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心村位于印江县城南面,全村共有1271人,共有村民小组6个,耕地面积有485亩,原铜思公路穿村而过,交通方便。全村主要经济来源有农副产品、劳务输出两大块。
--人口总数:1270人农业人口:1270人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4.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85.0亩
--主要民族成分:土家,苗族发展口号:以养殖带动全村群众增收致富
--所辖村:一组,二组生产总值:200.0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蛋鸡养殖名特产品:土鸡蛋办公所在地:同心村村委会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520625100 | 555200 | -- | 查看 同心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大云社区 |
大云社区是印江自治县南大门,与思南县的凉水井镇、印江县城所在地峨岭镇毗邻,属山区丘陵地带。区域位置优越,属城乡结合部区域,距印江自治县县城6.5公里,距新寨乡人民政府所在地10公里。交通便利,304省道(铜思公路)穿寨而过,距与即将开工建设的杭瑞高速公路印江出口(小云村)仅1.5公里。土肥地沃,有耕地面积1383亩,其中田1195亩,土188亩。民风淳朴,人民勤劳,科技兴农意识深入人心,近20年来是印江自治县粮食生产科技示范基地之一。 现辖16个村民小组,373户农户,总人口1643人,其中劳动力783人,年人均纯收入2240元。2005年,被县委首批列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试点示范村,2007年,作为印江自治县撤行政村为农村社区的唯一试点村,是新寨乡现代畜牧业产业发展示范村。近年来,大云社区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区位优势建设新社区,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创造和谐社区。在当的-、十七三中全会的指引下,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强化社区功能,改善社区条件,完善社区服务体系,积极构建“家居环境清洁化,庭院经济高效化,农民生活城市化”的新农村格局。 |
城南社区 |
城南社区位于印江县城以南,面积3.4平方公里,辖区内有住户2400户2899人,社区设有总支1个,下设3个党支部(振兴支部、翠屏支部、小河支部)有党员83名。辖区有43个科局级单位,3所中学,2所小学,2所幼儿园,1所特教学校,中心敬老院1个,驻印-1个,加油站2个,汽车站1个,中医院1个,妇幼保健院1个。 城南社区与峨岭村、坪兴村、岩底村、普同村、峨岭关村、同心村、川岩村、张家村、大尧村、塘池村、青杠林村、曾家坳村、杨柳塘村、黔溪村、小云村、小泽村、上槽村、大云社区相邻。 |
川岩村 |
川岩村在印江县城东南面,距县城7公里,铜遵公路穿境而过。全村现有5个村民组248户993人;有耕地676亩,其中田199亩,土477亩。近几年来,川岩村在发展经果林和生态畜牧业养殖,落实雨水积蓄工程等方面取得了较好成绩。 一、种草养畜工作 川岩村是我镇今年落实的生态猪、优质肉牛养殖小区。今年预计新建圈舍28户,面积1650平方米,已建成并养上猪、牛24户,其他4户正在建设中。小区内存栏生态猪350头,肉牛75头,其中母猪45头;引进纯种大约克母猪4头,二元杂母猪4头;存栏最多的24头,母猪为8头。小区内种菊苣、紫花苜蓿、牛鞭草、黑麦草等405.2亩,其中相对集中连片种植优质牧草151.2亩,现已初具规模见成效。为加快川岩村养殖小区建设,县、镇还投入资金正在为川岩村修建通组环寨公路6公里。 二、沼—果工程建设 川岩村现有经果林1115亩。其中南方苹果500亩,柑橘300亩,香柚150亩,美国黑李50亩,犁子65亩,桃子50亩。在川岩村经果林中,已建小水窖24个,硬化便道750米。川岩村为进一步落实“猪—沼—果”示范工程建设,现已建成并投入使用沼气池36口。 三、雨水积蓄工程 今年7月着手建造的雨水积蓄工程现已完成:调节池450m3/3座及附属工程,沉沙池50m3/2座,铺设管道1500米。截水墙3.6公里,引水沟1100米正在修建之中。工程的建成可解决2500人和1800头牲畜的饮水困难。灌溉林果550亩。 |
张家村 |
张家村距印江县城11公里,是省级新农村建设“百村示范点”之一。全村有13个村民组,总人口1412人,国土面积3098平方公里,土地面积5970亩,耕地面积668亩,其中,田446亩,土222亩,主要经济来源为经过林,现代畜牧业。 全村现有33名党员,村党支部2008年被省委组织部评为“五个好”基层党组织,是全镇最早开发无职党员定岗定职的党支部之一,曾多次荣获县级“卫生村寨”、“三无两有村寨”等称号,村党支部在人民群众心中的凝聚力不断提高,战斗堡垒作用不断增强。 村党支部紧紧围绕“抓党建促经济”的目标,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增强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能力。一是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先后完成了农村电网改造、村村通广播电视工程、环村公路和联合路硬化、整治土地、排灌沟渠及机耕道,先正在修建水利“三小”工程。二是以新建优质果园1500亩为重点,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三是加快现代畜牧业发展步伐,建设燎原计划养殖示范带。目前,畜牧燎原计划养殖示范带已经初具规模,并逐步向科技化、专业化和规模化迈进。 近些年来,张家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在村党支部的带领下,人民群众正按照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二十字方针如火如荼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
塘池村 |
塘池村位于朗溪镇南面,地处印铜公路距印江县城15公里,与罗场乡、缠溪镇、峨岭镇接壤。辖8个村民组,259户1080人;总耕地面积805亩,其中天562亩;辖3个党小组,18名党员,村组干部13人。主要经济来源为经果林、生态养殖、特色农产品。 从2007年被确定为省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带以来,塘池村群众在村党支部的带领下,以-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抓住建设新农村示范带机遇,创新经济发展模式,调整产业结构、夯实农业基础实施。现在已经完成了环村公路和联户路硬化,安全饮水工程和农村电网改造,现建有300亩面积杂交水稻示范点和150亩优质玉米高产示范点,按照发展“一村一品”思路,建设特色农产品黄花基地300亩。 目前,塘池村群众在村支两委的领导下,抓住杭瑞高速过境的契机,正沿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道路昂首阔步------ |
小泽村 |
小泽村位于新寨乡集镇所在地4.5公里,小泽村22个村民组,425户,现有人口2084人,耕地面积1335亩,主要产业有烤烟、茶叶、生态畜牧业。 --人口总数:2084人农业人口:2080人非农业人口:4人 --行政区面积:30.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335.0亩 --主要民族成分:土家族,苗族,汉族发展口号: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实现农民增收致富 --所辖村:生产总值:50.0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烤烟、茶叶、生态畜牧业名特产品:红心鸭蛋 |
小云村 |
小云村位于新寨乡北面,距乡政府所在地10公里,距印江县城5公里,分别与本乡的后坝村、小泽村、黔溪村、大云村、上槽村和峨岭镇的普同村接壤,地形平整,属于半干旱地带。全村辖13个村民小组467户1521人,劳动力608人,长期外出劳动力308人。云新公路过境小云村,是新寨乡的窗口。全村有耕地面积444亩(因工业园区征地604亩),其中田170,土274亩,人均承包耕地只有0.29亩,全村有幼龄茶园面积200亩(二至三年见效)。杭瑞高速和特色食品集聚区正在有序建设中。全村主要产业有:生态畜牧养殖、烤烟、茶叶等。 |
黔溪村 |
黔溪村位于新寨乡集镇所在地7.5公里,距县城3公里,是清代著名书法家严寅亮故居。黔溪村22个村民组,410户,现有人口1877人,耕地面积1223亩,主要产业有烤烟、茶叶、生态畜牧养殖、农家乐、水稻、油菜等。 |
上槽村 |
上槽村位于新寨乡集镇所在地9公里,交通便利,304省道(铜思公路)穿寨而过,上槽村15个村民组,443户,现有人口1987人,耕地面积1276亩,主要产业有烤烟、茶叶,畜牧养殖、水稻、玉米、油菜等。 |
大尧村 |
大尧村有6个村民组,总户数316户,总人口1104人,党员总人数28人,党支部委员人数4人,党员平均年龄55岁,35岁以下党员人数4人,耕地总面积846亩,其中,田264亩,土582亩,森林覆盖率80%,无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年总收入165.6万元,人均年收入1500元。大尧村支柱产业以经果林为主,现有经果林面积550亩。生态畜牧业方面,全村共饲养生猪530头,牛72头,其中养牛大户两户,养猪大户2户。 |
青杠林村 |
青杠林村地处缠溪镇西北面,距缠溪镇人民政府所在地15公里。全村辖7个村民组152户584人,世代以汉族,土家族,苗族混居的村落,其中男305人,劳动力437人,外出务工78人,耕地380亩,人均耕地面积0.7亩人,人民生产总值58万元,全村人均纯收入1350元。全村有0党员20人,流动党员5人。在四帮四促进村后,实现了组组通路,家家奔小康。 青杠林村地处海拔375米,是一个距离镇较远,海波较高的村落,阳关充足,雨水丰富,草木茂盛是青杠林村拥有最为有利自然资源。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村支两委的深入考察后,利用有利的自然资源,大力发展烤烟,生态茶,经果林,蔬菜,养羊。在党委政府“一事一议”议程中,把青杠林村生产道加宽,铺平。在有效的利用自然资源尝到甜头后,群众干劲十足,在增收致富,创先争优中各项都名列镇前茅。 |
杨柳塘村 |
杨柳塘村地处缠溪镇西北面,距缠溪镇人民政府所在地12.5公里。全村辖4个村民组134户534人,其中男289人,劳动力425,外出务工65人,耕地198亩,人均耕地0.4亩,全村生产总值45万元,全村人均纯收入1320元。全村有0党员12人,流动党员3人。 杨柳塘村世代以汉族,苗族,土家族混居的村落,杨柳塘村地理条件优越,气候宜人,森林覆盖面积广,年降水量充足,土地肥沃,是一个适合农作物种植的好地方。在村支两委的深入指导下,杨柳塘村主要以茶叶、经果林、辣椒、蔬菜为经济来源,在党委政府四帮四促,六进村,增收致富,创先争优活动中,村支两委结合杨柳塘村实际情况,努力为群众谋求增收致富道路。 |
同心村 |
同心村位于印江县城南面,全村共有1271人,共有村民小组6个,耕地面积有485亩,原铜思公路穿村而过,交通方便。全村主要经济来源有农副产品、劳务输出两大块。 --人口总数:1270人农业人口:1270人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4.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85.0亩 --主要民族成分:土家,苗族发展口号:以养殖带动全村群众增收致富 --所辖村:一组,二组生产总值:200.0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蛋鸡养殖名特产品:土鸡蛋办公所在地:同心村村委会 |
峨岭关村 |
峨岭关村位于峨岭镇东南部,往铜思公路右转湾上坡,最高寒,森林茂盛,空气良好,是温差较大地区之一,全村有五个自然村民组,总人口400人,总户数80户,总面积四百万平方米。 --人口总数:348人农业人口:348人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3.33333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00.0亩 --主要民族成分:土家,苗族发展口号: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 --所辖村:一组,二组,三组,四组,马忠岭生产总值:50.0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辣椒,茶叶名特产品:辣椒办公所在地:峨岭关村 |
普同村 |
普同村位于印江县城郊西南面,东临峨岭镇坪兴村,铜思公路从两村交界地穿过,南面与新寨乡交界,西面与峨岭镇甲山村交界,北临印江河,与印江民族示范性高中、体育馆、文昌公园隔河相望。全村分布于高山和平原地带,共有10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885人,总耕地825亩,林地530亩,荒山510亩,经济林果350亩,主要以柑桔为主。种植业有占地50余亩的“梵净山佛桔”基地一个,养殖业有二元杂交母猪繁殖小区一个,非公有制企业有占地20亩的星源页岩砖厂及占地12亩的金建建材有限责任公司,服务业有在村燕子矸小二型水库上建的银河山庄一家。在燕子矸小二型水库上边出水处有山洞两个,水库下面有“水山嘉会”古迹,可作为旅游景点开发。 普同村有完全小学一所,就读学生有230人,该小学现已建成封闭式花园小学,2006年获全县“双优文明学校”称号。 按照县人民政府总体规划在普同村中洲片区征地350余亩,开发中洲小区下南湖,建成后此处将形成一个占地28亩的人工湖,并与上游位于坪兴村的南湖公园相连,并修建中洲土家风雨桥(此桥将中洲小区与河对岸的文昌公园连通起来),还将修建防洪堤、滚水坝、中洲大道。前期已于2008年5月完成土地测绘工作,在不久后普同村中洲小区将形成一个集旅游、商贸及人与山水融为一体的理想居住小区。 |
岩底村 |
岩底村位于印江县城城郊东面,是县城东大门,全村共有1368人,共有村民小组8个,耕地面积有865亩,铜仁——思南公路穿村而过,交通方便。 全村主要经济来源有农业副产品、建筑业、商业、运输业、劳务输出等,形成-一体的综合性经济态势。 村利用地理优势,招商引资,改善投资环境增加村级积累,目前有20余家个体企业落户岩底村,大型企业有茶叶厂、汽车修理厂、预制板厂、酸玉荷厂等,有房地产开发的印江和谐花园。这些企业的发展,直接推动了村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
坪兴村 |
坪兴村位于印江县城城郊南面,铜遵公路绕村而过,交通便利,全村总人口3520人(其中农业人口1342人),共有10个村民小组,总耕地面积512亩(其中田414亩)。 农业结构调整以来,坪兴村大力发展大棚蔬菜,现以发展到150户种植大户,人均收入达到3000元,2004年成立“无公害早熟蔬菜”协会,为种植业提供了有力服务保证。同时还大力发展生态养殖业和经果林种植,现已发展8个养殖大户,现共建成圈舍500间、二元母猪400头、商品猪1200头,总投资100万元。经果林种植面积达1000亩,种植品种有柑桔、梨子、苹果等十多种。为满足市场需求,2008年成立了农村经济发展合作社,着力提供市场信息、技术服务。组建运输队,解决就业人员50人,建成村办企业2个(龙洞沙石厂、百吨过磅房)以及正在创建中废旧回收公司,将加速坪兴村经济发展。大力改善投资环境,引进外资企业有:黔东汽车修理厂、一类汽修保养场、平安驾校、腾飞精米加工厂等17家企业。以“南湖公园”建设拉动村寨整体建设水平,以观音沟、玉泉寺等自然景观发展旅游业,将直接带动坪兴村经济全面发展。坪兴村支部将努力实现农业、工业、商业、旅游业、服务为一体的新型农村特色经济。 为改变村容村貌,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资26万元硬化了主要干道及每家每户门前,力争今年全面完工。在各巷道安装路灯30余盏,发挥村委办公楼综合文化阵地服务,设立有远程教育室,教育培训党员、群众学习科技文化知识。设立文化娱乐室,组建16名业余爱好文娱乐队,以花灯、锣鼓、腰鼓、二胡等,特别是坪兴锣鼓、二胡均有民间特色的文化内容,及大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为构建和谐坪兴,创建省文明县添上浓色一笔。 |
峨岭村 |
峨岭村位于印江县城南,全村由严家寨、戴家寨,耿仁寨,大坡、0组成,分六个村民组。 全村有898户,人口3243人,耕地面积876亩,其中:田614亩,土262亩。经果林200亩,退耕还林560亩,养殖大户10户,安全文明小学一所,大、中、小型车辆80辆,遵纪守法户808户,东与岩底村交界,南与同心村交界,西与坪兴村交界,北是印江县城。 峨岭村有古建筑严氏宗祠建于道光二十六年,武圣宫建于嘉庆二十一年。 |
曾家坳村 |
曾家坳村地处缠溪镇西北面,距缠溪镇人民政府所在地9公里。全村辖4个村民组155户662人,其中男352人,劳动力589人,外出务工98人,耕地378亩,人均耕地面积0.6亩,汉族占全村总人口的五分之四及苗族土家族组成的村落,曾家坳村的四个村民组分别坐落在公路沿线,交通及为便利。全村有0党员22人,流动党员8人。全村生产总值为69万元,全村人均纯收入1340元。 曾家坳村辖四个村民组,分别坐落在公路沿线,曾家坳村利用这一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村里很大一部分人从事商贸业,活动于周边的乡镇。在党委政府开展四帮四促以来,大力发展烤烟,茶叶,反季节蔬菜并销往周边乡镇,搞活本地经济,利用优越的森林覆盖面加大力度的投入养鸡,养羊。曾家坳村呈现出一片繁荣昌盛的景象,村民和谐相处。每逢重大节气,村支两委组织村民自娱自乐,唱祖国,颂党恩。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