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屯村位于坝盘乡东南部,距政府所在地12公里,与本乡合寨村、都村村、龙阳村、铁广村,民和乡黄柏山村及铜仁市坝黄镇相邻,在“撤区并乡”前为张屯乡政府所在地,2005年由原省级二类贫困竹山村和原张屯村合并为张屯村,现为坝盘乡最大的集镇交易场所。全村国土面积为39.9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272.48亩,辖19个村民组,1278户,共4408人,拥有党员68人,其中大中专学历党员数占34%。张屯村依山傍水,村内7条小河沟贯穿全村,自然条件较好,有著名的里屋沟、辽板岩、竹山水库等风景名胜区。村内基础设施较为完善,有235千瓦电站、张屯九年一贯制学校、信用社、乡卫生院、村级卫生室、通讯服务站等。
近年来,张屯村始终坚持“围绕经济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工作思路,按照“创建一个好班子,带出一支好队伍,打造一个党建特色品牌,找出一个致富好路子,建好一个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立一套党建工作长效机制”的要求,大力实施党的基层组织先进性建设工程,在短短的几年里,村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迅速,村容村貌极大改观。张屯村党支部2009年被命名为县级五个好党支部,2010年被命名为地级五个好党支部,连续五年被乡党委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
在推进“三个建设年”、“四帮四促”活动中,张屯村提出“立足高山优势,念好烟字经,做好楠竹、油茶产业”的发展思路,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规划,将产业链和农村党建相结合以“支部+合作社”的形式进行运作,成立净山生态渔业、油茶产业两个专业合作社,种植楠竹4000亩、油茶1200亩、中药材(黄柏)350亩,并在通达坪、禾力、小竹等组发展了120亩优质烤烟生产基地。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520621103 | 554400 | -- | 查看 张屯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坝盘社区 |
坝盘居委会在坝盘乡政府所在地,辖区分为3个组,政府机关组、教育组和财贸综合组,共有居民312户,958人。其中户籍数282户、423人,寄住户30户、79人。至成立以来,在乡党委、政府关心指导下,居委会本着以人为本,努力做好居委会各项工作,居委会现有3名成员,分别负责居委会党建、整脏治乱、综合治理、文化建设、低保、计生和居委会环境卫生工作等日常管理和服务工作。服务于居民和单位,努力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思想,不断改善居委会的卫生条件,丰富社区的文化,创造优美、舒适的社区生活环境。为社区孤寡老人、残疾人、困难户排忧解难。 近年来,居委会在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在大家共同努力下,居委会建设取得了一些成果,但离上级和居民的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我们进一步做好居委会各项工作,特别是搞好全乡“整脏治乱”、构建和谐居委会工作贡献力量。 |
挂扣村 |
挂扣村是省委副书记王富玉联系的省级新农村建设示范点。全村辖17个村民组,976户,总人口4146人,国土面积25.28平方公里,人均耕地面积0.75亩。近年来,挂扣村紧紧围绕“二十字”方针,在各级党委、政府和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充分利用省委领导联系点的优势,以新农村建设项目为推动力,不断完善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以产业结构调整为依托,积极发展现代农业,使挂扣村群众生产生活水平明显提高,村容村貌得到明显改善,农民收入得到稳步提高,社会和谐稳定。2010年全村经济总收入达1411.2万元,粮食总产量2036.5吨,人均纯收入3313元。 一、围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加快产业升级,增加农民收入。一是发展以生态食品为主的绿色产业。建设绿色产业种植基地,发展大棚西瓜476亩,甘蔗1165亩,反季节速生蔬菜156亩,经果林213亩。二是建设生态养殖基地,采取大户带动、散户饲养的方式,建立獭兔良种场1个、獭兔养殖小区1个;扶持养猪专业户13户、养殖小区2个;建立罗曼鸡养殖场1个;发展养鸭大户12户。三是组建农村经济合作组织,成立了晨曦种植专业合作社、甘蔗种植协会、养殖协会和农机服务队,按照市场运作机制,很好地解决好农产品销售和价格的问题,弥补单一农户应对市场能力不足的问题,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提高了农业收益。 二、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村容村貌,打造人居环境。一是实施了土地出让金、土地整理项目76万元,在建农业综合开发项目423万元,建成机耕道6823米,新建和维修灌渠4103米,提灌站2座。二是加大了村组基础设施改造力度,通过争取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10个,已经全部完工。其中:修建8个组8612米的联户路面;沥青路面1条2022米;修建便民桥1座21米;建设农民文化娱乐场所1个2200平方米;实施环境整治2个,整治面积512平方米;。三是加大水利配套设施建设,协调部门投资50万元实施了平里、平后、官家湾等村民组电灌工程,村内所有农户都通上了自来水。四是实施改水、改厕、改圈、改灶工程,新建人畜饮水工程2个,加大技术扶持力度,推广沼气池、太阳能热水器、节能灶等生态节能技术,已建成沼气池536口,排水沟5300米,新建垃圾池3个、垃圾处理场1个。五是对村庄建设进行规划,加强对重点村寨、公路沿线新建房屋的管理,实施了11户危房改造集中修建工程,组织农户发展庭院经济,对通组道路栽植了行道树,建立了村环境卫生责任制,村内道路整洁干净,无“五乱”现象,美化了人居环境。六是科教文卫基本普及,精神文明建设明显加强。积极发展教育事业,村内有小学一所,学校校舍整洁,设施完善,教师队伍强,义务教育入学率达98%以上。未成年人、老人、残疾人都得到了应有的关注和关心。建有标准的村级卫生室,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5%以上,电话、有线电视入户率达92%以上,村民精神文化生活、健康素质和生活总体质量不断提高。 三、开展“素质提升工程”,培养新型农民,促进乡风文明。一是利用农村党员现代远程教育平台、农民文化书屋和农民夜校、实地培训等方式,实施“农业科技入户工程”,全面开展“阳光培训”工作,就养猪、养鸡、养鸭、养兔和西瓜、甘蔗、蔬菜种植等技术对农民进行了培训,共培训891人次。二是采取多种宣传教育方式,加强农民法制教育,提高农民学法、守法、用法的能力,不断提高农民自我发展、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约束的能力。三是广泛开展“争星评先”活动,以评选“五好家庭”、“十星级文明户”为载体,经常开展“计生星、法纪星、道德星”及“先进村民”评选活动,涌现出星级家庭60多户,先进村民456人。四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开展“科学发展、兴村富民”活动主题,大力普及科学文化知识,发展群众文化,引导农民转变生活方式,积极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村风民风。五是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组建了篮球队、山歌队、龙舟队等,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四、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发挥能人效应,实现民主化管理。一是按照“五个好”的要求,通过“公推直选”方式,选配作风正、能力强的村两委班子,建立健全了工会、团委、妇代会、调解、民兵、治保、计生协会等村级组织,建成了一支懂政策法律、懂市场经济的领导集体;二是完善规章制度。进一步完善了书记抓党建双向述职评议制度。建立了党务、村务和组务公开制度,班子成员联系点制度,班子民主生活会制度,规范了村级民主管理“三会制”和“一事一议”等制度,推动了村级民主管理;三是加强党员教育管理。规范了党员“双评”工作,开展了党员“一句话承诺”、“党员责任区”、“党员示范岗”等主题实践活动,激发党员责任意识和“双带”能力;四是创新党组织的设置,按照“把党支部建在产业链上,把党小组建在致富项目上,把党员示范在创业岗位上”的工作思路,按区域就近、产业同链的原则,建立了晨曦种植专业合作社、养殖协会、农机服务协会、甘蔗种植协会党小组,分别由支委成员、党员致富能人任党小组长,并明确了职责和工作内容。使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产业发展第一线得到有效发挥,党小组在产业发展中的核心作用得到充分体现;五是大力发展农民党员,加强流动党员的管理,增强党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 |
高墙村 |
高墙村辖23个村民组,1028户,总人口4096人,有党员44人,设有6个党小组,国土面积21。97平方公里,人均耕地面积0.68亩。高墙村地处303省道沿线,距江口县城10公里,距铜仁市38公里,是坝盘乡农业产业化发展典型村。先后建成了以塘坎、余地等5个百头以上养猪基地和以小吉坡为重点的1000只养羊基地,在邱家等村民组种植奈李、桃子、柑桔基地近1000亩,种植西瓜300余亩,发展蔬菜130余亩。近年来,高墙村把整治社会治安当作首要任务来抓,组建了治安巡防队,率先建起了综治工作站,全村和谐稳定,农民收稳步提高。在村两委的带动下,取得了支部的长足发展,支部书记杨军也先后被地、县两级评为先进个人、优秀工作者等称号。 |
坝盘村 |
坝盘村位于坝盘乡西北部,辖17个村民组,968户,总人口4118人,国土面积25.28平方公里,人均耕地面积0.75亩。全村有9个党小组,有村“两委”班子8名,0员56名。坝盘村是乡政府所在地,杭瑞高速公路、303省道、盐张公路过境坝盘村,并完成了盐井河至坝盘段的油路建设,基本实现通组公路建设。建有中小学各1所,有教师100余人, 坝盘村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气候受季风影响明显,平均气温16.5度,年均降雨量1369.6毫米,基本气候特征是:春温多变,绵雨较多。全年日照数为1125小时,最好日照条件为7—8月;夏季炎热,光照充足;秋温速降,多阴多雨;冬少严寒,无霜期长1—2月。主要土壤类型有红壤、黄壤、石灰土、水稻土等类型,较适宜种植水稻、茶叶等农作物。粮食作物以水稻、玉米、红苕、洋芋为主,经济作物以油菜、花生、辣椒为主 |
合心村 |
合心村是坝盘乡较为偏僻的村,距江口县城23公里,村委会所在地距乡政府驻地2公里,现有23个村民组2300余人。全村国土面积14.06平方公里,呈狭长地形,东西长18公里,由过去的甲马、大坳两村合并而成。 --人口总数:2486人农业人口:2279人非农业人口:207人 --行政区面积:14.0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684.0亩 --主要民族成分:“土家族,侗族,苗族”发展口号:共建发展大计构建和谐合心 |
合寨村 |
合寨村,距坝盘乡政府10公里,行政区域面积22.4平方公里,全村共23个村民组,共有962户4628人,全为农业人口,是一个以土家族为主、苗、汉、土家杂居的行政村。耕地面积3520亩,主要产业是农业,农民收入以种植业养殖业为主。 全村种植业主为水稻和玉米,其所得收入完全是自给自足。养殖业主为养殖生猪、牛和羊,全村有养殖生猪大户3户,年出栏量240头,有养羊户5户,年每户出栏量100余只,养牛户3户,每户年出栏量40余头。 近年来,在乡党委政府的正确引领下,根据新形势按照新要求,紧紧围绕“发展”这个中心,立足实际,理清发展思路,2011年新开辟油茶基地250余亩,发展楠竹产业1200余亩,农村基础设施正逐步完善。 |
张屯村 |
张屯村位于坝盘乡东南部,距政府所在地12公里,与本乡合寨村、都村村、龙阳村、铁广村,民和乡黄柏山村及铜仁市坝黄镇相邻,在“撤区并乡”前为张屯乡政府所在地,2005年由原省级二类贫困竹山村和原张屯村合并为张屯村,现为坝盘乡最大的集镇交易场所。全村国土面积为39.9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272.48亩,辖19个村民组,1278户,共4408人,拥有党员68人,其中大中专学历党员数占34%。张屯村依山傍水,村内7条小河沟贯穿全村,自然条件较好,有著名的里屋沟、辽板岩、竹山水库等风景名胜区。村内基础设施较为完善,有235千瓦电站、张屯九年一贯制学校、信用社、乡卫生院、村级卫生室、通讯服务站等。 近年来,张屯村始终坚持“围绕经济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工作思路,按照“创建一个好班子,带出一支好队伍,打造一个党建特色品牌,找出一个致富好路子,建好一个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立一套党建工作长效机制”的要求,大力实施党的基层组织先进性建设工程,在短短的几年里,村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迅速,村容村貌极大改观。张屯村党支部2009年被命名为县级五个好党支部,2010年被命名为地级五个好党支部,连续五年被乡党委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 在推进“三个建设年”、“四帮四促”活动中,张屯村提出“立足高山优势,念好烟字经,做好楠竹、油茶产业”的发展思路,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规划,将产业链和农村党建相结合以“支部+合作社”的形式进行运作,成立净山生态渔业、油茶产业两个专业合作社,种植楠竹4000亩、油茶1200亩、中药材(黄柏)350亩,并在通达坪、禾力、小竹等组发展了120亩优质烤烟生产基地。 |
铁广村 |
铁广村位于坝盘乡西部,距乡政府19公里,处东经108度49分—109度06分,北纬27度32分—27度47分,东面是坝黄镇,西面是张屯村,南面是都村村,北面是龙阳村。总面积14.41平方千米。平均海拔669米,属喀斯特地形脆弱环境。年平均气温16℃,年降雨量1020毫米,其气候特点是:冬季寒冷、夏季温凉、年温差小、日温差大,冬长夏短,春秋相连,雨热同季。全年日照时数1480小时,霜期210天。水资源丰富,但缺乏有效利用。全村有耕地1890亩,其中大于26度910亩;林地468亩;荒地450亩;可利用荒地472亩;人均耕地少,陡坡耕地的比例大。农作物以玉米、马铃薯、小麦、大豆等为主。主要土类为黄棕壤和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下发育的一种地带性土壤,为棕壤与黄壤之间的过渡类型,兼有黄壤与棕壤的某些特征。 全村总户数527户,总人口2743人,少数民族人口占全村人口的69.5%;总劳动力1919人,其中,文盲半文盲102人,小学文化程度820人,初中文化程度933人,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64人。农业总产值1352万元,其中:农业60万元,牧业40万元。粮食总产量1148吨,人均占有粮150公斤。农村经济总收入123.2万元,农村经济纯收入56.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230元。有村级公路3公里,村组便道5公里,桥3座;有5组还没有通公路。饮水困难户580户,饮水困难牲畜900头/只。无自来水,只有部分农户自己打井取水用。有村卫生室1座,有小学1所,有教师5人,在校生226人。 |
龙阳村 |
龙阳村位于坝盘乡南部,与本乡都村村、铁广村、张屯村铜仁市大平乡接壤。全村有14个村民组,2938人,国土面积19.29平方公里,平均海拔720米,平均气温17度,土壤有红壤、黄壤、水稻土等类型,呈弱酸性,森林覆盖率达56%,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非常适合种植茶叶。平均海拔656--672米,属喀斯特地形脆弱环境。年降雨量1020毫米,其气候特点是:冬季寒冷、夏季温凉、年温差小、日温差大,冬长夏短,春秋相连,雨热同季。全年日照时数1480小时,霜期210天。有龙阳水库一座,水资源丰富,缺乏有效利用。 全村有耕地2340亩,其中大于26度652亩;林地512亩;荒地412亩;可利用荒地321亩;人均耕地少,陡坡耕地的比例大。农作物以玉米、马铃薯、小麦、大豆等为主。主要土类为黄棕壤和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下发育的一种地带性土壤,为棕壤与黄壤之间的过渡类型,兼有黄壤与棕壤的某些特征。 |
都村村 |
都村村位于坝盘乡西南部,离政府所在地15千米,是坝盘乡三个“高坡村”之一。全村辖16个村民组,538户,2189人,总面积12.99平方千米,耕地面积1304亩,平均海拔980米,平均气温16.5度,年均降雨量1369.6毫米,土壤有红壤、黄壤、水稻土等类型,呈弱酸性,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非常适合种植茶叶。从气候、海拔、土壤等各方面都较为适合茶叶的生长,同时可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财政增收,群众参与积极性非常高,均表示愿意拿出自家土地,投工投劳参与建设,从而为都村村产业的成功建设提供了保障。有都村水库一座,水资源丰富,缺乏有效利用。总面积12.99平方千米,耕地面积1304亩,平均海拔980米,平均气温16.5度,年均降雨量1369.6毫米,土壤有红壤、黄壤、水稻土等类型,呈弱酸性,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非常适合种植茶叶。 人均耕地少,陡坡耕地的比例大。农作物以玉米、马铃薯、小麦、大豆等为主。主要土类为黄棕壤和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下发育的一种地带性土壤,为棕壤与黄壤之间的过渡类型,兼有黄壤与棕壤的某些特征。脱硅和富铝化作用弱,具有明显的生物积累过程。有机质分解缓慢,表层有机质丰富,但有效养分缺乏。特别缺磷(速磷4PPm)、钾(速钾90PPm),pH值4.3-5.5,为酸性土。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