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贵州省 >>黔西南州 >> 兴仁市 >> 巴铃镇 >> 尤家寨村

尤家寨村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尤家寨村谷歌卫星地图)


尤家寨村简介

  尤家寨村位于巴铃镇东北部,距巴铃镇政府5.4公里,距县城23公里,东、北与回龙镇相邻,西与紫冲村接壤,南接小坪寨村、卡子村。总面积11.87平方公里。
  尤家寨村地处云贵高原向广西丘陵过渡的斜坡面上,地势较高。境内多为残丘坡地,海拔在1330米—1486米之间,最高点位于该村尤家寨一、二组东北的山顶处,海拔1486米,最低点位于该村西南部达寨一组南部的坝地处,海拔1330米,相对高差156米。 其地表形态多为丘陵、坝子。第四纪沉积、堆积层较厚,土壤多为第4纪母质发育的黄壤和灰岩风化残积的黄色石灰土,耕层较厚,土壤肥沃。
  尤家寨村气候温暖湿润,属低纬度的高原性中亚热带温和湿润季风气候区,年均气温约15.0℃,年降雨量1320.5mm,日照长,年均日照时数有1553.2小时,日照率达35%。属兴仁中部温和和雨丰农牧区。目前全村大部分灌溉用水主要依靠在田边地头修建水窖积蓄雨水,生活和人畜用水由巴铃镇水厂供应。另外,村民通过建设储水设施来保障生活饮用水和牲畜用水。
  尤家寨村国土面积11.87平方公里,其中山地约占全村总面积的80%,坝子占20%。坝子主要在村域内呈片状分布分布。土地类型中,林地2348.9亩,占全村国土总面积的13.19%;草地6943.7亩, 占39.23%,耕地6162.3亩(水田730.05亩,旱地5432.25亩),占34.61%;城镇村及工矿用地607.20亩,占3.41%;园地115.8亩,占0.65%,交通运输用地95.25亩,其它用地1518.90亩。河两岸坝子与丘陵间连片耕地分布较多,其中以中部区域土地条件较好,但也存在耕层浅,缺水缺肥的情况,村域内土壤类型主要以黄壤为主。
  --人口总数:2592人 农业人口:2560人 非农业人口:32人
  --行政区面积:11.87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6162.3亩
  --主要民族成分:苗族,布依族,汉族 发展口号:
  --所辖村:13 生产总值:178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烤烟,玉米 名特产品:烤烟 办公所在地:尤二组
  --自然条件:夏无酷暑,冬无严寒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522322102 562300 -- 查看 尤家寨村谷歌卫星地图

尤家寨村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尤家寨村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西街社区

  西街社区位于巴铃镇政府所在地,东邻东街社区,南邻大普村,西接民建交界,北靠绿荫河社区,省道309线由东向西穿越整个社区,关兴高等级公路从社区腹地通过,总面积4.63平方公里。 西街社区地处云贵高原向广西丘陵过渡的斜坡面上,地势较高。境内多为残丘坡地,海拔在1255米—1486米之间,最高点位于彭家堡组南部山坡山顶,海拔1486米,最低点位于前所组,海拔1255米,相对高差231米。 境内出露地层为三叠纪下、中统的飞仙关组、永宁镇组、关岭组等,其地表形态多为丘陵、坝子。第四纪沉积、堆积层较厚,土壤多为第4纪母质发育的黄壤和灰岩风化残积的黄色石灰土,耕层较厚,土壤肥沃。 东街社区气候温暖湿润,属低纬度的高原性中亚热带温和湿润季风气候区,年均气温约15.0℃,多年平均年降雨量1320.5mm,日照充足,年均日照时数有1553.2小时,日照百分率35%。属兴仁中部温和和雨丰农牧区。全社区水源缺。全社区灌溉用水依靠水窖及雨水进行解决。 西街社区国土面积4.63平方公里,社区内土壤类型主要以黄壤为主。      --人口总数:4354人 农业人口:1504人 非农业人口:2850人   --行政区面积:4.63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2500.0亩   --主要民族成分: 发展口号:   --所辖村: 生产总值:2345.1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 名特产品:水稻 办公所在地:西街社区   

绿荫河社区

  绿荫河社区位于巴铃镇西北部部,紧邻镇政府,距县城20公里,东与小坪寨村相邻,西与民建乡接壤,南接东、西街社区,北靠紫冲村、小寨村、公德村。总面积11.07平方公里。   绿荫河社区地处云贵高原向广西丘陵过渡的斜坡面上,地势较高。境内多为残丘坡地,海拔在1174米—1410米之间,最高点位于与该村东南面的山顶处,海拔1410米,最低点位于该村西北部绿荫河河谷,海拔1174米,相对高差236米。 境内出露地层为三叠纪下、中统的飞仙关组、永宁镇组、关岭组等,其地表形态多为丘陵、坝子。第四纪沉积、堆积层较厚,土壤多为第4纪母质发育的黄壤和灰岩风化残积的黄色石灰土,耕层较厚,土壤肥沃。 气候与水文资源:绿荫河社区气候温暖湿润,属低纬度的高原性中亚热带温和湿润季风气候区,年均气温约15.0℃,多年平均年降雨量1320.5mm,日照充足,年均日照时数有1553.2小时,日照百分率35%。属兴仁中部温和和雨丰农牧区。全村水源充足。目前全村大部分灌溉用水主要依靠绿荫河河水,生活和人畜用水由巴铃镇水厂供应。   另外,村民通过建设储水设施来保障生活饮用水和牲畜用水。 土地资源:绿荫河社区国土面积11.07平方公里,其中山地约占全社区总面积的60%,丘陵占30%,坝子占10%。山地主要集中在村域西部、北部,丘陵主要集中在村域中部,西南部,坝子主要集中在绿荫河两岸。土地类型中,林地1748.10亩,占全社区国土总面积的10.53%;草地5690.85亩, 占34.27%,耕地4753.35亩(水田762.75亩,旱地3990.60亩),占28.26%;城镇村及工矿用地607.20亩,占3.66%;园地309.9亩,占1.87%,交通运输用地19.58亩,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14.68亩,其它用地198.10亩。绿荫河两岸坝子与丘陵间连片耕地分布较多,其中以中部区域土地条件较好,但也存在耕层浅,缺水缺肥的情况,村域内土壤类型主要以黄壤为主。   --人口总数:2807人 农业人口:2640人 非农业人口:207人   --行政区面积:11.07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4753.35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苗族,布依族 发展口号:   --所辖村:12 生产总值:205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水稻,玉米,薏仁米 名特产品:薏仁米 办公所在地:绿荫河社区   --自然条件:夏无酷暑,冬无严寒   

东街社区

  东街社区位于巴铃镇政府所在地以东,东邻小坪村,南邻陈家沟村,西接西街社区,北靠绿荫河社区,省道309线由东向西穿越整个社区,关兴高等级公路从社区北部通过,总面积5.18平方公里。 东街社区地处云贵高原向广西丘陵过渡的斜坡面上,地势较高。境内多为残丘坡地,海拔在1255米—1486米之间,最高点位于彭家堡组南部山坡山顶,海拔1486米,最低点位于前所组,海拔1255米,相对高差231米。 境内出露地层为三叠纪下、中统的飞仙关组、永宁镇组、关岭组等,其地表形态多为丘陵、坝子。第四纪沉积、堆积层较厚,土壤多为第4纪母质发育的黄壤和灰岩风化残积的黄色石灰土,耕层较厚,土壤肥沃。 东街社区气候温暖湿润,属低纬度的高原性中亚热带温和湿润季风气候区,年均气温约15.0℃,多年平均年降雨量1320.5mm,日照充足,年均日照时数有1553.2小时,日照百分率35%。属兴仁中部温和和雨丰农牧区。全社区水源缺。全社区灌溉用水依靠水窖及雨水进行解决。 东街社区国土面积5.18平方公里,土地类型中,林地1608.15亩,占全社区国土总面积的20.7%;草地1376.55亩, 占17.72%,耕地2370.75亩(水田1068.9亩,旱地1301.85亩),占30.51%;城镇村及工矿用地760.5亩,占9.78%;交通运输用地365.25亩,其它用地1251.3亩。社区内土壤类型主要以黄壤为主。   --人口总数:3836人 农业人口:852人 非农业人口:2984人   --行政区面积:5.18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2370.75亩   --主要民族成分:苗族,布依族,汉族 发展口号:   --所辖村:14 生产总值:2198.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玉米,水稻 名特产品:水稻 办公所在地:东街社区   --自然条件:夏无酷暑,冬无严寒   

者纳河村

  者纳河村位于巴铃镇南部,距乡政府驻地8公里,距兴仁县城26公里,东与贞丰县,是巴铃镇较为边远的行政村。全村国土面积15.64平方公里。   者纳河村地处云贵高原向广西丘陵过渡的斜坡面上,地势较高。境内多为残丘坡地,海拔在1339米—1692米之间,最高点位于村域西部山顶,海拔1692米,最低点位于西北部靠田坝方向,海拔1339米,相对高差353米。   境内出露地层为三叠纪下、中统的飞仙关组、永宁镇组、关岭组等,其地表形态多为丘陵、坝子。第四纪沉积、堆积层较厚,土壤多为第4纪母质发育的黄壤和灰岩风化残积的黄色石灰土,耕层较厚,土壤肥沃。   者纳河村气候温暖湿润,属低纬度的高原性中亚热带温和湿润季风气候区,年均气温约15.0℃,多年平均年降雨量1320.5mm,日照充足,年均日照时数有1553.2小时,日照百分率35%。属兴仁中部温和和雨丰农牧区。全村水源充裕,全村河流沟渠较多,由于水质不稳定,难以引作生活用水,只能作灌溉用水。目前全村大部分灌溉用水主要依靠该河流进行解决,生活和人畜用水由自建水池供应。每年的秋季和冬季为雨水干枯季节,对居民的生活和生产产生较大的影响。   者纳河村国土面积15.64平方公里,其中山地约占全村总面积的10%,丘陵占70%,坝子占20%。山地主要集中在村域中部,丘陵广泛分布在村域各处,坝子主要集中在村域东部。土地类型中,林地、山坡296.51公顷,占全村国土总面积的18.96%;耕地632.76公顷(水田166.91公顷,旱地466.56公顷),占40.46%;城镇及工矿用地58.34公顷,占3.73%;交通运输用地4.18公倾。中部和东部坝子与丘陵间连片耕地分布较多,土地条件较好,但也存在耕层浅,缺水缺肥的情况,村域内土壤类型主要以黄壤为主   者纳河村辖合心组、新院组、杨柳田组、黄坪组、厚龙井组、栋青组、烧基湾组、塔山组、上寨组、瓦厂组、彭一组、彭二组、彭三组、彭四组、彭五组、彭六组,共计16个村民组,788户,3554人。人口自然增长率约8‰。其中少数民族有布依族、苗族,占总人口的70%左右。   者纳河村劳动力资源较为丰富,全村现有劳动力约1750余人,占总人口的50%。其中有900余人常年在外打工,从事非农产业,剩余850人均从事第一产业。   从现状劳动力受教育程度上看,高中以上学历的有70人,初中学历的共180余人,小学学历的1500余人,劳动力脱盲率达到100%。      --人口总数:3118人 农业人口:3099人 非农业人口:19人   --行政区面积:15.64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9491.4亩   --主要民族成分:苗族,布依族,汉族 发展口号:   --所辖村:16 生产总值:1898.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玉米,薏仁米 名特产品:薏仁米 办公所在地:黄坪组   --自然条件:夏无酷暑,冬无严寒   

小寨村

  小寨村地处云贵高原向广西丘陵过渡的斜坡面上,地势较高。境内多为残丘坡地,海拔在1244米—1357米之间,最高点位于小寨12组的西南面的山顶处,海拔1357米,最低点位于河坝组,海拔1244米,相对高差113米。   其地表形态多为丘陵、坝子。第四纪沉积、堆积层较厚,土壤多为第4纪母质发育的黄壤和灰岩风化残积的黄色石灰土,耕层较厚,土壤肥沃。   小寨村气候温暖湿润,属低纬度的高原性中亚热带温和湿润季风气候区,年均气温约15.0℃,多年平均年降雨量1320.5mm,日照充足,年均日照时数有1553.2小时,日照百分率35%。属兴仁中部温和和雨丰农牧区。全村水源充足。目前全村大部分灌溉用水主要依靠罗伯河河水,生活和人畜用水由巴铃镇水厂供应。另外,村民通过建设储水设施来保障生活饮用水和牲畜用水。   小寨村国土面积8.81平方公里,其中山地约占全村总面积的60%,丘陵占30%,坝子占10%。山地主要集中在村域北部、南部,丘陵主要集中在村域中部,东南部,坝子主要集中在罗伯河两岸。土地类型中,林地1876.05亩,占全村国土总面积的14.2%;草地1784.25亩, 占13.5%,耕地7228.35亩(水田1835.55亩,旱地5392.8亩),占54.7%;城镇村及工矿用地561.45亩,占4.25%;交通运输用地76.5亩,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432.9亩,其它用地1243.95亩。罗伯河两岸坝子与丘陵间连片耕地分布较多,其中以中部区域土地条件较好,但也存在耕层浅,缺水缺肥的情况,村域内土壤类型主要以黄壤为主。   --人口总数:3101人 农业人口:3067人 非农业人口:34人   --行政区面积:8.81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7228.35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彝族,布依族 发展口号:   --所辖村:17 生产总值:1987.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稻谷,玉米 名特产品:玉米 办公所在地:落泊湖组   --自然条件:夏无酷暑,冬无严寒   

尤家寨村

  尤家寨村位于巴铃镇东北部,距巴铃镇政府5.4公里,距县城23公里,东、北与回龙镇相邻,西与紫冲村接壤,南接小坪寨村、卡子村。总面积11.87平方公里。   尤家寨村地处云贵高原向广西丘陵过渡的斜坡面上,地势较高。境内多为残丘坡地,海拔在1330米—1486米之间,最高点位于该村尤家寨一、二组东北的山顶处,海拔1486米,最低点位于该村西南部达寨一组南部的坝地处,海拔1330米,相对高差156米。 其地表形态多为丘陵、坝子。第四纪沉积、堆积层较厚,土壤多为第4纪母质发育的黄壤和灰岩风化残积的黄色石灰土,耕层较厚,土壤肥沃。   尤家寨村气候温暖湿润,属低纬度的高原性中亚热带温和湿润季风气候区,年均气温约15.0℃,年降雨量1320.5mm,日照长,年均日照时数有1553.2小时,日照率达35%。属兴仁中部温和和雨丰农牧区。目前全村大部分灌溉用水主要依靠在田边地头修建水窖积蓄雨水,生活和人畜用水由巴铃镇水厂供应。另外,村民通过建设储水设施来保障生活饮用水和牲畜用水。   尤家寨村国土面积11.87平方公里,其中山地约占全村总面积的80%,坝子占20%。坝子主要在村域内呈片状分布分布。土地类型中,林地2348.9亩,占全村国土总面积的13.19%;草地6943.7亩, 占39.23%,耕地6162.3亩(水田730.05亩,旱地5432.25亩),占34.61%;城镇村及工矿用地607.20亩,占3.41%;园地115.8亩,占0.65%,交通运输用地95.25亩,其它用地1518.90亩。河两岸坝子与丘陵间连片耕地分布较多,其中以中部区域土地条件较好,但也存在耕层浅,缺水缺肥的情况,村域内土壤类型主要以黄壤为主。   --人口总数:2592人 农业人口:2560人 非农业人口:32人   --行政区面积:11.87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6162.3亩   --主要民族成分:苗族,布依族,汉族 发展口号:   --所辖村:13 生产总值:178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烤烟,玉米 名特产品:烤烟 办公所在地:尤二组   --自然条件:夏无酷暑,冬无严寒   

大荒坪村

  大荒坪村位于巴铃镇东北面,东邻尤家寨村,西北接公德村,西南接小寨村,南连紫冲镇,北靠大山乡,总面积8.65平方公里。   大荒坪村地处云贵高原向广西丘陵过渡的斜坡面上,地势较高。境内多为残丘坡地,海拔在1347米—1475米之间,最高点位于秧田组东部山坡山顶,海拔1475米,最低点位于半坡北部,海拔1347米,相对高差128米。   其地表形态多为丘陵、坝子。第四纪沉积、堆积层较厚,土壤多为第4纪母质发育的黄壤和灰岩风化残积的黄色石灰土,耕层较厚,土壤肥沃。   大荒坪村气候温暖湿润,属低纬度的高原性中亚热带温和湿润季风气候区,年均气温约15.0℃,多年平均年降雨量1320.5mm,日照充足,年均日照时数有1553.2小时,日照百分率35%。属兴仁中部温和和雨丰农牧区。全村水源充足,可以引作生活用水。全村灌溉用水依靠岔普河及地表径流进行解决。   大荒坪村国土面积8.65平方公里,土地类型中,林地1936.8亩,占全村国土总面积的14.93%;草地4976.85亩, 占38.36%,耕地4504.5亩(水田1051.05亩,旱地3453.45亩),占34.72%;城镇村及工矿用地284.7亩,占2.2%,交通运输用地81.15亩,其它用地1176.6亩。村域内土壤类型主要以黄壤为主。   --人口总数:1837人 农业人口:1805人 非农业人口:32人   --行政区面积:8.65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4504.5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布依族 发展口号:   --所辖村:10 生产总值:1562.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稻谷,玉米 名特产品:玉米 办公所在地:大荒坪   --自然条件:夏无酷暑,冬无严寒   

紫冲村

  紫冲村位于巴铃镇中北部,距巴铃镇政府2.5公里,距兴仁县城20.5公里,东与尤家寨村相邻,西和西南与绿荫河社区接壤,南接小坪寨村,北靠小寨村和大荒坪村。总面积11.05平方公里。   紫冲村地处云贵高原向广西丘陵过渡的斜坡面上,地势较高。境内多为残丘坡地,海拔在1273米—1455.6米之间,最高点位于该村北部边界的山顶处,海拔1455.6米,最低点位于该村西北部的绿荫河支流河谷处,海拔1273米,相对高差182.6米。   其地表形态多为丘陵、坝子。第四纪沉积、堆积层较厚,土壤多为第4纪母质发育的黄壤和灰岩风化残积的黄色石灰土,耕层较厚,土壤肥沃。   紫冲村气候温暖湿润,属低纬度的高原性中亚热带温和湿润季风气候区,年均气温约15.0℃,多年平均年降雨量1320.5mm,日照充足,年均日照时数有1553.2小时,日照百分率35%。属兴仁中部温和和雨丰农牧区。全村水源丰富。目前全村大部分灌溉用水主要依靠绿荫河支流,生活和人畜用水由巴铃镇水厂供应。另外,村民通过建设储水设施来保障生活饮用水和牲畜用水。   紫冲村国土面积11.05平方公里,其中山地约占全村总面积的89%,坝子占11%。坝子主要在村域内呈片状分布分布。土地类型中,林地2064.45亩,占全村国土总面积的12.46%;草地3866.55亩, 占23.33%,耕地6959.7亩(水田1593.75亩,旱地5365.95亩),占41.99%;城镇村及工矿用地818.1亩,占4.94%;园地168.45亩,占1.02%,交通运输用地107.4亩,其它用地2560.35亩。坝子与周边耕地分布较多,其中以中部区域土地条件较好,村域内土壤类型主要以黄壤为主 。   --人口总数:3847人 农业人口:3786人 非农业人口:61人   --行政区面积:11.05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6959.7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苗族,布依族 发展口号:   --所辖村:18 生产总值:2073.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谷子,玉米,薏仁米 名特产品:玉米 办公所在地:紫冲村   --自然条件:夏无酷暑,冬无严寒   

木桥村

  木桥村位于巴铃镇南面,东邻保营村,西接西洋村,南靠屯脚镇,北接大普村,总面积7.85平方公里。   木桥村地处云贵高原向广西丘陵过渡的斜坡面上,地势较高。境内多为残丘坡地,海拔在1291米—1612米之间,最高点位于村域西北部山顶,海拔1612米,最低点位于周家湾组附近,海拔1291米,相对高差321米。   其地表形态多为丘陵、坝子。第四纪沉积、堆积层较厚,土壤多为第4纪母质发育的黄壤和灰岩风化残积的黄色石灰土,耕层较厚,土壤肥沃。   木桥村气候温暖湿润,属低纬度的高原性中亚热带温和湿润季风气候区,年均气温约15.0℃,多年平均年降雨量1320.5mm,日照充足,年均日照时数有1553.2小时,日照百分率35%。属兴仁中部温和和雨丰农牧区。全村水源充足。目前全村大部分灌溉用水主要依靠罗伯河河水,生活和人畜用水由巴铃镇水厂供应。另外,村民通过建设储水设施来保障生活饮用水和牲畜用水。   木桥村国土面积7.85平方公里,土地类型中,林地3423.3亩,占全村国土总面积的29.07%;草地726.9亩, 占6.17%,耕地6220.35亩(水田2622.6亩,旱地3597.75亩),占52.83%;城镇村及工矿用地454.8亩,占3.85%;交通运输用地78亩,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63.6亩,其它用地517.5亩。木桥河支流两岸坝子与丘陵间连片耕地分布较多,其中以中部区域土地条件较好,但也存在耕层浅,缺水缺肥的情况,村域内土壤类型主要以黄壤为主。   --人口总数:3286人 农业人口:3229人 非农业人口:57人   --行政区面积:7.85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6220.35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苗族,布依族 发展口号:   --所辖村:14 生产总值:1949.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稻谷,玉米 名特产品:玉米 办公所在地:木桥村   --自然条件:夏无酷暑,冬无严寒   

大普村

  大普村位于巴铃镇西部,距兴仁县城20公里,东与东街社区、陈家沟村相邻,西西洋村、民建乡接壤,南接木桥村、堡营村,北靠西街村。总面积8.96平方公里。   大普村地处云贵高原向广西丘陵过渡的斜坡面上,地势较高。境内多为残丘坡地,海拔在1270米—1494米之间,最高点位于高寨组西部山坡山顶,海拔1494米,最低点位于东南部靠高家塘组方向,海拔1270米,相对高差224米。   境内出露地层为三叠纪下、中统的飞仙关组、永宁镇组、关岭组等,其地表形态多为丘陵、坝子。第四纪沉积、堆积层较厚,土壤多为第4纪母质发育的黄壤和灰岩风化残积的黄色石灰土,耕层较厚,土壤肥沃。   大普村气候温暖湿润,属低纬度的高原性中亚热带温和湿润季风气候区,年均气温约15.0℃,多年平均年降雨量1320.5mm,日照充足,年均日照时数有1553.2小时,日照百分率35%。属兴仁中部温和和雨丰农牧区。全村水源充足,可以引作生活用水。全村灌溉用水依靠岔普河及地表径流进行解决。   大普村国土面积8.96平方公里,土地类型中,林地4345.2亩,占全村国土总面积的32.33%;草地289.05亩, 占2.15%,耕地6960.75亩(水田2874.3亩,旱地4086.45亩),占51.79%;城镇村及工矿用地405亩,占3.02%;园地142.5亩,占1.06%,交通运输用地118.35亩,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117.6亩,其它用地1056亩。村域内土壤类型主要以黄壤为主。   大普村劳动力资源较为丰富,全村现有劳动力约1800余人,占总人口的58%。其中有100余人常年在外打工,从事非农产业,剩余1700人均从事第一产业。   从现状劳动力受教育程度上看,高中以上学历的有15人,初中学历的共270余人,小学学历的900余人,劳动力脱盲率达到98%。      --人口总数:3140人 农业人口:3093人 非农业人口:47人   --行政区面积:8.96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6960.75亩   --主要民族成分:布依族,汉族 发展口号:   --所辖村:14 生产总值:1987.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薏仁米,谷子,玉米 名特产品:薏仁米 办公所在地:大普村   --自然条件:夏无酷暑,冬无严寒   

公德村

  公德村位于巴铃镇北面,东邻大山乡,西接民建乡,南靠小寨村,北接花坝村,总面积11.87平方公里。   公德村地处云贵高原向广西丘陵过渡的斜坡面上,地势较高。境内多为残丘坡地,海拔在1234米—1437米之间,最高点位于村域东南部山顶,海拔1437米,最低点位于西北部靠花坝坪方向,海拔1234米,相对高差203米。 其地表形态多为丘陵、坝子。第四纪沉积、堆积层较厚,土壤多为第4纪母质发育的黄壤和灰岩风化残积的黄色石灰土,耕层较厚,土壤肥沃。   公德村气候温暖湿润,属低纬度的高原性中亚热带温和湿润季风气候区,年均气温约15.0℃,多年平均年降雨量1320.5mm,日照充足,年均日照时数有1553.2小时,日照百分率35%。属兴仁中部温和和雨丰农牧区。全村水源充足。目前全村大部分灌溉用水主要依靠罗伯河河水,生活和人畜用水由巴铃镇水厂供应。另外,村民通过建设储水设施来保障生活饮用水和牲畜用水。   公德村国土面积11.87平方公里,其中山地约占全村总面积的60%,丘陵占30%,坝子占10%。山地主要集中在村域北部、南部,丘陵主要集中在村域中部,东南部,坝子主要集中村域中部。土地类型中,林地2958.45亩,占全村国土总面积的16.62%;草地5494.35亩, 占30.86%,耕地7300.5亩(水田1305.9亩,旱地5994.6亩),占41%;城镇村及工矿用地642.3亩,占3.61%;交通运输用地124.05亩,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690.3亩,其它用地586.8亩。公德河支流两岸坝子与丘陵间连片耕地分布较多,其中以中部区域土地条件较好,但也存在耕层浅,缺水缺肥的情况,村域内土壤类型主要以黄壤为主。   --人口总数:3043人 农业人口:3014人 非农业人口:29人   --行政区面积:11.87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7300.5亩   --主要民族成分:布依族,仡佬族,汉族 发展口号:   --所辖村:18 生产总值:2033.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稻谷,玉米 名特产品:玉米 办公所在地:公德二组   --自然条件:夏无酷暑,冬无严寒   

花坝村

  花坝村位于巴铃镇北面,东邻大山乡,西接民建乡,南靠公德村,总面积9.24平方公里。   花坝村地处云贵高原向广西丘陵过渡的斜坡面上,地势较高。境内多为残丘坡地,海拔在883米—1256米之间,最高点位于团田组南部山坡山顶,海拔1256米,最低点位于北部靠岔普组方向,海拔883米,相对高差373米。   境内出露地层为三叠纪下、中统的飞仙关组、永宁镇组、关岭组等,其地表形态多为丘陵、坝子。第四纪沉积、堆积层较厚,土壤多为第4纪母质发育的黄壤和灰岩风化残积的黄色石灰土,耕层较厚,土壤肥沃。   花坝村气候温暖湿润,属低纬度的高原性中亚热带温和湿润季风气候区,年均气温约15.0℃,多年平均年降雨量1320.5mm,日照充足,年均日照时数有1553.2小时,日照百分率35%。属兴仁中部温和和雨丰农牧区。全村水源充足,可以引作生活用水。全村灌溉用水依靠岔普河及地表径流进行解决。   花坝村国土面积9.24平方公里,土地类型中,林地2167.05亩,占全村国土总面积的15.64%;草地4197.3亩, 占30.28%,耕地5167.35亩(水田1485.45亩,旱地3681.9亩),占37.28%;城镇村及工矿用地266.1亩,占1.92%;园地126.75亩,占0.91%,交通运输用地61.5亩,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172.35亩,其它用地1646.4亩。村域内土壤类型主要以黄壤为主。   --人口总数:1562人 农业人口:1554人 非农业人口:8人   --行政区面积:9.24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5167.35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苗族,布依族 发展口号:   --所辖村:8 生产总值:1378.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稻谷,玉米 名特产品:玉米 办公所在地:花坝组   --自然条件:夏无酷暑,冬无严寒   

西洋村

  西洋村位于巴铃镇西南部,距县城20公里,东与大普村、木桥村相邻,西与东湖办事处接壤,南接李关乡、屯脚镇,北靠民建乡,总面积10.37平方公里。   西洋村地处云贵高原向广西丘陵过渡的斜坡面上,地势较高。境内多为残丘坡地,海拔在1307米—1543米之间,最高点位于老木湾组西部山坡山顶,海拔1543米,最低点位于北部靠岩洞组,海拔1307米,相对高差236米。   境内出露地层为三叠纪下、中统的飞仙关组、永宁镇组、关岭组等,其地表形态多为丘陵、坝子。第四纪沉积、堆积层较厚,土壤多为第4纪母质发育的黄壤和灰岩风化残积的黄色石灰土,耕层较厚,土壤肥沃。   西洋村气候温暖湿润,属低纬度的高原性中亚热带温和湿润季风气候区,年均气温约15.0℃,多年平均年降雨量1320.5mm,日照充足,年均日照时数有1553.2小时,日照百分率35%。属兴仁中部温和和雨丰农牧区。全村水源缺。全村灌溉用水依靠水窖及雨水进行解决。   西洋村国土面积10.37平方公里,土地类型中,林地2880.75亩,占全村国土总面积的18.52%;草地2068.95亩, 占13.3%,耕地7966.95亩(水田1453.65亩,旱地6513.3亩),占51.22%;城镇村及工矿用地289.95亩,占1.86%;园地156亩,占1%,交通运输用地76.05亩,其它用地2105.25亩。村域内土壤类型主要以黄壤为主。   --人口总数:2564人 农业人口:2546人 非农业人口:18人   --行政区面积:10.37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7966.95亩   --主要民族成分:布依族,汉族 发展口号:   --所辖村:14 生产总值:1748.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玉米,水稻 名特产品:玉米 办公所在地:西洋村   --自然条件:夏无酷暑,冬无严寒   

百卡村

  百卡村位于巴铃镇东南部,距乡政府驻地14公里,距县城32公里,东与贞丰县,南与屯脚镇相邻,是巴铃镇较为边远的行政村。全村国土总面积12.89平方公里。   百卡村地处云贵高原向广西丘陵过渡的斜坡面上,地势较高。境内多为残丘坡地,海拔在1339米—1692米之间,最高点位于村域西部山顶,海拔1692米,最低点位于西北部靠田坝方向,海拔1339米,相对高差353米。   境内出露地层为三叠纪下、中统的飞仙关组、永宁镇组、关岭组等,其地表形态多为丘陵、坝子。第四纪沉积、堆积层较厚,土壤多为第4纪母质发育的黄壤和灰岩风化残积的黄色石灰土,耕层较厚,土壤肥沃。   百卡村气候温暖湿润,属低纬度的高原性中亚热带温和湿润季风气候区,年均气温约15.0℃,多年平均年降雨量1320.5mm,日照充足,年均日照时数有1553.2小时,日照百分率35%。属兴仁中部温和和雨丰农牧区。全村水源充裕,全村河流沟渠较多,由于水质不稳定,难以引作生活用水,只能作灌溉用水。目前全村大部分灌溉用水主要依靠该河流进行解决,生活和人畜用水由自建水池供应。每年的秋季和冬季为雨水干枯季节,对居民的生活和生产产生较大的影响。   百卡村国土面积12.89平方公里,其中山地约占全村总面积的10%,丘陵占70%,坝子占20%。山地主要集中在村域南部,丘陵广泛分布在村域各处,坝子主要集中在村域西部。土地类型中,林地、山坡269.93公顷,占全村国土总面积的20.94%;耕地462.32公顷(水田164.11公顷,旱地298.21公顷),占35.86%;城镇及工矿用地33.34公顷,占2.59%;园地4.4公顷,占0.34%,交通运输用地10.98公倾。   中部和西部坝子与丘陵间连片耕地分布较多,其中以西部区域土地条件较好,但也存在耕层浅,缺水缺肥的情况,村域内土壤类型主要以黄壤为主。   --人口总数:2315人 农业人口:2299人 非农业人口:16人   --行政区面积:12.89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6934.8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苗族,布依族 发展口号:   --所辖村:10 生产总值:2648.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煤炭,水稻,玉米 名特产品:煤炭 办公所在地:百卡   

卡子村

  卡子村位于巴铃镇东面,东邻回龙镇,贞丰县,南靠者纳河村,北接尤家寨村区,西接小坪寨村,省道309由西向东穿越整个村,关兴高等级公路从村中部通过,总面积9.64平方公里。   卡子村地处云贵高原向广西丘陵过渡的斜坡面上,地势较高。境内多为残丘坡地,海拔在883米—1256米之间,最高点位于团田组南部山坡山顶,海拔1256米,最低点位于北部靠岔普组方向,海拔883米,相对高差373米。   境内出露地层为三叠纪下、中统的飞仙关组、永宁镇组、关岭组等,其地表形态多为丘陵、坝子。第四纪沉积、堆积层较厚,土壤多为第4纪母质发育的黄壤和灰岩风化残积的黄色石灰土,耕层较厚,土壤肥沃。   卡子村气候温暖湿润,属低纬度的高原性中亚热带温和湿润季风气候区,年均气温约15.0℃,多年平均年降雨量1320.5mm,日照充足,年均日照时数有1553.2小时,日照百分率35%。属兴仁中部温和和雨丰农牧区。全村水源充足,可以引作生活用水。全村灌溉用水依靠岔普河及地表径流进行解决。   卡子村国土面积9.64平方公里,土地类型中,林地1993.8亩,占全村国土总面积的13.37%;草地3489.15亩, 占24.13%,耕地4989亩(水田1311.15亩,旱地3677.85亩),占34.5%;城镇村及工矿用地477.15亩,占3.29%;园地148.35亩,占1.03%,交通运输用地205.65亩,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98.25亩,其它用地3025.8亩。村域内土壤类型主要以黄壤为主。   --人口总数:2941人 农业人口:2833人 非农业人口:108人   --行政区面积:9.64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4989.0亩   --主要民族成分:布依族,仡佬族,苗族,汉族 发展口号:   --所辖村:11 生产总值:1648.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烤烟,玉米 名特产品:烤烟 办公所在地:卡子   --自然条件:夏无酷暑,冬无严寒   

陈家沟村

  陈家沟村位于巴铃镇南部,距乡政府驻地7公里,距县城25公里,东接者纳河村,南邻百卡、保营村,西靠大普村,北连小坪寨村、东街社区。全村国土面积9.27平方公里。   陈家沟村地处云贵高原向广西丘陵过渡的斜坡面上,地势较高。境内多为残丘坡地,海拔在1339米—1692米之间,最高点位于村域西部山顶,海拔1692米,最低点位于西北部靠田坝方向,海拔1339米,相对高差353米。   境内出露地层为三叠纪下、中统的飞仙关组、永宁镇组、关岭组等,其地表形态多为丘陵、坝子。第四纪沉积、堆积层较厚,土壤多为第4纪母质发育的黄壤和灰岩风化残积的黄色石灰土,耕层较厚,土壤肥沃。   陈家沟村气候温暖湿润,属低纬度的高原性中亚热带温和湿润季风气候区,年均气温约15.0℃,多年平均年降雨量1320.5mm,日照充足,年均日照时数有1553.2小时,日照百分率35%。属兴仁中部温和和雨丰农牧区。全村水源充裕,全村河流沟渠较多,由于水质不稳定,难以引作生活用水,只能作灌溉用水。目前全村大部分灌溉用水主要依靠该河流进行解决,生活和人畜用水由自建水池供应。每年的秋季和冬季为雨水干枯季节,对居民的生活和生产产生较大的影响。   陈家沟村国土面积9.27平方公里,其中山地约占全村总面积的10%,丘陵占70%,坝子占20%。山地主要集中在村域中部,丘陵广泛分布在村域各处,坝子主要集中在村域东部。土地类型中,林地、山坡198.46公顷,占全村国土总面积的21.41%;耕地430.32公顷(水田138.5公顷,旱地291.82公顷),占46.43%;城镇及工矿用地28.76公顷,占3.1%;交通运输用地7.64公倾。中部和西部坝子与丘陵间连片耕地分布较多,土地条件较好,但也存在耕层浅,缺水缺肥的情况,村域内土壤类型主要以黄壤为主。各类用地面积详见表2.1。   陈家沟村辖沟边组、二坝组、西王庄组、荒田组、分水岭组、杨家齐组、唐家寨组、唐冲组、者冲组、大塘组、王家庄组、王关坡组,共计12个村民组,664户,2628人。人口自然增长率约8‰。其中少数民族有布依族、苗族,占总人口的60%左右。   陈家沟村劳动力资源较为丰富,全村现有劳动力约1500余人,占总人口的67%。其中有900余人常年在外打工,从事非农产业,剩余600人均从事第一产业。   从现状劳动力受教育程度上看,高中以上学历的有100人,初中学历的共300余人,小学学历的1000余人,劳动力脱盲率达到100%。   陈家沟民学,学生570人,陈家沟小学学生活动场所不足,全村中、小学入学率98%。   陈家沟村全村新农参合率95%。   陈家沟村现有村委会办公室总面积80平方米左右,村文化室一间15平方米左右。      --人口总数:2878人 农业人口:2841人 非农业人口:37人   --行政区面积:9.27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6455.25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苗族,布依族 发展口号:   --所辖村:12 生产总值:1548.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谷子,玉米,薏仁米 名特产品:薏仁米 办公所在地:沟边组   --自然条件:夏无酷暑,冬无严寒   

小坪寨村

  小坪寨村位于巴铃镇中东部,距巴铃镇政府3.7公里,距县城21.7公里,东与卡子村相邻,西与绿荫河、东街社区接壤,南接陈家沟、者纳河村。总面积11.24平方公里。   小坪寨村地处云贵高原向广西丘陵过渡的斜坡面上,地势较高。境内多为残丘坡地,海拔在1312米—1502米之间,最高点位于该村胡家寨西南的山顶处,海拔1502米,最低点位于该村西北部杨家凼东南处,海拔1312米,相对高差190米。 境内出露地层为三叠纪下、中统的飞仙关组、永宁镇组、关岭组等,其地表形态多为丘陵、坝子。第四纪沉积、堆积层较厚,土壤多为第4纪母质发育的黄壤和灰岩风化残积的黄色石灰土,耕层较厚,土壤肥沃。   小坪寨村气候温暖湿润,属低纬度的高原性中亚热带温和湿润季风气候区,年均气温约14.5-15.7℃,多年平均年降雨量1250-1400mm,日照充足,年均日照时数有1564.7小时,日照百分率35%。属兴仁中部温和和雨丰农牧区。全村水源充足。目前全村大部分灌溉用水主要依靠地表河水,生活和人畜用水由巴铃镇水厂供应。另外,村民通过建设储水设施来保障生活饮用水和牲畜用水。   小坪寨村国土面积11.24平方公里,其中山地约占全村总面积的64%,丘陵占10%,坝子占26%。山地主要集中在村域中部、北部、南部,丘陵主要集中在村域南部,坝子主要在村域中部连片分布。土地类型中,林地2529.15亩,占全村国土总面积的15%;草地5311.5亩, 占31.50%,耕地5483.55亩(水田2332.80亩,旱地3150.75亩),占32.52%;城镇村及工矿用地712.95亩,占4.23%;园地205.05亩,占1.22%,交通运输用地338.85亩,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45.9亩,其它用地2221.35亩。河两岸坝子与丘陵间连片耕地分布较多,其中以中部区域土地条件较好,但也存在耕层浅,缺水缺肥的情况,村域内土壤类型主要以黄壤为主。   --人口总数:3629人 农业人口:73人 非农业人口:3556人   --行政区面积:11.24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5483.55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布依族 发展口号:   --所辖村:14 生产总值:185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水稻,烤烟,玉米 名特产品:烤烟 办公所在地:小坪寨组   

保营村

  保营村位于巴铃镇东南部,距乡政府驻地5公里,距县城23公里,东接百卡村,南邻屯脚镇,西靠木桥村,北连陈家沟、大普村。全村国土面积8.3平方公里。   保营村地处云贵高原向广西丘陵过渡的斜坡面上,地势较高。境内多为残丘坡地,海拔在1339米—1692米之间,最高点位于村域西部山顶,海拔1692米,最低点位于西北部靠田坝方向,海拔1339米,相对高差353米。   境内出露地层为三叠纪下、中统的飞仙关组、永宁镇组、关岭组等,其地表形态多为丘陵、坝子。第四纪沉积、堆积层较厚,土壤多为第4纪母质发育的黄壤和灰岩风化残积的黄色石灰土,耕层较厚,土壤肥沃。   保营村气候温暖湿润,属低纬度的高原性中亚热带温和湿润季风气候区,年均气温约15.0℃,多年平均年降雨量1320.5mm,日照充足,年均日照时数有1553.2小时,日照百分率35%。属兴仁中部温和和雨丰农牧区。全村水源充裕,全村河流沟渠较多,由于水质不稳定,难以引作生活用水,只能作灌溉用水。目前全村大部分灌溉用水主要依靠该河流进行解决,生活和人畜用水由自建水池供应。每年的秋季和冬季为雨水干枯季节,对居民的生活和生产产生较大的影响。   保营村国土面积8.30平方公里,其中山地约占全村总面积的10%,丘陵占70%,坝子占20%。山地主要集中在村域中部,丘陵广泛分布在村域各处,坝子主要集中在村域东部。土地类型中,林地、山坡185.65公顷,占全村国土总面积的22.38%;耕地437.88公顷(水田183.45公顷,旱地254.43公顷),占52.78%;城镇及工矿用地33.25公顷,占4.01%;交通运输用地3.06公倾。东部和西部坝子与丘陵间连片耕地分布较多,其中以东部区域土地条件较好,但也存在耕层浅,缺水缺肥的情况,村域内土壤类型主要以黄壤为主。   保营村辖杨家田组、潘家湾组、保营组、下中寨组、上贵冲组、上寨组、上中寨组、下贵冲组、姜家寨组、下寨组、上纳利寨组、下纳利寨组、磨石冲组、楼房寨组、汉寨组、母下寨组,共计16个村民组,617户,2491人。人口自然增长率约8‰。其中少数民族有布依族、苗族,占总人口的90%左右。   保营村劳动力资源较为丰富,全村现有劳动力约1600余人,占总人口的64%。其中有700余人常年在外打工,从事非农产业,剩余900人均从事第一产业。   从现状劳动力受教育程度上看,高中以上学历的有200人,初中学历的共400余人,小学学历的1000余人,劳动力脱盲率达到100%。      --人口总数:2589人 农业人口:2572人 非农业人口:17人   --行政区面积:8.3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6568.2亩   --主要民族成分:苗族,布依族,汉族 发展口号:   --所辖村:16 生产总值:1648.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稻谷,玉米 名特产品:稻谷 办公所在地:杨家田组   --自然条件:夏无酷暑,冬无严寒   


尤家寨村特产大全




尤家寨村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