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贵州省 >>黔西南州 >> 兴义市 >> 沧江乡 >> 沧江村

沧江村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沧江村谷歌卫星地图)


沧江村简介

  沧江村位于沧江乡政府驻地,属低热河谷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均降雨量为1200毫米,年均气温19℃,年无霜期达346天以上,适宜多种热带亚热带农作物及经济作物生长,土地资源丰富,气候条件优越。全村共10个村民组,591户2990人,其中农业人口2883人,非农业口107人,属二类贫困村。
  近年来,沧江村紧紧抓住靠近集镇的地理优势,结合村情实际,努力抓好“一组一特色”的经济发展规划,积极引导群众大力发展早熟蔬菜种植和养殖业,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组织群众学习早熟蔬菜种植技术,使该村经济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在当坝、坝标、老寨、板舍等村民组大力发展早熟蔬菜种植2500亩,年产量260万余斤,家庭纯收入4000余元;二是在、当坝、中良杠等村民组发展种植板栗4000多亩,年产量60万斤。预计每年收入高达80万余元,三是在未晚沟、中上组、板舍一、二组种植小叶榕、马尾松上千亩。现全村已基本形成板栗、小叶榕、马尾松、早熟蔬菜等四大项农业基础产业,并已开始取得明显经济效益,为建成生态经济典范打下了良好基础。
  
  --人口总数:2990人 农业人口:2883人 非农业人口:107人
  --行政区面积:10.2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5000.0亩
  --主要民族成分:“布依族" “汉族” 发展口号:壮生态 上产业 求发展
  --所辖村:’沧江一二组”“板舍一二组”“中梁杠组”“未晚沟”“坝标” 生产总值:125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板栗 ” “ 油桐”“马尾松”“水稻”“小叶榕” 名特产品:“板栗” 办公所在地:沧江村一组
  --自然条件:气候优越 资源:种植业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522301201 562400 -- 查看 沧江村谷歌卫星地图

沧江村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沧江村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沧江村

  沧江村位于沧江乡政府驻地,属低热河谷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均降雨量为1200毫米,年均气温19℃,年无霜期达346天以上,适宜多种热带亚热带农作物及经济作物生长,土地资源丰富,气候条件优越。全村共10个村民组,591户2990人,其中农业人口2883人,非农业口107人,属二类贫困村。   近年来,沧江村紧紧抓住靠近集镇的地理优势,结合村情实际,努力抓好“一组一特色”的经济发展规划,积极引导群众大力发展早熟蔬菜种植和养殖业,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组织群众学习早熟蔬菜种植技术,使该村经济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在当坝、坝标、老寨、板舍等村民组大力发展早熟蔬菜种植2500亩,年产量260万余斤,家庭纯收入4000余元;二是在、当坝、中良杠等村民组发展种植板栗4000多亩,年产量60万斤。预计每年收入高达80万余元,三是在未晚沟、中上组、板舍一、二组种植小叶榕、马尾松上千亩。现全村已基本形成板栗、小叶榕、马尾松、早熟蔬菜等四大项农业基础产业,并已开始取得明显经济效益,为建成生态经济典范打下了良好基础。      --人口总数:2990人 农业人口:2883人 非农业人口:107人   --行政区面积:10.2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5000.0亩   --主要民族成分:“布依族" “汉族” 发展口号:壮生态 上产业 求发展   --所辖村:’沧江一二组”“板舍一二组”“中梁杠组”“未晚沟”“坝标” 生产总值:125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板栗 ” “ 油桐”“马尾松”“水稻”“小叶榕” 名特产品:“板栗” 办公所在地:沧江村一组   --自然条件:气候优越 资源:种植业   

祭山林村

  祭山林村,地处沧江乡东部,位于万峰湖畔,村公所距政府所在地10公里,全村国土面积8.2751平方公里,辖5个村民组310户1440人,其中农业人口1382人少数民族人口140人,妇女654人;全村总劳动力864人,其中女劳动力391人。2010年人均纯收入2080元,当地扶贫标准为1500元,全村贫困人口数437人,民政低保人数310人,其他民政救助人数130人。有党支部1个,党员42名,居住有汉、布依、苗、等民族。属于新阶段贵州省扶贫开发一类贫困村。自然环境特别恶劣,生存条件极差,群众经济收入主要依靠种养殖和劳务输出   资源状况   全村耕地面积827.51公顷,其中耕地302.48公顷,林地392.1公顷,草地85.06公顷,可利用草85.06公顷,水域21.43公顷,其中可利用水20.72公顷,荒地26.44公顷,其中宜利用荒1.05公顷。   农牧生产   2010年全村农作物总播种面积277.13公顷,其中粮食总播种面积76.8公顷,产量576吨,人均粮食产量400公斤,;经济作物播种面积200公顷,产量900吨;水果种植面积0.33公顷,产量2吨;水产面积6.32公顷,产量131吨。大牲畜年末存栏数793头,年末出栏数274头;猪年末存栏数1611头,年末出栏数1298头;羊年末存栏数423头,年末出栏数215头;小家禽年末存栏数9963只;全年肉类产量194.268吨。   基础设施   2010年全村蓄水量2074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积19.3公顷;自然村数现已全部通路、通电、通电话;大小水池共计100余口,人畜饮水困难人数430人,没有安全饮水430人。现有农村能源沼气池60余口。   社会事业   全村有村级小学一所,村民平均受教育年限9年,2010年学龄人口231人,其中女性108人,在校生228人,其中中学生88人,小学生140人,辍学3人;有村级卫生室一处,2010年参加农村合作医疗1353人,享受特困医疗救助人数15人;有基层活动室一处及远程教育设备一套。   六、财政资金投入情况   2010年贴息贷款(小额贷款)10万元;退耕还林专项补助29.91114元;粮食直补专项资金0.713万元;两免一补专项资金6.5044万元;利用外资20万元。   十二五规划及目标   今年是建党九十周年,也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我们要借助有利时机,以-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总体任务使我村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经济呈良性循环增长,村民收入长足增长,主导产业(早熟蔬菜、板栗等)做强做大,村级组织强健有力,各种制度深入民心,运作如常;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村民文化素质显著提高;在乡党委政府的统筹安排及全村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以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为重点,使各项工作取得阶段性的进展。      --人口总数:1440人 农业人口:1382人 非农业人口:58人   --行政区面积:8.2751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3000.0亩   --主要民族成分:布依族,苗族,汉族 发展口号:   --所辖村: 生产总值:120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农业 名特产品:板栗,早熟蔬菜 办公所在地:祭山林村祭山林组   

坪堡村

  坪堡村地处沧江乡政府所在地东南角,属天生桥一级水电站水库影响区,与何应钦故居泥凼镇毗邻,距市区57公里,距乡政府中心23公里,是沧江乡最远的一个村,国土面积10.6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62.5亩,其中:田120亩,地442.5亩,全村共有5个村民小组,326户,1312人,其中:劳动力895人。全村森林覆盖率达到70%以上。全村主要以农业为主,2010年底粮总产量为581.9吨,人均产粮390公斤,村民年人均纯收入1980元,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9%,计划生育符合政策生育率达100%,村民小组通公路率达100%。      --人口总数:1324人 农业人口:1313人 非农业人口:11人   --行政区面积:10.68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2500.0亩   --主要民族成分:布依族,汉族 发展口号:   --所辖村:坪堡,杜湾,未江,云上,长坪 生产总值:100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农业,林业,种植业 名特产品:板栗,桉树 办公所在地:坪堡村坪堡小学   --自然条件: 资源:农业 林业 渔业 种植业   

坝达章村

  坝达章村位于兴义市南部,沧江乡与广西交接,至兴义88公里,地属万峰湖中段,地处万峰湖畔,全村有人口350户,1678人,其中农业人口1673人,非农业人口14人,行政村面积16.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300亩,名族杂居村寨,共有10个村民小组,主要经济产业有:   一、养殖业:鱼、鸡、鸭、猪、养、牛.   种植业:板栗、桉树、小叶榕、马尾松.   二、旅游发展:发展万峰湖生态旅游,发扬明间传统文艺!      --人口总数:1687人 农业人口:1673人 非农业人口:14人   --行政区面积:16.3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2300.0亩   --主要民族成分:“布依族”:“汉族” 发展口号:抓住机遇发展生态旅游产业!   --所辖村:十个村民小组 生产总值:1445.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渔业”:“畜牧业”:“林业”:“服务业” 名特产品:“盘江鱼”:“板栗”:“冠心蜜柚”“林下土鸡” 办公所在地:坝达章村四组   --自然条件:四季如春,清爽欲人,休假垂钓之地! 资源:坝达章村村民委员会   

小米村

  小米村位于沧江乡南部,离乡政府驻地14公里。现有村民户数364户,总人口1660人,其中农业人口1580人,非农业人口80人,行政区面积达1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500亩,辖区内分十个村民小组,分别为未磨组、未标组、未阳组、未业组、林场组、耐怀组、阳平组、土坡组、上小米组、下小米组。本村主要由布依族和汉族组成,其中布依族占总人口百分之五十以上,属于少数名族村。主要生产玉米、板栗等。      --人口总数:1780人 农业人口:1580人 非农业人口:200人   --行政区面积:15.0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2500.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布依族 发展口号:   --所辖村:未磨组,未标组,未阳组,未业组,林场组,耐怀组,阳平组, 生产总值:100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玉米,板栗 名特产品:板栗, 办公所在地:小米村小米小学   --自然条件:风景秀丽, 资源:经果林,林木   

新寨村

  新寨村,地处沧江乡北部,与邻镇仓更接壤。村公所距政府所在地4公里,全村国土面积21.4平方公里,辖10个村民组545户2451人,其中农业人口2435人,属于新阶段贵州省扶贫开发二类贫困村。主要经济产业:板栗2000余亩,马尾松600余亩,桉树700余亩,早熟蔬菜500余亩,猪1090头,牛马600余头。村民年人均纯收入1880元,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9%,计划生育符合政策生育率达100%,村民小组通公路率达100%。   今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我们要借助有利时机,以-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民主管理”总体任务使我村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经济呈良性循环增长,村民收入长足增长,主导产业(早熟蔬菜、板栗等)规模化,村级组织强健有力,紧紧围绕在乡党委政府下,各种制度深入民心,运作如常;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村民文化素质显著提高;在乡党委政府的统筹安排及全村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以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为重点,使各项工作取得阶段性的进展。      --人口总数:1451人 农业人口:2435人 非农业人口:16人   --行政区面积:21.4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4000.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布依族” 发展口号:   --所辖村: 生产总值:140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板栗”“马尾松”“桉树”“养殖业”“早熟蔬菜”   --名特产品:“板栗”“早熟蔬菜” 办公所在地:新寨村染房组   


沧江村特产大全




沧江村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