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边村位于泥凼镇政府东南面,距镇区9公里,是泥凼通往万峰湖库区重要便捷通道。国土面积17.4平方公里,辖19个村民组,共658户2650人,属沿湖村和万峰湖库区影响移民扶持村,以种植水稻、玉米、甘蔗和养殖渔业为主,生态植被较好。少数民族人口占全村人口的25.6%,属省级二类贫困村。
--人口总数:2650人 农业人口:2650人 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17.4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580.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苗族,布依族,彝族 发展口号:搞好经济,发展大农业
--所辖村:么朝湾,万家湾,柳家湾,老龙杠,戈厂,坝达令,小寨等19个村 生产总值:20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板栗,甘蔗,养殖渔业 名特产品:板栗 办公所在地:江边村学校组益江小学内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522301101 | 562400 | -- | 查看 江边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泥凼社区 |
泥凼社区位于泥凼镇人民政府驻地,是泥凼镇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主要的物资集散地,交通十分便利,国土面积5.5平方公里,辖13个村民组,共694户,2884人。主产水稻、小麦、烤烟等粮食经济作物,个体工商户达100余户,经济发展较快。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何应钦先生故居两处(泥凼街上、风坡湾)和泥凼石龙石林一处,游客逐年增多。 --人口总数:2884人 农业人口:2864人 非农业人口:20人 --行政区面积:5.5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2200.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苗族,布依族,彝族 发展口号:走旅游之路 --所辖村:街上,田坝,袁家寨,上半山,风坡湾等13个村民组 生产总值:20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泥凼街上龙祥养殖厂 名特产品:烤烟 办公所在地:泥凼街上 |
堵德村 |
堵德村位于泥凼镇政府西南面,距镇区10公里,泥凼至仓江乡公路穿村而过,交通便利。国土面积19.9平方公里,辖18个村民组,共695户2860人,少数民族人口占全村人口的59.26%。是重要的沿湖村和万峰湖库区影响移民扶持村。以种植水稻、玉米、甘蔗、早熟蔬菜和渔业养殖为主。美丽的达力河从头至尾贯穿全村,属省级二类贫困村。 --人口总数:2860人 农业人口:2842人 非农业人口:18人 --行政区面积:19.9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2400.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苗族,布依族,壮族 发展口号:大力发展农业,种养殖业 --所辖村:上湾,未肖,堵德一,堵德二,上达力,中达力,未么等18个村民 生产总值:25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林业,早熟蔬菜 ,种养殖业 名特产品:板栗,甘蔗 办公所在地:堵德村达力街上 |
江边村 |
江边村位于泥凼镇政府东南面,距镇区9公里,是泥凼通往万峰湖库区重要便捷通道。国土面积17.4平方公里,辖19个村民组,共658户2650人,属沿湖村和万峰湖库区影响移民扶持村,以种植水稻、玉米、甘蔗和养殖渔业为主,生态植被较好。少数民族人口占全村人口的25.6%,属省级二类贫困村。 --人口总数:2650人 农业人口:2650人 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17.4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580.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苗族,布依族,彝族 发展口号:搞好经济,发展大农业 --所辖村:么朝湾,万家湾,柳家湾,老龙杠,戈厂,坝达令,小寨等19个村 生产总值:20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板栗,甘蔗,养殖渔业 名特产品:板栗 办公所在地:江边村学校组益江小学内 |
金竹凼村 |
金竹凼村位于泥凼镇政府东北面,距镇区3公里,是泥凼至巴结镇重要交通要道,交通十分便利,国土面积为12平方公里,辖18个村民组,共849户3540人,布依族人口占全村人口的32%。盛产水稻玉米、小麦、油菜、甘蔗等重要经济作物,是省级一类贫困村。 --人口总数:3540人 农业人口:3522人 非农业人口:18人 --行政区面积:12.0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2800.0亩 --主要民族成分:布依族,汉族 发展口号:大力发展种养殖业 --所辖村:金竹凼,石格闹,瓦房,槽门,川洞,坡尾,岩脚,纳台等18个村 生产总值:45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板栗,甘蔗,水稻,玉米 名特产品:板栗 办公所在地:金竹凼村鄢家湾组 |
经堂村 |
经堂村位于泥凼镇政府西南面,距镇区3公里,交通十分便利,泥凼至堵德、泥凼至江边公路穿村而过。国土面积为12.5平方公里。辖22个村民组,共800户3338人。盛产水稻、玉米、小麦、烤烟等重要经济作物,优质石材远销云南、广西等地。少数民族人口占全村人口的12.9%,属省级二类贫困村。 --人口总数:3338人 农业人口:3318人 非农业人口:20人 --行政区面积:12.5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7300.0亩 --主要民族成分:苗族,布依族,汉族 发展口号:以植树造林为主 --所辖村:经堂,未乐,小寨,岩脚,秧达,丫口等22个村民组 生产总值:102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板栗 名特产品:板栗 办公所在地:经堂村丫口组 |
学校村 |
学校村位于泥凼镇政府西北面,距镇区6公里,交通十分便利。泥凼至老寨、泥凼兴义公路穿村而过。属全石山地区,国土面积为10.1平方公里。辖14个村民组,共592户3035人,主产玉米、小麦、油菜、烤烟等经济作物,发展养殖业和外出务工是农民重要经济来源。吊井坝天坑被誉为天下“第一坑”,景观独特。属省级一类贫困村。 --人口总数:3035人 农业人口:2922人 非农业人口:113人 --行政区面积:10.1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3454.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 发展口号:打造特色农业,加快经济发展 --所辖村:毛草地,学校,水淹凼,屯塘湾,红岩,坪上,卡房等14个村民组 生产总值:80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烤烟,金银花,玉米 名特产品:金银花 办公所在地:学校村学校组 |
石山村 |
石山村位于泥凼镇政府西面,距镇区5公里,泥仓公路贯穿全村,交通十分便利,国土面积为13.3平方公里,辖16个村民组共956户4048人。境内有省级风景名胜区——泥凼石林,是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基础设施建设较为完善。盛产水稻、玉米、小麦、烤烟、油菜等多种作物,是泥凼镇重要的产粮村,属省级二类贫困村。 --人口总数:4048人 农业人口:4036人 非农业人口:12人 --行政区面积:13.3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3500.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苗族,布依族,彝族,壮族,黎族 发展口号:以种养殖业为主 --所辖村:周家坝,上坝,下坝,白马地,韦家山,陇嘎,新房子等16个村民 生产总值:728.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板栗 名特产品:板栗 办公所在地:石山村新房子组 |
乌舍村 |
乌舍村位于镇政府东面,距镇区10公里,泥凼至南龙古寨至万峰湖库区公路穿村而过,交通十分便利。国土面积19平方公里,辖26个村民组,共905户4047人,森林植被良好。盛产水稻、玉米、小麦、绿茶、甘蔗等重要经济作物,少数民族人口占全村总人口49.14%。 --人口总数:4047人 农业人口:4020人 非农业人口:27人 --行政区面积:19.0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3640.0亩 --主要民族成分:布依族,汉族 发展口号:全力打造乌舍绿茶品牌 --所辖村:上岩脚,中岩脚,上马由,中马由,下马由,纳丰,高卡等26个村 生产总值:80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绿蕊绿茶 名特产品:绿茶,甘蔗,板栗 办公所在地:乌舍街上 |
老寨村 |
老寨村位于泥凼镇政府西面,距镇区15公里,属高海拔地区,交通便利。国土面积为11.3平方公里。辖17个村民组,共343户1454人。主产玉米、小麦、苦丁茶等经济作物,发展养殖业和外出务工成为农民重要经济来源。是泥凼全石山最边远落后的贫困村,属省级一类贫困村。2003年种植苦丁茶3000余苗,品质上承,产品远销省内外。 --人口总数:1454人 农业人口:1442人 非农业人口:12人 --行政区面积:11.3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264.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苗族,布依族 发展口号:大力发展苦丁茶 --所辖村:老寨,中湾,小寨,何家湾,丫口,新寨,凹塘等17个村民组 生产总值:20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苦丁茶,玉米 名特产品:苦丁茶 办公所在地:老寨村老寨组 |
梨树村 |
梨树村位于泥凼镇政府西面,距泥凼镇区14公里,属高海拔地区,交通便利。国土面积为12.2平方公里。辖15个村民组,共409户1767人。主产金银花、玉米、小麦、烤烟等经济作物,发展养殖业和外出务工是农民重要经济来源,是全石山边远落后的贫困村。属省级一类贫困村。 --人口总数:1767人 农业人口:1764人 非农业人口:3人 --行政区面积:12.2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2200.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苗族,布依族 发展口号:大力发展金银花 --所辖村:梨树,踩山坪,让路,瓦厂,四方井,吊脚楼,王庄等15个村民组 生产总值:15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金银花,烤烟,玉米 名特产品:金银花 办公所在地:梨树村梨树组 --自然条件:高海拔地区,交通便利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