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湾村位于新马场乡政府南面8公里处,全村17个村民小组,863户,3021人,属二类村,国土面积11.1平方公里,有党员45名,劳动力占总人口的54%,人均产粮230公斤,人均纯收入1020元,贫困人口23.7%,本村海拔1720米,年气温低,村民居住分散,土地贫瘠,村民饮水困难,教育、文化、卫生、经济发展落后,没有发展经济的产业,劳动力的文化程度低,科技种养没有普遍的开展;存在广种薄收的生产观念,经济基础差,有效的资源又得不到开发利用。
--人口总数:3021人 农业人口:2934人 非农业人口:87人
--行政区面积:11.1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300.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 发展口号:科学发展,改善民生
--所辖村:17 生产总值:135.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 种植,养殖 名特产品:蔬菜,烤烟,金银花 办公所在地:大湾村
--自然条件:年气温低 资源:喀斯特石山区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522322201 | 562300 | -- | 查看 大湾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马场社区 |
马场居委会位于兴仁县东北面,北盘江南岸,辖15个村民小组,956户,3468人,国土面积10.1平方公里,有党员32名,劳动力1820个,年人均产粮460公斤,人均纯收入2910元,有贫困人口295人,是全乡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区域内有规模较大的农贸市场和大牲畜交易市场,全居委会山多地少,土多田少,属于典型的喀斯特石山区,大部份都是乱石成堆的石旮旯,水资源丰富,但人畜饮水仍然困难,本居委会无任何矿产资源,虽然县道百(德)至计(屯)公路穿居委会而过,户户通电,自来水复盖率达80%,居民的生产生活有很大的提高和改善,居委会活动室有远程教育设施,农家书屋,大提高了党员干部和群众各种技能和丰富了文化生活。区域内两条街道均已改造硬化,各种店铺、各类商品琳琅满目,吸引更多外商租房开店、加工等。百纪公路的改道更是马场居委会明天发展的一大亮点,是迈向小城镇建设的重要基础,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是改变马场面貌的一大希望,勤劳、扑实的马场人民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关心下,马场居委会的明天发展得更美好,在新农村建设的行列中将成为新马场一个新的亮点,在此我们以更好更快发展马场的真诚愿望,为投资建设、经商的有识之士提供有利条件和服务。 --人口总数:3468人 农业人口:3317人 非农业人口:151人 --行政区面积:10.1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320.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布依 发展口号:科学发展,改善民生 --所辖村:15 生产总值:16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 种植,养殖 名特产品:蔬菜,烤烟 办公所在地:马场居委会 |
大湾村 |
大湾村位于新马场乡政府南面8公里处,全村17个村民小组,863户,3021人,属二类村,国土面积11.1平方公里,有党员45名,劳动力占总人口的54%,人均产粮230公斤,人均纯收入1020元,贫困人口23.7%,本村海拔1720米,年气温低,村民居住分散,土地贫瘠,村民饮水困难,教育、文化、卫生、经济发展落后,没有发展经济的产业,劳动力的文化程度低,科技种养没有普遍的开展;存在广种薄收的生产观念,经济基础差,有效的资源又得不到开发利用。 --人口总数:3021人 农业人口:2934人 非农业人口:87人 --行政区面积:11.1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300.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 发展口号:科学发展,改善民生 --所辖村:17 生产总值:135.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 种植,养殖 名特产品:蔬菜,烤烟,金银花 办公所在地:大湾村 --自然条件:年气温低 资源:喀斯特石山区 |
云上村 |
云上村位于新马场乡政府南面5公里处,全村辖13个村民小组,795户,2781人,属二类村,国土面积8.8平方公里,有党员58名,海拔1500米,年平均气温低,土地贫瘠,教育、文化、卫生、发展落后,无支柱产业,有劳动力1875个,人均产粮400公斤,人均收入1350元,贫困人口占全村总人口的23%,本村无任何矿产资源,大部分土地都在乱石成堆的石旮旯里,基础设施又差,经济发展落后,劳动者素质差,文盲、半文盲253人,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医疗卫生环境差,无任何经济收入。 --人口总数:2781人 农业人口:2714人 非农业人口:67人 --行政区面积:8.8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250.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布依,土家,彝,瑶等 发展口号:科学发展,改善民生 --所辖村:13 生产总值:12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 种植,养殖 名特产品:蔬菜 ,生姜,水稻,金银花。 办公所在地:营上村 --自然条件:年平均气温低,土地贫瘠 资源:喀斯特石山区 |
阿仗村 |
阿仗村位于新马场乡政府东面7公里处,全村辖15个村民小组,788户,2757人,劳动力占55%,年人均产粮430公斤,人均纯收入1260元,贫困人口占全村总人口的48%,属一类贫困村,国土面积10.8平方公里,有党员57名,水资源缺乏,路面总体质量差,医疗卫生环境差,经济发展缓慢,劳动者素质低,文盲、半文盲190人,适龄儿童入学率为100%,无副业收入,主要经济来源靠卖粮食,在种植方面一直是传统的、品种单一的种植方法,缺乏科技人才,种养业方面一直得不到发展,养殖业都是传统的养殖方法,科学知识得不到较好发展,该村经济一直处于贫穷落后的状态。 --人口总数:2757人 农业人口:2680人 非农业人口:70人 --行政区面积:10.8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250.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布依 发展口号:科学发展,改善民生 --所辖村:15 生产总值:15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 种植,养殖 名特产品:蔬菜 ,生姜,李子。 办公所在地:阿仗村 --自然条件: 资源:水资源缺乏,路面总体质量差,医疗卫生环境差 |
金钟村 |
金钟村位于新马场乡政府南面4公里处,山高、坡陡,耕地少,水源匮缺,是典型的喀斯特石山区,全村辖12个村民小组,559户,1964人,属二类村,国土面积8.7平方公里,有党员27名,有劳动力1380个,文盲、半文盲占全村总人口的38%,人均产粮350公斤,人均纯收入1300元,贫困人口315人,经济发展落后,无任何矿产资源,基础设施不完善,教育、文化、医疗卫生落后,水源缺泛,到处可见旮旯地,劳动者文化素质低,无任何经济来源,儿童入学率只达100%。 --人口总数:1964人 农业人口:1820人 非农业人口:144人 --行政区面积:8.7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210.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 发展口号:科学发展,改善民生 --所辖村:12 生产总值:11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 种植,养殖 名特产品:蔬菜,烤烟,金银花 办公所在地:金钟村 --自然条件:山高、坡陡,耕地少,水源匮缺,是典型的喀斯特石山区 资源:喀斯特石山区 |
田边村 |
田边村位于新马场乡政府西部,与百德镇相攘,全村辖10个村民组,494户人家,1729人,劳动力占65%,年人均产粮450公斤,人均纯收入1360元,贫困人口占全村总人口的45%,属一类贫困村,国土面积7.6平方公里,有党员20名,全年阳光充足,土地肥沃,适宜烤烟栽培,全村居住成“一”字形,路面总体质量差,医疗卫生环境差,经济发展缓慢,劳动者素质低,文盲、半文盲占全村总人口的25%,适龄儿童入学率为100%,无副业收入,全村以种植烤烟为主,但种植的科技含量低,都是以传统的种植方法,科技兴农得不到正面的宣传,教育、文化、卫生等事业落后,有利的水资源得不到合理的开发利用,长期生长在水资源丰富的环境里,但是一个缺水比较严重的村。 --人口总数:1729人 农业人口:1619人 非农业人口:110人 --行政区面积:7.6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450.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 发展口号:科学发展,改善民生 --所辖村:10 生产总值:165.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 种植,养殖 名特产品:蔬菜,烤烟 办公所在地:田边村 --自然条件:阳光充足,土地肥沃,适宜烤烟栽培 资源:水 |
哪鲁村 |
哪鲁村位于新马场乡政府西面3公里处,辖14个村民小组,889户,3110人,属二类贫困村,国土面积7.9平方公里,有党员44名,少数民族人口75人,劳动力2010个,人均产粮360公斤,人均纯收入1200元,贫困户88户,占全村总人口的16%,本村资源短缺,土地少人口多,有利的交通运输环境得不到利用,劳动者的文化素质低,医疗卫生环境差,种植科技含量不高,村民自己又找不到发展经济的路子一直以种粮为主,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环境及经济发展落后,文盲、半文盲有380人,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 --人口总数:3110人 农业人口:2986人 非农业人口:124人 --行政区面积:7.9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560.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布依 发展口号:科学发展,改善民生 --所辖村:14 生产总值:135.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 种植,养殖 名特产品:蔬菜 ,生姜,水稻。 办公所在地:哪鲁村 |
联增村 |
联增村位于新马场乡政府西面12公里的北盘江边,全年气候温和,日照充足,水、土、草资源丰富,全村辖12个村民小组,706户,2470人,属一类贫困村,国土面积15.6平方公里,有党员57名,少数民族占63%,有劳动力1391个,年人均产粮450公斤,人均纯收入980元,贫困户164户,占全村总人口的40%,路面质量差,组与组之间不通路,医疗卫生环境差,经济发展缓慢,劳动者素质低,文盲、半文盲占全村总人口的42%,,适龄儿童入学率为100%,且辍学率高,有丰富的水资源得不到合理的开发利用,是适宜发展种养业基地的地方,由于没有资金投入,主要经济来源靠卖粮食,在种植方面一直是传统的种植方法,劳动者文化素质低、市场意识淡薄,导致该村长期处于贫穷落后的状态。 --人口总数:2470人 农业人口:2391人 非农业人口:79人 --行政区面积:15.6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900.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布依 发展口号:科学发展,改善民生 --所辖村:12 生产总值:14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 种植,养殖 名特产品:早熟蔬菜 ,砂仁 ,芭蕉芋 ,烤烟,生姜 办公所在地:联增村 --自然条件:气候温和,日照充足,水、土、草资源丰富。 资源:有万亩人工草场可开发利用 |
九盘村 |
九盘村位于北盘江畔,全年平均气温18摄氏度,可开发和利用的资源丰富,有种养殖生长的良好土壤和气候环境,全村辖17个村民小组,987户,2457人,少数民族占66%,属二类村,国土面积15.1平方公里,有党员69名,种植技术差,又由于田土少,资金的投入又不够,导致村民的人均产粮低,又加上没有经济的产业,经济支出全靠粮食,而少量经济来源又难以改变贫困的现状,贫困户75户,占全村人口的15.3%,本村无任何矿产资源、劳动力素质低,教育、文化、卫生及经济发展缓慢,生产生活用水缺乏,儿童入学率只达100%,人均产粮400公斤,人均纯收入只达1800元。 --人口总数:2457人 农业人口:2351人 非农业人口:106人 --行政区面积:15.1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920.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布依 发展口号:科学发展,改善民生 --所辖村:17 生产总值:16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 种植,养殖 名特产品:早熟蔬菜 ,砂仁 ,芭蕉芋 ,烤烟,生姜 办公所在地:九盘村 --自然条件: 资源:有万亩人工草场可开发利用 |
米粮村 |
米粮村位于九盘河畔,全年气候温和,日照充足,水、土、草资源丰富,全村辖10个村民小组,489户,1713人,属一类贫困村,国土面积8.1平方公里,有党员16名,有劳动力981个,年人均产粮490公斤,人均纯收入1060元,贫困人口占全村总人口的46%,路面质量差,医疗卫生环境差,经济发展缓慢,劳动者素质低,文盲、半文盲占全村总人口的40%,,适龄儿童入学率为100%,有丰富的水资源得不到合理的开发利用,是适宜发展种养业基地的地方,由于没有资金投入,主要经济来源靠卖粮食,在种植方面一直是传统的、品种单一的种植方法,村民文化素质低、市场意识淡薄,导致该村长期处于贫穷落后的状态。 --人口总数:1713人 农业人口:1652人 非农业人口:61人 --行政区面积:8.1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800.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布依 发展口号:科学发展,改善民生 --所辖村:10 生产总值:11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 种植,养殖 名特产品:早熟蔬菜 ,生姜 办公所在地:米粮村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