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贵州省 >>铜仁市 >> 沿河县 >> 晓景乡

晓景乡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晓景乡谷歌卫星地图)


晓景乡简介

  晓景乡位于县东南角,距县城28千米。东部与重庆市酉阳自治县交界,东南部与本省松桃自治县接壤,南部与本省印江自治县相连,西南部与谯家镇相接,西北部与中界乡毗邻。是黔渝两省市四县交界的边境乡镇。地处东经108°31′38″~108°36′10″,北纬28°18′11″~28°28′06″,南北长18.35千米,东西宽7.45千米,国土面积86.92平方千米。
  政区与人口
  辖晓景、三合2个办事处,17个行政村、108个村民组。政府驻地晓景村,海拔700米。1998年总人口1.39万人, 其中非农业人口占1.2%;少数民族人口占29.5%,是革命老区。
  -地势地貌
  境内受小溪河、关塘河、甘木树河、新塞河的切割和六台山、大老盖山山脉的台升,群山起伏,沟谷纵横,最高海拔1254米,最低海拔395米,东南角六台山地势高耸,向溪河倾斜,构成南部地区低中山沟谷溶蚀地貌和中部、北部低山槽谷溶蚀地貌。岩溶区面积55.21平方千米,非岩溶区面积31.71平方千米。`
  -资源
  气候资源:境内 属于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年均温15.2℃,1月日均温4.4℃,极端最低温-7.4℃,7月日均温25.9℃,极端最高温39.2℃,无霜期270天。年日照时数1200小时,年隆水量1100毫米。气候温凉,农作物可一年二熟。  土地资源:土地总面积130374亩。有耕地30472亩,其中田7133亩、土23339亩;林地78758亩,其中有林地13145亩; 草地5266亩;水域1334亩。土壤以黄壤为主。  矿产资源:境内有煤、方解石、硫磺矿等矿藏,待开发。  交通、通讯、电力:境内有沿河至三合公路和晓景至酉阳自治县南界乡、晓景至印江自治县刀坝乡2条出境公路,境内里程38千米,有5个村通公路。农村电网覆盖了12个村。开通了程控电话。
  -社会事业
  文教卫生:1998年有小学20所,专任教师71人,实现了“普六”;有小学附设初中1所,专任教师10人,中小学在校生2435人,有影视院3个,村级图书室2个,地面-接收站14个,覆盖了11个村。有乡卫生院1所,片区医疗点1个,卫生技术人员10人;个体医疗所5个,村级卫生室17个,乡村医生28人。
  -经济
  农村及农村经济:境内农田水利设施有峡口水库,但主要灌区在中界乡,种植业以旱作为主。主要农产品有玉米、稻谷、小麦、油菜、花生、柿、梨、油桐、乌桕、生猪、山羊等。1998年农业总产值1719万元,其中农业939万元、林业53万元、牧业709万元、渔业18万元。粮食总产量3136吨。农村经济总收入203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83元,人均总有粮食228千克。  乡镇企业:1998年有乡镇企业409个,从业921人,主要从事工业、、运输业、建筑业、饮食服务业、商业。1998年实现产值1069万元,总收入946万元。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约1.39万人 86.92平方公里 520627203 565300 -- 查看 晓景乡谷歌卫星地图

晓景乡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干木村 ·沿河县旅游·沿河县特产·沿河县十大特产·沿河县十景·铜仁旅 0

----

查看 干木村谷歌卫星地图
新和村 ·沿河县旅游·沿河县特产·沿河县十大特产·沿河县十景·铜仁旅 0

----

查看 新和村谷歌卫星地图
高寨村 ·沿河县旅游·沿河县特产·沿河县十大特产·沿河县十景·铜仁旅 0

----

查看 高寨村谷歌卫星地图
大土村 ·沿河县旅游·沿河县特产·沿河县十大特产·沿河县十景·铜仁旅 0

----

查看 大土村谷歌卫星地图
水池村 ·沿河县旅游·沿河县特产·沿河县十大特产·沿河县十景·铜仁旅 0

----

查看 水池村谷歌卫星地图
管家村 ·沿河县旅游·沿河县特产·沿河县十大特产·沿河县十景·铜仁旅 0

----

查看 管家村谷歌卫星地图
吴家村 ·沿河县旅游·沿河县特产·沿河县十大特产·沿河县十景·铜仁旅 0

----

查看 吴家村谷歌卫星地图
苦竹村 ·沿河县旅游·沿河县特产·沿河县十大特产·沿河县十景·铜仁旅 0

----

查看 苦竹村谷歌卫星地图
核桃湾村 ·沿河县旅游·沿河县特产·沿河县十大特产·沿河县十景·铜仁旅 0

----

查看 核桃湾村谷歌卫星地图
晓景村 ·沿河县旅游·沿河县特产·沿河县十大特产·沿河县十景·铜仁旅 0

----

查看 晓景村谷歌卫星地图
野溪村 ·沿河县旅游·沿河县特产·沿河县十大特产·沿河县十景·铜仁旅 0

----

查看 野溪村谷歌卫星地图
暗塘村 ·沿河县旅游·沿河县特产·沿河县十大特产·沿河县十景·铜仁旅 0

----

查看 暗塘村谷歌卫星地图
七山村 ·沿河县旅游·沿河县特产·沿河县十大特产·沿河县十景·铜仁旅 0

----

查看 七山村谷歌卫星地图
侯家村 ·沿河县旅游·沿河县特产·沿河县十大特产·沿河县十景·铜仁旅 0

----

查看 侯家村谷歌卫星地图
板山村 ·沿河县旅游·沿河县特产·沿河县十大特产·沿河县十景·铜仁旅 0

----

查看 板山村谷歌卫星地图
新华村 ·沿河县旅游·沿河县特产·沿河县十大特产·沿河县十景·铜仁旅 0

----

查看 新华村谷歌卫星地图
小溪村 ·沿河县旅游·沿河县特产·沿河县十大特产·沿河县十景·铜仁旅 0

----

查看 小溪村谷歌卫星地图

晓景乡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和平镇

  贵州省沿河县和平镇   地理位置   位于沿河土家族自治县中部,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交通的中心,是县人民政府驻地。地处东经108°03'49″~108°37'53″,北纬28°12'45″~29°05'23″,乌江东西两岸和326国道与411省交汇处,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68%。南北长14.24千米,东西宽9.25千米,行政区域总面积55.16平方千米,占全县总面积的2.23%。气候为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年均温13~18℃,年降水量1050—1200毫米,年日照1100至1400小时。   历史沿革   汉先后为涪陵县、永宁县辖地,蜀汉为万宁县辖地。隋开皇十九年(公元599年)置务川县,为县治地。唐武德四年置务州(后改为思州、宁夷郡),为州治地。元至元二十二年(公元1285年)置沿河祐溪长官司,为长官司治地,司治在今黄木沟。明初设场,场期为“二·七”,清道光二十一年(公元1841年)有铺民400多户。咸丰七年(公元1857年)思南府移治城东泗王庙,同治九年(公元1870年)思南府还旧治,增设弹压委员,宣统元年(公元1909年)改设分治委员。民国3年(1914年)置沿河县,为县治地。民国5年(1916年)设中一、二区,民国15年(1926年)设一、二区。民国27年(1938年)设和平联保,民国31年(1942年)设和平镇,民国32年(1943年)设直辖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0年设一区(城关)和和平镇;1953年设和平镇和高穴(黑水乡分出)、复兴(黑獭乡分出)、曾子、柏杨(沙子乡分出)乡,1956年曾子、柏杨乡合并为坝坨乡。1958年高穴、团结(复兴乡更名)、坝坨乡改为公社;1959年城关区改为城关公社,高穴、团结、坝坨乡改为管理区;1961年复改城关公社为区,高穴管理区并-桥管理区,坝坨、团结管理区并入黑獭管理区,并复改管理区为公社;1963年高穴公社复从联桥公社分出,团结、坝坨公社复从黑獭公社分出。1967年和平镇更名为红旗镇。1984年城关区更名为祜溪区,红旗镇复名和平镇,并升为区级镇,高穴、团结、坝坨公社改为乡;1985年团结乡红星村和高穴乡青虎、枫香溪村划入和平镇。1993年撤祐溪区,高穴、团结、坝坨乡并入和平镇。   行政区划   全镇设团结、高穴、坝坨3个办事处和1个社区管理办。原有16个行政村和5个社区,即:社区管理办辖丁字口、花花桥、红星桥、迎将桥、田坝5个社区和新民村(肖家沟、下街)。团结办事处辖燎原、肖家、复兴3个村。高穴办事处辖枫香、南山、劳联、山坪、大坪5个村。坝坨办事处辖黄板、司马、坝坨、曾子、谢家5个村。2009年调整为8个行政村和6个社区,原燎原村更为燎原社区属社区管理办。   各项事业   镇内有县民族中学、二中、四中和群力中学等4所中学,镇民族小学、二小、三小、四小、五小、六小等11所小学和县民族职业高中、卫生职业学校、教师进修学校、机关幼儿园等学校。有县医院、中医院、防疫站、妇幼保健站和镇卫生院、4个办事处医疗点、等医疗机构。有县电视台、广播站、文化馆、影剧院等文化设施。有县邮政局、电信局、移动通讯公司、联通公司等通信机构。有县110千伏变电站、35千伏变电站等供电设施。有乌江大桥、乌江二桥、乌江防洪堤、邮电综合大楼、农贸大楼、供水公司、供电局大楼、民族宾馆、得隆康大酒店等市政设施。乌江贯穿镇境,与326国道、411省道在城区交汇,有东风、红军渡、企业、货运等码头和汽车站,水陆交通方便。  基础设施建设。2009年启动了红星桥移民安置小区、乌江明珠、土家风情街等一批重点城市项目建设。旧城改造工作稳步推进,城南惠得国际新城已见成效,星河小区建设继续扩大范围,河东新区完成二桥转盘至政府大楼段的新建工作。加强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县城供水管网改造工程,实施崔家村段道路改造和团结大道的绿化、亮化工程,完成了河东新区东环路的硬化工程,城南大道建设主体工程已完工。深入开展县城“整脏治乱”和“满意在沿河”工程,顺利通过了创建“省级卫生县城”验收。实施沿河大桥、乌江二桥以及部分交通集中地带的亮化工程,增添了县城的夜景,对红军渡广场进行绿化和亮化,乌江广场已基本建成。   经济现状   2009年,全镇实现工业总产值4396万元,同比增长1.9%,农业总产值达到6647万元,同比增长1.05%,全年实现财政总收入807.8464万元,占县分任务的104.9 %,其中国税完成51.7464万元,地税完成615.8万元,耕地占用税完成8.5万元,契税完成80万元,统收完成51.8万元。计划生育工作成效显著,人口出生率得到有效控制,人口素质明显提升。城乡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700元,城镇居民储蓄存款增幅较大,市场商品丰富,人民群众衣食住用条件明显改善。   旅游景点   有唐思州古城遗址、苏联空军金角罗夫烈士墓、清乌江洪峰石刻标记、沿河红军渡纪念碑、岵蟾亭等文物古迹。猫山石林、珠瑙岩、镜山、崔家村温泉、舞门滩、洲水回流、月亮岩、千年乌杨树等景点。有红军渡广场、乌江广场等娱乐休闲场所。  

沙子镇

  贵州省沿河土家族自治县沙子镇   概况   沙子镇位于沿河土家族自治县东部,距县城8千米。东部、北部与重庆市酉阳自治县交界,南部与中界乡接壤,西北部与黑獭乡相连,西部与和平镇毗邻。地处东经108°30′05″~108°37′53″,北纬28°30′15″~28°40′01″,南北长18.00千米,东西宽12.90千米,国土面积96.82平方千米。   政区与人口   沙子镇辖沙子、大漆、大垭3个办事处,11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88个村民组。乡政府驻地新沙村,海拔495米。2006年总人口3.002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占3.8%;是革命老区,土家族等少数民族聚居地,少数民族人口占50.07%。   地势地貌   境内受白泥河和沙子河的切割和龙头岩山脉的隆起,境内最低点在鱼塘白泥河边,海拔290米,呈阶式台升,最高点在龙凤村龙头岩吊嘴,海拔1414米。形成了白泥河低山河谷溶蚀地貌、沙子河低山槽坝溶蚀地貌、东北部龙头岩低中山山原岩溶地貌和东部大垭低山沟垅侵蚀地貌。以溶蚀地貌为主,岩溶区面积4.31平方千米,非岩溶区面积22.51平方千米。   气候资源   境内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年均温13.6~17.5℃,1月日均温2.4~6.0℃,极端最低温-9.7~-5.8℃,7月日均温23.7~27.6℃,极端最高温36.6~40.6℃,无霜期250~303天。年日照时数1200小时,年降水量1100毫米。境内立体气候明显,龙头岩地势高,雾日多,务季多积雪,气候冷凉;白泥河河谷地地势低,气候温和,农作物可一年二熟或一年三熟为主。   土地资源   土地总面积145227亩。有耕地49730亩,其中田15992亩、土33738亩;林地48037亩,其中有林地24454亩;园林334亩,牧草地27753亩;水域1496亩。土壤以黄壤和石灰土为主。   矿产资源   境内煤、萤石、方解石、大理石等矿藏待开发。   基础设施   326国道机横贯全镇,有沙子至大漆、黎家坳至回洞乡村公路与326国道相连,境内里程40.5千米,有9个村通公路。农村电网覆盖11个村,开通了程控电话。   文教卫生   2006年有初级中学1所、初级职业中学1所,小学附设中学1所,专任教师66个;小学34所,专任教师69人,实现了“普九”目标。文化生活有广播站1个,-地面接收站4015个,广播电视覆盖11个村。有中心卫生院1个、片区卫生院3个、卫生技术人员27人,卫生技术人员27人;有村级卫生室11个。   农业及农村经济   水利有洞口桥、洞湾、滴水塘3座小型水库,总库容量147万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积5133亩;溪河引水灌溉1050亩;有山塘5口。主要农产品有玉米、稻谷、小麦、黄豆、洋芋、油菜、花生、茶叶、油桐、乌桕、空心李、柑桔、柚、梨、枣、猪、牛、羊等。2006年农业总产值8124万元,其中农业4948万元、林业149万元、牧业2821万元、渔业51万元。粮食总产量10653吨。农村经济总收入9588万,农民人均纯收入1880元,人均占有粮食353千克。   乡镇企业   1998年有乡镇企业593个,从业人员1165人,有油脂加工厂、石灰厂、铅锌矿冶厂、砖瓦厂、酿造、茶场等骨干企业,实现了产值2560万元。   地方名产      沙子空心李。沙子空心李,李果核小,呈椭园形,果肉分核分离,产于沙子而得名。栽培始于清光绪年间,范围仅限于新沙、南庄、红山、十二盘等区域,易地栽培果品变劣,是区域性特强的李果,年产时7000吨以上。李果色泽鲜艳,营养丰富,果肉脆嫩,酸甜适度,其最大的特点是无论吃多少,不至于象其人李果那样造成腹泻。果品每100克含总粮6.5克,还原糖4.4克,总酸0.82克,维生素C5.65豪克,糖酸比8:1,是上乘水果,远近闻名。2006年获国家原产地域保护。富硒绿茶。富硒绿茶产于沿河土家族自治县沙子镇,省内知名绿茶品牌。麻糖酒。当地土家山民的一种家常饮料,以小麦、糯米、玉米、甘薯、天然山泉水为原料,酒精度8——12%。   景区景点   宋代鸾塘书院遗址。贵州历史上最早的一所书院——“鸾塘书院”,遗址在今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境内的白泥河畔。万历《思南府志》载:“宋绍兴年间(1130——1162),在城东四十里建鸾塘书院,清康熙癸酉(公元1639年)举人朱可熹、朱可颐兄弟就读于此。清雍正年间(1723至1755年)废,石碑尚存,为贵州最早的书院之一。”《贵州省志》亦有同样记载。  辛亥革命先驱席正铭故居。席正铭 1884年出生在沿河司(今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大垭乡,1907年考入贵州陆军小学堂,学习刻苦,思想活跃,受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影响,组织成立“历史研究会”进行反清革命活动。1910年席正铭升读武昌陆军第三中学,继续从事反清革命活动。在武昌成立“竞存社”进行反清革命宣传。同年6月在于佑任、宋教仁的帮助下,组织加入“同盟会”,被推为学生代表参与辛亥革命起义的酝酿策划工作。起义前夕,组织五百多人参加辛亥革命的武装起义。起义成功后,先后受任湖北都督府参军、贵州宣抚使、留都督府襄赞。中华民国建立后,任职陆军部。不久,受孙中山派遣,随杨荩诚(受任贵州都督)回黔。途中,与抢先占领贵阳的军阀唐继尧的滇军发生争战,众将士推席正铭为司令,率部入黔占领松桃,兵分三路直取铜仁城下。唐继尧为抵御黔军准备放火焚烧城池,为不让人民遭受不幸,席正铭主动放弃进攻铜仁,撤到四川省秀山一带。入黔失利后,于1914年东渡日本追随孙中山,先后担任中华革命党贵州支部长、贵州司令长官部参谋长、中将参军等职。1915年被推举为中国留日陆军同学会总会长。后奉孙中山之命返回京、津等地,开展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的兵运活动。在席的努力下,京、津、保、川、黔、桂、滇、赣及香港、南洋等地的陆军同学分会很快联络起来准备带兵讨袁。不久,孙中山任命他为中将参军。  1919年11月,席正铭受任黔军总司令。1920年2月8日,上任途经四川白市驿被谋害,年仅36岁,孙中山得此噩耗痛惜不已,亲笔题词:“席正铭烈士。”黄兴题词:“男儿的一代英雄!”。 席正铭与孙中山先生交往密切,常有信函、电文来往。有资料显示他们书信往来12封,电信9次。现存孙中山先生回复席正铭书信墨迹2件,席正铭手迹遗稿1件。席正铭的很多建议均被孙中山采纳,1919年向孙中山-提出“中国应以俄为师”的革命主张,孙在回信中对他的提议深表同情。遗作有诗集《冷冷山人集》。今沙子镇米溪村席正铭故居建有席正铭纪念碑。 龚渭清烈士纪念碑。龚渭清,字烈举,四川彭水人。生于1892年,从小读书甚勤,后以经商为业。1921年,他与贺龙结为好友。此后二人关系十分密切常有书信往来。1934年5月,贺龙、关向应、夏曦率领中国工农红第三军,从彭水西渡进入贵州沿河县境,于6月1日解放沿河县城,随即创建了黔东革0据地。当时由于敌人-严密,妄图阻挠红军北上抗日,致使部队和各族人民吃盐和医药都非常的紧缺。如果这两个问题得不到及时妥善解决,对红三军在黔东革0据地进行革命活动,是十分不利。贺龙军长对此极为关注,当即托沿河县城小商付怀忠到彭水与他联系买盐购药一事。他得知后,经过一番周密考虑,决定通过关系到酉阳县城购买盐巴二千多公斤,雇人运至酉阳小河场,然后采取迂回绕道办法通过秀山桐麻岭,再向酉阳的麻该开“倒车”,越过川黔边界行程二百四十多公里,终于把盐巴顺利运到红三军司令部 沿河县枫香溪(今属德江)。同年7月,付又带上贺龙给龚的亲笔信和部队医药清单,到彭水与他联系,他接此信和药单后,马上筹好货物与付一同从彭水出发,经过黔江到酉阳龙潭镇,购买三千八百多银元的中西药品共计二十八挑,送到沿河县沙子场乡的水淹沱,遭到当时的区长袁仲英和保警中队长田明道带领的乡丁拦路收查,他们断定他是为黔东特区的红军送药,就抢走全部药品,然后再逼他招供,他在严刑面至死不屈,被敌人活活打死。今沙子镇水淹塘建有龚渭清烈士纪念碑。  此外,沙子镇重要景区景点还有:十二盘村有今国家领导人于1986年9月12日亲手栽植“希望树”、白泥河风光、沙子河暗河溶洞奇观、空心李园风光、南庄现代生态观光农业示范村等。 。  

谯家镇

  谯家镇位于县南端,距县城38千米。东南部与印江自治县交界,西南部与德江县接壤,西部与夹石镇相连,北部与甘溪乡接界,西北部与淇滩镇交界,东北部与中界乡、晓景乡毗邻。地处东经108°21′48″~108°31′53″,北纬28°12′45″~28°26′37″,南北长25.75千米东西宽16.35千米,国土面积163.43平方千米。   辖谯家、铅厂、白石、汪家4个办事处,24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345个村   民组。政府驻地谯家铺村,海拔1000米。.1998年总人口4.20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占2.1%;少数民族人口占75%。是革命老区。   -地理   地势地貌   境内收坝坨河和白石溪的切割,山峦起伏,山脉连绵,最高海拔1346米,最低海拔320米,形成东部低中山沟谷侵蚀地貌、西部谯家低中山山原槽坝溶蚀地貌、北部汪家低山沟垅侵蚀地貌和东北部铅厂低中山槽谷沟垅溶蚀地貌。以溶蚀地貌为主,岩溶区面积117.86平方千米,非岩溶区面积45.57平方千米。   气候资源   境内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年均温13.9~16.4℃ ,1月日均温2.7~5.3℃,极端最低温-9.6~ -6.4℃,7月日均温24.3~26.8℃,极端最高温36.1~40.2℃,无霜期246~280天。年日照时数1300小时,年降水量1000毫米,是县内降水量最少的地区。海拔高,雾日多,气候冷凉,农作物以一年一熟为主。   土地资源   土地总面积245148亩。有耕地99990亩,其中田22372亩、土77618亩;林地86792亩,其中有林地58766亩;园地1800亩;牧草地22906亩;水域915亩。土壤以黄壤为主。   矿产资源   境内有煤、萤石、硫磺矿、铝钒土、高岭土、硫铁矿、冰洲石、钴锰矿等等。煤矿储量5600吨。是县内主要煤矿区。   -交通、通讯、电力   谯家位于411省道线上,主要有铅厂至耳当溪、铅厂至白石、小水田至任家寨、蛟岩桥至月门洞等乡村公路,境内里程100千米,有21个村通公路。境内有2个邮政支局(所),开通了程控电话,通电较早,农村电网覆盖了22个村。   -文教卫生   1998年有初级中学1所,小学附设初中1所,专任教师49人;有小学57所,专任教师193人,实现了“普六”,中小学在校生9000人。文化生活设施有电影院1个,地面-接受站55个,电视覆盖了13个村。有中心卫生院1所,片区医疗点4个,有卫生技术人员31人,各村均建立了卫生室,乡村医生24人。   -经济   农业及农村经济   谯家镇地势高,溪河少,农田水利设施差,是旱作农业区。主要农产品有玉米、黄豆、烤烟、油菜、茶叶、猪、山羊、油桐、核桃等。境内有县国营谯家林场是县内主要的商品林基地。1998年农业总产值4641万元,其中农业2839万元、林业38万元,牧业1752万元、渔业12万元。粮食总产量10686吨。农村经济总收入10537万元,农业人均纯收入1098元,人均占有粮食257千克。   乡镇企业   1998年有乡镇企业1399个,从业5240人,主要从事工业、交通运输业、建筑业、商业流通业、饮食服务业。完成实现产值12660万元,总收入13317万元,利税918万元。   工业   实现产值5200万元。主要产品原煤、水泥、粗锌、饮料酒。   -名、优、特   富硒绿茶,茶园分布与二迭纪幺武岩煤系地层区域。茶叶含硒几何平均值为0.5448PPm,达富硒标准,“武陵春”绿茶,荣获“中国保健科技精品”金奖。谯家泡核桃,主产于高原、堡上、桂鲜、前锋、中心、长征等村。属云南核桃种,核壳和内隔膜薄,易碎易取仁,出仁率57%。种仁含油率71%含蛋白质16%,富含糖、钙、磷、铁、胡萝卜素、硫铵素、核黄素、尼克酸等,营养丰富,更具有止咳化痰,顺气补血,润肝补肾功效,是干果之上品,远近闻名。   -旅游   境内有省级重点保护的黔东特区革命委员会旧址,县级重点保护的张家祠堂黔东特区第一次苏维埃代表大会旧址旅游景点。黔东特区革命委员会旧址坐落于土地湾,为清同治八年(公元1869年)建的木质结构平房。是1934年贺龙、关向应率红军开辟的黔东特区革0据地首府驻地。正房上方悬挂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原红三军第九师政委廖汉生题字“黔东特区革命委员会旧址”匾额。  还有两座大、中型水电站,分别是沙陀小河上的“胶坝水电站”装机容量达59千瓦时。坝高129米,年发电量达1.23亿度。在其上游,有一座大型水电站“麦子湾水电站”装机容量达90千瓦时。坝高146米,两岸悬崖峭壁。  

夹石镇

  革命老区夹石镇位于贵州省沿河县南部边陲乌江东岸,距县城陆路41千米,水路56千米。西部、南部与德江县交界,北部与板场乡、土地坳镇接壤,东南部与谯家镇相连,东北部与甘溪乡毗邻。地处东经108°16′21″~108°25′43″,北纬28°15′13″~28°24′35″,南北长17.30千米东西宽15.27千米,国土面积131.77平方千米。 该镇辖夹石、石灰、苟家、大茶、池塘5个办事处,38个行政村,332个村民组、政府驻地夹石村。总人口4.01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占0.88%;土家族等少数民族人口占20.8%。。   该镇境内地势东、南部高,向西倾斜,山峦起伏,纵横交错,峰丛、溶洞、漏斗密布,溶蚀与侵蚀地貌相间发育,构成了低山沟、谷、槽地貌,最高海拔1315米,最低海拔320米。在总面积中,岩溶区面积77.05平方千米,非岩溶区面积54.72平方千米。   -气候资源   该镇境内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年均温16.4℃,1月日均温4.8℃,极端最低温-7.1℃,7月日均温26.5℃,极端最高温39。7℃,无霜期280天。年日照时数1100小时,年降水量1000毫米,气候温和,农作物以一年二熟为主。   -土地资源   该镇土地总面积197651亩。有耕地91149亩,其中田23649亩、土67500亩;林地46285亩,其中有林地30507亩;草地50326亩;水域1374亩。土壤以黄壤为主。   -矿产资源   该镇境内有煤矿、贡矿、磷矿、方解石、硫磺矿、铜矿、大理石等矿藏待开发。   -旅游资源   夹石镇是乌江山峡的南口岸,乌江山峡的夹石峡主要分布境内。夹石峡峡长43千米,两岸多绝壁,高山齐云,蓝天一线,滩多流急,峡风呼啸,江涛激荡,喧哮山谷。峡首东岸石壁,有一棵五百年之古树,树根沿壁下延,至半壁处穿破巨石缝隙,内外几条树根将四吨重巨石裹夹,上下皆空,左右虚悬,视之若坠,堪为奇观,“夹石”因此而得名。有夹石、木鱼洞、燕子岩等旅游景点。   -交通、通讯、电力   夹石场是乌江码头集镇,是县内主要的航运码头。有夹石至沿河公路、夹石至苟家等乡村公路,境内里程99千米,有31个村通公路。农村电网覆盖了6个村,开通了程控电话。   -文教卫生   该镇有初级中学1所、小学附设初级中学1所,专任教师35人;有小学55所,专任教师170人,中小学在校生7177人。文化生活有电影院2个、录象院3个,卫生电视地面接受站1个。有乡卫生院1所,片区医疗点4个,有卫生技术人员19人,有村级卫生室35个,村卫生人员82人。   -农村经济   该镇境内有狮子沟、陈山沟、洞坝上、潭子水、打进洞等小型水利工程,库容75.5万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积2350亩。水利设施较差,以旱作为主。主要农产品有玉米、稻谷、黄豆、红苕、洋芋、烤烟、油菜、猪、羊、牛、油桐、乌桕、棕片、杂竹等。农业总产值4678万元,其中农业2939万元、林业117万元,牧业1598万元、渔业24万元。粮食总产量12542吨。农村经济总收入5862万元,农业人均纯收入874元,人均占有粮食313千克。   -乡镇企业   该镇主要有采矿、酿造、砂纸、土纸、粮食加工、畜产品加工等企业,总产值250万元。主要从事工业、运输、建筑、商业、饮食服务业545个,从业1415人,总产值1393万元,总收入1423万元,实现利税65万元。  

淇滩镇

  位于自治县南部,乌江东西两岸,总面积102.98平方千米。少数民族人口18028人,占53.4%。   淇滩镇位于贵州省沿河县南部乌江两岸,是县南部的乌江码头集镇和古镇,距县城10千米。东部与中界乡交界,东北部与和平镇接壤,西北部与黑水乡相邻,西部与官舟镇相接,西南部与板场乡相连,南部与甘溪乡接界,西南部与谯家镇毗邻。该镇3个办事处,29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274个村民组。政府驻地淇滩村,海拔420米。总人口3.37万人。是革命老区。境内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自然资源丰富,基础设施完善。乡镇农业经济发展较快。   淇滩镇北邻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城南郊。地跨东经108°23′04″~108°30′32″,北纬28°25′40″~28°34′03″。乌江和坝坨河汇聚于沙坨,收江河切割和溶蚀侵蚀作用,峰丛林立,漏斗密布。乌江把淇滩镇分割为南、北两部分。境内最高海拔840米,最低海拔285米。形成坝坨河低山沟垅侵蚀地貌和乌江低山河谷溶蚀地貌。以岩溶地貌为主,岩溶区面积65.68平方千米,非岩溶区面积36.11平方千米。   -气候特点   境内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年均温17.3℃,1月日均温6.8℃,极端最低温-5.8℃,7月日均温27.6℃,极端最高温40.2℃,无霜期294天。年日照时数1200小时,年降水量1100毫米。地处低热河谷地带,气候温和,农作物以一年二熟为主。   -自然资源   水能资源:境内水能资源丰富,除现有白果树电站2×320KW,在乌江之沙坨,可建装机100万千瓦的水电站,是乌江阶梯级开发贵州第九级电站。  土地资源:土地总面积152681亩。有耕地71260亩,其中田15721亩、土55539亩;林地40781亩,其中有林地25587亩;牧草地24909亩;水域2843亩。土壤以黄壤为主。  矿产资源:境内有萤石、铅锌矿、贡矿、金矿等矿藏待开发。  旅游资源:淇滩是乌江上的古镇,乌江三峡夹石峡的东口岸,有坐落与当门街的黔东特区第四区革命委员会旧址和新街垴红军战士王子龙烈士墓等文物古籍。   -历史沿革   淇滩地,汉先后属涪陵县、永宁县,蜀汉属万宁县,隋、唐、宋属务川县,元、明、清属沿河祐溪长官司。清乾隆年间辟齐(淇)滩场,场期“一·六”,道光二十一年(公元1841年)有铺民120户。民国3年(1914年)属沿河县,民国15年(1926年)设四区(淇滩)。民国23年(1934年)红军建黔东特区第四区革命委员会和淇滩、檬子、梅子、天宫井乡苏维埃政府。民国27年(1938年)设淇滩联保,民国31年(1942年)改为淇滩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1950年设淇滩乡,1953年淇滩乡分设淇滩、檬子乡,析黑水乡分设钟南乡、新型乡、结群乡、联桥乡。1956年,檬子乡并入淇滩乡,新型、结群乡部分并入钟南乡。1958年淇滩乡、钟南乡、联桥乡改为公社;1959年改为管理区;1961年淇滩管理区改为淇滩公社,钟南、联桥、高穴管理区合并改为联桥公社;1963年复设淇滩、钟南、联桥公社。1984年改淇滩、钟南、联桥公社为乡。1993年并淇滩、钟南、联桥乡为区级淇滩镇,南北长15.65千米,东西宽12千米,行政区域总面积101.79平方千米,占全县总面积的4.12%。   -行政区划   全镇设淇滩、联桥、钟南3个办事处,区划为29个村、1个居委会,274个村民组。2000年总人口3.44万人,其中土家、苗等少数民族人口2.2万人。  淇滩办事处辖淇滩、土地坳、照渡、天宫井、腊园、白果树、梨子水、杨楠井、狼溪、檬子、沙子坡、梅子、蔡家、黄土、铜鼓15个村和淇滩居委会,有场上、田坝、当门(淇滩)、姚家、杨屋坡、榨房、檀木坳、长干子、土地坳、苦竹园、铅厂坝、大沟边、大石头、湾里、沙坝、沟里、斜坡、上寨、谢家坨、照渡坝、桐子坳、生基坡、水井脑、双树坝、天宫井、堰湾、轿沟、白腊池、箕子坝、大庙沟、杆子场、蜡园、岭上、岩口上、关坟山、大石板、鸾塘、石门坎、大沟、火烧宅、坨里(梨子水)、梨子水、黄泥坡、水车垭、长坳、杨南井、杨柳池、半坡、坝子坨、木槽水、檬子树、柏之水、戚家坨、小坨、双树沟、蔡家庄、李家山、周家、梅子、何家庄、旧香坝、坨里(黄土)、巷子、坡上、坨里(沙子坡)、寨上、沙子坡、岩下、狼溪、小路坎、坪上、岭岗、半坡(檬子)、当门(铜鼓)、芭蕉湾、界碑、青杠岭、半坡(铜鼓)等寨。联桥办事处辖严桥、竹园、和平、柳池、艾坝5个村,有刘家、常家、学堂堡、南寨、严桥、苗儿溪、小坝、平纯、-头、邹家寨、上寨、何家、坝上、杜家坪、黄家、简家坝、艾坝、坨里、王家、马郎、大坪头、小路垭、林场、明星、管家湾、青冈园、庄子上、对门、火炭溪、屋基湾、黄蜡池、高山头、兰家界、栏木湾、先进等寨。钟南办事处辖新型、茶潭、-洞、花园、三壶瓶、翰陵、钟岭山、蔺华、彭华9个村,有上寨(彭华)、中寨(彭华)、水淹坝、大坡、王家池、马路(钟岭山)、鱼沟子、盖仙、坪上、湾里、坡上、对门、麻池、马路(蔺华)、念家盖、萄家岩、孙家寨、新场、麻塘沟、黑虎寨、南家田、猫儿阡、肖家坝、老寨、新寨、岩口、张家、花园、洞华、洞子、沙池、大屋基、中寨(茶潭)、长坝、茶塘、ca皂、池里、池塘、杨家、黎家、观子、桐子、坟坝、上寨(茶潭)、新房、轿顶、四家田、中寨(翰陵)、下寨(翰陵)、熊家岩、黄家岩、洞坎、泌华、兰寨、汤家沟、新房、田湾、湾里、徐家、潘家、洞土、上寨(新型)、下寨(新型)、白果、毛栗、蜡岩、白岩、板坳等寨。   -古镇文化   淇滩是乌江中下游有名的古镇。  “淇水兮泱泱,云山兮苍苍;仙人来兮驾云车并,狮子舞兮燕子鸣;铜鼓响兮愚顽醒,钟鸣岭兮聋聩振;龙门开兮鱼飞腾,化侯王兮际圣明……”这是沿河自治县淇滩古镇北场口兴儒庙碑序对该镇四围风光的描写。  淇滩,在沿河城南10公里处,是乌江上的一个险滩。传说从前对岸植被很好,树大藤粗。水急浪高时,过河的人竟可以抓住水上的倒勾藤游到对岸。又说有一仙人骑马跃过此滩,因而得名淇(骑)滩。滩右开阔,江水形成一个回水沱,是船泊停靠的好地方。 石板街   镇因滩名。主街宽不过四五米,两旁青瓦建筑古老凝重,铺面一个挨着一个。风格独具的,是那明清时修建的几处天井院子,两边高高的封火墙,飞檐翘角,艳图彩绘,古色古香。站在北场口往南通视,古镇就像一支尘封多年的黑牛角。  当门街最有特色。两三百米长的街面全部由青石铺就,天长日久,踩磨得光滑如镜。两旁鳞次栉比的古老屋宇,不是八字大门的深宅大院,就是花窗亮檐的吊脚木楼。刘家院子是一字镂花木门,门厅宽敞,四合天井亮堂。石雕、木雕,工艺十分讲究。王家院子,八字大门,门厅空旷,正殿、配房在设计上更胜一筹。肖家院子,门朝南开,前为纵巷,牌楼式大门十分讲究。  值得多看的是张家院子。门前一个小石院坝,牌楼式八字大门。正殿右房内的两块长3米、宽1.1米的金字巨匾,一匾行书“富有日新”,运笔自然,力透纸背,当属上乘书法;一匾楷书“金?流晖”,笔酣墨饱,雄健浑厚,端稳威严,一看便知出自巨擘名家。掸开封尘一看,落款为:“己丑年,恩科举同知衔四川候补知县严寅亮拜书;光绪三十三年清和月朔日吉旦。”光绪三十三年即公元1907年,此时,严寅亮早已因书“颐和园”受慈禧太后“宸赏”而名噪海内外,其手迹不易轻得。且严氏主要活动于成都、重庆等地,在当时交通不便、山水阻隔的情况下,得此圣手真迹,犹显不易。原先两匾一匾置于正殿前檐,一块挂在正殿中堂,金光灿烂,满堂生辉。 淇滩一角   镇内还有块“化行俗美”碑,内容为公议六禁:“禁当场-,以务正业;禁当场打牌,以免酿祸;禁当场套扼,以安善良;禁当场抢劫,以正地方;禁窝留匪类,以清盗源;禁酗酒发疯,以复古道。”此碑刻于光绪三十四年。  淇滩古镇历史悠久,集市繁华,古时多有米粮、畜产和桐桕集散,聚集了许多能工巧匠,铁器具制作、铜银饰加工和竹木器编造远近有名。如今古镇建筑仍保存完好,民族特色浓郁,文化底蕴深厚,水陆交通方便,已成乌江山峡不可多得的观光景区。   -旅游景点   夹石峡 从德江新滩乘船北下,进入夹石峡。夹石峡,在德江又名望牌峡,为七里滩至淇滩峡段。峡长43公里,经夹石、土地坳、板场、甘溪、官舟、淇滩等6个乡镇。峡中有七里、扶塔、三堆子、老窍子、三颗桩、鸭滩子、野猪子、土夹子、丛滩、雷洞子等滩,有夹石、彭家两个渡口。两岸绝壁悬崖,山高齐云,蓝天一线,滩陡流急,峡风呼啸,江涛激荡,喧哮山谷。清代诗人张日仑游此峡时赋诗一首:嶙嶙怪石满江盘,怒浪如花滚雪团。百尺游龙拖匹练,一群飞鸟过危滩。  燕子岩 在淇滩镇的后面,有一山形若燕子,展翅奋飞,燕尾即淇滩场。 淇滩居民过春节   钟岭山 淇滩对岸,一山陡峭,高约五百米,宛如屏幛,即“卧虎镇江”。民国《沿河县志》记载:“钟岭山,山势磅礴,绵延数十里,俯视乌江,形势扼要。” 钟岭山相传又叫钟鸣山。远视,形如钟。与对岸铜鼓池对峙。据说,钟岭山顶有凡人看不见的神钟,与铜鼓池的鼓一样,时有鸣响,鼓响钟和,或钟鸣鼓和。后人更名为钟岭山。如今,人们既未听到钟鸣,也未听到鼓响,只留下美丽的神话。有小路盘旋而上,山顶呈丘陵状,住数百余户人家,均姓张,相传为土家族张姓鼻祖发源地,明朝时建一祠堂,供张姓0灵牌和木雕菩萨。至今碑序尚存,有和尚常年住持,绵延香火。方圆数十里,凡张姓后裔每年农历正月十四或六月十九均到钟岭山朝山拜佛,焚香点烛,顶礼膜拜。解放后,菩萨和神主牌均被毁坏,石碑被主持和尚埋于地下才免招破坏,现已回到原处。  铜鼓池 离淇滩后上方二公里处,地处丘陵。数百户人家,均为土家族杨姓。与钟岭山隔江对峙。寨中有塘,叫铜鼓塘。早年有水,后干涸,改名为铜鼓池。塘边有一洞,叫“庙灵洞”,洞内深幽,阴暗潮湿,内有一自然石槽。洞口隔田一丘,对面为私塾学堂。夜深入静时,学堂寄宿的先生隐隐约约听到庙灵洞中响起沉闷的咚咚鼓声,与隔江对峙的钟岭山的当当钟声唱和,或咚咚当当,或当当咚咚,遥相呼应,回环不绝,声声入耳,沁人心脾。  木鱼洞 在淇滩场南面江边有一洞,洞中有一块大石,如石龛罩下,石面凸形光滑,如鱼背,石块中空,敲如木鱼响,故名“木鱼洞”。洞前水流湍激而回水循环,是垂钓的理想之地。当年贺龙在淇滩时,常来木鱼洞口垂钓。  深沟子 位于乌江西岸彭家上游两公里的钟岭山麓,悬崖峭壁,嶙峋险峻,树茂清幽,景色迷人。崖上建庙一座,叫“火神庙”,供火神祝融大帝像,常年香火缭绕,佛徒参禅打坐。  石马 石马坐落于淇滩镇铅厂坝水泥厂对岸.在沙坨与彭家交界处,现粮油直库下的悬崖峭壁上。悬崖高约500米。石马右侧靠岩壁,头部逆江流斜向上西南方,全身站于岩壁中、下段,身长约2米,胸围约1米多,四肢朝下。身色淡黄,在石马唇边长有许多嫩绿的野草。石马迄今还有一个传说,大约2000年前,在彭华村(彭家)的田地里。群众发现一匹野马在吃庄稼,群众追赶一天.野马四处奔跑,逼在石马坐落的悬岩顶点,无路可逃,于是纵身跳下悬崖,不见其影。人们认为是石马作怪,就聚众来到岩底,爬上悬崖.用铁锤将石马头部打掉。事后,在石马受伤的颈部流了三年黄水。从此,不见有野马在田地里吃庄稼了。  据说,有一个姓李的穷秀才路过石马坐落的地方,写下了一首七言律诗:石马原来在月舟,从古留下几千秋。邪风荡起无毛动,细雨飘飘有汗流。嫩草登唇难开口,铁鞭任打不回头。  出峡处为乌江沙砣渡口公路大桥,大桥于2002年6月1日通车。渡口大桥飞架南北,全长340米,主孔长180米,为桁架组合全国第二大桥,投资1410万元,由贵州省国道公路工程公司承建,合格率达100%、优良率85%以上。沙砣乌江大桥的修建,给山峡增添了新的亮彩。   -基础建设   交通:境内有乌江航运条件,411省道由南至北穿越全镇,有沿河至夹石、沿河至板场县道公路的腊园至白果树、彭家至钟南等乡村公路,水陆交通方便。  通讯:开通了程控电话。  电力:通电较早,农村电网覆盖面大。   -社会事业   教育:有小学41所,专任教师57人实现了“普六”;有小学附设初中2所,专任教师34人,中小学在校生5500人。  文化:文化生活有录象院4个,地面-接受站63个,电视覆盖率达90%。  卫生:该镇有乡卫生院1所,片区医疗点3个,有卫生技术人员14人,各村均建立了卫生室。   -经济发展   农业农村经济   该镇农田水利设施差,种植业以旱业为主。主要农产品有玉米、水稻、小麦、花生、油桐、乌桕、猪、牛、羊等。农业总产值4432万元,其中农业2929万元、林业181万元,牧业1286万元、渔业36万元。粮食总产量10910吨。农村经济总收入5148万元,农业人均纯收入894元,人均占有粮食330千克。   乡镇企业   该镇有乡镇企业589个,从业1426人,主要从事工业、运输、建筑、商业、饮食服务业、实现产值1377万元,总收入1500万元。工业:境内有县属水泥厂2个,国营粮食直库1个、沙坨渡口等企业。全镇工业产值255万元。  

官舟镇

  官舟镇位于贵州沿河县西部,是县内重要的集镇,距县城33千米,东部与黑水乡、淇滩镇交界,南部与板场乡接壤,西南部与土地坳镇相接,西部与泉坝乡接界,北部与思渠镇毗邻。   地理人口   地处东经108°12′41″~108°25′21″,北纬28°27′01″~28°38′01″,南北长20.15千米,东西宽20.75千米,国土面积141.15平方千米。官舟镇辖官舟、妙坝、新华、青龙4个办事处,38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292个村民组。政府驻地官舟村,海拔740米。总人口4.61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占2.7%,是土家族等少数民族聚居地,少数民族人口95.6%。   -自然资源   官舟地势较高,受梁家山、清木水、大顶山和尖峰山、黄泥顶等山脉环抱,最高海拔1343米,最低海拔290米,形成了有名的:“官舟三坝”及大大小小的坨、沟、岔、属低山山间平低山起伏,沟岔纵横,形成了低山沟谷蚀地貌。以溶蚀地貌为主,岩溶区面积109.50平方千米,非岩溶区面积31.65平方千米。境内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均温15.5℃,1月日均温4.4℃,极端最低温-7.4℃,7月日均温25.9℃,极端最高温39.2℃,无霜期268天。年日照时数1300小时,年隆水量1150毫米。地势较高,气候温凉,农作物一年两熟为主。  全镇土地总面积211724亩。有耕地10150亩,其中田32800亩、土68250亩:林地35505亩,其中有林地23650亩;草地57169亩;水域2465亩。土壤以黄壤和石灰土为主。境内有萤石、铅锌矿、铁矿、大理石等矿藏有等开发。三角塘铅锌矿品位较高,储量较大,是有名的矿点。  旅游资源有官舟水库位于境内西南部326国道沿线,水库坝高46米,总库容2035万立方米,水面14平方千米,是县内及至全地区最大的水库。水库有5条库岔,7条溪沟,6处渡口,湖谷绵延约45千米,形成高峡平湖。库中有数座小岛,库岸群山环抱,交相影是映,风景极佳。  境内有磨盘柿,始栽于明代,有四、五百年的历史,主要分布于境内及板场乡。磨盘柿果实呈扁圆,形似磨盘,因产地而得名。单果重150~200克,无核或少核。当地群众用其生产的柿酒洒味醇正,香甜甘爽;醪糟酿液颇多,香甜可口。脱涩硬柿色泽红黄鲜艳,香甜脆嫩;软柿色泽鲜红,柔软透明,多汁甘美,营养丰富,是柿果之佳品。   -文教卫生   全镇有完全中学1所、初级中学1所,专任教师91人;有小学33所,专任教师227人,中小学在校生8361人。文化生活有影剧院、录像院30个、图书室3个,有-地面接收站12个,电视覆盖率60%。有中心卫生院1所,片区医疗占4个,有卫生技术人员47人,有村级卫生室38个。   -社会经济   全镇境内有官舟中型水库及野洞沟、黑头湾等小型水利工程,农业基础设施较好,是县内重要的粮油生产地区。主要农产品有稻谷、玉米、小麦、黄豆、红苕、洋芋、烤烟、油菜、柿子、油桐、乌桕、棕片、猪、羊、牛等。全镇农业总产值4841万元,其中农业3482万元、林业102万元、牧业1222万元、渔业36万元。粮食总产量12341吨。农村经济总收入7702元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028元,人均占有粮食274千克。全镇有乡镇企业853个,从业1613人,主要从事工业、运输、建筑、商业、饮食服务业、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3800万元,总收入4831万元。工业总产值542万元。骨干企业有江华有限公责任公司、天麻保健酒厂、牛肉干厂等。  

土地坳镇

  土地坳镇位于沿河县城西部,离县城51公里,“326”国道穿境而过,与本县板场乡、官舟镇、泉坝乡毗邻,与德江县桶井乡、荆角乡、高山乡接壤,素有沿河“西大门”之称,行政区域总面积96.3平方公里,主要矿产资源有原煤、萤石、硫铁矿,水能资源有马蹄河、闹水河,特色产业有脱毒马铃薯、波尔山羊、富硒茶。  土地坳镇耕地面积792余公顷,其中田486余公顷。辖14个行政村,118个村民组。总人口2.11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630余人;少数民族人口1.16万人。   -下辖村   竹花村 干洞沟村 五一村 五四村 五七村 木坪村 安坡村 竹根坝村 关怀村 沙湾村 丰岩村 群英村 马场坝村 堆山村  

思渠镇

  思渠镇地处贵州省沿河县城西北部乌江中上游,距县城水路29公里,陆路55公里,东与重庆市酉阳县的后坪乡、清泉乡及本县的黑水乡相邻,南接官舟镇和泉坝乡,西与中寨乡、黄土乡接壤,北与新景乡交界。总面积181.4平方公里,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98.6%。全镇辖4个办事处,28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196个村民组。境内属于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旅游资源及特色农业丰富。经济建设及乡镇发展较快。   政区与人口   全镇辖思渠、银池、杨南、毛渡4个办事处,28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196个村民组。政府驻地思渠村,海拔300米。1998年总人口2.15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占2.3%,是少数民族聚居地,少数民族人口占98.6%。总面积181.4平方公里,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98.6%。   -地势地貌   境内溪河密布,主要有乌江及其支流张公子沟,暗溪河、马儿河、纸厂沟等溪河,胡家盖、牛项包山脉连绵,重山峻岭,河谷切割较深,沟谷纵横,地势西高东低,最高海拔1422米,最低海拔265米,形成了典型的乌江河谷地貌。岩溶区面积129.01平方千米。非岩溶区面积55.01平方千米。   -地方资源   气候资源   境内属于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气候随地势变化而变化,年均温13.4~17.8℃,1月日均温2.4~6.3℃,极端最低温-9.7~-5.4℃,7月日均温23.7~28℃,极端最高温36.6~41.6℃,无霜期240~302天。年日照时数1200小时,年隆水量1150毫米。立体气候明显,农作物一年两熟或一年三熟。   土地资源   土地总面积276031亩。有耕地93471亩,其中田11378亩、土82093亩;林地128208亩,其中有林地81660亩;草地34706亩;水域4465亩。土壤以黄壤为主。境内有煤、萤石、重晶石、汞矿、铜矿、硫铁矿等矿藏,待开发。   旅游资源   境内有乌江山峡之黎峡、银童峡、土坨峡等山峡景点,集山川、溶洞、自然保护区等旅游资源于一体。朱家洞。沿暗溪河行4.5千米可达,四面绝壁,天生桥梁,一径可通,形势险要,洞长而广,曲折而入,十八洞天,明暗各异,一门一景,百态千姿,天然佳趣。暗溪河伏流其中,水声吼如万马奔腾,惊人欲绝,以其景致奇特,水洞相倚而闻名遐迩。银童峡。暗溪至毛渡峡段,长8.35千米,面积4.48千米。峡内有银童子、大小鲤鱼池,微风拂拂,波光粼粼,鱼虾池中游,池岸野鸭飞,令人心旷神奕。上行可游黎志峡,下行可游土坨峡。务州故城遗址:位于荷叶坪,为唐代务州治所,城分东西门,现遗址犹存。黑叶猴自然保护区:从保护区何护站沿暗溪河上行达麻阳河,区内栖息58群560只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叶猴。保护区内物种丰富,仅维管束植物和脊椎动物800多种,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野生动植物37种。保护区自然风光绮丽状观,主要有老鹰岩、岩头关、古碑、麻阳河漂流、龙青塘、大河坝温泉等景点,具有很高的科学考察和旅游开发价值。泡桐王。名白花泡桐,生于蛟溪村,树高48米,胸径226米,树越百年,枝叶茂盛,年年开花,十分罕见,现也挂牌保护。   -交通、通讯、电力   境内既有乌江航运,又有思渠至官舟公路与326国道,有思渠至黄土、思渠至中寨、思渠至杨南等县乡公路,境内有里程式57.5千米,有19个村通公路,11个村通航。农村电网覆盖了10个村。开通了程控电话。   -文教卫生   1998年有小学46所,专任教师93人;有初级中学1所,专任教师26人,中小学在校生3551人,实现了“普六”。文化生活有广播站1个、电影剧院2个、录像院6个、图书室1个、娱乐室2个,有-地面接收站17个,覆盖了11个村。有中心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21人,有片区医疗占4个村村有卫生室,村卫生人员59人。   -农业及农村经济   家田水利设施差种植业以旱作为主。主要农产品有玉米、稻谷、黄豆、洋芋、烤烟、油菜、花生、茶叶、油桐、乌桕、五倍子、猪、牛、羊等。农业总产值2860万元,其中农业1700万元、林业136万元、牧业994万元、渔业30万元。粮食总产量6372吨。农村经济总收入3462万,农民人均纯收入9371元,人均占有粮食303千克。   -乡镇企业   有乡镇企业576个,从业1169人,主要从事工业、建筑、运输、商业、饮食服务业,总产值1260万元,总收入1260万元,骨干企业有萤石精粉厂。工业产品主要有砖、萤石、草纸、铅锌矿、饮料酒等,1998年工业总产值183万元。  

客田镇

  客田镇位于贵州沿河土家族自治县西北部,距县城129千米。西南部与遵义市务川县交界   ,东部与新景乡接壤,东北与洪渡镇相连,西北部与后坪、塘坝乡毗邻。地处东经108°07′05″~108°17′25″,北纬28°48′06″~28°57′25″,南北长17.5千米,东西宽、1个居委会,112个村民组。政府驻地客田村,海拔520米。总16.80千米,国土面积145.80平方千米。全镇辖客田、白合2个办事处,10个行政村。2006年年末总人口17097人,其中非农业人口461人,占2.3%;为少数民族聚居地,少数民族人口占68.72%,地势地貌:境内有洪渡河及其支流缠溪河,金珠山、蒲家盖对峙,山高坡大,群山起伏,最高海拔1342米,最低海拔280米,形成了缠溪河、洪渡河低中山峡谷地貌和中部低山槽坝地貌,以溶蚀地貌为主,岩溶区面积135.37平方千米,非岩溶区面积10.43平方千米。   -历史沿革   客田地,汉属涪陵县,蜀汉属汉复县,隋属务川县,唐属洪杜县,宋先后属洪杜、彭水、务川县。宋咸淳间在隘头设上衙巡检司,元、明、清属婺川县。清乾隆年间开辟客店(田)场,场期“二·七”。光绪十年(公元1884年)属后坪弹压。民国3年(1914年)属后坪县,民国27年(1938年)设克天联保。民国30年(1941年)省后坪县后入沿河县。民国31年(1942年)设克天乡,旋改为客田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1950年设客田乡,1953年分设客田、蒲景、白鹤、大泉、隘头乡,1956年蒲景乡并入客田乡。1958年隘头乡并人客田乡,大泉乡并入白鹤乡,并改为客田、白鹤公社。1959年隘门区驻地迁往客田,改为客田公社,客田、白鹤公社改为客田、白鹤管理区。1961年改客田公社为区,改客田、白鹤管理区为公社。1984年改客田、白鹤公社为乡。1993年撤客田区,并客田、白鹤乡为区级客田镇,南北长17.15千米,东西宽16.8千米,行政区域总面积95.8平方千米,占全县总面积的3.88%。   -行政区划   全镇设客田、白鹤2个办事处,区划为10个村、1个居委会,112个村民组。2006年年末总人口1.71万人,其中土家、苗等少数民族人口1.175万人。  客田办事处辖客田、隘头、坝头山、后山、蒲景5个村和客田居委会,有岩脚、风背、白岩、黄蜡池、堤山、马鬃岭、台头、下寨(客田)、老鹰岩、花连坝、齐地坝、场上、酒厂坝、对门寨、回家坝、邓家、白水滩、新田、马家、厅子头、窑上、烧岩、杨家、燎原、坝上、沙堡、田家、上闰、石板溪、坑水坝、坪上、老房子、酒厂坝、侯龙堡、丝茅坪、徐家沟、杨家堡、王城头、皂洗井、坝头山、徐元坝、麻布沟、杨楠坡、后村、岭岗、老木凼、茶庄溪、长干子、何家坝、下寨(后山)、湾里、新房子、下寨、二垄岩、牛耳坪、上寨、大坨、三占坨、大水井、老虎堡、玉坨、酒房、水氽坝等寨。白鹤办事处辖四坪、红溪、黄家、冯家、大兴5个村,有徐家、张家、大院子、毛家、龙门垭、水纸台、甘家(四坪)、跳洞、酒房、滚子岭、碗豆槽、麻山、青冈园、梨子园、关口、旋风坨、杨家寨、场上、田沟、四合头、喻家坟、环山、熊家田、读书井、新房子、甘家(黄家)、沼溪、湾里(黄家)、马家盖、息台、张氏冲、雷打树、瓜子坨、板场盖、覃家界、拴中水、望乡井、黄仲屋基、冯家沟、逸安宅、长干头、刘家坨、亭子头、沙子坎、黄泥坡、长五间、岩巷、湾里(大兴)、大垭口等寨。   -主要资源   气候资源  境内属于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年均温13.4~16.4℃,1月日均温2.4~5.3℃,极端最低温-9.7~-6.4℃,7月日均温23.7~26.8℃,极端最高温36.6~40.2℃,无霜期246~285天。年日照时数120小时,年降水量1200毫米。气候温和,农作物一年一熟或一年二熟。  土地资源  土地总面积218708亩。有耕地71219亩,其中田11303亩、土59916亩;林地97426亩,其中有林地40547亩;草地30901亩;水域1490亩。土壤以黄壤和石灰土为主。  矿产资源  境内有萤石、方解石、重晶石等矿藏,待开发。  文化旅游资源  客田镇文化旅游资源品位高,分布集中,内容丰富,魅力独具,开发潜力巨大。  ●甘溪场红三军休整地。1934年5月15日至18日贺龙率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在此休整,甘溪场地形独特,风景优美,邻近务川自治、县蕉坝乡,是原甘溪场村及白鹤乡驻地,为纪念红三军与贺龙元帅,今改名红溪村。  ●一两丝瀑布   一两丝瀑布,瀑布高117.2米,宽23米,位于客田村境内乌江二级支流克天河下游。河水从海拔482.2米的中游河床直泻海拔只有365米的下游谷底,形成117.2米高的大瀑布,瀑布高几乎是号称亚洲第一大瀑布的黄果树瀑布的两倍。中水或枯水期,瀑布远看如万丈银练垂挂苍穹,近看飞珠溅玉如帘若雾,让人感叹宏伟壮观之余尤生优雅临仙之感,几分会意瀑布“一两丝”之名。若逢洪水期,其势惊天动地、气吞山河,常人不敢观看;如果你是胆大且习水性的探险猎奇者,划船到洪渡河江面遥看瀑布:哇!天穹迸裂,金河跌下。胆战心惊的观瀑者觉得,“世界末日,就要到了”。待得惊魂稍定,你会恍然有所悟:克天河,名副其实的克天河。  克天河流域面积29.3平方千米,多年平均径流量0.55立方米每秒。发源于海拔1200米的蒲井村大水井,向北流,跌下500米高的梯子崖(丰水期可看到瀑布奇观)进入客田村。中游客田村境内建有燎原水库,有灌溉和调节克天河水量的作用。在客田村境内形成3.9千米平缓河道,经克天坝、花莲坝、齐地坝,于齐地坝南400米跌下一两丝悬崖,形成一两丝瀑布,后向南汇入洪渡河,全长9.8千米。  七十年代利用一两丝天然落差建有一两丝电站,枯水季节水量大部分用于发电,瀑布景观常常变成了真正的“一两丝”。如让电站枯水期停运或跨流域调借缠溪河、马鬃岭河水量补充,则常年可见克天河的本来面目及一两丝大瀑布壮观景色。 ●田宗显墓  《沿河土家族自治县民族志》记载:田宗显(561-633),字辉光,号跃华,原籍夔州(今重庆奉节)人,是黔东北土家族田姓始祖。隋开皇元年(581),大臣苏威以田宗显才智过人荐举于朝廷,钦赐思州事。旋即兹土大治,民有太平,授兵部职。隋开皇二年,朝廷采用“以夷制夷”、“以土官治土民”的羁縻政策,授田宗显为黔中刺史。隋末陕西白莲教金头和尚倡乱,朝廷调田宗显带兵致天鹅山与战。金头和尚溃败,奔成都,田追及,金复败,走渝城,潜往小河,踵至漆地(今沿河自治县后坪乡金竹山)。迨金头和尚授首,奉命镇管黔中思州一十八堡、沿河四十八渡。卜居石马(今沿河自治县城西约七十多公里的中寨乡辖地骡子岩)。武德初,朝廷授田宗显黔中宣慰荣禄节度使知思州军民事,始建思州田氏世袭土司政权,其辖地包括今黔东北和川东南边境邻近的沿河、德江、印江、思南、石阡、务川和酉阳、秀山等县地。田宗显卒于唐贞观七年(633)癸巳岁,葬于今沿河县西北客田镇莲花坝一两丝,享年七十二岁。  此外,客田镇重要文化旅游资源主要有:洪渡河风光、石笋沟风光、、甘溪沟暗河溶洞、白鹤水库、大兴石香炉;望乡景巨型红豆杉、杨公溪古银杏群;尧上汉墓、齐地坝古石桥、宋代隘头巡检司遗址、保唐古营盘、花莲坝田氏宗祠、梯子崖剿匪战斗遗址等。   -各项事业   交通、通讯、电力  境内有客田经龚溪口至新景、至洪渡公路和客田至白鹤通蕉坝公路,境内里程37千米。2009年底10个村通公路。开通了程控电话,农村电网覆盖了10个村。  文教卫生  全乡有小学17所,专任教师51人;初级中学1所,专任教师19人,中小学在校生2632人,实现了“普六”。文化生活有广播电视覆盖了4个村。有中心卫生院1个,卫生技术人员10人,有2个办事处医疗点和村级卫生室6个。  农村及农村经济  境内有白鹤水库,库容量42万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积1000余亩。种植业以旱作为主。主要农产品有玉米、稻谷、黄豆、洋芋、烤烟、油菜、花生、油桐、乌桕、生漆、猪、牛、羊等。2006年农业总产值4585万元,其中农业2970万元、林业87万元、牧业1498万元、渔业49万元。粮食总常产量5566吨。农村经济总收入5546万元,农民人均收入1493元,人均占有粮食270千克。  乡镇企业  全乡有乡镇企业180个,从业501人,主要从事建筑业、运输业、饮食服务业、商业、工业,总产值785万元,总收入710万元。工业总产值107万元,其中镇办工业产值49万元。  

洪渡镇

  洪渡镇位于沿河土家族自治县东北部,是乌江流经省内的最后一个乡镇,距县城水路76公里,陆路138公里,自古以来是黔东北和渝东南的物资集散中心。地跨东经108°14′14″~108°19′40″,北纬28°55′22″~29°05′43″。北面和东北面与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鹿角区双龙乡和善感乡,东面与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龚滩区沿岩乡,南面与客田镇,西面与塘坝乡接壤。镇人民政府驻洪渡村场上,与县城直线距离47千米。2000年总人口0.87万人,其中土家、苗等少数民族人口O.2万人。   -历史沿革   洪渡地,汉为涪陵县辖地,蜀汉为汉复县辖地,唐武德二年(公元619年)置洪杜县,为县治地,宋先后为洪杜、彭水、务川县辖地。元、明、清为婺川县辖地。清乾隆年问辟王家坨场,场期“一·六”。清光绪十年(公元1884年)属后坪弹压。民国3年(1914年)属后坪县,民国5年(1916年)设东区,民国27年(1938年)设洪渡联保。民国30年(1941年)省后坪县后入沿河县,设六区(洪渡区)。民国31年(1942年)设王坨乡。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0年设第十区(洪渡区)和王坨乡;1953年分设洪渡、玛瑙、苏家乡。1958年洪渡区驻地迁往塘坝,更名为塘坝区,苏家乡并入洪渡乡,并改洪渡、玛瑙乡为公社,1959年改洪渡、玛瑙公社为管理区。1961年玛瑙并入洪渡管理区,并改为洪渡公社。1984年改洪渡公社为洪渡镇。1993年升为区级镇,南北长19.12千米,东西宽8.67千米,行政区域总面积75.72平方千米,占全县总面积的3.07%。洪渡古镇为古代入黔第一重镇,其经济、战略地位犹为特殊,现仍为黔东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   -行政区划   全镇区划为洪渡、苏家、王坨、洞子溪、龙泉、皂角、双泉等7个村和洪渡1个居委会,68个村民组。有马家坎、王家、思水、桐子湾、金竹园、水千子、苏家坎、杨家湾、李家园、徐家界、柑子湾、李家田、大长田、场上、四方石、汪家沟、柏杨湾、清塘、大山、杉树、堡上、杨角、龙塘、天星、内湾、湾里、王坨、万字、乌杨、水井、斜岩、温塘、青玉、黄泥、和平、洞子、白江、白石、田坝、瓦厂坝、新房子、坡脚、文家堡、芋荷坝、杨柳池、杉树坨、水井坨、银上、水井湾、大屋基、罗场坝、黄塘、干二坳、闹水、泉15、庙坝、顾园坝、马脑山、岩脚、何家寨、大面头、菜湾、申家、野猪池等寨。   -文化旅游   洪渡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境内有汉砖瓦窑群、西汉墓、宋墓群、明墓群等文物遗址,有优秀的石刻文化,已发掘秦砖、汉瓦、宋瓷、明朝军民禁约碑等,堪称“千年古镇”。洪渡土家民族风情浓郁,民歌山歌远近闻名,“打镏子”艺术独具特色,以“八仙”为音名记谱,所用乐器为土法自制,不用校音器而发音奇准。 2002 年被贵州省文化厅命名洪渡镇为民间艺术之乡。旅游资源丰富,自然资源优美,有乌江土坨峡、乌江王坨峡、洪渡河、王坨温泉等自然景区,极具旅游和商贸开发潜力。  乌江山峡风景名胜区之王坨峡,为王坨至小旁滩峡段,长7.6千米,在洪渡镇境内。峡中有温塘子、土地滩、锣鼓三滩、小旁滩等滩。峡段江面时宽时窄,水流时急时缓,两岸林木葱郁,山环若屏,绚丽多姿。峡段有王坨温泉等景点。王坨温泉在温塘子滩西岸,泉自岩洞涌出,清澈如玉,经岩缝乱石阻截分割,形成千支百线,曲折流入江中,在其流过的地方,白雾袅袅升起,随风飘逸,数里外可见雾气腾腾,白茫茫一片,极为壮观。  军门禁约碑,位于洪渡镇约半公里许的接管厅。碑高1.7米,宽1米。为明朝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十月十五日,里老陈思忠、陈再信、乡约熊齐仁、邓应斌、陈天爵等奉命所立。碑文全文录于民国《沿河县志》,是封建统治者人为制造汉族与少数民族之间的隔阂和民族歧视的铁证。此碑在洪渡街头竖了300余年,可惜在上一世纪七十年代修建洪渡镇粮管所时被深埋于地基之下。   -各项事业   镇内有1所农职业高中、1所初级中学、6所小学,1所镇卫生院、7个村医疗室和数十个地面-接收站。有唐洪杜县故城遗址、西汉陶窑、汉墓群等文物古迹和乌江山峡王坨峡景区。镇电网与国家电网联网,并开通程控电话和移动通讯。有洪渡至新景至客田和洪渡至塘坝至后坪公路贯通镇境,里程30.5千米;乌江纵贯东部边境,船泊上抵龚滩,下达彭水,设有航管站、木材和商业转运站,洪渡码头年货物吞吐量10万吨。   -其他   主要出产有玉米、稻谷、红苕、小麦、黄豆、烤烟、油菜、花生、茶叶、油桐、乌桕、生漆、五倍子、核桃、木材、猪、牛、羊、饮料酒、竹木器、萤石、重晶石等。  

黑獭乡

  黑獭乡位于沿河土家族自治县东北部,地处东经108°27′41″~108°33′25″,北纬28°35′06″~28°39′25″。北面与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丁泗区万木乡,东面与沙子镇,南面与和平镇,西南面和西面与黑水乡接壤。乡人民政府驻杨柳池村黑獭场,与县城直线距离9千米。全乡总面积38.75平方千米,少数民族5327人。该乡地处沿江一带,地势平坦,土地肥沃。由于离县城较近,多年来群众在蔬菜、水果栽培上具有一定的基础,山顶森林植被保存完好,山腰因海拔较低适合于沙田柚、载秧李等多种水果种植。   -历史沿革   黑獭地,汉先后为涪陵县和永宁县属地,蜀汉为万宁县属地,隋、唐、宋为务川县属地。元、明、清为沿河祐溪长官司属地。清乾隆年间辟黑獭堡场,场期“五·十”。民国3年(1914年)为沿河县属地,民国27年(1926年)设黑獭联保,民国31年(1942年)设黑獭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1950年设黑獭乡;1953年分设黑獭、红花、虎头乡;1956年红花、虎头并入黑獭乡。1958年黑獭乡改为公社,1959年改为管理区。1961年坝坨、团结并人黑獭管理区,并改为黑獭公社。1963年析黑獭公社设团结、坝坨公社。1984年黑獭公社改为乡。1993年黑獭乡升为区级乡,南北长8.05千米,东西宽9.4千米,行政区域总面积35.79平方千米,占全县总面积的1.45%。   -行政区划   全乡区划为大溪村、虎头村、杨柳池村、石坝沟村、香树林村、麝香岩村、红花盖村7个村和黑獭1个居委会,61个村民组。有桐子园、柑树坝、大溪头、杨溪头、汪家沟、水田沟、杨家山、老木头、柑子坪、壶道咀、李家坪、上寨、中寨、下寨(杨柳池)、边江、湾湾、梨子树、马家坪、梅回溪、干田坡、冷家滩、香树林、田坎、洞角、包家岭、下寨(石坝)、老鹰窝、斑鸠井、小河、斑竹园、吴家、周家沟、坨里(麝香岩)、罗家屋基、古坪、谢家、贺家、坨里(红花盖)、朗树湾、李家庄、梨子园、火石坡等寨。   -人口民族   2009年年末总人口8825人,其中非农业283人,少数民族5327人。人口出生率14.1‰,自然增长率9‰。  

黑水乡

  黑水乡位于贵州沿河土家族自治县中部乌江走廊,距县城8千米。北部与重庆市酉阳自治县一低带水,东部与黑獭乡、和平镇相连,南部与淇滩镇接壤,西部与思渠、官舟镇毗邻。地处东经108°22′10″~108°29′47″,北纬28°32′35″~28°39′19″,南北长12.5千米,东西宽12.6千米,国土面积89.61平方千米。  政区与人口:全乡辖黑水、下坝2个办事处,16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178个村民组、政府驻地龙堡村,海拔620米。1998年总人口2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占0.2%;是土家族等少数民族聚居地,少数民族人口占80%。  地势地貌:黑水乡并起乌江,东邻县城北郊。地势西、南部高,逐渐向东、北倾斜,西、南部山峦纵横,起伏陡峭,形成大小不等的沟、槽、谷、坝,最高海拔1102米,最低海拔275米北部乌江低山峡谷,中部代册丘陵,以“三沟两岔”著称。侵蚀溶蚀地貌相间发育,岩溶区面积38.45平方千米,非岩溶区面积51.16平方千米。  气候资源: 境内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年均温15.8℃,1月日均温4.8℃,极端最低温-7.1℃,7月日均温26.5℃,极端最高温39.7℃,无霜期289天。年日照时数1300小时,年降水量1150毫米,气候温和,农作物以一年二熟。  土地资源:土地总面积134409亩。有耕地51090亩,其中田14598亩、土36492亩;林地47391亩,其中有林地32870亩;园地356亩:牧草地21190亩;水域946亩。土壤以黄壤为主。  旅游资源:乌江山峡之黎志峡主要分存在境内,峡长13.3千米,面积8.75千米。峡中滩多水急,狂澜滚滚,白浪滔滔。峡岸奇峰突起,悬岩壁立,怪石嶙峋,奇绝壮观。有三星洞、出马腔、牛肝、马肺、火铺石、天鱼池、花果山、天门石、灵版石、香炉石、草帽石、白丝坨等旅游景点,除却扬子三峡美,更有乌峡多奇观。境内还有麻竹溪城子上唐思州故城遗址等古迹。  交通、通讯、电力:326国道贯通全境,乡村公路延伸到村寨,己有14个村通了公路。农村电网覆盖了15个村,其中国网电覆盖12个村;开通了程控电话。  文教卫生:1998年全乡有小学27所,小学专任教师120人;有初级中学和小学附设初中各1所。中学专任教师35人,实现了“普六”目标。文化生活有文公站1个,广播电视覆盖7个村。有乡卫生院1所,卫生技术人员13人。在16个村建军立了18个卫生室。  农业及农村经济:有包家轩、浑水大塘水库等水利设施,库容137.5万立方米。主要农产品有玉米、水稻、小麦、红苕、黄豆、油菜、花生、烤烟、茶叶、油桐、乌桕、梨、五倍子、板栗、猪、牛、羊等。1998年农业总产值2554万元,其中农业1008万元,农民人均占有粮食287千克。  乡镇企业:有乡镇企业303个,从业778人,实现产值1200万元。总收入1370万元。  工业:工业产值540万元。黑水鞭炮厂;是本乡的骨干企业,始于1985年,生产焰花、炮竹30多个品种,产品远销蒙古、俄罗斯等市场,年产值突破100万元大关,上欧亚大陆贸易联网网员。  

中界乡

  中界乡,位于贵州省沿河土家族自治县东南部,距县城20千米。东部与重庆酉阳自治县交界,北部与沙子镇相接,东南部与晓景乡接界,西南部与谯家、淇滩镇相连,西部与和平镇毗邻。地处东经108°29′23″~108°35′03″,北纬28°24′21″~28°33′58″,南北长17.7千米,东西宽10.10千米,国土面积75.07平方千米,1998年总人口2.24万人。   政区与人口   :辖蛟岩、中界、河坎3个办事处,23个行政村,239个村民组。政府驻地中界村,海拔530米。1998年总人口2.24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占1.4%;少数民族人口占49.8%。   -地势地貌   :沙子河发源于境内东流村,蜿蜒穿越全乡流入沙子镇,地势东高西低,中部平缓,最高海拔1100米,最低海拔289米。形成了东部、西部低山沟垅侵蚀地貌和中部低山溶蚀槽坝地貌。溶蚀和侵蚀地貌相间发育,岩溶区面积44.70来方千米,非岩溶区面积30.37平方千米。   -气候资源   :境内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年均温15.8~17.3℃,1月日均温4.4~6.0℃,极端最低温-7.4~-5.4℃,7月日均温25.9~27.6℃,极端最高温39.6~40.6℃,无霜期274~294天。年日照时数1200小时,年降水量1100毫米,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农作物以一年二熟或一年三熟。   -土地资源   :土地总面积112607亩。有耕地49730亩,其中田15992亩、土33738亩;林地45942亩,其中有林地146054亩;牧草地5520亩;水域705亩。土壤以黄壤为主。  矿产资源:境内有煤矿等开发。   -旅游资源   :峡门口水库、坝高50.6米,库容1034万立方米,水面0.7平方千米,湖谷蜿蜒4千米,形成山峡平湖,两岸峡峰对峙,林木葱翠。穿洞朝阳呈异彩,峡门有县属蛟坝、沙底沟、峡门口水电站,农村电网覆盖了所有村寨,有95%的农户用上了电。   -文教卫生   ;1998年有小学29所,专任教师130人,实现了“普六”;有初级中学1所,专任教师27人。中小学在校生4700人。文化生活有电影院1个、录像院10个、卡拉OK场所4个,有-地面接收站12个,覆盖9个村。有乡卫生院1所、片区医疗点3个,所有村都建立了卫生室。   -农业及经济   :农业不仅有“东流井坝”并称的“东流”良田,有峡门口水库灌溉,使中界坝成为县内粮油主要生产地区。主要农产品有玉米、稻谷、小麦、油菜、花生、油桐、乌桕、李、柑桔、梨、猪、牛、羊、鱼等。1998年农业总产值3012万元,其中农业1761万元、林业42万元、牧业1161万元、渔业48万元。农村经济总收入3745万,农民人均纯收入1018元,人均占有粮食272千克。   -乡镇企业   :1998年有乡镇企业339个,从业672人,主要从事工业、交通运输业、商业、饮食服务业、总产值1517万元,总收入1531万元。中界农业商公司是该乡的骨干企业。  

晓景乡

  晓景乡位于县东南角,距县城28千米。东部与重庆市酉阳自治县交界,东南部与本省松桃自治县接壤,南部与本省印江自治县相连,西南部与谯家镇相接,西北部与中界乡毗邻。是黔渝两省市四县交界的边境乡镇。地处东经108°31′38″~108°36′10″,北纬28°18′11″~28°28′06″,南北长18.35千米,东西宽7.45千米,国土面积86.92平方千米。   政区与人口   辖晓景、三合2个办事处,17个行政村、108个村民组。政府驻地晓景村,海拔700米。1998年总人口1.39万人, 其中非农业人口占1.2%;少数民族人口占29.5%,是革命老区。   -地势地貌   境内受小溪河、关塘河、甘木树河、新塞河的切割和六台山、大老盖山山脉的台升,群山起伏,沟谷纵横,最高海拔1254米,最低海拔395米,东南角六台山地势高耸,向溪河倾斜,构成南部地区低中山沟谷溶蚀地貌和中部、北部低山槽谷溶蚀地貌。岩溶区面积55.21平方千米,非岩溶区面积31.71平方千米。`   -资源   气候资源:境内 属于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年均温15.2℃,1月日均温4.4℃,极端最低温-7.4℃,7月日均温25.9℃,极端最高温39.2℃,无霜期270天。年日照时数1200小时,年隆水量1100毫米。气候温凉,农作物可一年二熟。  土地资源:土地总面积130374亩。有耕地30472亩,其中田7133亩、土23339亩;林地78758亩,其中有林地13145亩; 草地5266亩;水域1334亩。土壤以黄壤为主。  矿产资源:境内有煤、方解石、硫磺矿等矿藏,待开发。  交通、通讯、电力:境内有沿河至三合公路和晓景至酉阳自治县南界乡、晓景至印江自治县刀坝乡2条出境公路,境内里程38千米,有5个村通公路。农村电网覆盖了12个村。开通了程控电话。   -社会事业   文教卫生:1998年有小学20所,专任教师71人,实现了“普六”;有小学附设初中1所,专任教师10人,中小学在校生2435人,有影视院3个,村级图书室2个,地面-接收站14个,覆盖了11个村。有乡卫生院1所,片区医疗点1个,卫生技术人员10人;个体医疗所5个,村级卫生室17个,乡村医生28人。   -经济   农村及农村经济:境内农田水利设施有峡口水库,但主要灌区在中界乡,种植业以旱作为主。主要农产品有玉米、稻谷、小麦、油菜、花生、柿、梨、油桐、乌桕、生猪、山羊等。1998年农业总产值1719万元,其中农业939万元、林业53万元、牧业709万元、渔业18万元。粮食总产量3136吨。农村经济总收入203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83元,人均总有粮食228千克。  乡镇企业:1998年有乡镇企业409个,从业921人,主要从事工业、、运输业、建筑业、饮食服务业、商业。1998年实现产值1069万元,总收入946万元。  

甘溪乡

  贵州省沿河县甘溪乡      政区与人口   甘溪乡辖甘溪、毛田、上坝3个办事处,29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261个村民组、政府驻地共甘村,海拔460米。. 1998年总人口2.99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占2.3%;少数民族人口占56.4%。是革命老区。   地势地貌   境内受乌江和师梁河切割和溶蚀侵蚀作用,峰丛林立,漏斗密布,境内最高海拔1100,最低海拔310米。形成石梁河低山沟谷侵蚀地貌、乌江低山峡谷溶蚀地貌及上坝低山槽坝溶蚀地貌。以岩溶地貌为主,岩溶区面积86.94平方千米,非岩溶区面积22.21平方千米。   各种资源   气候资源:境内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年均温16.0℃,1月日均温5.0℃,极端最低温-6.0℃,7月日均温27.0℃,极端最高温40.4℃,无霜期290天。年日照时数1100小时,年降水量1100毫米,气候温和,农作物以一年二熟为主。  土地资源:土地总面积163720亩。有耕地74310亩,其中田14834亩、土59476亩;林地38634亩,其中有林地23259亩;牧草地33953亩;水域1198亩。土壤以黄壤为主。  矿产资源:境内有煤、铅锌矿、贡矿、铁矿、大理石等矿藏,待开发。  旅游资源:境内是乌江三峡夹石峡分布区域。有县重点保护的田坝文昌塔、茶园头区苏维埃主席王国烈士和乡苏维埃主席兰府亭烈士墓等文物古迹。   社会发展   交通、通讯、电力:境内有乌江航运,有甘溪至沙坨公路与411省道相连,有甘溪至夹石、甘溪至谯家及蒋家坝至谯家国营煤厂、上坝至三岔等乡村公路,境内里程86千米,有28个村通公路。开通了程控电话,农村电网覆盖24个村。  文教卫生:1998年有小学52所,专任教师155人,实现了“普6”;有初级中学1所、小学附设初中2所,专任教师68人,中小学在校生6850人。文化生活有影剧院1个,图书事3个、文化站1个、广播站3个、录像室4个、卡拉OK厅1个,已通电的村均有地面-接受站,电视覆盖率达65%。有中心卫生院1所,片区医疗点3个,有卫生技术人员30人,村级卫生室30个,其中甲组5个。   农业及农村经济   农业:该乡农田水利设施差,种植业以旱作为主。主要农产品有玉米、水稻、小麦、油菜、花生、烤烟、油桐、乌桕、中蜂蜜、猪、牛、羊等。1998年农业总产值3870万元,其中农业2535万元、林业86万元,牧业1224万元、渔业24万元。粮食总产量10005吨。农村经济总收入4569万元,农业人均纯收入938元,人均占有粮食341千克。境内的国营毛田农场,以种植业为主。  乡镇企业:1998年有乡镇企业616个,从业802人,主要从事工业、运输业、建筑业、商业、饮食服务业、实现产值1048万元,营业总收入983万元。工业产值330万元。

板场乡

  贵州省沿河县板场乡   简介   土家民歌山歌之乡---沿河板场  贵州省沿河土家族自治县板场乡位于县西南部乌江西岸,距县城22千米,东部与淇滩交界,南部与甘溪乡接壤,西部与土地坳相连,北部与官舟镇毗邻,地处东经108°15′05″,北纬28°27′47″至28°30′00″,南北长11.5千米,东西宽15.20千米,国土面积102.23平方千米。   政区与人口   板场乡23个行政村,169个村民组。政府驻地板场村,海拔475米,2007年总人口32843人,其中非农业人口占92%。有两个集镇,即板场和永祥黄泥宝集镇,2007年地方生产总值7320万元,财政收入61万元,人均纯收入1600元,人均产粮263公斤。   地势地貌   受乌江的切割,地势西部高,山峦重叠,群山起伏,沟壑纵横,向东南部倾斜,近乌江地带,低山丘陵,槽坎沟谷交错,最高海拔1342米,最低海拔295米,以蚀地貌为主,岩溶面积79.50平方千米,非溶岩区面积2273平方千米。   气候条件   境内属中亚热季内湿润气候,年均气温24℃,无霜期210天,年日照数4320小时,年降水量350毫米。1月日均气温12℃,气候饱和,农作物以一年二熟为主。   资源   土地资源:土地总面积153356亩,有耕地71529亩,其中田28502亩,土43027亩,林地30344亩,其中有林地19437亩,草地31508亩,水域1556亩,土壤以黄壤和石灰土为主。  矿产资源:境内有莹石矿、铅锌矿、磷矿等矿藏待开发。   基础设施建设   公路方面:境内主要有板场至沙坨与411省道相连,有板场至官舟,板场至永祥,板场至土地坳镇的五谷,群英等乡村级公路,全乡村村通公路;水利方面:全乡有小型水库1座,山塘14个,渠道13公里,“三小”工程28口水池,烟水配套工程34口水池,总灌溉面积3500亩;通讯方面:2002年通程控电话,2003年通移动电话,2004年联通机站开通,全乡程控电话覆盖率52%,无线电话和手机覆盖率达100%,广播电视覆盖率达81%;电力方面:从2002年起实现村村组组通电。   社会事业   文教卫生:全乡有小学24所,专任教师132人,初级中学1所,专任教师55人,中小学在校生6037人。图书室14个,有卫星电话地面接收站4个,有乡卫生院1个,卫生技术人员9人,有村级卫生室23个。  农业、畜牧业发展:水利设施以小山塘和烟水配套工程为主。主要农产品有稻谷、玉米、小麦、黄豆、红苕、烤烟、油菜、柿子、乌桕等,2006年实现农业总产值3215万元;畜牧产品主要有猪、牛、羊等2006年大牲畜存栏7797头,出栏850头,猪存栏15341头,出栏12785头,羊存栏14677只,出栏15344只,家禽存栏34770羽,出栏31244羽,畜牧业产值1200万元。  乡镇企业:2007年有乡镇企业89个,从业421人,主要从事工业,运输、建筑、商业、饮食服务业,实现产值850元。  工业企业:2007年工业总产值420万元,工业产品有萤石矿、铅锌矿、石灰石等。  

泉坝乡

  泉坝乡   泉坝乡位于沿河县城西北部。西部与德江县交界,东部与官舟镇接壤,南部与土地坳镇相连,北部与中寨乡接界,东北部与思渠毗邻,总面积103.34平方千米。境内有丰富的煤、萤石等矿产资源待开发。境内马儿河、水田河东西穿越全乡。水田河和马儿河梯级电站可供开发,马儿河梯级电站的三角水电站投入并网发电,农村电网覆盖14个村。   -经济   种植业是以旱作物为主,主要农产品有玉米、稻谷、黄豆、洋芋、红苕、烤烟、油菜、花生等,特色产品有生漆,捷克生漆栽培历史悠久,在唐代就盛生生漆。据传捷克庄即漆客庄的同音,是接待生漆客商的庄子,所产生漆在县内外享有名气。2007年民族洒业公司在该乡创办了土家苦荞酒厂。   -党政   沿河土家族自治县泉坝乡在深入开展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中,创新工作思路,重视和关注农村无职党员,通过加强教育,采取结对帮扶,为其搭建展示先进性的舞台,实施规范化管理,促进农村无职党员在经济社会建设发展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组织培训,提高无职党员的整体素质。泉坝乡把抓好党员的教育培训工作作为党建工作的重点来抓,针对农村无职党员综合素质普遍不高的实际,充分利用“三会一课”和远程教育等形式开展学习培训,调动无职党员学习理论知识、科技的积极性。今年以来,全乡各村党支部组织集中学习2次以上,各类远程教育培训13场次,参加学习党员200余人次。  缔结帮带,帮助无职党员转变思想意识。泉坝乡党委建立机关党员联系帮扶农村无职党员和村支部委员联系无职党员的两级帮带制度。机关党员与无职党员结成帮扶对子,每名村支部委员联系2至5名无职党员。加强村党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鼓励无职党员积极投身新农村建设。  搭建舞台,彰显无职党员的先进性。泉坝乡把全乡77名无职党员选进团支部、妇代会、民兵连、种养殖专业协会、计生协会等村级组织,交办工作任务,把其由“无职”转化为“有职”,变“被动”为“主动”。同时建立农村无职党员包组联系群众、服务群众制度,要求他们根据不同群众的实际,有针对性地引导群众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帮助群众增收致富。重点帮助群众解决农村贫困户、二女结扎户和独生子女户在生产和生活中遇到的具体困难和问题。让群众真正感受到党的关怀,让广大的无职党员有事干,能干事,充分发挥党员先进性的同时,密切党群关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中寨乡

  贵州省沿河县中寨乡   中寨乡位于沿河县西部,其西接德江县,南连泉坝乡,北接黄土乡,东连思渠镇。辖罗子岩,大屋寨,楠克寨,石坟坨,金竹山,毛林树,大石头,大水溪,老虎林,山会溪等。经济主要以烤烟,玉米,水稻为主!马路河是中寨乡与泉坝乡东西分界线。  

黄土乡

  黄土乡,位于沿河土家族自治县西部,地跨东经108°06′30″~108°19′40″,北纬28°38′47″~28°47′21″。西部与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红丝乡,南部与中寨乡,东南部、东部与新景乡,北部与新景乡、客田镇相连,南北长16.9千米,东西宽21.4千米,行政区域总面积170.58平方千米,占全县总面积的6.91%。全乡设黄土、李家乡2个办事处,区划为14个村,158个村民组。2000年总人口1.51万人,其中土家、苗等少数民族人口0.41万人。2006年年末总人口1.7285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510人,土家等少数民族人口9866人,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57.64%。乡人民政府驻黄土坎村场上,与县城直线距离20千米。最高点龙洞堡海拔1403.3米,最低点,最低点乌江银童子海拔260米。   历史沿革   黄土地,汉先后属涪陵县和永宁县,蜀汉属万宁县,隋、唐、宋属务川县,元、明、清属沿河祐溪长官司。清乾隆年间辟黄土坎场,场期“四·九”,道光二十一年(公元1841年)有铺民20多户。民国3年(1914年)属沿河县,民国27年(1938年)设黄土联保,民国31年(1942年)设黄土乡,旋改为纪德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0年设黄土乡;1953年分设黄土、杨家、双龙、李家、上村乡;1956年双龙、杨家、上村乡并入黄土乡,设黄土、李家乡。1958年黄土、李家乡改为公社,1959年改为管理区;1961年李家并入黄土公社,1963年又分为大黄土、李家公社。1984年黄土、李家公社改为乡。1993年黄土、李家乡合并为区级黄土乡。   行政区划   黄土办事处辖黄土坎、杨家、平原、勇敢、双龙、汤家、简家、竹园坨、青龙、大元、花溪11个村,有肖家坝、苍蒲池、核桃湾、场上(双龙)、杉树湾、枇耙冲、杨大湾、冬秋树、吴家沟、银铜坝、简家、贾家、柏杨台、青冈园、招兵营、关山子、野茶坨、野猪池、上岩、下岩、三堆子、大木林、青龙岩、双树坨、马兰堆、刘家寨、石坝子、湾里(青龙)、蛟溪沟、三河口、王家、任家、岩脑、核桃园、屋基、岩阡门、华阡、上坝、下坝、小垭、蕉坨、牧草坪、神坝、大塘水、岩门口、梨子坪、小坝、火石坝、大竹园、庙坝、丁家沟、竹园坨、万家、堡上、寨底、当门坝、田湾、溪头坝、青球坨、牛皮塘、小溪、大面土、张家、汤家、牟家、湾里(杨家)、潘家沟、林家屋基、院子、妙坝、大土、屋基坪、黄沙堡、寨上、坨底(平原)、木耳塘、桐木水、场上(黄土坎)、内沙、芭蕉、石坟头、甘溪沟、大旋坑、洞坳口、肖家、白马、坨底(大元)、陈家、李家堡、芋荷坪、周谷坪等寨。李家办事处辖雪花、沙坪、丰收3个村,有万家、草盆坳、沙坪、灰窑坝、黄瓜坨、杉树堂、枫香垭、红中岩、坨里、大领岗、风水垭、酸梨树、麻林湾、柏杨沟、李家湾、赵家坝、肖家坝、桃子园、许家、野人窟、岩坪、竹园沟、竹园湾、斑竹园、堰塘湾、泡桐树、田坝、寨子头、山后头、乱纸槽、雪花盖、麻园、悬山、炉生堆、木鱼堡、南庄等寨。   各项事业   乡内有1所初级中学、9所小学,1所乡卫生院、2个办事处医疗点、14个村医疗室和多处地面-接收站。境内公路里程96千米,有黄土至思渠、中寨、新景、雪花等公路及内沙至丰收、南垭至勇敢、尖山子至黎家山公路;乌江流经东部边境,船舶上抵思渠、沿河县城,下达毛渡、龚滩、彭水、涪陵。全乡开通了程控电话和架通了国家网电。   旅游景点   乡境为麻阳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和沿河乌江山峡风景名胜区银童峡景区。乡内有黄土乡解放军烈士纪念碑、猪圈门剿匪战斗遗址、牛皮塘剿匪战斗遗址、水淹塘匪首蔡世康被击毙处、溪头坝匪首罗永锡被擒处、悬山白号军营垒遗址、邆巷白号军营垒遗址等古遗址及重要纪念地。有哭嫁、花轿、米花米果、茶礼、麻糖酒、灰豆腐、冲傩还愿、摃神朝斗、烧灵房等原生态的土家民俗。喀斯特山水自然风光有麻阳洞、仙人洞、刺猪洞、猴洞、浑洞、硝洞;穿阡、尒洞沟、龙塘沚、龙清潭、岩头关、苦志崖、凤凰山、笔架山、轿子山、香炉山、七眼泉、炉底峡、土家岩门等。  银童峡,沿河乌江山峡风景名胜区中的五峡之一,峡长8.35公里,乌江西岸为黄土乡勇敢村,东岸为思渠镇高山村。峡中有银童子和张公子两滩。银童子滩江面窄狭,滩长流急,拍岸惊涛,声若雷鸣;张公子滩江面宽阔,江流曲折如弓,峰回岸转,奇绝壮观。船初入峡,水流湍急,船行如箭,突然西岸一山横截江面,船到山前,航向~转,西岸豁然开朗,而东岸高山又横截江面。前眺疑江流已尽,后顾不知船从何来,水复山重,时隐时现,如行迷宫。前人留下“渡从流水梯云上,翠浪连翻卷入迷”诗句。峡尾西岸为毛渡场,是清乾隆年问开辟的场集。民国时期沿河县长杨化育出巡途经此峡,赋诗云:洪流难禁水云忙,又转轻舟过峡乡。关塞重登毛渡口,银童应笑张公狂。  银童峡有睡美人、一挑石、唐代古城遗址等景点。睡美人,由几座秀美地山峰组合而成,犹如一个美丽的女子美美地沉睡在绿色的地毯上,久久不愿离去;一挑石,为两巨石并排立于江岸,石高约5米,似一挑担子,俗称一挑石。唐代古城遗址,沿张公子滩西岸一山洞进入,一说为唐代务州治所,城分东西两门,现遗址犹存。  黄土解放军烈士纪念碑,位于黄土乡黄土坎村乡政府北面的柏-。1976年7月,黄土乡革命委员会为纪念解放初期在黄土剿匪中牺牲的解放军烈士而建。碑高12米,宽3米,正面(西南面)竖书“烈士纪念塔”,背(东北面)竖书“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右侧(西北面)从上到下,分栏竖书牺牲烈士姓名、籍贯、职务、牺牲地点和牺牲时年龄等。1999年12月,铜仁地区水电局在黄土扶贫时,与乡人民政府共同捐资重修纪念碑,建成青少年革命传统教育基地,以缅怀英烈,激励后人。碑表层镶嵌精磨细琢的大理石,顶覆盖琉璃瓦,四周为用铁链连接,镶有乳白色瓷砖的17根方形石柱环绕。碑正面以行楷竖书“烈士纪念塔”,碑座正面刻记烈士简介及说明文字。   风物土产   主要出产有玉米、洋芋、红苕、小麦、稻谷、黄豆、烤烟、花生、茶叶、葵花、香菇、木耳、中药材、油桐、乌桕、竹、银杏、五倍子、棕片、核桃、板栗、木材、生漆、猪、牛、羊、萤石等。  黄土乡“麻阳河珍珠花生”因其“香味独特、营养丰富、色鲜质好、属纯绿色食物”而驰名,盛产于该乡青龙、汤家、杨家等村。销售量达60多吨,加上花生油、农村土鸡蛋、乡村鸭皮蛋等农特产品的销售,经济创收达20多万元,解决就业人员15人,每月付出劳务费15000多元。  

新景乡

  贵州省沿河县新景乡   地理位置   新景乡位于贵州沿河县西北部乌江西岸,距县城118千米。东部与重庆市酉阳自治县交界,西南部与遵义务川自治县接壤,东南部与思渠镇相连,南部与黄土乡相接,西部与客田镇接界,南北长23.05千米,东西宽14.65千米,国土面积163.87平方千米。 贵州省沿河县新景乡   行政区划   全乡辖新景、回龙2个办事处,11个行政村,122个村民组,政府驻地新仲村,海拔450米。1998年总人口1.52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占4.4%;少数民族占52.5%。   地势地貌   境内主要受乌江及其支流洪渡河、新景河的切割,重山峻岭,向西部倾斜,东部乌江峡谷陡峭,最高海拔1422米,最低海拔250米,形成西部洪渡河低山峡谷、中部新景河低山沟谷槽坝和东部乌江低中山峡谷地貌及牯牛盖低中山山原地貌。以岩溶地貌为主,岩溶区面积117.17平方千米,非岩溶区面积46.70平方千米。   气候特征   境内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均温15.4-17.4℃,1月日均温4-6℃,极端电低温-7.5—-5.8℃,7月日均温25.8—27.6℃,极端最高温39.3—40.1℃,无霜期266-294天,年日照时数1200小时,年降水量1200毫米。气候温和,农作物以一年二熟为主。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土地总面积245805亩。有耕地73169亩,其中田17033亩、土56136亩;林地133765亩、其中有林地108094亩;园地1826亩;草地21588亩;水域1862亩。土地以黄壤和石灰土为主。  矿产资源:境内有煤、萤石、方解石、重晶石、铜矿等矿藏,等开发。   经济建设   乡镇企业;1998年有乡镇企业277个,从业533人,总产值877万元,总收入877万元。龚溪口鞭炮厂是该乡的骨干企业。 贵州省沿河县新景乡   基础设施   交通、通讯、电力:境内有新景至黄土、新景至客田、新景至洪渡等县乡村公路,境内里程84千米、开通了程控电话,有9个村通电。   文教卫生   1998年全乡有小学24所,专任教师47人;主要农产品有稻谷、玉米、黄豆、洋芋、烤烟、油菜、花生、柑桔、油桐、核桃、板栗、生漆、猪、牛、羊等。1998年农业总产值2472万元,其中农业1739万元,林业84万元、牧业637万元、渔业12万元。粮食总产量6687吨。农村经济总收入282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137元,人均占有粮食461千克。国营边山农场,有柑桔园1500亩。   名优特产   名、特、优:姚溪茶,产于茶园村的姚溪,栽培历史500多年,相传为历代土司向朝廷进贡的礼品。为小叶型品种,茶叶肉质优良,条索紧结,有峰苗,色泽暗绿显亮,叶底细嫩均匀,特色绿亮,嫩香持久,滋叶鲜醇,为茶叶中的佳品,在明、清时期就享誉川、湘、鄂、黔。 贵州省沿河县新景乡   旅游资源   乌江两岸峻峰绝壁对峙,山高、水深、谷幽、景奇、在奇峰峻岭间,古木翠竹交织,群猴活跃其中。金山挺秀耸云霄,海螺声沉浑厚,回荡山谷。龚滩巨石横江而卧,激起涛天高浪,水吼如雷;巨树黄桷枝叶繁茂,冠似华盖;天然壁画九千尺,青山绿水入画屏。蛮王洞地险洞幽,峻峰入云,俯视乌江奔腾,洞内明代石刻蛮王孟获身骑雄鹰欲腾飞,洞外清代孔竹雅书“惊涛拍岸”遒健有力,为沿河古迹名胜。  

塘坝乡

  贵州省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塘坝乡   塘坝乡位于贵州省沿河土家族自治县西北部,距县城155公里,东与洪渡镇接壤,南与客田镇相连,西与后坪乡毗邻,北与彭水苗族自治县交界。国土面积122.73平方千米,境内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  “十五”期末,实现了村村组组通电、通广播电视、通移动通讯;23组通自来水,13个村通公路,烤烟支柱产业得巩固发展,以山羊养殖为主导的畜牧产业逐步壮大;境内“金竹梯田”水稻主产区的“金竹贡米”加工已步入产业化规范经营,纯天然野生香菌成为畅销县内外的名特优产品,榨子“千年古茶”已通过专家论证规化。  

后坪乡

  后坪乡----红军入黔第一乡,位于铜仁地区沿河土家族自治县西北角(1914至1941年为后坪县县城所在地),是沿河最边远的乡,距县城178千米。北部与彭水自治县交界,西部与遵义市务川自治县接壤,东部与塘坝乡相连,南部与客田镇毗邻。地处东经108度03分49秒约108度10分36秒,北纬28度53分58秒约29度05分23秒,南北长21。25千米,东西宽11.00千米,国土面积105.73平方千米。  政区与人口:全乡辖后坪、石界2个办事处,9个行政村,108个村民组。政府驻地河心村,海拔820米。1998年总人口1。16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占1。5%;少数民族人口占56.3%。  地势地貌:境内困龙山山脉和大车场山脉连绵起伏,小鱼溪河发源于困龙山梅子坳,从茨坝村出境流入重庆市彭水自治县,最高海拔1462米,最低海拔397米,形成了西南部大车场、困龙山低中山山原地貌、中部低山槽坝地貌和北部小鱼溪河低山沟垅地貌,以溶蚀地貌为主,岩溶区面积98.94平方千米,非岩溶区面积6.79平方千米。  气候资源:境内属于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年均温13-15.0℃,1月日均温2.4-3.8℃,极端最低温-9.7—-7.6℃,7月日均温23.7-25.7℃,极高气温36.6-39.4℃,无霜期244-273天。年日照时数1200小时,年降水量1200毫米。地势高,气候冷凉,家作物以一年一熟为主。  土地资源:土地总面积158592亩。有耕地52805亩,其中田3938亩、土48867亩;林地81040亩,其中有林地61788亩;草地15673亩;水域924亩。土壤以黄壤为主。  矿产资源:境内有萤石、石英砂等矿藏,等开发。  交通、通讯、电力:有后坪至洪渡公路与乌江航运相接,有后坪至务川茅天、石界至郎溪出境公路及石界至金竹村公路,境内里程50千米,有6个村通公路。开通了程控电话,农村电网覆盖了2个村。  文教卫生:1998年全乡有小学10所,专长任教师53人;有小学附设初级中学1所,专任教师15人,中小学在校生1931人,实现了“普六”。文化生活有电影、录像院6个,-接收站3个,电视覆盖2个村。有乡卫生院1个、医疗占2个,村级卫生室9个,卫生技术人员23人。  农业及农村经济:境内水利设施差,种植业以旱作为主。主要农产品有玉米、黄豆、洋芋、稻谷、烤烟、油菜、花生、大蒜、茶叶、油桐、生漆、五倍子、棕片、猪、牛、羊、等。1998年农业总产值2298万元,其中农业1427万元、林业67万、牧业796万元、粮食总产量5061吨。农村经济总收入2422万元,农民人均收入1229元,人均总有粮食444千克。  乡镇企业:1998年全乡有乡镇企业209个,从业317人,主要从事建筑业、运输业、商业、饮食服务业、工业,总产值376万元,总收入362万元。  工业:主要工业品有农具、编织品,产值40万元。  


晓景乡特产大全




晓景乡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