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城县辖乡。原属水吉县地,1956年划入浦城县,1958年属石陂公社,1961年析改濠村公社,1984年改乡。位于县境南部,南浦溪中游,距县城37公里。面积124平方公里,人口0.8万。205国道过境。辖濠村、仑下、毛墘、北坑、樟源、后濠、溪口7个村委会。矿藏有花岗岩、萤石、釉、煤。乡镇企业有家具、竹木加工、食品等厂。松香为外贸产品。农业主产水稻,兼产芝麻、板栗、茶叶、红菇。.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124平方公里 | 350722204 | 353000 | 0599 | 查看 濠村乡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后濠村 | - | - |
---- |
查看 后濠村谷歌卫星地图 |
北坑村 | - | - |
---- |
查看 北坑村谷歌卫星地图 |
樟源村 | - | - |
---- |
查看 樟源村谷歌卫星地图 |
毛乾村 | - | - |
---- |
查看 毛乾村谷歌卫星地图 |
溪口村 | - | - |
---- |
查看 溪口村谷歌卫星地图 |
仑下村 | - | - |
---- |
查看 仑下村谷歌卫星地图 |
濠村村 | - | - |
---- |
查看 濠村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简介 |
---|---|
南浦街道 |
南浦街道办事处,位于浦城县中部,系县治所在地,位于东经118°31′—118°33′,北纬27°54′—27°57′之间,海拔283米。东邻万安乡,南界河滨街道办事处,西接莲塘乡,北连仙阳镇。东西宽3.3公里,南北长7.5公里,面积16.2平方公里。地处南浦溪中游,地貌为河谷盆地,以北门东、西畈面积2418.75亩为最大,有300—1000米山岭4座。据多年资料,年平均气温17.4℃,年平均日照1858.5小时,平均无霜期258天,年平均雨量1900毫米,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 - 行政区划 追溯历史,境内已发现商至春秋战国文化遗址8处。宋为宜新里,城内外分16坊。明初,分宜新里为东隅里、西隅里、南隅里、北隅里,每里4图。明代城区有街12条,巷13条,主要大街构成如人仰卧,俗称“美女献花”形,此布局直至解放初期。清设8坊11社。民国4年(1915)开始为一区驻地,民国27年改称城区,设东镇、西镇、北镇、水西4个联保。民国31年改设体仁镇、西山镇、文通镇。民国36年,改为体仁、西山2个镇,解放后为一区驻地。1955年11月改称城关镇。1958年9月13日,称东风人民公社,1964年1月复称城关镇。1981年9月改称南浦镇。2000年11月1日第五次人口普查时,全镇17931户、54929人,其中女性27523人。同年底统计,全镇设5个村委会41个村民小组,5个居委会177个居民小组,非农业人口49753人。2005年12月31日,南浦镇改为南浦街道办事处。这年,据县-提供资料,南浦街道办事处有10517户,33382人,其中男性16661人。 - 旅游景点 南浦街道办事处有着丰富历史文化资源和旅游资源。汉建元间(前140—135)东越王馀善所建6个军事城堡之一浦城的遗址。越王山(今名仙楼山)上曾筑烽火台,即越王台,山麓建馀善行宫。三国吴时,在皇华山麓建有吴兴馆(宋改为皇华馆)。南朝宋元徽二年(474)江淹为吴兴令,曾留宿城西孤山,有“梦笔生花”传说,自此山称梦笔山,成为历代文化名山。此外名胜古址还有越山道院、皇华山、天心胜果禅寺、状元井、西山真夫子祠、祝桐君琴楼等,明代文人将城内外8处自然、人文景观誉称浦城八景。解放后将仙楼山辟为森林公园,植树170个品种、10万株,筑主道石阶2条284级,亭阁4座。境内水利资源丰富。1971年12月建成城关电站,发出电力400千瓦。土地资源有耕地面积5091亩,其中水田面积4840亩,旱地面积251亩。办事处积极配合县政府进行旧城改造,充分利用建设用地资源进行建设,使“大城关”市政建设已具雏形。 - 历史 南浦街道办事处为浦城县历代政治、经济、文化交流中心。明万历《浦城县志》载:“历代以来,治所不移”,可见南浦均为县治所在。自古商贾络绎辐辏,海禁未开之日尤其繁荣,有“小苏州”之称。明万历县志称大市(今棋盘街)为“商贾民人丛聚之区”,清顺治县志称城西迎远门的码头为“水陆交冲,商贾丛聚之区”。1959年五一三路建成后,商业网点主要分布在此街。1985年6月开始建设北门新区,商业区逐渐向北延伸。解放后经济逐步发展,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南浦街道办事处经济迅速发展。 |
河滨街道 |
河滨街道办事处在县境中部、县城南郊。东邻富岭镇,西接莲塘镇,西南与万安乡毗连,北隔南浦溪与南浦镇相望。位于东经118°31′—118°35′,北纬27°52′—27°55′之间,东西长12.5公里,南北宽5公里,面积18.76平方公里。地理位置紧依南浦溪。地貌以盆地、丘陵为主,地势平缓,河谷盆地有水南畈、下水南畈,共3438.75亩。盆地最低海拔228米,山区最高海拔240米。气候与城关相似,山区的宝山村气温略低,全乡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无霜期长,温和湿润。年均气温17.4℃,最冷的1月份平均为6.4℃,最低气温零下3℃,最热的7月份平均气温27.7℃,每年有几天最高温度可达37℃—38℃。 - 历史沿革 境内发现春秋战国文化遗址1处。宋至清属南隅里。明、清设有校场、演武厅。民国期间属文通镇、体仁镇管辖。又为军队重要驻地,民国22年(1933)在境内开辟飞机场,占地350390平方米。民国33年夏,-三十二集团军总司令部设在水南天后宫,随行的英国代表团亦驻在境内东岳庙,江南陆军医院迁驻境内江南会馆。解放后1950年正式设乡,1960年与国营农场合并称地方国营水南综合农场。1984年9月成立水南乡,下辖水南、下水南、北山排、宝山4个村委会。是一个融贸、工、农为一体的乡场合一的城郊型经济实体乡(镇)。1997年李梅村委会划入管辖。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有2167户8466人。2000年11月1日第五次人口普查9603人。2005年12月31日,水南乡改为河滨街道办事处。这年,据县-提供资料,河滨街道办事处有9982户,33522人,其中男性16671人。 - 资源 河滨街道办事处气候、土地等自然地理为动植物生长提供得天独厚的条件,自古至今都是供应城关居民蔬菜和淡水鱼生产基地,拥有蔬菜耕地面积近2000亩,渔业养殖面积约500亩,其中传统鱼塘60亩。鱼塘占总土地面积的比例及亩产量均居各乡(镇)首位。解放后,全地区第一次人工繁殖鲢、草、鳙鱼均在境内产生。同时也盛产茶叶、茉莉花,有茶园850亩,80年代茉莉花种植50余亩,亩产216公斤。河滨街道办事处也是游览胜地,从元代以来建有古塔、寺庙10多座,凉亭20多处,其中元代建圆通塔,砖砌七级,塔下有圆通寺院,惜于民国33年被三十二集团军拆毁。沿南浦溪有观澜亭、南浦绿波、白云潭、龙潭石、猪头岩等景观。 - 农业 2005年,据浦城统计局提供资料,河滨街道办事处农作物总播种面积16350亩,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7320亩,总产量2306吨;经济作物中油料播种面积700亩,总产量59吨,蔬菜瓜、果类播种面积6550亩,总产量3586吨;营林生产中幼林抚育出材量127立方,全部木材量4365立方;畜牧业中当年出栏猪2900头,家禽39000只;园林水果采摘面积1170亩,总产量268吨。 |
富岭镇 |
浦城县辖镇。1949年设富岭乡,1958年改富岭公社,1984年建镇。位于县境东部,距县城11公里,东界浙江省龙泉市。面积395平方公里,人口3.7万。有公路接205国道。辖富岭、员盘、上桥、店亭、圳边、双田、前洋、余塘、高坊、双同、东元、大水口、小密、山路、瑞安、里源、殿下、长滩、大-庄、富官、合际、靖坑、岩下、莲塘坂、泽潭、双坑、马家庄、浮流28个村委会。矿藏有煤、瓷土、大理石。乡镇企业有饮料、木材加工、陶瓷、铸造、钨等厂(矿)。农业主产水稻,是县商品粮基地。盛产中药材厚朴。. |
石陂镇 |
浦城县辖镇。1943年设石陂乡,1952年改镇,1958年改石陂公社,1984年复建镇。位于县境西南部,石陂溪流域,距县城30公里。南界 - 建阳市,西界 " 武夷山市。面积287平方公里,人口3.4万。205国道过境。辖石陂、小串、申明、渡头、黄墩、梨岭、村溪、布墩、后塘、徐墩、案山下、北林、塅尾、象口、龙根、余墩、赤岭、碓下、梅坑、旧馆、岐山前、葛墩、南岸23个村委会。乡镇企业有造纸、化工、塑料制品、精制茶、竹木加工等厂。农业主产水稻。是县商品粮、仔猪、禽蛋基地。盛产松脂、芳樟草、活性炭。名优土特产品有薏米、莲子、泽泻。. |
临江镇 |
浦城县辖镇。1950年设临江乡,1958年改临江公社,1984年建镇。位于县境中南部,西溪流域,距县城13公里。面积114平方公里,人口1.9万。105国道、浦武公路交会于此。辖水东、水西、新街、锦城、上际、石壁、七墩、山后,余元、寨下、井栏、源尾、铁炉、樟山、高坑、瓦铺16个村委会。乡镇企业有造纸、笋罐头、制伞、蜜饯、竹木加工、针织、化工机械等厂和特种养殖场。农业主产水稻,兼产大豆、薏米及油茶、茶叶。为县香樟主产地。古迹有锦城汉城遗址。. |
仙阳镇 |
浦城县辖镇。1942年设仙阳镇,1949年改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建镇。位于县境中北部,距县城14公里。面积238平方公里,人口3.3万。深山公路经此。辖仙阳、仙南、管九、下洋、坑沿、太平、樟溪、殿基、三源、巽源、练村、渔梁、小碧、早田、巽岭、阳墩、甫下、柏山、百丈、高洋、上洋、山际、永建23个村委会。乡镇企业有制鞋、造纸、竹木加工、食品罐头、建筑材料、特色养殖等厂(场)。农业主产水稻,盛产油菜籽、薏米、松脂。为县猪、禽、蚕、商品鱼基地。为北宋宰相杨亿故里。古迹有真德秀故居、汉阳城遗址。. |
水北街镇 |
浦城县辖镇。1958年属观前公社,1961年析改水北公社,1981年因重名更名水北街公社,1984年改乡,1993年建镇。位于县境东南部,南浦溪中上游,距县城25公里。面积328平方公里,人口2.3万。通公路。辖水北、上坊、中坊、黄碧、洙溪、双墩、岩鼻、桥亭、新桥、翁村、茅洲、陈源、朱墩、罗源、石埠、篷尾、曹村、际岭、水尾、裴墩、东路、浮桥、上山桥、下坊24个村委会。矿藏有硫铁、萤石、铀矿。乡镇企业有造漆、活性炭、竹笋加工等厂。农业主产水稻,经济作物以烟草为主,被列为省主要烟叶基地。林产以松脂、油茶、桐油为主。宋大口窑遗址为省级文化保护单位。明代旅行家徐霞客曾游境内九渡石和武当山,大加赞赏。. |
永兴镇 |
浦城县辖镇。1949年设永兴乡,1958年改永兴公社,1984年复置乡,1993年建镇。位于县境西部,距县城16公里,西界 武夷山市。面积198平方公里,人口2.3万。浦武公路经此。辖前墩、岩岭、银场、虹垂、冠山、大元、连源、珠山、沿洲、龙下、后洋、廉溪、永平、炉铺、永兴、庵后、下墩、竹山、凹头、肖家20个村委会。矿藏有硫铁、铅锌、萤石及矿泉水。乡镇企业有竹器、活性炭、木材综合加工、电力等厂。是县重点林区和商品粮基地。经济作物以西瓜、蚕桑、油料、药材、烤烟为主。名胜古迹有棉山瀑布,西山古井。. |
忠信镇 |
浦城县辖镇。1942年设忠信乡,1958年改忠信公社,1984年改乡,1993年建镇。位于县境西北部,柘溪上游,距县城23公里。面积430平方公里,人口2.7万。有公路接105国道。辖忠信、排栅、上同、虎头山、渔沧、海溪、金凤、溪源、外洋、源里、游村、高溪、寨门、雁塘、下庄、际洋、毛洋、坑尾、半源、寺前、村桥、金樟、桃园23个村委会。蕴藏铀矿。乡镇企业有家具、造纸、竹木加工等厂。农业主产水稻,兼产薏米、油菜、油茶、油桐。兔毛、松脂为外贸产品。为县生猪生产基地。有苏州岭、太姥山等名胜。. |
莲塘镇 |
浦城县辖乡。1958年属城郊公社,1961年析改山桥公社,旋改莲塘公社,1984年改乡。位于南浦镇西郊,马莲河下游。面积146平方公里,人口2.7万。乡政府驻下莲塘。205国道自此向南,纵贯乡境。辖莲塘、山桥、横源、洪山、溪洲、官桥、桐源、西岩、余乐、东山、前源、罗墩、吴东、九秋、悦乐、下沙、东源、颜处、西塅、吕处坞、马西21个村委会。蕴藏高岭土、花岗岩、萤石、钨等矿。乡镇企业有林业化工、香料、造纸、纤维板等厂。农业主产水稻,为县禽蛋、水产、蔬菜主产地。. |
九牧镇 |
"浦城县辖乡。1958年设九牧公社,1984年改乡。位于县境西北部,九牧溪上游,距县城29公里。面积151平方公里,人口1.2万。205国道过境。辖九牧、蒋坑、渭潭、中墩、中垄、吴墩、杉坊、富源、黄毕、洋墩、黎处11个村委会。毛竹资源丰富。蕴藏煤、花岗岩、铅锌等矿。乡镇企业有竹制工艺品、竹席、石板材加工等厂和煤矿。农业主产水稻,为县商品粮主产地。盛产红米,誉称“美人红”。为闽、浙、赣边境农产品集散地。. |
古楼乡 |
浦城县辖乡。1958年属永兴公社,1961年析改古田公社,1984年改古楼乡。位于县境西部,距县城24公里,西北界江西省。面积208平方公里,人口1.2万。通公路。辖古楼、前排、上云、叶山、石村、中潭、里山、坑口、大路、大洋、洋溪、岗里12个村委会。蕴藏铜矿。乡镇企业有纺织器材、地板木、竹器等厂。农业主产水稻,兼产薏米、花生、食用菌。. |
万安乡 |
浦城县辖乡。1951年设万安乡,1958年属城郊公社,后数度废改,1981年更名万安公社,1984年改乡。位于县境中部,距县城2公里。面积98平方公里,人口1.5万。辖万安、竹源、大游、吴山、村头、连墩、浦潭、王元、后阳、富湖10个村委会。乡镇企业有造纸、丝织、木竹加工等厂。农业主产水稻,兼产薏米、西瓜、茶叶。名胜有商、周文化遗址和吴山景点。. |
山下乡 |
浦城县辖乡。1958年属临江公社,1961年析改山下公社,1984年改乡。位于县境西部,山下溪流域,距县城27公里。面积112平方公里,人口1万。有公路接205国道。辖山下、水门、小溪、王柏、源头、铁场、铁坑、凹后、青山9个村委会。蕴藏煤、铅锌、磷等矿。县硫铁矿设此。乡镇企业有竹木制品、造纸、花岗岩板材等厂。农业主产水稻,为县毛竹、笋干主产地。. |
枫溪乡 |
浦城县辖乡。1958年属临江公社,1961年析改枫溪乡,1964年并入山下公社,1986年复置乡。位于县境西部,山下溪上游,距县城30公里。面积55平方公里,人口0.6万。有公路接205国道。辖枫溪、黄坛、杜畲、福禄、岱后、池家、胡推7个村委会。蕴藏硫铁矿。乡镇企业有竹木制品、造纸、笋干加工等厂。农作物以种植单季水稻为主,兼产毛竹、笋干。. |
濠村乡 |
浦城县辖乡。原属水吉县地,1956年划入浦城县,1958年属石陂公社,1961年析改濠村公社,1984年改乡。位于县境南部,南浦溪中游,距县城37公里。面积124平方公里,人口0.8万。205国道过境。辖濠村、仑下、毛墘、北坑、樟源、后濠、溪口7个村委会。矿藏有花岗岩、萤石、釉、煤。乡镇企业有家具、竹木加工、食品等厂。松香为外贸产品。农业主产水稻,兼产芝麻、板栗、茶叶、红菇。. |
管厝乡 |
浦城县辖乡。1965年属仙阳公社,1972年析改管厝公社,1984年改乡。位于县境东北部,距县城16公里,东界浙江省龙泉市。面积229平方公里,人口2万。有公路接205国道。辖管厝、高源、官田、小坪、流源、上村、口窑、溪南、岩步、叶坞、庆元、楮林、登俊、党溪、河源、榆双、流村、珠墩、里林19个村委会。蕴藏硫铁、铜、磷等矿。乡镇企业有制鞋、铸锅、竹木加工等厂。兔毛、松香、厚朴为外贸产品。农业主产水稻,兼产薏米、油茶及厚朴、白术、蕲蛇干等中药材。为县香樟主产地。. |
盘亭乡 |
浦城县辖乡。1958年属九牧公社,1961年析改盘亭公社,1984年改乡。位于县境西北部,距县城38公里,东北界浙江省江山市,西北界江西省广平县。面积117平方公里,人口1.5万。205国道纵贯南北。辖盘江、庙湾、柳墩、深坑、北山、南山、下洋坑、上黄处、棠岭、秀里、东峰、均溪、刘田、肖军14个村委会。蕴藏萤石、银矿。乡镇企业有罐头、铸造、塑料、化工等厂。松香为外贸产品。农业主产水稻,兼产油菜籽、油茶、板栗。. |
官路乡 |
浦城县辖乡。1958年属九牧公社,1961年析改官路公社,1984年改乡。位于县境北部,官路溪上游,距县城32公里,北界浙江省江山市。面积101平方公里,人口1.1万。有公路接205国道。辖官路、河村、李处、花园、高门、东坑、王村、毛处、东洋、姚宅10个村委会。乡镇企业有竹木加工、家具、饲料等厂。农业主产水稻,兼产油菜籽、薏米、芝麻、桐油。明代徐霞客曾游浮盖山,并写下游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