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贵州省 >>铜仁市 >> 江口县 >> 双江镇 >> 双岑村

双岑村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双岑村谷歌卫星地图)


双岑村简介

  双岑村位于江口县城西南部,江岑公路穿境而过。双岑村地处于丘陵、高山地段。东南西北分别于双江镇的城郊、白云,民和乡的洪坪及双江镇凯市村、黑岩村相衔接。距离县城8.5公里,全村辖13个村民组,共有农户426户,总人口为1838人,国土面积11.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有1130亩。其中双岑村贫困户数有240户,贫困人口1080人。因地理条件差,导致了人均生活水平普遍偏低,双岑村农业方面以种植常规作物稻谷和玉米为主。经济作物方面主要有果树、药材、烤烟是双岑村的支柱产业,及畜牧业发展养羊、养猪产业。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520621100 554400 -- 查看 双岑村谷歌卫星地图

双岑村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双岑村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龙井社区

  龙井社区现有人口8638人,下设12个居民小组和6个党小组。   社区积极开展下岗职工、失业人员就业培训;对辖区下岗失业、用工单位随时走访,掌握用工、求职信息动态,两年来,安排81名求职人员就业,鼓励42名失业人员外出自谋职业。积极开展关心下一代工作。开展“献爱心,送温暖”活动,两年来共捐助32名贫困儿童学习用品价值3600元。社区在办公经费紧张的情况下,筹措资金30万元,建立了社区健身场、图书阅览室、老年活动室等;整修了陀街码头400余居民的洗衣场所;成立了龙井社区“双阳”文化艺术团,组建了舞蹈队、秧歌队、腰鼓队等群众性文艺队伍;举办了2次60岁以上老年人健步行、4次“双阳”象棋赛、7次老年热情广场表演、5次趣味运动会等活动。以“双阳”活动为载体的关工委工作,在全省得到了推广,受到了地县的多次表彰。   

双月社区

  双月社区地处江口县城西部,辖区面积2.5平方公里,居民小组16个,现有居民13952人.双月社区组建了社区老年人服务中心,为老年人提供场所及设施,服务项目丰富多彩,有一整套健身锻炼器材,经常性开展各种喜闻乐见、健康有益的球类、棋牌类活动。开设了阅览室、日间休息室、便民餐厅等,让老年人健身锻炼和娱乐后有吃有住。   双月社区健全各种服务机构,社区服务体系得以完善。成立了社区服务就业中心,社区家政服务公司。到目前为止,社区已为宾馆、酒店介绍用工人员60余人次,提供中介服务80余次,为家庭卫生清扫提供中介服务450余次。双月社区还设立了粮油服务点,社区便民液化气站、婚姻介绍所、下岗职工再就业培训中心,辐射辖区内所有居民住户;社区还设立了医疗服务站,为居民看病6000余人次。这些服务机构的建立,充分调动了一部分闲散人员的劳动积极性,方便了广大居民的工作与生活,扩展了社会就业渠道,有效解决了部分下岗工人的再就业问题。双月社区划分了14个居民小区,并推出了一些有条件的单位作为示范小区,如双月社区的烟草局文明示范小区,在示范小区内实行物业管理,将环境卫生、绿化、计划生育、社会治安都纳入小区的管理范围,让各物业示范小区既体现出城市文明繁荣的气氛,同时又能营造出社区人际关系和谐的友好氛围,从而使小区内的物业管理趋于有序。   

大冲村

  大冲村位于江口县城东南部,地处江口县城郊,东临双江镇白云村,南接凯市村,北联双岑村,西连坝盘乡。全村总户数269户,人口1175人。现有耕地714亩,其中田491亩,土223亩。农作物以水稻、洋芋、玉米等为主。人均年收入不足2000元。   

镇江村

  镇江村位于县城东北部、江梵公路沿线上,距离江口县城2.5公里。2005年由原镇江村和梭家村合并而成,全村辖21个村组,共有农户803户,人口3548人,耕地面积1889亩;党支部下设党小组10个,共有党员57名。镇江村是全县首批双千村和小康达标村,2007年被确定为县级党的基层组织先进性建设工程示范村,同年4月全区党建工作现场会在镇江村召开。近年来,镇江村紧紧依托冷水养殖、薯类规模种植、运输和农家休闲旅游四大支柱产业,迅速发展村级经济,2007年村集体经济纯收入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已入达2万多元。   “要想跑得快,全靠支部带”。镇江村党支部为把支部建设成为“领导班子好、党员队伍好、工作机制好、工作业绩好、群众反映好”的五好支部,致力“围绕经济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和“三创三强”的工作思路,以抓好阵地建设为切入点,投资25万元新建了建筑面积532.5平方米的村委会,规范了制度建设,建立健全党员“三会一课”、党员“双评”等20多项党建工作制度;在全村党小组中开展“经济建设比学赶超”和“流动红旗”活动,充分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深入实施“三培五带”工程,使党员和能人带动作用凸显。镇江村党支部书记舒继学2005年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在他的带动下,镇江村采取“公司+农户”的形式引进贵州华力集团建成薯类基地1500亩、福建种植模式建成江蜜西瓜基地200亩;引进年生产能力60万元的梵净山“净山”泉水厂和星级接待能力的梵净山庄及年产值300多万元的冷水养殖等规模以上企业落户镇江村;开发景点建成休闲山庄12处,发展运输车辆70多辆,为农户就业增收开辟了新途径。为了保证大农业的发展,多渠道争取项目建成纵横交错的机耕道及防洪渠工程,加强了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了村民们建设家园的热情。   为丰富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和弘扬民族文化、倡导乡风文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村支部利用远程设备、村民大会、广播、板报等形式,向群众传播科技知识和进行法制宣传教育,同时还组建狮子队、秧歌队等村级精神文明宣传队,为经济发展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近年来镇江村辖区范围内无一例治安案件发生。   

磨湾村

  磨湾村距江口县城2公里,距双江镇政府所在地2公里,位于江梵公路沿线。全村辖20个村民组,527户2365人,总耕地面积1500余亩,荒山3000余亩,全村人均纯收入1800元。   几年来,村党支部紧紧围绕“抓党建促经济、聚人心谋发展”的工作思路,坚持以党建工作为核心,以建设“五个好”村党支部为目标,以“三培五带”工程总揽工作全局,多措并举,扎实工作,深入开展了“三创三强”与党的先进性建设工程活动,有力的推进了全村经济社会向前发展。2007年,村党支部从加强阵地建设入手,投资18万余元购置了建筑面积300余平方米的村委会办公大楼,为党员、群众议事和开展活动提供了良好的场所。村党支部积极带领和组织党员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与党员带头讲学习、带头抓生产、带头知荣辱骨干带头作用。在村党支部的领导下,全村党员干部团结一致、奋力拼搏,使全村各项事业得到了协调发展。   

城郊村

  城郊村地处江口县城,全村耕地面积1568亩,33个村民组,987户,3774人。近几年来,在江口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双江镇党委政府的关心和指导下,以创建“五个好”党支部为目标,努力打造城郊经济型党建工作,整合资源优势,调整结构,促进城郊村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新格局。城郊村由原来的城郊、代家、云瓦三村合并为现在的城郊村,当时均无办公场所,村里每次召集党员、组长开会,都是借他人房屋开会。通过村支两委干部积极与部门进行土地协调和加大项目跑上力度,投入46万元,于2007年4月建成三楼一底640平方米的办公楼,结束了村支两委长期无办公场所的历史,建立健全了各种管理制度并上墙,设立了党员、团员、妇女、民众、村民组长活动室、学习室、娱乐室、计划生育协会服务室,配备了电脑和开通农村现代教育远程网站,为农村党员、村民了解科技知识、致富信息搭建平台。   城郊村党支部注重村级组织建设,在村级班子换届中,严格按照县委组织部和县民政局对村级换届选举的具体要求,将在群众中信得过有威望,办事公正,政治觉悟高,思想素质好,年轻有文化,能办事、会办事、办成事的人选拔到村两委班子中来,同时,配齐配强群团和维护社会治安组织,为城郊村经济发展和城区社会稳定提供了可靠的组织保证。   几年来,城郊村党支部认真宣传和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五中会议精神,真心实意把为群众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做好事。积极加大上跑的工作力度,以及群众自筹资金方式,筹集资金165万余元,硬化了三○六国道至瓦寨1.5公里通车路、云盘联户路、河滨南路、环城南路部分路面硬化,黄柏凤、庙湾、郭陡坡村民组8公里的通组路,云盘码头及铜岩河码头改扩建工程。积极协助相关部门对商业街、环城西路、梵净山北路、龙井广场、人行安置区、气象片区、杨澜桥小区、环西路二期工程、象狮大道,围子董小区、白沙街及汽车站、二完小搬迁征地建设,从而加快了城镇建设的步伐。整合资源大力发展运输业、餐饮业,到目前为止,全村有各种机动车118辆,有个体工商户68户,就业人数428人,有大小酒店150多家,解决就业人员500多人。为更多的解决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村党支部一方面采取各类技术培训,扩大失地农民的就业渠道,另一方面采取“支部+协会”的形式组建了建筑队伍10个,解决就业人员300余人,年创收180余万元以上;其次是村党支部积极引导村民调整产业结构,改变传统种植观念,把传统的粮食种植业变成分带轮作的经济产业,有力地推动了城郊村经济社会一步步和谐发展。   城郊村党支部利用现代远程教育向村民传授农业适用技术和畜牧业养殖技术。如:四培党员李腊军运用远程网的西瓜技术,每年纯收入1.5万元以上,在他的影响下,庙湾全组户户种上了西瓜,人均增收500余元,充分发挥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村主任曾广武个人捐资500元修建郭陡坡通组路,解决了城郊村民组出行年问题。现在城郊村也是村民安居乐业,生活富裕的一派繁荣的景象,万元以上的农户达60%以上,10万元户达15%,全村人均收入3500余元。   

兴隆村

  兴隆村距江口县城2公里,距双江镇政府所在地2公里,位于铜尊公路沿线。全村辖18个村民组,521户2351人,总耕地面积1400余亩,荒山3116余亩,全村人均纯收入1800元。   几年来,村党支部紧紧围绕“抓党建促经济、聚人心谋发展”的工作思路,坚持以党建工作为核心,以建设“五个好”村党支部为目标,以“三培五带”工程总揽工作全局,多措并举,扎实工作,深入开展了“三创三强”与党的先进性建设工程活动,有力的推进了全村经济社会向前发展。村党支部积极带领和组织党员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与党员带头讲学习、带头抓生产、带头知荣辱骨干带头作用。在村党支部的领导下,全村党员干部团结一致、奋力拼搏,使全村各项事业得到了协调发展。   象狮大道于2010年4月20日破土动工,8月底完工并投入使用。它是连通305省道、梵净山旅游公路及正在建设中的杭瑞高速公路的一条城市主干道,总投资5800万元,里程1862米,宽65米,为双向6车道,是集排水、绿化、亮化、电力、通讯、网络为一体的综合性配套工程,是江口最宽、最直、最长的一条景观大道,也是人们休闲、娱乐、旅游的新景点和展示江口城镇建设的一张新名片。   

金钟村

  金钟村村地处江口县城西南部,属典型的城郊经济型。现有20个村民组,居住910户,人口3680人,劳动力1800人,耕地2750亩,人均耕地0.74亩。建有金秋梨、蜜柚、花卉、蔬菜等农业基地,驻村现有私人企业5家,为金钟村村民提供了农业生产、务工、经商等发展环境。2010年以来,在村支“两委”的共同努力下,完成了全村联户路硬化建设85%以上,基本实现了村级基础设施建设全覆盖,为金钟村文明村寨建设打下了扎实基础。  

凯市村

  凯市村地处江口县城南部,东与城郊、双岑村相连,南与黑岩村相连,北与明星村和闵孝镇鱼良溪村相连,西与金钟村相连,全村辖21个村民组,945户,4231人,一个村小,一个教学点在校学生357人,以土家族、侗族、苗族、仡佬族等多民族村,总面积25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34%,有耕地面积2800亩,退耕还林540亩,林地5802亩,人均占有粮260公斤,人均纯收入1580元,村域的区位自然环境条件较好,交通方便。   自然条件:境内自然植被属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植被带,主要植被类型有针叶林、针阔混交林、落叶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竹林、灌丛草丛等6个类型;人工植被有油茶、杉木、马尾松、柏木、油桐等。植被类型的分布主要受地质地貌、土壤、气候及人为利用等因素的影响,以往境内有大面积的原始针叶林、针阔混交林分布,由于种种原因,原始植被已荡然无存,但天然次生林则仍有较大面积分布。   

槐枫村

  槐枫村距江口县城7.5公里,距双江镇政府所在地7.5公里,位于铜尊公路沿线。全村辖13个村民组,312户,1338人,总耕地面积580余亩,荒山5000余亩,全村人均纯收入800元。   几年来,村党支部紧紧围绕“抓党建促经济、聚人心谋发展”的工作思路,坚持以党建工作为核心,以建设“五个好”村党支部为目标,以“三培五带”工程总揽工作全局,多措并举,扎实工作,深入开展了“三创三强”与党的先进性建设工程活动,有力的推进了全村经济社会向前发展。一是切实加强阵地建设。村党支部积极带领和组织党员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与党员带头讲学习、带头抓生产、带头知荣辱骨干带头作用。在村党支部的领导下,全村党员干部团结一致、奋力拼搏,使全村各项事业得到了协调发展。   

明星村

  明星村位于江口县城西部并与闵孝镇接壤,属高坡、半高坡地区。全村共有15个村民组,村民户数411户,人口数2561人,耕地面积1510亩,人均年收入3000元。   2011年在县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明星村新一届“两委”班创新工作思路,以产业结构调整为抓手,合理规划村级经济发展布局,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在高坡地区的团坡村民组发展茶叶、烤烟产业;在半坡地区的周屯、凉亭等村民组以发展特色种植、养殖等产业。到目前为止,全村已发展茶叶1200亩、烤烟380亩、大棚蔬菜200亩、西瓜150亩、生姜60亩、中药材100亩。   同时,村支“两委”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为保障,积极协调上级有关部门争取资金,硬化了明星、周屯、凉亭、河浦、-、团坡联户路;新修了团坡至周坡公路5公里,团坡至保安、白塘公路6公里,桐坪通组公路5公里;解决了凉亭、明星、保安、白塘、庙冲等村民组的人畜饮水问题。   今年,村支“两委”在“三个建设年”暨“四帮四促”活动中,积极探索新的发展模式,采取引进带动,争取项目资金和产业技术落户明星村的形式,带领群众发展经济。目前,已引进混泥土搅拌厂和茶叶加工园项目落户明星,为村民提供了就业场所,拓宽了村民的就业渠道,从而推动了全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齐心村

  齐心村辖25个村民小组,647户、农业人口3000人。耕地面积1600多亩。   近年来,齐心村党支部累计为农户协调贷款20余万元,帮助农户57户协调土地27亩,两委干部帮扶资金8000元,使一批想发展产业的农户走上了新的致富之路。村领导班子组织两委成员和党员到浙江、湖南等地学习参观,通过走出去、带进来的形式,引进其他地方的种植能手到齐心村发展,以公司出资金、农户出土地,采取“公司+农户”的管理模式,带领群众积极入股发展产业。去年,齐心村发展大棚西瓜549亩,葡萄150亩、蔬菜200亩、优质山羊500只,在原有的基础上,提高村民年纯收入1500元。   

双岑村

  双岑村位于江口县城西南部,江岑公路穿境而过。双岑村地处于丘陵、高山地段。东南西北分别于双江镇的城郊、白云,民和乡的洪坪及双江镇凯市村、黑岩村相衔接。距离县城8.5公里,全村辖13个村民组,共有农户426户,总人口为1838人,国土面积11.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有1130亩。其中双岑村贫困户数有240户,贫困人口1080人。因地理条件差,导致了人均生活水平普遍偏低,双岑村农业方面以种植常规作物稻谷和玉米为主。经济作物方面主要有果树、药材、烤烟是双岑村的支柱产业,及畜牧业发展养羊、养猪产业。   

黑岩村

  黑岩村位于双江镇的南端,距江口县城有13公里,是双江镇辖区的高坡村之一,海拔为600米。全村地形东低西高呈缓坡状,是一个典型的喀斯特溶岩地貌,全年降雨量为1100毫升,无霜期有300天,属亚热带湿润性气候。黑岩村南与民和乡交界,其余三方均和本镇凯市村相邻。   年未总人口为1057人,少数民族占90%,全村劳动力为602人,其中女劳力252人。境内居住着侗、土、苗少数民族,耕地面积1460亩,其中田460亩,全部是靠天吃饭的望天田。森林覆盖率达32%。   黑岩村村委会修建于2007年7月,总投入6万余元,下设黑岩村党支部委员会、黑岩村村民委员会、老年活动场所等。使黑岩村人民有了自己的办公场所,真正解决了村民集体活动难的问题。   

白云村

  白云村位于双江镇,地处江口县城郊,东临江口县城,南接镇江村,北联双岑村,西连大冲村。全村总户数263户,人口1146人,少数民族人口974人(以土家族、仡佬族为主)。现有耕地1800亩,退耕还林地760亩,农作物以水稻、玉米、马铃薯、小麦、油菜等为主。全村生态植被较好,森林覆盖率达到37%。   农业总产值110万元,其中:农业97万元,牧业13万元。粮食总产量517吨,人均占有粮258公斤。农村经济总收入165万元,农村经济纯收入40.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8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196元及以下49人,占全村人口的4%。   


双岑村特产大全




双岑村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