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镇地处夹江县城郊东北,1992年建镇,是中国西部瓷都发源地,夹江县工业重镇。境内有15个行政村,130个农业社,总人口22649人,幅员面积48.0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2000亩,林地面积17799亩。成昆铁路、省道103线、105线贯穿全境,紧邻乐山火车站和成乐高速路。眉夹天然气总站、两座110千伏变电站、西部瓷都陶瓷专业市场均座落本镇。
2014年全镇粮油种植面积34616亩,其中:粮食种植面积25111亩,油菜面积9505亩,粮食总产量达2271万斤。全镇流转土地6450亩用于发展特色农业,花卉苗木2600余亩,中药材(泽泻、黄姜、佛手)4500亩,林下养殖200亩。特色农业产业总产值达到1.2亿元,农民土地流转收入达900多万元。
全镇现有工业企业110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20个,个体工商户960户,企业产品以建筑陶瓷为主,产量占西部瓷都市场的35%。全镇农业生产以水稻和蔬菜种植、巨桉经济林种植为主,是全县最大的杂交水稻制种基地和巨桉经济林示范基地,蔬菜发展已成为农民增收的亮点,正在打造新型蔬菜种植基地。
全镇基本形成以工促农,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为发展现代农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有力产业支撑。2014年,全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22.28亿元,同比增长12%;工业总产值37.3亿元,2014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2520元,增幅达18.9%,各项经济指标位列全县前列。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48平方公里 | 511126101 | 614100 | 0833 | 查看 黄土镇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漹城镇 |
漹城镇位于青衣江畔,距省会成都120公里,是县委、县政府驻地,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主导产业为商贸业、服务业和房地产业,城区建成面积约10平方公里。全镇幅员面积41.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12096亩,辖9个社区,114个居民小组,16个行政村,139个村民小组。截止2015年底,全镇共有29326户,人口73749人;现有基层党组织36个,党员2008名。漹城镇文化资源丰富,有全国重点文物“千佛岩摩崖造像”;全国唯一纸类专业博物馆——手工造纸博物馆;全国4个、全省唯一世界灌溉工程遗产——东风堰。境内通讯发达,路网纵横,S103线、S305线、成昆铁路贯穿全境,有乐山“北大门”之称,是投资创业的理想之地。 近年来,漹城镇围绕全县“三同发展,建设三个辐射区”发展战略,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经济社会保持持续健康稳步发展。截止2015年底,全镇地区生产总值达20.25亿元。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家,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7亿元。现代农业加快发展,主要种植水稻、蔬菜、茶叶等农产品,有4个农副产品专业合作社,累计流转土地1100亩,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010元。第三产业繁荣活跃,观光农业、乡村旅游业蓬勃发展,建成大石—宿漕徒步健身休闲廊,拥有乡村农家乐300多家,威尼、峨眉山月四星级酒店2家,商务酒店20多家,餐饮娱乐配套成龙;农村电商加快发展,建成电商村级服务点3个;房地产业稳步发展,印象欧城、峨眉山月江岸社区一期、塞纳城邦等一批项目相继建成。 |
黄土镇 |
黄土镇地处夹江县城郊东北,1992年建镇,是中国西部瓷都发源地,夹江县工业重镇。境内有15个行政村,130个农业社,总人口22649人,幅员面积48.0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2000亩,林地面积17799亩。成昆铁路、省道103线、105线贯穿全境,紧邻乐山火车站和成乐高速路。眉夹天然气总站、两座110千伏变电站、西部瓷都陶瓷专业市场均座落本镇。 2014年全镇粮油种植面积34616亩,其中:粮食种植面积25111亩,油菜面积9505亩,粮食总产量达2271万斤。全镇流转土地6450亩用于发展特色农业,花卉苗木2600余亩,中药材(泽泻、黄姜、佛手)4500亩,林下养殖200亩。特色农业产业总产值达到1.2亿元,农民土地流转收入达900多万元。 全镇现有工业企业110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20个,个体工商户960户,企业产品以建筑陶瓷为主,产量占西部瓷都市场的35%。全镇农业生产以水稻和蔬菜种植、巨桉经济林种植为主,是全县最大的杂交水稻制种基地和巨桉经济林示范基地,蔬菜发展已成为农民增收的亮点,正在打造新型蔬菜种植基地。 全镇基本形成以工促农,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为发展现代农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有力产业支撑。2014年,全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22.28亿元,同比增长12%;工业总产值37.3亿元,2014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2520元,增幅达18.9%,各项经济指标位列全县前列。 |
甘江镇 |
甘江镇是一个历史古镇,也是夹江县最大的农业大镇。距乐山市城北18公里,夹江县城南9公里。东与市中区悦来乡接壤;南与市中区棉竹镇连界;西与顺河乡隔青衣江相望;北与甘霖镇相邻。 甘江镇辖21个村、196个农业社;1个社区居委会、4个居民小组。总人口近3.9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6万余人。全镇幅员面积63.5平方公里。有耕地面积22300亩,林地面积24000亩,人均耕地面积0.62亩。青衣江、马村河两大水系流经境内,境内土地肥沃,物产丰富,盛产水稻、蔬菜等。全镇90%以上农民都种植蔬菜,年复种面积3万多亩,其中无公害蔬菜基地5000亩,有10个蔬菜品种被省、部确定为无公害农产品,是全市最大的优质蔬菜生产基地之一。 辖区内有陶瓷、纸业、塑料、玻璃制品等企业十余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4家。 成乐高速公路和省道305线穿境而过,乡村公路互相连接贯通,村村通硬化水泥路;镇内有中学2所,中心小学2所,中心卫生院1所;镇内嘉州风景名胜“碧云山野公园”、“棉花坡汉墓群”是市级重点保护文物,“双杨府君阙”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
界牌镇 |
界牌镇位于夹江县城西南,西邻峨眉山市双福镇,成昆铁路,国道103线穿境而过,全镇辖12个行政村,90个村民小组,人口1.66万人,幅员面积38.83平方公里。 2014年,全镇实现国内生产总值(GDP)48829万元,增速达16%,规模以上总产值完成任务92315万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5938万元,招商引资完成33400万元.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以内,实现农民人均增收1200元。 |
中兴镇 |
中兴镇位于夹江县城西北部,与丹棱县、洪雅县交界,全镇幅员面积26.5平方公里,辖11个行政村、94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3281人,属典型的丘陵地带,区内主水稻、玉米、蚕桑、手工造纸业及陶瓷产业是镇区经济主导产业,境内有丰富的页岩资源,是西部瓷都陶瓷产业原料基地。辖区监督管理的单位有兽防站、电管站、信用社、卫生院、中学、小学、社区。全镇党员数522人,建支部21个(其中11个村、1个社区、中兴镇机关、中学、小学分别建支部,民营企业建支部6个)。 国家二级公路夹(江)——蒲(江)、自贡——雅(安)公路穿境而过,且距成都——乐山高速公路18公里,乐山火车站15公里,距著名的世界文化遗产峨眉山,乐山大佛也仅有35公里,交通十分便利,同时镇内开通了程控电话,建立了移动、联通两个通讯网络,整个网络覆盖率为100%,镇内有小二型水库一座,陶瓷企业10家,页岩矿山企业6家,机砖厂2家,规模性养殖场6个,境内现有中学1所、小学1所、卫生院1个、邮电所1个、集贸市场1个。 |
三洞镇 |
三洞镇,位于位于东经103°40′,北纬29°51′。地处县城北部,东北接眉山市东坡区思蒙镇、东接青神县西龙镇,南与梧凤乡接壤,西南接土门乡,西与吴场镇相邻,北接永青乡。镇人民政府驻三洞镇场,电话区号0833,邮政编码614114。距县城19千米。以场南头原有1座三孔石拱桥得名三洞场。三洞乡原属眉山县。1958年,与吴场乡、黄家乡合并建吴家人民公社。1959年,按原乡境单建三洞人民公社,10月划入夹江县。1984年,改为三洞乡。1992年8月,分梧凤乡入三洞乡建三洞镇。1999年11月,原梧凤乡部分分出,仍为三洞镇。辖仁心、双路、建新、恒心、汪家、周冲、齐心、共欣、郑扁9个村81个村民小组和三洞桥社区2个居民小组。 境内地势属浅丘,地形分为金牛河南北两边。西北黑林子山最高,海拔427米;南面赵家坝最低,海拔398.5米。气候 属中亚热带气候,其特点是其特点是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水充沛,光照充足,无霜期长。多年平均气温17.2℃,1月平均气温5-6℃,极端最低气温-2℃;7月平均气温28.1℃,极端最高气温38℃。平均气温年较差23℃,最大日较差18℃。生长期年平均270-280天,无霜期年平均290天,最长达300天,最短为270天。年平均日照时数1156.9小时,年总辐射110.2千卡/平方厘米。年平均降水量1150毫米,年平均降雨日数为90-110天,最多达120天,最少为90天。极端年最大雨量1300毫米(1961年),极端年最少雨量800毫米(2010年)。降雨集中在每年7月至9月,7月最多。矿藏及自然资源 境内地下矿泉水丰富,水质为碳酸矿泉水,年产“千佛牌”矿泉桶装水2600吨。境内河道属金牛河流域,其中主河流域面积360平方千米,境内最大的河流为金牛河,从吴场镇流经境内,长8千米,主要支流建新河,由永青乡入境,长10千米。有齐红水库、恒心水库、民欣水库、民主水库4个小水库。 主要自然灾害有洪涝、风灾等。洪涝灾害年均发生1—2次,主要发生在7月至9月。其中2005年7月2日至3日特大暴雨,镇内水最深1米,大部分农作物被淹后绝收,并损毁耕地、河岸、农房等。经济概况农业 耕地面积1.22万亩,人均0.9亩;林地面积1.8万亩。2014年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65亿元,比上年增长15.9%;规模以上企业完成工业产值9.47亿元,完成工业增加值3.32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2018元,比上年增长18%。 |
吴场镇 |
吴场镇位于夹江县境西北角,距县城25公里,距省道103线4公里,成昆铁路穿境而过。全镇区域面积49.6平方公里,辖12个行政村和1个社区,81个农业社,现有农业人口13620人,社区居民680人。高桩彩会是吴场镇的特色民间艺术之一,故享有省级“文化先进乡镇”和市级“彩会之乡”的美誉,被评为市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模范镇”。 辖区内有火车站一个,卫生院一所,中小学、幼儿园各一所,加油站一个;陶瓷企业5家,机砖厂1个,其中规模以上陶瓷企业3家。2014年全镇GDP达到91518万元,同比增长12%;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5.4亿元,固定资产投资7.2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1万元,同比增长19%;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参保率达97%;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入保13100人,覆盖率达98%;农村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达5868人,完成任务数的110%;农村小额保险7786人,完成率达118%,位居全县前列。 基础设施建设完好,实现了村村通水泥路。投入近600万元,全面整治了光辉水库、龙华水库;建设村、洪川村、柏林村投入近300万元进行了农业综合开发。 大力发展现代特色农业。在五显村实施油菜集中育苗、高产示范种植项目,在洪川村建立了400余亩有机葡萄种植基地,在建设村发展了林下种茶500余亩,全镇特色产业发展迅速,乐山启航农业观光葡萄园品牌已打入省内外市场。全镇蚕茧产量达6万公斤以上,居全县第一。 园区建设初具雏形。以“工业强镇”为目标,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加快园区建设步伐。目前,园区水、电等要素保障已基本完成,完成园区A、B段主干道建设,园区建设初具雏形。 旅游资源丰富。白龙村有近万尊的唐末时期摩崖造像“牛仙寺”,是市级文物保护单位;龙华村有约5公里长的冰川遗迹,龙华水库绿树成荫,景色迷人,是旅游观光、休闲垂钓的绝佳场所。 |
木城镇 |
木城镇古名南安镇,1646年改名木城。位于夹江县城西北,距县城仅12公里,东畔青衣江与迎江隔江相望,南邻南安、龙坨乡,西接华头镇、歇马乡,北连洪雅县三宝镇。幅员面积31.15平方公里, 辖15个行政村、109个农业社,1个街道社区、9个居民小组,总人口17682多人。全镇具半山半坝地貌特征,林业资源较为丰富,主产水稻、黄花、茶叶等,奶牛、獭兔已具有一定规模,以陶瓷为主的工业发展已有一定基础。 2014年,全镇实现国内生产总值30530万元,增长10.2%,规模以上企业增加值823万元,固定资产投资5100万元,完成招商引资100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1277元,增长15%。 今年以来,木城镇以“工业强镇、商贸活镇、旅游兴镇、农业稳镇”为发展路子,依托雅乐高速公路和小集镇建设等重大工程项目,进一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搞活物流商贸,开发“古镇—库区—庞坡洞—桫椤沟—大旗山”生态观光旅游休闲线路,进一步培育和壮大适合全镇发展的新型产业;按照标准化、无公害、集约经营的要求,抓好农业产业区域布局;实施工业强镇战略,培育壮大以建材农产品加工为主的工业,把木城建成夹江河西商贸物流中心、旅游休闲中心、民主、和谐、稳定的河西经济强镇。 |
华头镇 |
华头镇地处夹江县的西部山区,远离县城50公里,幅盖面积47.33平方公里,辖区内12个自然行政村,98个农业合作社,一个居民委员会。华头镇已建成一公里的“V”型城镇建设路道,具备有华头中学、华头镇中心小学、镇卫生院和配套的综合农贸市场。供、排水布局合理,水流以自然和自来水并成,电力设备基本齐全,有私人水厂、有电站、供电所,解决当地居民的用水、用电困难。按经济发展要求,因地制宜,结合山区实际制定了切实可行的经济发展思路,调整产业结构,已全面实施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特别是茶叶、蚕桑、黄花是全镇人民增产增收的重项,教育、卫生、广播电视蓬勃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本地的特色华头白酒、腌肉、豆腐干已推向社会,提高了华头知名度,现一个无公害的发展思路正在我镇形成。 |
甘霖镇 |
甘霖镇位于夹江县城东南5公里处,东邻青神县罗波乡,西傍青衣江,北接夹江县城,南连甘江镇,夹乐公路和成乐高速公路穿境而过。全镇幅员面积28平方公里,总人口15819人,耕地面积13007亩,辖10个村,96个农业社,地形既有坝区,也有丘区。坝区7个村工业较发达,农业以蔬菜、葡萄、水稻制种等为主,丘区3个村以林业、茶叶、畜牧业为主。2014年,全镇实现国内生产总值(GDP)16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2090元。镇党委2013年被表彰为“省级先进基层纪检组织”、被命名为“市级服务型示范党组织”。 工业发展情况。目前全镇共有企业18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2家,包括陶瓷、铝型材、纸箱包装、轧钢、磁粉等,产业结构逐步趋向多样化。2014年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29.92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000万元,全镇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12090元,增加17%以上。(2014年上半年工业总产值163606万元,增加值57262万元,半年纳税1062.9万元,固定资产5468万元,2季度GDP:93350万元。工业经济的发展,每年为国家缴纳税收2500多万元,共转移农村劳动力4000余人,成为全镇经济社会发展、农民增收的第一经济支柱。) 农业发展情况。坚持因地制宜,坝区以蔬菜种植、泽泻、水稻制种为主;丘区依托地理优势与气候条件,发展茶叶、柜桉经济林及DLY三元杂交猪养殖。2013年,全镇茶叶种植面积已达7000余亩,“丘区生态茶园”建设初具规模。LY母猪存栏3500头,使以养猪为主的甘霖养殖业迅速发展。目前,全镇农业形成蔬菜(6660亩)、水稻制种(1500亩)、泽泻(4000亩)、柜桉经济林(6000亩)、茶叶(7000亩)、养殖业等主导产业。农业经济的发展,初步形成了全镇经济社会发展、农民增收的第二经济支柱。 基础设施建设情况。全镇交通便利,能源设施齐备,社会事业全面。镇内有主要公路3条(其中高速路1条3.7公里,省道1条5公里,镇道1条2.8公里),全镇村道硬化率达80%,硬化道路28公里;全镇还有天然气配气站1个,加油站3个,变电站1座;卫生院、中学、中心小学各1所,卫生院1所,小二型水库4座。 |
新场镇 |
新场镇地处夹江北大门,距县城12.3公里,离成都不到1小时车程,东与青神县接壤,南与甘霖镇相接,西与黄土镇相连,北与土门乡、青州乡交界,幅员面积32.97平方公里,全镇辖江山、普益、黄林、新场、合兴、肖坪、红旗7个行政村和星和社区1个社区,69个村民小组,3370户11546人,另有企业务工暂住人口6000余人,属浅丘区,2013年被列为全国小集镇建设重点镇。2014年被列为全省第三批“百镇建设”试点镇。成乐高速公路、省道305线及成乐高速公路夹江旧连接线呈“之”字型贯穿全镇6个村35个农业社,成乐高速公路新连接线穿新场、合兴、肖坪三村而过,交通十分便利。辖区内有省级经济开发区——四川省夹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具有良好的区位优势、便利的交通条件以及优良的发展环境,是夹江工业重镇。 新场镇政府现有在岗机关干部29人,其中公务员17人,机关工勤2人,事业编制人员8人,公益性岗位2人。镇党政领导班子共6人,其中书记1人,镇长1人,人大主席、副书记1人,副镇长2人,党委委员1人,班子平均年龄38岁,平均学历大学学历。 镇辖区内有新中源、米兰诺、广乐、碳纤维等大小企业20余家,工业经济持续稳步增长。农业产业主要以发展茶叶、蔬菜、水果、花卉种植等,发展鸡、鸭、猪等养殖为主。三产主要发展物流、商贸、餐饮旅馆等服务业。2014年,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1797元。 |
顺河乡 |
顺河乡地处青衣江西岸,东与焉城镇、甘江镇隔江相望,南与乐山市中区杨湾乡相接,西与峨眉山市双福镇、符溪镇相连,北与界牌镇接壤。全乡南北长约10公里,东西宽约2公里,幅员面积19.2平方公里,海拔400左右米,沿青衣江边为坪坝,与峨嵋、乐山交界处有丘陵约6平方公里。 全乡辖8个行政村,63个农业合作社,农户3574户,11038人,耕地面积6741亩(田4841亩,地1900亩),山林面积7048亩。 顺河乡土壤主要为青衣江冲积潮壤土,适宜蔬菜、水稻、玉米、油菜、花生、叶烟等农作物生长。主导产业为大棚蔬菜种植,全年种植蔬菜10000亩以上,为夹江重要的蔬菜基地。2014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2400万元,较2013年增长11%,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0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 10725元,增幅达14%。 |
马村乡 |
马村乡地处夹江县城北面,距县城13公里,幅员面积28.2平方公里,周边与土门、黄土、焉城、迎江、中兴、吴场六个乡镇接壤。全乡辖11个村、1个社区,92个村(居)小组,现有农户3939户,人口12721人,其中居民人口408人,党支部21个,其中机关支部1个,农村党支部11个,社区支部1个,退休支部1个,企业支部5个,新社会组织3个,中小学支部各1个,党员528名。 成昆铁路经马村乡并设马村火车站,自雅路横穿境内,夹江至马村场镇通专线车,交通便利。乡境内有夹江最大的水库----马村水库(牛仙湖),库容量450万立方米,水库占地8平方公里,集雨面积14平方公里。水库周围有牛仙山、千手观音、大佛等文物景点。 全乡以手工造纸业为主,有非物质文化遗产(竹纸制作技艺七十二道工序)保护点两个,展示基地一个,大千纸坊一处,全乡有2000多人从事手工造纸业,年产手工书画纸6000多吨。全乡种植藤椒3000多亩,预计年产值3000万元,辖区内页岩资源丰富,有西部瓷都红坯原材料基地之称,页岩储存量达2亿多吨,全乡有工业企业30余家,工业总产值2.15亿元。全乡粮食产量3600吨,农民人均纯收入9528元,计划生育率90.3%,人口自然增长率-0.22‰。全乡经济活跃,社会稳定。 |
土门乡 |
土门乡位于东经103°38′,北纬29°49′。地处县城以北,东接梧凤乡、青州乡,南连新场镇、马村乡,北接吴场镇,东北交三洞镇。乡人民政府驻交通路42号,距县城13千米。全乡幅员面积26.84平方公里,辖7个行政村,1个社区,49个村民小组和2个居民小组。全乡共有2956户、10301人,其中:常住人口9913人,非农业人口2115人,乡政府驻地人口3600人。 土门乡场镇面积3.2平方公里,乡政府驻地有新街、骑江街、迎宾街,老街几条主要街道,两旁商铺林立,是辐射周边几个乡商贸、物流中心。有乡文化站1个,建筑面积600㎡,村文化活动中心7个,藏书8000册。全乡有小学1所,教职工34人,学生428人,有中学1所,教职工28人,学生218人;有幼儿园2所,在园幼儿316人,专任教师16人。有乡卫生院1所,村卫生室2个,共有病床10张,医护人员9人。 乡内交通便捷,实现了“村村通”水泥路。境内邮电通讯发达,电话、有线电视、无线通信覆盖率达100%。全乡实施了人畜饮水工程,场镇新建水厂1个,年供水量5.5万立方米,铺设供水管网4公里。污水处理厂1个,年处理污水5000吨。加油站3个,天然气配气站1个,220千伏和35千伏变电站各1个。集镇有派出所、法庭、文化站、农业技术服务中心、社会事业服务中心、兽医站、供电所、信用社、邮政支局、电信分局、移动和联通通信营业部等公益和社会管理部门。 2014年全乡完成工业产值10.485亿元,固定资产投资2.2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较上年同期增加1890元,达12390元。 |
青州乡 |
青州乡位于夹江县城东部,是一个典型的农业乡,距离县城17公里,东南与眉山市青神县西龙镇、罗波乡接壤,西南与本县新场镇毗邻,西与土门乡接壤,北与梧凤乡相连。全乡辖8个行政村,43个农业生产合作社,人口9256人,幅员面积27.17平方公里。全乡基层党组织设乡党委一个,党支部15各(机关党支部1个、退休支部1个、村党支部8个、非公企业党支部3个),党小组43个。 2014年全乡完成国民生产总值(GDP)14612万元,同比增长11%,固定资产投资完成9000万元,完成率100%,完成招商引资到位市外内资2个,包装项目2个、落实投资线索2条。农民人均纯收入较上年增加4542元,达约14547元,比去年提高45%。 全乡主要物产为粮食、茶叶(黄金茶、良种茶)、蔬菜等,尤以茶叶闻名全市,素有“茶叶之乡”的美誉。 |
梧凤乡 |
梧凤乡于1999年底经省政府批准新建,相传古时候有凤凰栖于场内梧桐树上,“梧凤”因此而得名。位于夹江县东北20公里处,距乐山市中心城区30公里,东与青神县西龙镇紧邻;南与青州乡毗邻;西与土门乡相接;西北与三洞镇相邻,全乡幅员面积20.4平方公里,辖6个行政村,41个农业社,11个党支部,总人口7060人,农业从业人数3330人。有耕地面积6835.3亩,林地8789亩,人均耕地量为0.97亩。 梧凤乡属于坝丘区,丘区林木繁茂、茶山连绵,坝区地势平坦、粮经发达。境内气候温润,土壤肥沃,生态保持良好,交通通畅,县、乡、村三级路网全部为水泥路面,成乐高速公路穿境而过。水源充足,金牛河贯穿全境,有6座小(二)型水库。电力充沛,工业电路畅通。通讯发达,固定电话覆盖面达100%,移动电话网络覆盖面达100%。全乡现有茶叶8000亩,金银花3600亩,茉莉花800亩。 2014年,梧凤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3199万元,同比增长10.5%;完成固定资产投资9900万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40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1288元,同比增长12.57%。 |
永青乡 |
永青乡地处夹江县北部,距县城29公里。东与崇仁镇,西与吴场镇,北与崇仁镇,南与三洞镇接壤。幅员面积17.8平方公里,辖5个行政村,32个村民小组,有1591户,5387人。勤劳、善良的永青人以“高标准、严要求、团结奋斗创一流”的精神,实现了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先后被市、县评为“小康乡”、“平安乡镇”。 [自然条件]永青乡海拔高度424米至606米,年降雨量1250毫米左右。属浅丘地形,气候温和、土地肥沃、四季分明、山青水秀,是发展无公害种养殖业的理想场所。 [基础设施]乡属区域内全部开通了有线电话,建有移动、联通基站各1座,交通通讯较为发达。全乡有小一型水库1座,小二型水库3座,有自来水厂1个。全乡通村公路已联通,基本实现了硬化。 [社会事业]乡境内有小学1所,建有兽防站、卫生院、邮政所等。 [特色农副产品]无公害茶叶、生猪、蔬菜林竹是四大支柱产业。茶园种植面积达到13600亩;年出栏商品猪1.5万头,出栏小家禽23.1万羽;成片种植稻田蘑菇200亩、折耳根850亩,反季蔬菜520亩;商品林竹285亩。 |
迎江乡 |
迎江乡位于夹江县城西13公里处,与木城镇、南安乡、焉城镇、马村乡、中兴镇和洪雅县的余坪镇交界。属典型的丘陵地带,气候温和,幅员面积30.8平方公里,有11个村,70个农业社,农户3405户,11681人,截至目前,我乡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1170万元,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00%;实现固定资产投资1500万元,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00%;全乡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3‰以内;完成了2014年退耕还林1850亩,共计金额231250元的发放工作。 我乡结合自身实际,稳固传统农业,发展现代农业坚持“联系实际,为民谋福”的群众路线,全面部署和调整全乡农村产业结构。 1、传统产业:至今我乡新发展茶叶20亩,巩固桑园面积2500亩左右,全年发种2000张,产干茧共计600公斤;巩固和完善3200亩油菜标准化基地;巩固小麦锈病统防统治1500亩、水稻病虫害统防统治1000亩。 2、是特色农业:至今我乡固有特色农业苦笋产业发展稳定,接待游客6000人左右;金银花产业略有缩减,稳定在200亩左右;2011年落户迎江的成都景虎园林公司发展稳定,100亩的苗圃长势良好,形成别具一格的苗圃基地。 3、是完成退耕还林补助资金发放。至今共计发放退耕还林1850亩,金额231250元的补助资金,完成了群星村“以电代财”265户申报及选择家电工作。 4、是完全了各项入保及赔付。全年各项入保任务均达100%,其中能繁母猪入保1295头,发放了61头,6100元保险赔付;生猪完成了60头,10990元赔付;油菜完成了8.4亩,3604元赔付;水稻完成了204亩,29089元赔付;玉米完成了360.6亩,46602元资金赔付。 5、是超额完成小额保险。全乡范围内积极铺开小农保险参保工作,小额保险参保4763人,完成目标任务的104.7%,位列全县第三名。 在各部门与各村通力配合之下,全乡各项社会事业方面都取得了较大进步,计生、民政、文化与基础设施建设等取得显著成效。 1、计划生育工作。截至目前,全乡出生人口24人,死亡人口44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一直控制在3‰以内,免费为全乡育龄妇女提供“三查”服务2次,共4440人,妇查率98%,全乡新增计生奖扶68人。 2、民政工作。全面完成了农村五保、低保、优抚人员核查工作。目前全乡享受五保29人,城市低保13户,农村低保191户470人;严格落实了优抚政策资金兑现,积极开展拥军优属活动。 3、防病防疫工作。畜禽免疫率和圈舍消毒率均达100%,有效控制了动物疫病的发展,全乡今年生猪存栏量为8928头,能繁母猪为1985头,禽蛋产蛋量为49300公斤;建立“桑区防螟”和粮种推广示范点3个,组织开展小麦锈病、白粉病统防2次,防治面积1400亩。 4、基础设施建设。硬化古埝村委会地坝600平方米、大兴村沟渠整治200米,大桥村扩建道路300米长,新建会车道10处,黄祠村扩建黄祠大桥会车道20米,郭坪、东岳、双鱼硬化村、社道共约6公里。认真开展了全国水利普查工作,扎实推进小型农田设施、水坝和河堤整治等水利设施的修建工程。 5、强农惠农落实。按时完成了粮食直补、农资综合直补的补贴工作;扶贫开发建档立卡登记230余户;今年我乡成功组织了2次苦笋实地学习,3次农业种植实地学习及茶叶学习1次,并在村民及大户的意愿下,组织到雅安、资阳、成都考察核桃种植3次。 6、卫生医保工作。加强公共卫生防疫,规范了群体性聚餐的申报程序,协同卫生院定期不定期对中小学校、集体食堂进行卫生监督与检查。积极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截至目前参合农民10183人,参合率达87%。 7、国土、城建工作。截至目前,全乡共审批农房新建34户,组织辖区内工匠培训10人次,同时对辖区内21个地质灾害点进行逐个检查,发放地质灾害工作明白卡和避险明白卡,每个地灾点配备了一名地灾监测员,督促监测员雷雨天气开展巡查,做好记录,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8、文化教育、社会保障等工作。加强与中、小学校的衔接,推动全乡教育事业发展,截至目前开展3次进学校关心慰问困难学生活动;农村社会事业保障工作得到全面落实,全乡新农保参保7000人,其中享受新农保3000人。 9、安全、维稳工作,。年初乡政府与村、生产企业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共计80份,落实了安全生产责任制。开展了监督检查20次,查出安全隐患15起,并督促单位整改到位,使全乡安全工作形势稳定。加强了全乡防汛工作,与各村签订防汛工作目标责任书,落实责任到人,同时强化了机关防汛值班纪律,做到了班子成员带班必须到岗。加大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力度,1—9月份共排查出矛盾纠纷15起,调处成功10起。同时,开展普法宣传2场次,发放宣传材料300余份。加大网格化服务管理体系建设,落实专人专责管理网格化服务管理信息平台,截至目前,全乡人口、房屋、机构等共1.6万余条信息已经录入完成,正在加紧录入其余信息。 10、城乡环境综合治理长效机制。比照“净空、绿地、亮水”的目标,深入开展生态乡镇建设工作:园满完成了郭坪村的美丽乡村创建工作;完善了村级辖区卫生管理制度,明确了人员分工,全乡落实了11名保洁员,建立了我乡城乡环境治理的长效机制。截至目前全乡共计投入保洁力量300余人次;清除了牛皮癣广告和墙体广告320余处;清理横幅广告和布标20余幅。 11、依法治县工作。制定《迎江乡依法治乡实施意见》,成立以乡-为组长的依法治乡工作领导小组,高度重视工作开展,与上党课相结合,举办村干部普法培训班3期;普法宣传工作有计划,有工作记录,有工作总结,与禁毒宣传等相结合在人流集中区开展宣传活动,发放普法资料600份;严格依法行政、持证执法、无违法违纪行政行为。制定落实好重大行政决策的五项制度,制定落实《重大行政决策合法性审查制度》、《重大行政决策听取意见制度》、《重大行政决策集体决定制度》、《重大行政决策风险评估制度》;按时完成行政审批事项清理;按规定完成规范性文件清理工作,及时将规范性文件向上级政府和同级人大报送备案审查。 认真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围绕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要求,深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一是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省委省政府十项规定及“反四风”精神,积极组织机关干部、村社干部学习焦裕禄、兰辉等同志先进事迹,号召干部在工作中学习先进、争当先进;二是严格控制会议数量、会议时间,坚决杜绝文山会海,以会议贯彻会议等现象;三是组织召开了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以整风精神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认真查找不足,深入剖析根源,使我们全体班子成员都经受了一次党内政治生活的考验,共查摆问题67个,并根据查摆出的问题制定整改措施,现已基本整改到位。 狠抓正风肃纪。作风兴,则事业兴,结合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我乡制定了《迎江乡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正风肃纪11个专项方案》、《迎江乡2014年机关干部考核办法》、《迎江乡2014年度干部考核细则》,量化了干部工作业绩、成效,考核结构和年终津贴、评先评优挂钩,切实转变干部工作作风。规范便民服务中心管理,按照“八公开”的要求制作办事指南,对窗口部门名称、服务事项、法定时限、承诺时限、收费标准及依据、办事流程、监督电话等进行公开,并设置意见箱(薄),公布投诉举报电话。 3、党风廉政建设。一是重宣传。结合正风肃纪活动,利用多种形式,及时在班子成员、机关干部、村社干部中开展廉政建设专题教育,宣传廉政知识,今年开展专题教育4次,向村社干部编发廉政短信300多条,二是强化“三资”管理。组织各村会计参加培训2次,组织财政所、纪检监察办人员下村督导财务管理,对手续不完整、票据不规范要求及时纠正。对农村集体资产资源实行“台账式”动态管理,建立健全管理台账,组织有关人员重新核实清查数据,进一步加强了农村集体资产资源的监管。三是抓好廉政风险防控工作。坚持把查全、查准、查实廉政风险作为关键环节,各股室、个人结合实际,全面清权,规范职责。全乡根据人员调整和重新分工,重新调整排查出个人、科室廉政风险点62个,完善廉政风险防控措施47条。四是严肃查处案件。按照县委和县纪委要求,精心组织,扎实工作,继续保持了查办案件工作的强劲势头。截至目前,共接受信访举报10件次,立案2件,结案2件,给予党纪处分2人。通过查办案件,严肃了纪律,增强了人民群众对反-斗争的信心。 民兵整组工作完成情况:资料齐全,上报相关资料及时。规范化建设完成情况:有专门办公室、器材室,各项制度牌齐备,各项表册资料齐备。履行急难险重任务情况:有各项预案,完成任务情况良好。去年送兵7人,0完成征兵任务。 |
龙沱乡 |
夹江县龙沱乡位于夹江县城西30公里处,属典型山区纯农业乡,全乡幅员面积17.48平方公里,全乡辖7个行政村56个农业社1829户5884人。龙沱乡属低山茶区,远离交通主干道,生态环境良好,森林覆盖率达64%,是茶树生长适宜区。初步形成了从修文——联乡——峨嵋普兴的横跨修文、龙沱、张山、三合、联乡五个村的茶叶产业示范带,被授予“四川省十大绿茶名乡”。2010年,龙沱乡龙园茶叶合作社的高山有机茶,顺利通过国家有机茶生产基地认证。近年来先后荣获省级卫生集镇、省生态乡镇、省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环境优美示范乡镇、省级新农村档案管理示范单位等荣誉称号。 2014年,全乡地区生产总值达6053万元,较2013年增长18%;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0662元,人口自然增长率-2.33‰。茶叶产业已成为地方经济支柱,全年茶叶总产值达6000万元,占农民收入来源的60%。围绕特色产业,发挥龙沱乡龙兴石斛种植专业合作社的作用,引导群众种植石斛十余万丛;充分发挥宏诚生猪养殖合作社作用,引导成员发展养殖业,年出栏生猪近万头,使畜牧业得到蓬勃发展。在做大优势产业的同时,乡党委政府深入调研,积极研判形势,调整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布局,一方面,依托修文村茶林中套种脆红李1000多亩优势,积极引导农户茶李间种,增加农民收入,并在修文村、龙沱村开展乡村特色旅游;另一方面,积极培养壮大茶叶加工企业,打造品牌,提高附加值,实现纯农业向工业突破。目前,筹建的茶叶公司正在有条不紊的建设中。截止2015年4月底,全乡国内生产总值完成2850万元,占全年目标任务的40%,人均纯收入实现5000元,人均增收600元,占全年增收目标的43%。 |
南安乡 |
南安乡位于夹江县西部,属山、丘、坝结合型区域,是典型的农业乡。全乡幅员面积31.47平方公里,有耕地519.378公顷。辖11个村、80个农业社,总人口10124人,其中农业人口9929人。 乡域经济主要以种植与养殖业为主,茶叶产业优势明显,为全乡支柱产业,现拥有茶叶19500亩,为全县万亩茶叶基地乡之一。工业经济相对薄弱,辖区内驻有九0九一所、四所等市属以上企业,有市场1个、纸厂1家,设有小学1所和医院1家。 全乡有耕地5395亩,大春粮食产量415万斤,其中水稻产量116万斤,油菜籽27万斤,大春蔬菜产量150万斤,小春蔬菜产量213万斤。 全乡有国有及年销售收入10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1个,工业总产值(当年价)5779万元。年销售收入1000万元以上的工业企业为金鑫商贸有限公司欣意纸厂。 全乡农民人均纯收入11300元。 |
歇马乡 |
歇马乡位于夹江县西北边陲,距县城38.5公里,东与木城镇相邻,南与华头镇、麻柳乡接壤,西与洪雅县花溪乡、天宫乡相连,北与洪雅县将军乡、三宝镇毗邻,主要以山地为主。幅员面积54.91平方公里,辖10个行政村、93个农业社,总人口12984人,其中农业人口12495人。年平均气温13.4摄氏度左右,年降水量1593毫米左右,相对适度为50%—86%,常年无霜期达10个月 。空气质量优良,无污染,阴凉湿润。歇马小学是乐山市山区教育的一面旗帜。 2014年,全乡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407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0655.21元。全乡有耕地7855.2亩,大春粮食产量827万斤,其中水稻产量718万斤,油菜籽37万斤,大春蔬菜产量62万斤,小春蔬菜产量165万斤。 栽桑养蚕、种草养畜、植树造林是歇马乡经济收入的三大传统产业;药材石斛、无公害茶叶、青饲料养奶牛(肉牛)是新兴的三大经济支柱产业。近年来,全乡根据山区的地形和气候优势,大力发展林业和药材石斛种植,截止2014年,全乡退耕还林2200亩,全乡发展茶叶面积达9500亩,全乡石斛面积达10000余亩(每亩以60平方丈计算),2014年全乡石斛收入近1000万元。 |
麻柳乡 |
麻柳乡地处夹江县城以西42公里,属夹江县边远山区,东与华头镇相邻 ,南与洪雅县桃源乡交界,西与洪雅县花溪镇毗邻,北与歇马乡接壤。麻柳乡以境内政府驻地麻柳坝定名。辖7个行政村,60个农业合作社,两个农业专合经济组织。农业人口6555人,党员303人。农民人均纯收入10392元。幅员面积47.3平方公里。有林地面积4.5万亩。耕地5011亩,退耕还林2146.31亩。森林覆盖率达68.7℅。乡境内属中生代地层,多皱褶,断裂。土壤母质大都为酸性紫色土。最高海拔1456米,最低海拔550米。山青村4社徐花沟处有铜矿,佛鹰村1社的黄沟处有硫磺矿。主要河流柳溪河穿乡而过,在麻柳乡河段长10公里。全乡气候属次亚热带湿润气候。适于亚热带林及水稻、玉米生长,四季分明。季风明显受峨眉山气候影响,秋冬多雾、霏雨。 近年来,在乡党委政府和全乡广大党员干部的共同努力下,积极发挥山区优势,形成了以茶叶、石斛、林竹为主要特色经济产业,特别是石斛产业规模已突破200万丛的规模,约合种植面积6800多亩,创产值3500万元。外出务工人员达2100人,占全乡劳动力一半以上,劳务输出收入破亿元大关,交通基础设施得到有效改善,民生工程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产业经济全面提升,全乡广大党员干部正在以昂扬的斗志,按照“特色产业富民,文旅产业兴乡”的总体发展思路,向建设美丽和谐的新麻柳宏伟目标而努力奋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