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四川省 >>乐山 >> 沙湾区 >> 牛石镇

牛石镇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牛石镇谷歌卫星地图)


牛石镇简介

  【概况】 乐山市沙湾区牛石镇位于沙湾区南大门,离沙湾城区30公里。全镇幅员面积42.82平方公里,辖九个行政村68个村民小组和一个街道居委会,总人口10375人,其中非农业人口6516人。牛石镇解放前称牛石溪,解放后改名为新华乡,1982年改名为牛石乡,1986年1月12日经省政府批准更名为牛石镇。70年代,铜街子电站上马,经十余年的建设,在五九○、朝山、灰石盆、四四三平台等地兴建了成片的生产建筑、公共建筑和住宅建筑,基础设施比较完善。90年代,铜街子电站全面竣工并网发电,工程建设单位水电七局搬迁后,移交了大量可利用的成片国有房地产,其中国有土地700余亩,国有房产10余万平方米。
   【自然条件】牛石镇地处大渡河下游的河谷地带,海拔435米到1304米,年平均气温12oC-17oC,年降水量1500-1800毫米,水、热、光条件能满足农业一年两熟的需要,主产水稻、玉米、小麦、红苕。
   【基础设施】 近年来,镇党委、政府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切实改善镇境内居民生产生活及招商引资环境。投资90万元,新建了大溪堰水厂,自来水普及率达19%;投资20万元,开通了广纤电视,目前接入823户;新建了移动、联通、电信发射基站3个;建成了110千伏高压变电站;清理了朝山、五九○两集镇淤积多年的防洪沟并实施了“光亮”、人行道绿化等工程;投资35万元,新建了牛石车站。
   【社会事业】 争取日本民间捐助40万元,地方政府出资70万元共110万元修建了中日友谊学校,中、小学毕业率达100%,升学率名列全区前茅;乡村卫生站和医生管理规范,技术队伍能力强。
   【人文景观】 牛石镇具有丰富的丞待开发的旅游资源。位于镇境内的铜街子库区部分,风景秀美,绿树成荫。游船于水上,但见白鹜连天飞,古树共水生,陡峰削似壁,山如翡翠,人如桃花。可与三峡拼险,与西湖并秀,有""黄金小三峡""的美称。
   【重点企业及产品】 镇域内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石灰石、煤、铁、铜、铝、粘土等。大量成片的国有房地产资源、丰富的矿产资源和充足的剩余劳动力资源,为牛石镇工业基地建设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约1.04万人 42.82平方公里 511111104 614900 0833 查看 牛石镇谷歌卫星地图

牛石镇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牛石镇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沙湾镇

  【概况】 沙湾镇古称南陵镇,是沙湾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位于乐山城西南37公里,东经103°33'40'',北纬29°25'12'。东临大渡河,西枕二峨山,南接轸溪乡,北与嘉农镇交界。境内有郭沫若旧居、美女峰石林,素有“沫水钟灵,绥山毓秀”之称誉。全镇幅员面积87.5平方公里,最高海拔2072米,最低海拔404米,分高山、中山、城区三个部分,现有耕地面积3780亩,退耕还林面积12000亩,荒山荒坡造林面积4.5万亩。全镇有10个行政村,6个社区居委会,80个村民组,62个居民小组,总人口53120人,耕地面积3780亩,其中:农业人口11896人,共有23个党支部1332名党员,其中:农村党支部10个,党员329名,社区党支部10个,党员925名。    【自然条件】 沙湾镇地处大渡河下游河口段,属盆周山区,地貌以山地为主。除沿大渡河狭长地段为平坝外,其余均为中山,海拔相对高度为1623米。沙湾气候以亚热带湿润性气候为主,同时受地形的影响制约,气候垂直分带明显。热量丰富、气候温和,具有冬暖春旱的特点。年平均气候为18℃,无霜期较长,约为320天。日照不足,年平均日照约1010小时。降水量充沛,年平均降水量约为1500毫米,最大日降雨量达300毫米左右。6—8月是全年降雨的集中月份,占全年降雨量57%左右。    【基础设施】 本镇现有工作人员42人,其中领导干部7人,拥有办公大楼一幢,其中设有大会议室1个,小会议室2个,办公室24余间,有办公用车3辆,电视机2台,办公电脑20台,音响1套等    【社会事业】 沙湾镇有社会服务部门3个,分别为农业事务服务中心、社会事务服务中心、计划生育与民政办公室,有工作人员20余人,分别为沙湾镇的教育、文化、卫生、科技、农技、劳动保障、村建、国土等社会事业服务,本镇还设有镇属中学1个,小学5个,医院1个,在沙湾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镇的社会事业得到了全面、持续的发展。.  

嘉农镇

  【概况】 嘉农镇地处沙湾区北部,东与太平镇毗邻,西与峨眉山市乐都镇、乐山市中区临江乡接壤,南与沙湾镇相边,北与乐山市中区罗汉镇交界。幅员面积42平方公里,成昆铁路、沙峨公路、苏沙公路穿越境内。辖13个行政村、1个社区居委会,人口2.5万。勤劳、聪慧的嘉农人以“高标准、严要求、团结奋斗创一流”的精神,实现了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被国家和省人民政府列为“全国重点小城镇”、“四川省重点小城镇”。先后被国家、省、市、区授予“全国亿万农民健身示范镇”、“四川省文化先进镇”、“四川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模范镇”、“小康镇”、“优秀乡镇党委”,有“沫若故里品牌镇”之美誉。    【自然条件】 嘉农镇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山青水秀、风景宜人、土地肥沃、物产丰富。东为广阔平坝,西为连绵起伏的丘林,海拔高度383米至1315米。最高气温38.5℃,最低气温-2℃,年降雨量1440毫米左右,日照时数约1086小时,全年无霜期330天    【基础设施】 全镇有3个集贸市场,镇属区域内全部开通了有线电话,光纤电视,并形成连接国际的互联网,远程教育网的"三网合一"的信息"快速通道"。有35KV变电站1座,11KV变电站2座,天然气配汽站1座、自来水厂1个,专用输电线路十多支,输气、水管道遍及小城镇区域内。2005年,按照“规划高起点、建设高标准、管理高水平”的要求,完成了小城镇建设的调编测绘工作,小城镇建设范围由2.5平方公里扩至3.75平方公里。小城镇范围内有嘉兴大道、泰山路、燎原路、迎新路等标准化的街道近十条,并实现了硬化、绿化、亮化街道长达6000余米。全镇通村公路已联通,基本实现了硬化。    【社会事业】嘉农镇党委政府始终坚持“一手抓经济建设,一手抓社会事业的发展”,使全镇经济、社会事业又快又好发展。镇境内有初中2所、小学7所,建有卫生院、敬老院、文体活动中心,有业余文化宣传队9个,并经常开展文体活动。    【人文景观】 嘉农镇山青水秀、人杰地灵。境内有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明代水利工程红猫堰,区级文物保护单位3个。有风景秀丽的旅游圣地高山寺,有香火旺盛的大庙丰都庙,有历史悠久的古汉墓群…。.  

太平镇

  【概况】 太平镇幅员面积55.9平方公里,是沙湾区河东开发的核心和重要的工业基地。全镇现有人口19381人6156户,党员629名。下辖16个行政村107个村民小组和1个社区居委会。先后荣获“四川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模范镇”、“乐山市小康镇”、“四川省小城镇建设试点镇”、“乐山市科普示范乡镇”、“四川省文化先进乡镇”等殊荣。    【自然条件】太平镇位于沙湾区大渡河东岸,背靠玉台山,有300多年的历史文化遗产,地形以平坝和丘陵为主,矿产资源丰富,以煤、石灰石、石英砂为主,其中煤炭储量达1200余万吨。    【基础设施】 基础设施日臻完善。长17公里的沙踏路穿境而过,建有11万伏变电站一个,年供水146万吨的自来水厂一个和2个加油站,按照功能完善、实施配套的要求完善了占地14万平方米的旧城改造规划(共分四期),目前已实施完旧城改选第一期开发。孙坝村社会主义新农村正在建设之中。    【社会事业】广开就业门路,多渠道新增就业,积极转移农村劳动力,严格劳动执法协调劳务纠纷;环保工作落到实处,环保意识深入人心;坚决实行用地保护和审批制度,做好各类重点工程征地协调工作;适应新形势下计生工作要求,做好各类扶工作。    【人文景观】 太平镇旅游资源丰富,占地200多亩的桫椤沟、千姿百态的老码头溶洞、环境优美的月耳坝经果林、三佛寺上深遂壮观的蛟龙沟让人留恋忘返。    【重点企业及产品】 太平镇牢固树立抓环境就是抓生产力的观念,努力倡导重商、亲商、安商、扶商的社会氛围,投资环境良好,工业经济以冶金、建材、机械制造为主,现有各类企业17个。金广集团以生产铁合金为主、国宏公司以生产电冶为主、永昌公司主要生产非金属矿产、星源公司主要生产水泥、强鑫机械厂主要以机械制造为主、太平铸钢公司主要生产铸钢件、吉鸿和天顺井煤矿年生产K3、K4煤8万吨    【特色农副产品】在孙坝村有大型的良种猪场6个及存栏6万只的蛋鸡养殖场6个;发展种兔1500只,商品兔2万只;孙坝村枇杷园70亩;肖店村柑橘基地500亩;稻麦村脆红李70亩;在罗一村、天顺井村、付塘村建成了400亩花椒生产基地;在杜家桥村、马胡梗村、杨村坝村建起了450亩蚕桑基地;在全镇6个村建起了100亩稻田蘑菇种植基地、太平豆腐干让人回味无穷。.  

福禄镇

  乐山市沙湾区辖镇。1951年置福禄镇,1958年改红阳公社,1961年分设福禄镇和福禄公社,1984年福禄公社改福禄乡,1985年福禄乡并入福禄镇。位于区境东南部,距区府25公里。面积72.7平方公里,人口2.1万。大渡河流经西部。沙(湾)福(禄)公路过境。辖平原、农科、燕子坎、沙湾儿、罗家湾、干坝子、花林、雷店、黑牛地、黄泥坡、水凼子、观房寺、岚坝、公店、大坪、苏山、塘沟、凉风埂、万福桥19个村委会。农业主产水稻、玉米、马铃薯等。.  

牛石镇

  【概况】 乐山市沙湾区牛石镇位于沙湾区南大门,离沙湾城区30公里。全镇幅员面积42.82平方公里,辖九个行政村68个村民小组和一个街道居委会,总人口10375人,其中非农业人口6516人。牛石镇解放前称牛石溪,解放后改名为新华乡,1982年改名为牛石乡,1986年1月12日经省政府批准更名为牛石镇。70年代,铜街子电站上马,经十余年的建设,在五九○、朝山、灰石盆、四四三平台等地兴建了成片的生产建筑、公共建筑和住宅建筑,基础设施比较完善。90年代,铜街子电站全面竣工并网发电,工程建设单位水电七局搬迁后,移交了大量可利用的成片国有房地产,其中国有土地700余亩,国有房产10余万平方米。    【自然条件】牛石镇地处大渡河下游的河谷地带,海拔435米到1304米,年平均气温12oC-17oC,年降水量1500-1800毫米,水、热、光条件能满足农业一年两熟的需要,主产水稻、玉米、小麦、红苕。    【基础设施】 近年来,镇党委、政府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切实改善镇境内居民生产生活及招商引资环境。投资90万元,新建了大溪堰水厂,自来水普及率达19%;投资20万元,开通了广纤电视,目前接入823户;新建了移动、联通、电信发射基站3个;建成了110千伏高压变电站;清理了朝山、五九○两集镇淤积多年的防洪沟并实施了“光亮”、人行道绿化等工程;投资35万元,新建了牛石车站。    【社会事业】 争取日本民间捐助40万元,地方政府出资70万元共110万元修建了中日友谊学校,中、小学毕业率达100%,升学率名列全区前茅;乡村卫生站和医生管理规范,技术队伍能力强。    【人文景观】 牛石镇具有丰富的丞待开发的旅游资源。位于镇境内的铜街子库区部分,风景秀美,绿树成荫。游船于水上,但见白鹜连天飞,古树共水生,陡峰削似壁,山如翡翠,人如桃花。可与三峡拼险,与西湖并秀,有""黄金小三峡""的美称。    【重点企业及产品】 镇域内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石灰石、煤、铁、铜、铝、粘土等。大量成片的国有房地产资源、丰富的矿产资源和充足的剩余劳动力资源,为牛石镇工业基地建设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  

龚嘴镇

  【概况】 龚嘴镇位于沙湾区西南边缘部,处于大渡河峡谷地带北岸,河界长15.2公里,水域面积72.5平方公里,全镇幅员面积40.7平方公里,南界牛石镇,东傍轸溪乡,北毗邻葫芦镇,东与铜茨乡接壤,西临峨边县彝族自治县五渡镇,隔河相望,辖7个农业行政村,1个社区,48个组,现有总人口5453人(其中非农业人口724人,农业人口4729人)。最高海拔1714米,最低海拔462米。    【自然条件】 年平均气温16℃,年平均降雨量1430毫米,气候温和,雨量充足。    【基础设施】 镇境内有西南最大的水力发电站—龚嘴水电站,总装机容量43万千瓦。成昆铁路横跨其间,铁道线长7.5公里,其间设有一座刘沟火车站。    【社会事业】 2006年实现工业增加值62073万元,企业总产值3290.58万元,农业总产值实现157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575元,社会政治稳定,群众安居乐业,全镇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持续健康发展,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人文景观】 首批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龚嘴电站    【重点企业及产品】 500万元以上企业有天盛矿业公司和龚嘴冶炼厂2个,矿产资源主要以白泥矿,石灰石、铝矿、花岗石、白云石、钾长石为主,分布广,含量丰富,水陆交通方便。    【特色农副产品】 主要以林竹、畜牧、药材为我镇三大特色农副产品,以基本形成了产业带,森林覆盖率达70%以上,新安兔、覃山黄连远销省内外、供不应求。.  

葫芦镇

  乐山市沙湾区辖镇。1950年置葫芦乡,1958年改星火公社,1959年更名葫芦公社,1984年复置乡,1992年建镇。位于区境中部,距区府14公里。面积48.6平方公里,人口1.1万。沙(湾)马(边)公路过境。辖王坝、汪山、四峨、粮丰、太平、白叶、马山、江村、徐沟、人民、葫芦坝、龙洞、祝村、梁村14个村委会。农业主产水稻。.  

踏水镇

  乐山市沙湾区辖乡。1952年置踏水乡,1958年改新场公社,1961年更名踏水公社,1984年复置乡。位于区境东北部,距区府11.5公里。面积38.2平方公里,人口1万。通公路。辖踏水、石埂、金河、公坪、长坪、新德、魏槽、黄坝8个村委会。乡镇企业有煤炭、建筑、水力发电等。农业主产水稻、小麦。境内有市属电站。.  

谭坝乡

  【概况】谭坝乡位于四川盆地西南边缘,属盆周山地结合地带。距沙湾城区11KM,距乐山市50KM。南临大渡河,西北与本区太平镇交界,东北与本区福禄、踏水二镇接壤。地处东经103o33′05′′—103o37′55′′,北纬26o19′20′′—26o23′09′′,最高海拔962KM,最低海拔416KM。全乡幅员面积20.64谭坝乡位于四川盆地西南边缘,属盆周山地结合地带。距沙湾城区11KM,距乐山市50KM。南临大渡河,西北与本区太平镇交界,东北与本区福禄、踏水二镇接壤。地处东经103o33′05′′—103o37′55′′,北纬26o19′KM2,总人口8504人,辖谭坝、挹峨、大同、永丰、宝峰、绿化、玉禅、沫江、廖湾9个行政村69个个村民小组。主要民族汉族。主要农产品有生姜、西瓜等,其中,谭坝西瓜为本地特产,已闻名省内外。    【社会事业】 乡内有中小学合设1所,教学班16个,教师43人,其中获得中级以上职称的 16人,在任校长罗兴明。村小学2所,教师13 人,获得中级以上职称的4人。全乡在校学生共870 人,全年向上级输送新生 106人;入学率100%,已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有乡一级卫生院1所,村医疗站2个,医疗点8个,共有医疗工作者18人,病床15张。全乡88 户109 人享受低保,月发放低保金10858 元;农村低保户37 人,发放低保金750???? 元。切实做好救灾救济工作,发放救灾资金32847元;兑现优待金47203元。 投资24万元修建了谭坝乡敬老院,安置了五保老人49名。全乡2005年国内生产总值3350万元,农业总产值2166万元,其中种植业798万元,养殖业684万元。工业总产值达到3575万元,同比增长25%;乡镇企业总产值达到4750万元,同比增长25%;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300元达到3036元;计划生育率98.7%,人口自然增长率2‰。    【重点企业及产品】 石英砂、白泥矿    【特色农副产品】 西瓜".  

轸溪乡

  【概况】 轸溪乡位于大渡河西南岸,离沙湾城区12.5公里。全乡幅员面积32.47平方公里,成昆铁路、省道103线穿境而过。辖富民、双山、永利、轸溪、互利、寨子、红岩、裕民8个行政村、52个村民小组,1个社区居委会。总人口5395人,其中农业人口4990人。    【自然条件】境内地貌以山地为主,海拔最低397米,最高1813米。蕴藏丰富的水云母粘土(俗称白泥矿)、石灰石和石膏矿等矿产资源。全乡耕地面积2760亩,其中:水田854亩,旱地1906亩,农民人均耕地0.51亩。    【基础设施】全乡村级公路里程48.5公里,境内铁路全长10.4公里。各村都通公路,通广播。大部分村组均饮用了卫生自来水,且建有一水厂,可供机关、学校、社区、永利村、轸溪村、寨子村600户使用。社区和轸溪、寨子、永利三个村实现了有线电视,全乡电视覆盖率100%。电信、移动分别在富民村、双山村建立了通讯基站,通讯畅通。乡境内有一个加油站。    【社会事业】全乡有学校两所,一所民办幼儿园,分别是轸溪学校、富民村小学,轸溪家馨幼儿园。有卫生院1个,村级医疗卫生点5个,群众就医十分方便。有一所可容纳30人入住的敬老院。    【人文景观】寨子山遗址:位于轸溪乡寨子村,号称“三峨第一寨”,建于清咸丰年间,2006年9月被列入区级文物内保单位。米市桥:又称双凤桥、古市桥、尖脚桥,位于轸溪口下场的大渡河畔,建于清高宗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桥长25米、宽6米,1990年6月18日被列入区级文物保护单位。祖娘殿(又名骑象寺):始建于明代万历年间,至清乾隆元年(公元1735年)修建成为四合大院,现为富民村老年协会活动室。徐文科烈士纪念塔:徐文科烈士纪念塔位于寨子村4组轸溪火车站站台,由中国人民解放军8817部队于1966年12月修建,占地面积100平方米,塔高10米。    【重点企业及产品】轸溪石膏矿厂:轸溪石膏矿厂是全乡最大的私营企业,位于轸溪乡轸溪村4组。始建于1996年6月,以生产加工石膏粉、粘土粉为主。方成化工厂:位于轸溪乡富民村三组和互利村二组。始建于1982年4月,前期以生产、加工、采掘白泥矿为主。现扩大规模,以过磷酸钙和溶性冲施肥为主要产品。    【特色农副产品】 核桃、枣子、板栗、西瓜、羊。.  

范店乡

  【概况】 范店乡——中药材之乡。面积54.377平方公里。辖10个村委会,60个村民小组和1个社区。总户数1473户4745人。东临龚嘴沙湾两镇,南面与峨边县五渡镇隔河相望,西靠峨嵋山市龙门乡,北连峨嵋山市和沙湾镇。距沙湾城区18.38公里。2006年已通过省级中药材基地验收。是远近闻名的中药材之乡。    【自然条件】 范店乡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为低山温和中高山秋冬季雾照区。年日照为1010小时左右,日照百分率为20%——30%。最高气温为35℃,最低气温-3.5℃,全年无霜期天数为300——315天,常年降雨量1500——1700毫米。最高海拔1740米,最低海拔528米。    【基础设施】 全乡有1个中药材市场,自来水厂1个,2002年投资1000万元,修建铺设沙湾至范店公路硬化路面18.38公里,10村均已修通公路,通讯设施不断改善,已建成移动机站和联通、电信网站,乡属区域内全部开通了有线电话,并形成连接国际的互联网、远程教育网的“三网合一”的信息“快速通道”。    【社会事业】范店乡党委政府始终坚持“一手抓经济建设,一手抓社会事业的发展”,使全乡经济、社会事业又快又好发展。镇境内有初中1所、小学1所,建有卫生院、敬老院、文体活动中心,有业余文化宣传队5个,并经常开展文体活动。    【人文景观】范店乡山青水秀,人杰地灵,是古丝绸之路驿站。乡境内乡民热情好客,民风纯补,更有神奇迷人的“一线天”和“库区风光”。沟幽谷深,环境清新。晨曦晚霞普照水面,野鸭、白鹭成群嬉戏悠闲。所辖的龚嘴电站库区2004年4月17日被国家旅游局评为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2004年12月28日被评为四川省生态园区。    【重点企业及产品】 繁欣公司:老腊肉。    【特色农副产品】 黄莲、白术、杜仲、生姜、萝卜、老腊肉、核桃、板粟。.  

铜茨乡

  【概况】 沙湾区重点移民乡镇——铜茨乡地处沙湾最南端,离沙湾城36公里。全乡幅员面积37.4平方公里.辖8个行政村和1个社区居委会,2623户,7000人,其中移民就有4000多人。大渡河和省道103线横穿全乡,著名的铜街子电站就位于该乡境内。    【自然条件】 铜茨乡是典型的山区乡,海拔落差500余米,地面多为构造地貌,地势东南高,西北低。铜茨乡属于亚热带季风类型气候,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对粮食生产及发展经济作物非常有利。乡境内拥有丰富的玄武岩、石灰石、白泥矿、林竹等资源,有很大的开发利用潜力。    【基础设施】 铜茨乡党委政府一向重视全乡基础设施建设。一是加强全乡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力度。乡党委政府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现有饮水池15座,饮水管道8.5万米,水堰6.5公里,解决了村民人畜饮水和灌溉问题。二是完善了库区小码头建设。有小码头7座,方便了库区群众生产生活。三是加快了乡村机耕道、便道路建设力度。近几年新修村级、组级机耕道22.7公里;水泥硬化便道路50多公里。到目前全乡机耕道总长28.7公里,切实解决了村民行路难问题;    【社会事业】 铜茨乡党委政府一班人坚持执政为民,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着力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热点”、“难点”问题,促进了社会事业不断发展:(一)建立健全了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健全低保、五保等制度,对城镇人口、特困人员实行了低保,对符合五保条件的列为五保户,切实做到了“应保尽保”。(二)切切实实为群众办好事、实事,真正做到了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建立健全了村级综合活动室9个、村卫生所4个、广播室8个,其它公益事业设施正进一步完善。    【人文景观】 铜茨乡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汉代历史名人邓通曾在此开矿铸币,乡境内现仍有邓通纪念堂一座,还有雄伟壮观的园坝紫云寺遗址、美丽神秘的营业硝洞和雕刻精美的安池花山。铜茨乡还是“三铜文化”的发源地,民间艺人仍保留着铜河号子、铜河山歌、铜河花灯等民间艺术,充满了浓郁的乡土气息。。    【特色农副产品】 铜茨乡兰花享誉省内外,种兰、养兰历史悠久,有不少奇花精品,如著名红搬蝶、泉蝶等品种均出自该乡。年销售兰花上万株,年兰花销售收入上百万元,可谓名副其实的兰花之乡;铜茨乡是有名的种姜之乡,每年向乐山、五通、峨眉等地输出姜种上千吨。.  

碧山乡

  【概况】 位于沙湾区东北部,全乡人口2006年3783户12483人。14个行政村1个社区居民委员会,辖89个村民小组。幅员面积40.34平方公里。    【自然条件】 属丘陵地貌,纯农业乡镇。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7.5度至16.5度。年照时数1000-1150小时,年降雨量1400-1500毫米。土壤属丘陵紫色坭土区。    【基础设施】 全乡有村组道路126条,总长196.5公里,其中村道29.2公里,组道114条,166.6公里,水泥硬化19.6公里,今年年底将硬化39.3公里。电视覆盖率100%。电信、联通、移动都在我乡建立了通讯机站,实现了通讯畅通。有卫生院1个。有一所可容纳30个的敬老院    【人文景观】 杜家房,位于碧山乡马鞍村四组,修建于清同治五年,原房面积633.5平方米,现今还保留三合院式。2006年9月被列入区级文物内保单位。    【特色农副产品】 优质稻、优质仔猪、蚕桑、小家禽、泽泻。.  

沫江办事处

  幅员面积0.79平方公里。人口7998人,其中男4717人,女3281人。辖老矿、草坝和休养院3个社区居民委员会,10个居民小组。辖区内有乐山沫江煤电有限责任公司、区属沫江学校。   值班电话:0833-3659298   传真电话:0833-3659298  


牛石镇特产大全




牛石镇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