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义市木贾街道办事处成立于2010年6月8日,位于兴义市区西北部,西邻云南省富源县,南邻坪东街道办事处,东邻桔山街道办事处和马岭镇,北邻威舍镇和清水河镇。辖3村2社区45个村(居)民组5465户21858人,国土面积79.9平方公里。之前隶属于兴义市坪东街道办事处。
木贾地名最早见明代,归黄坪营管辖,直属普安州。现境内的木贾、燕子窝、枫塘属于汉民寨,上下那年、巴谷山属于少数民族村寨。
兴义人习惯将木贾的贾字读成“qiǎ”。据说这一带树木较多,后来逐步形成一个规模较大的木材交易市场,所以取名为“木贾”。设若有木材交易市场的因素在内,贾应读“gǔ”,为何读木贾(qiǎ)呢。贾,会不会是“卡”(qiǎ)的通假字呢?按照明清时候机构设置的管理,统治者习惯在要冲之地设置汛,在常有少数民族-的地方设“塘”。木贾属于汉族与少数民族杂居区,又处在兴义北路之冲要,为维稳的需要,自然会在这里设置汛塘和税口。此时,木贾也许具有政治和经济的双重功用吧?
清代,木贾仅是一个很小的屯寨,兴义北部的商贸重心在枫塘。《兴义府志》记载:清·嘉庆16年,黄坪营辖东革、木贾、燕子窝等115个屯寨,枫塘为北路之冲,设塘和税口;为了使市无欺,商贾悦来,清政府在枫塘设交易市场,以丑、未为场期。
清朝中后期至民国年间,经济发展重心由枫塘向木贾转移,木贾走出一批优秀人才。如蒋学古、蒋体行、蒋豹文、蒋金奎、蒋国平、蒋正炜等,他们践行教育,工于词赋,对当地的文化、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1932年,划分区乡镇,木贾属于第六区;1941年调整区乡,归直属区署管辖。1945年,裁撤区署,枫塘乡划为7个堡。
解放后,现木贾街道境内的木贾一直归坪东管辖;枫塘的行政则处于发展变化之中。
1950年,枫塘属于乌沙区;1953年属于马岭区;1959年属于马岭公社;1966年称枫塘公社;1984年,改公社为乡镇,称枫塘乡;1992年撤并建,枫塘合为坪东镇;2003年,属于坪东街道办事处;2010年6月从坪东办析出,就现名。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79.9平方公里 | 522301006 | 562400 | -- | 查看 木贾街道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东贡社区 | ·兴义市旅游·兴义市特产·兴义市十大特产·兴义市十景·兴义市 | 0 |
---- |
查看 东贡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
木贾社区 | ·兴义市旅游·兴义市特产·兴义市十大特产·兴义市十景·兴义市 | 0 |
---- |
查看 木贾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
活跃村 | ·兴义市旅游·兴义市特产·兴义市十大特产·兴义市十景·兴义市 | 0 |
---- |
查看 活跃村谷歌卫星地图 |
枫塘村 | ·兴义市旅游·兴义市特产·兴义市十大特产·兴义市十景·兴义市 | 0 |
---- |
查看 枫塘村谷歌卫星地图 |
干沟村 | ·兴义市旅游·兴义市特产·兴义市十大特产·兴义市十景·兴义市 | 0 |
---- |
查看 干沟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简介 |
---|---|
黄草街道 |
黄草街道办事处位于贵州、广西、云南三省(区)结合部,是黔西南州和兴义市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信息中心。辖区内有省、州、市企业单位240余家,全办国土面积8.3平方公里,现辖向阳、街心、老城、胜利、盘江、北门、兴源、红星、红旗、建设10个社区,共50个居民小组辖区内有中央、省、州、市、企事业单位240余家,全办国土面积8.3平方公里,现辖向阳、街心、老城、胜利、盘江、北门、兴源、红星、红旗、建设10个社区,共有50个居民小组,常住人口39571户106139人。2010年生产总值达22亿元,比上年减少14.4%;财政总收入完成13248.3万元, 比上年增长17.17%(其中:国税完成6552万元,比上年增长19.98%;地税完成6540万元,比上年增长19.98%;财政完成156.3万元, 比上年减少39.52%,财政减少原因是城管体制收费上划);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1462万元,比上年减少22.87%;招商引资到位资金48263万元,比上年减少11.2%;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16241元,比上年增长9%;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72‰。黄草是兴义老城的中心,是反映当地物流、资金流、人流以及生活方式最直接的平台。 今后将围绕城市管理公共服务、社会稳定、强力实施“以商兴城、开发兴城、创优兴城”战略;以商业为主,一定的休闲、娱乐和旅游为辅;以城市工作为着力点,在城市管理、市场建设、旧城改造、北门开发、民生改善、党的建设上使劲,将黄草建成“购物天堂”的核心区。 --人口总数:106139人 农业人口:6900人 非农业人口:99439人 --行政区面积:8.3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955.2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布依族、彝族 发展口号:强力推进“与商兴城”战略,打造“购物天堂” --所辖村:向阳、红星、胜利、盘江、红旗、建设、兴源、街心、老城、北门 生产总值:224.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以商业为主,一定的休闲、娱乐和旅游为辅 名特产品:1233 办公所在地:兴义市铁匠街23号 |
兴泰街道 |
兴泰街道位于贵州省黔西南州兴义市,地处黄草街道办事处、下五屯街道办事处和桔山街道办事处结合部,地 一角势北高南低,东连飞机场,西接贵州醇酒厂,北靠老城区,南临万峰林景区。街道办事处成立于2010年6月,办事处辖3个社区19个居民小组,现有人口14975人,国土面积4.5平方公里,可开发利用土地近1200亩,投资2.5亿元,建成城市主干道4.5公里,在建1.5公里。兴泰街道辖水新、水库、富民3个社区,19个居民组;规划总用地面积262.63公顷,中心城市面积2.6平方公里,新增城市居民10万人。40米宽的交通主干道、24米宽的次干道穿境而过;该办北起南环路和建设路,南至下五屯,西以富民路为界,东抵水井村和曹家坝,属南低北高坡缓的丘陵地带,植被完好,四周是绵延的青山,由北向南看,远处是著名的万峰林景区,辖区内有官山水库、景区及一些树林葱茏的小山,山清水秀,景色宜人,非常适宜人居。 - 历史沿革 民国期间,全县设立保甲制度,将景家屯划归下五屯,称景家屯堡。解放后,将景家屯堡的水井、新苗划归黄草,将景家屯村划归下五屯。2005年,市政府对水井、新苗、水库三个村进行发展规划,将之命名为 一角“兴泰新区”。2010年6月,因城市建设的需要,将兴泰新区从黄草街道办分离出来,与富民社区一起,升格组成为市政府的派出机构——兴泰街道办事处。“兴”即兴城繁城,“泰”即“泰市安民”,兴泰街道办的地名含义是“兴城繁城,泰市安民”。追溯兴泰街道办的地名来由,最早可到明代。明朝初年,陕西发生大地震,明朝皇帝朱元璋在地震灾区实行屯兵移民政策。大将景双鼎跟随沐英征战西南,在现境因功受封,以姓氏作为地名,称作“景家屯”,隶属黄坪营。建设定位:以打造兴义未来100万城市人口的核心区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建设高品位的城市商住区。居住人口规模12万人,建设时间5~8年。 - 街道规划 兴泰街道办事处构建风格,大环境突显现代化,小环境突出地方特色。境内有住宅小区、行政办公区以及商业、金融、学校、医院、科研、文化娱乐等,小区体现气派、美观;小区通道彰显人性化,配置休憩坐椅、花架,体现地方文化特色;住宅楼盘、办公用房,规划风格现代,点缀绿 文化色景点。整个新区,大环境彰显现代时尚,小环境充盈地方文化特色。为了发展地方经济,景双鼎在辖地设置交易市场,以子午为场期,当地人称“赶鼠场”(即今天的老鼠坝)。兴义建置后,清朝皇帝承袭明代的市场体制,鼠场的集市称谓不变。兴泰街道办事处辖水新、水库、富民三个社区,其中富民、水库为城市社区,水新为农业社区,三个社区概况如下:水新社区位于兴义市兴泰街道办事处东部,成立于2008年1 月,东与桔山街道办事处相邻,南与下午屯街道办事处毗邻,西与本办水库社区相连,北与黄草街道办事处向阳社区接壤。水库社区基本情况,总人口3248人,总户数1163户,有5个居民小组,5 企业。主要发展养殖,种殖业。富民社区成立于2004年1月8日,在兴义城市中心南郊,兴泰办事处西面。辖区面积1.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7810人,居民6594人,农业人口1216人,社区有富民、群益两个党支部,党员77名。辖区内有黔西南州-、黔西南州武警支队、消防大队、贵州醇酒厂等13家企事业单位。 |
桔山街道 |
桔山街道位于贵州省黔东南兴义市,前身是1992年1月撤区、并乡、建镇时由原来的桔山办事处、丰都乡人民政府合并成立的桔山镇人民政府。国土面积125.19平方公里,城区面积7平方公里,辖4个社区,23个村 桔山日出委会,168个村民小组,人口74058人,全街共5个总支,51个支部,党员1543名,其中女党员301名,少数民族党员239名,预备党员29名,按照省、州提出的把兴义建成100万人口的黔、滇、桂三省区结合部的大城市的要求,桔山城市建设定位于建设黔、滇、桂三省区结合部百万人口中心城市的城市中心区,是黔西南州和兴义市的行政办公、金融信息、文化体育、旅游服务、交通物流的“五中心”和山水园林宜居城区。国道324线、关(岭)兴(义)高等级公路、已开工建设的汕(头)昆(明)高速公路穿境而过,兴义飞机场就在辖区内,距南昆铁路兴义火车站4公里,立体交通优势明显。桔山是以兴义市特产“兴义大红袍”——红桔命名的乡镇(街道)。街道以“实践科学发展观,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为活动载体,认真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努力开创新局面,使党建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各项工作取得较好成绩。 - 行政区划 撤镇建办后,桔山下辖金桔、丰源、富兴、碧云四个社区和滴水、笔山、朝阳、新场、双风、酸枣、大山、锅底、桔园、洒贡、八一、杨柳、永兴、花月、新建、龙塘、丰都、江岸、田坝、普硐、和平、汛浩、普子共23个村委会。2008年村级整合后,桔山办辖金桔、丰源、富兴、碧云、滴水、笔山、新场七个社区和双朝、酸枣、桔园、峡谷、三和、民航、普子、赵家渡、江岸、丰都、新建、龙塘共12个村委会。 - 地理环境 桔山街道办的为了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推动城市化进程,2003年11月,经省人民政府批准,桔山撤镇建办,成立兴义市人民政府桔山街道办事处,从而实现了由农村管理转向城市管理的跨越。桔山街道办地理位置优越,南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马岭河峡谷,北接兴义旧城区,是兴义市的东大门和城市发展的中心区。国道324线和关(岭)兴(义)高等级公路横穿全境,已开工建设的汕(头)昆(明)高速公路穿越境内,已正式通航的兴义机场就坐落境内,与南昆铁路兴义火车站相距4公里,具有全方面、全立交的交通网络体系。通过创先争优及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活动的扎实开展,桔山街道党工委切实加深对科学发展观精神实质的理解,认真分析桔山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明确提出“统一认识 转变观念 加速发展 提升品位 真抓实干 全力推进城市建设”的活动载体。 - 街道单位 桔山街道办居住着汉、苗、布依、回等少数民族,民族风情古朴浓郁,气候环境温和湿润,有“小春城”之称。桔山土地肥沃,物产丰富。兴义大红袍、兴义大红柑以个大、汁多、色艳、味甜成为省级名牌水果,年产量可达9000多吨,远销广东、广西、四川、重庆、湖北等省市。其他土特产也享有相当的知名度。 桔山境内有兴义卷烟厂、天生桥发电总厂、南方电力、华圣药业、天地药业、圣都药业、玉泰铁合金厂、金桥果蔬气调保鲜公司、两江绿色食品有限公司、绿茵奶牛场、荣盛集团、贵州黄盛记绿色食品有限公司等数十家重点企业,这些企业的发展壮大,为桔山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注入了强劲活力。 - 教育事业 2009年全街有公办完中1所,初中2所,完小20所,中学教师339人,其中中学高级教师23人,中学一级教师155人;小学教师394人,其中小学高级教师250人,小学一级教师163人;党员176人。教职工中本科学历223人,占30%,专科学历404人,占54%,中师学历119人。中小学教师学历均合格。在校学生12682人,其中高中生1302人,初中生3709人,小学生7671人。师生比小学1∶20、初中1∶18。中小学正副校长培训合格率100%。有民办职业技术学校1所,教职工60余人,学生800余人;民办中学3所,其中完中1所,教职工119人,学生976人,其中高中193人。适龄儿童入学率99.64%,其中女童入学率99.47%;适龄少年毛入学率129.82%。辍学率小学0.38%、初中1.51%。15周岁人口初等教育完成率99.2%,无文盲率;17周岁人口初级中等教育完成率92.93%。有实验室21个,其中中学理、化、生实验室11个,小学实验室10个。生均校舍面积小学4.1平方米、初中7.3平方米,已消除D级危房。生均图书小学6.2册、初中18.8册。 - 自然资源 桔山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马岭河峡谷是1994年元月经国务院审批公布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景区总面积450平方公里,以地缝嶂谷、群瀑横飞、碳酸钙壁挂形成景观特色,谷长74.8公里,谷宽50~150米,谷深120~280米。由于“千泉归壑,溪水溯蚀”的作用,孕育着多姿多彩的峡谷景观。一是峡谷两壁孕育出规模宏大,气势壮观,错落有致的钙化石,构成了特有的岩石瀑布;二是景区中有大小瀑布百余条,其中:天星画廊1.7公里内有瀑布20余条,瀑高120~170米,瀑宽5~100米,壮如银河缺口,柔长袅袅娜娜;三是有众多鲜为人知的水帘洞。在马岭河峡谷游览,你将感受大自然的无限神奇。峡谷深幽,栈道攀崖而行,曲曲折折,引人入胜,沿道而游,如进画中,令人流连忘返。 |
丰都街道 |
丰都街道办事处,于2010年6月10日正式成立,地处兴义市城区东部,西与桔山城市中心区毗邻,北接顶效开发区和郑屯镇,南连下五屯办和万峰林办,东邻则戎乡,距兴义市区6.5公里,辖丰都、龙塘、江岸、新建、普子和赵家渡6个行政村,79个村民组,国土面积69.52平方公里,城市规划面积18平方公里,总人口32495人,常住人口以汉族居多,同时居住着布依、黎、水等少数民族;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6560元;境内拥有森林近5000亩,年平均气温17.1摄氏度,降雨量1300毫米,日照1400个小时,无霜期326天,这里地势平坦、土地肥沃、山青水秀,森林覆盖率35%,绿色覆盖率达75%,是针叶阔叶林混生的典型地带;人民勤劳、群众生活富裕安康,历来享有“ 丰产之地、古居之都”的美誉。如今是兴义市百万人口城市建设拓展的重要区域,街道办事处按照“城市拓展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现代农业示范园暨休闲度假区”的总体发展定位,努力建设“山水园林”丰都。 丰都盛产农作物水稻、玉米、洋芋、小麦,经济作物有油菜、花生、辣椒,林果有李子、枇杷、梨子、桃子、花红等,养殖产品有牛、羊、猪、鸡、鸭、鹅、鱼等。旅游资源得天独厚,是一个美丽在山水,传奇在风情的旅游胜地。旖旎的自然风光,浓郁的民族风情,数百年榕树,上千亩森林,任你畅游。有著名的省级名胜古迹——张口洞古人类遗址,有休闲、娱乐的赵家渡情人谷风景区,还有风土人情纯朴的普子戎蒙布依古寨,还有历史悠久的花灯、龙狮队等。 丰都是未来的新城区,是一块蕴藏无限商机的热土,山川秀美,如今正逐步发展成为以民族风情,自然景观,商品贸易,绿色产品生产、加工为一体的生态重办,将把丰都打造成宜居、宜商、宜旅的城市新区。 --人口总数:32495人 农业人口:31700人 非农业人口:795人 --行政区面积:69.52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5600.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布依族,蒙古族,彝族 发展口号:城市拓展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现代农业示范园暨休闲度假区 --所辖村:丰都,龙塘,新建,普子,江岸,赵家渡 生产总值:4350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植业,养殖业,旅游业 名特产品:早春蔬菜,早春脱毒马铃薯,草莓,枇杷,李子,桃子,花红 办公所在地:丰都村二组 --自然条件:年平均气温17.1摄氏度,降雨量1300毫米,日照1400个小时,无霜期326天,森林覆盖率35%,绿色覆盖率达75% 资源:森林,旅游 |
坪东街道 |
坪东街道属典型的城乡结合部,东与黄草街道、桔山街道接壤,南与下五屯街道、白碗窑镇相望,西与乌沙镇、云南省古敢乡毗邻,北与马岭、清水河镇连接。辖5个社区6个村75个村(居)民组。省、州、市30余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座落境内。 街道概况 在119.76平方公里国土面积上,居住着汉、布依、彝、回、苗等民族11989户44672人,非农业人口占28%,少数民族人口占26%.国道324线、省道212线贯穿全境,实现了村村通公路,电视、电话覆盖率100%.兴西湖水库、毛栗寨水库是市区居民饮水、周边农田灌溉的主要源。平均海拔1360米,年均降雨量1300-1500毫米,年平均气温17.50C,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基础设施不断改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初见成效,城市建设日新月异,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城乡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2006年,实现生产总值27750万元,财政收入16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426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8500元,全社会固定资产累计投资28750万元。坪东人民正以“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的锲而不舍、顽强拼搏精神,跃上新起点,抢抓新机遇,齐心协力建设更加美好的明天。 坪东街道办事处资源状况 坪东亦城亦乡、亦工亦农,属典型的城乡结合部,具有优越的区位优势、丰富的自然资源、独特的发展环境。 质地多样的土地:坪东居兴义的中部,西、北高,东、南低,山系为南北走向,土地主要是低中山岩溶丘陵盆地和低中山岩溶山地。土壤属黄色石灰土、次生黄色石灰土、黄泥土等,碱性中微杂酸性。黄色石灰土主要分布在永光、大寨、街上、活跃、干沟、毛栗寨、那年、小店、栗坪、山河等村的地势较高地区,适宜经果林、用材林种植;次生黄色石灰土主要分布在永光、街上、大寨、新庄、活跃、干沟、毛栗寨、那年等村的中下部平缓地区,适宜种植玉米、烤烟、生姜、芭蕉芋、小麦、油菜;黄泥土主要分布在永光、大寨、街上、东贡、木贾、那年、坝美、洒金、南兴等村的坝子地区,是水稻、蔬菜、小麦、油菜生长的佳壤。耕作土主要有旱作土和水稻土。旱作土的坡土多,耕作层较浅,养分状况较差,土壤较粘重,水土流失严重,中低产田土比例大;水稻土的坝子田、槽谷田多,地形条件、水源条件相对较好。 丰富的水资源:锅底河水库是离城最近的中型水库,河床海拔1390米,库区呈狭长形,库内河道长8公里。1956年3月开工,1957年竣工开始放水灌溉农田。后经3次加高加固,坝高达42.1米,有效蓄水量 2720万立方米,库面集雨面积30平方公里。灌区分有南坝、北坝、东坝和总干渠4个片区,跨越黄草、马岭、桔山、下五屯、坪东近50个行政村,实际灌溉面积25000亩,完全能保证旱年灌区水田使用。20世纪70年代修建的坝后电站、风洞电站和柯沙坡电站,1985年柯沙坡水厂建成蓄水,基本解决了城市及周边乡村的用电、自来水饮水问题。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和用水量的增大,1998在小店村克蚂井新修了一座日产10万吨自来水的西郊水厂,兴义城90%以上的居民用水、商业用水均来源于锅底河。毛栗寨水库始建于1959年,第二年竣工,1999年进行了加高加固,坝高25.5米,有效库容152万立方米,集雨面积3平方公里,有干渠1条支渠3条计11公里,实际灌溉面积2500亩。1968年修建的毛栗坪水库,有效库容4万立方米,实际灌溉面积150亩;1972年修建的母乃水库,有效库容3.5万立方米,实际灌溉面积100亩;1957年修建的高寨水库,有效库容1.6万立方米,实际灌溉面积25亩;1957年修建的羊场坝水库,有效库容2.8立方米,实际灌溉面积50亩;1996年修建的打坝水库,有效库容1.2万立方米,实际灌溉面积25亩。幸福河源于海拔1444米的上毛栗寨,过乌拉于海拔970米处注入马别河,落差474米,分段河长22.7公里,集雨面积106.3平方公里;锅底河发源于海拔1410米的椅子山脚,过红春于海拔643米处注入马别河,落差767米,分段河长46.4公里,集雨面积25.8平方公里。辖区内岩溶地下水面广量丰质优。坪东富水块段蓄水面积23平方公里,有泉水17处,日流量7000立方米,可开发利用每昼夜4万立方米;东贡富水块段蓄水面积9.5平方公里,有泉水9处,日流量3000立方米,可开发利用每昼夜1.2万立方米;枫塘富水块段蓄水面积18平方公里,有泉水20处,日流量5000立方米,可开发利用每昼夜8000立方米;洒金富水块段蓄水面积14平方公里,有泉水7处,日流量3000立方米,可开发利用每昼夜8000立方米。木贾龙泉从小寨背后一白云岩石洞内涌出,流量25公升/秒,贵州醇酒厂基本是用此泉水生产名酒;洒金磨刀沟泉水、坝美玉碗井泉水等都是优质泉水。 独特的石英石:在锅底河--山河三迭系地层中的石英砂矿,厚约300米,其中有4层最纯约100余米,储量1000万吨以上,是制作硅酸盐砖、水泥、玻璃的主要原料和辅助材料。石灰岩、白云岩、粘土等面宽量大,具有较好的开发利用价值。 发展前景良好的林地:幸福森林,占地面积35.4公顷,主要物种有松、杉等。洒金林场,占地23.3公顷,主要物种有松、杉等。锅底河林区,占地198.1公顷,主要物种有杉、梨、竹等。大寨--永光珠防林,占地94.6公顷,主要物种有松、杉等。灶门坎、黄泥箐、大坪厂等成片天然草山是养殖业的后花园。 适宜的气候:年均温度在16-20℃之间,枫塘比坪东略高2℃,母乃约有3个月的雾期,年均降雪不超过7天,霜期较短,湿度温和,日照充足,可谓“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降水量在1300-1500毫米,夏季最多冬季最少,易出现冬春连旱,降水强度在日15毫米以内,年降水在170天左右 坪东街道办事处城镇建设 坪东新区坚持以-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依靠市委、市政府给予“自费开发、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政策,利用区位优势,从盘活土地入手,克服缺资金、缺经验等各种困难,以开拓的精神、良好的作风、扎实的工作、优质的服务走出了一条自费开发的路子。在一期开发中,自筹资金1.5亿元, 兴建了坪东大道、西湖路、幸福路、迎新路、青龙路、双龙路、新联路、贵醇路等为骨架的城市道路网络25公里,配套完善了供水、供电、通信、排污、绿化、路灯、环卫、学校、医院等公共设施。特别是投资2400万元,占地面积62亩,集-、休闲、娱乐、健身于一体的坪东广场的建成,进一步提升了城市品位,改善了投资环境,为市民和投资商提供了一个舒适的生活空间。 “城市是载体,产业是核心”,按照招得来、留得住、能发展的要求,引进资金7亿元、客商700余家,积极培育和发展制药、酿酒、房地产、汽修汽配、汽车贸易、交通运输、煤焦转运、建筑建材、商饮服务等支柱产业,初步形成了汽修汽配一条街、汽车贸易一条街、餐饮服务一条街、休闲娱乐一条街的多功能城市格局。汽车贸易方面,1993年11月,恒达汽车贸易有限公司在坪东兴建第一家销售点起,汽车贸易产业如雨后春笋般壮大起来,2006年已发展到21家,销售各类汽车10000余辆,销售额近10亿元,打造黔、滇、桂三省(区)结合部汽车超市的战略构想已逐步成为现实。房地产方面,永泰小区、碧翠苑、湖星苑房产开发市场前景看好。市场规范方面,有煤焦转运商20余家,年转运量50多万吨,营业收入3亿元;有木材交易商56户,年交易量3.5万立方米,交易额2500万元;汽修汽配商300余户,年营业收入6000万元。煤焦、木材市场统一迁到东贡货场进行交易,汽修汽配划行归市,规范了市场秩序,净化了市场环境。昔日坪寨、东坝两个遥遥相望的小山村,今天已变成欣欣向荣、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城市新区。 --人口总数:35902人 农业人口:15162人 非农业人口:20740人 --行政区面积:41.42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21100.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布依、彝、苗、回等民族 发展口号: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互动、全面发展 --所辖村:坪东社区,幸福社区,新联社区,坝美村,洒金村,锅底河村 生产总值:4800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植业,汽贸产业,轻工业 名特产品:汽贸产业 办公所在地:兴义市坪东街道新联路4号 |
木贾街道 |
兴义市木贾街道办事处成立于2010年6月8日,位于兴义市区西北部,西邻云南省富源县,南邻坪东街道办事处,东邻桔山街道办事处和马岭镇,北邻威舍镇和清水河镇。辖3村2社区45个村(居)民组5465户21858人,国土面积79.9平方公里。之前隶属于兴义市坪东街道办事处。 木贾地名最早见明代,归黄坪营管辖,直属普安州。现境内的木贾、燕子窝、枫塘属于汉民寨,上下那年、巴谷山属于少数民族村寨。 兴义人习惯将木贾的贾字读成“qiǎ”。据说这一带树木较多,后来逐步形成一个规模较大的木材交易市场,所以取名为“木贾”。设若有木材交易市场的因素在内,贾应读“gǔ”,为何读木贾(qiǎ)呢。贾,会不会是“卡”(qiǎ)的通假字呢?按照明清时候机构设置的管理,统治者习惯在要冲之地设置汛,在常有少数民族-的地方设“塘”。木贾属于汉族与少数民族杂居区,又处在兴义北路之冲要,为维稳的需要,自然会在这里设置汛塘和税口。此时,木贾也许具有政治和经济的双重功用吧? 清代,木贾仅是一个很小的屯寨,兴义北部的商贸重心在枫塘。《兴义府志》记载:清·嘉庆16年,黄坪营辖东革、木贾、燕子窝等115个屯寨,枫塘为北路之冲,设塘和税口;为了使市无欺,商贾悦来,清政府在枫塘设交易市场,以丑、未为场期。 清朝中后期至民国年间,经济发展重心由枫塘向木贾转移,木贾走出一批优秀人才。如蒋学古、蒋体行、蒋豹文、蒋金奎、蒋国平、蒋正炜等,他们践行教育,工于词赋,对当地的文化、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1932年,划分区乡镇,木贾属于第六区;1941年调整区乡,归直属区署管辖。1945年,裁撤区署,枫塘乡划为7个堡。 解放后,现木贾街道境内的木贾一直归坪东管辖;枫塘的行政则处于发展变化之中。 1950年,枫塘属于乌沙区;1953年属于马岭区;1959年属于马岭公社;1966年称枫塘公社;1984年,改公社为乡镇,称枫塘乡;1992年撤并建,枫塘合为坪东镇;2003年,属于坪东街道办事处;2010年6月从坪东办析出,就现名。 |
下五屯街道 |
下五屯街道位于贵州黔西南州兴义市。下辖: 522301007001 111 庄园社区 522301007002 111 永康社区 522301007200 112 科佐屯村 522301007201 112 景家屯村 522301007206 220 坝佑村 522301007207 220 高卡村 522301007208 220 纳山村 |
万峰林街道 |
万峰林街道位于贵州省兴义市,办事处成立于2010年6月10日,由原下五屯街道办撤出建立,距离兴义市中心 区8公里。万峰林地处“国家地质公园”、“中国最美丽的峰林”国家AAA-景区万峰林腹地。街道办事处辖纳录、鱼龙、双生、乐立、上纳灰、下纳灰、落水洞、瓮本8个行政村;76个村民组;常住人口18734人,其中非农业人口93人,居住着汉族、布依族、苗族、彝族等多个民族,主体居住的少数民族是布依族,布依族占78%。国土面积约45.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1442.8亩,人均耕地0.63亩。属亚热带山地季风湿润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地貌类型以峰林、峰丛为主,最高海拔高度为1600m,最低海拔高度为780m,相对高差为642m,平均海拨高度为1359m,山峦起伏、奇峰如林,喀斯特地貌发育十分良好;辖区居住着布依、苗、彝、壮、回、仡佬等6个少数民族,村民的支柱产业主要以种养业为主;现有国家行政事业编制人员68名,辖13个党支部,400余名党员。 - - 自然资源 万峰林街道办事处辖纳录、鱼龙、双生、乐立、上纳灰、下纳灰、落水洞、瓮本八个行政村;76个村民组;常住人口18734人,其中非农业人口93人,居住着汉族、布依族、苗族、彝族等多个民族,主体居住的少数民族是布 依族,布依族占78%。国土面积约45.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1442.8亩,人均耕地0.63亩,街道办事处驻上纳灰村。万峰林是喀斯特岩溶发育的典型地区,其东、西、南三面环山,峰峦簇拥、万峰成林,呈带状峰林画卷。位于东经104°32"-105°11",北纬24°38"-25°23",属于低纬度高海拔地带,具有亚热带季风气候特征。夏无酷暑,冬无严寒,雨量充沛,日照长。年均气温15℃—25℃,1月份平均气温4.5℃,7月份平均气温26.8℃,年均降水量1424mm,终年温暖湿润,无霜期达320天以上。万峰林气势宏伟,声势浩大,犹如千军万马组成的队伍。奇峰如林、田坝似锦、河水如带、古榕如云,充满了诗情画意,仿佛人间仙景。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曾两次到兴义考察,他在《徐霞客游记》中写道:“粤西之山,有纯石者,有间石者,各自分行独挺,不相混杂。滇南之山,皆土峰缭绕,间有缀石,亦十不一二,故环洼为多。黔南之山,则界于二者之间,独以逼耸见奇。”“盖此丛立之峰,西南始于此,东北尽于道州(今湖南通道),磅礴数千里,为西南奇胜,而此又其西南之极云。”并感慨地称为:“天下山峰何其多,唯有此处峰成林”。 - 经济发展 万峰林是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地处黔、桂、滇结合部,典型的喀斯地形地貌,旅游资源异常丰富。依托万峰林的资源优势,峰林办现在大力发展优势农业、特色农业、观光农业,以此来促进全办旅游业的发展,以旅游 业推动“农家乐”、“农家旅馆”等服务行业发展。在沿纳灰河两岸发展以花卉、苗木、经果林、蔬菜为主的新型种植业,种植连片的景观型庄稼和花木,在纳灰姚家湾建立以五星枇杷为主的经果林基地,七个村建立了5000亩优质高产水稻基地、2000亩蔬菜基地、1000余亩的特色果园和以绿缘花卉为中心的花卉园。为保护好万峰林这棵“摇钱树”,狠抓万峰林的生态建设,大力保护和建设生态资源,科学编制了《纳灰河流域循环经济综合整治详细规划》《纳灰河万峰林游览区保护建设规划》《纳灰布依古寨保护建设规划》,启动了万峰林绿色生态屏障建设工程。2004年元月,万峰林列为中国兴义国家地质公园核心区,并于2005年9月28日正式揭碑开园。 2004年4月,下五屯乡村旅游经国家旅游局验收,荣获国家首批“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称号,专家组在评定时给出了同批申报的西部十二省区的最高分。2005年10月,中国《国家地理》杂志“选美中国”专家委员会评定万峰林为“中国最美的五大峰林”之一,名列第三。- |
敬南镇 |
地处兴义市西南部,距市区20千米。国土面积156平方千米,辖3个办事处19个行政村,总人口3.5万人。境内山高、坡陡、石多、田少、水缺,为典型的岩溶地貌区,系全省100个重点贫困乡镇之一。兴鲁公路穿越镇境,村通路率100%,组通路率88%,村通电率100%,户通电率98%。修建水窖1578个,解决了9726人,2111头牧畜的饮水困难。该镇原为敬南区,1992年撤区建镇。有中小学19所,中学入学率为 98.97%,小学入学率为99%。有卫生院1所,医护人员10人,病床8张。该镇经济发展以第一产业为主,同时积极组织劳务输出。2003年国民生产总值5288万元,财政收入17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752元。. 敬南镇地处兴义市西南部,距兴义市区17公里。全镇辖12个行政村,279个村民组,总人口38385人。国土总面积156.0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总31590亩。境内以岩溶峰丛峰林地貌为主,属典型的喀斯特石山半石山区,有丰富的石材、劳动力和以峰林、溶洞为主的旅游资源。2001年被列为全省100个一类重点贫困乡镇之一。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和上级有关部门的亲切关怀下,敬南镇党委、政府高举-理论和“-”重要思想伟大旗帜,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党的方针路线不动摇,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发展,团结带领广大干部群众,抢抓国家新一轮扶贫开发机遇,发扬“宁愿苦干,不愿苦熬”的敬南精神,团结拼博,促进扶贫攻坚进程。大力实施以“粮、钱、水、电、路、气”等民生工程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以科技、教育、文化、卫生、小城镇改造建设等为主的社会事业建设;大力发展引导以劳务输出、养殖、烤烟、反季节蔬菜等为主的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加强以生态林、经果林建设为主的石漠化治理;电视网络和无线通信网络建设基本覆盖全镇。全镇经济实力显着增强,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基础设施建设日臻完善,人民生活日渐提高,贫困人口继续减少,各项工作迈上新台阶。 地名由来 敬南镇酒报寨明代以前,彝族土司对闭塞落后的少数民族村寨实行散漫管理,“敬南”没有行政区划名。明洪武年间,朱元璋实行“调北征南”政策,为了维持地方的经济发展,明统治者以十二生肖和天干地支次第设场期,敬南以“戌日”赶集,称“狗场”。 明清时期,敬南人的生活异常困难。“碜狗场,饿革上,龙场是个大吃相”这一民间谚语形象概括了此时敬南人民的生活状况。 清嘉庆三年,新增布雄、毕亮场,但人们仍将老场坝称为“狗场”。后来,清政府在兴义设置靖边营(有300余人把守),“狗场”刚刚处在靖边营的南面,因此,将“狗场”改称“靖南场”。 国民21年,兴义国民政府为了防止百姓闹事,按照“绥靖政策”要求,将“靖南场”改为“靖南乡”(意思是“平定了的南方乡镇”)。这时,敬南才步出深闺,始有行政区划名称。“靖南”称谓沿用了33年。1958年“-”期间,当地人认为“靖南”具有封建色彩,遂将“靖南”改称“敬南”,1992年撤并建,称“敬南镇”,行政区划名称沿用至今。 该镇交通区位优势突出,旅游资源丰富,民族风情浓郁。 境内有闻名遐尔的飞龙洞景区,该景区位于山脚村,距市区12公里,海拔1340米,是一处典型的喀斯特地下溶洞奇观。洞口是一个古老的布依村寨,村里民族风情浓郁,村里布依姑娘的刺绣不仅选料精细,绣出来的山水清丽脱俗,堪称一绝。洞口高16米、宽约20米。洞内游程2000米,面积8万平方米,分6大景区。洞内钟乳石溶积成各种形态,光怪陆离,风韵万千,错落成趣。入洞处有两座5米多高峰柱亭亭玉立,柱上苔藓满布,被誉为“双峰竞秀”。 入洞后为天厅,“敦煌彩塑”般的罗汉群,势如飞瀑的“水帘洞”。“龙翔宫”洞壁上,有一条浮雕式巨龙,身长20余米,昂首摆尾,在云气奔腾中时隐时现。“叠翠滩”上,石乳凝就数十个水池,成梯田排列,池如碧玉。洞内还有观峰台、丰收台、岔河、石鸡抱蛋、石门坎、百步桥、童子拜观音、熊狮卧眠、玉柱擎天、神田等景观。 敬南镇洒报 敬南镇飞龙洞敬南镇白河村洒报组是兴义市今年确定重点建设的十个民族村寨之一,是典型的布依族、彝族聚居村寨,整个村寨被一片古榕树、香樟树环抱,古树参天,绿树成荫。境内有夫妻石、子洞、金猫扑瀑、神仙出手等自然景观;有布依族八音坐唱、舞龙、舞狮、花灯、布依族浪哨等独具民族风情的布依文化。 关于洒报名字的由来从古至今有4种: 第一种:传说,光绪年间,郎家未到敬南时,洒报还是一个无人居住区,当时,洒报附近的土地皆是原敬南果河(现敬南镇白河村果河)一大土豪沙家的地盘。郎家先祖郎三汉个子特别高大,武功高深莫测,力气更是大得惊人,并且为人较为和善。于是大名远播,方圆百里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在一次与果河沙老爷打堵时赢得了洒报地界,由于郎三汉个子高大,后作了沙家打手后无比凶狠,人们把他比作豹子,人们把他居住的地方叫洒报。 第二种:在这个地方本无人居住,并且豹子经常在豹子洞出没,人们发现豹子洞后,见豹子天天这样洋洋洒洒进出,甚是奇观,于是人们取名为洒报。 第三种: 传说,有一个女人从百河路上下来,被寨中男人抱入豹子洞中,行不轨之事。女人挣脱出来后,就跑去告田中秀。但田中秀把抱女人的那个人支走了,才叫来其他人让那个女人认,女人认不出来。田中秀就说女人冤枉好人,寨子里的人都是傻子,不会做这种事,将女人赶走了。故寨子才得名洒报。 第四种:现在走进敬南镇白河村洒报镇,你就会发现新修的路是“S”形的,村子房屋排列也是“S”形,这与洒报的“洒”字音开头字母相关,这也是洒报名字原来的原因之一。 洒报的传说 观洒报少数民族村寨是属于贵州省兴义市敬南镇白河村的一个自然村寨,位于兴义市区与敬南镇政府之间,距兴义市区16公里,兴(义)鲁(布革)公路1.98公里。村寨共有85户,418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397人,主要是布依族,汉族人口21人。主要姓氏有郎、查、田三大姓氏。村寨内保留有织布机、石磨、石舂、石凳、石缸等人工打磨的生活石具,经济主要以种植,养殖业和劳务输出为主。整个村寨被古榕树、香樟树环抱,古树参天。境内有夫妻石、豹子洞、金猫扑瀑、神仙出手等美丽传说的自然景观;有民族特色的依族八音坐唱、舞龙、舞狮、花灯、布依族浪哨等布依文化,2007年被兴义市委、市政府确定为全市重点建设的10个少数民族村寨之一。 关于洒报名字的由来,有一个美丽的民间传说。 清光绪年间,郎家未到敬南时,洒报还是一个无人居住区,当时,洒报附近的土地皆是原敬南果河(现敬南镇白河村果河)的大土豪沙家的地盘。 洒报郎家先祖郎三汉(后称郎大爷)来自江西,由于家乡洪水泛滥,所有亲人都在洪灾中遇难,留下他一人四处流浪,来到贵州兴义后在敬南镇海子村定居。郎三汉个子特别高大,武艺高强,力气更是大得出奇,但他为人和善,喜欢行侠仗义。于是大名远播,方圆百里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一日,郎三汉路经土豪沙家地界,见沙家门前私设有上马墩和下马墩等关卡,甚至还建有惨无人道的毒蛇蚂蝗缸。(若谁得罪沙老爷,便会被他扔到缸里,一天后,被扔到缸里的人就会被毒蛇、毒蚂蝗吃得只剩一堆白骨。)见状后,郎三汉便想了解了解沙家的情况。 经过沙家大院时他往院里看了又看,无意间看到一个年事已高的老者,这便是沙老爷了。沙老爷也无意间看到了郎三汉,粗看其体貌便觉非一般常人,细看却是传闻中的郎三汉。沙老爷亦仰其威名,便先向郎三汉打招呼,让其到院里乘凉,郎三汉见正合自己的意,于是到院中与沙老爷并排坐下。 两人不用客气,便聊了起来。经过谈话,沙老爷断定眼前的汉子也没什么过人之处,不过是个愚蠢的大个子罢了。于是语气生硬起来,显出平日里的霸气,咄咄逼人地道:“我原以为传闻中的三汉是个什么三头六臂的人物,没想到是个中看不中用的家伙,你滚吧!”三汉生平哪里受到如此鸟气,于是不由自主地站起来,伸出右手在石桌上拍了一掌,口中暗骂:“0的,老子早就想要收拾你这个恶霸地主了,你想要怎样?”话音刚落,却听见几块瓦片落地破碎的声音,这一下把沙老爷惊呆了。沙老爷心想到:“若能收服这汉子,我就不会畏惧其他的土匪了。”心下如此想着,接着便道:“兄台若能用掌将石桌劈碎,那我就给你钱财、给你土地。”郎三汉听着,心想教训教训这个恶霸也好,省得他鱼肉乡里,危害人民。便很爽快地答应道:“我只需要一掌,若我输了,老爷要杀要剐悉听尊便,如果我赢了,我不要你的钱财,但请你以后善待乡民,撤掉私设的上马墩和下马墩等关卡和惨无人道的毒蛇蚂蝗缸。” 沙老爷心想,这石桌少说也有三寸厚,谅你也劈不烂,于是便答应了。郎三汉用尽全力劈出一掌,把石桌劈得粉碎,地面也摇动起来,房上瓦片落地破碎的声音不绝于耳。沙老爷不得不兑现自己的承诺,撤掉私设的上马墩和下马墩等关卡和毒蛇蚂蝗缸。 并把现在的洒报圈出来划给了郎三汉,于是三汉在洒报定居下来,由于郎三汉个子高大,且为人憨厚,时不时会精神失常,人也变得蠢笨,后作了沙家打手后无比凶狠,人们把他比作豹子,所以人们把他居住的地方叫洒报。其后代延续至今。 旅游发展 敬南镇飞龙洞 敬南镇位于兴义市南部,距离兴义市区17公里,受“七捧高原”抬升和南盘江切割的共同影响,整个地势呈西南高,北、东、南三方均低的扇面趋势。镇内碳酸盐岩广布,受新构造运动和常态侵蚀的共同作用,岩溶发育,形成峰丛地貌,起伏较大,形成了以峰丛峰林地貌为主的总体特征,是典型的喀嘶特地貌石山地区,其生态环境极为脆弱,石漠化较为严重,存在“四多四少”,即石多土少、山多林少、地多田少、雨多水少,生产生活条件恶劣,人民生活较为贫困。 敬南镇有可与风景优美的万峰林相媲美的飞龙洞,为一睹它的宏伟壮观。我们一行来到了飞龙洞,站在距洞口10余米处,眼前是三株兀立着的石柱,其中一根像一只海狗,正虎视着洞口,似在护卫着这个神奇的古洞,又似在等待主人的归来。入口处分两层,我们沿着石梯上到二层,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头幼狮,神态栩栩如生,个头不大,让人倍感亲切。这里比入口处大了很多,东南面是泉,泉水清澈透明,我们用手轻沾了一下,水冰凉凉的。泉外散布着凌乱的蹄印,看到这些印痕,我们不禁想到,这或许就是传说中的沙曾母当年骑着她的枣红马来饮水时留下的吧。 洞里的右侧上方似悬挂着一张约2米宽的石床,床旁边有两根石柱,如同守护栏,或许是担心主人在熟睡中摔下来的缘故,所以它们就在那里站着守护。我们费了很大的径才爬上石床,和洞中的凹凸不平与凌乱相比,床上竟异常干净整齐,恰似昨天才有人打扫过一般。 在洞中行走了约30分钟,突然看见一条巨龙横卧在洞的上空,龙身上的鳞翅是那样的显眼,真像似一条活龙,传说中的神物。看到龙的那一瞬,我们所有的目光都朝向了龙身,我们都情不自禁的拿起相机拍个不停。我们还是第一次如此近距离地感受到龙的气势。巨龙下面是一只正奋力向前行走的石龟,它好象是有事欲向龙王禀告,用手轻轻敲了一下神龟的背,除了手指与龟背的清脆声,神龟没有反映,更没有回头看我们一眼。我想或许是它知道我们根本不会伤害它吧。 神殿后面是无数个小水池,水池后面是条狭长的隧道,只能容一个人走,走完狭长的隧道,不知是谁喊了一声“瀑布”,我们抬头一看,一道高数十米,宽七八米的瀑布随着石壁直泻而下,飞落在洞底,让我们激动不已。再往前,是一尊弥勒佛,我们都想确定一下它的高度,可它实在太高了,用手抱了一下,竟然只能抱到它的五分之一。弥勒佛前方是一座石塔,那略显倾斜的塔身,给人一种随时会掉下来的感觉。 走出洞口,站在山腰的出口,整个万峰林尽收眼底。看了看时间,在洞中停停走走,我们用了约2个小时,可大家却没有一丝倦意。 旅游景点:飞龙洞 飞龙洞景区位于敬南镇飞龙洞村境内,背靠西峰林景区,距市区12公里,交通便利。飞龙洞景区处于国家级风景区马岭河—万峰林与省级风景区泥凼石林、鲁布格风景区的旅游线路的中段,是典型的喀斯特地下溶洞奇观。在大厅的中央顶上,一条巨龙腾空而起,身上鳞斑点点,首尾分明,故此洞得名“飞龙洞”。所在的飞龙洞村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的村寨,有浓郁的少数民族风情。 |
泥凼镇 |
位于兴义市南部,距市区42千米,国土面积135.02平方千米,辖1个居委会,4个办事处17个村,2.7万人。该镇旅游资源丰富,有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何应钦故居,省级风景区泥凼石林,有白马洞、菩萨洞、马归槽、布五台布依寨等众多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森林覆盖率46%。水域面积10余平方千米,境内河流主要有达力河,边界是南盘江,水上运输繁荣。电力充足。境内通车里程200余公里,水陆交通网络逐渐形成。泥凼镇原为泥凼区,1992年撤区建镇。有中小学14所。卫生院1所,医疗设备完善。有广播电视文化站1个,电视覆盖率逐步提高。经济发展以第一产为为主,大力发展粮、油、茶、果、药等特色经济和绿色产业。2003年国民生产总值10623.4万元,财政收入145.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850元。. |
巴结镇 |
地处兴义市东南部,距市区36千米。国土面积148.25平方千米,其中水域面积38.6平方千米。辖4个办事处18个行政村,总人口2.24万人。境内山峦起伏,港湾交错。1984年被省政府命名为“布依八音艺术之乡”。该镇处于国家重点工程天生桥水电站淹没区,湖岸线近300千米。有兴巴油化公路,水陆交通发达。该镇原隶属泥凼区,1992年撤区建镇。有中学2所, 完小9所,小学入学率98.8%,中学入学率82.4%。卫生院1所,医护人员7人,病床15 张。该镇大力发展甘蔗、麻竹、板粟种植和水产养殖,网箱养鱼超1000口。万峰湖、南龙布依古寨与国家级风景区马岭河峡谷连为一线,旅游业成为该镇的一个经济增长点。2003年国民生产总值5661万元,财政收入136.316万元,人均纯收入1954元。. |
捧乍镇 |
位于兴义市西南部,距市区53千米,国土面积148平方千米,辖4个办事处,2个居委会,22个村,总人口3万余人。自然资源丰富,有林地面积2600公顷,森林覆盖率为35%,主要矿产资源有钼、褐铁等。捧乍在明朝未年便设镇,清后期及民国时期两度设立分县,现仍有保存完好的“西南屏障”石刻和碑文、“太液天池”、“盛世桃源”石刻等人文景观,有小寨石林、明阳洞景点。1992年撤区建镇。有中小学19所,中小学入学率为101%。卫生院1所。水、电、路等基础设施日趋完善,人口、文教卫生等社会事业蓬勃发展。该镇经济以第一产业为重点,近抓烟、粮,远抓林、牧。2003年国民生产总值5768万元,财政收入31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743元。. |
鲁布格镇 |
位于兴义市西南部,距市区60千米,国土面积59.13平方千米,辖1个办事处8个村,1.3万人。境内有装机容量60万千瓦的鲁布革电站,有富于民族特色的毛家坟和彝族文碑一座,有集雄、奇、险、秀为一体的电站坝区库岸风景区。修建小水窖2410个,容量9万余立方米。引资修建有小电坝电站和中寨电站。村通公路率100%,组通公路率90%以上。兴鲁、鲁岔公路路面已经油化。该镇原称发玉乡,1992年建并撤后为鲁布格镇。有中学1所,小学10所,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9.6%。烤烟是该镇的支柱产业,同时大力发展油菜种植。2003年全镇国民生产总值3650 万元,财政收入26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849元。. |
三江口镇 |
位于兴义市西南面,距市区87千米,因地处多依河、黄泥河、南盘江交汇处而得名,有“鸡鸣三省”之称。国土面积89.3平方千米,辖8个行政村,总人口1.17万人。境内有落陇河溶洞、鲁布革发电厂地下迷宫、红落万石林等奇特景观。兴鲁公路过境11公里,村组通公路38千米。万峰湖库区的形成,形成了水陆兼运的交通网络。村村通广播电视,收视率达85%。有民族中学1所,完小4所,教学点4处。卫生院1所,医护人员2 人,病床10张。经果林、用材林种类繁多。森林覆盖率达43%,是兴义市独具特色的生态大镇。开展订单农业,发展小米辣深加工,板粟种植规模达1万亩,种植麻竹5000亩,脐橙1500亩,建立了10万株小叶榕苗圃基地。2003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2690万元,乡镇企业总产值1096万元,财政收入61.3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806元。. |
乌沙镇 |
位于兴义市区西北部,距市区13千米。国土面积134平方千米,辖4个办事处,21个行政村,总人口3万人。境内陶土、页岩等自然资源丰富,融古生物化石、天然溶洞、河道源流等自然人文景观为一体。黄泥河沿镇边缘而过,水利资源丰富,总装机6000千瓦和10000千瓦的普梯一、二级水电站即将建成发电。交通便利,南昆铁路和国道324线横贯镇境。有中学3所,小学12所,中学入学率为99.71%,小学入学率为105%。卫生院1所。经济作物以烤烟为主,辅之以早熟蔬菜。. |
白碗窑镇 |
位于兴义市西南面,距市区31千米,国土面积119.42平方千米。辖2个办事处1个居委会13个村,总人口2.6万人。镇内有3个水库,2个水塘和一些小水窖水池。矿产资源以煤矿为主,储量约4亿吨左右。陶土、黄金、铁也较为丰富。通电率达99%,有装机容量200千瓦水电站一座,35千伏变电站一座。通村公路100%,通组公路达70%。该镇原为乌沙区管辖,1992年撤区新建白碗窑镇。全镇有中小学18所。卫生院1所。电视覆盖率达95%。通讯网络覆盖全镇。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3‰。森林覆盖率29.86%。经济作物以烤烟为主。建有6000亩优质雪梨基地,突破煤、电、金开发。引资新建有革新煤矿、富兴煤矿、白龙岗煤矿、超强煤矿、-底电站。2003年全镇国民生产总值5724 万元,财政收入345.5万元,人均纯收入2238元。. |
马岭镇 |
位于兴义市东北部,距市区13千米,距兴义火车站9千米,兴义飞机场8千米。国土面积104.97平方千米,辖2个办事处1个居委会12个行政村,总人口3.06万人。境内有木浪河引水渠、龙井河、马岭河、纳省河,流域面积约5.8平方千米,水能资源丰富。马岭河峡谷在其境内。交通便利。南昆铁路、210省道、马普公路均穿越境内。马岭镇原为马岭区,1992年撤区建镇。有中学4所,小学19所。卫生院1所,医护人员16人,病床25张,并拥有B超、X光机、心电图机等医检设备。村村通广播电视。有瓦嘎高台狮灯、尖山苗族滚地芦笙舞、纳省戴家营、营上古营盘等自然人文景观和民间艺术,有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马别桥。建有软蚕豆、红皮大蒜、早熟蔬菜、石榴、早玉米五大特色农业产业基地和西瓜、甘蔗、花椒、砂仁、麻竹、杉苗基地。努力发展订单农业。有化工、建材、煤炭、冶金、电力、食品及烟花爆竹等七大工业经济支柱。有乡镇企业854个。2003年,全镇国民生产总值达35970万元,财政收入186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344元。. |
威舍镇 |
地处云贵两省富源县、盘县、兴义三县(市)结合部,距市区30千米,国土面积88.7平方千米,辖3个居委会,8个行政村,总人口1.7万余人。1994年成立经济开发区, 是全国500家小城镇建设试点之一。境内有红军墓、寡妇桥贺子珍负伤地等革命遗址和纪念地。交通便利。南昆铁路大型货运编组站威舍火车站在其境内,省际公路通富源,州际公路通盘县。境内有大小河流10余条,地下水丰富,七孔水库、木浪河水库位于镇境。建有日产2千吨的自来水厂和35千伏输变电站一座。该镇原为马岭区下辖乡,1992年撤乡建镇。有中小学 11所,小学入学率为99.8%,中学入学率为107.2%。医院2所,医护人员99 人,病床140张,医疗设备先进。经济发展以第二产业为主,第一、三产业为辅。有乡镇企业257个,其中上千万元企业9个,新引进投资1000万元以上企业14个,200万元以上1000万元以下企业4个。建起了畜禽水产、建材生产、林木、蔬菜生产基地以及货场仓储交通和商贸服务基地等。2003年国民生产总值15502 万元,财政收入261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382元。. |
清水河镇 |
位于兴义市北部,距城区31千米,地处云贵两省结合部,辖2个办事处,16个行政村,总人口2.7万人。国土面积161.22平方千米。境内有以清水河风景区为代表的旅游资源,以生姜、烤烟为代表的生物资源,以车榔温泉、木浪河、清水河为代表的水资源,以及储量巨大的车榔煤炭资源。有蓄量4700万立方米的木浪河水库、120万立方米的猪场河水库。交通便利,兴盘公路、兴普公路穿境而过。南昆铁路过境12.7千米,并分别建有清水河西和品甸两个客货站。该镇原名品甸镇,1999年7月更名为清水河镇。中小学入学达96.5%。11个村建有活动室。通讯网络覆盖全镇各村。有电视接收站42座,接收率达95%以上。镇的农经网已建成使用。卫生院综合大楼即将修建。计划生育率达90%以上。品甸生姜已远销国内外。建有3个煤炭交易货场,成为储量丰富的普安煤、盘县煤、富源煤及该镇车榔煤的重要集散地。以煤焦货场为龙头的新型经济,带动了二三产业的迅猛发展。2003年农业总产值4500万元,乡镇企业总产值1650万元,第三产业产值7130万元,财政收入145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101元。. |
顶效镇 |
位于兴义市的东北面,距市区11千米。国土面积107.7平方千米,辖2个居委会14个行政村,总人口3.6万人。2000年被黔西南州政府列入“黔西南州十强乡镇”。该镇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马岭河峡谷所在地。这里有古文化“兴义人”遗址和驰名中外的“贵州龙”化石,有马别千年古榕树,有布依族传统节日“查白歌节”等。有顶效河、楼纳河及众多溪流。森林覆盖率18.88%。交通便利。国道324线与省道210线在境内交汇,兴义火车站座落境内。该镇1992年建立经济开发区,1995年升格为省级开发区。建成了长3.2公里,宽40米的开发大道,火车站站前广场和10多条城区道路。有日供水量6千吨和1.3万吨水厂各一座,35千伏输变电站3座,110千伏输变电站一座,通讯网络覆盖全镇。有中小学校19所,中学入学率为96%,小学入学率为98.5%。卫生院1所,医护人员23人,病床25张。该镇经济发达。工业上,形成了以建材、冶金、化工、轻工业为主的工业支柱。农业上,形成了蔬菜、水果、畜牧、优质玉米生产基地,特别是以绿化村为代表的桃子生产,融生态、观光、效益农业为一体。2003年国内生产总值5.1亿元,财政总收入5182万元,人均纯收入2332元。. |
郑屯镇 |
位于兴义市东部,距市区22余千米,国土面积146.7平方千米,辖3个办事处15个行政村2.5万人。自然资源丰富。矿产资源主要有石灰岩、白云石、石英石等,有著名的坡岗自然生态保护区,生物资源品类繁多,尤以石斛、兰草闻名。动物有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蟒蛇、金雕、猕猴、穿山甲、小灵猫、白腹锦鸡等。植物资源有刺樟木、红椿、红豆、清香木、川桂等珍贵树种。该镇有自来水厂一座,改造了中心河,“引围入郑”工程已开工建设。交通便利,南昆铁路、324国道穿境而过,兴天公路横贯镇境,即将动工建设的南昆复线和昆汕高速公路穿越境内。郑屯原为顶效区管辖,1992年建镇。有中小学生7所,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99%,中学入学率97%。有医院1 所。通讯畅达,电力充足。该镇是省确定的32个重点双百小城镇建设试点之一,也是兴义市四个重点建设的工业园区之一。经济发展以二、三产业为主,已建成年转运量100余万吨的煤焦、农资、石油三大铁路货场投入营运。2003年国民生产总值1.2亿元,财政收入1206万元,农民人均收入2380 元。. |
万屯镇 |
地处兴义市东北部,距市区24千米,国土面积179.19平方千米,辖4个办事处20个行政村,总人口3.9万人。境内有畜水量为1350万立方米的围山湖水库一座。210省道和关兴公路横穿全境,距兴义火车站7公里,实现了组组通公路。境内汉墓群出土的铜马车名扬全国。万屯镇原为万屯乡,1992年撤区并乡建镇。境内有中小学 21 所,中小学入学率为97.5%。卫生院1所,医护人员14人,病床12 张。该镇有全州最大的牛马交易市场,6000亩杨梅基地,2个煤炭转运货场,2个年产6万吨 的焦化厂正在兴建,总投资1.5亿元的龙人钢铁厂已破土动工。2003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10110万元,财政总投入434.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010元。. |
鲁屯镇 |
位于兴义市东北部,距市区34千米。国土面积64.45平方千米,辖9个村,1.96万人。镇内有晏农湾、七孔塘、烟子洞等天然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以及道光年间修建的石牌坊,有丰富的地下水资源。矿产资源主要有煤炭、粘土、瓷土、石材等。交通发达,有通往安龙县海子、箐口、龙广以及本市万屯的过境公路。3000年前鲁屯就有人类繁衍生息。“鲁屯”这一名称从洪武22年(1839年)沿用至今,1992年成立鲁屯镇。有中小学10 所,入学率达100%。卫生院1所,医护人员8人,病床23张。该镇大抓烤烟、蔬菜的同时,狠抓矿产资源的开发。2003年国民生产总值达3506.9万元,财政收入223.4万元,农民人均收入1696元。. |
仓更镇 |
位于兴义市东南部,距市区60余千米,国土面积73.31平方千米,辖2个办事处11个村,1.2万人。森林覆盖率达74%。水力资源丰富,新建2000千瓦发电站一座,电力充足,有35kV变电站一座,全镇10千伏供电线路改造完毕,实现了村村通公路。1992年撤区建镇。有中小学9 所,中学入学率98%,小学入学率99.3%,新建卫生院1所。经济发展以第一产业为主。重点发展板粟种植,“仓更板粟”向国家申请商标注册。2003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8912万元,财政收入165.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336元。. |
七舍镇 |
位于兴义市西南部,距市区32千米。国土面积116.6平方千米,辖2个办事处11个行政村2.06万人。地处高海拔、低纬度地区。通村公路100%,通组公路94.7%。七舍镇原为七舍区,1992年撤区建镇。全镇有中小学11所,中小学入学率均为100%。卫生院1所。经济发展以第一产业为主,逐步形成了以烤烟、猕猴桃、核桃、反季节蔬菜、畜牧、杜鹃生态旅游为主要支撑的特色产业。2003年全镇财政总收入达30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928元。. |
则戎乡 |
位于兴义市东南部,距市区12千米。国土面积108.6平方千米,辖3个办事处18个村2.1万人。该乡属典型的喀斯特石山地区,70年代中期被誉为“贵州砂石峪”。境内生物资源种类多,林地面积大。种植有金银花、石斛、小火清风藤等中草药。具有“雄、奇、险、秀、美、幽、壮、阔”八大景观特色的万峰林(东峰林)大部分在境内。水资源奇缺,修建有封闭式水窖2048个8.2万多立方米,水浇池2100个1.05万多立方米,引水沟渠60余千米,铺设自来水管道32千米,兴修山塘2个8万多立方米,解决了4085户1.75万多人的饮水和3000多亩田地的浇灌问题。交通状况较好,村通路率达100%,组通路率达90%,兴巴公路穿境而过,拱桥--红椿码头四级旅游公路建成通车。该乡由1992年撤并建前的下五屯区的安章乡、洋坪乡和敬南区的则戎乡组成。有中小学校13所,入学率达99.5%。有独具民族风情的“八音坐唱”。曾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全省两个文明建设先进乡(镇)”、“文明乡镇”等荣誉称号。该乡以生态产业、旅游业、养殖业为重点,努力发展特色经济。2003年国民生产总值3451万元,财政收入147.8 万元,人均纯收入1760元。. |
沧江乡 |
位于兴义市南部,距市区80余千米,国土面积93.7平方千米,辖2个办事处9个行政村,1.05万人。有林业用地3456.77公顷,天然牧草地1200公顷,水域面积1890公顷,万峰湖畔有367公顷原始森林。该乡通村公路达80%以上,通组公路达40%以上。新建了沧江乡机关人饮工程,完成了坝达章管网改造,修建了114个3300立方米小水窖,解决2500人1500头牧畜的饮水困难。沧江乡原隶属仓更区,1992年撤并建后与原坝达章乡合并为沧江乡。新建了中学教学楼、综合楼。卫生院1所。经济发展以第一产业为主,大力发展板粟种植支柱产业。2003年国民生产总值1942.5万元,财政收入58.578万元,农民人均收入1675元。. |
洛万乡 |
位于兴义市西南部,距市区80余千米,国土面积168.38平方千米,辖10个行政村,1.1万余人。境内有大小河流8条,万峰湖库区在该乡水运里程达45千米。主要矿产有锑矿、金矿等。完成河堤改造1.7千米,修建畜水池640立方米。正在新建2条引水沟渠总长8630米。该乡仅有一条主干公路通往仓更,通村公路全部修通,水路四通八达,上可直达云南、广西,下可直抵天生桥库区,未罗兰码头正在修建。该乡原隶属仓更区,1992年撤并建后设洛万乡。电视覆盖率达89.29%。有初级中学1所,小学10所,乡中心卫生院有门诊2个,医务人员6人,有7个村级卫生室。经济发展以第一产业为主,大力发展板粟、油桐等经果林,先后种植了麻竹、板粟、花椒、台湾大枣、脐橙、金秋梨、官溪密柚等5000余亩。2003年国民生产总值2279万元,财政收入5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928元。. |
猪场坪乡 |
位于兴义市西南部,距市区45余千米,国土面积99.2平方千米,辖3个办事处15个行政村2.04万人。该乡地形崎岖,起伏较大,山岭纵横。水源缺乏,人畜饮用水主要依靠小水窖、小水池解决。兴鲁油化公路横穿全境。该乡原为七舍区下辖乡,1992年撤并建后独立成乡。有中学1所,小学9所,教学点3个。卫生院1所,村级卫生室11个。经济发展主要以烤烟、中药材(金银花)等特色经济为主。2003年国民生产总值3609万元,财政收入22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662元。. |
雄武乡 |
位于兴义市西北面,距市区42千米,国土面积69.7平方千米,辖8个行政村,1.5万余人。境内矿产资源丰富,有煤、金、铁、钼、铜、铀等,已探明的煤炭储量为2.4亿吨,铁175万吨,黄金4吨。水能资源和旅游资源丰富,装机容量10万千瓦的黄泥河电站已进入测设阶段。通村通组公路80多公里。该乡原隶属七舍区,1992年撤并建后独立成乡。有中小学8所,教育、卫生、供电、供水以及通讯等基础设施趋于完善。经济发展以第二产业为主,第一、三产业为辅。全乡有乡镇企业15家,其中金矿6家,煤矿6家,铁矿3家。2003年国民生产总值8945万元,财政收入430多万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