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贵州省 >>铜仁市 >> 石阡县 >> 坪山乡 >> 佛顶山村

佛顶山村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佛顶山村谷歌卫星地图)


佛顶山村简介

  佛顶山村位于美丽的佛顶山脚下,与施秉县马溪乡、石阡县甘溪乡,接壤,全村288户,总人口1300人,耕地面积2246亩,辖11个村民组,现有党员31人。
  村内有著名的天生桥瀑布,包溪峡谷和飞水崖瀑布以及神奇的尧上民族文化村,这些美丽的景点成了人们旅游观光的好去处,尧上民族文化村在2007年还被评为“全国乡村文化旅游飞燕奖”的殊荣。
  佛顶山村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在县委、政府的关心下,在坪山乡党委、政府的倾力打造下,如今的尧上民族文化村也成为了全县的一个旅游热点,来到尧上,你可以欣赏到薅草锣鼓、花灯、金钱杆、毛龙、上刀山表演,坐马车,撑木船,喝仡家人的拦路酒、和仡家姑娘对唱山歌,尝美味的烤全羊、黄水粑和农家小吃,是游客旅游观光的好去处,让人流连往返。
  佛顶山村还是养殖、种植的发展大村,村内有坪洋寨千亩精品水果基地,小河沟水晶葡萄种植基地,尧上生猪饲养基地,农场茶叶产业带,如今,佛顶山正以飞一般的发展速度向人们展示着一个时代性的新农村面貌。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520623210 555100 -- 查看 佛顶山村谷歌卫星地图

佛顶山村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佛顶山村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坪贯村

  坪贯村位于坪山乡的北部,距乡政府5公里,与中坝镇,枫香乡接壤,全村总户数280户,1151人,行政区面积8.9平方千米,耕地面积1450亩,辖11个村民组,该支部现有党员34人。主要产业有烤烟、茶叶。   坪贯是贡茶的发源地,村右侧塘背董山盛产毛尖茶,色美,品位极佳,曾为贡品。民传:“初春有一秀才进京赴考,路见坪贯见塘背董的茶叶争先破嘴抽新芽,速采摘加工,带进京城。正遇当朝皇帝娘娘久病求无良药,得饮此茶后病愈”,从此得名,据公元780年陆羽著《茶经》载“黔中生思州、播州、费州、夷州往得之,具味极佳。   近年来,在县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坪山乡党委、政府的指导下,坪贯茶也远销全国各地,目前,坪贯已形成了上千亩的优质茶园基地。   为积极配合“中国苔茶之乡”的打造,在第三批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坪山乡围绕“打造‘中国苔茶之乡’,我乡该做什么”这个主题,投入资金在坪贯村建立了坪贯贡茶陈列室,旨在对贡茶历史和贡茶文化进行挖掘和宣传。   通过深入挖掘和收集,陈列室共展出了古代制茶机械,饮茶器皿、茶具,陈放茶叶的手工工艺品以及通过现代加工工艺制成的坪贯贡茶系列茶产品,其中包括传统加工茶叶的揉茶机,祭祀所用的茶具,普通百姓用于泡茶的陶制品以及获得贵州省十大名茶称号的泉都牌坪山翠芽。陈列室还用图片、文字的方式展现和记载了坪贯古茶道、贡茶老茶树,收集了茶经、神龙传说等有关贡茶的历史故事,介绍了贡茶的传统加工工艺等。   

凤凰屯村

  凤凰屯村位于坪山乡政府所在地,全村总人口2132人,其中,农业人口1884人,非农业人口248人,行政区面积25.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212亩,辖18个村民组,支部共有党员44人,茶叶加工厂4家,茶叶加工小作坊11个,茶园面积上千亩,烤烟种植面积上千亩。   鱼泉沟位于凤凰屯村,距乡所在地3公里,。藏匿于深山峡谷之内,鱼泉闪烁耀眼、晶莹剔透,始终不增减也不浑。虽然水量不大,只有800米长,但是一年四季长流不懈,源头位于断谷崖下,是一段暗河内各种鱼类大量繁殖,其中就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大鲵(娃娃鱼),重的达5公斤以上,还有鳖、小龟、螃蟹等两栖动物。断谷崖顶草木葱翠,野果遍地,常常有弥猴出现,西席于林崖间,是他们自由生活的天堂。   凤凰屯村高家坡茶园,位于坪山乡政府北侧0.5公里处,茶园坐东向西,茶垄成行,呈南北向一字排开,如一条条绿色的飘带飘逸在山坡上。该茶园是农业学大寨时“工、农、商、学、兵”的学农基地,由全村人民共同垦植,生产的名优茶远销海内外,且供不应求,曾摘取中国食品博览会“两金一特”的桂冠。   茶园四季碧绿,远似绿洲,近似画廊,行游其间,葱郁的茶垄令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微风吹拂,绿浪飘逸,倾倾欲动,仿佛进入世外仙境。   每年春天,茶树萌发新芽,居住在附近的仡佬族姑娘,三个一群,五个一伙,身着各式花衣,手挎提篮,欢呼雀跃于茶垄间,一边采茶,一边对歌,清新的茶香、婀娜多姿的身影、甜美的歌声融为一体,其情其景别有一番韵味。   

老寨村

  老寨村位于坪山乡南部,距政府所在地10公里,全村664人,农业人口650,非农业人口14人,辖7个村民组,行政区面积11.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324亩,村支部现有党员18人,村内有硐上百亩优质烤烟基地,老寨村森林保存较好,境内有远近闻名的佛教名山-----继梵山垂恩寺,每年三月初三,六月十九,来自石阡、镇远、施秉、岑巩等县的善男信女来此朝山拜佛,一派热闹的景象。   继梵山垂恩寺在坪山乡南部老寨村果报、花土湾与镇远县大地乡苗寨坳的交界处,自清代康熙以来一直香火鼎盛,每逢农历三月初三、六月十九等佛教节日,来自石阡、镇远、施秉等县的善男信女、居士香客、云集到此朝山拜佛,寺内顿时热闹起来,摩肩接踵,钟声、鼓声、磬声、诗经声不绝于耳,袅袅香雾萦绕寺庙,一派热闹场景,是远近闻名的佛教名山。   石象河人工湖位于老寨村石象组寨子下,距石镇公路分界处2公里,因山上洞内一石似石象,故名为石象河.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兴建发电站进而形成的人工湖,湖为不规则的长条形,长2公里,宽400余米,湖面积60余亩。湖南侧半山,坪山至五德公路蜿蜒而过,屹立于公路最高处---洞老壳,湖景尽收眼底.湖水东进西出,湖两侧多生阔叶林、绿竹,倒影湖中,山水难分,形成一副绝妙的山水画。半山上多位仡佬族村寨,袅袅炊烟,湖光山色融为一体,自然而和谐,湖里游鱼成群,依稀有鸳鸯戏耍湖面。夏天,湖岸边的仡乡青年,常撑木筏,游乐湖中,撒网打鱼,乐此不疲。此湖不失为观览湖光山色、垂钓的绝好之处。   

坪岭村

  坪岭村位于坪山乡东北部,是原沙坪村撤并后的一个小村,距坪山乡政府15公里,全村782人,其中农业人口763人,非农业人口19人,行政区面积1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680亩,辖7个村民组,现有党员17人,是傩堂戏的继承地,有傩戏演员8人,演出时,穿上-的服装,戴上面具,在锣、钵、鼓、小马锣和唢呐的交响声中进行表演,演出一般要三天三夜,祈求丰收和驱鬼逐疫祭祀的一种民间文化和习俗,境内还有民间“开荒业主,古老仙人”之说的神秘的处所---------“盐井塘”。   在坪岭村甘塘组,有一座花坟,前门宽6.6米,长7.26米,高1米,坟额雕双龙戏珠,坟檐雕有双狮,墓联“椿寿光阴顿萎拆,萱年花甲在春风”。   陈李氏独墓坟一,宽2米,高1.5米,台檐雕有八仙图案,四柱、中两亮柱对联,中额刊有扇形诗,两壁雕藤花,碑立于清同治年,完好无损,对联为“母德难忘堪勒石,子恩未报应垂碑“。   

长溪村

  长溪村位于坪山乡东部,与岑巩县的客楼和石阡县五德新华相临,全村人口612人,其中:农业人口606人,非农业人口6人,行政区面积1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76亩,辖7个村民组,村支部现有党员22人。   近年来,长溪村在乡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借助新华苔茶和坪山贡茶的发展和管理,大力发展茶叶生产,目前,也形成了以村支部书记------雷德婵(女)为茶叶产业生产示范户的茶叶带模式,有新植茶园400余亩,老茶园300余亩。   木偶戏传入坪山乡长溪村仡聘一代,已传承六代,现仍然保存完好,能独立演出,演出戏班共6人,都是60岁以上的老艺人,是当地仡佬族传播“忠、孝、仁、义”伦理道德文化和在节庆、农闲时自娱自乐的一个地方文艺种。   木偶戏衣着朴素大方,没有固定的限制。脸谱多样,主要分男脸谱和女脸谱两大类。其中男脸谱又分:正生、皇生、小生、花脸、红脸、黑脸;女脸谱又分:正旦、旁旦、老旦。乐器简易,主要有:锣、钹、鼔、小马锣、锁啦等。剧种也没有固定的限制。演出地点灵活多样,以帐篷-,随处可演。唱腔为大汉腔,乐韵丰富。演出时,随着人物的出场,艺人根据剧情在幕下摆弄木偶人物的神、行、势,再配以自白、对话、唱词、道具音乐,便成了剧情连贯、逼真的画面。坪山乡仡聘木偶戏班演出的剧目主要有《三国演义》、《说唐》、《征东》、《征西》、《封神榜》等古典名剧以及把一些具有教育意义的民间故事编排称剧本。同时,仡聘的历代木偶戏艺人在生活实践中不断的创作,推陈出新,把本地的一些乡间小调融入唱腔之中不断的丰富,使得该地木偶戏的音韵、演艺技巧经常在县内外演出,深受观众的喜爱。   

牛场村

  牛场村位于坪山乡东部,与五德镇的新华村相邻,全村辖6个村民组,总人口576人,其中农业人口553人,非农业人口23人,行政区面积17.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739亩,牛场村支部现有党员16人。   近年来,在乡党委、政府的领导下,牛场村依托自身的地理优势,学习新华苔茶、坪山贡茶的加工技术和管理模式,加大了村茶叶、烤烟产业的大突破,新植面积600余亩,老茶园400余亩,烤烟种植面积500余亩形成了优质茶叶、烤烟的产业带。   牛场村一带的傩堂戏班已有百年多的历史。傩堂戏班演员20余人,演出时,穿上-的服装,戴上面具,在锣、钵、鼓、小马锣和唢呐的交响声中进行表演,演出一般要三天三夜。   傩戏,是该地乞佬族人驱鬼逐疫祭祀的一种法事表演活动,具有原始宗教意义和巫文化现象。在该地有较完整的保存意义。傩堂有“冲傩”、“还愿”两种形式,“冲傩”比较简单,凡是有灾病的人家,为祈求平安消灾祛病,即请几个傩戏法师,经一天一晚祭祀即可。“还愿”是许愿求平安、求长寿已如愿的人家,择良辰酬谢神灵,经三天三夜的祭祀即可,在此基础上,又吸收了民间小调,发展成了娱人的文化表演节日,并且增加了不戴面具的插戏,使傩堂表演逐渐形成具有人物、音乐、完整故事情节及表演的傩堂戏。傩戏的音乐分唱腔和打击两部分,法事主要用傩腔,间用少量禅腔、道士调,正戏用民歌小调、插少量傩腔,外戏借用其他剧种的腔调和民歌调。在表演过程中,为了显示神的功力,还有一些特殊的表演形式,如上刀梯、下油锅、踏火铧等具有神秘的傩戏技巧。坪山乡以傩戏为中心而伴生的傩戏、傩面、傩技等傩文化,吸引了许多专家学者的关注,是研究乞佬族民俗、文化、艺术、宗教的珍贵活材料,同时也是游客探奇的一道套餐。   近几年来,这支较完整的傩戏班子仍然名噪乡县。在县城春节联欢活动中,他们原汁原味的表演,使人们感到傩戏的魅力,领略到傩戏的真韵,但愿这一“活宝石瑰宝”文化能够经久不衰地传承下去。   

佛顶山村

  佛顶山村位于美丽的佛顶山脚下,与施秉县马溪乡、石阡县甘溪乡,接壤,全村288户,总人口1300人,耕地面积2246亩,辖11个村民组,现有党员31人。   村内有著名的天生桥瀑布,包溪峡谷和飞水崖瀑布以及神奇的尧上民族文化村,这些美丽的景点成了人们旅游观光的好去处,尧上民族文化村在2007年还被评为“全国乡村文化旅游飞燕奖”的殊荣。   佛顶山村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在县委、政府的关心下,在坪山乡党委、政府的倾力打造下,如今的尧上民族文化村也成为了全县的一个旅游热点,来到尧上,你可以欣赏到薅草锣鼓、花灯、金钱杆、毛龙、上刀山表演,坐马车,撑木船,喝仡家人的拦路酒、和仡家姑娘对唱山歌,尝美味的烤全羊、黄水粑和农家小吃,是游客旅游观光的好去处,让人流连往返。   佛顶山村还是养殖、种植的发展大村,村内有坪洋寨千亩精品水果基地,小河沟水晶葡萄种植基地,尧上生猪饲养基地,农场茶叶产业带,如今,佛顶山正以飞一般的发展速度向人们展示着一个时代性的新农村面貌。   

大坪村

  大坪村位于坪山乡南部,与施秉县、镇远县接壤,全村总面积13.5平方公里,总人口785人,共186户,辖13个村民组,是一个地广人稀,人户居住较为分散的行政村,全村共有党员17人,各类大中专毕业生17人,其中研究生1人;本科生9人,专科7人;中专2人。大坪村岩溶地貌奇特,多处具有旅游观赏价值和开发潜力,比如大溪沟雨露山的碧云洞,曾在贵阳“劳作科技报”浙江省绍兴商报上刊登过两期引资引商,引起了不少越商的兴趣,白岩山的宗教文庙,小塘的红军坟等都是具有历史意义的,都是因为交通路况较差而未能实现开发的愿望。   冷水溪峡谷长约16--17公里,与包溪峡谷连接。进入冷水溪会给你一种刺激探险的享受。冷水溪因其水夏季过于冰冷而得名,溪水清澈见底,如若你脚踩进白哗哗的水里,会立刻感到一般透骨冰冷似觉两腿麻木,几分钟后才适应过来。峡谷狭长而幽深,悬崖绝壁,藤蔓叠嶂,群峰遮盖,林隙漏下几缕阳光,斑斑点点,显得格外耀眼,尤如舞台上摇曳的灯光。时而听见鸟的歌声,或不知是哪种动物的叫声;时而你看见一两条蛇在路边的丛林里穿梭、给人一种毛骨悚然的感觉。溪里怪石林立、残木,需要择路辟径而行。每一次攀越或拐弯过后,眼前的景色都在变新,会给你带来新的惊喜和收获。瀑展闸门的冷水溪电站、大吉大利的啊弥陀佛石雕、冷水溪尼姑庵、燕子博天、大崖房、卧水兔、龟望石、冷水溪瀑布群等景点全都集中在这里。   鱼泉沟藏匿于深山峡谷之内,鱼泉闪烁耀眼、晶莹剔透,始终不增减也不浑。虽然水量不大,只有800米长,但是一年四季长流不懈,源头位于断谷崖下,是一段暗河内各种鱼类大量繁殖,其中就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大鲵(娃娃鱼),重的达5公斤以上,还有鳖、小龟、螃蟹等两栖动物。断谷崖顶草木葱翠,野果遍地,常常有弥猴出现,西席于林崖间,是他们自由生活的天堂。   


佛顶山村特产大全




佛顶山村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