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被建设厅列为“贵州省100个小城镇建设试点乡镇”和“全区10个小城镇重点建设乡镇”;2011年被县政府规划为“江口县桃映工业小区”。桃映乡交通便利,全乡村村通公路,渝怀铁路过境境内14.5km,经过小屯、溪口、桃映、匀都、新寨5个村,并在新寨建县级客货两运站,高(墙)新(寨)二级油路已改造完工投入使用。 人口总数:31997人 农业人口:29943人 非农业人口:2054人 行政区面积:147.9亩 耕地面积:23181.0亩 主要民族成分:土家族,苗族,羌族 发展口号:“建设三乡一区,实现三个新突破” 所辖村:桃映村,茶溪村,新寨村,小屯村,匀都村,小屯村,溪口村,万民村,桃映社区。 主要经济产业:油茶,楠竹,金银花,萝卜猪,花卉,羌族文化旅游。 名特产品:金银花,萝卜猪 自然条件:依山傍水,绿树成阴,四周幽幽青山环绕,渝怀铁路穿境而过。 资源:长石石英沙岩,钒铜矿,磷矿,锰矿,重晶石.。
-民俗文化
土家族自称“毕兹卡”(意为本地人)。土家族有自己的语言,大多数人通汉语,目前只有几个聚居区还保留着土家语。没有本民族文字,通用汉文。土家族人爱唱山歌,山歌有情歌、哭嫁歌、摆手歌、劳动歌、盘歌等。 土家族民歌是由歌词与乐曲结合而构成的同一体民歌,他是文学与音乐交会的产物.土家族民歌的歌词属于语言艺术,它表情达意、被人感知;土家族民歌的乐曲以声音的外化形式,产生了美的抒情效果,直接作用于听觉,创造性的显现了土家族民歌的抒情内容.歌词与乐曲的结合塑造了音乐形象,丰富了土家族民歌,因而使土家族民歌的艺术魅力长存。 土家族的民间歌曲按传统习惯可分为山歌、薅草锣鼓、劳动号子、摇儿歌 与儿歌、风俗歌等5种。 山歌:土家族山歌在语言上有土家语山歌和汉语山歌两种;在声腔上有高腔和平腔之分;在结构上有“一声子”、“三声子“、“四句头”、“五句子“之 别;在内容上有情歌、古歌、礼仪歌、生活歌、苦情歌等。 薅草锣鼓:又称薅草歌、合音锣鼓、挖土歌等。 劳动号子:土家人世居武陵山区和酉水、澧水两岸,拖木运料,撬岩抬石,行船驾舟等,在劳动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因而行船号子、拖木号子、岩工号子最为流行 。 摇儿歌与儿歌:龙山的坡脚、保靖的普戍流行用土家语唱的摇儿歌,曲调由上、下句组成,节奏平稳。普戍县的摇儿歌有羽调式和征调式两种,旋律多级进下行。 风俗歌:有哭嫁歌、孝歌、摆手歌等。-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520621105 | 554400 | -- | 查看 桃映镇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桃映社区 | ·江口县旅游·江口县特产·江口县十大特产·江口县十景·铜仁旅 | 0 |
---- |
查看 桃映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
万民村 | ·江口县旅游·江口县特产·江口县十大特产·江口县十景·铜仁旅 | 0 |
---- |
查看 万民村谷歌卫星地图 |
桃映村 | ·江口县旅游·江口县特产·江口县十大特产·江口县十景·铜仁旅 | 0 |
---- |
查看 桃映村谷歌卫星地图 |
茶溪村 | ·江口县旅游·江口县特产·江口县十大特产·江口县十景·铜仁旅 | 0 |
---- |
查看 茶溪村谷歌卫星地图 |
新寨村 | ·江口县旅游·江口县特产·江口县十大特产·江口县十景·铜仁旅 | 0 |
---- |
查看 新寨村谷歌卫星地图 |
匀都村 | ·江口县旅游·江口县特产·江口县十大特产·江口县十景·铜仁旅 | 0 |
---- |
查看 匀都村谷歌卫星地图 |
小屯村 | ·江口县旅游·江口县特产·江口县十大特产·江口县十景·铜仁旅 | 0 |
---- |
查看 小屯村谷歌卫星地图 |
溪口村 | ·江口县旅游·江口县特产·江口县十大特产·江口县十景·铜仁旅 | 0 |
---- |
查看 溪口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简介 |
---|---|
双江镇 |
江口县双江镇地处县城,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国土总面积约176.6平方米,有耕地面积约1489公顷,全镇辖17个行政村,228个村民组,25个居民司组,总人口 44823人,其中非农业人口 14913人,占总人口的34.1地 流动人口2311人,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49.3巩2003年,全镇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02万元,完成地方财政收入524.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438元。该镇属亚热带大陆季风气候,无霜期长、雨量充沛、水热同期、光热共季、土地肥沃,农业生产条件优越。全镇境内有农作物品种50余种,粮食作物主要以水稻、玉米、小麦为主;畜物业主要以猪、牛、羊为主;经济作物主要以烤烟、蔬菜、瓜果、花生、中药材、草感、油菜为主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使该镇的农业经济得到了持续健康发展。交通邮电通讯事业发展迅速,是西部大开发前沿投资环境最具优势的地方。铜遵公路、铜梵公路横穿境内,距铜仁市较近,光览通讯线路覆盖全镇。科教文卫事业方兴未艾,具有浓郁的多民族特色地方文化、古老驰名的摊文化一花独放。全镇有中学4所,在校学生3108人,有小学27所,在样学生5354人,有教职工2324人,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9%此有农民文化技术学校17所,有医院2所,卫生室17个,卫生技术人员252人,文化事业民展迅速,各村都建有-接收台,电视覆盖率达 90人双江旅游资源得天独厚,神奇的山、秀美的水、温和的气候是旅游休闲的绝好场所。距省级风景名胜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联合国“人与生物圈”保护网成员梵净山29公里。近年来该镇制定了旅游业发展规划,利用独特的地理优势,以“休闲观光”为主的双江旅游业正在异军突起,并迎来了众多游客。 |
闵孝镇 |
闵孝镇地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梵净山境内,位于江口县城西20公里,幅员268.3平方公里,有6939户,总人口27007人,现有耕地1757.54亩,所辖9个行政村1个社区,303、305省道穿境而过,境内蕴藏丰富的矿产资源,主要以矾矿、硫镍矿、石墨、铜矿、金矿为主,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资源优势,交通便利,通讯发达,集城乡经济于一体,加上近几年的小城镇建设,为闵孝开辟城郊经济提供了有利条件 经济发展 经济与社会发展。近几年,闵孝镇抢抓机遇,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把握强镇之本,大搞集镇开发,开拓富民之源,使闵孝具有较强的综合经济实力。2004年,全镇实现国内生产总值7100万元,其中第一产业4700万元,第二产业2180万元,第三产业220万元,财政收入229.31万元,人均收入1473万元。 小城镇建设 小城镇建设有新突破。2004年,实现固定资产投资1800万元,动工并完成了政府办公大楼及市政广场、自来水、农贸市场、异地移民搬迁等工程建设。 畜牧业 畜牧业得到快速发展。为了增加农民收入,在调整产业结构时,把发展畜牧业作为重要内容,引导农民建立家庭养殖业或养殖场,以此推动畜牧业发展,以三合肉牛养殖场、罗江生猪养殖场、边江仔猪养殖场、红石波尔山羊养殖基地、边江朝宏林下生态养鸡场、三合养鹅场为龙头,实施养殖大户带动战略,吸引了更多的农民加入养殖行业。目前,全镇已有养殖大户129户,主要以养鸡、鹅、猪、牛、羊为主。 种植业 种植业基本形成规模。该镇发挥自然优势,确定了工作思路:一是大力发展烤烟生产,创建烤烟生产基地。二是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型产业,目前全镇发展烤烟5092亩,商品蔬菜2305亩,大棚西瓜50亩。 非公有制经济 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迅速。有个体工商户350户,从业人员850人,大小饮食摊点20个,从业人员100人,投入营运车辆85辆,其中中巴5辆、面的45辆、货车15辆、客运三轮车20辆,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00万元,比上年增长9%,其中批发零售1500万元、贸易零售480万元,增长7%,餐饮业零售90万元,比上年增长7.5%,其他零售1410万元,增长6.5%。 -文教卫生 文化教育卫生状况。全镇有一所普通中学、一所中心完小、16所初级小学、8个教学点,共有教职工207人,其中中学专任教师79人、小学专任教师128人、代课教师55人,在校中学生1272人、小学生2972人,中学毕业率100%,适龄儿童入学率为98.8%。卫生基础医疗设施得到进一步改善,有医院一所、病床32张、卫生人员32人。 |
太平镇 |
太平乡地处梵净山东麓,位于江口县城西北部,距县城12公里,境内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梵净山、省级风景名胜区太平河和云舍土家民族文化村,全乡国土面积360.1平方公里,是全县九个乡镇中面积最广的乡,辖7个行政村1个居民委员会148个村民组,现有4256户,1.75万人。其中一类贫困村1个;二类贫困村2个,贫困人口4296人;全乡总耕地面积13994亩,其中田12495亩,土1499亩;人均占有耕地面积0.82亩,人均占有高产稳产田面积0.3亩;全乡粮食总产量9368吨,人均占有粮食450公斤,其中贫困村粮食总产860吨,人均占有粮食200公斤;全乡经济收入4470万元,人均收入1540元,其中贫困村人均收入630元。 境内居住着土家、苗、侗、仡佬、汉族等10多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84.4%,有党员428名,其中妇女党员78名。境内资源丰富,有储量大、品位高的硅、矾等矿产资源,水能资源和旅游资源尤其丰富,同时也是江口粮食主产区。全乡计划生育实现了期内人口出生率11.97,计划生育98.01%,人口自然增长率为7.16‰,全乡个村均达到或基本达到计划生育合格村标准,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连续9年获全县第一;社会稳定工作得到进一步巩固,全乡安全感测评均在98%以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连续8年获全县第一名。1996年荣获全县第一名。1996年荣获全国造林绿化千佳村;1996年荣获地级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先进单位;1998年荣获地级村民自治示范达标乡;2001年荣获省政务公开先进乡;2001年荣获地级“六个好乡镇”。 |
坝盘镇 |
坝盘乡位于江口县东部,距江口县城17公里,国土面积181平方公里,有耕地1496公顷,全乡辖9个行政村和1个居委会,171个村民组,6318户,28003人。乡党委辖16个党支部,有56个党小组,554名党员。居住着土家族、侗族、苗族等多种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17726人,占总人口的63.3%。乡内旅游资源较为丰富,著名景点有龙阳仙人桥、关坝沟溶洞、里吾沟瀑布、龙塘河漂流、勤劳犀牛洞、月亮湾等具有一定开发价值的旅游景点;享有古代造纸“活化石”之称的挂扣村古代造纸作坊,以傩面具木雕刻、竹雕刻等民间工艺,每年一度的龙舟大赛已初具规模,龙阳清代碑林、铁广的“赶坳节”等传统节日,为和谐坝盘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 近年来,坝盘乡党委、政府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依托,以农业产业化发展为基础,以群众发展致富为目标,带领群众抓发展,抓落实,全乡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升。建成了张屯龙阳烤烟、铁广都村茶叶、挂扣高墙果蔬、合寨合心畜牧、铜遵公路和盐张公路两线楠竹“五大基地”,基础建设稳步推进,生态畜牧业发展喜人,工业发展再上台阶,坝盘电站、里屋沟电站、兴隆有机肥业有限公司正常运转,为打造江口前沿经济打下了坚实基础。 按照上述思路,我们始终坚持“围绕经济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工作思路,按照“创建一个好班子,带出一支好队伍,打造一个党建特色品牌,找出一个致富好路子,建好一个党组织活动场所,建立一套党建工作长效机制”的要求,大力实施党的基层组织先进性建设工程。在推进“三个建设年”、“四帮四促”活动中,按照县委提出“一业带三化”的目标,坝盘乡“立足高山优势,念好茶字经,做好茶产业”的发展思路,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发展规划,通过抓住杭瑞高速公路过境的机会,在都村村逐步完成万亩茶园基地建设,打造茶叶金品,建设坝盘集镇工业园区,把到梵净山旅游观光的游客留在坝盘品农家茶,吃农家饭,唱农家歌,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留下来”的方式,将产业链和农村党建相结合以“支部+协会”的形式进行运作,成立了5个茶产业协会和8个茶专业合作社,种植茶产业6000余亩、中药材(黄柏)1000余亩,种植楠竹8000余亩、种植优质烤烟960余亩。- |
民和镇 |
民和侗族土家族苗族乡位于江口县东南部,东邻铜仁市大坪乡,南连岑巩县的羊桥乡、凯本乡,西接本县宫和乡、闵孝镇,北抵双江镇、坝盘乡,东西长约20.4 公里南北宽约17.9公里,全乡幅员面积214平方公里.全乡耕地面积2.05亩,其中田1.25万亩,土0.8万亩,人均占有耕地面积0.75亩.全乡共辖29个行政村,319个村民组,6154户27690人,其中非农业人中2875人,少数民族以侗族、土家族、苗族为主,共有15488人,占总人数的57%。 民和乡是个典型的农业乡,主要粮食作物有水稻、玉米、红苕、洋芋,经济作物有烤烟、大豆、茶叶、养殖业主要以猪、牛、羊为主,工业生产以农副产品加工、电力、酿造、粮油加式、林产品加工等行为主。自然资源十分丰富:一是水资源丰富,车坝河由西向东流经该乡7个村达27公里,最枯水流量达4个流量。另有桐梓河、苗云河、明地河三条支汇集于车坝河中,成为沅江的主要支流,水电蕴藏量达304万千瓦小时。二是矿产资源丰富,民和境内的响水洞、斗立山、三对山、耐子坡、毛坪村的铅锌矿点,点多面广。响水洞矿石含锌7.25%,这些原矿品位都在3%以上,已探明储量150万吨,可开发量100万吨,预测年产值200万元,都具有开采价值。三是丰富的旅游资源,素有“梵净山姊妹”之称的黄牯山、一落水库,车坝河、鱼良溪都是旅游景点,具有较好的旅游观光价值。 近几年来,民和基础设施建设有了较大的发展。迄今为止,全乡通车里程达145公里,其中县级公路约25公里,乡村公路约120公里,全乡29个村中,除兴阳村公路正在修建未通车外,其余28个村已全部通车。国家二级光缆横穿民和全境,安装程控电话3000多门。完成了农村电网改造工程,实现了寨通电,并与国家电网联网。这些该乡的各项资源开发提供了便利的条件。 -工农业 民和乡是个典型的农业乡,主要粮食作物有水稻、玉米、红苕、洋芋,经济作物有烤烟、大豆、茶叶、养殖业主要以猪、牛、羊为主,工业生产以农副产品加工、电力、酿造、粮油加式、林产品加工等行为主。 -资源 自然资源十分丰富:一、是水资源丰富,车坝河由西向东流经我乡7个村达27公 民和侗族土家族苗族乡 里,最枯水流量达4个流量。另有桐梓河、苗云河、明地河三条支汇集于车坝河中,成为沅江的主要支流,水电蕴藏量达304万千瓦小时。二、是矿产资源丰富,民和境内的响水洞、斗立山、三对山、耐子坡、毛坪村的铅锌矿点,点多面广。响水洞矿石含锌7.25%,这些原矿品位都在3%以上,已探明储量150万吨,可开发量100万吨,预测年产值200万元,都具有开采价值。 三、是丰富的旅游资源,素有“梵净山姊妹”之称的黄牯山、一落水库,车坝河、鱼良溪都是旅游景点,具有较好的旅游观光价值。 -基础设施 近几年来,民和基础设施建设有了较大的发展。迄今 经济发展 为止,全乡通车里程达145公里,其中县级公路约25公里,乡村公路约120公里,全乡29个村中,除兴阳村公路正在修建未通车外,其余28个村已全部通车。国家二级光缆横穿民和全境,安装程控电话3000多门。完成了农村电网改造工程,实现了寨通电,并与国家电网联网。这些我乡的各项资源开发提供了便利的条件。 -土地人口 官和侗族土家族苗族乡位于江口县西南部,东临本县民和乡,南连黔东南州岑巩县凯本乡,西接岑巩县平庄乡、石阡县青阳乡、石固乡,北抵本县闵孝镇,处在三县交接地带。全乡辖4个行政村(江溪屯村、泗渡村、官和村、新田村),102个村民组,2718户9479人(其中,江溪村23个村民组591户1885人;泗渡村27个村民组607户2380人;官和村23个村民组624户2253人;新田村29个村民组698户2443人;非农业人口518人),其中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66.3%。聚居民族主要有侗、土家、苗、仡佬、羌、汉等民族。有国土面积119.7平方千米,耕地面积7126.79亩,其中田5471.3亩。广播电视覆盖率92.6%,移动通讯覆盖率98.8%,森林覆盖率76.3%。全乡89.9%的村组已通公路,乡集镇所在地距县城37公里。 -教育 学校历史悠久,底蕴丰厚,人才辈出,是学生腾飞的 侗族土家族苗族乡 摇篮,教师成长的沃野。学校拥有一支团结、实干、高素质的具有开拓精神的教师队伍,曾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优秀教师,有全国优秀班主任、全国优秀体育教师、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教师们凭着开放的教育思想,领先的科研,以良好的素质,进取的态度,奉献的精神和踏实的作风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学生。学校以“开发潜能、发展个性”为育人理念,从整体改革实验到差异教育的研究,从二级循环活动的尝试到创新教育的思考以及网络环境下教学模式的探索,捕捉着现代教育最敏感的话题,走在教育改革的前沿。学校一贯坚持“品牌、质量、服务”的意识,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中,以一流的教育质量树立了自身的品牌形象,赢得了社会的赞誉,是老百姓心目中最好的学校之一。 -指导思想 以-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和省、地工作会议精神,以增加集体收入、减轻农村负担为目的,从转变观念、广辟财源、完善体制入手,立足本地优势,结合山川秀美工程和生态环境建设,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着力培养支柱产业,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提高贫困人口素质,加快我乡贫困人口脱贫致富步伐,促进区域经济健康发展。 -未来发展 (一)积极发挥地源优势,加快招商引资步伐,寻求集体经济发展新突破,牢固树立“你来投资,我来服务”的市场意识,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扩大招商引资渠道,出台优惠政策。(二)结合我乡资源条件、区域特点,初步确定五大特色产业: 一是突出抓好以新田村为主的烟叶产业产业建设,预计烟叶面积发展到400亩,实现收入50万元。 二是突出抓好以官和村为主的金秋梨、獭兔养殖、大棚西瓜、反季节蔬菜等产业建设,金秋梨面积达到600亩,实现收入300万元。 三是抓好以泗渡村为主的金秋梨生产基地,金秋梨种植发展到1500亩,收入达800万元。 四是抓好江溪屯村为主的畜牧养殖产业,预计全年存栏800头,出栏2000头,产值30万元。 五是积极推广退耕还林工程。 (三)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 一是中学的整体搬迁,对小学的基础设施进行完善,实现中学住宿生集中封闭式管理。 二是对集镇街道改造,在原有主干道基础上,建设居民区水泥路面。 三是建设官和车站,加大对兴官路的建设力度。 四是进一步加强完善街道卫生队,每天按时对主干道进行清扫环卫。 (四)以扶贫开发重点村为重点,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民族特色 ,不断加大对重点村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升级改造工程和力度,对全乡农村产业开发,村容村貌等进行综合设计,逐村规划、集中投资,从根本上改变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一是在道路建设上,重点抓好村级道路建设,实现村村通公路的构想。 二是在通电方面,进一步扩大供电能力,提高供电质量。 三是继续改造农田建设,努力改造中、低产田,稳定解决群众吃饭问题。 四是结合山川秀美工程建设,把植树种草同产业开发,生态环境治理结合起来,全乡实现天变蓝、水变清、山变绿、人变富的目标。 (五)加大科技教育、文化、医疗、卫生、计划生育工作力度,努力提高产业开发的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认真抓好科技培训,建立集示范、培训、推广为一体的科普基地,建立科技示范村、示范户。建立健全村级医疗卫生点,配备医疗设备,使村民享受初级卫生保健,提高群众健康水平。 (六)加强组织领导,努力扩大劳务输出,劳务输出是贫困群众增收的一条重要途径,全乡上下把劳务输出当作一项产业来抓,加强组织管理,建立劳务输出网络,收集劳务要求信息,进一步拓宽劳务输出渠道。 |
桃映镇 |
2003年被建设厅列为“贵州省100个小城镇建设试点乡镇”和“全区10个小城镇重点建设乡镇”;2011年被县政府规划为“江口县桃映工业小区”。桃映乡交通便利,全乡村村通公路,渝怀铁路过境境内14.5km,经过小屯、溪口、桃映、匀都、新寨5个村,并在新寨建县级客货两运站,高(墙)新(寨)二级油路已改造完工投入使用。 人口总数:31997人 农业人口:29943人 非农业人口:2054人 行政区面积:147.9亩 耕地面积:23181.0亩 主要民族成分:土家族,苗族,羌族 发展口号:“建设三乡一区,实现三个新突破” 所辖村:桃映村,茶溪村,新寨村,小屯村,匀都村,小屯村,溪口村,万民村,桃映社区。 主要经济产业:油茶,楠竹,金银花,萝卜猪,花卉,羌族文化旅游。 名特产品:金银花,萝卜猪 自然条件:依山傍水,绿树成阴,四周幽幽青山环绕,渝怀铁路穿境而过。 资源:长石石英沙岩,钒铜矿,磷矿,锰矿,重晶石.。 -民俗文化 土家族自称“毕兹卡”(意为本地人)。土家族有自己的语言,大多数人通汉语,目前只有几个聚居区还保留着土家语。没有本民族文字,通用汉文。土家族人爱唱山歌,山歌有情歌、哭嫁歌、摆手歌、劳动歌、盘歌等。 土家族民歌是由歌词与乐曲结合而构成的同一体民歌,他是文学与音乐交会的产物.土家族民歌的歌词属于语言艺术,它表情达意、被人感知;土家族民歌的乐曲以声音的外化形式,产生了美的抒情效果,直接作用于听觉,创造性的显现了土家族民歌的抒情内容.歌词与乐曲的结合塑造了音乐形象,丰富了土家族民歌,因而使土家族民歌的艺术魅力长存。 土家族的民间歌曲按传统习惯可分为山歌、薅草锣鼓、劳动号子、摇儿歌 与儿歌、风俗歌等5种。 山歌:土家族山歌在语言上有土家语山歌和汉语山歌两种;在声腔上有高腔和平腔之分;在结构上有“一声子”、“三声子“、“四句头”、“五句子“之 别;在内容上有情歌、古歌、礼仪歌、生活歌、苦情歌等。 薅草锣鼓:又称薅草歌、合音锣鼓、挖土歌等。 劳动号子:土家人世居武陵山区和酉水、澧水两岸,拖木运料,撬岩抬石,行船驾舟等,在劳动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因而行船号子、拖木号子、岩工号子最为流行 。 摇儿歌与儿歌:龙山的坡脚、保靖的普戍流行用土家语唱的摇儿歌,曲调由上、下句组成,节奏平稳。普戍县的摇儿歌有羽调式和征调式两种,旋律多级进下行。 风俗歌:有哭嫁歌、孝歌、摆手歌等。- |
怒溪镇 |
|
德旺乡 |
德旺土家族苗族乡地处梵净山西南麓,位于江口县西北部,东经108°33′37″,北纬27°47′11″,南接闵孝镇,西北与印江自治县接壤。全乡国土面积267.4平方公里,辖6个建制村、1个居委会,145个村民组,4800余户,16700余人。是一个以土家族、苗族、汉族、侗族为主的多民族聚居地区,少数民族占4.7%。全乡经济以农业为主,素有“贡米之乡”美称。境内山青水秀,气候宜人,资源丰富,即有黔金丝猴、大鲵、红腹锦鸡和红豆杉,莎萝、珙桐等多种珍希动植物;矿产品开发潜力较大,有丰富的金、锑、磷、铅锌、铜镍等矿产资源和独特的梵净紫袍玉带石、国画石、大理石、青石板等石料资源;旅游景点得天独厚,有以朝阳寺、坝梅寺、坝梅寺和尚墓群、土家风雨桥、红号军三角庄起义遗址等为主的人文景观;水资源取之不尽,小水电站建设前景较好;森林密集覆盖率达64%,是江口县对外开放的西大门。 |
官和乡 |
官和侗族土家族苗族乡位于江口县西南部,东临本县民和乡,南连黔东南州岑巩县凯本乡,西接岑巩县平庄乡、石阡县青阳乡、石固乡,北抵本县闵孝镇,处在三县交接地带。全乡有2688户9315人,其中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66.3%,辖4个行政村102个村民组,国土面积119.7平方千米,耕地面积6780亩,其中田4935亩,乡集镇所在地距县城37公里。 -自然资源 官和风景旎丽、气候宜人、土地肥沃、物华人杰。静谧的车坝河,巍峨的大顶山蕴育了独具的人文自然景观和浓郁的民族风情,人民淳朴勤劳。境内自然资源丰富,特产众多,全乡森林覆盖率达76.34%,有榉木、猴栗木、杉木等珍贵树种,有野生天麻、杜仲、人参等名贵药材和硅、硫等矿产资源。久负盛名的天然绿色食品薇菜、蕨菜、竹笋畅销国内外。 -经济发展 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给官和带来了历史性的发展机遇。近几年来,乡党委、政府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以调整产业结构为主线,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大力扶持山野菜产业,发展畜牧产业,以内强素质,外树形象,积极构建和谐的人文环境为窗口,走招商引资、科技兴农之路,大力发展粮油、畜牧、绿色食品等经济支柱产业,以资源信息化、经济市场化、农业产业化、建设城镇化为发展战略,2004年,全乡GDP实现1339万元,固定资产85.3万元,财政收入52万元,财政支出131万元,人均年纯收入850元。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748万元,其中农业979万元,林业2万元,牧业658万元,渔业41万元,农业林牧渔服务业68万元;粮食总产量3245吨,人均占有粮食348公斤;肉类产量达590吨,其中生猪存栏7335头,肉牛存栏2081头,山羊存栏1013只,家禽存栏10634只。年产薇菜有18吨,蕨菜390吨,刺竹笋60吨,创产值超过200万元。 一个文明、开放、发展的新兴乡镇正逐步崛起。热忱、勤劳、好客的官和人民热烈欢迎海内外宾客和各界有识之士前来官和旅游休闲、投资开发,共谋发展,携手共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