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贵州省 >>黔西南州 >> 兴义市 >> 清水河镇 >> 高峰村

高峰村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高峰村谷歌卫星地图)


高峰村简介

  (1)人口现状
  全村有7个自然寨,分别为笃家村、雨乐、洒波浪、雨雨德、戈米、上补西和下补西。10个村民小组,730户,3321人,其中少数民族1114人,占总人口的30.9%。
  (2)地理区位及资源现状
  高峰村位于清水河镇西北部,国道212线和兴盘公路纵向穿村而过。西部与威舍镇发哈村接壤,北部与盘县的保田镇鲁楚坡村及普田乡的阿琅村相邻。
  村内山上植被属中亚热带云贵高原半干性常绿叶、针叶林。经济林有杉树、青纲树等,经果林有核桃、柑橘等。全村为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地表土壤多为石灰性黄壤,部分黄灰土,土壤肥沃,富含有机质。
  二、产业现状
  高峰村是一个以第一产为主、第二、三产业发展相对缓慢的自然村。其中第一产业以传统的玉米、水稻、小麦、生姜、芭蕉芋、油菜等作物种植为主,以散户的小规模家禽养殖为辅。
  三、发展条件
  (1)优势
  便捷的交通,国道212和兴盘公路穿村而过,是高峰村发展的动脉枢纽。水资源相对丰富,通过安设管网和修建沟渠,可充分利用木浪河水库和盘县普克水源点,解决用水需求。
  (2)劣势
  许多村组道路、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落后,主要表现为道路路面差、通行困难、水源点少,管网布置少。
  高峰村虽已有一定的经济基础,但没有形成强势的经济支柱,继而无法带动其他关联产业的发展。全村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村居民多是文化技能较低的群体,并且年盛劳动力外出打工,长幼留家的现象比较普遍。
  四、产业发展方向
  通过合理的产业结构升级调整全村的产业布局,其中,第一产业以生姜、烤烟、芭蕉芋经果林种植为主,第二产业以芭蕉芋、生姜加工业为主,第三产业以木浪河水库休闲观光游为主。
  五、村级整合所做的公益事业
  1、2009年完成红旗三组坡改梯300余亩,种植核桃600余亩、柑桔200亩,新建水池40口,配套沟渠2500米。
  2、2010年硬化笃家村、雨德、下补西道路共计1500米,争取上级资金扩建笃家村清真寺和修蔡山林游道共融资30余万元。
  3、2009年至2010年争取近50万元资金解决笃家村,雨德、戈米、下补西人畜饮水工程。
  4、2011年上半年取资金改造雨乐通组公路2公里。5、经在外乡镇工作的领导协调,于2011年8月为笃家村安装路灯。
  6、2011年烟水配套工程进行了水池开挖。
  
  --人口总数:3079人 农业人口:3048人 非农业人口:31人
  --行政区面积:23.0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8261.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布依族,回族,彝族。 发展口号:支持小城镇、建设新农村。
  --所辖村:笃家村,雨乐,洒波浪,雨雨德,戈米,上补西和下补西。 生产总值:1630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农业 名特产品:生姜,烤烟,玉米。 办公所在地:高峰村笃家村
  --自然条件:气候宜人,民族淳朴,水资源丰富,交通便利。 资源:区位优势明显,资源丰富,交通便利。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522301110 562400 -- 查看 高峰村谷歌卫星地图

高峰村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高峰村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黔西村

  黔西村位于兴义市北部,地处清水河镇与马岭镇的结合处,新镇址所在村。境内资源丰富,交通便利,马普公路横贯我村。共有18个村民小组,属农业村,现有村民841户,户籍人口3530人,流动人口1787人。村域总面积20.8平方公里,人均纯收入4080元,困难户40户,劳动力1510人。初级中学一所,小学一所。0党员63人,共青团72人,其中年老体弱党员22名,外出打工党员1名,发展新党员(预备党员)4人,新增入党积极分子48人。农村产业突出,种植经果林550亩,其中优质油桃100亩、泥溪寿桃300多亩、优质黄花梨、金秋梨200多亩、椪柑50亩,大多已进入盛果期;蔬菜基地300亩,高产地膜覆盖玉米60亩,杨梅基地500亩;全村水稻种植规范化、优质化。养殖(猪、牛、羊)大户8户,养殖小区一个50余户;生猪养殖大户4户,黑山羊专业养殖8户,养鸡场3家,优化的种植、养殖产业结构分布全村。   为改善村民人居环境,提高村民生活水平,深度改造街上、白岩、下寨人饮安全12.4公里,受益群众2300人;完成泥溪街上人饮安全工程管网改造,卡敖人饮安全工程高效使用。全村硬化主干道4.7公里,支道8.5公里,进户路12.3公里。农村合作医疗全村参合率达99%,居全镇之首。已改造一级危房6户,正在实施危改的对象37户,涉及帮扶资金22.2万元, 217人已拿到最低生活保障。继兴义电厂动工建设后,我村每天约有300人左右在电厂上工,平均每人每天可以拿到80元左右。一月下来,我村的群众在电厂可拿到70到80万元的工费。村里先后开起了10多家酒楼、农家乐等餐饮服务场所。开五金店的、家电的、卖手机的、车辆修理的10余家,聚贸市场、超市等也在逐步扩大和日趋完善。   为方便基层组织开展工作,为村民提供优质服务及丰富群众生活,村两委修建了240平方米的村活动室和500平方米的村综合楼。建成休闲广场两个、中心广场一个、篮球场一个。近年来,我村支部坚持以-理论、“-”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党组织群众满意度测评达到96%。因各项工作成绩突出,先后荣获“综治工作先进村”、“消防工作先进村”、“普法先进集体”等荣誉。近年来均评为州、市“先进党支部”。   --人口总数:3530人 农业人口:3478人 非农业人口:52人   --行政区面积:20.8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7583.4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布依族,回族,土家族,彝族,壮族,水族,苗族 发展口号:支持小城镇、建设新农村。   --所辖村:泥溪坝,白岩,响革,大地,下寨,纳怀,卡敖 生产总值:2050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工业,农业。 名特产品:生姜,小米辣,早熟玉米。 办公所在地:黔西村泥溪坝街上   --自然条件:气候宜人,民族淳朴,水资源丰富,交通便利。 资源:区位优势明显,资源丰富,交通便利,园区三组团之一。   

金星村

  金星村是清水河镇八个行政村之一,距老品甸政府3.5公里,距现小城镇中心——泥溪只有6公里,距兴义电厂3.5公里,距市区27公里。   全村3172人,766户,19个村民小组,11个自然村寨,主要民族以布依族为主,布依族占80%左右,党员61人。国土面积大约2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500亩,其中田2500亩,主要农作物有水稻、玉米、小麦,主要经济作物有生姜、芭蕉芋、小米辣、油菜、花生等,村境内有南昆铁路、砂马公路、盘兴公路,有两个砂石厂,一个年产200万吨的水泥厂,及几个洗煤厂、两个加油站,兴义电厂紧邻我村。   全村组组通公路,交通便利、资源丰富、气候宜人,是一个投资的好地方,热情好客的布依族人民正等着各商家来投资开发。      --人口总数:3172人 农业人口:3152人 非农业人口:20人   --行政区面积:26.0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8461.4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布依族,回族,彝族,黎族,壮族。 发展口号:支持小城镇、建设新农村。   --所辖村:农忙大、小寨,发达,龙阴寨,大、小章古,发榔木,中、小海子。 生产总值:1660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农业 名特产品:生姜,烤烟,玉米。 办公所在地:章古   --自然条件:气候宜人,民族淳朴,水资源丰富,交通便利。 资源:区位优势明显,资源丰富,交通便利,园区三组团之一。   

新场村

  新场村位于清水河镇北部,距镇政府9公里,与盘县、普安、兴仁三县接壤。砂马路和品小路贯穿全村,是普安、楼下镇的煤焦运输大动脉。全村现有3766人,853户,是典型的少数民族村寨,劳动力1980人;国土面积24平方公里,其中旱地3015亩,水田521亩,集体山林1750亩。传统种植以水稻、烤烟、生姜、芭蕉芋、蔬菜、六谷、玉米等农作物为主,气候宜人,冷暖明显,是人居和进驻项目的首选地理位置。   目前,我村由于得到政府的关心和支持,2011年度危房改造工程已基本完成,各自然寨的进组路、串户路和机耕道路相继硬化。新场坝寨子的太阳能路灯工程已全面完工并投入使用,是继黔西村、新丰村之后全镇基础设施建设最完善的村寨之一。   今后,结合我村实际,打算搭载“一事一议”财政奖补的政策这趟快车,逐步完善各自然寨的道路和饮水等基础设施配套工程建设,预计2012年启动车榔片区的三大条灌溉沟渠,并进一步绿化目前没有完善的荒山,以各种渠道和靠政策支持尽量使经果林覆盖全村。   我村属贫困村,经济落后,但拥有土地资源和充足的劳动力。诚望党委和政府给予更多的政策支持和项目经济支助。相信新场村的明天会更美好。      --人口总数:3766人 农业人口:3748人 非农业人口:18人   --行政区面积:24.0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0658.2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布依族,回族,彝族,苗族,黎族。 发展口号:支持小城镇、建设新农村。   --所辖村:车榔,小岩脚,海马笃,仙人台,柳树湾,牛头坡,新场坝,蚂蚁田 生产总值:1325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农业,煤矿。 名特产品:烤烟,蔬菜。 办公所在地:新场村蚂蚁田   --自然条件:气候宜人,民族淳朴,交通便利。 资源:区位优势明显,资源丰富,交通便利。   

补打村

  补打村位于清水河镇的西北部,与盘县的普田、新民两乡毗邻,辖14个自然村寨,26个村民组,885户,常住人口4019人,劳动力1453人,党员62人,外出务工600余人,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30%。由于山形地貌的原因,村寨分布错落,地广人稀,居住不集中,交通困难,信息闭塞,生产生活不方便,经济发展比较缓慢。近几年,受国家惠农支农政策的影响,利用一事一议财政项目奖补公益事业之机大力建设基础设施,目前已取得明显成效,全村面貌焕然一新。   补打村有国有面积16.65平方公里。石山占总面积的60%。石山主要分布在补打厂、白石岩、田坝、关山、新寨一带,现有耕地面积3288.9亩,其中水田1089亩,地2199.9亩,承包面积2664.34亩,年粮食产量2026.924吨,天然林578.9亩,人工造林5425.7亩,争议林38.9亩(分布在新寨)经果林200亩。经济林(种植核桃)3080.4亩,104800株,退耕还林268.98亩,优质菜叶1500亩,荒山1500亩。   村民主要的经济来源以传统种植业和养殖业为主,主产玉米、水稻、油菜、生姜、烤烟、芭蕉芋、养殖;现有集中养殖5户,其中1户养猪,4户养羊,有能繁母猪172头;兴义市清源茶叶的主产区就在我村,在建和已建茶场3000余亩,为我村调整产业结构,确立特色品牌化战略发展道路打下良好的基础。我村矿产资源丰富,年产45万吨的梅家寨煤矿就坐落我村,其矿煤质高,蕴藏量大。   近几年,社会经济飞速发展,我村两委班子商议,要改变过去传统的种养殖方式和观念,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实现规模化养殖和种植,走品牌化发展道路,发展特色产业;另外,要进一步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打通关节、加速发展。      --人口总数:4019人 农业人口:3997人 非农业人口:22人   --行政区面积:16.65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1575.9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布依族,回族,彝族,黎族。 发展口号:支持小城镇、建设新农村。   --所辖村:补打厂,五股梁子,梅家大地,梅家沟,牛角湾,上,下关山,田坝 生产总值:1520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农业 名特产品:生姜,烤烟,玉米,茶叶。 办公所在地:补打厂   --自然条件:气候宜人,民族淳朴。 资源:矿产资源丰富。   

高峰村

  (1)人口现状   全村有7个自然寨,分别为笃家村、雨乐、洒波浪、雨雨德、戈米、上补西和下补西。10个村民小组,730户,3321人,其中少数民族1114人,占总人口的30.9%。   (2)地理区位及资源现状   高峰村位于清水河镇西北部,国道212线和兴盘公路纵向穿村而过。西部与威舍镇发哈村接壤,北部与盘县的保田镇鲁楚坡村及普田乡的阿琅村相邻。   村内山上植被属中亚热带云贵高原半干性常绿叶、针叶林。经济林有杉树、青纲树等,经果林有核桃、柑橘等。全村为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地表土壤多为石灰性黄壤,部分黄灰土,土壤肥沃,富含有机质。   二、产业现状   高峰村是一个以第一产为主、第二、三产业发展相对缓慢的自然村。其中第一产业以传统的玉米、水稻、小麦、生姜、芭蕉芋、油菜等作物种植为主,以散户的小规模家禽养殖为辅。   三、发展条件   (1)优势   便捷的交通,国道212和兴盘公路穿村而过,是高峰村发展的动脉枢纽。水资源相对丰富,通过安设管网和修建沟渠,可充分利用木浪河水库和盘县普克水源点,解决用水需求。   (2)劣势   许多村组道路、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落后,主要表现为道路路面差、通行困难、水源点少,管网布置少。   高峰村虽已有一定的经济基础,但没有形成强势的经济支柱,继而无法带动其他关联产业的发展。全村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村居民多是文化技能较低的群体,并且年盛劳动力外出打工,长幼留家的现象比较普遍。   四、产业发展方向   通过合理的产业结构升级调整全村的产业布局,其中,第一产业以生姜、烤烟、芭蕉芋经果林种植为主,第二产业以芭蕉芋、生姜加工业为主,第三产业以木浪河水库休闲观光游为主。   五、村级整合所做的公益事业   1、2009年完成红旗三组坡改梯300余亩,种植核桃600余亩、柑桔200亩,新建水池40口,配套沟渠2500米。   2、2010年硬化笃家村、雨德、下补西道路共计1500米,争取上级资金扩建笃家村清真寺和修蔡山林游道共融资30余万元。   3、2009年至2010年争取近50万元资金解决笃家村,雨德、戈米、下补西人畜饮水工程。   4、2011年上半年取资金改造雨乐通组公路2公里。5、经在外乡镇工作的领导协调,于2011年8月为笃家村安装路灯。   6、2011年烟水配套工程进行了水池开挖。      --人口总数:3079人 农业人口:3048人 非农业人口:31人   --行政区面积:23.0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8261.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布依族,回族,彝族。 发展口号:支持小城镇、建设新农村。   --所辖村:笃家村,雨乐,洒波浪,雨雨德,戈米,上补西和下补西。 生产总值:1630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农业 名特产品:生姜,烤烟,玉米。 办公所在地:高峰村笃家村   --自然条件:气候宜人,民族淳朴,水资源丰富,交通便利。 资源:区位优势明显,资源丰富,交通便利。   

双桥村

  双桥村位于清水河镇西南6公里处,村里有条小河,河水常年川流不息,把村一分为二,村中有两座石拱桥,故名“双河桥”,村中有一个白岩洞,洞内冬暖夏凉,是旅游的绝佳胜地。每逢春节洞里人来人往,双桥村辖7个自然村寨,总面积达22平方公里,可耕地面积9675.3余亩,全村909户,3800余人,党员59名,经济作物以水稻、玉米、烤烟、生姜等为主。   近年来,村两委班子勤政爱民,全心全意为民谋利,增强了村两委班子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号召力。   双桥村盛产优质的烤烟、生姜,而且远销全国各地,村两委班子着眼于长远利益,采取一系列措施,引导全村农民群众转变思想观念,调整产业结构。发动农民种植反季节蔬菜,经果林,为农民增加收入,增大规模效益调高,大力发展养殖,以养牛、羊、鸡、鸭为主。   双桥村向外输出劳动力,并且针对性的对外出务工农民进行实用技术培训,通过外出务工使一批务工农民长了见识,学习技术、增加了收入。返乡后代为村里的经济发展带头人。   今后的双桥村要以一个村两委班子深入人心,团结奋进,为今后的双桥村经济做打算,为农民增收入,为双桥村迎来更美好的明天。      --人口总数:3855人 农业人口:3813人 非农业人口:42人   --行政区面积:22.0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9675.3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布依族,回族,彝族,侗族。 发展口号:支持小城镇、建设新农村。   --所辖村:双桥河,三岔地,新寨,田尾巴,下捡槽沟,洛者,上检槽沟。 生产总值:1456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农业 名特产品:生姜,烤烟。 办公所在地:双桥村双桥河   --自然条件:气候宜人,民族淳朴,水资源丰富,交通便利。 资源:区位优势明显,资源丰富,交通便利。   

新丰村

  新丰村至2008年村级整合后,现有七个自然寨,辖16个村民小组,共1286户,3900余人。有耕地9189.1亩,荒山6000亩,退耕还林地有1054.09亩,粮食以水稻、玉米为主,经济作物以生姜、芭蕉芋为主,养殖以牛、猪、鸡为主,还有一个上万人的赶集市场(每个星期二天)。   全村中专以上学历86人,无辍学学生。3个自然村寨安装了有线电视,可收看46套节目。一个党支部,共70余人,村民委由五人组成,一个活动室,一套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设备。自2004年11月18日建成开通以来,培养了大批懂技术的致富能手。村务按每个季度定时公开,一个最少召开两次村民代表大会。10—15户推选出一个代表,共同商议村里大事,担任义务普法宣传员。   全村有国土面积24平方公里,南昆铁路从木浪河穿境而过,是清水河镇煤炭交易中心,有三个年产100万吨以上的洗煤厂和输送百万吨的煤运货场。   --人口总数:3910人 农业人口:3358人 非农业人口:752人   --行政区面积:24.0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9189.1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布依族,回族,仡佬族,彝族,蒙古族,苗族,黎族,水族。 发展口号:支持小城镇、建设新农村。   --所辖村:老品甸,街上,索土,土瓜坡,大海子,水田,洞门口。 生产总值:3500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工业,农业 名特产品:生姜,小米辣,早熟特色瓜果蔬菜,早熟玉米。 办公所在地:新丰村老品甸街上   --自然条件:气候宜人,民族淳朴,交通便利。 资源:区位优势明显,资源丰富,交通便利,园区三组团之一。   

联丰村

  联丰村总人口:3564人,户数:856户,10各自然寨。16个村民小组,国土面积29.6平方公里,耕地:8664.6亩,其中,田206亩,地3360亩。   全村目前进驻的企业有四个洗煤厂、一个硝铵厂、一个南昆铁路货运站,有新老货场3个,是清水河镇物流运转中心,在南昆铁路线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兴义火电厂坐落于村南部,在村的东部有一个国家级自然风景名胜区——马岭河峡谷,另外,风景优美的天坑人家更是风景宜人,民族风情浓郁,在2009年,北京八一制片厂在这里拍摄制作“云下的日子”。在纳秧有一坐古碑,被市文物馆评为“二级保护文物”,在木浪河下游有一座老桥,有几百年的历史,不仅如此,砖是用糯米与石灰浆切而成。在村的南部有一个布依族山寨、有一块古碑,记载着以前布依族文化。并且延续至今,如布依族歌、舞蹈,有古树金丝榔800余棵,有泥溪寿桃、梨子几千余亩。有文化娱乐宣传队7个。在全村有农业特产,有粽子、无公害生姜、花生、地瓜,主产:大米、玉米等粮食作物,有枧籽树漫山遍野,还有油桐。养殖业有猪、牛、养,主要是以黑山羊闻名。      --人口总数:3564人 农业人口:3509人 非农业人口:55人   --行政区面积:29.6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8664.6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布依族,回族,彝族。 发展口号:支持小城镇、建设新农村。   --所辖村:泥溪河,尖山,纳秧,柴山,水塘寨,尾巴田,阿嘎,雨布鲁,烂滩 生产总值:3000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工业,农业。 名特产品:生姜,泥溪寿桃,梨子。 办公所在地:阿嘎   --自然条件:气候宜人,民族淳朴,水资源丰富,交通便利。 资源:区位优势明显,资源丰富,交通便利,园区三组团之一。   


高峰村特产大全




高峰村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