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红甸彝族苗族乡距县城51公里,幅员面积114.50平方公里,辖6个村委会10866人,最高海拔2624米,最低海拔1170米,两极高差1454米,呈明显的立体气候,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农业乡,也是原云南省506个扶贫攻坚乡和17个革命老区之一。
全乡拥有耕地面积18033亩。境内已探明的矿产资源有磷矿、铅锌矿、重晶石、铜矿、石膏等。地热资源有鸳鸯温泉,出露于志留系玉龙寺组灰岩含水层中,为断裂带型温泉,属深循环地下水,内含硼、锂、锶等多种元素,水温为48—49℃,平均出流量0.2立方米/秒。森林面积43951.5亩,森林覆盖率27.93%。
少数民族以彝族、苗族为主,聚居和散杂居的村民小组25个,纯少数民族聚居村民小组20个。彝族使用苏聂、西期、阿哲三种方言,苗语属汉藏语系。少数民族聚居地学龄儿童需进行双语教学。民族风情浓郁。
十一五期间,乡党委、政府确立了 “生态立乡、农业活乡、科教兴乡”的发展战略和突出“烟、畜、果、菜”四大产业的发展思路。目前,全乡已按规划有条不紊分步实施。
".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114.5平方公里 | 530424201 | 652800 | 0877 | 查看 通红甸乡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宁州镇 |
宁州镇地处华宁县城,与通海、江川县接壤,距离玉溪50公里,交通方便;土壤肥沃、气候温湿、水资源丰富;全镇现有人口73299人,现有耕地面积54598亩国;是我县粮食、烤烟、蔬菜、水果的主产区之一。优质的夏季蔬菜远销省内外,还生产有具有民族特色的土陶工工艺品。成立有:中港合资的“云南华龙园林绿化工程有限公司”、中台合资的“九宝公司”、“华宁县科技开发公司”、“华宁县佳音冷库”四个农业龙头企业。佳音冷库占地面积8亩,冷库建筑面积680平方米,总投资210万元,每年可储鲜菜14500吨。宁州镇政府领导重视农业信息工作,并且有一支高素质的农业科技队伍,现有农业科技人员18人其中:农艺师4人,助理农艺师12人。. |
盘溪镇 |
盘溪镇距离华宁县城63公里,与红州的弥勒县、建水县接壤,滇越铁路穿境而过,交通方便;地处南盘江流域,海拔1120米属亚热带河谷区,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全镇现有人口51065人,现有耕地面积35532亩,是我县粮食、水果、蔬菜、烤烟、甘蔗的主产区。盘溪“柑桔”、“冬早蔬菜”享誉省内外。玉溪市柑桔研究所、华宁县牛山柑桔场、新村柑桔场就建立在盘溪镇境内。盘溪柑桔品质优良曾获中国第一、二届农业博览会金奖2、银奖2个,有9个品种获农业部、云南省优质水果称号。柑桔产品以“早熟优质”而闻名,果子比其他产区提前40天成熟,现在,柑桔已恨展为全县骨干经济产业之一。地方政府领导非常重视农业信息工作,并且农业技术力量雄厚,现有农业科技人员65人,其中:农艺师16人,助理农艺师22人,技术员27人。. |
华溪镇 |
" 华溪原名“华兮”,彝语“花絮”之谐音,有花繁林茂,溪水长流之意。位于玉溪市的东南部、县境南部的曲江河畔,地处东经102°50′—103°05′,北纬23°59′—24°08′之间。东与本县盘溪镇山水相连,南与建水县的利民乡隔河相望,西接通海县的里山乡、杨广镇,北靠本县的宁州镇,为两州市(红河州、玉溪市)三县(华宁、通海、建水)的交界处。镇政府驻地在华溪村,位于华盘公路的中间,距县城27公里,距盘溪26公里。全镇东西横越24.5公里,南北宽不足2公里,俗称“华溪一条槽”,土地总面积为140.1平方公里。 气候与土壤 华溪地处云贵高原的南缘,是一个低纬度高海拔的内陆南亚热带河谷地区,具有干湿分明,雨热同季,光热资源丰富的气候优势。境内最高为拖白大山,海拔2232米,最低为与盘溪交界的大路竜村,海拔为1152米,相对高差1080米。由于海拔高差大,境内地形复杂,立体气候较为明显。多年平均年均温19.5℃,年降水量850—950毫米,年日照2100小时,平均相对湿度75—80%,无霜期300天。总体上雨热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干湿季节分明,雨季多集中于6-8月;低海拔地区热量充足,无霜期长,适种作物广泛,高海拔地区气温低,霜期长,适种作物单一。 土壤类型与气候和成土母质有关,从气候类型方面形成三大土壤类型,在海拔1300米以下为赤红壤区,海拔1300米以上2200米以下为红壤区,在赤红壤和红壤区分布着水稻土。不同的成土母质构成了不同的土壤亚类和土种。如沙壤土、涩红土、石渣子土、胶泥土、鸡粪土等,属典型的亚热带气候,是柑桔生产的最适宜区,被国家农业部授予“南亚热带作物名优基地”称号。 森林生态环境状况 华溪镇境内环境优美,绿树成荫,有阳朝林场和观音山林场2个国有林场,全镇土地总面积为14110公顷,森林面积为10653公顷,其中有林地面积为3605公顷、灌木林面积为5859公顷、经济林地面积为933公顷、竹林地面积为256公顷,森林覆盖率为75.5%。全镇有林地面积达3255.5公顷,占陆地面积的23.10%,灌木林地4017.26公顷,占陆地面积的49.22%,水土流失面积每年以1000亩的速度递减。. |
青龙镇 |
青龙镇地处滇中南部,华宁县北部,位于东经102°53′9″至103°6′42″、北纬24°19′02″至24°34′12″。镇政府驻地距昆明市93公里、玉溪市85公里、县城37公里。东至南盘江,连弥勒县、宜良县,南与本县宁州镇接壤,西至抚仙湖,与江川县一衣带水,北与澄江县海口河隔水相望。辖区面积433.15平方公里,辖21个村委会,227个村民小组,244个自然村。耕地总面积56631亩,其中:田12008亩、水浇地19489亩。总人口52485人,其中:农业人口50758人,占总人口的96.7%。 一、自然 青龙镇东西宽22.88公里,南北长28.06公里,海拔最高点磨豆山2663.1米,最底点糯节河与南盘江交汇点1166米,相对高差1497.1米。青龙河谷南北狭长,由分水岭至革勒,形成青龙“V”地形。境内山脉主要有象山、过梁子山等18支山脉。境内河流属珠江水系,辖抚仙湖水域面积19.2平方公里,湖岸线15.7公里,主要有青龙河、海口河、糯节河三大河流,珍珠泉、黎花山温泉等数十个潭泉, 青龙镇属中亚热带低纬高原季风气候,由于地貌类型复杂,垂直高差大,形成了多种类型的生态物候区,具有“冬暖夏凉,冬春干旱,夏秋多雨,雨热同季,干湿分明,地区差异明显”的特点。年均气温15.2℃,年降雨量921.1毫升,无霜期255天,年日照2025小时。 青龙镇境内山地属中线切割中山类型,坝子盆地分属岩溶陷落河谷冲积坝和峰脊洼地冲积类型。因气候、生物、地质、地形相互作用,土壤类型多种多样。有黄红壤、红壤、棕红壤、紫红土、水稻土五个土类;按全国土地评级标准,全镇土地生产力共分八级。红壤在境内分布最广,是最主要的土地资源。 二、矿产资源及分布 境内矿产资源丰富,现已发现磷、褐铁矿、硫铁矿、铜、铅锌、石灰石、石膏、石英砂8个矿种,以磷矿储量最为丰富,预储量96576.83万吨,开采价值大。磷矿主要分布在大黄草岭、小黄草岭、秧草塘、福禄德及黄翠山等地,已探明储量3处:大黄草岭365万吨、小黄草岭274万吨、秧草塘至福禄德427万吨,共计1066万吨,P2 O5含量均大于或等于27%。石英砂主要分布在老得坎一带,已探明储量167万吨,SIO2含量大于或等于97%。铜矿主要分布在超保、子弹山一带,储量不清。硫铁矿主要分布在噜租、大母公竜一带,为砂岩铜产出,已探明储量3万吨。铅、锌主要分布在白沙沟、银厂、凤阳村一带,储量不清。硫铁矿主要分布在水井湾、起则、马鞍山一带。其中:水井湾地质储量为66万吨,起则、马鞍山未做地质工作,储量不清。石灰石主要分布在拖别、福禄德一带,已探明地质储量430万吨。石膏主要分布在住姑斗一带,已探明地质储量11万吨。 三、经济 2005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GDP)25825万元,其中:第一产业16425万元,第二产业3450万元,第三产业5950万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4892元。一二三产业比重为63.6∶13.4∶23.0。实现农业总产值22866万元,农村经济总收入2126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368元。完成农村集体固定资产投资3417万元,实现本级财政收入1157.79万元。收购烟叶890.6万公斤,收购金额10422.04万元,中上等烟比例97%,均价11.70元。粮食总产2149.26万公斤,比上年增加12.93万公斤。 四、基础设施 1、水利 青龙镇水资源总量大,流经青龙镇的南盘江、海口河多年平均水资源量24.06亿立方米。青龙河南起分水岭界碑,向东北流经斗居、矣马白、落梅、青龙、海迤、革勒6个村委会,注入南盘江,全长27.8公里。 全镇现有坝塘68座,水库3个,小水窖17500口,总蓄水量182万M3,其中:过埂、舍得、范姑得水库蓄水量分别为20万M3、65万M3、28万M3,小水窖总蓄水量为28万M3。共建成三面光沟12公里,小沟400余件,照顾面积31000亩,水利化程度68.8%。 2、交通 青龙镇地处玉溪市、昆明市、红河洲交界,自古为华宁县的北大门,是滇中交通网络的重要一环,澄华路及环湖路从境内通过,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全镇现有乡村公路581公里,已基本建成乡村公路网络。 3、电力 全镇现有110KV、35KV变电站各一座,已完成17个村委会农村电网改造。正在修建的糯租电站、禄丰电站,装机容量分别为7.5万KW、2.2万KW,2008年可建成使用。 4、集镇 青龙集镇人口6305人,现状用地41.52公顷。现有南北老街1条,东西街道2条,老农贸街3条,综合农贸市场2个,已完成集镇街道硬化、绿化、亮化。另有海镜、禄丰、糯租三个传统集市。 |
通红甸乡 |
"通红甸彝族苗族乡距县城51公里,幅员面积114.50平方公里,辖6个村委会10866人,最高海拔2624米,最低海拔1170米,两极高差1454米,呈明显的立体气候,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农业乡,也是原云南省506个扶贫攻坚乡和17个革命老区之一。 全乡拥有耕地面积18033亩。境内已探明的矿产资源有磷矿、铅锌矿、重晶石、铜矿、石膏等。地热资源有鸳鸯温泉,出露于志留系玉龙寺组灰岩含水层中,为断裂带型温泉,属深循环地下水,内含硼、锂、锶等多种元素,水温为48—49℃,平均出流量0.2立方米/秒。森林面积43951.5亩,森林覆盖率27.93%。 少数民族以彝族、苗族为主,聚居和散杂居的村民小组25个,纯少数民族聚居村民小组20个。彝族使用苏聂、西期、阿哲三种方言,苗语属汉藏语系。少数民族聚居地学龄儿童需进行双语教学。民族风情浓郁。 十一五期间,乡党委、政府确立了 “生态立乡、农业活乡、科教兴乡”的发展战略和突出“烟、畜、果、菜”四大产业的发展思路。目前,全乡已按规划有条不紊分步实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