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福建省 >>龙岩 >> 漳平市 >> 赤水镇

赤水镇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赤水镇谷歌卫星地图)


赤水镇简介

  漳平市辖镇。1951年属第一区,1955年析设第四区。1956年属双洋区。1958年属东风公社,1961年析设赤水公社,1984年改乡,1995年建镇。位于市境西北部,距市府37.5公里。面积187平方公里,人口0.8万。通公路。辖赤水、田马、岭兜、香寮、安坑、大坑、罗坑、黄山、石寮9个村委会。乡镇企业有石灰石矿、铁矿、煤矿、活性碳厂、竹木器厂、小水电站。农业主产水稻。林业资源丰富,是市木材主要产地。盛产茶叶、茶油、笋干、菌类。名胜有“穿云洞”、“风洞”、“天台庵”、“凤翔千仞”摩崖石刻。.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187平方公里 350881107 364400 0597 查看 赤水镇谷歌卫星地图

赤水镇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安坑村 - -

----

查看 安坑村谷歌卫星地图
岭兜村 - -

----

查看 岭兜村谷歌卫星地图
香寮村 - -

----

查看 香寮村谷歌卫星地图
黄山村 - -

----

查看 黄山村谷歌卫星地图
罗坑村 - -

----

查看 罗坑村谷歌卫星地图
大坑村 - -

----

查看 大坑村谷歌卫星地图
赤水村 - -

----

查看 赤水村谷歌卫星地图
樟东社区 - -

----

查看 樟东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赤水镇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菁城街道

  菁城街道位于漳平市中部。辖7个社区。鹰厦、章龙、漳泉肖铁路漳平枢纽编组站设此。省道福三、岭和公路过境。菁城街道系漳平市所在地,是漳平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地处九龙江北溪上游北岸,地势西高东低,地貌以低山、丘陵为主。海拔171.1米。辖区面积1890公顷。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 20.4℃,年降雨量1600毫米-1800毫毛,无霜期330天以上。   福建省漳平市菁城街道地处九龙江北溪上游,地理座标在东经117°22′ 27″至117°26′12″,北纬25°15′48″至25°19′54″之间。是漳平市委、市政府的所在地。菁城街道系漳平市所在地,是漳平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地处九龙江北溪上游北岸,地势西高东低,地貌以低山、丘陵为主。海拔171.1米。辖区面积1890公顷。林业用地面积1308公顷。森林覆盖率65.6%。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20.4℃,年降雨量1600毫米-1800毫毛,无霜期330天以上。1995年3月改菁城镇政府为菁城街道办事处。2002年6月菁城街道对原有4个农业村和10个居委会进行整合,设立7个社区居委会。现街道总人口4.3249万人。辖区内主要有漳平火电厂、火车站、漳平工业园区、漳平市政府等中央、省、地、市属单位。   -   交通通讯   交通便利,通讯发达。鹰厦铁路线、漳龙梅铁路线和漳泉肖铁路线在此汇合,是华东地区第二大的铁路编组站。随着漳平火车站站前广场的投入使用,火车站的功能更加完善,优势更加明显。公路网四面八达,相继建成漳平到漳州、漳平至(永安)三明、漳平至龙岩高等级公路。规划建设永定-漳平-泉州、三明-漳平-漳州的高速公路。通讯十分发达,移动、网通、联通、铁通、小灵通均在漳平菁城设立公司,容量大,通讯的质量好。   -   经济发展   投资环境日益改善。境内有全国文明单位福建华电漳平电厂。省级开发区漳平市富山工业园区,就落在该街道。为进一步加快经济发展,积极融入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大力实施“项目带动、环境推动”战略,在努力改善投资硬环境的同时,着力改善投资的软环境,为客商 菁城街道提供最优质的服务。   2005年,全街道实现工农业总产值2.24亿元。其中工业总产值1.85亿元,财政收入(本级)1360万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突破7000元。   街道围绕市“拼命抓项目,狠心造环境”工作主题,大力实施“项目带动、品牌带动、环境推动”战略,不断深化“三个依托、一个激活”经济发展思路,致力抓好项目建设、城市建设及“五项竞赛”活动,经济有了较大的发展。2007年街道工业总产值40010 万元,比增70.4%;农业总产值5038万元,比增2.8%,招商引资3700万元,项目建设完成6300万元,6.18项目签约2个, 街道财政收入2260万元。2007年,农民人均纯收入5198元,比增16.8%。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682元。   2008年1-6月份,街道工业总产值完成27156万元,占全年任务的61.3%,比去年同期16181万元增长67.8%。其中规模工业完成10752万元,占全年任务的65.16%,比去年同期6551万元增长64.2%。街道本级财政收入1488.03万元,完成年度任务的65.7%,比去年同期1193.8万元增长24.6%。   几年来,街道围绕市“拼命抓项目,狠心造环境”工作主题,大力实施“项目带动、品牌带动、环境推动”战略,不断深化“三个依托、一个激活” (即:依托漳平工业园区的开发,依托漳平城市建设的发展,依托漳平电厂“上大压小“扩建项目顶郊工业小区的辐射)的经济发展思路,不断加大招商引资,为企业、为项目、为建设服务的力度,取得较好成效,激活社会资源,促进街道总体经济的发展。2010年1至6月份,工业总产值23961万元,占全年任务的53.19%,农业总产值2056万元,比增3%。;其中规模工业完成19936万元,占全年任务的53.4%,比增31.2%。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02亿元,占任务的56%。半年来新上规模工业企业1家(祺隆耐磨材料有限公司)。6.18科技对接项目 10个。招商引资7200万元。半年财政收入(全口径)4599.04万元,完成年度任务7130万元的64.50%;地方级财政收入1875.73万元,完成年度任务的60.86%,比增22.93%。   -   城镇建设   城市功能日臻完善,人居环境日益优化。相继改造和平路、解放路、沿江路、八一路、外环路、漳平大桥等城市道路。建成汇盛名城、华裕商贸城、祥和新城、华龙广场、万成家天下广场等居民新城。新建或改造菁华广场、街心花园、高明寺、福祉阁公园、东山公园、影视文化中心等居民休闲场所。建立比较完备幼儿教育、初等教育和职业教育体系,境内中学3所、小学4所、幼儿园5所、职业中专2所。医疗水平日益提高,有医院2所,各社区组建卫生服务站。新建或改造综合市场、菁华市场、东环市场、铁路地区市场等四大农贸市场,组建菁城、大新、银丰、辉业四大超市和辉业购物广场。  

桂林街道

  福建省漳平市桂林街道   基本情况   福建漳平市桂林街道地处九龙江溪上游,位于漳平市城区南,北纬25°17′,东经117°24′。东与芦芝乡接壤,南与华安县交界、永福镇相连,西与拱桥镇、西园乡毗邻,北与菁城街道隔河相望。属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平均气温19.2~20℃,无霜期284~303天,年平均降雨量1450毫米。辖区总面积约10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6272亩)。设上江、城南、上桂林、下桂林、高明、厚福、南美7个社区居委会,瑞都、黄祠、石坂坑、山羊4个村委会。总人口6550户23636人。除山羊村畲族村操畲语外,余皆汉族,讲闽南方言漳平话。   自然资源   桂林街道自然资源丰富,全街道林业用地10.5万亩,林木蓄积量22万立方米,毛竹林1.2万亩,蓄积量50万株,森林覆盖率达61.5%;地下矿藏主要有石灰石、瓷土、原煤、高领土、叶腊石、石墨矿、石英石矿、铅锌矿等矿产,尤以石灰石、铅锌矿、高岭土驰名。铅锌矿:全街道铅锌矿储量300万吨,主要分布于瑞都、石坂坑两个村,于1990年开始开采,分别瑞都、石坂坑两个铅锌矿厂,每年产铅锌矿3万吨,瑞都铅锌矿于2004年因手续不完整停产整顿,2004年重新承包给浙江人重新开采。石灰石矿:石灰石矿储量800万吨,主要分布高明社区,高明社区现在高明、后路顶两个石灰矿,年产石灰石3万吨。石墨矿:主要分布在高明社区,储量达260万吨,现有高明可坑石墨石矿,年产石墨矿1.5万吨。水利资源十分丰富,已建成了黄祠一级、二级电站、黄佳坪电站、厚福电站、瑞都电站,总装机容量4500kw,总投资5000万元。  主要项目  2006年,配合实施罗安工业用地285亩,总投资650万元。罗安工业园区作为富山工业园区附小区,主要承接食品加工企业,现已入驻在罗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项目1个。2007年,实施闽西南商贸城项目,占地350亩,总投资3亿元,商用建筑面积6万平方米,商品房建筑面积24万平方米;星级宾馆占地84亩,商用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商品房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  养猪:主要在厚福、上桂林、南美等社区,1995年开始规模化饲养,至2007年底全街道生猪存栏数达5万头。  养鸭:主要在南美社区,从1996年起开始发展,现发展到年出栏鸭10万只,已成为养鸭专业村。  蔬菜:桂林街道从1997年开始发展种植蔬菜,主要在厚福、瑞都等社区、村。到2007年底全街道种植蔬菜面积6000亩(包括复种指数),已成为当地农民一项重要经济来源这一。厚福社区推广甘蔗套种菜椒的种植新模式,取得了很好的经济产效益,全社区甘蔗套种面积达500亩。  2007年全年社会总产值122122万元,比增63.38%,其中:工业总产值37500万元,完成年任务132.97%,比增52.19%,农业总产值6629万元,完成年任务105%,比增 8.1%,企业总产值达77933万元,比增74.71%;地方级财政收入706万元,完成年任务的 117 %,比增12.95%;农民人均纯收入 4900元,增幅7.05%。   工业园区   始建于2003年10月占地面积350亩总投资1000万元,原由桂林街道小规模开发,2005年10 月由市招商局主办,桂林街道办事处协办进行大面积开发。至2006年3月已建好工业用地285亩,总投资650万元。罗安工业园区作为富山工业园区附小区,主要承接食品加工企业,现已入驻在罗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项目1个。   农业生产   主要在厚福、上桂林、南美等社区,1995年开始规模化饲养,至2005年年底全街道生猪存栏数达3万头,户养100头以上的专业户30多户,厚福养猪大户陈长秋户养2500头,成为桂林养猪大户。养鸭:主要在南美社区,从1996年起开始发展,现发展到年出栏鸭10万只,已成为养鸭专业村;蔬菜:桂林街道从1997年开始发展种植蔬菜,主要在厚福、瑞都等社区、村。到2005年12月全街道种植蔬菜面积6000亩(包括复种指数),已成为当地农民一项重要经济来源这一。厚福社区推广甘蔗套种菜椒的种植新模式,取得了很好的经济产效益,全社区甘蔗套种面积达500亩。水果:水果种植从1988年以后开始发展,2000年根据市委、市0实施城郊水果规划的要求,在上、下桂林、厚福开发水果基地300亩,规模进一步扩大,品种进一步优化,到2005年全街道水果面积已达到1.3万亩,其中主要水果柑桔6000亩,桃子500亩,柿子400亩,年产水果4000吨。   经济发展   2005年全街道社会总产值达62000万元,比1990年(5584万元),增长11.1倍。其中农业总产值11759万元,比1990年(1179万元),增长10倍。工业总产量达13073万元,比1990年(772万元),增长16.93倍。财政收入达1230万元,比1990年(105万元),增长11.71倍。农民人均纯收入达4299元,比1990年(844元),增长5.09倍。  区位优势:桂林街道区位优势明显,基础建设、投资环境日臻 完善。桂中路商贸街、桂南路建设材一条街基本形成。辖区现有市医院、供电、中学、电信局、银行50多个省、龙岩市、漳平市属单位企业。漳平市医院门诊、病房大楼、广电大楼等相继建成。各村(居)除石坂坑之外,已实现了通电视、电话、通水泥路。  

新桥镇

  新桥镇位于漳平市北部。故称“和睦里”;解放后称“漳平县新桥第六区”;1958年成立“新桥人民公社”;1969年改称“新桥人民公社革命委员会”;1984年成立“新桥镇人民政府”。面积498平方公里,2005年全镇耕地面积有2.19万亩,林地面积58.05万亩。总人口(2005年)3.557万人,其中居民人口4860人。总户数6120户(不含居民户)。分设23个行政村,两个居委会,139个自然村,220 个村民小组,36个基层所站。城口村的大罗山、小罗山、溪尾、石码村的小洋自然村为畲族聚居地。镇驻地新桥村。海拨295米,年平均气温18.7度,年降雨量1543毫米,年日照时数1820小时。    区位:鹰厦线电气化铁路贯穿全境,全长43公里,共有柯周坑、城口、麦园、城门、钱坂五个站。县道604公路穿越境内长25公里,670线境内长21公里。境内村村通公路计全程305公里。北与永安市、大田县接壤,交通便捷。全镇已实现村村通电话、有线电视和大部分行政村通移动电话,拥有固定电话8000余部,并且建立小灵通信号基站,信号可覆盖镇区新桥、西埔、珍坂、云墩、麦园和煤矿,通讯发达。境内有省、地、市厂矿企业,商业服务活跃,现有新桥、麦园、安仁三个农贸市场,是漳平北部物资集散地和商贸中心。    资源:新桥地形南北长,东西窄,东缘属戴云山脉,西缘属玳瑁山脉,和睦溪将新桥分成东西两半,其间溪谷纵横,多为丘陵和低山。境内森林资源丰富,树种繁多,是省重点林区乡镇之一,蓄积量达3000万立方米,年产林木2.6万立方米,毛竹面积2万多亩,蓄积量280万根。水利资源丰富,主要河道新桥溪,现有水电站16座,至2005年水电总装机容量达19700千瓦时,可为全镇各项事业的发展提供充足廉价的电力。矿产资源丰富,是全省唯一烟煤生产基地。目前已开采利用的有煤、高岭土、花岗岩、莹石矿等。福建省红炭山矿业漳平分公司驻地新桥。    人文:新桥镇农民民间绘画之风由来已久,百年来一直保留着农民书画,民间工艺制作的传统。改革开放的春风,使这里的群众文化生活和农民书画创作活动更加活跃,开创了民间的一代艺术新风。1989年元月,新桥镇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现代民间绘画之乡”。.  

双洋镇

  漳平市辖镇。1956年为双洋区,1958年设东风公社,1961年更名双洋公社,1984年改乡,1989年建镇。位于市境北部,双洋溪上游,距市府35.5公里。面积289.5平方公里,人口1.1万。通公路。辖双洋居委会和城内、城外、东洋、西洋、员当、坑源、温坑、百种畲、溪口、徐溪、大窑、中村12个村委会。矿藏有石灰石、煤、瓷土。乡镇企业有煤矿、瓷厂、果林场、水电站。农业主产水稻,兼产木材、毛竹、笋干、茶叶、香菇以及良种猪。文庙、圆觉塔、青云桥等为古建筑。麒麟山革命烈士纪念地在境内。.  

永福镇

  "永福镇位于漳平市西南部,四周群山环抱,一马平川,海拔755米,山青水秀,气候宜人,是福建省最南端的高山盆地,有“高山花园”和“小庐山”之美誉。全镇土地面积535.5平方公里。东临厦、漳、泉“金三角”,南与南靖县的和溪镇毗邻,北可直通永安、三明,西和龙岩市接壤。    永福种花历史悠久,是盛产各种名贵花卉的生产基地,近年来永福镇花卉业得到较快发展,形成了以西洋杜鹃为主,兰花、茶花、苏铁、瑞香、绿化木为辅的花卉种植格局,现约有1100多个品种花卉,年产花苗450多万株。2000年被评为“中国杜鹃花之乡”、“花乡”。   ".  

溪南镇

  漳平市辖镇。1951年为第五区,1958年设溪南公社,1984年改乡,1989年建镇。位于市境东北部,溪南溪中下游,距市府21公里。面积260平方公里,人口2万。103省道穿境并设站,通水路。辖南洲居委会和溪南、东湖、下林、久鸣、上坂、金菊、小潭、官林盂、吾老、大山、郎车、官坑、南柄、长荣、前坪、下河16个村委会。乡镇企业有造纸厂、水电站和果林场。农业主产水稻,兼产香菇、茶叶、柑橘等。.  

和平镇

  漳平市辖镇。市粮食和蔬菜基地之一。1951年属和平、和春、菁坑3乡,1957年合为和平乡,1961年设和平公社,1984年复置乡,1995年建镇。位于市境中部,距市府3公里。面积83平方公里,人口1.1万。鹰厦、漳龙铁路和103、208省道纵横境内。辖和平、和春、春尾、下墘、安靖、菁坑、东坑7个村委会。乡镇企业有电石、农机、制陶等厂和煤矿、水电站。盛产柑橘。名胜有“石鼓迎仙”,为漳平八景之一。.  

拱桥镇

  漳平市辖镇。1951年属拱桥、高山、罗山、上界4乡,1957年合为拱桥乡,1961年设拱桥公社,1984年复置乡,1995年建镇。位于市境西南部,距市府10.5公里。面积106平方公里,人口1万。通公路。辖拱桥、梧地、岩高、罗山、下界、上界、高山、隔顶8个村委会。乡镇企业有石灰、水泥、碳酸钙等厂及石墨矿、石灰石矿和小水电站。农业主产水稻。.  

象湖镇

  漳平市辖镇。1951年设象湖乡,1958年属溪南公社,1961年析设象湖公社,1984年复置象湖乡,1995年建镇。位于市境东北部,溪南溪中游,距市府25.7公里。面积170平方公里,人口1.2万。103省道横穿全境。辖象湖、下地、土坑、杨美、灶头、上德安、下德安、长塔、科山、禄前、宽田、丰华12个村委会。乡镇企业有茶厂、纸厂、小水电站。农业主产水稻,兼产竹木、松脂、茶叶。.  

赤水镇

  漳平市辖镇。1951年属第一区,1955年析设第四区。1956年属双洋区。1958年属东风公社,1961年析设赤水公社,1984年改乡,1995年建镇。位于市境西北部,距市府37.5公里。面积187平方公里,人口0.8万。通公路。辖赤水、田马、岭兜、香寮、安坑、大坑、罗坑、黄山、石寮9个村委会。乡镇企业有石灰石矿、铁矿、煤矿、活性碳厂、竹木器厂、小水电站。农业主产水稻。林业资源丰富,是市木材主要产地。盛产茶叶、茶油、笋干、菌类。名胜有“穿云洞”、“风洞”、“天台庵”、“凤翔千仞”摩崖石刻。.  

芦芝镇

  漳平市辖镇。1949年后属桂华乡,1958年属红旗公社,后并入城郊公社,1961年析设芦芝公社,1984年改乡。位于市境中部,距市府4.7公里。面积145平方公里,人口1.4万。鹰厦、漳泉肖铁路经此并设站。辖东坑口、芦芝、月山、圆潭、涵梅、华寮、大深7个村委会。矿藏有铁、煤、辉绿石。乡镇企业有水泥厂、硫酸铝厂、林场。农业主产水稻,兼产蔬菜。水果素以甘蔗、桂花柚著称。省、地区铁矿、闽西化学实业有限公司及市办木材公司、瓦楞板厂设境内。.   芦芝地处漳平市东南部,境内矿产资源丰富,是省级生态乡镇和龙岩市30个“工业强镇”之一。  

西园乡

  漳平市辖乡。1958年属党泰公社,1961年析设西园公社,1984年改乡。位于市境中西部,九龙江上游,距市府7公里。面积76平方公里,人口1.4万。鹰厦、漳龙铁路及103、208省道纵横全境。辖西园、卓宅、遂林、进庄、基泰、钟秀、丁坂、前洋坪8个村委会。乡镇企业有水电站、林场、小煤矿。农业主产水稻。素以盛产糖蔗、红糖著称。考古发现新石器时代古文化遗址3处。“碧潭澄鉴”为漳平八景之一。.  

南洋乡

  "南洋乡——漳平水仙茶之乡    近年来,南洋乡按照“打造绿色产业树品牌、实施品牌战略增效益、实现效益奔小康、建设生态农业强乡镇”的思路,致力做大做强茶产业,全乡茶叶总量迅速扩张,茶叶质量进一步提升,2005年全乡茶叶面积达1.3万亩,总产量1489吨,年创产值6000万元,茶叶已成为南洋经济的支柱和特色产业。      目前南洋乡拥有全省500强龙头企业1家,龙岩市“三个一百”农业项目1家,其他形式的企业23家,2005年龙头企业交易额达2700万元,带动出12个生产基地,176个农户从事规模生产经营,有力地促进了农民增收。2003年全乡茶园已通过省无公害认证,投资320万元300亩盛菁有机茶示范基地,已于2005年3月获得省有机食品认证中心认证颁证,进入有机食品过渡期。   南洋乡是闽西著名茶乡,生产历史悠久,元代就已开始种植。它以盛产水仙茶闻名遐迩,素有“水仙茶之乡”美誉。尤以生产水仙茶著称于世,是世界上唯一生产水仙茶饼的发源地。水仙茶是乌龙茶类唯一的紧压纸包茶,它以其优异的品质和独特的风格,于1995年在北京举办的中国第二届农业博览会荣获金奖。2000年7月,国内唯一乌龙茶类紧压茶--漳平水仙饼获国内先进水平,被中国茶叶博物馆作为名优茶收藏陈列,曾在中国博览会、厦门“中日韩”国际文化交流会、省鉴评会获得13个金奖,注册有“启甘”、“盛菁”、“南奇”等12个茶叶商标。    如今,南洋茶乡讲究信誉,遵守合约,依法经营,构建“诚信南洋”和谐社会,开展创建茶乡文化大户活动,挖掘淀积已久的茶乡文化,收集、整理古扑浓郁的民间茶艺、茶乡发展史,茶乡新风尚,结合九鹏溪旅游景区开发建设推出“水上茶乡”,先后在梧溪村、营仑村建立了茶乡文化示范大户,推出了南洋新一代茶师和南洋茶王村形象,设立“茶文展示室”、展示茶乡发展史,设立“茶文化教育馆”,从学生教育做起,形成人人“爱茶业、讲茶叶、论茶趣”的浓厚氛围,创建了北寮客家文化大户推出水仙茶发源地。    南洋乡地处九龙江源头,山青水秀,人们纯朴,永漳国防战略公路穿乡而过,村村通水泥路,九鹏溪溪旅游景区已对外营业,二期工程正在紧张实施中,南洋乡成了得天独厚的区位和交通优势,欢迎广大有识之士前来投资洽谈业务。 ".  

官田乡

  漳平市辖乡。1940年为官田乡,1956年并属第三区,1958年为官田公社,1984年改乡。位于市境东南部,距市府28公里。面积167.5平方公里,人口1.1万。306省道横贯中部。辖官东、官西、石门、山贝、坪山、黄坪、下浙、梧村、梅营、豪山、和坑、桂东12个村委会。矿藏有铁、石墨、石英石、花岗岩。乡镇企业有铁合金厂、竹器厂、石材厂、水电站、林场。农业主产稻,兼产木材、毛竹、土纸、菌类、紫胶。豪山村“苦笋林尖”为全市第一高峰。.  

吾祠乡

  "吾祠乡位于福建省漳平市北部边隅,从北到东与三明市大田县和泉州市永春县毗邻,从南到西与本市象湖镇、溪南镇、新桥镇和灵地乡接壤,是三明、泉州和龙岩三地市的结合部。全乡区域面积12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936亩,其中水田5884亩。辖9个行政村,26个自然村,56个村民小组。2000年末总人口6928人,农业人口6732人。公路距县城86公里。乡政府驻地吾祠村后隔洋,古属芦溪社,海拔740米,年平均气温17.8摄氏度。    戴云山脉蜿蜓全境,山峦重叠,坡陡壑深,大部分属海拔七、八百米的中山地带。全境地势高峻,境北的一项尖山,海拔1413米。南坡之水汇潴溪南溪。北坡之水流入大田县,是闽江与九龙江的分水岭之一。    吾祠资源十分丰富。地表有毛竹12006亩,木材储蓄量66.5万立方米;地下矿厂有:低硫无烟煤储量达5000万吨以上,还有石灰石、铅锌矿、铁锰矿、高岭土等。    10年来,吾祠乡紧紧围绕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实事求是、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有力地推动了全乡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持续、稳步发展。乡财收支基本保持平衡,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教育、文化、卫生、科技等各项事业取得新的成就。2000年社会总产值达7508万元,年递增6.85%;工农业总产值4465万元,比1990年增长5.6倍,财政总收入245万元,比1990年的50.76元增长4.8倍;农业人均收入2010元,比1990年的508元增长2.96倍。计划生育率100%。全乡基本实现了政治稳定、社会安定、经济发展、群众生活水平逐步提高的良好局面。    10年来,吾祠乡立足山区优势,依靠科技兴农,增加农业投入,积极调整产业结构,推进高优农业发展进程,使广大农民增产、增收、增效。2000年全乡农林牧渔总产值(1990年不变价)1195万元,比1990年的590万元增长2.02倍。其中:农业总产值528万元,比1990年的232万元增长2.28倍;牧业产值233万元,比1990年的102万元增2.28倍;渔业产值38万元,比1990年的4万元,增长9.5倍。.  

灵地乡

  "灵地乡位于漳平市北部,西、南与新桥镇毗邻,东接吾祠乡,北与大田县上京镇、桃源镇相交界,海拔480米,年平均气温18.2度,全年无霜期235天,气候温和,四季长青,是炎热夏日的避暑胜地,这里民风纯朴、热情好客、自然地理条件优越,素有山青水秀、人杰地灵之称。    灵地乡土地总面积112平方公里,所辖11个行政村,36个自然村,85个村民小组,现有人口8051人,耕地面积6119亩,人均耕地0.76亩,是一个地广人稀的小山乡。    灵地乡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全乡拥有林业用地14万亩,林地面积12万亩,森林覆盖率达86%,毛竹蓄积量250万根。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如无烟煤、高岭土、石灰石、灰绿岩、铅、锌、铁、锰等矿。其中,无烟煤储存量达1200万吨以上;高岭土矿储量达100万吨。水利资源丰富,已拥有大洋电站、西坑电站等电站群,电力通讯发达,有3.5万伏高压线贯穿灵地乡南北,安装了中期程控电话模块,充分满足各种生产生活需要。    2001年全乡工农业总产值4983万元,其中农业产值2860万元,工业产值2123万元;乡镇企业总产值6181万元,财政收入350.95万元,其中预算内财政收入199.3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593元。    灵地乡本着资源共享的原则,欢迎有识之士前来洽谈,共同创造新明天。   ".  


赤水镇特产大全




赤水镇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