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龙村距下溪侗族乡北面15公里。东靠瓦屋乡,南连官田村,西南接敖寨乡,北与瓦屋乡接壤。全村地貌山高谷深,地势北高南低。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全村国土面积16.67平方公里,耕地250亩,村建设用地1000亩,其它用地40亩。耕地总面积454.78亩,其中基本农田40亩,人均占有耕地0.6亩,人均基本农田0.01亩,青龙村水资源丰富,有小型水电站一座。全村森林丰富,林业用地4758.19亩,其中林地3438.3亩。森林覆盖率为57%,生物多样性较为突出,野生动物、鸟类栖息繁多。
经济发展现状。全村粮食作物主要以水稻、玉米、红薯类为主,2010年全村粮食产量219吨,人均占有粮食454公斤;养殖业以生猪为主,大牲畜存栏260头,出栏100头,生猪存栏400头,出栏180头,羊出栏135头。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285元。全村有小型水电站一座,蓄水20万立方,最大发电量1500KW/h。
基础设施建设。全村通组公路4.6公里,已解决人饮安全人数448人,尚有70人饮水困难,大小灌渠3公里,有效灌溉面积达40亩。农村电网全面覆盖。
社会事业方面。教育方面,学龄儿童入学率99%。医疗卫生方面,有村卫生室1间,从业医务人员1人,2010年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6%。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520603203 | 554200 | -- | 查看 青龙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下溪社区 |
整脏治乱是居委会的主要工作。为全面改善乡容乡貌,建设一个和谐的人居环境,居委会坚持与商户签订门前三包责任状,集镇街道实行一日一扫,在全体居民大会上通过了《全体居民卫生公约》。通过不懈努力,在2010年特区整脏治乱工作年度考核中获得了特区考核第一名。 社区的文化娱乐设施日益完善,目前,已建设有篮球场地等、成立了老年大学,开放了农家书屋,文体气氛浓郁,社区热爱运动、喜爱体育,热情高涨。 时代在变迁,社会在进步。下溪社区居委会将继续以“以人为本,服务居民”为宗旨,用科学发展观去创建一个平安和谐的新型社区。 2010年10月29日,下溪乡老年大学成立仪式暨开学典礼在乡政府大院内隆重举行。特区委组织部副部长、老干局局长刘世跃同志、乡-田必再同志、政府乡长杨春同志和政府班子成员出席了该仪式,在开学典礼上乡-田必再同志作了重要讲话,并对老年大学的发展提出了宝贵意见,他衷心希望广大的老年朋友加入到老年大学来,学一学、乐一乐、笑一笑、快快乐乐地度晚年。 随后,在开学典礼的文艺演出中,老年大学的学员们表演了采茶舞、十绣等九个赋有下溪特色的舞蹈,赢得了场下观众的阵阵掌声。 下溪乡老年大学的成立,得到了全乡人民的热烈欢迎与支持,开学初就有90名中老年人报名进校,它的成立极大地丰富了下溪老年人的晚年生活,使老年人老有所乐,老有所值,将提高该乡老年人的整体素质,实现健康养老、幸福养老,进一步推动下溪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人口总数:454人农业人口:/人非农业人口:454人 --行政区面积:0.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亩 --主要民族成分:侗族,发展口号:工业大发展,城镇大改观,民生大改善 --所辖村:新街组,老街组,教育组,机关组,大龙组生产总值:62.0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运输,商品贸易,养殖名特产品:腊肉办公所在地:下溪街上 |
铁门村 |
铁门村位于下溪乡东南面,距下溪乡人民政府12公里。全村地貌山高坡陡,地势东高西低,西北两面山峦重叠,群峰挺拔,以“铁门闩”著称。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国土面积4.16平方公里,林业用地278.6公顷,其中林地223公顷。耕地总面积347.8亩,其中基本农田207.6亩,人均占有耕地0.6亩。全村含有丰富的矿产资源,为铁门村的经济发展带来了机遇。辖区锰矿开采企业1个。近年来,村支两委在乡党委、政府的领导下,狠抓两个文明建设,紧紧围绕农民增收,集体增效,加强新农村建设力度,不断完善村里的基础设施,繁荣农村经济,有效地带动了铁门村各项事业健康快速发展,使村里面貌焕然一新,工作中,坚持公益设施系列化、文化队伍专业化、村企文化一体化、群众创建活动规范化,积极推动经济建设、社会管理和文明水平进一步提高。得到上级部门的充分肯定。 |
兴隆村 |
兴隆村为下溪侗族乡中心地段。东靠湖南大树坳,南连新店坪,西接敖寨,北与下溪乡青龙村接壤。全村总面积11平方公里。耕地总面积955.05亩,其中基本农田533.94亩,人均占有耕地0.57亩,人均基本农田0.32亩,林业用地1023.42公顷,其中林地1008.08公顷。 兴隆村土地肥沃,交通便利,自然环境优美。近几年来,村两委在抓好农业发展的同时,狠抓了驻村企业及三产的发展,农民的生活水平大大提高。兴隆锰业公司入驻以来发展迅速,2010年总资产1.24亿元,年经营额达1.667亿元,2011年在一期生产线的基础上又投入800百万元,兴建二期生产线,二期生产线将于9月份投入生产,介时年经营额将达3亿元,企业的大力发为乡、村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解决了360余人的的就业问题。 为了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从改善农民居住条件和生态环境入手,村支两委将地质灾害移民搬迁房统一搬迁到集镇,从而扩大了集镇规模,2011年又通过争取和村民建议,在集镇规划了80户农村危房改造集中新建搬迁工程。目前工程进展顺利。他的建成将极大的促进下溪小城镇化建设。 兴隆村的实际行动得到各级领导的认可,下一步将依托本地资源,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农业效益为目标,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富裕为核心,促进全村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
报溪村 |
报溪村位于下溪侗族乡东南面,距离下溪乡人民政府5公里。东靠桂花村,北连敖寨乡瓮背村,西接万山镇土坪居委会。全村地貌山高谷深,地势北高南低,山峦重叠,群峰挺拔。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全村总人口1235人,国土面积8.21平方公里,耕地总面积774亩,其中基本农田324亩,人均占有耕地0.62亩,人均基本农田0.52亩,境内耕地主要以坡耕地为主,水田主要分布在沿河两岸。报溪村水资源较为紧缺,绝大部分农田灌溉都是“望天田”,且水源有季节性断水,水资源不稳定。全村森林丰富,覆盖率为65.5%,林业用地614.1公顷,其中林地514.7公顷。植物种类丰富,分布在山脉一带。 传统的“水稻、玉米+养猪”模式是全村群众的生活支柱,生产结构单一,群众经济收入来源较少,2010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1463.4元。全村人口大多积聚在下大公路两边,交通较为便利,现通组公路12公里,建桥有1座,联户路硬化工程也在积极争取实施。目前,已解决人饮安全人数230人,尚有1018人饮水困难,修建小水窖4口,蓄水0.12万立方,灌渠2公里,有效灌溉面积达97亩。现有村完小一所,在校学生87人,教师6人,学龄儿童入学率99%。医疗卫生方面,有村卫生室1间,从业医务人员1人,2011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7.7%。从2011年开始,将在逐步推行村居民参加养老保险,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 下步全村将继续按照“绿色、生态、高效、特色”的总体目标和要求,以现有资源优势和自然条件为基础,在稳定粮食种植面积324亩,油茶、李子种植面积400亩的基础上,提高经济林果业在农业中的比例,重点“在生态农业发展上谋特色,在产业建设规模上求突破,在产业化发展上做文章”,形成市场相对稳定、规模较大的特色优势农产品生产基地。 |
官田村 |
官田村位于下溪侗族乡东北部,距乡镇3公里,东界铜仁市瓦屋乡,南连瓦屋村,西接下溪村兴隆村,北邻铜仁市六龙乡接壤。全村地貌山高谷深,属丘陵地带。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全村总人口1757人,国土面积11.55平方公里,耕地总面积850.12亩,其中基本农田453亩,人均占有耕地0.5亩,人均基本农田0.27亩,境内耕地主要以坡耕地为主,水田主要分布在沿河两侧。绝大部分农田灌溉都是“望天田”,且水源有季节性断水,水资源不稳定。全村森林覆盖率94%,境内有林业用地16336.35亩,其中林地4000亩。植物种类丰富,有形成产业的4000亩,分布在环山公路一带。 经济发展现状。全村经过农业结构调整,高山葡萄、金秋梨、吉胸蛙等特色农产品逐步向规模化产业化发展,传统农业向效益农业、现代农业转变。境内粮食作物主要以水稻、玉米、薯类为主,2010年全村粮食产量466吨,人均占有粮食276公斤;经济作物以蔬菜为主,年产蔬菜112.5吨,年产值达100.5万元;大牲畜存栏165头,出栏78头,生猪存栏1100头,出栏870头,山羊出栏280头,2009年畜牧业产值达196.48万元。 基础设施建设。交通方面,村内通村级公路5公里,通组公路里程8公里,交通状况较为便利,以实现每家每户通联户路。水利方面,已解决人饮安全人数1504人,尚有310人饮水困难,有小型蓄水工程1处,小水池3口,蓄水7100万立方,大小灌渠1.5公里,有效灌溉面积达42亩。电力方面。 社会事业方面。教育方面,全村目前有完小1所,中小学教师8人,在校学生112人,学龄儿童入学率达98.9%。医疗卫生方面,有村卫生室1个,从业医师2人,2011年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6%。 |
瓦田村 |
瓦田村距下溪侗族乡政府东南面5公里。东靠大树坳,南连新店坪镇船板溪村,西南接下溪乡桂花村、铁门村,西邻兴隆村,北与下溪乡官田村接壤。全村地貌山高谷深,地势西高东低,山峦重叠,群峰挺拔,境内有“万山之最”佛教圣地米贡山。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全村总人口1667人,国土面积11.13平方公里,耕地总面积737.93亩,全村森林丰富,覆盖率为65.5%,生物多样性较为突出,野生动物、鸟类栖息繁多,境内有万亩林场,林业用地1023.42公顷,其中林地1008.08公顷。 1、特色农业 瓦田村基本农田434亩,人均占有耕地0.5亩,人均基本农田0.295亩,是全乡典型的人多地少村,为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实现农民增收致富,村支两委带领广大群众大力发展特色养殖业,目前以初见成效,形成了以袁再见为代表的一批大规模养殖户。其中绿壳鸡蛋、野鸡、野猪肉以成为下溪的特色产品,为进一步实现特色养殖规模化、效益化、产业化,乡党委、政府将米贡山特色养殖小区作为2011年乡党委、政府十件实事实施。小区的建成将进一步促进农民增收,农业产业化建设。 2、工业发展 瓦田村经勘探具有储量丰富的锰矿资源,盆架山锰业公司已于2006年入驻开采。目前,公司年收益达3000万元,解决全村230人,就业问题,极大地促进了全村经济发展。下步,全村将支持企业扩大开采规模,提升产能更快发展。 下步全村将围绕乡党委、政府加快工业化、提升城镇化、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绿色生态、特色经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新下溪的战略部署,按照“绿色、生态、高效、特色”的总体目标和要求,继续建立以现有资源优势和自然条件为基础以提高农业效益为目标,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全力促进入驻企业快速发展,促进全村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
桂花村 |
桂花村位于下溪乡正西方,距下溪乡集镇2公里,国土面积6.5平方公里,总耕地面积442.4亩。全村共有1545口人,村“两委”成员4人。2010年村民人均纯收入2512元。 桂花村地理位置优越,位于下大公路沿线,通组公路穿村而过,交通十分便利。东接兴隆村,西接报溪村,全村经济社会发展属全乡发展先进村。 全村农业经过结构调整,开始由传统型农业向效益农业、现代农业转变。境内粮食作物主要以水稻、玉米、红薯类为主,2010年全村粮食产量113吨,人均占有粮食233.95公斤;经济作物以油茶、油菜、花生、板栗为主,养殖业以生猪为主,2010年畜牧业产值达105.8万元。同时,田龙组生猪养殖小区建设已纳入乡党委、政府2011年十件实事。该小区的建设将进一步加大桂花村生态畜牧业的发展步伐。促进全村更好更快发展。 |
青龙村 |
青龙村距下溪侗族乡北面15公里。东靠瓦屋乡,南连官田村,西南接敖寨乡,北与瓦屋乡接壤。全村地貌山高谷深,地势北高南低。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全村国土面积16.67平方公里,耕地250亩,村建设用地1000亩,其它用地40亩。耕地总面积454.78亩,其中基本农田40亩,人均占有耕地0.6亩,人均基本农田0.01亩,青龙村水资源丰富,有小型水电站一座。全村森林丰富,林业用地4758.19亩,其中林地3438.3亩。森林覆盖率为57%,生物多样性较为突出,野生动物、鸟类栖息繁多。 经济发展现状。全村粮食作物主要以水稻、玉米、红薯类为主,2010年全村粮食产量219吨,人均占有粮食454公斤;养殖业以生猪为主,大牲畜存栏260头,出栏100头,生猪存栏400头,出栏180头,羊出栏135头。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285元。全村有小型水电站一座,蓄水20万立方,最大发电量1500KW/h。 基础设施建设。全村通组公路4.6公里,已解决人饮安全人数448人,尚有70人饮水困难,大小灌渠3公里,有效灌溉面积达40亩。农村电网全面覆盖。 社会事业方面。教育方面,学龄儿童入学率99%。医疗卫生方面,有村卫生室1间,从业医务人员1人,2010年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6%。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