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福建省 >>宁德 >> 寿宁县 >> 犀溪镇

犀溪镇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犀溪镇谷歌卫星地图)


犀溪镇简介

  寿宁县辖镇。1958年设红旗公社,1970年更名犀溪公社,1984年改乡。位于县境东部,面积130平方公里,人口1.6万。寿宁、泰顺公路过境。辖犀溪、李家山、武溪、山后、磜坑、赖家洋、大王前、西浦、仙峰、甲坑、渡家洋11个村委会。农业主产水稻、薯类,兼产油茶、茶叶、花菇、竹木。.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约1.6万人 130平方公里 350924104 352000 0593 查看 犀溪镇谷歌卫星地图

犀溪镇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西浦村 - -

----

查看 西浦村谷歌卫星地图

犀溪镇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鳌阳镇

  鳌阳镇地处福建宁德寿宁县境中部,是闽浙两省的交界地,镇所在地位于东经119°、北纬27°27′的交点附近,海拔752米,人口28494人,以汉族为主,另有畲、回、满族等少数民族。   鳌阳镇地处福建宁德寿宁县境中部,是闽浙两省的交界地,镇所在地位于东经119°、北纬27°27′的交点附近,海拔752米,人口28494人,以汉族为主,另有畲、回、满族等少数民族。辖7个村民委员和2个居民委员会。   下辖行政村是:鳌东村 梅溪村 茗溪村 横程村 安漳村 蟾溪村 大同村 。   鳌阳镇是寿宁县的交通枢纽。公路南经枫(洋)湖(塘坂)线达福安、宁德、福州、广州、上海等市;东沿寿(宁)泰(顺)线达浙江省泰顺县;西南有寿(宁)澄(源)线至政和、邵武、建阳、南平等市(县);另经凤阳抵周宁县;西有寿(宁)庆(元)线达浙江庆元县;北经寿(宁)枫(洋)线达浙江省景宁县。   -   自然特征   古名杨梅村,因形似鳌鱼而出名。溪流下切,形成幽深峡谷,地势高低起伏。气候温暖湿润,雨量丰富,年降雨量是1907.5毫米,年平均气温15.2℃,无霜期265 天,年平均日照时数1800小时。全镇气候温暖湿润,雨量丰富,农业以种植业为主,特色农副产品有花菇、茶叶、马铃薯、中华猕猴桃、油萘、反季节蔬菜、花卉、蘑菇等。冶金、食品、竹木玩具、轻纺、陶艺、化工、建材等产业初具规模。花菇、茶叶、镁硅、镜片、石雕、木雕、金属硅、等20多种产品享誉国内外。   城区面积1.2平方公里,城区现有主要道路4条,总长4.8公里,有日供水量6000吨的自来水厂一座,有容量11300千伏的变电站。城区绿化面积5万平方米。在发挥传统造纸、雕刻、建材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电力和冶金业,形成以茶叶、蔬菜、食用菌、家禽养殖、林竹等为商品的生产基地。   -   历史沿革   概论   明景泰六年(公元1455年)议割政和、福安两县之地设寿宁县以来,鳌阳镇即为县府驻地。因自城北镇武山俯视,形如鳌鱼,故称“鳌阳”。民国时期,鳌阳镇属一区管辖,为区署驻地;1934年设鳌阳镇。新中国成立以后至1958年5月,鳌阳镇属一区管辖,1958年撤区成立超英人民公社;1960年恢复鳌阳区,1965年撤区分设鳌阳镇和鳌阳公社(同驻鳌阳);1966年鳌阳公社改称大安公社迁驻大安,鳌阳镇改称城关镇;1983年复名鳌阳镇,镇政府与县政府同驻鳌阳,鳌阳镇住址:城关解放街41号。   详解   古名杨梅村,因形似鳌鱼而得名。建县时,为就近控制官台山,维持治安,以及防止大宝坑银矿被盗采,遂选定杨梅村为寿宁县治。   明代,城内便设有22个甲,占全县总甲数(今属周宁县除外)204甲的10.8%。当时的小城不过千人,交通闭塞,生产、消费水平低下,正街铺行数家,容不下三担货,故称“三担街”。民国时期,镇上只有一家小型碾米厂,一所初中,一所小学,在校生最多时不上500人。解放后,鳌阳镇成为全县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尤其自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的经济政策以来,鳌阳镇的中心地位和辐射作用不断增强。至1989年底,镇内有纺织、食品、化工、电子光仪、日用品等县办、镇办工厂32家,工业总产值4473.86万元,占全县的63.65%;有中学2所、职业高中1所、小学2所、幼儿园2所、技工学校1所,在校生达6054人。同年,创税收384.34万元,占全县的59.82%;居民储蓄余额达1693.5万元,占全县的42.46%;全镇拥有大小汽车228辆、自行车3200辆,分别占全县的92.31%和64%;县、镇医院拥有病床146张,占全县的38.21%。镇上大大小小各种店铺有404家,每日流动人口达2000多人。   鳌阳镇所辖的茗溪村,是北宋初期寿宁第一个进士、曾任礼部侍郎的陈洪轸的故乡。明清时期,镇内居七品以上的-有15人。理学名儒柳元,曾任广东珉府教授,著有《剑溪讲余》、《长溪讲余》二刻(已佚)及《山居赋》传世。民国时期,任过县、团长或相当于县、团级以上职务的有7人。鳌阳镇还是无产阶级革命家范式人和闽东早期革命领导人叶秀蕃的故乡。[1]   -   人文景观   鳌阳镇所辖的茗溪村是北宋初期寿宁第一进士,曾任礼部侍郎的陈洪轸的故乡。明清时期,镇内居七品以上的-有15人。理学名儒柳元,曾任广东珉府教授,著有《剑溪讲余》、《长溪讲余》二刻(已佚)及《山居赋》传世。明清时期,任知县的有柳上芝、叶朝奏、叶朝镇、叶懋南、柳春芳、范民誊、柳汝霖、柳椿等15人,民国时期任县长以上的有:叶明琨、陆舆、柳和良、柳心泰、柳和施、叶光汉、叶渊鴗等七人。无产阶级革命家范式人和闽东早期革命领导人叶秀蕃、范铁民、范义生、范振辉、叶少琴等都为革命事业做出重大贡献。      烈士陵园“建于1964年,选在鳌城八景之一的螃蟹山上,占地面积73亩,是现鳌城规模较大的公园之一,经过数十年的不断发展和精心管理,现在是四周花繁草茂,树木参天,小径通幽,鸟语花香,陵园中心“革命烈士纪念碑”高达16.8米,全部以花岗岩砌成,四周雕刻“革命烈士纪念碑”七个大字,碑座正面有0寿宁县委、县人民委员会镶的“永垂不朽”石匾,东面有0福安地委、专员公署,军分区题词“赤胆忠心为祖国、革命精神启后人”匾,南北分别有叶飞、范武人题词。其次是“思源亭”和“烈士墓”,其建筑甚为壮观,整个烈士陵园成为鳌城市民晨练、习武、健身、休闲的主要活动之地。   廊桥,鳌阳镇境内现在尚存有建造年代古老的木拱廊桥4座:飞云桥、升平桥、仙宫桥、登云桥,其悠久的历史、精湛的技艺,在中国桥梁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均被列为文物保护单位。  

斜滩镇

  寿宁县辖镇。1958年设斜滩公社,1984年建镇。位于县境东南部,面积140平方公里,人口2万。福(安)寿(宁)公路过境。辖斜滩、石井、钱塘、水北、香菇山、新村、王溪、楼下、奖禄、青垄、元潭、厝基、山田、印潭、外洋15个村委会和斜滩居委会。农业主产水稻、薯类,兼产茶叶、香菇、竹木。.  

南阳镇

  南阳镇位于寿宁县东南部,因背依南山,地势向阳,故名南阳。现辖20个村民委员会,138个自然村,3万多人口。土地总面积126平方公里,其中林地15万亩,茶园2.2万亩,果园近万亩。境内平均海拔540米,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土壤肥沃,物产丰富。2003年公农业总产值2.1亿元。这里是寿宁重要的物资集散地,素有“寿宁好南阳”之称。   南阳交通发达,双湖二级公路贯穿10个行政村,北上县城10公里,南接同三高速公路(福安接口)51公里,东去浙江省泰顺县30公里,规划中的福安至泰顺高速公路将在此上下。这里是寿宁的交通枢纽。   坐落在南阳镇的福建省闽浙边界寿宁工业园区更具无限魅力,深受温台地区客商的青睐。园区规划面积7000亩,2003年被确定为省级工业园区基地。第一期开发2000亩,已开发1000亩,已有来自台湾、北京、上海、广州、福州、温州等地20多家企业入园。这里,是客商发展创业的处女地。   丰富的物产资源   南阳的物产和矿产资源丰富。物产主要有茶叶、水果、板栗、毛竹、太子参。茶叶是南阳的传统产业,年产量达到1200吨以上,且品质优良,“博韵”、“煮英”等品牌茶叶畅销海内外市场。矿产主要有白云石、叶腊石、金属镁等,储量大,易开发。   南阳镇民风纯朴,群众好客,干部热情,让客商有“宾至如归”的感觉。这里的旅游资源丰富,有名闻遐迩的南山顶、金鸡山、金鸡巢、龟湖等自然景观以及众多的千年古刹和古廊桥等人文学观。南山顶海拔1255米,是寿宁走廊最高峰,上有千年古刹、摩崖石刻、鲤鱼朝天、冯梦龙塑像等名胜古迹,是闽东著名的旅游避暑胜地。.  

武曲镇

  寿宁县辖镇。1958年设武曲公社,1984年改乡,1994年建镇。位于县境东南部,面积63平方公里,人口1.3万。辖武曲、甲峰、大韩、象岩、塘西、承天、梅洋、小溪、桦垄、南岸、白岩11个村委会。农业主产水稻、薯类,兼产茶叶、花菇、竹木。.  

犀溪镇

  寿宁县辖镇。1958年设红旗公社,1970年更名犀溪公社,1984年改乡。位于县境东部,面积130平方公里,人口1.6万。寿宁、泰顺公路过境。辖犀溪、李家山、武溪、山后、磜坑、赖家洋、大王前、西浦、仙峰、甲坑、渡家洋11个村委会。农业主产水稻、薯类,兼产油茶、茶叶、花菇、竹木。.  

凤阳镇

  寿宁县辖乡。1958年设凤阳公社,1984年改乡。位于县境南部,面积85平方公里,人口1.5万。辖凤阳、刘厝、基德、北山、廷加洋、东岭后、官田、官田洋、大石、下墩、福后、上大洋、天香13个村委会。农业主产水稻、薯类,兼产茶叶、竹木。.  

大安乡

  大安乡位于洞宫山脉东麓,境内多山,海拨高,落差大,水资源丰富,是赛江西溪的源头,目前已建的电站有泮洋狮子口水电站,在建的有犀溪电站(判地库区),正在筹建的有溪乾电站(二级).   境内矿产资源主要以金银矿,叶腊石,高岭土,石材材为主,明未年间,朝庭曾在我乡现溪乾村的太监府设点开采官银,该村也因当年住有钦差监银太监而得名.现正在勘探的有炭山探区,炭岔头探区,温洋探区.叶腊石以村头矿点分布较丰富,高岭土主要分布在泮洋村,石板材以红岩为主,并有辉绿岩,青石等..  

坑底乡

  寿宁县辖乡。1965年设坑底公社,1984年改乡。位于县境东北部,与浙江省泰顺县、庆元县、龙泉县接壤,古有“闽浙咽喉”之称。面积197平方公里,人口1.8万。辖坑底、榅当洋、芎坑、上东、林山、地源、小东、龙溪、地洋、长岭、司前、归洋、大岭、浩溪、半岭洋、李家洋等16个村委会。农业主产水稻、薯类,兼产茶叶、花菇、竹木。.  

清源乡

¡¡¡¡ÊÙÄþÏØÏ½Ïç¡£1959ÄêÉèá·üÙ¹«É磬1981Äê¸üÃûÇåÔ´¹«É磬1984Äê¸ÄÏ硣λÓÚÏØ¾³Öв¿£¬Ãæ»ý80ƽ·½¹«ÀÈË¿Ú1.6Íò¡£¸£°²¡¢ÊÙÄþ¹«Â·¹á´©È«¾³¡£Ï½ÇåÔ´¡¢Ë«Ïª¡¢½ÇÁÖ¡¢ÈýÍûÑó¡¢á·üÙ¡¢üÙβ¡¢´åβ¡¢Öñƺ¡¢ÆºÑÒ¡¢·û¼Ò³m¡¢ºóÑó¡¢Í¯Ñó¡¢ÍâΤ¡¢Ð¡ÍÐ14¸ö´åί»á¡£Å©ÒµÖ÷²úË®µ¾¡¢ÊíÀ࣬¼æ²ú²èÒ¶¡¢»¨¹½¡¢Öñľ¡£.¡¡¡¡[¸ÐÐ»ÍøÓÑ"louis1213"·ÖÏí´ËÄÚÈÝ¡£]

竹管垄乡

  寿宁县辖乡。1958年设竹管垄公社,1984年改乡。位于县境西南部。面积40平方公里,人口0.8万。福(安)寿(宁)公路贯穿全境。辖竹管垄、旁洋、江后、坑底林、李家洋、芹菜洋、刘坪、横山、后洋9个村委会。农业主产水稻、薯类,兼产茶叶、花菇、竹木。.  

芹洋乡

  寿宁县辖乡。1959年设芹洋公社,1984年改乡。位于县境西南部,面积90平方公里,人口1.8万。辖芹溪、下坪碓、茗坑、山头、阜莽、广地、溪源、发竹坪、九岭、尤溪、可观、底洋、修竹、下修竹、官路洋、葛藤岔、山底17个村委会。农业主产水稻、薯类,兼产油茶、茶叶、花菇、竹木。.  

托溪乡

  寿宁县辖乡。1960年设托溪公社,1984年改乡。位于县境西部,与浙江省庆元县相连。面积134平方公里,人口1.5万。辖托家、大黍、山口、圈石、磜底、峡头、阔丘、洋尾、坪坑、沙潭、江山、渺洋、溪坪、黄南州、磜头15个村委会。农业主产水稻、薯类,兼产茶叶、花菇、竹木。.  

平溪乡

  寿宁县辖乡。1960年设平溪公社,1984年改乡。位于县境西南部,面积186平方公里,人口2.3万。辖平溪、南溪、溪底、东木洋、亭下、柯洋、岭后、环溪、长溪、湖潭、木场、东溪、东山头、屏峰、岭根、岭兜、燕窠、龙头坑18个村委会。农业主产水稻、薯类,兼产茶叶、花菇、竹木。.  

下党乡

  下党乡位于寿宁县西部,东近托溪、芹洋,南靠平溪,西邻政和,北接浙江省庆元县。全乡有9个村委会,51个自然村,1310户,6995人。全乡总面积70平方公里,其中林地8.5万亩,耕地面积7176亩,茶园2500亩。海拔300—1045米(乡政府所在地410米),属中亚热带山地气候,年平均气温16.9℃,年平均降雨量1514mm,山高、林广、田少、人口密度小,自然条件恶劣,经济落后,是宁德地区四个特困乡之一,也是省定贫困乡。   1988年建乡以来,下党的发展得到省、地、县各级领导的重视和关怀,给予了许多的优惠政策和倾斜照顾,激发了广大干部群众艰苦奋斗和脱贫致富的信心。先后兴办了水、电、路、学校、广播电视、程控电话、集镇建设等基础设施,使新建乡的面貌焕然一新。   全乡工农业总产值从1988年的238万元增长到2001年的699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从1988年的146元提高到2001年2475元;乡村集体经济不断壮大,产业结构日趋优化,生产条件明显改善,农民生活不断提高,正向小康迈进。   下党乡山清水秀,资源丰富,是一块待开发的宝地,欢迎有志之士到下党乡安家落户,投资办厂,并参与基础设施,农业综合开发,产品加工,生产的经营管理,集镇建设等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开发与建设。乡党委、政府将满怀信心带领全乡人民团结奋斗,开拓进取,努力把下党乡建成兴旺发达、富饶文明的美好家园。.  


犀溪镇特产大全




犀溪镇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