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旧村位于聚凤乡北部,距聚凤乡集镇所在地4公里,全村国土面积1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122亩,总人口2039人,农业人口2032人,非农人口7人,辖12个村民组,村委会设在各旧村五组茶场处。主要以侗族、仡佬族、汉族聚居。境内012县道穿境而过,农民收入主要产业以烤烟、茶叶油茶和传统种植业为主,养殖为辅,全年国民生产总值781万元,辖区类有犀牛洞峡谷风光、各旧5000亩油茶示范园。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520623202 | 555100 | -- | 查看 葛旧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雷鸣村 |
雷鸣村位于聚凤乡西南部,距聚凤乡集镇所在地2公里,全村国土面积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011亩,总人口1060人,农业人口1054人,非农人口6人,辖4个村民组,主要以侗族、仡佬族、汉族聚居。主要产业以烤烟、蔬菜种植业为主,养殖为辅,全年国民生产总值703万元,辖区聚普公路穿境而过,由2000亩梯田农家风光。 |
瓮水屯村 |
瓮水屯村位于聚凤乡南部,距聚凤乡集镇所在地8公里,全村国土面积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725亩,总人口733人,农业人口730人,非农人口3人,辖5个村民组,主要以侗族、仡佬族、汉族聚居。主要产业以烤烟、茶叶和传统种植业为主,养殖为辅,全年国民生产总值435万元,辖区内聚凤至甘溪出境通道,乡村旅游有道光13年修建的古桥遗址、佛顶山自然保护区风光和大量的“三叶虫”化石群。 |
普乐寨村 |
普乐寨村位于聚凤乡西南部,距聚凤乡集镇所在地15公里,全村国土面积1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88亩,总人口1852人,农业人口1847人,非农人口5人,辖9个村民组,主要以侗族、仡佬族、汉族聚居。主要产业以烤烟、茶叶和传统种植业为主,养殖为辅,全年国民生产总值753万元,辖区类有梯级小水电站5座,乡级旅游景点有大龙塘瀑布、关堰洞。 |
坪堡村 |
坪堡村位于聚凤乡南部,距聚凤乡集镇所在地17公里,全村国土面积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27亩,总人口554人,农业人口550人,非农人口4人,辖3个村民组,主要以侗族、仡佬族、汉族聚居。主要产业以烤烟、茶叶和传统种植业为主,全年国民生产总值351万元,辖区内012县道穿境而过。 |
蓬寨村 |
蓬寨村位于聚凤乡南部,距聚凤乡集镇所在地2公里,全村国土面积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801亩,总人口933人,农业人口927人,非农人口6人,辖5个村民组,主要以侗族、仡佬族、汉族聚居。主要产业以烤烟、茶叶、蔬菜和传统种植业为主,养殖为辅,全年国民生产总值586万元,辖区内有012县道、聚普公路穿境而过。 蓬寨村与雷鸣村、瓮水屯村、普乐寨村、坪堡村、马家屯村、马鞍山村、指甲坪村、廖家屯村、走马坪村、葛旧村、高原村、枫香屯村、宝龙村、白记村、安乐村、牛塘坝村、柳坪村相邻。 |
马家屯村 |
马家屯村位于聚凤乡西部,距聚凤乡集镇所在地7.5公里,全村国土面积1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820亩,总人口2464人,农业人口2455人,非农人口9人,辖14个村民组,村委会设在马家屯街上,主要以侗族、仡佬族、汉族聚居。主要产业以烤烟和传统种植业为主,养殖为辅,全年国民生产总值1116万元,辖区类有梯级小水电站2座,乡级旅游景点有马屯河梯级瀑布、范寨峡谷风光、马屯田园风光。 |
马鞍山村 |
马鞍山村位于聚凤乡西南部,距聚凤乡集镇所在地15公里,全村国土面积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972亩,总人口1011人,农业人口1005人,非农人口6人,辖8个村民组村委会设在老书坳,主要以侗族、仡佬族、汉族聚居。主要产业以烤烟、茶叶、油茶、太子参种植业为主,养殖为辅,全年国民生产总值921万元. 马鞍山村与雷鸣村、瓮水屯村、普乐寨村、坪堡村、蓬寨村、马家屯村、指甲坪村、廖家屯村、走马坪村、葛旧村、高原村、枫香屯村、宝龙村、白记村、安乐村、牛塘坝村、柳坪村相邻。 |
指甲坪村 |
指甲坪村地处聚凤乡西北部,辖区面积10平方公里,平均海拔1150米,常年云雾缭绕,全村由9个村民小组组成,总人口2028人,共497户,指甲坪村有中-员34名,由汉、仡佬、侗、苗等民族共同杂居,区域耕地面积1048亩,林地面积5000余亩,境内交通条件较为便利,聚本公路由东向西穿境而过;境内有教学点二个,在校学生240人。有千亩大茶场一个,年加工绿茶能力300吨加工厂一座,原生态天然野猪养殖场一个,是投资创业的好地方 |
廖家屯村 |
廖家屯村位于聚凤乡东部,距聚凤乡集镇所在地2.5公里,全村国土面积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093亩,总人口1136人,农业人口1129人,非农人口7人,辖5个村民组,村委会设在廖家屯村二组,主要以侗族、仡佬族、汉族聚居。主要产业以烤烟、茶叶油茶为主,养殖为辅,全年国民生产总值963.5万元,辖区类有县级完1座,乡级旅游景点有大塘坳油茶、绿茶示范园风景。 |
走马坪村 |
走马坪村位于石阡聚凤乡集镇所在地,东接宝龙村,西接雷明村,南接蓬寨村、柳坪村,北接各旧村、指甲坪村,地处聚凤凤凰山脚下,是石阡县西南大门,距石阡县城62公里。全村国土面积8平方公里,辖6个村民组,420户,1722人,主要以仡佬族、侗族、汉族为主,苗族等多个少数民族交错聚集。 境内土地资源丰富。全村属武陵山区喀斯特地貌,平均海拔在950米左右,境内属亚热带温暖湿润季风气候。全村地下水资源丰富 主要经济作物有烤烟、茶叶、油茶等。特色产业有“一烟两茶”(烤烟、茶绿、油茶)。主要公路呈“十”字型穿境而过,一条012县道(从北至南)横穿集镇连接6个行政村,全长21公里。一条牛塘坝到高原(从东至西)乡村公路横穿集镇,连接8个行政村,全长31公里。 |
葛旧村 |
葛旧村位于聚凤乡北部,距聚凤乡集镇所在地4公里,全村国土面积1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122亩,总人口2039人,农业人口2032人,非农人口7人,辖12个村民组,村委会设在各旧村五组茶场处。主要以侗族、仡佬族、汉族聚居。境内012县道穿境而过,农民收入主要产业以烤烟、茶叶油茶和传统种植业为主,养殖为辅,全年国民生产总值781万元,辖区类有犀牛洞峡谷风光、各旧5000亩油茶示范园。 |
高原村 |
高原村位于聚凤乡西北部,距聚凤乡集镇所在地20公里,全村国土面积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728亩,总人口763人,农业人口760人,非农人口3人,辖4个村民组,村委会设在高原村一组,主要以侗族、仡佬族、汉族聚居。主要产业以烤烟、茶叶、油茶和传统种植业为主,全年国民生产总值446万元,辖区类有高原茶场800亩茶园风景,两扇岩风景,冬季高原雪景。 |
枫香屯村 |
枫香屯村位于聚凤乡西北部,距聚凤乡集镇所在地6公里,全村国土面积1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092亩,总人口1721人,农业人口1715人,非农人口6人,辖11个村民组,村委会设在枫香屯村河对门组小学处,主要以侗族、仡佬族、汉族、苗族聚居。主要产业以烤烟、茶叶和传统种植业为主,养殖为辅,全年国民生产总值670万元,辖区类有梯级小水电站3座,乡级旅游景点有梯级电站群,高原1000亩茶园风景、火烧庄水库风景。 |
宝龙村 |
宝龙村位于聚凤乡东南部,距聚凤乡集镇所在地4公里,全村国土面积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811亩,总人口1085人,农业人口1080人,非农人口5人,辖6个村民组,村委会设在宝龙村二组,主要以侗族、仡佬族、汉族聚居。主要产业以烤烟、茶叶、油茶和传统种植业为主,养殖为辅,全年国民生产总值435万元,辖区类聚凤至甘溪红色旅游路穿境而过,乡级旅游景点有黑塘瀑布、10000亩油茶示范园风景,1000亩田园风光。 |
白记村 |
白记村位于聚凤乡东南部,距聚凤乡集镇所在地7.5公里,全村国土面积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72亩,总人口702人,农业人口699人,非农人口3人,辖3个村民组,主要以侗族、仡佬族、汉族聚居。主要产业以烤烟、茶叶和传统种植业为主,养殖为辅,全年国民生产总值268万元,辖区类交通便利,是出甘溪的通道之一。 |
安乐村 |
安乐村位于聚凤乡东南部,距聚凤乡集镇所在地5公里,全村国土面积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90亩,总人口1003人,农业人口1001人,非农人口2人,辖5个村民组,主要以侗族、仡佬族、汉族聚居。主要产业以烤烟、茶叶、油茶和传统种植业为主,养殖为辅,全年国民生产总值335万元,辖区类有省级自然保护区佛顶山,乡级旅游景点有10000亩野生油茶示范园风景、观音洞。 |
牛塘坝村 |
牛塘坝村位于聚凤东部,距聚凤乡集镇所在地7公里,全村国土面积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181亩,总人口1676人,农业人口1666人,非农人口10人,辖10个村民组,主要以侗族、仡佬族、汉族聚居。主要产业以烤烟、茶叶和传统种植业为主,养殖为辅,全年国民生产总值670万元,村委会设在牛塘坝村上泥塘,辖区类有梯级水电站1座,乡级旅游景点有黄金树电站库区风景和2000亩茶原风景。 |
柳坪村 |
柳坪村位于聚凤乡南部,距聚凤乡集镇所在地4公里,全村国土面积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033亩,总人口1131人,农业人口1124人,非农人口7人,辖6个村民组,村委会设在柳坪村界牌,主要以侗族、仡佬族、汉族聚居。主要产业以烤烟、茶叶种植业为主,全年国民生产总值603万元,辖区内有省级自然保护区佛顶山风景、界牌天坑、瀑布。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