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河南省 >>郑州 >> 荥阳市 >> 王村镇

王村镇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王村镇谷歌卫星地图)


王村镇简介

  荥阳市王村镇位于荥阳市西北部,南望巍巍伏山,北靠滚滚黄河,全镇91平方公里,辖23个行政村,181个村民组,56000口人。这里地势平坦,土地肥沃,风景秀丽,气候宜人,资源丰富,能源充沛,交通运输便利,基础设施完善,是有志之士投资兴业的理想之地。.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约5.6万人 91平方公里 410182104 450000 0371 查看 王村镇谷歌卫星地图

王村镇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王村镇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索河街道

  索河街道隶属于河南省荥(xíng)阳市,荥阳市位于河南省中北部,郑州西15千米,北临黄河,是隶属于省会郑州的一个县级市,也是河南省距省会最近的县级市。   索河街道代码:410182001。地处荥阳市区西部,东至市区万山路,北至索河(河王水库)南岸,西至荥密公路及高速公路引线,南至310国道,辖区总面积9.6平方公里,辖区总人口4.8万。2006年,辖8个社区、4个行政村:老城社区、广场社区、火车站社区、兴华社区、建材厂社区、政法街社区、成皋社区、龙湖社区、城关村、惠厂村、杨五楼村、南楚楼村。邮政编码:450100。  

京城街道

  京城街道隶属于河南省荥(xíng)阳市,荥阳市位于河南省中北部,郑州西15千米,北临黄河,是隶属于省会郑州的一个县级市,也是河南省距省会最近的县级市。   京城街道代码:410182002。位于荥阳市区东部,南临310国道,北依陇海铁路和郑汴路高速公路,距省会郑州11公里。东、南、西、北方向分别与豫龙镇、乔楼镇、索河街道、城关乡接壤。辖区总面积15.75平方公里,辖区总人口5.05万。2006年,辖6个社区、8个行政村:铁龙社区、繁荣街社区、大海寺路社区、建业社区、汜河路社区、腾飞社区、堡王村、曹李村、吉家寨村、康寨村、石寨村、冯寨村、平庄村、狼窝村。邮政编码:450100。   

乔楼镇

  乔楼镇位于荥阳市中部,紧邻市区,东与豫龙镇相接,南与崔庙镇相望,西与城关乡接壤,全镇辖区总面积7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0000亩,辖18个行政村,185个村民组。辖区内总人口3.8万人,其中汉族3.55万人,回族0.25万人。     我镇居于半丘陵地区,大陆性季风气候,年降水量600毫米,辖区有丁店,楚楼两座中型水库,水产丰富。    310国道自镇域北部东西穿过,荥贾公路、荥密公路、荥丁公路(防汛路)南北贯境,市区万山南路、塔山南路、广武南路、京城南路直通境内,同五条村镇公路构成全镇交通网络;通讯网络健全,程控自动电话网独立排码,安装固定电话4855部,入户率50%。    乔楼镇1948年属荥阳县二区,1958年改为红卫人民公社,1966年变为革命委员会,1970年更名为乔楼乡,1998年撤乡建镇。   ".  

豫龙镇

  豫龙镇地处荥阳东部,距荥阳市区2公里,郑州10公里,西临荥阳市区,东与郑州市中原区相接,南与本市贾峪镇毗连,北与本市广武镇相邻。东西宽度为8.2千米,南北长度为14.6千米,总面积为69.5平方公里。310国道、郑州西南绕城高速公路和西气东输以及即将开工建设的中原西路、南水北调工程等国家、省、市重点工程穿境而过。该镇是荥阳市委、市政府实施“东引东进”经济战略的最前沿乡镇,310国道以北的辖区区域为未来的荥阳行政中心。辖28个行政村,59个自然村,159个村民组,万余户,人口4.6万人,耕地面积6万余亩。有汉、回两个民族。有效灌溉面积3368公顷。豫龙镇历史上为廿铺乡,1994年10月撤乡设立豫龙镇。全镇在农业方面,以小麦、玉米为主,经济作物有蔬菜、油菜、棉花、花生等。    近年来,豫龙镇被评为河南省“六好”乡镇党委、被河南省建设厅命名为“中州名镇”、被河南省科协命名为“奔小康科普先进乡镇”、被郑州市委、市政府命名为“发展乡镇企业先进乡镇”、“小康镇”、“科技示范镇”等荣誉称号。".  

广武镇

  " 荥阳市广武镇位于郑州市西北30公里、荥阳市东北13公里处,北部紧临黄河,地理位置在东经113°69′——113°30′、北纬34°36′——34°58′之间,东西宽11.2公里,南北长14.2公里,总面积154平方公里,最高海拔253.1米,最低海拔109米,相对落差119米。共辖40个行政村,272个村民组,总人口8.7万(主要为汉族),自秦汉至新中国建国初期曾设为乡制、县制,被誉为中原第一古镇,同时也是郑州市第一大镇。    镇域地形以枯河为界,分为南平、北山两部分。北部邙岭属浅山丘陵区,沟壑纵横,地形复杂,地势起伏明显。镇内有索河与枯河两条河流,上个世纪60—70年代两河流均水流不断,现均已枯竭,黄河从邙岭脚下流过。气候温和,冬冷夏热,春秋暖凉,四季分明,特征明显,年降雨量平均在562mm左右,降雨多集中在7、8、9三个月份,平均气温14.3℃,平均日照时间2195.4小时,全年无霜期为233天,日照充足,属于季风气候,夏季多西风和西北风,冬季干燥少雪。".  

王村镇

  荥阳市王村镇位于荥阳市西北部,南望巍巍伏山,北靠滚滚黄河,全镇91平方公里,辖23个行政村,181个村民组,56000口人。这里地势平坦,土地肥沃,风景秀丽,气候宜人,资源丰富,能源充沛,交通运输便利,基础设施完善,是有志之士投资兴业的理想之地。.  

汜水镇

  汜水镇,古称“雄镇”,是河南省荥阳市辖镇。东接七朝古都开封,西连九朝古都洛阳,南有嵩岳名刹少林寺,北依华夏之源黄河,中有汜河水蜿蜒流淌,紧邻铝城上街区,与巩义市交界,陇海铁路、开洛高速公路横贯镇区,310国道贴境而过。全镇总面积58.2平方公里,辖14个行政村,26906口人,绝大部分为汉族,另有少量回族散居。属黄土丘陵地貌,温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4.3℃,平均降雨量645.5mm,气候宜人,四季分明。耕地面积22124亩,人均0.81亩。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玉米、谷子、红薯、杂粮等。汜水镇原为汜水乡,1995年撤乡建镇,辖区不变。    汜水镇内的虎牢关有3000多年的历史,号称“中州之枢”,名列中国八关之首,传说为周穆王畜虎之地。古时唯有西南一深壑幽谷通往洛阳,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成为九朝古都的门户。虎牢关因战乱多次被毁,遗址现存石碑一通,-“虎牢关”三个大字,雍正九年(1731年)勒石。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是我国著名的古战场。汜水历史悠久,名胜古迹频多:“吕布点将台”、“等慈寺”、“张飞寨”、“玉门古渡 ”等都具有很大的研究和旅游开发价值。    改革开放以来,勤劳纯朴的汜水镇人民在这片古老的热土上,培育出了丰硕的果实。形成以汽车制造、医药化工、轻纺印染、建筑设备、消防器材和阀门生产为代表的六大支柱产业。少林汽车和康泰制药是汜水镇的拳头产品,其中河南少林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汽车工业总公司、南京汽车厂工业联营公司成员厂,是农业部先进企业,河南省一级先进企业,河南省科技新星企业,河南省重点保护企业, 具有大、轻、微型客车及农用运输车四大系列、40余个品种、年产10000多台的生产设计能力,先后有9种车型在国内获奖,并于2001年跻身全国客车前6强。2003年公司产值将突破8亿元。河南康泰制药集团公司是国家化工部、医药管理总局定点生产第三代抗菌素喹诺酮类药物中间体的专业化生产企业。被国家化工部、农业部联合审定批准为“全国乡镇化工先进企业”,被河南省科委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河南省科技新星工程示范企业”。产品畅销全国并出口美国、日本及东南亚地区。.  

高山镇

  高山镇位于荥阳市西部,东距郑州30公里,东经118°,北纬34°,东邻310国道,郑洛高速公路穿境而过,美丽的汜河蜿蜒环绕,我镇属典型的黄土丘陵地区,地势是西南高,东北低,全镇东西长9公里,南北6.5公里,总面积61.68(61.5)平方公里,地处大陆性季风气候带,年均降水量在40mm左右。其中耕地面积4.2万亩,现有19个行政村,87个自然村,195个村民组,总人口3.4(33064)万人。   2002年全镇GDP4.5亿元,财政收入83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427(3376)元,全镇公路里程167公里,村村通油路,自来水入户率达到98%,电力供应充足,现有10KW线路92公里,400V线路160公里,常用变压器71台,工业变压器21台,年供电量57万KWH。全镇有中学2所,在校学生2057人,中学教师110名,小学8所,在校学生1967人,幼儿286人,小学专任教师139名。全镇有卫生院、敬老院,每村都设有卫生所。镇域内有便捷的金融服务机构,一是中国农业银行高山营业所,开通了全国电子联引业务,企业汇款24小时到帐,个人存款加密全省通存通兑,银联卡业务无年费,无手续费,全国通用,就地存款,瞬间到帐;二是高山农村信用社,分别在高山、穆沟、竹川、杨桥设有四个网点。   因地制宜,连片经营,高效农业初见成效。全镇始终以农民增收的目的,以提高农业效益为重点,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把握科技先导,推进农业的规范化、产业化和外向化,努力实现传统农业向高效农业的历史性跨越。    实施连片经营,集中统一管理,全镇农业经济分以种植业、养殖业、林业和农产品初加工业为主,种植业以小麦、玉米、红薯、谷子、油料作物为主,兼种其它杂粮作物,常年粮食作物种植面积5.6万亩,经济作物种植面积1.4万亩,粮经比例已由1997年的98.4∶10.6,调整到2002年的80.3∶19.7;养殖业以牛、羊、猪、鸭等为主,全镇常年牛存栏2400头,猪、羊存栏分别达到1万头(只),家禽存栏15万只;林业以生态造林和发展经济林并重,全镇现有生态林1万亩,经济林2000亩,已全部实现公路通道绿化,农产品加工业以粮油、木材加工为主,现在还不具规模,全年农业产值4600万元。.  

刘河镇

  刘河镇位于荥阳市西南部,距荥阳市区15公里,东邻崔庙镇,南接环翠峪风景区,西连巩义市米河镇,北毗峡窝镇,辖区总面积32.6平方公里,辖15个行政村。邮政编码:450132    该镇属浅山丘陵区,辖区内主要山脉为嵩山山脉,黄土丘陵,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年降水645毫米,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玉米、谷子、红薯、绿豆、黄豆,主要矿产为石灰石、煤炭、铝矾土、硫铁矿、铁矿等,探明青石储量2亿多吨,铝石储量4800多万吨,硫铁矿储量3500多万吨,辖区总人口2.2万人。交通十分便利。须刘、荥庙公路穿镇区而过,上(街)刘(河)铁路穿镇工业小区,通讯网络非常发达。安装固定电话3500余部,入户率70%,上因特网30户,曾荣获“省级电话镇”。历史文化渊远流长,主要有兴建于商朝的五云山佛爷庙,唐代祭酒赵熙墓,唐代陶瓷窑佛陀寺,伏羲庙,李自成领导农民起义军在此驻兵的营岭,荥阳汜水抗日县政府所在地遗址。刘河镇原为刘河乡,1996年撤乡建镇,全镇拥有煤矿、耐火厂、水泥厂、砖厂、花炮厂、石材厂、木材加工等企业35余家,较大型企业有开源煤矿、郑州市居上水泥有限公司,矿产资源开发公司,矿山实业有限公司,绿化道路5公里,建嵩山山脉水源涵养林2000余亩,全镇拥有汽车货车160辆,昌河面包厂50辆,摩托车3000辆,小拖拉机200台,全镇有小学15所,完中1所,幼儿园2所,适龄儿童入学率、小学毕业率及初中升学均达到100%,卫生院1个,医护人员20人,病床15张。.  

崔庙镇

  崔庙镇隶属荥阳市,镇政府设在崔庙自然村,辖崔庙、盆窑、项沟、索坡、竹园、翟沟、石井、车厂、石坡、老庄、王宗店、白赵、王泉、栗树沟、芦庄、界沟、郑岗、郑庄、寺沟、邵寨、马寨、丁沟共22个行政村,282个村民组,265个自然村。全镇共有12941户,49998人,其中非农人口3767人。少数民族主要为回族,另外还有壮、白、土家等民族,约占总人的0.6%。    金兴定六年(公元1222年)设乡建制,为敦义乡,隶属郑州荥阳县。明嘉靖二十年(公元1541年)至清宣统二年(1910年)为曹固堡,隶属荥阳县。1912年(民国元年)为曹固乡,至1941年(民国三十年)先后更名为荥阳县西区、第七区、第五区、第三区;1942年(民国三十一年)更名为崔王镇。1948年解放后,隶属荥阳第三区;建国后,1954年并县,为荥阳县第三区;1956年分为崔庙、马寨两个中心乡;1958年7月建立人民公社;1961年6月为荥阳县崔庙管理区,下辖庙子、刘河、小寨、石坡、崔庙、邵寨6个公社;1963年1月复名崔庙人民公社;1983年4月改为崔庙乡;1993年4月,撤乡建立崔庙镇。    崔庙镇位于荥阳市南部12.75公里处,东接贾峪,南邻新密市袁庄、米村、尖山,西毗刘河、庙子,北连乔楼。经纬度座标为东经113°13'-113°23',北纬34°36'05""-34°43'17"",南北最长处11.5公里,东西最宽处12.1公里,总面积82.89平方公里。    崔庙地处伏牛山系嵩山余脉向豫东过渡地带山区边缘,南、西、北系山脉,共15条山系。地势为四面高,中部低,沟壑纵横,坡地毗连,平原散割。    全镇河流总称为索河,系贾鲁河源头段,属淮河流域,分东、西两支。东支源出新密市袁庄乡,至界河入崔庙,经芦庄、寺沟、计河,至王湾入丁店水库。西支源出新密市米村镇石坡口下的西流泉,经王宗店、白赵、陈河、七村河至丁店水库同东支汇合。    崔庙属暖温带季风性半干旱气候,冷暖气团交替频繁,常年少雨,四季分明。春季冷暖无常,少雨多风;夏季炎热多雨,水热同期;秋季凉爽宜人,光照充足,间或连绵阴雨;冬季寒冷干燥,风多雨少。年均日照为2332小时,气温为14.3℃,降水675.5毫米。.  

贾峪镇

  贾峪镇原为贾峪乡,1994年5月撤乡建镇。隶属河南省荥阳市,位于荥阳市区东南12公里、郑州市区西南15公里、新密市区东北20公里的“金三角”地带,总面积83.7平方公里,辖26个村委会,1个居委会。邮政编码:450123。属浅山丘陵区,辖区内主要山脉为嵩山余脉,地势西南高,东北低,自西向东逐渐倾斜,境内平原、丘陵、山地各占三分之一,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玉米、棉花、花生、大豆。矿产资源丰富,已探明储量的有:石灰石约5亿立方米,煤炭1.8亿吨,含镁丰富的白云岩1405万吨。全镇拥有水库6座。可用水量达1000万立方米。辖区总人口约5万人,其中汉族48500人,回族1500人。交通便利,荥密公路、郑州西南绕城高速公路纵贯南北,须(水)刘(河)公路横贯东西,紧邻310国道、郑少高速公路、郑州市区环城公路、陇海铁路和京广铁路,距郑州新郑国际机场40公里。    该镇曾被命名为“中州名镇”、“中原建材基地镇”、“河南科普示范镇”、“郑州市发展企业先进镇”、“河南省小城镇建设试点镇”、“河南省和郑州市改革建设发展综合试点镇”、“郑州市小康镇”、“郑州市文明镇”、“郑州市卫生镇”。.  

城关乡

  城关乡位于省会郑州西15公里,荥阳市西北部,是荥阳市的中心乡镇,区域面积54.4平方公里,辖28个行政村,161个村民组,总人口4万人。全乡综合经济实力位居荥阳市前列。   城关乡交通便利,陇海铁路和310国道穿境而过,紧邻连霍高速公路,处于荥阳市周围和郑州高新技术开发区开发带上,地理位置非常优越。境内有电厂三座,西气东输工程、义马——郑州煤制气工程在此设有门站。   ".  

高村乡

  高村乡位于荥阳市北部,总面积57.82 平方公里,辖18 个行政村,51 个自然村,149 个村民组,总人口40351 人,50813 亩耕地,地势平坦、交通便利、东西有连霍高速公路和广王公路,南北有荥马公路、荥邙公路贯穿全境,形成两横两纵的公路交通网络。    2003年完成国内生产总值38532万元,比上年增长14%;财政收入完成681.7 万元;国税(25%部分)完成215万元;地税完成209万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500万元;主要工业增加值完成5112万元;农业增加值完成848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570元。 ".  

金寨回族乡

  金寨回族乡位于荥阳市西北,距市区10公里。全乡地势平坦,土地肥沃,交通便利,南邻310国道,北靠郑洛高速公路,高速路引线从乡穿过。1986年省政府批准成立金寨回族乡,2000年11月26日恢复成立。暂辖金寨、北楚楼两个行政村,19个村民小组,耕地面积4700亩,6476口人,其中回族群众5228人,占总人口的80%。金寨村共有村民小组13个,各村户数1182户,人口5266人,耕地面积4682亩,中小学1所。楚楼村共有村民小组6个,各村户数296户,人口1316人,耕地面积1170亩,中小学1所..  


王村镇特产大全




王村镇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