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四川省 >>内江 >> 资中县 >> 双龙镇

双龙镇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双龙镇谷歌卫星地图)


双龙镇简介

  双龙镇位于资中县东北方向,距离县城约13.5公里,新建成资安公路我镇的檬茨村、铧头场村、蔡六村、大坟包村、青龙嘴村,双龙镇境内全长11.8公里。我镇共有28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292个社,全镇总户数14052戾,50140人。
   双龙镇位于四川省盆地中部沱江流域中段,属长江上游沱江水系,地貌类型主要为丘陵,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具有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春旱冬暖、夏长秋短,无霜期长等特点,境内有蒙溪河贯穿境内流入沱江,按四川省植被区划双龙镇属盆地中丘陵湿润森林植被区,常绿阔叶植被带。
   双龙镇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镇,耕地面积43072亩,农民2人均耕地面积0.86亩。全镇28个村除孔家村地理条件限制外,其它27个村均实现了公路村村通,广播设施健全,光缆入户率达65%,村村通电话,手机用户率逐日增长。全镇共修有石田坎192根,卫生井285口。我镇天然岩石资源丰富,开发利用方便,水资源丰富,水质达到国家检验标准,即将在此修建的大型水库(两河口水库),预计三年内完工。因此,我镇结合这一有利条件,拟在近两年内把镇建设成为一个旅游镇,主要农家乐为主。
   双龙镇属于丘陵乡镇,适宜种养殖业的发展,我镇全年出栏生猪、仔猪数万头,每年向外地输出仔猪3万多头。蔡六、青龙嘴、大坟包等村共建成桑树种植基地2000余亩,九龙村种有塔罗科血橙700亩。
   我镇交通方便,水利、土地、矿产资源丰富,为投资开发提供了自然条件。双龙镇人民热忱欢迎有意者前来投资开发。我镇将为投资者提供满意的优惠条件。.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511025123 641200 0832 查看 双龙镇谷歌卫星地图

双龙镇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双龙镇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重龙镇

  资中县辖镇,县府驻地。1914年名城厢,1951年设城区,1952年更名城关区,1956年建城关镇,1981年更名重龙镇。位于县境中部,跨沱江两岸。面积54.7平方公里,人口10.4万。成渝铁(公)路、成渝高速公路过境,沱江通航。辖醮坛山、谷田坝、宁国寺、千弓堰、茨菇桥、歇山庙、元兴、香炉山、泥巴湾、罗汉洞、芋子田、天才坝、文庙口、迎宾桥、东林坝、文峰、大垭、尖峰、黄金、梁山、杨柳滩、五里店、红庙、回湾24个村委会和水南上街、水南大街、南华街、西外街、西街、后街、大东街、城东街、小东街、荷花池街、北街、文庙街、状元街、文江场14个居委会。镇办企业有化工原料、机械、酿造等厂。境内有机械、广播器材等省属工业企业。农业主产水稻、小麦、玉米,兼产蔬菜。重龙山公园在境内。.  

甘露镇

  资中县辖镇。1914年置甘露乡,1951年建镇,1959年改公社,1984年复置乡,1985年复建镇。位于县境西北部,距县城14公里。面积33.5平方公里,人口2.3万。沱江通航。通公路。辖芦茅沟、楠木湾、菠萝寺、后边沟、杨坪冲、甘家、螺狮沟、甘露寺、牛碾沱、沙湾、玉皇、大龙、五里滩、糖坊、双民、沙家坝、小尖山17个村委会和甘露场居委会。农业主产水稻、玉米、小麦、兼产甘蔗、花生、油菜子。古刹甘露寺大殿保存较好。.  

归德镇

  资中县辖镇。1914年置归德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置乡,1985年建镇。位于县境西北部,距县城13公里。面积46.5平方公里,人口3.3万。成渝铁路,成归、沙渝公路过境。辖窑湾、罗汉道、官斗山、芦高山、麻柳河、荆竹林、尾寨门、印盒、天灯、七星、凤凰、长兴、羊子岩、楠木厅、月亮峡、特建、包家湾、亢家山、祠堂、童家嘴、天鹅山、宝庄寺、李古坳、石板坳24个村委会和归德场居委会。农业主产水稻、玉米、小麦,兼产花生、甘蔗。境内有市属灰砂砖厂。.  

鱼溪镇

   鱼溪镇是资中名菜鲶鱼的发源地,是塔罗科血橙最早种植地。距历史文化名城四川省资中县14公里,紧邻成渝高速公路鱼溪进出口,成渝高速公路、成渝321国道、归沙公路、归连铁路横贯其中,交通区位优势明显,是内江市人民政府批准的市级重点小集镇。1992年撤区并镇建鱼溪镇,由原亢溪乡、鱼溪镇、金带乡组成。幅员面积54平方公里,辖14个村,2个社区居委会,127个社,总人口4.5万人,耕地面积25000亩。地属浅丘,麻柳河流经全境,水利资源丰富,石灰石资源矿藏量大。产水稻、小麦、玉米、花生、油菜籽、生姜、柑橘、橙等,养殖业以生猪为主。镇内有汽修厂、文化建材有限公司、白石厂、混凝土预制构件厂等工业企业和职业中学、初级中学、小学、卫生院。2011年GDP达到3.81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6137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11.7万元,粮食总产量1.55万吨;鲶鱼总产量300吨;水果总产量10000吨。  

金李井镇

  金李井镇位于资中西南部。距县城22公里,离成渝高速公路5公里,幅员面积43.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5026.14亩,全镇辖1个居委会,21个行政村,214个村民小组,中小学3所,有教职工157人。2003年初全镇总人口25071人。    境内交通方便,归沙公路穿境而过,21个行政村基本实现了村村通公路,50%以上的村已开通了程控通话,移动通信信号覆盖率达99%。全镇已完成了农网改造,执行电价0.465元/度,新增14台1万伏电压变电器。全镇共有小一型水库2个,小二型水库3个,蓄水量42万立方米,能够保证农业基础用水,场镇居民用水方便,有自来水厂1个。    金李井镇地貌属山区,土壤以棕色泥为主,海拔高度400米左右,森林覆盖率达40%,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年平均温度16.5度,年平均降雨量1073.3毫米,年日照时数1298.7小时,有利于种养殖业的发展。全镇已形成以塔罗科血橙、大五星枇杷、黄花梨、丰水梨为主、梨枣、台湾碰柑、美国薄壳核桃、油桃等为辅的3000亩优质水果生产基地,以及三元杂交优质瘦肉型生猪养殖基地,已初见成效。   境内大面积建材开发原料—石灰石(俗称白石)资源,地下有天然气、煤、盐、石英沙、耐火泥等资源。    镇境内有一个沉睡多年的“地宫”—青眉山溶洞,其中最大一个洞厅面积达6000多平方米,已探测主洞3000米,支洞8000米,洞内密布无数大小不一、造型奇特、巧夺天工的石钟乳,并有不少漂亮的瀑布、浅潭和暗河,据有关专家称:此溶洞群距今已有上万年历史,为川内罕见。此外,距溶洞群不远处该境内还有一个尚未被利用的景观资源—连串恐龙脚印化石,距今上亿年历史。    金李井就是这样一个汇集各种资源和商机的“聚宝井”,在金李井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按照“打好发展基础,发展特色经济,扩大对外开放”的思路,勤奋的金李井人愿让出资源,让出市场,以优惠的政策,热诚欢迎有识之士前来投资兴业,实现您发财、我发展的梦想和愿望。.  

铁佛镇

  资中县辖镇。省级文化古镇。1815年设铁佛场,1914年改铁佛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置乡,1985年建镇。位于县境西部,距县城24公里。面积57.7平方公里,人口3.2万。辖石钟、中华、高荣、权义、太平、劳动、石关、柳荫、柏龙、石堰、袁家、浪水、干坝、新立、高联、骑龙庙、火神庙、茶店子、高屋基、三洞桥、邵家坝21个村委会和铁佛场居委会。农业主产水稻、玉米、小麦,兼产花生、油菜子。是省内柑橘主产乡镇之一。有清青莪书院遗址等文物。.    铁佛古镇位于四川省资中县城西24公里处,因镇内有铁佛寺而得名。清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建成,老街依山势三层布局,形似镰刀,线状延伸,清建民宅均有封火墙,屋檐斗拱,挑枋雕刻各具特色。1788年,在资中和威远的交会处,一座小镇正在这里兴起,一座以铁佛而闻名的铁佛镇。两百多年过去了,铁佛镇深处的古老建筑依然矗立,但靠近交通要道的地方,已经看不到古镇的一丝痕迹了。    这里的人们说话走路都很悠闲,夕阳的余晖落在掉了皮的墙壁上,杂草和四处散落的烟叶把古镇装扮得让人有恍若隔世的感觉。    凝固时间:清代    特色点评:老街依山而建,形似镰刀,清代民宅各具特色。    交通提示:位于资中县城西24公里处,自驾从成渝高速过资阳后在球溪出口下高速,然后向西即到(100km左右)。      

球溪镇

  资中县辖镇。省柑橘基地之一。1914年建球溪镇,1958年改公社,1961年复置镇。位于县境西北部,距县城26公里。面积61平方公里,人口5.2万。成渝高速公路、仁(寿)顺(河)公路过境。球溪河通航。辖马鞍山、双堰塘、大佛沟、插花坪、何家沟、田布沟、牌坊沟、叶家山、九廉寺、界牌、庙儿山、鸡公山、油房湾、太和桥、松山坪、小黑山子、张家桥、五里沟、甑子坝、大黑山子、黄沙坡、太平嘴、雷打坡、大树坳、高坳、尖山子、翠流、团柏、高店子29个村委会和顺江街、和平街、交通街3个居委会。乡镇企业有建材厂、农用汽车厂等。农业主产水稻、玉米、小麦。是 A 内江市小城镇建设和科技示范重点镇之一。.  

顺河场镇

  资中县辖镇。1958年设资中县政府顺河场街道,1987年改顺河镇。位于县境西北部,距县城26公里。面积37.2平方公里,人口2.1万。成渝铁路过境,仁(寿)顺(河)公路终点。辖黑沟、双峰寺、二洞桥、六角庙、白草坎、菜子沟、雁鹅山、五台山、新华、叶家坳、古坪、大象寺、阳家庙、新房子、碾子山、明阳寺、大王嘴、张家祠18个村委会和顺河场居委会。乡镇企业有制糖、食品、饲料等厂。农业主产水稻、玉米、小麦、甘蔗。特产椪柑。.  

龙结镇

  资中县辖镇。1914年置龙结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置乡,1985年建镇。位于县境西北部,距县城33公里。面积59平方公里,人口4.3万。仁球公路过境。辖蜂糖河、闵堂山、沙子沟、大路沟、长堰子、石笋沟、圣水寺、观音坝、岩湾、盐庙、横山寺、方家坝、大楠沟、白岩洞、黄金扁、硝洞子、芦花、芭蕉湾、谭家坝、鼓家沟、大朝门、柏杨、米粮、青龙、回龙、高坪、杨家山、余家湾28个村委会和龙结场居委会。镇办企业有水泥厂、酒厂、农产品加工厂等。农业主产水稻、玉米。特产瘦肉型三元杂交猪。.  

罗泉镇

  资中县辖镇。四川省文化古镇之一。1815年置罗泉镇,1958年改公社,1961年复置镇,1963年撤销,1984年建罗泉乡,1985年复建镇。位于县境西部,距县城40公里。面积57.6平方公里,人口3.7万。通公路。辖小河边、下河、松坪、干坝子、蒲家、禹王宫、碑记坎、马房、营盘山、板栗、龙灯、雕家坝、曾家沟、板板桥、共和、窟窿、许家、獐子坳、小桥、曹家沟、燕观、石河、泉水、龙华、茯苓坡25个村委会和罗泉场居委会。乡镇企业有水泥、白石、土陶制品等厂。农业主产水稻、玉米、小麦。四川辛亥保路运动“攒堂大会”旧址和盐神庙以及清代民居建筑群保存完整。.    罗泉古镇依山傍水深藏在沱江支流珠溪河畔连绵苍翠的群峰狭谷之中,该镇民风纯朴、民居保存完整,古镇仅有一条五里的长街,长街全是青瓦屋面,雕梁画栋翘角飞檐,由于整条长街形似一条蛟龙,罗泉因此被称为“龙镇”。为四川省的历史文化名镇,也是中国的100个千年古镇之一。    凝固时间:清代  特色点评:走过古镇的古街古庙,在十弯九曲的青瓦木房间走入古镇人的悠闲。仅五里长的老街上茶馆就有十多家,可以边喝盖碗茶,边摆“龙门阵”。    文景致:罗泉古镇 遗忘在光阴之外    交通提示:自驾车走成渝高速公路至球溪河,车速最好不要超过100公里/小时,车程约1小时,上路费45元。成都荷花池客运站每天上午9时有班车直达罗泉,票价20—25元。   

发纶镇

  资中县辖镇。1914年置-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置乡,1985年建镇。位于县境西北部,距县城41公里。面积50平方公里,人口3.9万。球溪河航道过境。通公路。辖筒车坳、登贵桥、王家沟、石板田、白庙、寨子寺、黄柳、花秋、伯仲、龙水、牛儿山、五龙、莲花石、天池、庙沟、三界、古堰、林场、学田、永新、万寿、细心、万民、三星、余家场、永年26个村委会和-场居委会。农业主产水稻、玉米、小麦,兼产花生、油菜子。引水设施-渡槽建筑宏伟。明建天池寺古庙保存较好。.  

兴隆街镇

  资中县辖镇。1914年建兴隆乡,1951年改金星乡,1958年改兴隆公社,1981年更名兴隆街公社,1984年改兴隆街乡,1985年建镇。位于县境西南部,距县城10公里。面积25.7平方公里,人口2.3万。通公路。辖双桥、兴松、三元、玄天观、三皇庙、金星、红庙子、华光、高峰、五马、芦茅湾、篮家坝、解放13个村委会和兴隆街镇居委会。镇办工业有水泥厂、火力发电厂。农业主产水稻、玉米、小麦,兼产花生、油菜子。.  

银山镇

  资中县辖镇。唐朝置银山县,宋朝废县设银山镇。1911年改银山乡,1951年复置镇。位于县境东南部,距县城16公里。面积81.1平方公里,人口6.8万。成渝铁(公)路、成渝高速公路横贯镇境。辖铜锣、金紫铺、岗石、李桂坝、五皇庙、大石、石田、古井、高坡、学堂湾、姜家沟、菱角滩、东凌寺、三岔冲、双塘坊、马颈坳、平安寨、观音寺、燕子岩、碾子湾、桐子湾、杨柳坳、凤凰嘴、云峰寺、大兴和、张家寺、蔡家寺、燃灯寺、瓦厂沟、老场、寿山、莲花山、狮子岭、牛寨岭、黄连树、黄石坡、六角嘴、海慧寺38个村委会和和平、民主、保卫3个居委会。农业主产水稻、玉米、小麦,兼产甘蔗、花生、油菜子。境内有糖厂、磷肥厂、食品工业研究所等省、市属企事业单位。.  

宋家镇

   宋家镇位于四川省资中县城南24公里,距威远县城20公里,东与陈家镇相邻,西与威远县黄荆沟镇毗邻,南与威远县高石镇接壤,北与双河镇、新桥镇相连。据资中县宋家镇人民政府网站资料显示,全镇幅圆面积36.8平方公里,辖15个行政村,2个社区,居民6786户,27864人,其中农业人口23567人。资威铁路、公路横贯全镇,设有宋家铺火车站,全镇有规模企业8户,规模以下企业31户,个体经营户324户。2007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2564万元,同比增长1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648万元,第二产业增加值12438万元,第三产业增加值6478万元。   2007年工业总产值实现8.11亿元,同比增长31%,其中规模工业企业总产值为6.43亿元。工业增加值为38284万元,其中规模工业企业增加值为32264万元。   农作物播种面积为20510亩,粮食总产量达6250吨,油菜产量达到1180吨,出栏生猪30851头,出栏牛羊6752只,出栏小家禽41万只。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3338元,比上年净增230元。   宋家镇1999年被评为四川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模范镇,2001年批准为四川省小城镇建设试点镇,2007年率先提出打造四川省乡村文化强镇。[2]   

太平镇

  太平镇位于资中县城东方,距县城23、5公里。幅员面积58、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2980公顷,辖一个居委会和24个行政村,198个社,总人口人44562。   【 一基础设施建设】      1、交通方面 全镇24 个村,且村村通公路。2002年新修村社公路5条,投资8万元新修桥梁一座。场镇街道铺成水泥路面。    2、通信方面 18个行政村开通电话。    3、能源方面 第二期农网改造工程已全面完成执行电价0、65元度供电总户数7727户。    4、水利方面 全镇共有小二型水库11座,实行灌溉面积上万亩,保证了农业基础用水。    5、教育文卫事业 全镇共有四所中心小学校,中学在校生2019人,小学在校生3842人,教师240人。卫生办及卫生中心院各一所,医疗设备齐全,在这次非典工作中,对非典防治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农业】   太平镇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镇。粮食总产量17393吨,油菜籽产量526吨,年出栏肥猪头20000头。实行退耕还林政策,栽种柠檬850亩,麻竹600亩,白杨树1200亩。拟建“生态家园富民示范村“一个。有一120亩的绿色基地,主产小蜜桃和枇杷。另还有一亩”米邦塔“食用仙人掌基地,收获时,均供不应求。   【工业】   辖区内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建筑公司——资中县第三建筑工程公司,它承建了省内外大型工地建筑。镇西街”仕得牌“面粉厂,拥有资产上千万,制作的面已运销到本市各地,且在超市上市。它制作的面有如下特点:精、白、可口、耐煮、清洁、卫生。.  

骝马镇

  骝马镇位于内江市资中县以北24公里处,与资阳地区小院镇接壤。幅员面积42.15平方公里,全镇总人口3.18万,其中非农业人口1267人。1992年8月撤区并镇由原玉带、骝马镇并合为现在的骝马镇。地系浅丘,有蒙溪河从骝马镇的边沿、五福村、永安村经过。有小一型、小二型水库3座,塘堰103个,不遇大的干旱基本能够保证农作物及水稻栽插。无霜期300天左右(全年),全年降雨量为1176毫米,主产作物有小麦、玉米、红苕、水稻、花生等。经济作物有各种蔬菜、海椒。养殖业有生猪、龙子猪畅销云南、贵州、宜宾、安岳、乐至等地。小家禽畜有鸡、鸭、鹅、兔、牛、羊等20余万只(头)。1998年工农业总产值9178万元,人均纯收人1392元,乡镇企业总产值7313万元,计生率达94.56%。旅游景点有0.5平方公里的陡岩山, 因1950年剿匪时,中国人民解放军罗明俊同志壮烈牺牲,解放几十年来,均是中、小学生、少先队员每年清明节扫墓的重要圣地。骝马镇建于1369年,坐落在陡岩山与金鼓桥之间的山坳上,海拔390米,原有大小庙宇13座,为古迹建筑群。现驻有党政群机关,中心学校一所,完全小学3所,村校四所,有卫生院、邮政、电信、工商、税务、供销、个协及社会商业、居委会等。   骝马镇中心学校概况    资中县骝马镇中心学校成立于二零零二年八月,其前身为资北中学、资中第四初级中学、资中县骝马镇初级中学。学校地处县城北二十四公里与资阳市堪加镇,石岭镇比邻。学校下属二级学校三所,村校四所,社会力量办学三所,有中小学学生三千九百五十四人,幼儿五百七十一人。学校有教职工一百七十人,中级职称五十五人,中层以上领导二十人。    近年来,在各级的正确领导下,广大教职工辛勤工作,认真地践行“-”重要思想,各项工作取得了可喜成绩,初步实现了本届学校领导班子上任初提出的“一年起步,二年初见成效,三年实现跨越”的工作目标。.  

水南镇

  资中县辖镇。1951年置石膏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置乡,1992年建水南镇。位于县境中部,距县府1公里。面积45.7平方公里,人口4.4万。成渝铁(公)路、成渝高速公路过境。辖李五沟、长河堰、交通、长山、奉安、圣宫、乘家、大石桥、松山、姊妹桥、房冲、石堰河、九郎庙、凉水井、河联坝、坳泉、花香、钎子坟、石膏、碑溪、板桥、高山、瓦窑坝23个村委会和奉安、凉水、石膏3个居委会。农业主产水稻、玉米、小麦,兼产甘蔗、花生、油菜子、蔬菜。古迹有东岩唐代摩崖石刻。.  

苏家湾镇

  资中县辖镇。1914年置苏家湾乡,1955年更名苏家乡,1958年改公社,1981年更名苏家湾公社,1984年复置苏家湾乡,1992年建镇。位于县境中部,距县城8公里。面积66.1平方公里,人口3.8万。沱江航道过境,通公路。辖官斗、茯苓、石龙、鱼剑、龙马、万安、小河、桐江、土地桥、八字墙、茅庵、石坝子、兴隆场、竹花、韩家冲、人和寨、七根松、天宝寨、宝石桥、濛溪口、雨台山、新观音、大鱼箭、法王寺、观音岩25个村委会和苏家湾居委会。农业主产水稻、玉米,兼产花生、黄麻、梨、黄果柑。.  

新桥镇

  资中县新桥镇位于资中县西南部,距离县城19公里,东经104°43′,北纬29°44′,东与新隆镇及双河镇相连,南与宋家镇接壤,西与威远县黄荆沟镇相邻,北与金李井镇和渔溪镇毗邻,我镇系浅丘地带,属亚热带温润性季风气候,年最高气温39°C,年降雨量800~1350毫米,以东南至 西北风为主导风向。   镇辖1个社区,25个村民委员会,222个村民小组,7800户,总人口30800人。耕地面积1505.53公顷,水域面积142.8公顷,林地面积2525.26公顷。    2005年度实现国内生产总值5484万元,其中第一产业2316万元,第二产业1167万元,第三产业2001万元;粮食总产量8137吨;生猪出栏30337头;农业产业化经营实现1487万元;工业招商引资240万元,农业招商引资19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697元。2006年按照县委、县政府下达的各项目标任务达到了时间过半任务过半。    主要资源:    旅游资源:镇域内有省级风景旅游区白云峡,木本植物37科58属,动物200余种,融雄奇、险峻、秀然于一体,具有独特的自然魅力,景区占地面积23平方公里,峡长6.5公里,水面宽50至220米,景点40余个,著有“川中小山峡”之称。    矿产资源:现探明六大矿产资源储量是:煤450万吨、、石英砂 1亿吨、石灰石8000万吨、耐火粘土矿100万吨和丰富的页岩、伊犁石矿产资源。    农业资源:镇内主要农产品有:水稻、玉米、小麦、油菜、蔬菜、生猪、禽蛋、药材、水果等。现发展有优质水稻3000亩;优质水果1000亩;优质干果1000亩; 国家级传统中药材“新桥黄栀子”3000亩。   林业资源:全镇幅员面积71.5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27.4%,活立木畜积5.8万立方米。    主要社会事业:硬化的板新公路直通新桥镇政府及所属六个行政村,基本实现了村村通公路;全镇有水库11座,其中小(一)型5座,小(二)型水库6座;设有职业中学一所,一所中心校,含三所分校;镇中心卫生院一所。    新桥镇党委、政府竭诚欢迎各界朋友来新桥投资建设,为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建设和谐新桥共同努力。".  

明心寺镇

  明心寺镇位于资中县东南方向,距县城11.3公里,北与沱江河相依,幅员面积38.2平方公里。总人口32092人,耕地19282亩。山清水秀,资源丰富,交通便利,基础设施优势明显。全镇20个行政村,162个村民小组,2个居委会。成渝高速公路、成渝铁路、321国道横贯全境,有明显的交通区位优势,是市级小城镇建设试点镇。   明心寺镇系浅丘地带,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特别有利于种、养殖业的发展。已初步形成优质水果黄花梨、丰水梨、沙溪蜜柚、塔罗科血橙生产基地,优质青花椒、甘蔗、花生,优质瘦肉型猪三大商品生产基地。从1999年起成片种植上千亩优质青花椒,现已初见成效;有国家小二型水库——老寨子水库,面积800余亩,蓄水量892万立方米,库区风景优美,交通便利,可开发为旅游景点;还有大量的建材开发原料——沙石和页岩,是投资创收的良好资源。   境内有40余公里碎石路面硬化公路,实现村村通公路;全镇光纤入户达3500余户;程控电话村村通;有国家大型商品粮基地水利建设工程,能确保各类生产、生活用水;农网改造已经完成90%以上;有初级中学1所,小学3所;有6000平方米综合市场2个,600平方米农民中心村市场1个,是明心寺镇、银山镇、公民镇三镇合一的重要的农副产品集散中心,以发展绿色食品工业为主的资源开发型,田园式城镇。   勤劳朴实的明心人民热忱欢迎社会各界有识之士来明心投资,开发土地、旅游、建材资源,政策优惠,手续简办,“你发财、我发展”,共创明心的美好未来。 ".  

双河镇

  资中县辖镇。1951年置双河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置乡,1992年建镇。位于县境南部,距县城13公里。面积51.5平方公里,人口3.4万。通公路。辖河堰口、水口庙、安木店、葫芦寺、长堰塘、长山岭、猴子店、上马门、董家堰、向家扁、金峰寺、甘家坳、雁家嘴、菩提寺、天宫堂、石家冲、永福庵、芦茅冲18个村委会和双河场居委会。农业主产水稻、玉米,兼产花生、油菜子。矿产有煤炭、白石。.  

公民镇

  资中县辖镇。1815年为龚家场,1914年改龚家乡,1958年改公社,1961年、1965年先后更名大井坝公社,大井公社,1985年建大井镇,1992年更名公民镇。位于县境南部,距县城11公里。面积62.5平方公里,人口5.2万。资(中)威(远)公路过境。辖大竹山、大井、洞子湾、盘龙寺、回龙桥、团山庙、川主庙、桂家庙、感应庵、藿麻山、盐棚子、太平寺、王家嘴、老王天、高石坝子、朝阳庵、杨家嘴、桂家桥、沈家坝、楠木寺、李家、罗成庙、金竹林、简家冲、徐家冲、陡沟、落锅田、葛麻寺、奚家冲、五凤桥、高峰山31个村委会和大井场居委会。乡镇企业产品有煤、盐、石灰。农业主产水稻、玉米、小麦,兼产花生、油菜子。雷神洞有宋代摩崖造像。.  

龙江镇

  资中县辖镇。1914年建蔡家乡,1951年置龙江镇,1958年改秀峰公社,1961年更名蔡家公社,1984年置蔡家乡,1985年建蔡家场镇,1992年更名龙江镇。位于县境东北部,距县城24公里。面积92.6平方公里,人口5.5万。资(中)安(岳)公路过境。辖秀峰、罗家、平等、民主、早和、白阳、清泉、安乐、民胜、金田、白鹤、松柏、光临、月山、团结、红星、浸源、永兴、联溪、农胜、宝元、自力、百乐、石坪、新龙、红旗、永镇、龙结、张家、川民、农富、繁荣、铁佛、和盛、全胜、治乐、双河、上游38个村委会和蔡家场居委会。农业主产水稻、玉米、小麦,兼产花生、油菜子,特产金条子辣椒。龙江水库为旅游胜地。.  

双龙镇

  双龙镇位于资中县东北方向,距离县城约13.5公里,新建成资安公路我镇的檬茨村、铧头场村、蔡六村、大坟包村、青龙嘴村,双龙镇境内全长11.8公里。我镇共有28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292个社,全镇总户数14052戾,50140人。    双龙镇位于四川省盆地中部沱江流域中段,属长江上游沱江水系,地貌类型主要为丘陵,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具有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春旱冬暖、夏长秋短,无霜期长等特点,境内有蒙溪河贯穿境内流入沱江,按四川省植被区划双龙镇属盆地中丘陵湿润森林植被区,常绿阔叶植被带。    双龙镇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镇,耕地面积43072亩,农民2人均耕地面积0.86亩。全镇28个村除孔家村地理条件限制外,其它27个村均实现了公路村村通,广播设施健全,光缆入户率达65%,村村通电话,手机用户率逐日增长。全镇共修有石田坎192根,卫生井285口。我镇天然岩石资源丰富,开发利用方便,水资源丰富,水质达到国家检验标准,即将在此修建的大型水库(两河口水库),预计三年内完工。因此,我镇结合这一有利条件,拟在近两年内把镇建设成为一个旅游镇,主要农家乐为主。    双龙镇属于丘陵乡镇,适宜种养殖业的发展,我镇全年出栏生猪、仔猪数万头,每年向外地输出仔猪3万多头。蔡六、青龙嘴、大坟包等村共建成桑树种植基地2000余亩,九龙村种有塔罗科血橙700亩。    我镇交通方便,水利、土地、矿产资源丰富,为投资开发提供了自然条件。双龙镇人民热忱欢迎有意者前来投资开发。我镇将为投资者提供满意的优惠条件。.  

高楼镇

  资中县辖乡。1815年设高楼场,1914年置高楼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置乡。位于县境西北部,距县城18公里。面积49.2平方公里,人口4万。成渝公路过境。辖紫金、鼓锣、清凉、书房、五四、永定、鹤林、桥梁、农林、长沟、一心、天星、玉皇庙、同德、世民、合群、世发、三岔、爱国、兴义、集中、三河、虎山、二丰、四面、藿麻、龙台、惜字、雨台、共家30个村委会和高楼场居委会。农业主产水稻、小麦、玉米,兼产花生、油菜子。盛产席草。.  

陈家镇

  资中县辖乡。1815年为陈家场,1914年改陈家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置乡。位于县境南部,距县城19公里。面积54.1平方公里,人口3.6万。通公路。辖半边街、新店子、竹林坳、桂家山、傅氏祠、南岩寺、老罐堂、碾盘寺、人和庄、陈家冲、王家坪、鲍家庄、枇把湾、陈家坡、牌坊、王家寺、何氏坝、双堰坳、芦稿冲、新峰坳、石庙子、冷家湾、黄连桥、篮子湾、高家坝、玉皇观26个村委会和陈家场1个居委会。农业主产水稻、玉米、小麦,兼产花生、油菜子、柑橘。陈家场口有烈士墓园。.  

配龙镇

  资中县辖乡。1914年置配龙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置乡。位于县境西北部,距县城35公里。面积42.6平方公里,人口2.8万。通公路。辖三树、楼房、碾米、瓦窑、白泥巴厂、宝华、翟家、叶家、大沟、柏坎、佛耳岩、大水、田家、飞凤、观音、枣树、新观、赴坎、高宝、礁丘、青纲21个村委会。农业主产水稻、小麦、玉米,兼产柑橘。.  

走马镇

  资中县辖乡。1815年置大有乡,1958年改公社,1962年改走马场公社,1965年更名走马公社,1984年置乡。位于县境西北部,距县城23公里。面积39平方公里,人口3.4万。成渝公路过境。辖钟家、张家嘴、庙湾、叶家花园、陈家坪、乌龟山、打锣山、东岳庙、令牌石、东溪湾、帽角山、泡桐湾、石方碑、新合村、走马扁、三官堂、坳堰塘、花树湾、漂井坳、瓦子坳、吊脚楼、九龙眼22个村委会和走马场居委会。农业主产水稻、玉米、小麦。是明大臣左文明,清布政史孙宏仕的出生地。.  

孟塘镇

  资中县辖乡。1914年置孟塘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置乡。位于县境东北部,距县城23公里。面积89.8平方公里,人口5万。辖龙洞、柏莲、德兴、建设、三江、梨园、新华、群力、互助、大堰塘、水口、李窑、胡家庙、梨树、节约、凉水、增产、胡顶、花房、新店、狮子、白山、大佛、贾家、力量、石古、杨树、文昌、睦邻、建华、新民、新中、新建33个村委会。农业主产水稻、玉米、小麦,兼产花生、油菜子、辣椒。为县粮食主产区。.  

马鞍镇

  资中县辖乡。1951年建马鞍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置乡。位于县境东北部,距县城15公里。面积40.6平方公里,人口3.1万。资(中)安(岳)公路过境。辖马鞍、石板滩、小河子、石桥、麦子湾、伍隍、黄石坝、李子冲、拾童庙、熊家溪、鞍子坡、白羊沟、龙马桥、楠木岩、杨家寺、松树、驼柏树、高洞坝、两河19个村委会。农业主产水稻、小麦、玉米。.  

狮子镇

  资中县辖乡。1951年置狮子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置乡。位于县境东部,距县城15公里。面积49.3平方公里,人口3.7万。通公路。辖芳草堰、黑山寺、坊家铺、天池山、菜子冲、廖家观、高家寺、铜马桥、锣鼓山、玉林、清明嘴、长冲、茶站、天恩寨、磨加墩、双朝门、李子国、廖家寺、小笃湾、级海寺、筲箕堰、石龙寺22个村委会。农业主产水稻、玉米、小麦,兼产花生、油菜子、甘蔗。.  

板栗垭乡

  资中县辖乡。1955年置凤凰乡,1958年改板栗垭公社,1984年改乡。位于县境中部,距县城5公里。面积34.8平方公里,人口2.6万。成渝公路过境。辖板栗桠、郑家沟、园坝子、龙王沟、太阳河、祠堂坝、干坡、向山、利民、金华、青山、红平、群众、窑山、天台、沱江16个村委会。农业主产水稻、玉米、小麦,兼产花生、油菜子。是县水果、蚕、蔬菜生产基地之一。.  

龙山乡

  资中县辖乡。1955年置龙山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置乡。位于县境东部,距县城20公里。面积30平方公里,人口2万。通公路。辖龙头、东兴、龙口、江门、三圣、挂钟、竹林湾、奚家、新生、石院、松林、石宝、广同、元通14个村委会。农业主产水稻、玉米、小麦,兼产花生、油菜子、甘蔗。.  


双龙镇特产大全




双龙镇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