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贵州省 >>铜仁市 >> 印江县 >> 朗溪镇 >> 朗溪社区

朗溪社区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朗溪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朗溪社区简介

  朗溪居委会位于朗溪镇集镇所在地,现在所辖11个居民小组,4000余人,有0员23人。
  --人口总数:4080人农业人口:/人非农业人口:4080人
  --行政区面积:7.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亩
  --主要民族成分:土家族,苗族,汉族发展口号:发展土司食品,提高生活水平
  --所辖村:居一组,居二组,居三组,居四组,居五组,居六组,居七组,居八生产总值:/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朗溪土司食品名特产品:朗溪土司食品办公所在地:朗溪镇政府
  --自然条件:交通便利资源:人力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520625106 555200 -- 查看 朗溪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朗溪社区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朗溪社区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朗溪社区

  朗溪居委会位于朗溪镇集镇所在地,现在所辖11个居民小组,4000余人,有0员23人。   --人口总数:4080人农业人口:/人非农业人口:4080人   --行政区面积:7.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亩   --主要民族成分:土家族,苗族,汉族发展口号:发展土司食品,提高生活水平   --所辖村:居一组,居二组,居三组,居四组,居五组,居六组,居七组,居八生产总值:/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朗溪土司食品名特产品:朗溪土司食品办公所在地:朗溪镇政府   --自然条件:交通便利资源:人力   

孟关村

  孟关村位于朗溪镇中部,距集镇中心1公里,东与白沙、朗溪相接,西与塘岸村相连,南与大尧、白沙村接壤,北与朗溪、河西村共界,303省道6公路贯穿全境。全村地貌以山岭为主,平均海拔646米,属喀斯特地形脆弱环境。孟关村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8-20℃,年降雨量1100毫米,其气候特点是:冬季寒冷、夏季温凉、年温差小、日温差大,冬长夏短,春秋相连,雨热同季。全年日照时数1480小时,无霜期213天。全村国土面积5.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930亩,其中田422亩,土508亩,人均耕地少,陡坡耕地的比例大。农作物以水稻、玉米、薯类等为主。经济作物以水果、蔬菜为主。全村森林覆盖率45%,生物多样性突出,有野生动植物多种,境内有林业用地3690亩,其中林地3000亩。全村辖7个村民组,总户数449,总人口1614人,男839人,女775人,农业人口1549人。少数民族人口1582(以土家族、苗族为主),占全村人口的98%;总劳动力968人。   

朗溪村

  朗溪村位于朗溪集镇所在地,距印江县城10公里,是通往旅游胜地梵净山、红色革命老区木黄的必经之地。全村辖10个村民组,共488户,总人口1805人,有党员48人,流动党员15人,入党积极分子5人。经果林、畜牧业是主要经济产业。村党支部坚持以-精神和“-”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通过开展创建“五个好”基层党组织活动,在全村初步形成了以产业发展为中心任务,创建“五个好”基层党组织为目标的工作新格局,推动了朗溪村社会经济全面进步,确保了朗溪村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迈出坚实的步伐。   

河西村

  河西村位于朗溪集镇西北部,距集镇2公里,东与朗溪村相接,西与铁家、泡木、塘岸村相连,南昔卜村接壤,北与孟关村共界。印江河环村而过,生生不息,整个村山水相连,路桥相通,小桥、流水、人家挥然一体,构成了乡村旅游独特的自然景点。   全村地貌以山岭为主,平均海拔520米,属喀斯特地形脆弱环境。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8-20℃,年降雨量1100毫米,其气候特点是:冬季寒冷、夏季温凉、年温差小、日温差大,冬长夏短,春秋相连,雨热同季。全年日照时数1480小时,无霜期210天。   全村国土面积6.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050亩,其中田260亩,土790亩,人均耕地少,陡坡耕地的比例大。农作物以水稻、玉米、薯类等为主。经济作物以柑橘、蔬菜为主。   河西村水资源较为丰富,全村年平均年降雨量1053.6mm.全村森林覆盖率15%,生物多样性不突出,境内有林业用地2250亩。全村辖12个村民小组,共730户2431人,男1311人,女1120人,农业人口2382人。少数民族人口2335人(以土家族、苗族为主),占全村人口的98%;总劳动力1459人,计划外生育和重男轻女现象在一些家庭仍然存在,极个别家庭相当严重。   河西村农业总产值220万元,其中:农业30万元,牧业60万元。林业产值70万元。粮食总产量600吨,人均占有粮247公斤。农民人均纯收入2100元,大牲畜存栏数250头;猪存栏数1500头;猪出栏数1300头;肉产量195吨。   基础设施建设。河西村辖区内交通极为不便,通组公路路面极差且窄。全村还有250户共900人还存在人畜饮水困难,全村都已通电和广播电视。   

昔蒲村

  昔蒲村位于朗溪镇东北部,距集镇中心2公里,东与合水镇高寨村相接,西与河西村相连,南与朗溪村接壤,北与三村、甘龙村共界,303省道6公路贯穿全境。全村国土面积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840亩,其中田192亩,土648亩,人均耕地少,陡坡耕地的比例大。农作物以水稻、玉米、薯类等为主。经济作物以水果、蔬菜为主。全村辖10个村民组,总户数544,总人口1921人,男1069人,女850人,农业人口1896人。少数民族人口1900(以土家族、苗族为主),占全村人口的99%;总劳动力1152人。   

三村村

  三村村位于朗溪镇东北部,距集镇中心6公里,东与合水镇新槽村相接,西与甘龙村相连,南与昔蒲村接壤,北与板溪镇勤丰村共界。全村国土面积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020亩,其中田279亩,土741亩,人均耕地少,陡坡耕地的比例大。农作物以水稻、玉米、薯类等为主。经济作物以水果、蔬菜为主。全村辖6个村民组,总户数283,总人口1224人,男637人,女587人,农业人口1220人。少数民族人口1217(以土家族、苗族为主),占全村人口的99%;总劳动力734人。  

白沙村

  白沙村位于朗溪镇东面,距集镇中心10公里,素有朗溪镇“小西藏”之称,东与罗场乡两河村、坪窝村相接,西与朗溪村相连,南与孟关、大尧、川岩、张家等村接壤,北与坪柳、坪阳村共界。   1、地形地貌   全村地貌以山岭为主,平均海拔1300米,属喀斯特地形脆弱环境。   2、气候条件   白沙村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8-20℃,年降雨量1100毫米,其气候特点是:冬季寒冷、夏季温凉、年温差小、日温差大,冬长夏短,春秋相连,雨热同季。全年日照时数1480小时,霜期213天。   资源概况   1、土地资源   全村国土面积4.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09亩,其中田132亩,土377亩,人均耕地少,陡坡耕地的比例大。农作物以玉米、薯类等为主。经济作物以烤烟、蔬菜为主。   2、水资源   白沙村水资源较为缺乏,全村年平均年降雨量1053.6mm。   3、生物资源   全村森林覆盖率31%,生物多样性突出,有野生动植物多种,境内有林业用地2250亩。   从经济方面看,2010年末,白沙村生产总值(GDP)在全镇总量中占了一定的比例,但从人均收入指标看,与全镇总体水平相比,差距也是很明显的,农民人均纯收入1200元,比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2660元低1460元,低了31个百分点,处于全镇倒数第一。   从农村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方面看,基础设施非常薄弱,交通不便,农田水利设施落后,人畜饮水困难率居高不下,有效灌溉面积逐年降低,乡村教育、卫生医疗设施落后,全村整体受教育程度较低。   按照国家贫困标准,白沙村还有贫困人口277人(含农村五保供养、最低生活保障和残疾人口),占全村总人口425的65.2%,比全镇贫困比例32.3%高出32.2个百分点,贫困人口一直居高不下,其贫困面广,贫困程度深之深,在全镇都是最为突出的。主要原因是自然条件差,交通不便,科技文化落后,自我发展能力低,返贫率高,返贫的压力一定程度上超过了扶贫的压力,要稳定地摆脱贫困,任务十分艰巨。   

坪阳村

  坪阳村位于朗溪镇东面,距集镇中心15公里,素有朗溪镇“水稻之乡”之称,东与罗场乡两河村相接,西与坪柳村相连,南与白沙村接壤,北与永义乡石前村、关寨村共界。全村地貌以山岭为主,平均海拔750米,属喀斯特地形脆弱环境。全村国土面积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017亩,其中田842亩,土170亩,人均耕地少,陡坡耕地的比例大。农作物以水稻、玉米、薯类等为主。全村辖11个村民小组,共374户1520人,男820人,女700人,农业人口1459人。少数民族人口1490人(以土家族、苗族为主),占全村人口的98%;总劳动力912人。   

坪柳村

  坪柳村位于朗溪镇东面,距集镇中心12公里,素有朗溪镇“水稻之乡”之称,东与坪阳村相接,西与打铁坳村相连,南与白沙村接壤,北与永义乡石前村、关寨村共界。全村地貌以山岭为主,平均海拔750米,属喀斯特地形脆弱环境。全村国土面积2.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71亩,其中田842亩,人均耕地少,陡坡耕地的比例大。农作物以水稻、玉米、薯类等为主。全村辖2个村民小组,共329人。    坪柳村与孟关村、朗溪村、朗溪社区、河西村、昔蒲村、三村村、白沙村、坪阳村、屋基坪村、打铁坳村、甘龙村、铁家村、泡木村、塘岸村相邻。  

屋基坪村

  屋基坪村位于朗溪镇东部,距集镇中心6公里,东与合水镇小杉木村、白元村相接,西与打铁坳村相连,南与打铁坳村接壤,北与合水镇高寨村共界。全村国土面积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45亩,其中田256亩,土89亩,人均耕地少,陡坡耕地的比例大。农作物以水稻、玉米、薯类等为主。经济作物以水果、蔬菜为主。   全村辖4个村民组,总户数122,总人口467人,男271人,女196人,农业人口448人。少数民族人口458(以土家族、苗族为主),占全村人口的98%;总劳动力280人。   

打铁坳村

  打铁坳村国土面积6.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407亩,其中田1041亩,土366亩,辖16个村民小组,共581户2018人。打铁坳村地域广阔,是朗溪镇较大的村之一。境内盛产稻米、玉米等,素有是朗溪镇“粮仓”的美誉。打铁坳村总人口2018人,共581户,16个村民小组,党员32人。   近几年来,打铁村在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在村党支部的带领下改变了在人们心中“后山沟”落后的面貌,先后修通了瓦窖坝至唐家山公路,打通了致富的“瓶颈”,进一步改变了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节约了劳动成本,增加了群众的经济收入,促进了打铁坳村经济协调发展。   打铁坳村还注重调整农业产生结构,在村党村部的带领下,发动群众种植经果林,现有12个村小组共种植了南丰密桔200亩。并努力创建联户型现代畜牧业示范村,现在已有二元母猪养殖大户3家,群众正掀起改造新修圈舍,大力发展现代草食型畜牧业的热潮。   

甘龙村

  甘龙村位于朗溪镇东北部,距集镇中心10公里,东与三村相接,西与铁家村相连,南与三村、昔蒲村接壤,北与板溪镇文武村共界,朗铁公路贯穿全境。全村地貌以山岭为主,平均海拔1100米,属喀斯特地形脆弱环境。   甘龙村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8-20℃,年降雨量1100毫米,其气候特点是:冬季寒冷、夏季温凉、年温差小、日温差大,冬长夏短,春秋相连,雨热同季。全年日照时数1480小时,无霜期200天。   全村辖5个村民组,总户数195,总人口728人,男400人,女328人,农业人口720人。少数民族人口715(以土家族、苗族为主),占全村人口的99%;总劳动力451人,计划外生育和重男轻女现象在一些家庭仍然存在,极个别家庭相当严重。   经济发展现状。甘龙村农业总产值300万元,其中:农业200万元,牧业90万元,林业产值10万元,粮食总产量225吨,人均占有粮309公斤。农民人均纯收入1200元,人均纯收入1196元及以下361人,占全村人口的49%。大牲畜存栏数200头;猪存栏数1500头;猪出栏数1400头;家禽存栏数2000只,家禽出栏数1500只;肉产量190吨。   基础设施建设。甘龙村辖区内交通不便,村内道路窄且路面极差。全村还有400人还存在饮水困难,占全村人数的55%。全村都已通   社会事业方面。教育方面,全村目前有初小1所,教师1人,学生25人,学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医疗卫生方面,有村卫生室1个,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84%。社会保障方面,到2010年,农村尚无居民参加养老保险。   

铁家村

  铁家村位于朗溪镇东部,距集镇中心6公里,东与合水镇小杉木村、白元村相接,西与打铁坳村相连,南与打铁坳村接壤,北与合水镇高寨村共界。全村国土面积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50亩,其中田225亩,土325亩,人均耕地少,陡坡耕地的比例大。农作物以水稻、玉米、薯类等为主。经济作物以水果、蔬菜为主。   全村辖4个村民组,总户数146,总人口535人,男279人,女256人,农业人口530人。少数民族人口526(以土家族、苗族为主),占全村人口的98%;总劳动力321人。   

泡木村

  泡木村位于朗溪镇西北部,距集镇中心6公里,东与河西村相接,西与峨岭镇龙溪、贵江村相连,南与河西、塘岸村接壤,北与铁家村共界,303省道6公路贯穿全境。全村地貌以山岭为主,平均海拔1200米,属喀斯特地形脆弱环境。全村国土面积4.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15亩,其中田245亩,土370亩,人均耕地少,陡坡耕地的比例大。农作物以水稻、玉米、薯类等为主。经济作物以烤烟、蔬菜为主。全村辖7个村民组,总户数290,总人口923人,男498人,女425人,农业人口918人。少数民族人口907(以土家族、苗族为主),占全村人口的98%;总劳动力550人。   

塘岸村

  塘岸村位于朗溪镇东面,距集镇中心15公里,东与河村相接,河西村相连,南与泡木村接壤,北与峨岭镇贵江村、江家坡村共界。全村国土面积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43亩,其中田172亩,土271亩,人均耕地少,陡坡耕地的比例大。农作物以水稻、玉米、薯类等为主。全村辖3个村民小组,共206户639人,男339人,女300人,农业人口630人。少数民族人口627人(以土家族、苗族为主),占全村人口的98%;总劳动力383人。  


朗溪社区特产大全




朗溪社区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