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四川省 >>内江 >> 市中区 >> 牌楼街道

牌楼街道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牌楼街道谷歌卫星地图)


牌楼街道简介

   四川省内江市牌楼街道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地处临江小区龙腾街17号,成立于2006年6月28日,面积约100平方米,属牌楼街道办事处的一个下设部门,本辖区内有单位38个,常住人口4万余人,暂住人口1万余人,其中下岗失业达3900多人,失地农民2000余人,大约有 3000余户的-生活在低保的边沿。为方便群众、服务居民,我办事处综合服务中心,采取了多种措施扩大服务项目,提高服务质量,较好的保障了群众办事方便、快捷。
  中心正式运行的时间是2006年7月1日,到目前为止,已有一年有余,通过全体工作人员地不懈努力,受到上级部门的肯定,得到了人民群众的好评。中心主任由街道办事处漆传荣兼任,日常工作由两个副主任负责,中心共有工作人员有10人,其中有2人负责守夜,中心设有司法调解、劳动保障、计划生育、民政低保、咨询处、志愿者服务、打字复印7个窗口,并安放有一台触摸屏电脑,方便群众查阅各种资料信息。
  中心入驻有劳动保障、计划生育、民政低保、咨询处、志愿者服务5个窗口,服务项目有办理失业证、优惠证、小额贷款、生育证、城市低保,负责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发放计划生育奖励金,对-进行临时救助等工作。截止2007年10月20日,劳动保障上接件1067件,办理1064件,有3件正在办理过程中,计划生育上接件93件,办理93件,民政上低保接件386件,对符合条件的办理179件,取消低保户73户,临时救济接件43件,办理43件。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约4万人 ·内江品牌网·内江旅游·内江特产·内江十大特产·内江十景·内 511002005 641000 -- 查看 牌楼街道谷歌卫星地图

牌楼街道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牌楼街道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城东街道

   城东街道办事处属区政府的派出办事机构,现驻中央路53号,设有5办1部1站2所2中心(即党政办公室、民政办公室、城管爱卫办公室、计划生育办公室、综合治理办公室,武装部,文化站,劳动保障所、司法所,流动人口管理中心、社区综合服务中心)。辖区地处市中区腹心地段,是市中区政治、经济、文化、商贸中心。东临沱江,南以市民路、文英街界城南,西、北以天津街、西林大桥南转盘界城西。面积约0.48平方公里。辖区含天津街、人民路、中央路、文英街、河坝街、团结街等大街小巷32条,常住户11287户,人口达31496余人。辖区内有党支部8个,其中:机关1个,社区5个,企业2个。所属党员655人,其中:机关党员21人,社区党员598人,企业党员36人;5个社区外出打工党员138人,失去联系的党员92人,2个企业外出党员5人,社区居委会5个,机关、事业单位50多个。街道现有在编干部18人。1979年4月二、三街合并更名为城东街道办事处。  

城南街道

  城南街道位于四川内江市中区。下辖:   511002002001 111 上南街居委会   511002002002 111 新建村居委会   511002002003 111 交通路居委会   511002002004 111 黄桷街居委会   511002002005 111 沿江路居委会   511002002006 111 益民巷居委会   

城西街道

  城西街道位于四川内江市中区。下辖:   511002003001 111 北街居委会   511002003002 111 桂湖街居委会   511002003003 111 大西街居委会   511002003004 111 大洲广场居委会   511002003005 111 吕祖庙居委会   511002003006 111 公园湾居委会   511002003007 111 甘泉寺居委会   

玉溪街道

   内江市市中区玉溪街道办事处,幅员面积1.46平方公里,地处内江市党政机关所在地。辖5个社区居委会,51个居民小组,有常驻居民13095户、35864人,流动人口3000余人。   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关心下,玉溪街道社区综合服务中心于2006年3月17日成立,现有工作人员10名, 主任由街道办事处主任担任。中心坚持以-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建设“三区”为目标,以“方便群众,提高服务效能,以人为本,服务社区”为宗旨,以举止文明,服务热情,遵纪守法,办事公道,勤奋工作,奉献中心为服务标准,真正做到了门好进,脸好看,事好办,便民利民的“一站”式服务。   中心承担辖区内劳动保障、民政低保、临时救助、计划生育、社会捐赠、爱心超市、党员管理、综合服务等10余项服务内容。  

牌楼街道

   四川省内江市牌楼街道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地处临江小区龙腾街17号,成立于2006年6月28日,面积约100平方米,属牌楼街道办事处的一个下设部门,本辖区内有单位38个,常住人口4万余人,暂住人口1万余人,其中下岗失业达3900多人,失地农民2000余人,大约有 3000余户的-生活在低保的边沿。为方便群众、服务居民,我办事处综合服务中心,采取了多种措施扩大服务项目,提高服务质量,较好的保障了群众办事方便、快捷。   中心正式运行的时间是2006年7月1日,到目前为止,已有一年有余,通过全体工作人员地不懈努力,受到上级部门的肯定,得到了人民群众的好评。中心主任由街道办事处漆传荣兼任,日常工作由两个副主任负责,中心共有工作人员有10人,其中有2人负责守夜,中心设有司法调解、劳动保障、计划生育、民政低保、咨询处、志愿者服务、打字复印7个窗口,并安放有一台触摸屏电脑,方便群众查阅各种资料信息。   中心入驻有劳动保障、计划生育、民政低保、咨询处、志愿者服务5个窗口,服务项目有办理失业证、优惠证、小额贷款、生育证、城市低保,负责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发放计划生育奖励金,对-进行临时救助等工作。截止2007年10月20日,劳动保障上接件1067件,办理1064件,有3件正在办理过程中,计划生育上接件93件,办理93件,民政上低保接件386件,对符合条件的办理179件,取消低保户73户,临时救济接件43件,办理43件。  

壕子口街道

  壕子口街道位于四川内江市中区。下辖:   511002006001 111 内棉居委会   511002006002 111 内锻居委会   511002006003 111 内铁居委会   511002006004 111 壕子口路居委会   511002006005 111 松山居委会   511002006006 111 苏家桥居委会   

白马镇

  白马镇位于乐山市市中区东北部,有乐井路从镇域西南方横穿而过,通井研、连童家、交青平、接石龙,乡村公路四通八达,是市中区东北边缘的一个重要交通枢纽和农副产品集散地。   全镇幅员面积32.3平方公里,下辖一个居委会、10个行政村(82个经济社),总耕地面积2.2万亩,总人口达1.2万余人。境内属浅丘红紫泥土壤和砂土带,春暖夏凉,四季分明,非常适宜农副产品的生产和发展。有丰富的页岩可进行机砖生产、建材生产,其他土地亦可发展优质速生丰产林。全镇粮食播种面积达2万亩。在畜牧业生产上,生猪年出栏1.6万头,仔猪5万头;在渔业上大力推广集约化养鱼,全年产成鱼150万公斤,水产品远销省内外;在蚕桑生产上努力向集约化方面发展,全镇年发种4000张,产茧2800担;在林果业上以速生丰产林为基础,发展各种优质水果,现已建成丰水梨、六月脆、枇杷、柑橘8个规模优质水果基地示范点,面积达3000余亩。   全镇电话村通工程辐射10个行政村,水电气供应设施齐全。共有中小学4所,在校学生1600人,2002年初中升学率达到市中区农村中学第一名。白马医院属国家乙等一级卫生院,医疗设备、条件和技术名列周边乡镇前茅。   白马镇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的机遇,大力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促进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的转变,全镇发展成为山上品果、山腰观景、山下垂钓的立体农业模式,扩大优质反季节蔬菜和无公害蔬菜种植面,通过乐井公路这条便捷的黄金通道进行销售,培育壮大农产品运销队伍,依靠专业合作组织走“公司+基地+农户”、“工厂+基地+农户”的路子,不断拓宽销售渠道、推动农产品向专业化、商品化、现代化转变。依靠乐井公路这条黄金通道和区位优势,加快小城镇建设,积极引进民间资金,不断扩大城镇规模,完善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吸引四方商客。   白马镇展现在世人面前的是一幅美丽的画卷,同时也是一片投资的热土,淳朴的白马人民诚迎八方来客,共建白马美好的明天!.  

史家镇

  内江市市中区辖镇。清名史家街,1913年改街为乡,1951年析场镇,1958年并入川江公社,1962年建牛桥公社,1984年改牛桥乡,1985年复置史家镇,1989年由东兴区划入市中区。位于区境西北部,沱江右岸,距城区9公里。面积17.1平方公里,人口1.9万。成渝铁路、成渝公路、成渝高速公路过境,沱江通航。辖方田、四美桥、石溪、牛桥、干田湾、吊钟、平桥7个村委会和张古山、高升桥2居委会。为区北郊重要物资集散地。乡镇企业有水泥、氮肥、酿造等厂。农业主产水稻、玉米、小麦、甘蔗、油菜子。.  

凌家镇

  凌家镇,内江市中区辖镇,省级小城镇建设试点镇,现正积极争取国家级小城镇试点镇。幅员面积近49平方公里,人口4.3万余人,位于内江自贡之间,自古以来是重要的物资集散地。地处内乐公路、内宜高速公路、内昆铁路线上,交通极为便利。该镇主产水稻、玉米、小麦、花生、油菜等,境内有丰富的黄铁矿、灰砾页岩和石英沙岩。特产丰富,气候宜人,鸟语花香,环境优美。   凌家镇距内江市25公里,南距自贡市22公里,内乐公路横穿场镇,内宜调整公路从场镇西面而过,内昆铁路从场镇东面南伸。该镇是内江至自贡的中心场镇,东与伏龙乡相连,南与自贡市三多寨镇接壤,西与威远县靖和镇连接,北与永安镇相通,四周辐射范围广,因此它是内江、自贡之间的物资集散地。   镇历届领导以-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带领全镇人民负重拼搏,特别是抓住西部大开发机遇,于2001年成功启动了过境公路新区开发,实现了凌家镇经济追赶式、跨越式发展。到2002年底,全镇总产值实现3.75亿元,财政收入78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446元。   -   场镇功能齐全,初具规模   居民用水和工业用水均来自黄河镇水库,有日供3万立方米的自来水厂;农村电网全部改造,已与川南电网合并,电力供应充足;天然气工程已于99年开通,建有能供1万户左右的天然气配气站;通讯设施先进,有邮电支局一所,程控电话已达3000余门,现正积极与电信部门联系,拟在全镇各村开通程控电话;电视光纤工程已即将完工,广播事业发展势头良好;设置营业所、信用社等单位活跃了金融市场;人寿保险公司、太平洋保险公司等单位已在场镇立足,保险业已开始起步;公安、交警、工商、税务等职能部门一应俱全;教育、卫生等事业部门能提供优质服务,凌家中心卫生院是公费医疗的定点医院,内江市第十一中学是一所高完中学,师资力量雄厚、教育设施齐备、教学环境优美,为国家培育了大批优秀人才;国家储备粮中央直属库选址凌家,为凌家经济发展起到了强有力的推动作用。   -   投资环境宽松,硕果累累   “发展才是硬道理”,镇党委、政府为到凌家来投资的客商提供了优惠的政策,创造宽松的投资环境,特别是新一届党委、政府领 地理位置导以镇为家,带领全镇人民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投资十多万元,创建全市一流的方碑敬老院;投资11.3万元,建成全市甲级卫生服务站;多方筹资130万元建成凌家小学、方碑小学两所规范化运动场,改善了凌家镇的教育、教学环境;计划投入2000万元的过境公路新区开发,现已投入近1000万元,一期工程即将完工。小城镇建设已取得突破性的进展,促进凌家经济发展。  

朝阳镇

   朝阳镇属四川省内江市市中区中郊镇,位于黄河镇水库中上游地段,与全安、凤鸣、永安、凌家等 地理位置镇乡相连,与资中县和威远县相接,全镇有18个村,150个村民小组,1个街道居委会,共有8607户,29590人;全镇幅员面积45.51平方公里,有耕地面积22415.59亩,其中田8626.61亩,土13788.98亩,全镇有劳动力16024人,其中男劳动力8497人,女劳动力7527人。   -   自然地理   朝阳镇地貌上属四川盆地川中浅丘陵区,地貌类型以浅丘为主,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具有四季分明,终年碧绿,日照中等,雨量较充沛且集中等特点,年平均气温18.7度,最高平均气温19.27度,最低年平均气温16度,平均温度变化率为2%,年平均日照数为1307.6小时,平均日照率为29.4%,最多年日照与最少年日照相差632.2小时,日照时数年际变化较大。该镇年平均降雨量为1022毫米,最大年降雨量与最少年降雨量相差944.6毫米,年降雨稳定性较差,其年平均相对率为17%,但拥有较好的蓄水调节功能,东有黄河镇水库,西有乌龙河水库,镇中一条小渠横穿全镇8个村,并且全镇建有9个电灌抽水站,旱灾之年基本能解决抗旱抽水   -   行政辖区   朝阳镇下辖村:   洪家寺村、朝阳村、道子田村、黄桷桥村、六公丘村、下坝桥村、黄桷岭村、大洪山村、华匠冲村、园山村、太朴村、回龙桥、代家沟村、汪洋村、梅堂湾村、周坡村、段家祠村、强安村   -   交通运输   朝阳镇公路基本形成网络,有内威路(贯穿朝阳村六公丘村、园山村、太仆村);有全张公路(贯穿道子田村、黄桷岭村、朝阳村、六公丘村);有段道路(贯穿道子田村、强安村、段家祠村);永拥路(贯穿太仆村、回龙桥村、周坡村、段家祠村、汪洋村、梅堂湾村);有永代路(贯穿太仆村、回龙桥村、代家沟村);有卷水路(贯穿黄桷岭村、华匠冲村、大洪山村);农华路(贯穿张家场镇、黄桷岭村、华匠冲村)。公路总长度为27公里。   2002年,全镇新修村社道16公里,其中:洪家村4公路,朝阳村3公里,回龙桥村1.2公里,汪洋村5公里,华匠冲村1.8公里,黄桷岭村1公里。   -   社会经济   黄河镇水库周边淹没涉及5个村,16个社。其中洪家村3个社;下坝桥村3个社,朝阳村5个社,道子田村2个社,黄桷桥村4个社;乌龙河周边涉及淹没2个村,5个社,其中代家沟村3个社,汪洋村2个社。   2002年,全镇农业产值实现3495万元,乡镇企业产值实现4401万元,财政收入完成127万元,粮食总产量达到11503吨,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971元,计划生育率实现91.08%。   -   种养殖业   种植业:原朝阳片区(洪家寺村、朝阳村、道子田村、黄桷桥村、六公丘村、下坝桥村、黄桷岭村)主要以种粮为主。2002年逐步开始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洪家村结合黄龙湖开发,大力进行土地流转,与安泰公司联合开发旅游观光农业,发展农业观光项目;朝阳村开展国家川中农业项目,切实改善农业基础设施,并大力开展土地流转,与安泰公司合作进行观光农业综合项目的开发。原永远片区(大洪山村、华匠冲村、园山村、太仆村、回龙桥村、代家沟村、汪洋村、梅堂湾村、周坡村、段家祠村、强安村)主要以种植水果为主,全镇水果总面积达到2849亩,其中2002年新发展1800亩,总产量达到3068吨,目前该镇水果生产已具规模,具有集中成片、规模生产的特点。   养殖业:畜牧业生产全镇各村不同程度的出现养殖大户,2002年全镇生猪出栏16507头,养牛92头,其中水牛46头,奶牛12头,黄牛34头,养羊780只,禽蛋产量5679公斤,小家禽家畜30余万只,蚕茧产量2170公斤。   六公丘村以养殖名优特水产品为主,建有养殖基地50亩,建有集约化养鸡场1个,养殖总量达2500只;下坝桥村、朝阳村、大洪山村、街村建有集约化养猪场,年养殖总量达2500头。   -   特色农产品   水果、生猪、水牛、奶牛、黄牛、禽蛋、家禽、家畜、蚕茧、水产   

永安镇

  内江市市中区永安镇人民政府(简称永安镇),地处内江市西南部。所辖面积50.2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33060亩,田12594.984亩,土20465.016亩。永安镇东界白马镇,南接沱江乡,西连朝阳镇,北面与朝阳镇和凤鸣乡接壤。省道206线、内宜线、内威线横穿全境,交通便捷。永安镇辖太平寺、徐家湾、大堰、新桥、新房、金马、园坝、七里冲、大庄、马家寺、三应寺、石板、多向湾、上元、鹿子、柏杨、梁家沟、连部湾、下元、永福、红牌坊、元元坡、高峰、漏棚湾、枷担湾、糖房坳、瓦堆湾、桥板凼28个村和陆家冲1个社区,共211个村民小组和3个居民小组。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永安镇辖区内有常住人口12848户44515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684人。   2010年,永安镇实现国民生产总值4.54亿元,比2009年增长了4.8%,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到259万元,固定资产投入达2.65亿元,招商引资到位512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290元,比2009年人均增长754元。   永安镇机关内设有党政办、财政所、农业服务中心、综合治理办、安全办、群众工作办、计生办、文化站、社会事务办、劳动保障所、场镇管理中心等11个办事机构;设有武装部、团委、妇联、工会群团组织;机关行政编制28名,事业编制28名,现有在编行政人员28人,机关工勤人员4名,在编事业人员28人,合计为60人。永安镇领导干部的配备是:领导职数7人,设镇-1人、镇长1人、副书记(兼纪委书记)1人、人大专职副主席1人、副镇长3人(其中1人兼人武部部长)。永安镇辖区内驻有永安镇农村信用合作社、内江市供电局凌黄供电公司、内江市凌黄自来水公司等单位,有各类学校3所。  信息来源:内江市市中区人民政府  

全安镇

  全安镇位于四川内江市中区。下辖:   511002105001 121 街道社区   511002105201 220 狮湾村   511002105202 220 平湖村   511002105203 220 湾桥村   511002105204 220 吼冲村   511002105205 220 伍祠村   511002105206 220 洪坝村   511002105207 220 伍店村   511002105208 122 伍凤村   511002105209 220 皂角村   511002105210 220 余家坝村   511002105211 220 花洞村   

靖民镇

    靖民镇位于四川省内江市中区西南部,距内江市城区仅9.5公里,海拔高度:330米。 地理位置是一个交通便利且有着丰富资源的城郊农业镇。全镇有12个行政村,一个社区,133个村民小组,总户数6050户、总人口21952人,其中农业人口20385人。1996年被市委、市政府批准为重点小城镇建设试点镇。1998年工农业生产总值0.9亿元(其中工业0.37亿元,农业0.53亿元):拥有各类卫生机构14个,其中镇卫生院1所,镇内有初级中学1所,小学8所,教职工117人,在校生2850人。   -   经济状况   农业   地处浅丘,平均海拔高度329.4米,年平均气温21℃,降雨年均约1000毫米,幅员面积24.59平方公里,耕地16447余亩,全镇现有耕地面积16000亩,其中田6679亩,土9921亩(其中近年退耕还林2973亩)。是内江市市中区农业大镇,盛产水稻、小麦、玉米、红苕、甘蔗、油菜、花生、水果、海椒、蘑菇等,收入已达种植业产值的40%;生猪、鸡、鸭、鹅、兔、蚕、羊、奶牛飞鱼等养殖业发展较快。该镇作为农业大镇以韩国“指天椒”、柠檬生产作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为重点,全镇现有柠檬3000亩,发展无公害蔬菜韩国“指天椒”1400亩,已初具规模,成为靖民镇的农业产业的特色和亮点。养殖业主要以生猪、小家禽为重点,并在全镇发展各类养殖大户136户,以此带动全镇养殖业的发展。   工业   靖民镇的企业主要有以吉利塑胶工业公司(坐落在靖民场镇,占地1200平方米,生产经营PVC管,异形材、线管、挂面,年产值400万元)为代表的六家企业。 新建综合农贸市场1个,占地面积19亩。   -   历史沿革   靖民镇始于明朝末年,清朝为驿站,解放前属乡建制,1958年建人民公社,属内江县管辖,后经几次区划调整,1992年改名为靖民镇,于1995年8月划入内江市市中区。   

乐贤镇

  乐贤镇位于内江市城区东南面,镇政府距城区3.5公里,浅丘地貌,沱江三面五绕呈半岛状,西北接交通乡,北、东、南三面分别与东兴区国光乡、小河口镇、椑木镇隔江相望。全镇幅员面积10.1平方公里,辖5个村,27个社,2个社区,8个居民小组。总人口16816人,其中:农业人口9206人,非农业人口7610人。耕地面积3869亩,其中,田1079亩,土2790亩,人均耕地0.41亩。   乐贤镇区位优势突出,基础设施完善,城市自来水,天然气主管道贯穿全镇,电力充足,交通、通讯十分便利,城渝铁路贯穿全境,铁路专线通达福润肉类食品公司和高坝电厂,内椑路拓宽改造后,提升了乐贤镇的交通运输水平。乐贤镇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基础设施完善。浅丘地貌,三面环水,交通便利。成渝铁路,老成渝公路穿境而过,境内有两条铁路专线。内江东站距乐贤镇1.5公里,32米宽的乐贤大道使乐贤镇与城区紧密相连,经成渝、内宜高速公路,直达全国各地。境内水、电、气管网贯穿全镇,通讯光纤、电缆覆盖全镇。镇内有内江技术学院、内江技工学校、内江水电校、内江四中等14所不同层次的大中专、中小学校,1所医院,还有集观光、娱乐、餐饮为一体的大自然景园,年接待游客10万余人次。   -   工业   乐贤镇是市中区的工业重镇。辖区内有工业企业48个,其中规模工业企业13个,市属企业5个。2006年规模工业总产值达29.7亿元,占市中区的30%以上。2006年,市中区工业集中发展区落户在乐贤镇乐贤村,占地513.76亩。目前直接投资已达2650万元,年底将达3000万元以上,已有8户工业企业入驻园区。乐贤镇是内江市市中区建设工业园区的重点区域,94年被省列为乐贤工业经济开发区,规划建筑面积5平方公里,近期开发建设面积2平方米。乐贤镇党委坚持“强工业、调结构、促增收、保稳定”,发展城郊特色经济,以发展三大支柱产业(生化制药、塑胶制品、铸造)闻名。辖区内有各类企业430余户,不仅有高坝电厂、福润肉类集团公司、蓝剑集团内江公司、南京中达内江公司、长江机床电器厂等市属重点企业,还有巨安置业有限公司、丰泰鞋业、鑫泰机床、丹鹰公司、大章塑胶、三九梓桐宫、川藏药业、民众生化、万里坡食品厂等一批区属重点骨干企业。特别是巨安置业有限公司2002年的产值已超过4亿元,是全市最大的一家民营工业企业。   -   养殖业   乐贤镇是市中区的生猪养殖基地之一。近几年,该镇依托产业化龙头企业——福润肉类食品公司。采取“支部+协会”的形式,扶持生猪养殖大户,养猪业获得了长足发展。2006年全镇出栏肥猪25600多头,人均2.6头。高坝村、丁和村、黄荆坝村是市中区的蔬菜生产基地,对城区的蔬菜供应发挥了重要作用。乐贤镇农村富余劳动力资源丰富,常年在本地和外地务工的农民最多时达3600多人,年务工总收入1460多万元。   -   教育   辖区内有小学、中学、中专、技工校等各类学校9所,在校生近600人。2007年新建了镇卫生院,设施齐备,技术提升,服务优良。大自然景园是市中区著名的旅游休闲景点,年接待游客10余万人次。清代民居《南风世家》和高坝村古建筑《朱家祠堂》是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   发展   近年来,乐贤镇按照“优化环境、集智聚力,强力推进,建设工业强镇;统一思想,凝聚人心,强化服务,构建和谐乐贤”的总体思路,镇定目标,明确责任,狠抓落实,各项工作取得了新的成绩,展示了乐贤镇的发展活力和光明前景。   

凤鸣镇

   凤鸣乡位于内江市市中区西部,与靖民、白马、永安、朝阳、全安等镇相邻,距内江城区仅有15公里。乡村道路67.5公里,海拔高度:376米。 完善信息,提供数据有利于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该乡幅员面积22.4平方公里,现有耕地面积14440亩,其中田6282亩,土8158亩,农业人口人均耕地面积0.67亩,乡内主产水稻、玉米、小麦、红薯、豆类、油菜、花生、水果、海椒,养殖业主要是生猪、蚕茧、鱼及小家禽等,乡内企业主要有凤鸣机砖厂、建筑公司(该乡劳务输出的骨干企业,在北京、成都、天津、广东等省市均设有办事处)、红岩土石方工程等企业。   该乡辖7个村、1个社区、105个社(组),总人口23387人,总户数5744户,其中农业人口21567人。有1个党委、11个党支部、451名党员。  

伏龙镇

  伏龙乡位于四川内江市中区。下辖:   511002204001 210 桥上社区   511002204201 220 彻天寺村   511002204202 220 大田村   511002204203 220 横房子村   511002204204 220 水口村   511002204205 210 牛角田村   511002204206 220 大湾村   511002204207 220 大屋冲村   511002204208 220 新祠堂村   

龙门镇

  沱江乡位于市中区西南部,距内江城区三十公里,海拔高度:334米。东与东兴区中山乡, 地理位置西与永安镇相邻,北与白马镇,南与伏龙乡自贡市大安区庙坝镇永嘉乡毗邻,沱江河绕乡而过,南边是庙坝镇大脚仙景区。乡政府设在千年古镇——龙门镇,辖区内有龙门阵场、茅棚寺场两座。   -   行政区划   乡幅员面积25.92平方公里,辖区内有龙门阵村、中心村、茅棚寺村、兰家寺村、尤家陀村、望柱村、甘家渡村、蓝砣寺村、梁坝村、云峰寺村10个村(104个社)、1个社区,总户数6026户,其中农业户数为5538户,总人口20580人,其中农业人口19839人,现有耕地面积11187亩,其中田5207亩。乡内农业以传统种养业为主,乡内有省“茅棚寺万亩榨菜无公害基地”一个,榨菜种植5000亩,麻竹种植1920亩。  

交通乡

   四川省内江市市中区交通乡位于川中盆地腹心,地处内江城郊,环绕内江市城区,东接市中区,西连靖民镇,南傍白马镇,北邻四合乡. 照片一览全乡交通便捷,通讯发达,电力设施齐备。   全乡辖12个行政村,108个社,1个社区,耕地面积10833亩,总人口26539人,其中农业人口24820人,非农业人口507人,有党支部22个,党员666名。   全乡幅员面积23平方公里,现有耕地面积10825亩,其中田3371亩,土7454亩,主产水稻、玉米、小麦、红苕、豆类、油菜、花生等粮食作物,全乡种植大棚蔬菜1200余亩,品种以反季节海椒、苦瓜、丝瓜、茄子为主。养殖业主要是生猪、鱼及小家禽。   辖区内有信用社1个,卫生院1个,小学6所。  

四合乡

   四合乡位于内江市市中区中部,东邻东兴区胜利镇、南邻市中区靖民镇、西邻市中区龚家乡、北邻市中区史家镇、距市中区6公里,成渝铁路、成渝公路、成渝高速公路横跨该乡。   全乡行政区域面积1220公顷,现有耕地面积308公顷。主产水稻、玉米、小麦、红苕、 地理位置豆类、油菜、花生、海椒、水果;养殖业主要是生猪、奶牛、鱼及小家禽。   乡镇企业以建材、机械制造、农副产品加工为主。现有规模工业企业三户。   全乡辖五个行政村、一个社区居委会、五十五个村民小组、总户数3306户,总人口11026人、其中农业人口10919人,有8个党支部,288名党员。   辖区内有信用社1个,供销社1个,邮政代办点1个,卫生院1所,单设初级中学、小学3所。市农业科学院研究所与该乡沱江村相邻。   四合乡地处城市近郊,按照区委、区政府“工业、商茂、城郊型经济”发展思路。该乡以招商引资做为经济工作的生命线。以创建平安乡镇、卫生乡镇和文明社区为重点,以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载体干部作风转变,狠抓工业经济的发展,积极推进以生猪、林果、蔬菜为支柱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加强水、点、路等基础绅士建设,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和精神文化生活水平。  

龚家乡

  龚家乡位于内江城区西南方,距内江城区12公里,幅员面积19.7平方公里,人口13700人,全乡10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6所学校,其中1所学校由汪漱芬女士损资修建大千小学。龚家乡是以农业为主的乡镇,工业企业有龚家乡铸造厂,主要产品是铸件、模具。   全乡10个行政村,实现了村村通公路,其中龚金路是柏油路,侍杨路是标美泥结碎石路,全乡通村、社公路92公里,其中90%的村通客车。辖区内有大岩洞、金龟湖水库两库,金龟湖水库600亩,蓄水480万立方米,大岩洞70亩,蓄水60万立方米。全乡森林覆盖率达30%以上,其中退耕还林7100亩,原有绿化面积3900亩。金龟湖水库就处于这万亩生态林的腹心地带。   一、旅游开发项目    金龟湖水库是内江市市中区龚家乡〈一〉型水库,积雨面积7.3平方公里,水质好,无任何工业污染,水库四周是退耕还林种植的柜桉,现已成林,生态环境好,库区周边地型起伏大,形态优美,库区林果业现已成规模,不仅可以带动草食性命动物及水产品的综合开发,而且可以带动旅游业发展,具有很大的开发前景。金龟湖旅游业的开发是龚家乡人民政府现在工作的重点,现已被列入市级旅游综合开发项目。   二、养殖基地    1、雏鸡养殖基地   雏鸡养殖示范基地建在龚家乡桐梓村六社,即桐梓小学内,现有养殖场面积450平方米,其中,新建住房中有100平方米,租用桐梓小学350平方米,一年的养殖规模大约达10-20万只。从业人员有4人。今年三季度为止,已出售雏鸡10.5万只,现存栏还有1.5万只。每年创收10万元以上,带动农户20余户,为农户可提供20万只以上的雏鸡。为全乡及友邻乡的家禽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2、蛋鸡养殖基地   蛋鸡养殖示范基地位于太阳8社,占地面积500平方米,现存栏4000余只,年销售蛋100万余个,创收22余万元。带动了农户15户,并满足了全乡及友邻乡镇的群众食用禽蛋的需求。    3、奶牛养殖基地   奶牛养殖示范基地位于大梁村7社,占地面积400平方米,现存栏27头,其中产奶牛13头,每天能产奶250公斤,每年销仔奶牛18头,每年创收20余万元,带动周边20余户农民发展奶牛150余头。   


牌楼街道特产大全




牌楼街道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