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云南省 >>曲靖 >> 会泽县 >> 火红乡

火红乡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火红乡谷歌卫星地图)


火红乡简介

  " 火红乡位于会泽县东北部,距县城98公里,东北面与贵州省威宁县接壤。境内地形复杂,山高、沟深,小气候差异大,最低海拔1343米,年平均气温11.3度,年降水量800毫米,全乡辖18个村委会,211个村民组。2005年末总人口30166人,境内居住着汉、彝、苗、回等五个民族,全乡国土面积263.5平方公里,有耕地2.26万亩,人均耕地0.8亩有林地20万亩,牧草地2万亩,灌木地4.7万亩,森林覆盖率达30%,主要树种有华山松、云南松、罗汉松、冬瓜树,植被多为杜鹃、山茶、杨梅、马桑;经济林有核桃、板栗、黄果、苹果、花椒;全乡有水库3个,总蓄水量为126.5万立方米,风光涟漪;乡内有50余条沟谷流淌着具有极高开发利用价值的山泉水,矿产资源主要有无烟煤、莹石、铁矿,特色产品有黑山羊、马铃薯、勺冲角小黄姜、田湾紫皮大蒜。
  ".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约3.02万人 263.5平方公里 530326207 654200 0874 查看 火红乡谷歌卫星地图

火红乡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火红乡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金钟镇

  金钟镇位于乌蒙山主峰地段,会泽县镇中部,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灿烂文化、多民族杂居的省级文化名城。驻地翠屏村,海拔2120米,东与者海镇、新街乡接壤,北连乐业、五星乡,西接娜姑镇,南与待补、大海乡毗邻。金钟之名以金钟山而得名,境内属暖温带高原季风区气候,有典型的立体气候特点,最高海拔2500米,最低海拔1740米。年平均气温12.7℃,年平均降雨量822.8毫米,全年干雨季节分明。全镇国土面积556.421平方公里,辖37个村委会,其中7个社区,363个合作社,2004年末36279户131012人,城镇人口26145人,城区面积6平方公里。镇人民政府所在地居于县城,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2004年,全镇农村经济总收入28144.38万元,乡镇企业营业收入70081.2万元,实际利用外资400万元,财政收入1372.9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187元。2004年,实施省级“科普先进社区”1个,市县级科教小康示范村各1个,市科技特派员试点项目村2个,农函大绿色证书培训班1期,在“科教进社区”活动中,被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央精神文明指导委员会表彰为全国科教进社区活动先进集体,金钟镇黄牛冻精改良技术居于全省最高水平,懒兔养殖技术成熟推广应用,肉牛业和懒兔养殖成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亮点。按照“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的发展要求,以全县六大主导产业实施意见为指导,全镇畜牧业、玉米制种、蔬菜、水果、马铃薯、稻田养鱼等一批农业主导产业,坝区推进无公害蔬菜、玉米制种、优质水果、稻田养鱼、莲藕种植、小春洋芋六大特色农业产业进程。金钟镇是一个在地域上涵盖城区、坝区和山区的典型农业大镇,近年来,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相关职能部门的大力帮助指导下, 2004年累计投资3814.224万元,完成水利工程897件,解决、改善土地灌溉面积1.5万亩,解决人畜饮水21182人,29440头。全镇交通、通讯、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日趋完善;卫生、教学水平不断提高;生态环境、市场环境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调整成效显著。各族人民正依托地处县城的优势,利用金钟镇作为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的挈机,努力加快城镇化建设,大力推进城乡一体化,各项事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  

娜姑镇

  " 娜姑镇位于云南省会泽县西部,东距县城23公里,东接金钟镇、五星乡;南邻大海乡;西濒小江和金沙江,与东川区及四川省会东县隔水相望;北与老厂乡和巧家县蒙姑乡接壤。地理位于北纬26o19'~26o 35',东经103 o 03'~103 o 14',镇境内东西最大横距17公里,南北纵距30公里。镇政府驻地地理坐标为北纬26 o31'东经l03 o09',海拔1920m。系滇、川两省交界的乌蒙山区腹地。   娜姑镇土地总面积264.9平方公里,其中:坝区25平方公里,占土地总面积的9.5 %;山区239.9平方公里,占90.5 %。西部边缘为小江断裂带和著名的泥石流区。由于受小江、金沙江的强烈切割,河谷部分岩层垂直裂隙,形成深邃峡谷。整个地势由东北向西南倾斜,呈阶梯式下降,形成三级阶地的小坝子:拖车坝子,海拔2180米,面积7千亩;娜姑坝子,海拔1920米,面积3万亩;干海子坝子,海拔1620米,面积3千亩。境内最高海拔2896米(白龙潭粱子),最低海拔695米(小河口),全镇相对高差220l米。    娜姑镇境内群山绵亘,有大小山峰33座,属乌蒙山脉,均为由西北东南走向。其中白龙潭梁子海拔2896米,大竹山海拔2865米,那红山海拔2679米,薄刀岭海拔2410米,莲花山海拔2271米。    主要河流有小江、以礼河及海河,皆属金沙江水系。小江发源于寻甸县清水海,由南向北流入金沙江,全长148公里,下游流经娜姑镇境内28公里,流域面积60.4平方公里,河床高差305米,平均坡度为10.9 %。以礼河发源于待补镇的野马川,由南向北流经巧家县汇入金沙江,全长122公里,流域面积2558平方公里,河床高差1400米,年均流量15.9立方米/秒。海河发源于娜姑坝子北部,向南流经隧洞后,转向北流经王家山注入小江。全长28公里,年均流量1.24立方米/秒,流域面积191.7平方公里,河床高差为1220米,平均坡度40.3%,有效灌溉面积2121亩。    全镇属南温带高原季风气候,其特点是:夏无酷署,冬无严寒,四季不分明,干湿分明,由于境内地形地貌复杂,海拔相对高差大,立体气候十分明显,各种自然灾害频繁。境内冬季由于受大陆季风气候影响,气候干冷,雨量少,晴天多,风干物燥,年平均气温13.1oC ,最热月7月份月平均气温为19.4oC,最冷月1月份月平均气温5.1oC..  

迤车镇

  " 迤车镇有悠久的建制史和独特的气候条件,是会泽县北片典型的农业大镇,属会泽三坝两槽之一,距县城92公里,距昭通77公里,是连接会泽北片乡镇及部分省市的重要枢纽镇。辖区总面积47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6170亩,最高海拔2772米,最低海拔1190米。属高原季风气候,冬春季晴天偏少、风高物燥,秋季阴雨连绵、凉爽潮湿。年平均降雨量788.9毫米,年平均气温14.40℃,无霜期144天。境内“213”国道线贯穿11个村民委员会,是历史上有名的南方主干线之一,县乡公路两条50余公里,已有27个村委会、384个自然村通公路,公路总里程371.2公里。辖27个村民委员会、408个村民小组、 930个自然村、20784户、78132人,其中农业人口75577人,少数民族人口1378人,人口自然增长率6.9‰,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166人,人均有粮281公斤,农民人均纯收入1223元。    迤车镇主产水稻、玉米,经济作物主要是烤烟、鱼腥草、蔬菜,2005年粮食总产2298.3万公斤,2005年种植水稻640.3公顷,总产8917吨,种植马铃薯1788公顷,总产8519吨。经济作物24306亩,其中烤烟12500亩,总产127.5万公斤,总产值1402.5万元,平均斤价11元;鱼腥草(侧耳根)6000亩,产值达1200万元,平均亩产值2000元;无公害蔬菜3000亩,产值600万元,平均亩产值2000元。    005年全镇社会现价总产值18013万元,农村经济总收入16711万元,乡镇企业466个,从业人员2683人,总收入达8189万元。有中学3所,在校生4086人,有小学28所,在校生9695人,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9%。有中心卫生院两所,有医务人员98人,有病床120张,村卫生所27个,初级卫生保健员69人。   ".  

乐业镇

  会泽县辖乡。清代属丰乐里,1944年为乐业乡,1950年设第九区,1953年为乐业区,1970年改乐业公社,1984年复为乐业区,1987年轹布古镇析出置乐业乡。位于县境中部偏北,距县城42公里,距213国道10公里。面积197.7平方公里,人口3.3万。辖大麦冲、长岭、曾家村、碑木、梭落、鲁珠、六合、团坡、鲁贝、乐业、务戛、阿布卡、丫口、耳落、半山15个行政村。以农业为主,主要农业作物有玉米、薯类、小麦、烤烟和辣椒。.  

矿山镇

  矿山镇位于会泽县东北部,镇政府距县城60公里,辖13个村委会和1个社区居委会,最高海拔为2830.6米,最低海拔为1498米,国土面积228.1平方公里,2003年末人口2.8万人,农民人均纯收入1300元,人均有粮316公斤。矿山镇因矿而名,境内铅、锌、铁、硅、荧石、褐煤、无烟煤、重晶石、白云石等矿产资源蕴藏丰富,是全国著名的铅锌矿产地之一,国家大一型企业云南驰宏锌锗股份有限公司原料基地采选厂所在地,矿石采、选、冶历史悠久,自明清时期就已开始。多年来,矿山镇党委、政府依托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以矿业为龙头支柱产业的乡镇企业,年均乡镇企业总收入为5000万元,占全镇国民生产总值的75%以上。镇属企业矿山经济开发有限公司已实现矿冶产、供、销一条龙的体系,主要产品有:铅、锌等矿产品原料和配套生产的粗锌、氧化锌粉。民营企业会泽美达氧化锌有限公司年产95%以上高品位氧化锌3500吨,远销广东、福建、欧洲、美国。目前全镇各村已全部通电、通路、通电话,农村经济不断壮大,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各项事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矿山人民热忱欢迎各路客商到矿山投资、开发、建设,为矿山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者海镇

  上村乡地处乌蒙山腹地,位于会泽县南部,素有会泽“南大门”之称。西距会泽县城76公里,南距曲靖市98公里,东与宣威市务德乡接壤,南与沾益县德泽乡、本县田坝乡毗邻,西连待补镇,北接鲁纳乡。辖18个村委会201个村民小组8021户32591人。东西最大横距19.3公里,南北纵距17.5公里,有国土面积282平方公里,总耕地面积84176.85亩。会曲公路从境内经过,南北纵穿6个村委会。地势西高东低,最高海拔2893米,最低海拔1673米,海拔高差1220米,自然形成山高、坡陡、谷深之势。2005年全乡总产值6644万元,其中农业总产值5347万元,人均纯收入1448.4元,人均有粮326.2公斤。.  

大井镇

  大井镇属会泽的东大门,距县城81公里,地处云贵两省二县一市交界处,国道326线、省道长巧线贯穿10个村委会。牛栏江流经7个村委会,最低海拔1572米,最高海拔2401米。下辖17个村委会,国土面积253.4km2。人均有耕地0.82亩,人均有粮365公斤,人均经济纯收入1551元,居住着汉、彝、壮、苗4种主要民族的40380人,是一个以玉米、洋芋为主产,经济收入以烤烟、蔬菜、畜牧、林果、矿冶为主要来源的山区农业新建镇,是会泽县的烤烟、蔬菜两个万亩基地,有“万亩蔬菜之乡”的美誉。 大井镇党委政府坚持以党建为中心,坚持发展为第一要务,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以发展观为统领,全镇上下团结、创新、务实、争先。实现了经济较快发展,社会稳定。 2005年被市委、市政府命名为为“平安镇”、“烤烟生产先进乡镇”面对实现跨越式发展新目标,党委政府制订了未来几年的发展目标,用8—10年时间全面建设“三村四化社会主义新农村,把大井镇建成云贵两省二县一市交界处的一个经济、贸易、文化、卫生中心镇。.  

待补镇

  " 待补镇2005年末辖15个村委会210个村民小组292个自然村11314户45746人,其中:男25217人,女20529人,非农业人口813户,人口出生率11.8‰,死亡率4.7‰,人口自然增长率7.1‰,人口密度127人/km2。国土面积359km2,境内最高海拔4017米,最底海拔2277米,镇政府驻地待补村委会,海拔2315米,距会泽县城约50公里,总耕地面积33945亩,均为旱地。全年播种面积110595亩,其中:粮食作物面积51660亩,总产1253.1万公斤;经济作物面积990亩。    乡镇企业307个,从业人员1478人,总收入4562万元,总产值3278万元,利润305万元,税金88万元,工农业总产值7136万元,农村经济总收入732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366元,人均有粮286公斤。    辖区内有中学2所,在校生3577人(其中:镇中1601人,会四中1976人)。有小学28所(其中:完小15所、单小13所),在校生4760人,入学率99.5%,辍学率0%。镇卫生院医务人员54人,村卫生所15个,有初级保健员28人。植树造林8000亩,封山育林面积2000亩,全年脱贫2200人。   ".  

大海乡

  大海乡地处滇东北乌蒙山主峰,位于会泽县西南部,距县城28公里,会-东公路经乡政府驻地过境。东接待补镇,西连娜姑镇,南与昆明市东川区接壤,北与金钟镇毗邻。境内地形复杂,山高沟深,立体气候突出,,最高海拔4017.3米(牯牛寨顶峰),最低海拔780米(小江龙潭河),相对高差为3237.3米。全乡辖22个村委会,182个村民组,2004年末有7324户28215人。全乡国土面积332.4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2.85万亩,人均耕地1.1亩,有林地18.1万亩,天然草地18万亩。主产农作物有洋芋、包谷、燕麦,主要经济来源靠种植业、养殖业。主要特色产业有马铃薯种植、畜牧养殖、雪上一枝蒿种植、食用菌种植等,主要优势有旅游资源丰富,畜牧养殖条件优越,马铃薯种植气候适宜。.  

老厂乡

  "乡情简介:    会泽县老厂乡位于县境西北部,乡人民政府驻地小村子,距县城33公里,距曲靖258公里。位于东经103度10分,北纬26度35分,东与五星乡接壤,西北与巧县蒙姑乡交界,南与娜姑镇相连。国土面积166.7平方公里,东西较长(75公里),南北较短(25公里),境内最高点老马箐海拔3092米,最低点水坪子海拔1230米,年平均气温12.8摄氏度,年平均降雨量均为827毫米,无霜期213天,全乡东高西低,东部海拔2000—2700米,西部海拔1500-2200米,平均海拔2350米,老厂一名的由来,明清时期此地炼铜,厂地较多,较大的有宝兴厂、小银厂、回龙厂等,办厂期甚早,故名老厂。清代为归治理辖境,民国时期为则补乡和巧家县兴义乡辖境,解放后属碧山乡和巧家县树棵乡辖境,1958年为卡龙、三岔公社和巧家白沙公社辖境,1963年巧家县白沙公社划归会泽县,为五星区辖境,1970年成立老厂公社,1984年改为老厂区,1987年撤区设乡,辖13个村委会124个村民小组。    境内西靠金沙江,以礼河由南向北纵贯全境,由于受河流深切的影响,地形支离破碎,沟壑万千,群山耸立,怪石嶙峋,道跟艰险,自然奇观,猴爬岩大峡谷引人入胜,气候为“立体气候”;由于坡向、坡面、坡度对热度分配作用,水平分布复杂,故形成一山分四季,隔里不同天的气候特点;大部分地方均处山区,主产包谷、洋芋、荞子、燕麦,经济作物以小黄姜、大蒜、折耳根种植为主;由于受地理地貌的影响,群众贫困面大,贫困程度低,基础设施比较落后,老厂地处深陷的河谷,气候炎热,出产黄果、柑桔、花生,出名的土特产有卡龙酒、小黄姜、大蒜、黄果等,受到广大消费者青睐。    2005年年末有4932户19330人,其中男10970人,女8360人,非农业人口69户423人,人口出生率11.13‰,死亡率6.26‰,自然增长率4.87‰,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116人,总耕地面积17685亩,其中水田237亩,旱地17448亩,全年粮食作物23445亩,总产667.7万公斤,乡镇企业69个,从业人员161人,总收入854万元,总产值232万元,利润46万元,税金10.1万元,工农业总产值3973.5万元,农村经济总收入2164万元..  

五星乡

  " 五星乡位于会泽西北部,乡政府距县城22公里,东南西北分别与乐业乡、金钟镇、老厂乡和大桥乡接壤,总面积213.6平方公里,辖10个村委会,99个自然村、141个村民小组,7837户28178人(其中农业人口7253户27047人,非农业人口584户1131人),耕地面积2.55万亩,人均耕地0.9亩,境内最高海拔3078米,最低海拔1920米,乡政府驻地海拔2200米,年均气温12.5℃,年均降雨600—800毫米,粮食以包谷、洋芋为主,经济收入以种植业、养殖业为主。全乡政治、经济、文化、各项事业正积极、稳定、蓬勃地发展。    2004年,全乡国内生产总值达4411万元,财政收入实现1104.2万元(其中:本级财政收入116.8万元),财政支出1097万元,财政结余7.2万元,财政转移支付917万元;税收116.8万元,乡镇企业营业收入2950万元,畜牧业总产值1787.85万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0.5%,农村经济总收入5572万元,农民人均经济纯收入880元,粮食总产1125.4万公斤,农民人均有粮403公斤。尚未脱贫6492人,占农业人口的24%。    森林覆盖率37.9%,水利化程度提高到66%,科技对生产的贡献率达43%,良种良法覆盖率达95%以上,1个村民小组17户未通电,占全乡农业人口总户数的0.06%,开通了有线电视、程控电话、电信通、移动电话、联通电话,电视覆盖率达91%。24个自然村606户未通公路,占全乡农业人口总户数的8.35%。    有中学1所,小学12所,中小学校教师231人,在校中小学生3354人。    有党委1个,党总支11个(下设支部93个),机关单位(部门)党支部11个,有党员878名,党员占总人口的3%。其中:男725名,女153名;35岁及以下327名,36岁到45岁179名,46岁至54岁113名,55岁至59岁54名,60岁及以上205名;大学文化程度9名,大专39名,中专(高中)188名,初中及以下642名;少数民族23名。   ".  

大桥乡

  大桥乡位于会泽县东北部,全乡共辖14个村委会,27000余人口.目前,全乡主要种植马铃薯为主,年种植量约5,3万亩,年产约13万吨,是全省最大的马铃薯基地乡和最大的种薯基地乡.另,乡内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每年均有1000余只国宝级珍禽黑颈鹤到此越冬,还有斑头雁、灰鹤、麻鸭、苍璐等近20余种3万余只其它各种候鸟每年都到这里越冬,是一处不可多得的冬季旅游圣地。.  

纸厂乡

  会泽县纸厂乡位于会泽县北部,地处巧家、鲁甸、会泽三县的交界处,是1984年从迤车、梨园的边角地带划分出来新成立的贫困山区小乡,全乡面积101平方公里,距县城133公里,仅有一条低等级的县乡公路(中纸公路)与外界相连,1994年才建成通车,是全市最后一个通公路的乡镇,境内山峦起伏、沟壑纵深,山高坡陡、地势险要,地形地貌复杂,毫无半里平地,。立体气候明显,最高海拔2779米,最低海拔1059米。年平均气温12.4℃,年平均降水量838mm,森林覆盖率为43%。全乡辖9个村委员会、98个村民小组,有人口17068人,耕地15795亩,人均土地占有量不足1亩。有党员608名,设16个党(部)支部。粮食生产以包谷、洋芋和水稻为主,经济收入依靠烤烟、核桃、柑桔、油桐和畜牧。2005年,农民人均纯收入956元,人均有粮607公斤。我乡结合实际,在稳粮、强烟上下功夫,在产业结构调整工作中,确定了林果、冬早疏菜和畜牧业作为我乡三个主导产业。仅2005年全乡连片规范种植核桃1万亩,我乡在发展特色产业的道路上又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马路乡

  大井镇属会泽的东大门,距县城81公里,地处云贵两省二县一市交界处,国道326线、省道长巧线贯穿10个村委会。牛栏江流经7个村委会,最低海拔1572米,最高海拔2401米。下辖17个村委会,国土面积253.4km2。人均有耕地0.82亩,人均有粮365公斤,人均经济纯收入1551元,居住着汉、彝、壮、苗4种主要民族的40380人,是一个以玉米、洋芋为主产,经济收入以烤烟、蔬菜、畜牧、林果、矿冶为主要来源的山区农业新建镇,是会泽县的烤烟、蔬菜两个万亩基地,有“万亩蔬菜之乡”的美誉。 大井镇党委政府坚持以党建为中心,坚持发展为第一要务,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以发展观为统领,全镇上下团结、创新、务实、争先。实现了经济较快发展,社会稳定。 2005年被市委、市政府命名为为“平安镇”、“烤烟生产先进乡镇”面对实现跨越式发展新目标,党委政府制订了未来几年的发展目标,用8—10年时间全面建设“三村四化社会主义新农村,把大井镇建成云贵两省二县一市交界处的一个经济、贸易、文化、卫生中心镇。.  

火红乡

  " 火红乡位于会泽县东北部,距县城98公里,东北面与贵州省威宁县接壤。境内地形复杂,山高、沟深,小气候差异大,最低海拔1343米,年平均气温11.3度,年降水量800毫米,全乡辖18个村委会,211个村民组。2005年末总人口30166人,境内居住着汉、彝、苗、回等五个民族,全乡国土面积263.5平方公里,有耕地2.26万亩,人均耕地0.8亩有林地20万亩,牧草地2万亩,灌木地4.7万亩,森林覆盖率达30%,主要树种有华山松、云南松、罗汉松、冬瓜树,植被多为杜鹃、山茶、杨梅、马桑;经济林有核桃、板栗、黄果、苹果、花椒;全乡有水库3个,总蓄水量为126.5万立方米,风光涟漪;乡内有50余条沟谷流淌着具有极高开发利用价值的山泉水,矿产资源主要有无烟煤、莹石、铁矿,特色产品有黑山羊、马铃薯、勺冲角小黄姜、田湾紫皮大蒜。   ".  

新街回族乡

  新街回族乡地处会泽县城东南面,与县城直距45公里。国土面积263平方公里,是一个集山区、库区、槽区、贫困为一体的民族乡,是全市8个民族乡中唯一的回族乡,也是全县唯一的民族乡,下辖16个行政村,178个村民小组,267个自然村,总户数9069户,总人口37206人,其中汉族21757人,少数民族15449人,占41.5%,回族14604人,占39.25%,其他少数民族845人。耕地面积27225亩,全部是旱地,人均耕地面积0.73亩。我乡是以农业为主的乡,农业以玉米为主,兼产马铃薯、豆类等农作物,人均有粮292公斤,农民人均纯收入1040元。但从建乡以来,各项设施比较落后,基础设施滞后。十五期间,以交通为主的一系列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一定的发展,但与经济发展的地区相比还相差很远。.  

雨碌乡

  "一、地理位置    雨碌乡位于会泽县城南部,距县城70公里,地处东经103o28′—103o42′50″,北伟103o28′—103o42′50″,跨经度103o28′—103o42′50″,纬度103o28′—103o42′50″,东与大井乡接壤,南与待补镇、鲁纳乡接界,西与新街乡毗邻,北与者海镇相接,东西最大横距16公里,南北最大纵距22.5公里,国土总面积245.34平方公里。辖13个村委会,181个自然村,9335户,38526人。   二、自然地理    雨碌系彝语小龙潭的意思。清代曾在此开采铅矿,民国年间又开采硫铁矿,人口聚集,形成雨碌街,全乡境内地形略成长形,从北至南呈长形槽子,东面和西面均隆起的山梁,全乡山高坡陡,最高海拔为铁厂大竹园3021米,最低点为座江村大格掌村1598米,高低相差1423米。全乡属来温事气温,西部海拔较高,云雾多,气温偏低,全乡年平均气温12.7℃,无霜期约为210天,年均降雨量800毫米,平均降雨150天,降雪25天,年平均日照2109小时,日照百分率47%,积温3627℃,年平均大风日35天。   三、水文    全乡内主要河流牛栏江,发源于嵩明县杨林,汇入金沙江,由南至北主要流经白彝、马桑坝、座江三个村委会,全长16.14公里;小米河发源于待补镇分水岭,流经铁厂、小米、白彝、马桑坝,汇入牛栏,全长18公里,是雨碌乡集镇范围内生活用水主要来源。   四、旅游业取得巨大突破    雨碌乡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境内有最长、最窄、最深的自然奇境—大地缝;有独木成林、8人还围抱不了的千年古樟木树;有曲屈盘伏、充满神秘色彩的千年古葡萄藤;有千姿百态的地下大溶洞—喷水大石洞。    全乡抓住会泽旅游大发展的机遇,努力开发大地缝景区,着力打造地缝旅游品牌。自2003年4月以来,累计投资280万元开发地缝景区,投资20万元加大宣传促销力度。地缝景区开发以来,平均每年接待游客4.1万人(次),旅游业的发展同进带动了餐饮、宿舍等服务行业的多元拉动效应,旅游产业取得了较大的突破。   五、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重点培育薯类、畜牧、萝卜籽、蔬菜、林果五大主导产业。调整种植商品马铃薯1.7万亩,产量2。9万吨,实现产值1012万元。.  

鲁纳乡

上村乡

  上村乡地处乌蒙山腹地,位于会泽县南部,素有会泽“南大门”之称。西距会泽县城76公里,南距曲靖市98公里,东与宣威市务德乡接壤,南与沾益县德泽乡、本县田坝乡毗邻,西连待补镇,北接鲁纳乡。辖18个村委会201个村民小组8021户32591人。东西最大横距19.3公里,南北纵距17.5公里,有国土面积282平方公里,总耕地面积84176.85亩。会曲公路从境内经过,南北纵穿6个村委会。地势西高东低,最高海拔2893米,最低海拔1673米,海拔高差1220米,自然形成山高、坡陡、谷深之势。2005年全乡总产值6644万元,其中农业总产值5347万元,人均纯收入1448.4元,人均有粮326.2公斤。.  

驾车乡

  " 驾车乡位于会泽县南部,东连本县田坝乡,南接寻甸县功山镇,西临昆明东川区,北依本县待补镇,东北部与本县上村乡接壤,是一个典型的高寒冷凉山区农业乡,土地总面积295.7平方公里,境内最高海拔3384米,最低海拔1780米,年平均气温10.2℃,全年无霜期170天,年均降水量1480毫米。乡政府所在地驾车, 东经103022F,北纬25029F,北距会泽76公里,南距昆明136公里,213国道线和嵩待高速公路南北纵贯全境,高速公路驾车收费站位于集镇附近,交通十分便利,区位优势非常明显,素有会泽“南大门”之称。    全乡辖12个村民委员会,114个村民小组,118个自然村。全乡6581户24892人,其中农业人口6172户23997人,人口自然增长率8.6‰,人口密度93人/平方公里。有党总支(支部)23个,有党员842名,其中机关单位有党总支1个、党支部10个,农村有党总支12个,下设党支部80个。有中学1所,教职工50人,在校学生791人,有小学13所,教职工135人,在校学生2042人,入学率99.5%,辍学率0.46%。乡卫生院有医务人 员15人,村卫生所12个,初级保健员26人。有耕地 5.6万亩,人均占有耕地2.3亩,畜牧业用地3.5万亩。2005年,全年播种面积55995亩,粮食总产达1003.7万公斤,人均有粮418公斤,农村经济总收入达4884.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343元。    驾车乡是云南省的华山松母树林基地之一,全乡森林面积达22万亩,退耕还林5073亩,天然林保护工程156221亩,森林覆盖率达38%。全乡具有奇彩土豆、苦荞面、苦荞丝、荞茶、燕麦炒面、光头脑酸菜等多种土特产品和川乌、草乌、天麻、虫草等中草药材。 ".  

田坝乡

  田坝乡地处会泽县最南端,距县城112公里,距曲靖城区97公里,距寻甸县城110公里,东与沾益县德泽乡接壤,南与寻甸县功山镇毗邻,西邻驾车乡,北接上村乡,全乡总面积为352.4平方公里,有19个村委会、170个村民小组、406个自然村、8393户34039人,分别居住着汉、彝、苗、壮四种民族,其中:汉族有7872户32704人,彝族有282户1087人,壮族有51户195人,苗族有13户46人,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4%,人口自然增长率为9.4‰;农业人口占总人数的98%,是一个分布于河谷、山区、半山区的农业大乡,最低海拔1680,最高海拔为2703米,平均海拔2191米,平均气温13-16.2摄氏度,年降雨量为350-970毫米,年日照数为19874小时,全年无霜期为199-234天,森林覆盖率为70%。2006年,田坝乡以党建为统率,以经济发展为中心,强支柱、调结构、促发展。实现国内生产总值8043万元,比上年增10%;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52万元;农村经济总收入6365万元,比上年增12%;农民人均纯收入1512元,人均增162元,比上年增12%;粮食总产1197万公斤,人均有粮361公斤。.  


火红乡特产大全




火红乡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