,直接经济损失2亿多元。
基 础 设 施
交通运输 国道324线穿境5.5千米,沈海高速公路穿境5.5千米,距高速公路诏安东进出口500米。全乡水泥路30.8千米,实现村村通水泥路。
邮政电信 2015年末有邮政所1处。报纸、杂志累计期发行6.9万份。固定电话3250部,电话普及率80%;移动电话信号覆盖各村。
名 胜 旅 游
风景区 境内有省级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九侯山,有建于唐代的九侯禅寺。素称“闽南第一峰”,是著名风景区,位于乡驻地西北部,方圆十余里,九峰并列,层峦迭翠,烟岚起伏,清泉激石,怪石嶙峋,四季入春,鸟语花香。有天开门、五儒书室、棋盘石、香炉石、风动石、松涧泉、飞来佛等十八景,山崖上有历代名人、学者刻题多处。半山上有饰始建于唐期的九侯禅寺俗称九侯岩,是诏安县著名寺院之一。寺前殿有望海楼,登楼可远眺十九公里外东南沿海的祥麟塔,自然界的奇峰怪石、烟波云树,尽收眼底。九侯山美景如画,是著名旅游胜地,吸引来自各地的大批游客。现已开通环山公路,衔接店湖公路,客车可直达寺前。九侯禅寺等已列入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350624200 | 363000 | -- | 查看 金星乡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院前村 | ·诏安县旅游·诏安县特产·诏安县十大特产·诏安县十景·诏安县 | 0 |
---- |
查看 院前村谷歌卫星地图 |
蟳寮村 | ·诏安县旅游·诏安县特产·诏安县十大特产·诏安县十景·诏安县 | 0 |
---- |
查看 蟳寮村谷歌卫星地图 |
黎明村 | ·诏安县旅游·诏安县特产·诏安县十大特产·诏安县十景·诏安县 | 0 |
---- |
查看 黎明村谷歌卫星地图 |
田朴村 | ·诏安县旅游·诏安县特产·诏安县十大特产·诏安县十景·诏安县 | 0 |
---- |
查看 田朴村谷歌卫星地图 |
湖内村 | ·诏安县旅游·诏安县特产·诏安县十大特产·诏安县十景·诏安县 | 0 |
---- |
查看 湖内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简介 |
---|---|
南诏镇 |
南诏镇地处诏安县南部,东临东溪,是诏安县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是“中国书画艺术之乡”和“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是省级“文明镇”、“商贸重镇”、“生态乡镇”。镇区现有面积 17.5平方公里,规划面积 36.7平方公里,辖15个社区、2个行政村,总人口数约8.1万人。2015年,农村经济总收入2611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4万元。 近年来,随着城镇化发展,工业项目也逐步外迁,现有可耕地面积约1000亩,工业、农业在经济发展中的短板问题日益突出。南诏镇党委、政府充分借助书画文化和地理人文优势,立足商贸兴镇,积极培育书画文化产业、房地产业、旅游业、服务业、餐饮业、商贸业等第三产业作为城区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和支撑点。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东扩西移、南拓北展”的规划蓝图,提出“服务城市建设,配合城市管理,做大做美中心县城”的发展定位,以“引项目、促征迁、惠民生”作为发展思路,着力开发南环城片区和江滨新区,并率先启动全县第一个棚改项目——南雅园棚户区改造工程。 2015年,南诏镇取得全县绩效考评一类乡镇第一名的好成绩,经贸、综治、计生、安全生产等工作也位列前三名。在承担江滨新区扫尾、华林北路、江滨学区、文创园及南诏中心小学等项目征迁任务的基础上,还保质保量地完成了黄标车整治、“两违”整治、征兵等工作任务,为全县做贡献。2015年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为:城镇以上固定资产完成200010万元;工业固定资产完成6530万元,完成年度计划的130.6%;规模工业产值完成97499万元,完成年度计划的106%;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32051万元,完成年度计划的105%;合同利用外资完成200万美元,完成年度计划100%;新增限额以上服务业3家,完成年度计划的100%;电子商务交易额完成4319万元,完成年任务的113.66%;电子商务零售额完成3764万元,完成年任务的117.63%。 今年以来,南诏镇党委、政府继续以江滨新区和南环城片区的征迁作为中心工作,特别是0完成了江滨新区失地农民安置房的分房。同时,全面启动南雅园棚户区改造项目(项目规划用地面积13.57万平方米),完成了所有涉及的837个征迁户的入户宣传和调查摸底工作,形成了“一户一档”。截止5月份,南诏镇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为:城镇以上固定资产完成50865万元;工业固定资产完成4704万元,已完成年度计划的94.08%;规模工业产值完成58176万元,已完成年度计划的51.94%;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6813万元;电子商务交易额完成2349万元;电子商务零售额完成2389万元。下半年,我们将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指标,统筹兼顾,共同推进,确保按时保质保量完成任务。重点要继续做好江滨新区征迁扫尾工作和南雅园棚户区改造项目的征迁工作。 |
四都镇 |
四都镇地处诏安县东北部,是全国重点乡镇、全国生态乡镇、福建省重点工业卫星城镇、省商贸重镇、省级文明乡镇、省农村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示范乡镇、省级园林式乡镇、漳州市级小城镇综合改革建设工作试点乡镇和市重点(卫星)城镇。镇辖区面积75.79 平方公里,其中山地面积6万亩,耕地面积2.8万亩,浅海滩涂面积2.5万亩,海岸线15公里,辖20个行政村和1个社区,总人口5.7万人。 四都镇农业生产条件得天独厚,年平均气温21.5℃,一年无霜期 350天以上,年降雨量1500毫米。主要种植荔枝、青枣、龙眼、香蕉等水果;已形成泥蚶、红鲟、对虾、花蛤四大养殖基地;后港青壳荔枝、盐仓青枣、林头珠蚶、田美灰鹅为我镇四大拳头农产品。后港青壳荔枝、林头珠蚶、“大梧蚝”商标先后获得国家地理标志和漳州市知名商标认证。 四都镇现有诏安水产专业加工区和东湖工业小区两个工业园区,全镇工业企业企业23家,协议投资超过35亿元,其中福建铭兴食品冷冻有限公司(三期)、福建澳华农牧科技有限公司、福建瑞瑞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等投资上亿元的企业8家。辖区内企业获得省级龙头企业5家、省级著名商标4个、国家发明专利8个、省科学技术奖2家、省科技型企业1家,铭兴冷冻“铭海”商标获得全县首枚国际注册商标,并有安莉高分子在海峡股权交易中心挂牌上市。2015年财税收入5210.71万元(其中国税4048.79万元,地税1161.92万元),可支配总财力2785.66万元;固定资产投资21.03亿元,同比增长47.43%;农民人均纯收入13740元,同比增长34.4%;外贸出口额17746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602万美元。 诏安四都渔乡休闲小镇于今年列入福建省第一批特色小镇创建名单,三年内计划总投资10.6亿元,2016年计划完成投资6亿元,2017年计划完成投资3亿元,2018年计划投资1.6亿元,打造功能完备、内涵丰富、特色鲜明的诏安县渔乡休闲特色小镇。 四都镇文化积淀深厚,主要有樟公寺、碧莲寺、上湖-和七贤庵等特有人文景观。社会事业不断发展,学校、卫生、文化等设施日益完善,功能作用发挥日益明显,全镇现有中学两所,小学13所,在校中小学生6千多人。 |
梅岭镇 |
梅岭镇位于诏安县东南部,三面临海,东与东山县一水之隔,西临宫口港,南与广东省南澳县隔海相望,土地面积 29.7 平方公里,辖区 15 个行政村,耕地面积6650亩,林业总面积15901亩,海岸线长达22 公里,人口3.34万人。2015年规模工业总产值27亿元,工业税收1927万元,外贸出口6375万美元,农业总产值完成21.4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4500元。2016年1-6月规模工业总产值16.8亿元,工业税收1244.76万元,固定资产投资6.38亿元,占全年任务的53%,税收收入2681万元,完成年度任务的50%,出口5365万美元,同比增长129%。全镇现有规模工业15家,其中水产加工10家,东欣有限公司、安邦水产有限公司是省、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梅岭镇水产资源丰富,是全省规模最大的深水抗风浪牡蛎吊养基地和最大的灯围捕捞基地,也是全国最大的对虾幼体培育基地。有浅海、滩涂面积12.5万亩,全镇60匹以上马力的各类船只400多艘,年捕鱼200万吨以上,其中钢质捕捞船132艘;海上牡蛎吊养面积5万亩,产量30万吨,销售收入达3亿元;全镇虾池养殖5000亩,产值3亿多元。规划建设码头9座,其中5千吨级2座,1万吨级4座,2万吨级2座,5万吨级1座,建设有赤石湾一级渔港、田厝二级渔港。 梅岭镇风景绮丽,名胜古迹甚多,有祥麟塔、帝君庙、玄钟古城、望洋台、果老碑林、古练兵场等18个景点。目前规划设计旅游景区面积4.8平方公里。其中田厝海角翠湾区,面积1平方公里,南门滨海文化区面积2.3平方公里,腊洲休闲渔家区面积1.5平方公里。2015年,梅岭镇获得省级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南门村入选首批国家级乡村旅游模范村。 |
桥东镇 |
桥东镇位于县城东郊,依山傍海,西面临溪,隔东溪与南诏镇东关社区相望。全镇面积108平方公里,下辖23个建制村,共有干部职工人数124人(其中公务员及事业干部45人,工勤人员及临时工60人,派驻机构人员19人),其中班子13人,班子联席会成员1人,主任科员2人,享受正科级待遇2人。人口总数6.5万人。2015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达18.75亿元,税收1616.49万元,固定资产总投资额8.12亿元,规模工业总产值10.4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2551元。 桥东镇现有51个党支部(含党总支6个),其中企业党支部6个,非公联合党支部1个。全镇现有党员2730名。其中女性党员520名,占19.05%。党员队伍中,大专及大专以上党员558名,占20.44%;高中及中专的党员545名,占19.96%。 桥东镇山海资源丰富,地方经济特色鲜明,商贸经济活跃,镇驻地有一条3公里长商、住一体化街道,桥园水产品交易市场是全省最大的村级海产品交易市场,年水产交易额达到4亿多元。工业培育形成水产加工等特色产业,规模水产加工业有4家。农业培育形成蔬菜、水产等特色产业,建成万亩蔬菜基地,蔬菜年复种面积3万亩,产量8万吨,蔬菜产品销往厦门、深圳、香港等地,建成万亩水产养殖、育苗基地,年产海产品22540吨,各类鱼苗、虾苗、鲍鱼苗等畅销全国各地及东南亚等地区。 |
深桥镇 |
深桥镇是福建省最南端的乡镇,与广东省铙平县交界,为首批省级开发区——闽粤边界开发区所在地,是福建省的南大门。辖区面积6436公顷,耕地面积2513.7公顷,集镇规划面积500公顷。建成面积150公顷,下辖28个行政村,总户数16018户,总人口6.1863万人。其中港头村属畲族村,畲族人口共544户2193人。 深桥镇是全县粮、油、果的主产区,素称“荔枝之乡”。全镇水果种植面积22804亩,年总产量达34222吨。热带亚热带水果种植面积18950亩,产量32066吨,其中荔枝11595亩,产量17615吨,龙眼7335亩,产量14445吨;青梅、李子、桃子等其他水果种植面积3618亩,产量1985吨。本镇岸屿村狮头自然村属海岛,盛产海蚌,闻名遐迩。深桥镇地势平坦,区位优势明显,交通条件优越。国道324线从东北向西南贯穿,漳诏高速公路诏安南互通口位于我镇境内,国道通往漳汕铁路火车站的连站大道已经通车,南环城路工程也已峻工,县第二通道商住新区已经形成。辖区内特别是工业园区基础设施配套完善,实现了村村通电、通水、通水泥路、通程控电话。镇设立了有线电视中心站,村村安装了有线电视,并实现与省、市、县有线电视联网。此外,海关、商检、工商、税务、银行、邮电、运输、医院、学校等公共服务机构配置齐全。辖区内有三所中学,边城中学属完全中学。 近年来,深桥镇依托资源和区位优势,大力实施“打造边界工贸重镇”战略,乡镇工业发展迅速。2015年,全镇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4亿元,比增41.18%。全镇工业产值达到10亿元以上,上缴工业税收1500万元以上;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家,福建合口味食品工业有限公司年工业产值达2亿元,鑫旺建材、环宇再生资源等规模以上工业也在迅速发展;新办内资工业企业3家,注册资本3600万元,引进外资企业一家,为深圳市茂雄物流有限公司,协议投资15亿元;新办民营工业7个,新投产项目4个,新开工项目6个。年初鑫旺建材公司正式投产;福建景生农业开发有限公司项目、韵星渔具项目已准备试投产;斯美佳塑胶玩具二期、江氏百草项目已建成厂房主体;新长发等一批项目完成场地平整,项目建设稳步推进;新引进的同济医院、新车站、万汇国际等项目均开始洽谈、征地等工作。国道深桥段已成为全县重大工业项目最密集的工业区。 深桥镇党委提出“优化环境,促项目,做好服务,引项目,上下一心,谋发展”的工作思想,“优化环境,促项目”就是加大软硬件的投入力度,为项目的落地、投建、投产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加强部门的联系,协调项目在落地、投建、投产碰到的问题,让投资商有在家门口投资的感觉。“做好服务,引项目”就是加强经委人员自身业务素质和政治素质的提高,为企业做好“保姆式”服务,把客商当成自家人,把企业的事当作自己的事,以求上下一心,为企业的落户、投产和发展一路绿灯,真正做到“引得进,留得住,能发展”的良性的投资氛围。 |
太平镇 |
太平镇位于诏安县中西部,毗邻广东省饶平县,距县城25公里,有四条出省通道。全镇土地总面积15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0872亩,19个行政村,5.1万人,其中,客家语系占57%,闽南语系占43%。2012年,全镇预计农业产值1.5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014元。 太平镇是诏安县有名的水果之乡,盛产青梅、柑桔、杨梅、香蕉、荔枝、龙眼、枇杷、橄榄等水果,水果种植面积8.13万亩。其中,青梅种植面积4万亩,年产量近2万吨,人均种植面积0.77亩,种植面积50亩以上的种植大户有25户。2012年,青梅产值4800万元。同时,该镇发挥区域优势,以“大铺山台湾现代农业示范基地”为龙头,整合周边7个行政村的果园和山地一万多亩,重点针对产能较低、荒废已久的各类果园、山地进行综合开发利用,引种台湾农业新品种、新技术,规划建设总投资约3.35亿元的“闽台高端农业合作示范区”。“大铺山台湾现代农业示范基地”由台商陈清淇先生创办,果园面积580多亩,主要引种凤梨释迦、莲雾、红肉火龙果等多种台湾高优水果。 太平镇是诏安县山区的工业重镇,现已形成以青梅加工业、塑胶玩具、服装织造为主的三大产业。建于2008年1月的太平走马工业小区,是诏安县唯一一个村级工业小区,规划面积1200多亩。目前,工业小区已投产企业6家,2012年预计产值可达2亿元,税收超400万元;在建企业3家。其中,漳州市华达威合金塑胶玩具有限公司,占地面积88.7亩,总投资1.5亿元,注册资本500万美元,公司主要产品为宝马、奔驰、兰博基尼、法拉利、福特等世界各大汽车厂商授权生产的高档仿真合金塑胶车模玩具,产品多销往欧洲和美国、日本等国家。公司计划分两期投资,一期工程已于2011年7月建成,现有4 幢钢结构厂房,占地2.4万平方米,装配生产线23条,各类员工500多名。二期工程于2012年8月开工,投资8600万元,新增10条装配生产线及新产品、新材料设计研发中心等。预计项目全部投产后产值可达2亿元,税收超1000万元,年可吸纳本地员工就业1000人以上。 太平镇人杰地灵、英才辈出、人文荟萃,主要景点点灯山(又称明灯山)留有抗元民族英雄陈吊眼兄妹、天地会及战争年代革命前辈斗争的踪迹,山上明灯寺在潮汕一带享有盛誉,终年香火不断。已故世界著名漆艺大师、原四川美术学院院长、教授沈福文,生于斯,长于斯。星斗楼是海内外媒体公认的前台湾政要-的祖籍地。 |
霞葛镇 |
霞葛镇位于诏安县西北山区,1987年从官陂拆出建乡,1992年2月改为镇。东部与北部连接官陂镇,南接太平镇,东南邻红星乡,西南邻广东饶平县,西北接秀篆镇。该镇四面环山,是一个天然盆地,总面积80.7平方公里,拥有山地7.2万亩,耕地1.35万亩,水稻等农作物播种面积2.5万亩,荔枝等水果种植面积3.1万亩。该镇下辖溪东、五通、庄溪、天桥、南陂、坑河、华河、司下、庵下、溪林共10个行政村73个自然村,人口约42000人,党员705人,2015年度人均可支配收入8279元整,现有建档立卡贫困户723户,2038人。讲客家方言,该镇是省级生态乡镇和市级文明单位。 近年来,霞葛镇党委、政府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抓发展、重民生、建生态、促和谐为执政理念,充分利用加快山区经济发展的契机,依托区位、交通、生态优势,实施项目带动战略,扎实推进城乡统筹一体化建设进程,全力推动全镇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稳步发展。该镇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山区中心集镇地位日益突显。全镇交通四通八达,构成"网状"道路,2013年12月通车的沈海复线高速公路(福广高速)在该镇设立互通口。以309省道贯穿该镇南北为主干线,支干线有霞秀公路(霞葛至秀篆)、南坑公路(庄溪至坑河、官陂彩下)、霞建公路(霞葛至饶平县建饶、新丰)等,上述公路均在镇区与309省道交汇,使得镇区成为各道路的交集区,是两省三县八乡镇的交集点。由于地理位置优越及交通便利,该镇逐渐成为百姓、商家认同的山区中心集镇,目前诏安县红花岭富硒工贸示范园正在规划建设中。 霞葛镇环境优美、自然人文资源丰富。该镇地处圆形的盆地之中,四周环山,人口相对集中。境内有岭下溪、平和大溪贯穿并汇集流入东溪,形成优美的自然环境,水资源、电力极为丰富。省龙潭水电公司下辖的所有三个电站均在霞葛镇境内。诏安县两个中型水库之一岭下溪水库也在霞葛镇境内。该镇文化氛围浓厚、历史文化古迹众多,境内有著名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市级对台交流重点宫庙——五通宫、漳州市十大革命遗址——文圃学堂、小刀会遗址——镇龙庵以及龙山书社、金环宝塔等文物风景区闻名遐迩,海内外游人络绎不绝。 |
官陂镇 |
诏安县官陂镇位于诏安县西北部,距离县城50公里,位于诏安、平和、云霄三县交接处,官陂镇总面积150.4平方公里,辖17个行政村,人口59025人,均属于客家语系。属亚热带气候,年平均气温22℃,无霜期353天,年降雨量1600~1800mm。全镇耕地面积14687亩,山地面积179362亩。2015年全镇规模工业总产值4.69亿元,农业总产值1.81亿元,财税收入381.4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948元。农民主要经济收入是以农业为主,兼外出经商务工收入,现有荔枝种植面积4万多亩,茶叶以及其他杂果和中药材等面积有1万多亩,其中以公田村的蔬菜最为出名,2015年公田村白菜产量5万斤、产值10万元,大蒜80万斤、产值240万元。 官陂镇是全县唯一拥有地下天然温泉的乡镇,现已发现和开发的天然温泉洗浴休闲场所有8处,其中龙天大酒店是一家集温泉、餐饮、住宿、休闲为一体的大型温泉酒店,已初具规模,总投资8000万元。森林覆盖率81%,居全县首位,其中,生态林面积10万亩、经济林面积3万亩。 该镇区位优势突出,交通网络发达,沈海高速复线,省道309贯穿全境,厦门、汕头两个特区均在2个小时经济生活圈内,能主动接受两大经济特区的辐射和产业转移。 |
秀篆镇 |
① 行政辖域。秀篆镇位于诏安县西北部,北与平和县九峰镇接壤,西与广东省饶平县交界,东南与本县官陂镇、霞葛镇毗邻,是台胞重点乡镇、省定革命老区乡镇。全镇总面积133平方公里,辖有17个行政村、157个自然村、216个村民小组,共有10337户、61233人。全部讲客家方言。 ②交通状况。该镇距县城62公里,主干公路42公里水泥路、20公里柏油路直通诏安县城,西向河美、北坑二条公路通往饶平县,北向公路通往平和县,东向河背公路通往官陂镇,全镇已实现村村通水泥路的目标。 ③历史人文。明朝以来属于第二都,后称为秀篆(因地形曲折,纵横交错,有如篆字,后人相继说是篆山,在二百多年前清朝年间,文人层出,将秀字添上,把山字略去,即为秀篆)。解放前单独设乡,解放初属第六区管辖,1951年4月将第六区拆出单独设区第七区,1952年2月改称第九区,1955年6月改称秀篆区,1956年5月并入官陂区,1958年9月合并成立和平公社,1959年2月改称秀篆公社,1984年建秀篆乡,1992年改秀篆镇。历史上人才辈出,有明末时期转战南北、战功显赫的功臣宿将游瑞清,清朝时期钦赐正三品之朝林学士游合璧等等。 ④建筑景观。秀篆村村有土楼,生灵人畜、集楼而居,现规模较大保留较完整的土楼有龙潭楼、光裕楼、长源楼、东泰楼、拱北楼、步青楼、凤江楼、迎阳楼等,这些土楼建筑独特,近年来吸引了不少学者、建筑师前来参观。 ⑤闽(秀)台 关系渊源。秀篆人民敢于闯荡、勇于拼搏。早在明朝中期,秀篆人民就飘洋过海,迁徙到台,繁衍生活。明末清初,大批的秀篆人聚群、聚族、聚兄弟迁移到台湾的台北、桃园、宜兰、基隆、彰化等地。据了解,从秀篆到台湾的后裔有:游氏4—5万人、王氏5—6万人、李氏4—5万人、黄氏6—7万人、邱氏3—4万人、罗氏2—3万人、吕氏3—4万人、赖氏1—2万人,江氏、叶氏近万人。在历、现届台湾政坛主要领导人、军界、财界等都有秀篆后裔在执掌。秀台渊源密切,每年都有几十个台胞组团回乡寻根谒祖。 ⑥气候与物产。全镇气候优越,温度适宜,全年平均温度20℃,无霜期达300多天,雨量充沛,年降雨量达1442毫米。全镇拥有耕地面积1.1万亩,山地面积17.73万亩(其中有林面积12.5万亩,有果面积1.43万亩,宜果面积3.8万亩),主要资源有瓷土、水电、木材等。我镇立足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因地制宜,分区打造特色产业,形成富硒金银花、富硒茶叶、富硒蜜柚、富硒无公害蔬菜、富硒水稻种植等五大特色农业生产片区。堀龙、东径村改造了900多亩蜜柚园,还成立蜜柚合作社。隔背、石东、礤岭等村发展金银花和清明茶、大乌栋、郁兰香、姜母茶等茶叶高优品种,提高产量和效益。目前,礤岭村已成为我镇最大的茶叶产业村,礤岭生态茶叶产业园正在建设中。北坑村积极引进广东济公保健食品有限公司等企业采用下订单式和实行最低收购价等方式,发展手香橼种植,促进农民增收。 ⑦基础设施。该镇水利资源丰富,主要河流有埔美河道、河背溪等2条,全镇现共有水电站(龙吼水电站、长狮水电站、河口水电站、东坑水电站等)10座,总装机容量达3000多千瓦。35千伏秀篆输变电工程,从根本上解决了我镇低电压问题,为我镇人民提供了安全、稳定、可靠的用电保障。道路建设方面,总长12.277公里的秀篆镇第二生命通道(隔背-马坑),目前已完成境内的全部征地和路基整理工程。堀龙、寨坪、上洋、北坑、礤岭等村的通自然村公路建设,总长近14公里。护岸二期等水土保持工程已竣工验收,进一步巩固了生态,美化了环境。此外,关涉千家万户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校安工程等民生工程也正在有序建设中。所辖的17个行政村都已通电、通路、通自来水,90%以上的自然村覆盖了移动通讯信号。富饶的物产、便捷的交通、充足的电力以及的优质的服务营造了宽松优越的投资环境。 ⑧经济社会状况。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90年代后,秀篆镇的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都有了较大的发展。2015年全年工农业总产值51618万元,是“十一五”末期的2.15倍。其中工业总产值32018万元,增长27.82%;农业总产值19600万元,增长8.89%;农民人均纯收入6089元,同比增长15.96%,比“十一五”末期增长了137.48%。 ⑨教育文卫事业不断进步。全镇拥有2所初级中学、19所完全小学,学生可实现就近读书。全镇各个校安工程项目都已动工建设,陈龙小学、焕塘小学等多个校安工程已竣工投入使用,其他在建项目也都在加快推进中。创办有秀篆中心卫生院,各村基本上都有卫生所及乡医,每年都有进行各种类型的防疫工作,医疗卫生、妇幼保健等工作水平逐年提高。 ⑩投资导向。丰富的电力、林木、水果、茶叶资源,为发展茶叶、水果、木材等农产品资源型加工企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丰富的瓷土资源对发展陶瓷产业极为有利。丰富的物产、便捷的交通、充足的电力以及优质的服务营造了宽松优越的投资环境,是投资和发展的理想区域。 |
西潭镇 |
西潭镇交通便捷、四通八达,厦深铁路诏安站设在境内,省道诏平线、县道金白线穿境而过。全镇土地面积66.54平方公里,辖17个行政村,32个自然村,12200户,总人口约4.88万人。辖区内不仅有鸿辉不锈钢有限公司、伟业五金制品有限公司、友山混凝土有限公司、华之杰食品有限公司、绿湖农业科技等众多企业,还有斗山风景区,龙潭水库,亚湖水库,国家级传统古村落、省级历史文化名村山河村等人文自然景观。 【经济建设】 截至6月底,全镇规模工业总产值完成5.87亿,占全年任务的55%;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1亿元,占年任务的68%。税收全年任务1615万元,截至5月份,已完成780.61万元,占全年任务的48.3%,预计至6月份可达860万元,占全年任务的53.2%。各项经济指标基本实现“双过半”。 今年以来,西潭镇深入开展“三个年和一大战役”、招商引资“百日攻坚”活动,以项目建设为中心,以转变作风为抓手,抓好物流、现代农业和生态文化旅游三条主线,经济社会发展呈现良好态势。 【项目落地】 项目建设是经济发展的有力抓手。今年西潭镇组织实施了12个重点项目建设,总投资6.4亿元,年度计划投资3.6亿元,1-6月份完成投资1.9亿元,占年度计划投资的52.2%。现着重抓好健桦塑胶塑胶有限公司、绿湖科技有限公司两大重点工业企业的续建,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建设、海西天然气管网工程等10个项目均全部开工并有序推进。 同时,坚持把改善和保障民生作为建设富美西潭的根本着力点,安排了与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10个为民办实事项目,年度计划投资6270万元。项目涵盖农田水利、道路交通、环境建设和教育基础设施建设等,目前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等8个项目已全面开工。 【现代农业】 立足西潭农业大镇的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现代特色农业,全力推动东湖农业片区“漳州市国家现代农业核心示范园”建设。通过引进福建香百富现代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福建众农果蔬有限公司和诏安嘉禾百利种苗有限公司等3家农业企业,打造哈密瓜、富硒大米、铁皮石斛、黑珍珠莲雾等特色农业产业基地。并与观光农业、生态旅游相结合,创建一个集观光、休闲、生产为一体的现代农业生态产业园。 【招商引资】 一是加快园区建设。抓住全县整合优化工业园区的契机,发挥动车客运货运站设在境内的区位优势,完善园区基础配套设施,提升园区承载大项目、好项目的能力。二是拓宽引资渠道。大力实施“走出去”的招商战略,有计划地组织招商小分队到珠三角和厦漳泉等发达地区招商,逐步形成全民招商、以商引商的良好态势。 【旅游产业】 发挥山河村“国家级传统古村落”和“省级历史文化名村”的品牌效应,加快推进传统古村落保护修缮工程,引进上海木木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开发山河村传统古村落旅游项目,目前正在做积极对接。利用斗山岩、亚湖水库、福兴村谢琯樵故居、美营畲族村等自然人文景观,主动融入“九侯·乌山”旅游景区整体开发。 |
金星乡 |
名称来历 由国营金星农场改制设乡,沿用原名。 地理位置 位于东经117°10′14″~117°17′14″,北纬23°42′23″~23°53′31″。地处县东北部,东至四都镇,东南接梅岭镇,西南与桥东镇接壤,西连西潭乡,西北与红星乡为邻,东北与云霄县交界。乡政府驻地鹿食坑村,电话区号0596,邮政编码363503,距县政府驻地9.5千米。 政区沿革 明置县后属第四都(湖内村属第三都)。清沿明制。1950年属第四区。1958年辖区内的新东亭、公子店、田朴、蟳寮4个自然村属四都镇,院前、黎明、邱城3个自然村属桥东乡,湖内村属城关镇,1960年合并为国营金星农场。1984年10月建乡。 政区划分 全乡辖公子店、新东亭、湖内、院前、黎明、田朴、蟳寮、邱城8个村民委员会;古关作业区、丁寮作业区、下尾作业区、四都作业区、湖内作业区5个作业区。 人口面积 全乡人口总数20336人,共有土地面积60.6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1428亩,其中水田6637亩,旱地4791亩。山地面积54922亩,水面面积5955亩,果地面积19726亩,海水养殖12940亩,其中对虾养殖2800亩,淡水养殖2880亩,其中养鳗320亩。 自 然 条 件 地形地貌 背山靠海,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以北部的乌山和西北部的河港山为屏障。 水文 有丁寮、古关、凤山、石陂水库4座。 矿藏及其他自然资源 主要为花岗岩,集中分布在湖内村一带。 自然灾害 主要是台风,多发生于夏季。风灾和涝灾严重影响水产养殖、农作物生长及溪海堤安全。最严重的一次发生在2006年5月18日,造成80%的农作物失收,倒塌房屋53间,海堤决口30余米,800多亩虾池被损,数十艘渔船损毁,直接经济损失2亿多元。 基 础 设 施 交通运输 国道324线穿境5.5千米,沈海高速公路穿境5.5千米,距高速公路诏安东进出口500米。全乡水泥路30.8千米,实现村村通水泥路。 邮政电信 2015年末有邮政所1处。报纸、杂志累计期发行6.9万份。固定电话3250部,电话普及率80%;移动电话信号覆盖各村。 名 胜 旅 游 风景区 境内有省级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九侯山,有建于唐代的九侯禅寺。素称“闽南第一峰”,是著名风景区,位于乡驻地西北部,方圆十余里,九峰并列,层峦迭翠,烟岚起伏,清泉激石,怪石嶙峋,四季入春,鸟语花香。有天开门、五儒书室、棋盘石、香炉石、风动石、松涧泉、飞来佛等十八景,山崖上有历代名人、学者刻题多处。半山上有饰始建于唐期的九侯禅寺俗称九侯岩,是诏安县著名寺院之一。寺前殿有望海楼,登楼可远眺十九公里外东南沿海的祥麟塔,自然界的奇峰怪石、烟波云树,尽收眼底。九侯山美景如画,是著名旅游胜地,吸引来自各地的大批游客。现已开通环山公路,衔接店湖公路,客车可直达寺前。九侯禅寺等已列入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
白洋乡 |
诏安县素称福建“南大门”,白洋乡位于诏安西南部,地处闽粤交界,位于东经117°05′,北纬33°44′,北连八仙山麓,南与深桥镇毗邻,西邻广东省饶平县。全乡下辖15个行政村(其中汀洋、深湖村为少数民族--畲族聚居地),土地面积54.26平方公里,人口3.26万人,户数8993户。 地理优越。地处省道诏平线西侧,距三百门万吨深水码头25公里,距漳诏高速公路诏安南入口处7公里,距国道324线为5公里。诏安段火车站点设在白洋、西潭、建设三个乡镇的交界处,站点周边规划的工业、物流区大部分在我乡境内,厦深高铁穿境而过,站台设在白洋乡境内,新建的连站大道三分之二过境白洋,地理位置优越。以阳山、湖美、白石等村为主的开阔地带达5000亩。白洋乡地势平坦、交通方便、区位优势突出,是县开发区计划盘子西扩的腹地。境内主要河流西溪属东溪流域赤水溪支流,县三姑娘引水工程流经白洋干支渠总长20公里。境内有赤田、洋淘坑两座小二型水库,总库容85.5万立方米。 资源丰富。全乡共有耕地24998亩(其中水田10647亩,旱地14351亩),山地近5万亩。白洋乡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兼海洋性气候,暖热湿润、年均气温21.3℃,平均相对湿度79%,平均风速2.9m/s,无霜期达350天,年日照数2052小时。以蔬菜、灰鹅、食用菌、八仙茶、樟柑为主:蔬菜面积近万亩,主要是芥菜、青椒、毛豆、大葱、青葱、马铃薯、草莓、甜玉米、西红柿等,年产量1.3万吨;灰鹅年出栏50万羽;是建国以来唯一获得国家级新名茶——八仙茶的发源地,八仙茶园3500亩,年产茶青1200吨。 工业发展。白洋乡工业小区依托平原组团规划,东起诏平公路沿线,北至厦深高铁,西至金洋大道,南连诏安工业园区,东西跨度4公里,南北跨度5.1公里,规划面积18.48平方公里。其中规划工业用地6000亩、仓储用地2000亩、商贸用地800亩、居住用地500亩。园区主要发展家用日化、富硒食品加工、妇幼用品、商贸物流等综合产业。截止目前,白洋乡工业小区共落户23个工业项目,总投资38亿元,其中投资上亿元项目8个,投资上10亿元项目1个,总项目用地2800多亩,涉及婴童用品、家用日化、食品加工等产业,目前这些项目已投产2个,在建7个,其余大部分项目已完成征地和土地平整。 白洋乡民风纯朴,文化氛围浓厚,民间艺术历史悠久,素有“戏剧之乡”美称。讫今已有200多年历史的铁枝木偶,全国仅在白洋乡得以流传下来,全乡现有木偶剧团15家,演艺人200多名,长期活跃在闽南和粤东一带,成为地方戏剧一支奇葩。 |
建设乡 |
建设乡位于诏安县中西部,距县城14公里。东北邻红星乡,西与广东饶平县交界,南连西潭、白洋乡,西北与太平镇接壤。全乡总面积60平方公里,辖1个国营农场(5个作业区)和8个行政村,人口12860人。建设乡属革命老区,境内有诏安县“月港事件”纪念馆、潮澄饶平县委机关旧址等红色旅游资源。同时,建设乡又是著名侨乡,建华作业区为印尼侨民聚居地。2013年建设乡政府聘请重庆设计院厦门分院编制建华印尼民俗风情村总体规划及景点节点开发,投资3000万元,新建江华公路,着力发展建华印尼风情民俗生态旅游。 建设乡气候宜人,农业资源丰富,土壤硒含量高。全年盛产八仙茶、青梅、柑桔、食用菌等富硒农产品。其中,“丹诏红”八仙茶和“建设坪路蕉柑”更是享有美名。 建设乡交通便捷,省道诏平线和厦深铁路贯穿全境。规划中的诏安县物流园区和火车站站后商贸区三林片区毗邻厦深铁路诏安客、货运站。 2015年建设乡党委、政府提出创建特色旅游、休闲养老、生态农业、商贸物流“四位一体”的发展模式,着力打造现代化新型乡镇。 |
红星乡 |
红星乡位于诏安县中北部,属山区地带。距县城约26公里,东北与云霄县交界,东南邻金星乡,西连太平镇,南与西潭,建设二乡接壤,北连官陂镇,东北屏乌山山脉,面积131平方公里。红星乡是“中国青梅之乡”“中国海峡硒都”核心区。红星乡下辖8个行政村和7个作业区,总人口16259人。 红星乡明属第二都第十一图。清初属第二都梅林、龙墩二保和大布保一部分,清末属第二都太平乡。民国19年属第五区,民国29年属第三区太平乡,民国34年撤区并乡属景溪乡。新中国成立后,归第五区(后改称第七区、太平区)管辖。1958年撤区,分设金溪、进水2乡。1958年2乡并办国营农场,命名红星农场。1984年改制为红星乡。 红星乡地属丘陵地带,景色秀丽,地势北高南低。境内大小山峰48座。2004年12月红星乡域内乌山被国家批准列为国家森林公园,有丰富的生态环境资源。乌山主峰海拔1050.6米,四周陡峭险要。地势呈南北走向,南北长45公里,东西宽20公里,面积约900平方公里。主植被为松和杂木,覆盖率50%。红星乡年平均气温19℃以下,无霜期305~330天,年降雨量1800~2400毫米。林业资源十分丰富,土壤肥沃,农业自然气候条件得天独厚,物产丰富。地质为燕山期间露出地表的晶润花岗岩、流纹岩构成。2013年中国营养学会授予诏安县“中国海峡硒都”称号,成为全省唯一获此称号的县份。而红星乡境内的乌山山脉富硒土壤特高含量区面积全省最大。 乌山逶迤于诏安县的东北部,与云霄、平和两县接壤,自北而南,绵延近百里,总面积900平方公里,海拔1117米,是闽粤边陲最高山脉。乌山是国家级森林公园,有独特的自然景色。丛崖、奇石、幽谷、深洞、巨壑、客家土楼、温泉、雨林、湖泊、云雾构成乌山独特的自然景观,尤值是山坡上那5万亩的梅林,梅开时季,漫山遍野,蔚为壮观,突显诏安“中国青梅之乡”的魅力。乌山是红色旅游胜地,有悠久的革命历史。乌山山势险要,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1934年起为中国工农红军革命根据地,它是当年红军游击队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红色”土地,是中国南方一块红旗不倒的革命根据地,存有大石巷革命遗址、“乌山妈妈”吴阿柔和闽南地委书记卢叨墓、游击队电台室、《前哨报》印刷所、雷公坡地雷战遗址、卢叨遗诗、闽南游击队员之家等遗址,是革命传统教育基地。 |
梅洲乡 |
梅洲乡地处诏安东部,位于福建省常山华侨经济开发区与诏安金都工业集中区之间,是闽南主要侨乡之一,区域总面积52.4平方公里,全乡辖梅东村、梅西村、梅南村、梅北村、梅洲村、梅溪村、梅山村七个行政村和梅州华侨农场,总人口为20722人(其中华侨农场归难侨1367人)。 2016年,全乡实现工农业总产值12.85 亿元,固定资产投资额(不含农户)9.16亿元,税收收入361.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1500元。 梅洲乡是一个书画之乡,文化底蕴深厚,有一支全福建省最大的农民书画群体,享有“诏安县书画之乡”的美誉,农民书画逐步向产业化发展。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一个、市级文物点3个,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6个。七贤庵、梅洲古城堡、宋墓、明香寺、仙陂及天然石屋等名胜古迹驰名海内外,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潜力巨大。 梅洲乡是一个农业乡镇,有“诏安鱼米之乡”称誉,物产丰富,现有“名、优、特”果蔬13800多亩。有现代农业企业:超大现代农业、漳州天之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九里山畜牧养殖有限公司、发顺畜牧养殖有限公司、农家牧业养殖有限公司、一达鲈鱼场等6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全乡在超大辐射带动下,设施农业发展方兴未艾,现已发展有铁架大棚果蔬3500多亩,是诏安绿色无公害果蔬的重要产地。目前,全乡耕地基本形成“田成方、渠相连、路相通、旱能灌、涝能排”的现代化生产格局,农业基础设施比较完善。 路网日臻完善基本形成一纵二横格局。国道324线贯穿全乡,总里程7.5km与常山华侨经济开发区接壤尚有3km多的国道两侧适用于招商引资办工业的处女地。梅林路及乡镇主干道5.1km,两侧均适合招商引资办企业。 梅洲人民热烈欢迎各界有识之士、海内外客商前来参股考察、投资创业,在互利互惠的基础上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共谋发展,共创辉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