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脚坡村属于冷水溪乡下设行政村,与木江村、红星坪村毗邻。总面积2.16平方公里。辖9个村民小组,158户,722人,气候特点春温多变、夏季炎热、秋温速降、冬季低温,四季分明。山体雄伟挺拨,峰峦叠嶂,远青近绿,古木参天,树木幽深、层次分明,奇幻而又壮观,景观独特,美不胜收。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520628208 | 554100 | -- | 查看 三脚坡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双龙村 |
双龙村属冷水溪乡政府所在地,2007年与原来道坨村合并为现在的双龙村。全村所辖23个村民组,650户、2980人。现有村支部委员5名、村干部5名、党员50名。近年来,双龙村党支部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创建“五好”党支部为目标,积极工作,全面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充分发挥村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实现了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稳定。现在的双龙村,在上级党委的正确领导下,村委班子团结上进,能认真完成上级党委、政府交给的各项任务,全村50个党员,绝大多数能为发展村级经济出谋划策,群众口碑很好。每年村支两委开会,都始终把提高党员的政治思想素质、发展年轻党员和发展村级经济作为重点,为此,村委经常召集全村党员学习党课,利用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开展培训工作。通过村委会成员和全体村民的共同努力,现18个村民组实现通水,14个村民组实现通组公路,农网改造100%,2008年人均纯收入达2846元,人民群众满意度高。 |
罗袍村 |
罗袍村位于冷水溪乡东大门,距离冷水溪乡政府驻地4公里。境内资源丰富,气候宜人,交通便利,溪流纵横。自2008年与原牛塘合并后,现下辖32个村民组728户、3582人。在新一届村领导班子的努力和精心谋划下,罗袍村各项事宜获得了蓬勃发展。一、组织建设依法有序开展,成果明显罗袍村现有党员58人,入党积极分子6人,预备党员1人。在县委、政府、冷水溪乡党委、政府的领导下,罗袍村每季度组织党员、入党积极分子、预备党员学习党的知识1—2次;每月借助农村党员干部现行远程教育平台,组织党员、村支两委人员学习党的政策、法律法规、农村卫生、计划生育等知识3次以上,进一步提高党员自身素质和为民服务意识。通过努力,罗袍村组织建设成果明显。1999年被铜仁地委行署授予“治安综合先进”奖;2001年被县委授予“五个好”党支部;2006年被铜仁地委行署授予“社会综合治理先进村”;同年被县委授予“先进基层组织和文明村寨”奖和县民政局授予的“村民自治模范村”奖。2006年被批准为新农村建设示范点;2008年被乡党委批准为“农村基层党建示范村”、“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示范点”。二、基础设施明显改善,投资潜力的大罗袍村交通便利,松印公路穿村而过,罗(袍)通(塔坪)公路将全村15个村民组有机连于一体,拟建罗(袍)(龙)坪公路又将8个村民组融为一片,将达到全村90%以上村民组通公路,村民通往小康社会的康庄大道正在形成。三、矿产、林业、水利资源丰富,极具开发价值罗袍村辖区内矿产资源丰富,已探明的有钒矿、铅矿、磷矿和铜矿石等,品质好、储量大。森林覆盖率高,村集体龙江林场1700多亩,主产杉树。位于干山组为民木材加工厂,年加工木材2000余个立方。松江河流经罗袍村7个村民组,渔业资源广。便利的交通,丰富、优质的水利资源和高产的粮食作物,带动了罗袍村养殖业。已建的黄泥坳任达刚养猪场点地半亩,存栏猪50余头;石板溪任明文养牛场借助龙江林场放牧,现有存栏牛30余头,且已初见效益。罗袍村在各级领导的热心关注和全村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各项事业虽然有了一定发展,但离人民群众的要求还远远不够,开发利用不足,需要解决的问题还很多,制约罗袍村发展的因素还大量存在,但全村人民有信心,有勇气,有决心参与共建美好家园。 |
木江村 |
木江村位于冷水溪乡南部,距离乡政府3公里,是松江河的发源地,交通便利,物产丰富。2007年与陆家坝村合并为现在的木江村。全村所辖29个村民组,650户、2850人。现有村支部委员4名、村干部4名、党员43名。 |
石门村 |
石门村地处冷水溪乡西北角,辖23个村民组657户共2861人。支部现有党员45人,支部委员5人,是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示范基地和党建工作示范点。 近年来,石门村党支部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开展好“三个建设年”和“四帮四促”活动,以创建“五好”党支部为目标,全面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充分发挥村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实现了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稳定,在上级各级党委的正确领导下,村、支两委委班子团结上进,认真完成上级党委、政府交给的各项任务,全村种植烤烟300亩,养殖生猪4000余头,在村支部一班人的带领下,全村人民正以昂扬的斗志、饱满的热情,努力建设自己的生活。 |
红星村 |
红星村属于冷水溪乡下设行政村,与木江村、桐子坪村比邻。总面积4.56平方公里。辖11个村民小组,212户,956人,气候特点春温多变、夏季炎热、秋温速降、冬季低温,四季分明。山体雄伟挺拨,峰峦叠嶂,远青近绿,古木参天,树木幽深、层次分明,奇幻而又壮观,景观独特,美不胜收,使人心旷神怡。 |
通塔坪村 |
通塔坪村地处冷水溪乡东北角,辖233户共1009人。支部现有党员5人,支部委员3人,全村国土面积为5.2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54.7亩,人均占有耕地0.45亩,年人均收入为1538元,是我乡少数民族集中地,全村有少数民族412人,占总人口的40.8%。是我乡公推直选试点村之一。 近年来,通塔坪村党支部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开展好“三个建设年”和“四帮四促”活动,以争创“五好”党支部为目标,全面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充分发挥村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实现了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稳定。 在上级各级党委的正确领导下,村、支两委委班子团结上进,认真完成上级党委、政府交给的各项任务,在2010年村年终考核中,荣获全乡综合考核一等奖。 |
赵家沟村 |
赵家沟村属于二类贫困村,辖区内共237户1070人,其中少数民族55人,占总人口5.4%,支部现有党员28人,入党积极分子5人。全村国土面积8.8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86.28亩,人均占有0.6亩,2010年人均占有粮食250公斤,年人均收入为1624元。 赵家沟村境内矿产资源丰富,被誉为黔东地区锰工业后花园。现在的赵家沟村,在新一届村支两委班子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已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
黑水村 |
黑水村位于冷水溪乡北部,距离乡政府12公里,是冷水溪乡锰矿产地。全村所辖20个村民组,383户、1673人。现有村支部委员2名、村干部3名、党员23名。近年来,黑水村党支部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充分发挥村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实现了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稳定。 近年来,黑水村支两委以打造和谐矿区为目标,积极处理各种矛盾纠纷,得到了群众的高度赞扬。 |
三脚坡村 |
三脚坡村属于冷水溪乡下设行政村,与木江村、红星坪村毗邻。总面积2.16平方公里。辖9个村民小组,158户,722人,气候特点春温多变、夏季炎热、秋温速降、冬季低温,四季分明。山体雄伟挺拨,峰峦叠嶂,远青近绿,古木参天,树木幽深、层次分明,奇幻而又壮观,景观独特,美不胜收。 |
三阳村 |
三阳村位于冷水溪乡西北角,与重庆市秀山县接壤。全村辖13个村民组315户1336人,村党支部有党员43人,支部委员3人,村、支两委干部3人。全村耕地面积742亩,林地2134亩。现是县级“五好”基层党组织,2011年被县委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 近年来,三阳村以“-”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依托扎实的党建工作基础,认真贯彻落实地、县各级党组织关于开展“五好”基层党组织创建活动要求,以班子建设为主导,带领全村广大党员和村民,确立好发展思路,现在的三阳村,村容整洁漂亮、村民富裕安康。近年来,先后被地、县、乡几级党委、政府评为“人口与计划生育先进集体”、“先进党支部”、“文明村寨”、“社会治安平安创建模范村”等称号。主要做法是: 一、组织好村、支两委换届,选优配强领导班子 在乡党委政府的领导下,认真规范考察后备干部,为村级领导班子抓好梯队建设。特别是在村级换届中,充分尊重民意,依照程序,层层推选,0完成村委会和村党组织换届工作,换届后,新班子团结一致,全力带领广大群众发展经济、发展致富,在群众中的威望进一步提升。 二、强化理论学习和培训,建立一支好的党员干部队伍 始终把提升素质能力、优化队伍结构作为发挥党员队伍先锋模范作用的基础性工作来抓,一是积极开展党员教育活动。坚持和完善“三会一课”、民主生活会等制度,每年召开四至五次全体党员会议,认真组织党员进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以及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全力促进党员的党性修养和工作作风,努力提高党员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实际工作能力。充分利用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平台,对党员进行现代科技知识、实用技术和法律法规的培训和学习,增强党员的发家致富本领。二是学习认真抓好党员发展工作。在发展党员时,严格把好入口关,始终坚持党员发展十六字方针,对入党积极分子按照党员的标准,从严要求,组织入党积极分子学习新党章,写思想汇报,开展同他们谈心与交流,提高对党的认识,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克服急躁情绪,接受组织考验,真正做到从思想上和组织上完全入党。 三、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动作用 坚持从提高党员干部“双带”能手入手,通过支部帮教、党员帮扶、干部帮带的“一对一”帮扶,让一批批党员致富,能手入党,党员能手参加村务管理。村支部书记吴鹏飞同志原来从事个体经营,自当选村支部书记后,积极带领引导当地群众开展创业活动,2007年种植中药材白术10亩,收入3万余元,2008年带动三阳村30多户种植白术面积达300余亩,创利达10万元,人均增收700多元。支部党员吴林军同志,是三阳村有名的种、养能手,2008年养殖清水鱼5万余尾,栽种中药材金银花2万株,在他的带动下,全村现在栽种金银花达200万株,在党员干部的“双带”效果示范下,村民在致富的道路上也都有了门路,有5户靠种植中药材发家致富,在三阳村街道修建了砖房。 四、健全各项机制,使工作运行规范,服务优质高效 建立健全三会一课制度、民主评议党员干部制度、党员电化教育制度、党员议事会制度、财务制度、党务村务公开制度等,并严格对照执行,做到工效挂钩,工作协调、服务有力。定期进行村务公开、党务公开,定期召开班子民主生活会和党员议事会。各项制度完善后,管理措施容易到位,两委班子关系协调,工作开展井然有序。 五、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自2007年以来,村、支两委通过积极争取农业等开发项目,修建防洪堤300米,完成土方10万立方米,有效地解决了河道两边的农田不被洪水损坏,同时也解决了下游农田的蓄水、灌溉难题,硬化三阳街道并安装街道景观灯47盏,完成了全村农网改造,修建了通村、通组公路20余公里。以上这些基础实施建设,极大地方便了村百姓的生产生活,也提高了村党支部的凝聚力。 几年来,三阳村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一定成效,村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全村社会治安良好,无-事件,各项事业都协调健康稳步发展 |
木材村 |
木材村位于蜚声中外的梵净山麓,碧波荡漾的沅江源头,与重庆市秀山县、贵州省印江县接壤,全村国土面积1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449.52亩,林地面积16678.05亩,辖26个村民组498户2272人。其中少数民族152人,占总人口7.0%,属松桃县冷水溪乡二类贫困村。 这里民风淳朴、气候宜人。春暖夏凉,四季分明,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海拔落差大,立体型气候特征明显,生物多样性突出,森林植被和中药材资源丰富,农业生产条件得天独厚,是发展中药材种植的绝佳境地,也是避暑修养的绝好去处。 这里风光秀丽,古老神奇。有丰富的民族民间文化和自然风光,境内有匪夷所思岩山关、河水清澈的白马泉、神奇美丽的大湾洞、高耸入云的轿子顶、峰峦叠嶂的十万屯与毗邻的飞岩湾、大渔泉、仙人桥、十里峡谷等连接在一起,堪称上天的得意之作。 这里继承发扬着很多历史悠久的楚文化,有傩戏中的“上刀山、下火海”等民间绝技,骠悍激越的狮舞表演,元宵花灯等,无不令人心旷神怡,是旅游观光的好地方。 这里区位适中,地理重要。1997年境内秀印公路的开通,大大缩短了印江、铜仁地区“西五县”进入重庆市的距离,开辟了铜仁地区“西五县”通过印江进入重庆市的一条捷径,打开了进入长江口岸、秀山火车站的重要通道,成为重庆、四川、湖南等地游客到梵净山旅游的黄金路线,促进了重庆、印江、铜仁地区西五县周边经济的良好发展。 这里水质优良,水源丰富。境内白马泉盛产冷水及亚冷水,年资源总量1亿多立方米,常年水温14—22℃,PH6.5—7之间。泉水符合国家渔业水质标准,特别适合养殖娃娃鱼和鲑鲟鱼类,白马泉河已于2011年被列入国家级大鲵保护区。随着国际国内市场需求量的不断增大,冷水鱼类和亚冷水鱼类水产品已供不应求,销售前景广阔,投资效益日渐突显。2010年以来,已建成大鲵养殖基地2个,占地面积100余亩,驯养大鲵4000多尾,其中有近1000余尾可达1.5公斤。 目前,全村电网改造已完毕,移动通信和网络整体覆盖,随着国发2号文件的出台,西部开发的深入实施和沿海辐射西移,各级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木材村将以独具的优越区位,丰富的资源、优惠的政策、文明开放的形象和良好的社会环境,喜迎四方客商前来观光旅游,投资开发,共谋发展。 |
桐子坪村 |
桐子坪村位于冷水溪乡西北角,与重庆市秀山县钟灵乡接壤。全村391户1608人,村党支部有党员29人,支部委员3人,村、支两委干部3人。全村国土面积12.2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026亩,林地2134亩。 近年来,桐子坪村以“-”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班子建设为主导,带领全村广大党员和村民,确立好发展思路,现在的桐子坪村,村容整洁漂亮、村民富裕安康。特别是在我县教育局的帮扶下,村完小办学条件不断改善,村级公路畅通,干群关系和谐。 桐子坪村坚持从提高党员干部“双带”能手入手,通过支部帮教、党员帮扶、干部帮带的“一对一”帮扶,让一批批党员致富,能手入党,党员能手参加村务管理。村文书符林松同志有了自己创业的经验,积极带领引导当地群众开展创业活动,2007年带领村民种植中药材白术200余亩,收入20万余元,党员干部的“双带”效果示范下,村民在致富的道路上也都有了门路,有25户靠种植中药材发家致富。 |
齐心坝村 |
齐心坝村位于冷水溪乡西北,距离冷水溪乡29公里,全村辖183户,805人,国土面积6.8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19.95亩。人均占有0.77亩,2010年人均粮食收入258公斤,年人均收入1620元。支部现有党员23人。 近年来,在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该依托土地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烤烟和中药材种植,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 |
陶家沟村 |
陶家沟位于冷水溪乡西北角,距冷水溪乡25公里。全村所辖8个村民组,196户、770人。现有党员18名。全村耕地面积483.22亩,人均占有0.63亩。人均占有粮食245公斤,年人均收入2407元。 陶家沟村森林植被很好,覆盖率达65%,林中树木品种多,有珍贵的红杉树,有竹林近30亩,是人们避暑的好去处。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