嘎木村位于大厂镇政府驻地东南面约3公里处,东与安谷乡四合村相接,南靠安谷村沙汆,西邻大厂村,北连碧痕镇岩口村。所辖8个村小民组数2309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数610人,占总人口数的26.42%。辖区面积16.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237亩(其中:水田3亩,占耕地面积的0.1%;旱地1206亩,占耕地面积的37.2%;荒山荒坡2029亩,占耕地面积的62.7%)。境内雨量充沛、土地肥沃。主要矿产资源以锑矿、硫铁矿为主,锑矿资源主要分布在全村8个村民小组,硫铁矿分布在高炉、下古董一带,均未开发。主要粮食作物有玉米、小麦;经济作物有苡仁米、柑桔、烤烟等;主要畜禽以牛、猪、狗、鹅、鸭为主。家庭经济的主要来源于种植业,农民人均纯收入1472元。现有党员43名。村境内有完小1所,卫生室1个。每组均通毛路。
该村于2004年被列入我镇新农村建设示范点,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在基础设施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公路建设
我镇在资金困难的基础上,争取了县级有关部门的资金投入,修建了23—川洞的通组公路,公路全长15.5公里,总投资46.5万元。现已投入使用。
二、水利建设
在县水利局的大力支持下,解决了该村高炉组、杨柳冲组、苏家屯组、嘎木组的人畜饮水困难。共投入资金24.8万元,修建水窖67口,人饮水池两座,解决1268人/852头(匹)的人饮困难。
三、经济收入
为提高该村人均收入,我镇在该村的川洞组、高炉组、下古董组发动农户种植烤烟。共投入配套资金20万元。兴修烤房42栋。烤烟种面积达1200余亩,收益约12万元。
四、施工情况
自2007年我镇嘎木村新农村示范点工程启动以来,该村组织群众投工投劳,在上级资金匹配不足的情况下,自己匹配部份资金帮助完善工程的建设。在施工23—嘎木—川洞公路工程中群众投工投劳1860个,集资资金0.8万元,协调土地1.2亩,使该工程在施工过程中未出现任何纠纷,保证了工程的顺利实施;在施工入户道路硬化主体工程时,该村组织受益群众每户每天出工两人,共投工投劳2500个,集资6万元,购买砂石350立方米。现入户道路硬主体工程已完工,分户道路硬化工程由于资金欠缺,导致该组72户282人的通户道路硬化工程未全部完工。
下步打算及存在的困难
一、下步打算
为使该村按照省、州、县有关新农村建设的要求,根据该村的荒山面积大的实际,拟在该村发展草地畜牧业,计划种草2000亩,养羊2000只;为配合好项目计划的实施,保护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拟建坡改梯500亩。种植经济林500亩。为提高经济收入,将烤烟种扩展到全村8个村民小组。
二、存在的困难
1、下古懂、杨柳冲、苏家屯、关地通组公路尚未解决;
2、村级党员活动室,不能满足现代化办公;
3、村小学无围墙、厕所、教学楼面积小;
4、下古懂、关地人畜饮水尚未解决;
由于镇政府财政困难,所需配套资金难以兑现。为改善该的基础条件,请求上级有关部门给予大力支持。
--人口总数:2309人 农业人口:2303人 非农业人口:6人
--行政区面积:16.5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3237.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苗、彝、黎、布依 发展口号:与时俱进
--所辖村:8个 生产总值:544.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植业、养殖业 名特产品:水稻、玉米、苡仁、马铃薯、红薯 办公所在地:嘎木村
--自然条件:立体性气候特点 资源:煤、硫、铁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522324103 | 561400 | -- | 查看 嘎木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六坝田村 |
六坝田村位于大厂镇西南部,毗连嘎木村,地势东高西低,东边为梯田式沟坡地,西边较为平坦。现有完小1所,卫生室1个。 一、自然资源 (一)土地资源 全村总土地面积为20.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6288亩。 (二)气候资源 该村年平均气温为14℃,无霜期236天,年降雨量为1400mm,7、8、9三个月占全年降雨量的一半以上,且年际间变化较大,寒暖剧烈,四季分明,常常是春旱连秋旱,干旱是制约农业发展的主要障碍因素。 气候资源总的评价是,光、热、气资源丰富,适宜粮、棉、果及多种经济作物生长,丰富的光、热、气资源,为农业生产夺得丰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人口总数:5260人 农业人口:5238人 非农业人口:22人 --行政区面积:20.8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3268.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苗、彝、黎、布依 发展口号:与时俱进 --所辖村:11个 生产总值:544.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植业、养殖业 名特产品:水稻、玉米、苡仁、马铃薯、红薯 办公所在地:六坝田村 --自然条件:立体性气候特点 资源:煤、硫、铁 |
地久村 |
地久村位于大厂镇政府驻地西北面约21公里处,东与上虎村相接,南靠地久村,西邻普安县新店乡,北连碧痕镇箐口村。所辖6个村小民组数606户2677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数280人,占总人口数的10.5%。耕地面积1730亩(其中:水田800亩,占耕地面积的46%;旱地930亩,占耕地面积的54%。),荒山荒坡11000亩。境内有丰富的水资源,雨量充沛。主要矿产资源以煤为主,煤炭资源主要分布在全村6个村民小组,均未开发。主要粮食作物有水稻、玉米、小麦;经济作物有苡仁米、柑桔、烤烟等;主要畜禽以牛、羊、猪、狗、鹅、鸭为主。家庭经济的主要来源于种植业和养殖业,农民人均纯收入1742元。 在产业发展方面,2007年种植烤烟150亩,覆盖20户90人;种植苡仁米1530亩,覆盖585户2500人;实施人工草场2068亩,养羊2000只,覆盖43户100余人。 在基础设施方面,启动了大厂至地久的通组公路、嘎子地至地久引灌渠工程。 村境内有完小1所,中学1所。村卫生室1个。 村两委班子5人,平均年龄40岁,支书53岁、主任45岁,全村的党员总数38人,其中:29岁以下2人占5.3%;30—39岁5人占13.7%;40岁以上人占71%;初中以上文化党员12人占32%;少数民族党员18人占47.4%,女党员4人占10.5%。 --人口总数:2677人 农业人口:2607人 非农业人口:70人 --行政区面积:/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730.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苗、彝、黎、布依 发展口号:与时俱进 --所辖村:6个 生产总值:312.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植业、养殖业 名特产品:水稻、玉米、苡仁、马铃薯、红薯 办公所在地:地久村 --自然条件:立体性气候特点 资源:重金石,煤矿 |
高岭村 |
高岭村位于大厂镇西南部,地理坐标为北纬25°10'45'',东经103°25'13'',海拔高度为1430m,总面积20.3平方公里,南与大厂社区接壤,东与六坝田村村相连,北与上虎村相邻,西靠落水冲河村,地势东高西低,东边为梯田式沟坡地,西边较为平坦。该村距镇政府9公里,地久公路从境内穿过。现有完小1所,卫生室1个。 一、自然资源 (一)土地资源 全村总土地面积为20.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350亩(其中田1850、旱地500亩,荒坡1000亩)。 (二)气候资源 该村年平均气温为14℃,无霜期236天,年降雨量为1400mm,7、8、9三个月占全年降雨量的一半以上,且年际间变化较大,寒暖剧烈,四季分明,常常是春旱连秋旱,干旱是制约农业发展的主要障碍因素。 气候资源总的评价是,光、热、气资源丰富,适宜粮、棉、果及多种经济作物生长,丰富的光、热、气资源,为农业生产夺得丰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社会经济资源 (一)人口 据统计高岭村共有10个居民组,560个农户,总人口4859人。该村现有适龄劳动力2866人 (二)农村结济结构 高岭村2008年农村人均纯收入1967万元 (三)农业生产状况。 1、农村经济结构 高岭村的农业经济结构以种植为主,占农业总产值的57.2%,牧业收入42.8%。种植业作为当地的优势产业,在农业经济中的地位十分突了。 2、农业生产现状 (1)种植业生产现状 高岭村2008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2500亩,其中粮食作物2200亩 (2)畜牧业生产现状 高岭村2008年现有规模养殖户5户,以养猪为主,年存栏500头,年出栏育肥猪1000头.还有个别养牛、养羊户,但数量很少。 --人口总数:4859人 农业人口:4844人 非农业人口:15人 --行政区面积:20.3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3350.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苗、彝、黎、布依 发展口号:与时俱进 --所辖村:10个 生产总值:412.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植业、养殖业 名特产品:水稻、玉米、苡仁、马铃薯、红薯 办公所在地:高岭村 --自然条件:立体性气候特点 资源:锑矿 |
大厂社区 |
大厂社区是大厂镇政治、文化中心,辖区面积20.6平方公里,社区居委会成立于2008年,设有公共卫生、计划生育、民政福利、治安保卫、民事调解等工作委会。辖区内有居民2591户,总人数8142人,辖7个居民小组。 社区建有一个党支部,有0员76人,支委会有4人组成。居委2008年进行换届选举,委员有5人组成。 居委会组织机构健全,制度规范,档案规范健全。社区经常组织社区居民进行“五好文明庭”、文明市民创建评选活动,为社区居民提供各项咨询服务、家政服务、健康服务、职业介绍服务等。社区居委会按照共驻共建、资源共享的原则,动员和组织社区各方面的力量,发扬“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精神,逐步形成了以服务工作为中心。 --人口总数:8142人 农业人口:1230人 非农业人口:6912人 --行政区面积:20.6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苗、彝、黎、布依 发展口号:与时俱进 --所辖村:7个 生产总值:73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农业、工业 名特产品:水稻、玉米、苡仁、马铃薯、红薯 办公所在地:大厂社区 --自然条件:立体性气候特点 资源:锑矿、金矿 |
嘎木村 |
嘎木村位于大厂镇政府驻地东南面约3公里处,东与安谷乡四合村相接,南靠安谷村沙汆,西邻大厂村,北连碧痕镇岩口村。所辖8个村小民组数2309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数610人,占总人口数的26.42%。辖区面积16.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237亩(其中:水田3亩,占耕地面积的0.1%;旱地1206亩,占耕地面积的37.2%;荒山荒坡2029亩,占耕地面积的62.7%)。境内雨量充沛、土地肥沃。主要矿产资源以锑矿、硫铁矿为主,锑矿资源主要分布在全村8个村民小组,硫铁矿分布在高炉、下古董一带,均未开发。主要粮食作物有玉米、小麦;经济作物有苡仁米、柑桔、烤烟等;主要畜禽以牛、猪、狗、鹅、鸭为主。家庭经济的主要来源于种植业,农民人均纯收入1472元。现有党员43名。村境内有完小1所,卫生室1个。每组均通毛路。 该村于2004年被列入我镇新农村建设示范点,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在基础设施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公路建设 我镇在资金困难的基础上,争取了县级有关部门的资金投入,修建了23—川洞的通组公路,公路全长15.5公里,总投资46.5万元。现已投入使用。 二、水利建设 在县水利局的大力支持下,解决了该村高炉组、杨柳冲组、苏家屯组、嘎木组的人畜饮水困难。共投入资金24.8万元,修建水窖67口,人饮水池两座,解决1268人/852头(匹)的人饮困难。 三、经济收入 为提高该村人均收入,我镇在该村的川洞组、高炉组、下古董组发动农户种植烤烟。共投入配套资金20万元。兴修烤房42栋。烤烟种面积达1200余亩,收益约12万元。 四、施工情况 自2007年我镇嘎木村新农村示范点工程启动以来,该村组织群众投工投劳,在上级资金匹配不足的情况下,自己匹配部份资金帮助完善工程的建设。在施工23—嘎木—川洞公路工程中群众投工投劳1860个,集资资金0.8万元,协调土地1.2亩,使该工程在施工过程中未出现任何纠纷,保证了工程的顺利实施;在施工入户道路硬化主体工程时,该村组织受益群众每户每天出工两人,共投工投劳2500个,集资6万元,购买砂石350立方米。现入户道路硬主体工程已完工,分户道路硬化工程由于资金欠缺,导致该组72户282人的通户道路硬化工程未全部完工。 下步打算及存在的困难 一、下步打算 为使该村按照省、州、县有关新农村建设的要求,根据该村的荒山面积大的实际,拟在该村发展草地畜牧业,计划种草2000亩,养羊2000只;为配合好项目计划的实施,保护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拟建坡改梯500亩。种植经济林500亩。为提高经济收入,将烤烟种扩展到全村8个村民小组。 二、存在的困难 1、下古懂、杨柳冲、苏家屯、关地通组公路尚未解决; 2、村级党员活动室,不能满足现代化办公; 3、村小学无围墙、厕所、教学楼面积小; 4、下古懂、关地人畜饮水尚未解决; 由于镇政府财政困难,所需配套资金难以兑现。为改善该的基础条件,请求上级有关部门给予大力支持。 --人口总数:2309人 农业人口:2303人 非农业人口:6人 --行政区面积:16.5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3237.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苗、彝、黎、布依 发展口号:与时俱进 --所辖村:8个 生产总值:544.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植业、养殖业 名特产品:水稻、玉米、苡仁、马铃薯、红薯 办公所在地:嘎木村 --自然条件:立体性气候特点 资源:煤、硫、铁 |
上虎村 |
上虎村位于大厂镇政府驻地西北面约12公里处,东与高岭村相接,南靠六坝田村,西邻大湾村,北连碧痕镇支汆村。所辖17个村小民组数4868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数1324人,占总人口数的17.34%。耕地面积3443亩(其中:水田1656亩,占耕地面积的50.5%;旱地1324亩,占耕地面积的22.5%;荒山荒坡463亩,占耕地面积的27%)。境内有丰富的水资源,雨量充沛。主要矿产资源以煤、硫铁矿为主,煤炭资源主要分布在全村17个村民小组,硫铁矿分布在秦家庄及水坝田一带,均未开发。主要粮食作物有水稻、玉米、小麦;经济作物有苡仁米、柑桔、烤烟等;主要畜禽以牛、猪、狗、鹅、鸭为主。家庭经济的主要来源于种植业,农民人均纯收入1477元。村境内有完小2所,教职工26人。在校学生1470人。村卫生室2个,村卫生员2名。每组均通毛路。 村两委班子12人,平均年龄32岁,支书51岁、主任42岁,全村的党员总数32人,其中:29岁以下4人占12.5%;30—39岁16人占50%;40岁以上12人占37.5%;初中以上文化党员24人占87.5%;少数民族党员26人占81.25%,女党员12人占37.5%。。 --人口总数:4868人 农业人口:4848人 非农业人口:20人 --行政区面积:/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3443.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苗、彝、黎、布依 发展口号:与时俱进 --所辖村:17个 生产总值:426.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植业、养殖业 名特产品:水稻、玉米、苡仁、马铃薯、红薯 办公所在地:上虎村 --自然条件:立体性气候特点 资源:煤、硫、铁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