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里村位于民和西南方,与闵孝镇、官和乡接壤,距民和集镇12公里。辖24个村民组966户4050人。
凯里村地势偏,但境内环境优美,气候宜人,交通比较便利。属于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境内最高气温35.5℃,最低气温-2℃,年平均气温18.2℃,无霜期295天,年平均日照时间1350小时。气候特点呈夏无炎热,冬无严寒,春夏多雨特点。全村有耕地面积240公顷,林地1200公顷,其中有果园20公顷,草地有33公顷,可利用草地20公顷,荒地有17公顷,宜利用荒地3.3公顷,人均占有耕地0.063公顷,境内粮食作物以水稻、土豆、红薯、玉米为主。农作物总播种面积为240公顷,粮食总播种面积为140公顷,2010年全村粮食总产量是350吨,人均占有粮食175公斤,经济作物以烤烟为主,播种面积80公顷,产量为20吨,其它作物播种面积20公顷,产量为5吨,养殖业以生猪为主,大牲畜存栏6800头,出栏5200头,生猪存栏6800头,出栏1000头。全村森林覆盖率80%,境内生物多样性突出。
2010年凯里村农业总产值3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356元,全村农业产业任然保留传统农业型。目前的产业发展水平还不高,农民经济收入少、产业结构不合理、总体收益低等现状仍然存在。通组公路21个,未通公路的组3个。全村现有农村能源沼气池25口,节能灶25口。凯里村是民和乡人均占有耕量较大、区域相对集中的农业生产区之一,以及丰富的自然、人力资源,为发展集约化农业提供了良好条件。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520621104 | 554400 | -- | 查看 凯里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民和社区 |
有着“篮球之乡”、“小品之乡”的美称,大塘侗家姜茶、醪糟酒,明地花灯、麻糖,龙兴柿饼,黄柏山庙会节等民间小吃、民族风情,与秀美的黄牯山、喀嘛塘溶洞、地落水库、大塘峡谷、艾坪桃园、鱼良溪峡谷等自然风光交相辉映,引人入胜。 民和乡是个典型的农业乡,主要粮食作物有水稻、玉米、红苕、洋芋,经济作物有烤烟、豆、茶叶、中药材,养殖业主要以猪、牛、羊为主,工业生产以农副产品加工、电力、酿造、粮油加式、林产品加工等行为主。围绕“强农稳乡、旅游兴乡、边贸活乡、产业富乡”的工作思路,以构建“开放民和、文明民和、法制民和、和谐民和、富裕民和”为主题,实现了经济稳步增长和社会事业协调发展。2010年全乡实现生产总值11424万元,比本届政府初期的2006年的8432万元增加2992万元,年均增长14.4%;实现农业产值8397万元,比2006年的6467万元增加1930万元,年均增长11%;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800万元,比2006年增加3418万元,年均增长23%;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2340元,比2006年的1152元增加1188元,年均增长%;人均有粮420公斤,比2006年的375公斤增加45公斤;财政收入达210万元。 民和乡自然资源十分丰富:一是水资源丰富,车坝河由西向东流经我乡7个村达27公里,最枯水流量达4个流量。另有桐梓河、苗云河、明地河三条支汇集于车坝河中,成为沅江的主要支流,水电蕴藏量达304万千瓦小时。装机1.04万千瓦的大塘梯级电站正在建设中。二是矿产资源丰富,民和境内的响水洞、斗立山、三对山、耐子坡、毛坪村的铅锌矿点,点多面广。响水洞矿石含锌7.25%,这些原矿品位都在3%以上,已探明储量150万吨,可开发量100万吨,具有很强的开采价值。三是丰富的旅游资源。民和山川秀丽,风景优美,赋有独特的人文景观、自然景观和浓郁的民族风情,大塘侗家姜茶、醪糟酒,明地花灯、麻糖,龙兴柿饼,黄柏山庙会节等民间小吃、民族风情,与秀美的黄牯山、喀嘛塘溶洞、地落水库、大塘峡谷、艾坪桃园、鱼良溪峡谷等自然风光交相辉映,引人入胜,具有较好的旅游开发价值。 国家实施的新一论西部大开发战略,给民和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近几年来,乡党委、乡人民政府提出以加强基础设施为重点,以扩大对外招商引资为突破口,培育和发展畜牧,烤烟、中药材等产业,力争把民和建成农业产业经济强乡,民和将以更加开发的姿态,更加良好的环境,更加优惠的政策,更加优质的服务,热忱欢迎海内外宾客、实业家、有识之士来民和观光旅游,投资开发,共谋发展,早日建成一个文明、开放、富强的璀璨的新民和。 |
洪坪村 |
洪坪村地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梵净山姊妹山--黄牯山麓,江口县东南部,与东与双江镇接壤,江岑公路穿境而过。是民和乡经济发展的窗口。辖22个村民组1324户4443人。 洪坪村地势平坦,境内环境优美,气候宜人,交通比较便利。属于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境内最高气温35.5℃,最低气温-2℃,年平均气温18.2℃,无霜期295天,年平均日照时间1350小时。气候特点呈夏无炎热,冬无严寒,春夏多雨特点。全村国土面积2101公顷,耕地面积301公顷,林地1400公顷,其中有果园20公顷,草地有380公顷,可利用草地266公顷,荒地有35公顷,宜利用荒地30公顷,人均占有耕地0.067公顷,洪坪村的主要产业为水稻,经济作物以烤烟为主。 洪坪村水资源比较丰富,人均保灌面积达0.52亩。全村森林覆盖率66%,境内黄牯山生物多样性突出。2010年洪坪村农业总产值600万元,人均农业总产值135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436元,全村农业产业由传统农业向效益农业迈进。由于目前的产业发展水平还不高,农民经济收入少、产业结构不合理、总体收益低等现状仍然存在。境内粮食作物以水稻、土豆、红薯、玉米为主。农作物总播种面积为528公顷,粮食总播种面积为321公顷,2010年全村粮食总产量是2060吨,人均占有粮食463公斤,经济作物以烤烟为主,播种面积60公顷,产量为180吨,其它作物播种面积4.6公顷,产量为14吨,养殖业以生猪为主,大牲畜存栏5200头,出栏1700头,生猪存栏2300头,出栏1800头。江岑公路在村内油路里程10公里,通组公路12公里,有效灌溉面积达280公顷,机耕地面积36公顷。全村现有农村能源沼气池450口,节能灶580口。 洪坪村是民和乡人均占有耕量较大、区域相对集中的农业生产区之一,平坦的地理优势,江岑公路穿境而过的交通条件,以及丰富的自然、人力资源,为发展集约化农业、乡村旅游提供了良好条件。 |
龙宿村 |
龙宿村地处民和乡北部,与民和村、黄柏山村接壤,民和至坝盘张屯公路穿境而过。龙宿村主要靠烤烟种植发展当地经济,是民和乡优质烟叶发展地。辖11个村民组480户,2180人。 龙宿村地势平坦,境内环境优美,具有号称江口县全县最大的人工湖之称,龙宿村山清水秀,气候宜人,交通十分便利。属于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境内最高气温35.5℃,最低气温-4℃,年平均气温17.6℃,无霜期283天,年平均日照时间1336小时。气候特点呈夏无炎热,冬无严寒,春夏多雨特点。 全村耕地面积276.37公顷,林地1485.12公顷,其中有果园0.2公顷,草地有1435公顷,可利用草地56.9公顷,荒地有12公顷,宜利用荒地0.14公顷,人均占有耕地0.13公顷,境内粮食作物以水稻、土豆、红薯、玉米为主。农作物总播种面积为360公顷,粮食总播种面积为315公顷,2010年全村粮食总产量是96吨,人均占有粮食142.5公斤,经济作物以烤烟为主,播种面积360公顷,其它作物播种面积8.5公顷,产量为14.75吨,养殖业以生猪为主,其中:水产养殖面积50公倾,产量1吨,大牲畜存栏3800头,出栏3600头,生猪存栏9600头,出栏5200头,山羊存栏800头,出栏650头,小家禽存栏3600只,肉类产量25吨,饲草产量3.5吨。2010年龙宿村农业总产值350万元,人均农业总产值135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156元,。水资源十分丰富,人均保灌面积达1.67亩。全村森林覆盖率85%,境内森林资源较为丰富。 通村公路里程5.5公里,通组公路19公里。工程蓄水量180000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积达80公顷,机耕地面积120公顷。全村现有农村能源沼气池340口,节能灶340口。龙宿村是民和乡人均占有耕量较大、区域相对集中的农业生产区之一,平坦的地理优势,民和至清水公路穿境而过的交通条件,以及丰富的自然、人力资源,为发展集约化农业、乡村旅游提供了良好条件。 |
黄柏山村 |
黄柏山村地处民和东部,与坝盘、张屯、铜仁、大坪接壤,距离民和乡政府14公里。辖24个村民组677户2851人。 黄柏山村以山丘陵区为主,境内环境优美,植被茂盛,气候宜人。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降水充沛,日照充足,四季分明,无霜期长,境内最高气温35.5℃,最低气温-2℃,年平均气温18.2℃,无霜期295天,年平均日照时间1350小时。气候特点呈夏无炎热,冬无严寒,春夏多雨特点。主要灾害性天气有倒春寒及夏旱、伏旱等。 全村耕地面积142公顷,有效灌溉面积达315公顷,林地200公顷,黄柏山村的主要产业为水稻,经济作物以烤烟为主。全村森林覆盖率33%,境内生物多样性突出。2010年黄柏山村农民人均纯收入1460元,全村农业产业由传统农业向效益农业迈进。但由于目前的产业发展水平还不高,农民经济收入少、产业结构不合理、总体收益低等现状仍然存在。境内粮食作物以水稻、薯类为主。农作物总播种面积为142公顷,粮食总播种面积为110公顷,2010年全村粮食总产量是475吨,人均占有粮食200公斤,经济作物以烤烟为主,播种面积32公顷,产量为475吨,养殖业以生猪为主,大牲畜存栏451头,出栏48头,生猪存栏4276头,出栏3358头。 通村公路里程10公里,计划在2014年前再修建13公里通村公路,通村公路里程达到23公里。覆盖人口达到971人。全村现有农村能源沼气池240口。黄柏山村是民和乡农业生产区之一,平坦的地理优势,以及丰富的自然、人力资源,为发展集约化农业、乡村旅游提供了良好条件。 |
铁厂村 |
铁厂村位于民和乡东部,距民和乡集镇9公里。东接黄柏山村及坝盘乡,南邻大塘村,西抵民和村,南至龙宿村。辖13个村民组414户2280人。 全村以高山丘陵及沟谷为主。总体地形为东西高,南北低。喀斯特地貌特征非常明显,平均海拔720米。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境内最高气温39.2℃,最低气温-5.1℃,年平均气温16.8℃,无霜期280至310天,年平均日照时间1123.5小时。全村总面积2040公顷,耕地115公顷,占5.64%。境内耕地主要以坡耕地为主,水田主要分布在河谷地带。农业开始由传统型向效益农业、现代农业逐步转变,但目前产业层次和生产力发展水平尚处于较低的阶段。粮食作物主要以水稻、玉米、薯类为主,全粮食产量517.5吨,人均占有粮食227公斤;其它经济作物有油菜、楠竹及中药材种植。铁厂水资源主要是地下水,明地铁厂境内可用地下水资源十分丰富。全村有林地1685公顷,森林覆盖率82.6%,生物多样性突出,野生动物种类多。 铁厂是传统农业,土地资源丰富,生态条件优越,发展山地农业的优势十分明显,非常适宜发展红薯、马铃薯等薯类产业和蔬菜产业;河谷地带海拔相对较低,集温较高,湿度大,适宜于发展楠竹产业;缓坡丘陵面积非常广,土层深厚,非常适宜于中药材。 |
民和村 |
民和村位于民和乡集镇中心,东接龙宿村,南邻龙兴村,西连何坝村,北靠洪坪村。辖17个村民组,957户人口3849人。全村主要以水稻、玉米、薯类为主,全村粮食产量150吨,人均占有粮食380公斤。经济作物主要以烤烟、水产养殖为主。 全村以高山丘陵为主,北面为洪坪冲积河谷,东部为黄柏山高地和铁厂沟谷,南面为大塘河谷、龙兴丘陵和艾坪平原,西面为何坝平原及民和高山平原,中部为民和村丘陵。总体地形为东西高,南北低。喀斯特地貌特征非常明显,占全村土地面积的52%,平均海拔720米。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境内最高气温39.2℃,最低气温-5.1℃,年平均气温16.8℃,无霜期280至310天,年平均日照时间1123.5小时。全村总面积1600公顷,耕地300公顷,占28.4%,水域10公顷,占1.6%。境内耕地主要以坡耕地为主,水田主要分布在丘林地带。水资源主要有二大类型,一是水库,主要有东北部的地落水库。二是地下水,民和村境内可用地下水资源十分丰富。有林地1000公顷,森林覆盖率72%,生物多样性突出,有野生动物38种。 基础设施建设。交通方面,村内有江口——岑巩、江口——玉屏两条横贯南北的油路,里程36公里;过境里程30公里。水利方面,已解决人饮安全人数3280人。有小型蓄水工程2处,小水池23口,蓄水25万立方米,农村电网实现全覆盖,全面完成电网升级改造。 民和村是传统农业村,土地资源丰富,生态条件优越,发展山地农业的优势十分明显,非常适宜发展红薯、马铃薯等薯类产业和蔬菜产业;河谷地带海拔相对较低,集温较高,湿度大;缓坡丘陵面积非常广,土层深厚;草山草坡面积广,天然草地丰富,非常适宜于发展草地生态畜牧业。 |
凯里村 |
凯里村位于民和西南方,与闵孝镇、官和乡接壤,距民和集镇12公里。辖24个村民组966户4050人。 凯里村地势偏,但境内环境优美,气候宜人,交通比较便利。属于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境内最高气温35.5℃,最低气温-2℃,年平均气温18.2℃,无霜期295天,年平均日照时间1350小时。气候特点呈夏无炎热,冬无严寒,春夏多雨特点。全村有耕地面积240公顷,林地1200公顷,其中有果园20公顷,草地有33公顷,可利用草地20公顷,荒地有17公顷,宜利用荒地3.3公顷,人均占有耕地0.063公顷,境内粮食作物以水稻、土豆、红薯、玉米为主。农作物总播种面积为240公顷,粮食总播种面积为140公顷,2010年全村粮食总产量是350吨,人均占有粮食175公斤,经济作物以烤烟为主,播种面积80公顷,产量为20吨,其它作物播种面积20公顷,产量为5吨,养殖业以生猪为主,大牲畜存栏6800头,出栏5200头,生猪存栏6800头,出栏1000头。全村森林覆盖率80%,境内生物多样性突出。 2010年凯里村农业总产值3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356元,全村农业产业任然保留传统农业型。目前的产业发展水平还不高,农民经济收入少、产业结构不合理、总体收益低等现状仍然存在。通组公路21个,未通公路的组3个。全村现有农村能源沼气池25口,节能灶25口。凯里村是民和乡人均占有耕量较大、区域相对集中的农业生产区之一,以及丰富的自然、人力资源,为发展集约化农业提供了良好条件。 |
何坝村 |
何坝村位于民和乡南部,距民和乡政府7公里,东接洪坪村及民和村,南邻官和乡,西连艾坪村。辖16个村民组658户2680人。全村境内粮食作物主要以水稻、玉米、薯类为主,全村粮食产量0.1万吨,人均占有粮食400公斤;经济作物以烤烟为主,年产烟叶16万担,年产值120万元;畜牧业产值50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46%。 全村以高山丘陵为主,东部为黄牯山高地,南面为民和乡集镇,西面为和艾坪平原,北面河坝村高山平原,中部为何坝平原。总体地形为东北高,西南低。喀斯特地貌特征非常明显,平均海拔580米。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境内最高气温39.2℃,最低气温-5.1℃,年平均气温16.8℃,无霜期280至310天,年平均日照时间1123.5小时。全村总面积1200公顷,耕地300公顷,占25%,水域5公顷。境内耕地主要以粮食种植为主,水田主要分布在何坝中部平原地带。 何坝村水资源主要有二大类型,主要有东北部的地落水库、何坝村黑庆的水库。二是地下水,何坝村境内可用地下水资源十分丰富。全村有林地800公顷,森林覆盖率30%。交通方面,村内有江口——岑巩、江口——玉屏两条横贯南北的油路,通过境内里程7公里,通组公路25公里。通村和通组公路均为4.5米至6米宽的砂石和黄泥路面。有小型蓄水工程2处,小水池2口,蓄水30万立方米。 何坝村土地资源丰富,生态条件优越,发展山地农业的优势十分明显,非常适宜发展蔬菜产业;中部地带海拔相对较低,集温较高,湿度大,适宜于发展烤烟、生态养殖产业;缓坡丘陵面积非常广,土层深厚,非常适宜于中药材。且距玉屏、岑巩非常近,区位劣势完全可以转化为发展优势,适宜于建设农产品加工和资源型加工企业。 |
艾坪村 |
艾坪村位于民和乡西南部,距江口县城6公里,东连民和村、龙兴村,北接何坝村老屯组,南邻龙兴村、岑巩县凯本乡,西连岑巩县凯本乡、官和乡。辖有14个村民组,总户数448户,总人口2267人,有劳动力1200人,其中外出务工劳动力400人。 艾坪村以高山盆地为主,东部为河谷,南面为高山、丘陵,西面为高山,北面为山谷盆地。总体地形为西南高,东北低。喀斯特地貌特征非常明显,占全村土地面积的58%,平均海拔618.2米。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境内最高气温39.2℃,最低气温-5.1℃,年平均气温16.8℃,无霜期280至310天,年平均日照时间1123.5小时。 艾坪村资源丰富,全村总面积1367.5公顷,耕地298.2公顷,占21.8%,水域12.61公顷,占0.18%。境内耕地主要以盆地、坡耕地为主。水资源主要有二大类型,一是横贯西部连接艾坪村、龙兴村和大塘村的车坝河。二是地下水,艾坪村境内可用地下水资源十分丰富。全村有林地420.7公顷,森林覆盖率30.76%,桑园28.66公顷,天然草地354.8公顷,生物多样性突出,有野生动物11种。主要矿藏有赤铁矿,花岗岩。艾坪村冬无严寒夏无酷暑,交通便利,旅游资源发展潜力可观,有水流常年稳定,两岸树密林深,适宜垂钓、休闲、娱乐的的车坝河艾坪河谷。境内粮食作物主要以水稻、玉米、薯类为主,特色经济作物以茶叶、烤烟、桃子、山蕨粑等。全村14个村民组未通公路数2个。水利方面,已解决人饮安全人2050数人,有效灌溉面积100公顷。 艾坪村是传统农业村,土地资源丰富,生态条件优越,非常适宜发展果蔬、中药材产业。以果蔬及中药材产业为龙头,着力抓好产业发展基地建设,逐步形成“政府主导、企业配合、群众参与”的产业局面,让更广泛的群众参与到产业发展中来,并从中受益,脱贫致富。 |
龙兴村 |
龙兴村位于民和乡东南部,距民和乡政府所在地10公里,地处东径108o44’30"至108050’03",北纬27028’01"至27031’33"之间。东接大塘村及民和村,南邻岺巩县羊桥乡,西连艾坪村,北靠民和村。辖16个村民组783户3072人。 全村以低山丘陵为主,北面民和村高地和沟谷,东部为大塘高地和沟谷,南面为岺巩县羊桥乡泡湾村高地、西面为艾坪平原。喀斯特地貌特征非常明显,平均海拔520米。属于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境内最高气温39.2℃,最低气温-5.1℃,年平均气温16.8℃,无霜期280至310天,年平均日照时间1123.5小时。全村总面积2242公顷,耕地484公顷,占21.59%,水域18.8公顷,占0.84%。全村境内粮食作物主要以水稻、玉米、薯类为主,全村粮食产量1474吨,人均占有粮食386公斤;经济作物以烤烟为主,年产烟叶16万担,年产值120万元;畜牧业产值50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46%。 龙兴村水资源主要由地表水、雨水及地下水组成。龙兴村水资源主要靠龙照水库、小黑庆山塘、郭家屋山塘、锡家湾山塘进行灌溉。人畜饮水主要是地表水。龙兴村境内可用地下水资源也十分丰富。全村有林地558公顷,森林覆盖率24.89%,生物多样性突出,有野生动物23种。村内有江口——玉屏一条横贯南北的油路,里程56公里;通过境内里程4公里,通组公路15.8公里。 龙兴村是传统农业村,土地资源丰富,生态条件优越,发展山地农业的优势十分明显,非常适宜发展红薯、马铃薯等薯类产业和蔬菜产业;中部地带海拔相对较低,集温较高,湿度大,适宜于发展烤烟、生态养殖产业;缓坡丘陵面积非常广,土层深厚,非常适宜于中药材;草山草坡面积广,天然草地丰富,非常适宜于发展草地生态畜牧业。且民和距玉屏、岑巩非常近,区位劣势完全可以转化为发展优势,适宜于建设农产品加工和资源型加工企业。 |
大塘村 |
大塘村位于民和乡东南部,距民和乡集镇7公里,地处东径至,北纬之间。东处岑巩县羊桥乡,南邻岑巩县羊桥乡,西抵铁厂村,北至铜仁。辖18个村民组403户1658人,有劳动力980人。粮食作物主要以水稻、玉米、薯类为主,全村粮食产量36吨,人均占有粮食180公斤。 全村以高山丘陵及沟谷为主。总体地形为东西高,南北低。喀斯特地貌特征非常明显,占全土地面积的10%,平均海拔730米。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境内最高气温39.2℃,最低气温-5.1℃,年平均气温16.8℃,无霜期280至310天,年平均日照时间1123.5小时。全总面积1440公顷,耕地180公顷,占12.5%,水田10公顷,占0.7%。境内耕地主要以坡耕地为主,水田主要分布在河谷地带,有效灌溉面积45公顷。大塘水资源主要是河水,大塘境内可供开发的电力资源十分丰富。有林地1128公顷,森林覆盖率78.3%,生物多样性突出,有野生动物40余种。 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128元。农业虽然经过结构调整,开始由传统型向效益农业、现代农业逐步转变,但目前产业层次和生产力发展水平尚处于较低的水平,经济总量小,结构不合理,总体效益低等现状仍然客观存在。通村和通组公路均为4.5米至6米宽的砂石和黄泥路面。 大塘村土地资源丰富,生态条件优越,发展山地农业的优势十分明显,非常适宜发展红薯、马铃薯等薯类产业和蔬菜产业;河谷地带海拔相对较低,集温较高,湿度大,适宜于发展楠竹产业;缓坡丘陵面积非常广,土层深厚,非常适宜于中药材;草山草坡面积广,天然草地丰富,非常适宜于发展草地生态畜牧业。由于大塘与江口县工业园区非常近,且大塘距玉屏、岑巩非常近,区位劣势完全可以转化为发展优势,适宜于建设农产品加工和资源型加工企业。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