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贵州省 >>黔西南州 >> 兴义市 >> 则戎乡 >> 硐山村

硐山村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硐山村谷歌卫星地图)


硐山村简介

  硐山村,地处则戎乡西南部,距政府所在地9公里,全村国土面积7.51平方公里,辖11个村民组281户1166人,有党支部1个,党小组1个,党员28名,居住有汉、苗、布依、彝、哈尼等民族。全村耕地面积1252.8亩,属于新阶段贵州省扶贫开发一类贫困村。这里山多、石多、坡多、林少、土少、地少,是典型的喀斯特溶岩地貌,石漠化极其严重,自然环境特别恶劣,生存条件极差,群众经济收入主要依靠种养殖和劳务输出。
  --人口总数:1166人 农业人口:1166人 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7.51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252.8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布,彝,苗,回 发展口号:特色农业致富
  --所辖村:十一个村民小组 生产总值:544.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农业,小手工业 名特产品:高粮 办公所在地:硐山独石头
  --自然条件:气候湿润 资源:山多、石多、坡多、林少、土少、地少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522301200 562400 -- 查看 硐山村谷歌卫星地图

硐山村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硐山村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卧戛村

  卧戛村位于兴义市东南部 。距则戎乡政府驻地2公里,国土面积11040平方公里,辖卧戛、硐村、纳贡等12个村民组,居住着汉、苗、布依、彝等民族。有675户2848人,其中劳动力1788人,耕地面积1869.17亩(其中田795.12亩,地1074.05亩)。现建有村活动室一栋130平方米,有党员64名,其中女党员14名,村级完小两所,有教师21人,学生335人。   近年来,卧戛村按照“强基础、调产业、保民生、构和谐”的发展思路,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改善群众居住环境,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努力增加农民收入,保护生态环境,落实惠农政策,构建和谐村寨。      --人口总数:2848人 农业人口:2848人 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11040.0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869.17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布依族,彝族 发展口号:强基础、调产业、保民生、构和谐   --所辖村:卧戛,硐村、纳贡,润乃 生产总值:748.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水稻、玉米 名特产品:核桃 办公所在地:卧戛村卧戛一组   --自然条件:气候适宜 资源:卧戛村村民委   

干戛村

  干戛村距则戎乡政府所在地8公里,辖15个村民组,481户1833人,民族有汉族,布依族,苗族,瑶族等。国土面积15.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015亩,属兴义市二类贫困乡镇。群众收入主要依靠种养殖和外出务工。从2002年开始,干戛村两委结合自身实际,按照乡里提出的旅游发展思路,结合“山顶绿帽子、山腰钱袋子、山脚粮坝子”的绿色生态发展目标,大力鼓励村民种植金银花和发展旅游业,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水平得到了较大改善。如今,通过一系列的努力,广东吉隆集团投资1亿多元在干戛村修建了吉隆堡度假村,带动了干戛村基础设施建设一次大的飞跃,同时也带动了周边农户发展旅游业的信心和决心。另外干戛村金银花种植也达到了1000余亩,年均为农户增收500至1000元。      --人口总数:1875人 农业人口:1869人 非农业人口:6人   --行政区面积:13.37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015.92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布依族,苗族,瑶族等 发展口号:用则戎乡精神谱写干戛新篇章   --所辖村:海子二组 生产总值:408.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玉米、水稻等 名特产品:麦熟李 办公所在地:海子村二组   --自然条件:属于典型的喀斯特地貌 资源:无   

硐山村

  硐山村,地处则戎乡西南部,距政府所在地9公里,全村国土面积7.51平方公里,辖11个村民组281户1166人,有党支部1个,党小组1个,党员28名,居住有汉、苗、布依、彝、哈尼等民族。全村耕地面积1252.8亩,属于新阶段贵州省扶贫开发一类贫困村。这里山多、石多、坡多、林少、土少、地少,是典型的喀斯特溶岩地貌,石漠化极其严重,自然环境特别恶劣,生存条件极差,群众经济收入主要依靠种养殖和劳务输出。   --人口总数:1166人 农业人口:1166人 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7.51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252.8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布,彝,苗,回 发展口号:特色农业致富   --所辖村:十一个村民小组 生产总值:544.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农业,小手工业 名特产品:高粮 办公所在地:硐山独石头   --自然条件:气候湿润 资源:山多、石多、坡多、林少、土少、地少   

长朝村

  长朝村位于则戎乡西南部,距乡政府所在地12公里,辖13个村民组。整和后属全州一类贫苦的独立行政村。全村居住有汉族和苗族共266户,1190人。少数民族占全村人口的2%。   长朝村属于典型的喀斯特地形,但在村干部正确领导下,村民的积极努力下,种植了金银花350亩,稻谷270.3亩,玉米460亩;并且全村全部实现公路互通,经过农网改造,家家户户都用上了电。   现长朝村正沐浴在党的光辉下,享受社会主义带来的幸福生活。      --人口总数:1190人 农业人口:1190人 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7.89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086.3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苗族 发展口号:爱我长朝,爱我家乡   --所辖村:长朝村硝厂弯组 生产总值:476.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玉米,稻谷,金银花 名特产品:金银花 办公所在地:长朝村硝厂弯组   --自然条件:典型的喀斯特地貌特征 资源:金银花   

花朗村

  花朗村位于则戎乡边界、新场、敬南的交界处,距兴义城约25公里。现有农户444户,人口1814人,其中劳动人口1024人;外出半年以上务工人口442人。   花朗村是原打厂村和花朗村村级整合村。在党和政府的带领下,利用国家退耕还林政策大量种植金银花,使农民生产条件得到改善,生活水平得到提高。   --人口总数:1814人 农业人口:1814人 非农业人口:20人   --行政区面积:15735.0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515.6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彝族 发展口号:   --所辖村:新华组,合心组,半坡组,麻窝凼组,核桃坪组,何麻湾组,坪子组 生产总值:24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金银花 名特产品:金银花 办公所在地:合心组   

半边街村

  半边街村地处则戎乡西南部,位于则戎乡、巴结镇、泥凼镇及敬南镇四乡镇的交界处,距政府所在地26公里,辖13个村民组565户2381人,全村国土面积15.8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235.6亩,属于新阶段贵州省扶贫开发一类贫困村。这里是典型的喀斯特岩溶地区,石漠化极其严重,农民收入主要依靠种植养殖和劳务输出。   在村党支部的带领下,众志成城,继续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改天换地、自强不息”的则戎精神,半边街村党支部带领村民开山炸石,实施坡改梯、地变田,修水窖、水浇池,架设照明电线,建设学校,修通村通组公路,安装程控电话,积极调整产业结构,优化种植和养殖,促进农民增产增收。通过艰苦奋斗和辛勤劳作,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极大改善,村民的生活水平得到大幅提高。      --人口总数:2381人 农业人口:2205人 非农业人口:176人   --行政区面积:15.82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2235.6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苗,彝 发展口号:   --所辖村:半边街,小谷子,凼子,红星,齐兴,场坝,私地,董家坪,大花地 生产总值:20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金银花,玉米,小麦,大米,花椒 名特产品:金银花 ,花椒 办公所在地:半边街组   --自然条件:耕地面积少,林地面积多,气候温和,植被完好,风光宜人。 资源:生态养殖,金银花   

冷洞村

  冷洞村,地处则戎乡西南部,距政府所在地10公里,全村国土面积7.3平方公里,辖12个村民组433户1632人,有党支部1个,党小组2个,党员49名,居住有汉、苗、布依、彝等民族。全村耕地面积1320.6亩,属于新阶段贵州省扶贫开发一类贫困村。这里山多、石多、坡多、林少、土少、地少,是典型的喀斯特溶岩地貌,石漠化极其严重,自然环境特别恶劣,生存条件极差,群众经济收入主要依靠种养殖和劳务输出。   2001年以来,冷洞村“两委”班子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做大做强金银花产业为突破口,采用“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按照“三个统一”(即实行山、水、林、田、路、电、气统一规划;以小流域为重点统一综合治理;根据区域气候特点,实行统一开发方向)和“五个结合”(搞好石漠化地区的封禁治理,恢复天然植被与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种植相结合;实行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把石漠化治理与农业结构调整相结合;把石漠化治理与增加农民收入相结合;把石漠化治理与“生态移民工程”相结合)的基本思路,统筹发展,以金银花产业为重点促进农民增收,探索出了“走生态产业,促农民增收”的新路子,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实现了绝地逢生。   2009年,冷洞村共修建水浇池286口,水窖386口,全村炸石造地860亩,其中实施地变田486亩。自2001年开始,冷洞村人率先从金银花产业上找到了增收致富的突破口。在各级党委、政府领导下,在各级各部门的关心和帮助下,村两委按照乡里提出的“山顶绿帽子,山腰钱袋子,山脚粮坝子”的发展目标,抢抓国家西部大开发和扶贫攻坚机遇,进一步理清村级发展思路,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大搞基础设施建设,重抓生态产业,大力种植金银花。为鼓励农民积极调整产业结构,推广种植金银花,村两委干部又当示范户,又当技术员,当年引种2000余亩。3至4年后,金银花开始产花,种植户获得了很高的收入,他们得到的实惠让周边的群众看到了种植金银花的希望。在冷洞村带动下,邻近的硐山、长朝、花朗、半边街等村群众积极种植金银花近9000亩,现全乡已种植金银花11000多亩。为建起产业链,使金银花种植产业能够有供销保障,提高产值,增加农民收入,2009年建起了金银花加工厂,生产干花2.5万公斤,实现产值100多万元,多的人家突破2万元,少的也有2000多元。2009年,全村人均收入2700元,比2001年增加2000余元。   近几年来,冷洞村的发展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州、市各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2006年4月20日,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民进中央主席许嘉璐到冷洞村视察工作;2007年1月27日,时任中央政治常委、国家副主席-到冷洞村视察工作;同时,前后到冷洞村视察和调研以金银花为主导产业的石山半石山生态发展模式的还有全国政协副主席、政协秘书长-,全国政协副主席白立忱,省人民政府副省长顾庆金、谢庆生等,他们对冷洞的发展变化和推行的石山半石山生态发展模式都给予了充分肯定,更加鼓励和坚定了冷洞村人民向石山挑战的信心和决心。      --人口总数:1729人 农业人口:1709人 非农业人口:20人   --行政区面积:10950.0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320.6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布依族,苗族,彝族 发展口号:“山头绿帽子,山腰钱袋子,山脚粮坝子”“打造中药材村”   --所辖村:火龙空,上则戎,布果林,冷洞,花地平,老场坝,新场坝,等 生产总值:544.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金银花,玉米,小麦,大米 名特产品:金银花 办公所在地:则戎乡冷洞村   --自然条件:属于典型的喀斯特岩溶地区,石漠化极其严重,自然环境特别恶劣。   


硐山村特产大全




硐山村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