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河南省 >>开封 >> 祥符区 >> 万隆乡

万隆乡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万隆乡谷歌卫星地图)


万隆乡简介

  万隆乡位于开封县西南20公里,北接范村乡,东临半坡店乡,西靠朱仙镇,南与通许、尉氏毗邻,全乡28个行政村,76个自然村,5万余人,总面积16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4.5万亩。
   万隆乡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通信发达,水利、电力资源充足,基础设施良好,属典型的农业乡。盛产花生好无籽西瓜,是河南省标准化无籽西瓜生产基地。花生颗粒饱满,色泽鲜、含油高、备受外地客商青睐。投资500万元兴建的小高庙花生市场,辐射整个豫东地区,远销十多个省市。该乡畜牧业发展迅速,形成南王天,杨楼两个养鸡专业村, 两个奶牛养殖村,科技发展是开封市科普示范乡镇。
   目前,新一届党委政府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创新机制,强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曹玉庆,乡长王梅携万隆5万父老乡亲,诚招八方贤士。
  ".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约5万人 165平方公里 410212210 475000 0378 查看 万隆乡谷歌卫星地图

万隆乡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万隆乡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城关镇

  开封县城关镇,西临七朝古都开封,北距陇海铁路开封东站一公里,东距310、106国道15公里,阿深、日南高速与我镇毗邻,是开封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交通枢纽。现辖一个办事处,八个居委会,四个行政村,总人口1.4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0420人。    几年来,城关镇各项事业蓬勃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先后被中央文明委评为“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单位”、“全国文明村镇”。被国家建设部评为“全国城镇建设工作重点镇”。被省委、省政府先后评为“省卫生先进单位”、“省文明村镇”、“省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先进单位”、“河南省乡镇企业东西合作先进集体”。被开封市委、市政府评为“乡镇之星”、“十佳乡镇”、“科技十强乡镇”、“市级先进基层党组织”、“市六好党委”等荣誉称号。    城镇建设日新月异,县城面貌焕然一新,达到了“花园式、景点化、标准化”按照县城建设的总体规划,我镇高起点规划,基础设施配套完善,已与县城融为一体,既是都市里的乡村,又是乡村里的城市。    实行优惠政策,改善投资环境,大力招商引资。随着投资环境的不断改善和更多的招商引资优惠政策的出台,城关镇已成为全国客商投资创业的沃土,仅2005年,城关镇就实现招商引资61700万元,为城关镇经济的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市场建设初具规模,我镇充分发挥地域优势,采取多种措施兴建各类专业市场,搞活流通。如今,建材大市场已全面繁荣,家具一条街已初具规模,从而形成了多元化投资,多成分经营,多层次开发的市场建设新格局。    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位置和现代化的交通通讯设施,促进了城关镇各项事业的蓬勃发展。如果您实现人生的价值,城关镇这块投资的沃土将任您驰骋。.  

陈留镇

  陈留镇一一中州名镇,历史悠久,人才辈出.商汤时的宰相伊尹,东汉的文学家蔡邑.汉武帝时期黄宜等均是陈留人,西汉张良,汉献帝刘协等在此居住,曹操在此地起兵南下.陈留镇古称风凰城.战国时期属郑国,名留地,后被陈国所并,更名为陈留,解放后,陈留县、陈留专员公署设在此地,先后更名为陈留区、人民公社、陈留乡,1994年数乡建镇全镇辖28个行政村,一个居民委员会,总人口6万人,总面积64.7平方公里,耕地6万亩。全镇工业总产值6.37亿元、财政收入677万元,人均收入2900多元,陈留镇区位优势明显,省道开扶.开杞公路在镇区交汇,并与陇海铁路、106国道相毗邻,日南高速公路、阿深高速公路横贯南北。    陈留镇气侯适宜土地肥沃,水利条件优越.盛产小麦、玉米、花生、棉花、大豆、蔬菜、葡萄、花卉等农作物日前,全镇现已建成了1000亩的美国红提子葡萄基地,2000亩的蔬菜基地和5000亩的优质小麦繁育基地,以陈留镇的优质大豆为原料加工而成的陈留镇土特产——豆腐棍名扬省内外。    陈留镇民营经济发展迅速。目前,全镇总投资50万元以上的企业多达106家,今年,金明纸厂投资8000万元的碱回收项目已经完工,年产值将达2.3亿元,用工人数达2000人。镇内的棉纺厂、塑编厂等企业纷纷投入资金,扩大生产规模,不断发展壮大。镇工业现已形成以造纸、棉纺为龙头,其他行业共同发展的格局,陈留镇连续9年跻身开封市民营经济十八强乡镇之列。    陈留镇城镇建设功能日益完善。累计投入资金1亿多元,用于新城区的建设和老城区的功能完善,共建临街楼房18万平方米,新建南街、四中生活小区两个和一座全开封市一流的花园式小学;拓宽改造旧街道7条,并完善了基础配套设施,组建了环卫队,负责镇内所有街道的清扫与保洁。陈留镇被河南省政府确定为河南省小城镇建设重点镇。    陈留镇是商贸重镇。镇区有综合市场3个,分别是四通路市场、镇府西街市场、水香寺街市场,专业市场8个,有服装、布匹、禽畜、农贸、家具、建材、农副产品、木料等市场陈留镇最大的服装市场,建于1980年,原有商户13家,现已发展成有店铺300多家,从业人员近千人,年交易额1.2亿元日前,该市场店铺林立、繁荣异常。.  

仇楼镇

  仇楼镇位于开封县东南部25公里处,东临杞县,南临通许,开杞公路、日南高速穿境而过,全镇辖32个行政村,49个自然村,243个村民小组,5.5万口人,7. 5万亩耕地,主要种植农作物小麦、玉米、花生、棉花、大蒜、西瓜、菜花、大豆等,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自然资源丰富,经济发展环境良好。    仇楼镇党委、政府按照新时期工作的要求,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抢抓机遇,加快发展,始终坚持立党为功,执政为民,依靠资源优势,围绕市场促民增收,扶优扶强了一大批经济型产业,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建成了以毕桥为中心的3万亩大蒜生产基地,该基地以毕桥为中心,辐射带动张庄、孙营、白丘等17个村委,镇党委积极引导成立了大蒜种植协会,向群众宣传科技,加快品种引进与推广,大力推广科学技术,实行无公害栽培,提高了产品的品质,实现了大蒜生产科学化、布局区域化、经营集约化、大蒜种植业成为强增富民的优势产业。    建成了以韩岗为中心的2. 5亩西瓜、菜花生产基地.该基地以韩岗为中心辐射带动邢庄、小营、马庄等15个村委,仇楼西瓜以皮薄、沙瓤、含糖量高,菜花以花朵雪白、朵型紧凑、品质优良、远销广州、深圳等地区,每亩收入4000一一5000元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是农民增收了优势产业。    依靠政府引导、政策推动、利益驱动、大力发展冷藏业,建成了毕桥大蒜冷库群、孙营肉类冷库群,全镇库容量达到3万吨,实现了收购、冷藏、运输、销售的一条龙服务,带动了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使从事收购加工的人员在3000一一4000人左右,仇楼镇经包装、礼品蒜走进了日本、美国受到了消费者的一致好评,冷藏业成为发展经济的支柱产业。    以孙营为中心的黄牛、生猪基地,带动了仇楼镇养殖业的健康发展.仇楼镇有大型养殖场17个,养殖小区1个,养殖专业户49户,生猪存栏6万头,出栏8万头,羊存栏1.5万只,牛存栏1万多头,鸡存栏13万只.目前,畜牧业已成为振兴仇楼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支柱产业。    立足“三农.做好了劳务输出工作,实现了输出工作由体能型向技能型,有无序向有序输出的转变,建成了信息化、网络化体系,树立了仇楼镇勤劳、务实、文明的务工人员新形象,全镇每年劳务输出在万人次以上,人均增收500元。.  

八里湾镇

  八里湾镇位于七朝古都开封市东25公里处,面积81.7平方公里,辖23个行政村、77个自然村、5.6万口人、7.6万亩耕地。陇海铁路、106国道和日(日照)南〔南阳)高速公路从镇境腹地穿过.89公里的乡村柏油路环绕全镇,有线电视进村入户,电话、手机2.5万余部.该镇交通、通讯条件优越,基础设施完善,文化娱乐丰富多彩。乡镇企业发展迅猛,店铺林立,个体私营经济一条街和开罗路十里商贸长廊,楼房鳞次栉比,商贾云集,已初具现代化城镇的雏型。    八里湾镇是河南省“科技示范镇”、开封市“农业结构调整示范乡镇”,镇党委、政府按照“农业育龙头、工业建园区、优化环境、开放搞活、科技兴镇、富民强镇奔小康”的整体工作思路,在种植、养殖方面走出了农村增收的新路子目前,全镇已形成了闰呈岗等4个养殖专业村、30个养殖小区的万头瘦肉型猪的养殖业、闰楼村的韭菜、大王砦、火张村的蔬菜大棚等为首的十大农业结构调整基地。    八里湾镇土地肥沃,气候宜人,盛产小麦、玉米、棉花,是开封县有名的小粮仓,粮食总产、单产历年在开封市93个乡镇场中名列前茅;在1992年至2001年的10年中,曾连续10年获得“开封市粮食生产状元乡”的殊荣.该镇劳力资源丰富,每年生产小麦4000万公斤,玉米3000万公斤、棉花600万公斤,是食品加工、淀粉生产、纺织、屠宰等投资建厂的理想热土。    八里湾镇党委、政府认真实践“-”重要思想,贯彻执行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以发展为题,以农业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改革开放为动力,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根本出发点;抢抓机遇,奋力拼搏,廉洁高效,开拓进取;为全面推进八里湾镇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镇-李民生、镇长赵中州诚挚欢迎中外宾朋、各界客商、茬临指导工作,洽谈、投资;真诚合作,共谋发展。   ".  

曲兴镇

  曲兴镇位于古都开封东30公里处,辖16个行政村,61个自然村,总人口3.5万,耕地5.4万亩.曲兴镇地理位置优越,交通条件得天独厚,北依黄河大堤,南临陇海铁路、国道220和日南高速公路,商开公路贯穿全境,地方公路贯通每个行政村,该镇依托优势大力推进小城镇建设,全方位优化投资环境,水、电、通讯、有线电视等基础设施良好,2004年被省建设厅授予“中州名镇”。    曲兴镇物华天宝,资源丰富,主产玉米、大豆、小麦、棉花,2005年全镇国内生产总值2.1亿元,财政收入360万元,人均全年收入2446元.曲兴镇党委政府在上级党委政府的领导和支持下,以党的建设为先导,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招商引资、劳务输出为重点,大力实施富民政策,各项社会事业得到全面发展,连续三年被市政府授予“小城镇建设”先进单位,连年被县委、县政府授予“目标管理优秀单位”和“五好”乡镇党委,被省政府授予“奔小康科普示范乡镇”。.  

朱仙镇

  贾鲁河、运粮河畔的朱仙镇,唐宋以来一直是华北水陆交通要道和商埠重地,明末清初曾与广东佛山、湖北汉口、江西景德镇并称中国四大名镇。    始建于战国初期,因朱亥协信陵君“窃符救赵”而取名为朱仙镇。是河南省人民政府确定的河南省117家重点镇,国家选定的全国100家小城镇社会经济综合开发试点镇。中国木版年画艺术之乡。    朱仙镇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北距开封22.5公里,开许高等级公路纵穿全镇,半中路横贯全镇东西。镇辖15个行政村,36个自然村,1个居民委员会。总人口4万人,镇域面积70平方公里,是开封县西南部的农副产品、小商品集散地。    朱仙镇文化底蕴积淀深厚。有闻名遐尔的朱仙镇木版年画,国家文保单位两处,全国四大岳王庙之一的岳飞庙和建筑规模宏大的清真寺;有“南开封”之称的古城遗址等一大批省文保单位。    朱仙镇农产品资源丰富。盛产无籽西瓜、花生、大豆,有豫东最大的水产苗种繁育基地。畜牧养殖业发展迅速,是豫东地区牛、羊肉屠宰加工基地,朱仙镇木版年画远销日本、东南亚各国。    近年来,朱仙镇党委、政府树立科学发展观,以党建统揽工作全局,务实苦干、锐意进取,大力实施科技兴镇战略,规划实施北辛庄、木鱼寺万亩沙区治理,全镇4万亩小麦实行了良种供应。不断加大对畜牧养殖业的投入,形成了小店王鸡、鸭养殖专业村,木鱼寺、韩岗、黄岗、仰韶等养猪专业村,2005年发展规模养殖大户890户,投入养殖资金1.2亿元。农村医疗条件进一步改善。制定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加大招商力度,目前,苏州园林项目现已启动。完善城镇功能,提升城镇品位,形成了自然和谐可持续发展的城镇框架。   ".  

半坡店乡

  开封县半坡店乡位于开封县东南部,这里的民风淳朴,干群团结,农业资源丰富,土壤肥沃.全乡辖24个行政村,78个自然村,206个村民小组,4.8万口人,面积89.4平方公里.交通区位优势得天独厚,218省道(开扶路)贯通全境,乡内东西向乡间公路6条,基本实现了村村通.日南、阿深两条高速穿境而过,正在规划的开新高速贯穿腹地,为加快新农村建设带来了很多商机.    半坡店乡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乡.半坡店乡在-唐运兴、乡长薛宝刚的领导下,认真贯彻学习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立足乡情,以工业的理念发展农业,重点抓了“畜、林、蔬”三大主导产业,建成了以黄龙庙、石槽为中心的蛋鸡养殖基地;以高庄为中心的黑白花奶牛基地;以半坡店前、后汪砦为中心的千头种猪繁育;沿开扶路以西以名、    优、特、新、奇为特色的万亩小杂果绿色长廊;以常庄、大邢庄为中心的万亩脱毒大蒜;以常店为中心的千亩无公害露地菜;以黑王、党店为中心的万亩红萝卜等七大基地;带动了鸡蛋批发,蔬菜批发,大蒜批发三大市场的建设,同时催生并壮大了一批农民经纪人队伍确保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栽得梧桐树,引得凤凰来”,由于该乡丰富的资源优势,区位交通优势和科技优势及一系列优惠政策的制定,2006年4月份豫东地区最大的蛋鸡养殖基地开封县吉利蛋禽养殖有限公司成功加盟河南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一一河南省农恳集团。    “宝马轻裘与友共,绿物宜作两家春”。为共同开发这片热土,乡党委、政府最新出台了一系列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宽松的发展环境,高效的优质服务,完善的一流基础设施,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才资源,将使各位有识之士事业成功如虎添翼!   ".  

罗王乡

  开封县罗王乡位于县城东27公理处,欧亚大陆桥一一陇海铁路,紧邻乡政府所在地,106国道、日南高速在我乡境内相交。北临310国道、商开高速公路横贯全境。乡政府所在地的罗王.火车站建有装卸货物的宽敞仓库,年吞吐量达140万余吨。24个行政村,77个自然村,耕地面积7.1万亩,地势平坦,平均海拔65米,现有人口54万人。     罗王乡电讯电力事业发展迅速,千门程控电话,通过长途光纤通讯电缆并入市话,可直拨国际、国内。电力上由开封火电厂直供,不仅满足现有工业、农业、生活用电,而且对未来经济发展用电也保障供给。    水资源也十一分富足,属引黄开发柳园口灌区,圈漳河及其分支纵观全乡,有利于农业生产,深层地下水质好,硬度低,是理想的生活用水。      罗王乡教育事业是“河南省农村教育工作的窗口”是“省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先进乡”,“基础教育先进乡”,“扫盲先进乡”是“全国第一批100个实施‘燎原计一划’的示范乡之一”。罗王乡属温带,四季分明,平均气温14摄氏度,无霜期214天,年降水量627毫米。主要盛产:小麦、玉米、棉花、朝天椒、香菇、花生等。是开封市夏粮生产先进乡,棉花生产先进乡。香菇生产基地被省技术.监督局认定为河南省无公害食用菌标准化示范基地,有“豫东香菇之乡”之美誉。     繁荣经济,活跃市场,以小城镇建一设为依托开发了两条商业街和个体私营经济发展园区,建立了楼房林立,环境幽雅,商贾云集的花园式综合贸易大市场,日成交额达80万元,是兰考、杞县开封等围边地区商品的重要集散地之一。      罗王乡人杰地灵,文化底蕴丰厚,有最新考古发现的商都虎头寺遗址;也有历尽千年沧桑的泰山庙(又名泰山行宫),庙内皂角树为县级文物保护树种;有10余位为巩固新政权而捐躯的优秀中华儿女;有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涌现出的先进人物、劳动模范;然而颗颗明珠已成为历史,但他们的精神激励-着一代代罗王人,奋力拼搏,开拓进取,用勤劳、智慧的双手,精心绘制着新罗王。     罗王乡人民愿以优惠的条件,一流的服务,一流的水平,竭诚欢迎五洲嘉宾,八方英才,来我乡献计献策,发展经济,共创美好的明天。.  

刘店乡

  开封县辖乡。1958年属黄河公社,1984年析设刘店乡。位于县境东北部,面积79.6平方公里,人口3.4万。106国道过境。辖杜庄、黄庄、束庄、大高店、中高店、梁寨、尚店、欧潭、张庄、王庄、任庄、刘店、河头、郭路、郭井、王楼、天爷庙、西过路、王明垒、腾庄、东租良、西租良22个村委会。农业主产小麦、玉米、花生,盛产黄杏。乡镇企业有黄河窑业集团公司等。.  

袁坊乡

  袁坊乡位于黄河滩区,北靠黄河.南邻杜良,东与刘店乡接壤.西与开封市郊区毗邻。总面积79.4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40380亩.辖19个村民委员会,28个自然村,154个村民小组,27个党支部,社会总人口38867人,其中党员889人.2003年,全乡人均纯收入821元,财政收入190万元,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红薯、人豆、玉米等常见作物。全乡有3所初级中学,16所小学.共有教师351人。    袁坊乡有四大优势:一是土地资源丰富,土壤肥沃。袁坊乡地处黄河滩区,经黄河水冲涮黄土高坡沉淀而形成的淤沙混合土地质肥沃,是机砖生产的绝好原料,更适合于庄稼生长.所以,98年,在袁坊村建成了投资300多万元。占地290亩的黄河高效示范园区,园区内以新品种的培育及推广为主。目前,园区内种植的以色列番茄长势喜人,经济效益非常可观。二是饲草资源丰富。全乡目前有退耕还林3000亩,在林内主要推广牧草种植,加上滩区内丰富的野草,是饲养牛羊的天然牧场。98年,在袁坊村委,按照公司+基地十农户的饲养模式投资260万元建成了袁坊村万只小尾寒羊生产基地。目前,小尾寒羊的饲养已遍布全乡。三是个体私营经济蓬勃发展。由于乡党委、政府放宽政策、全力扶持。积极为个体私营经济保驾护航,我乡个体私营经济发展迅速。2000年,建成了府君寺个体私营经济园区,生产的旋木制品远销省内外。全乡窑业产量巨增。截止目前,全乡共有42座窑厂,开封、封丘、尉氏、民权、祀县、通许等周围几县使用的都袁坊机砖。在社会广泛流传:“安得广厦千万间,使砖出自黄河滩”。四是绿色食品基地多。袁坊乡红薯自占有红遍河南之说,由红薯制成的粉芡、粉条更是出自多大超市和市场上。南北店2000亩的无公害蔬菜基地是开封市主要蔬菜供应地之一。.  

杜良乡

  开封县杜良乡位于古城开封东15公里处,南临陇海铁路,北依黄河大堤,东与曲兴乡毗邻,西同开封市郊区东郊乡接壤,全乡总面积103.7平方公里,下辖29个行政村,76个自然村,总人口5.2万人(其中回族8200人),耕地8.3万亩。    杜良乡物华天宝,资源丰富。这里属黄河 柳园口灌区,引黄河道纵横交错,素有开封县“小江南”和“鱼米之乡”美誉。农作物以水稻和小麦为主,尤其水稻远近闻名,是开封大米的主产地。所产大米颗粒饱满,色泽光亮,性粘质筋,香甜可口,远销山东、天津、山西、陕西、河北、甘肃等十多个省市。黄河水无污染,适宜种藕养鱼。全乡村村有荷塘鱼池,所产莲藕节粗、嫩白、脆甜,营养价值极高,为藕中极品。鱼的种类除鳙鱼、鲢鱼、草鱼、青鱼、鲫鱼之外还盛产黄河鲤鱼、黄鳝、黑鱼等,均肉质细腻鲜美,一直为市场所青睐。杜良乡还盛产葡萄,主要品种有巨峰、藤稔、高墨、黑奥林等,每到盛果期,田野里芳香四溢,沁人心脾,串串葡萄晶莹透亮,质嫩皮薄令人唾涎欲滴。畅销郑州、河北、山东、广州等地。    杜良乡地理位置十分优越,交通条件得天独厚。国道310和国道106在境内交汇,310高速公路横贯全境,被称为亚欧大陆桥的陇海铁路从南部贯串东西,新修的开封市东外环公路也从境内通过。除此之外,地方公路、乡村公路相互交织,四通八达。鉴于上述优势,杜良乡被纳入开封市2010年总体规划之中,列为城市外围三大组团之一。    杜良乡党委、政府审时度势,围绕交通作文章,在国道106与310交汇处兴建工贸小区,全方位优化投资环境,大力完善水、电、路、通讯、有线电视等基础设施。各地区、各单位投资者纷纷前来。各式各样的加油城、汽车修配中心、餐厅饭店、贸易商店以及面粉厂、县交警中队、警务站、卫生院、林业大楼、邮电大楼、3.5万伏变电站、县农机公司、银行、信用社陆续落户开展业务。目前,工贸小区建设已初具规模,白天车水马龙,川流不息,夜晚行人如织,灯火辉煌,俨然一座“乡村都市”。.  

兴隆乡

  兴隆乡位于开封县城东部,毗邻市、县郊,总面积58.7平方公里,陇海铁路、国道310,阿深高速线穿境而过,交通十分便利。乡政府驻地兴隆村,距县城8公里.全乡辖17个行政村,53个自然村,总人口39812人,其中农业人口37819人,现有耕地面积52532亩。    兴隆乡地势平坦,光照充足,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寒冷干燥,春季风和日丽。夏季高温多雨,秋季天高气爽,四季分明。农产品资源丰富,盛产小麦、玉米、棉花.近几年来,兴隆乡党委、政府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团结奋进、扎实工作,围绕以胡萝卜、大葱为主露地菜生产,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目前,全乡已形成了万亩大葱基地、2万亩胡萝卜生产基地。万亩露地菜生产基地,优质黄桃、苹果、秦酥梨等为主千亩林果生产基地,2002年建成了豫东地区最大的胡萝卜批发大市场,成功注册了.兴隆,牌绿色无公害胡萝卜蔬菜商标,辖区内拥有库存量2300吨的冷库一座。全乡粮、经比达到33:67;农业生产已步入高效、规模、产业化进程,成为了开封市区名副其实的菜篮子。    兴隆乡工业发展迅速,全乡乡镇企业总产值达1. 36亿元,拥有兴隆纱厂、天泰饲料厂、槟河橡胶厂、新世纪加油城、铁东汽车修配厂等支柱企业。个体工商业蓬勃发展,全乡个体工商户900余户。近几年来,随着投资环境的进一步改善、各种招商引资优惠政策的出台、中外独资、合资企业不断落户该辖区。开封经济技术开发区黄龙园区三分之一在其领域内,兴隆乡已成为开封县工业发展东部的重要组团部分。    兴隆乡通讯事业发达,拥有程控电话1万门.移动电话6000余部,辖区内有多个全球通基站和联通墓站,并已开通互联宽带上网业务,满足了经济发展对信息化的需求。兴隆乡电力充足,境内有50万伏变电站一座,生产生活用水充足,排引水设施完善.依据县城规划,兴隆乡大部将纳入县城框架。    兴隆乡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科教卫生、计划生育、文化广播等各项社会事业发展成绩显著。先后被评为全国林业生产百佳乡、省造林绿化十佳乡、省科普示范乡和市、县先进“六好”乡镇党委。.  

西姜寨乡

  西姜寨乡地处开封县西南部,西临中牟县,南临尉氏县,北临开封市杏花营镇、杏花营农场,东临朱仙镇。全乡辖86个自然村,区域划分为31个行政村,248个村民小组。全乡人口5.6万人,总面积14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近10万亩。    西姜寨乡属于典型的农业乡,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玉米、花生、大蒜、西瓜及优质林果。大蒜面积近3万亩,2004年通过省质监认定为无公害大蒜。花生面积4万亩,小麦生产以优质小麦种植为主。近几年在党的富民政策指导下,农民收入有了较大的提高,农村面貌发生了根本变化。    乡境内乡村道路发展迅速,到2005年底,全乡拥有乡村硬化路面162.3公里。全乡民营经济发展较快,拥有农机修造、建材等多种民营企业工业总产值达到3.2亿元。    --军,乡长尚剑飞携全乡乡亲父老诚招八方贤士,共建辉煌。.  

万隆乡

  万隆乡位于开封县西南20公里,北接范村乡,东临半坡店乡,西靠朱仙镇,南与通许、尉氏毗邻,全乡28个行政村,76个自然村,5万余人,总面积16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4.5万亩。    万隆乡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通信发达,水利、电力资源充足,基础设施良好,属典型的农业乡。盛产花生好无籽西瓜,是河南省标准化无籽西瓜生产基地。花生颗粒饱满,色泽鲜、含油高、备受外地客商青睐。投资500万元兴建的小高庙花生市场,辐射整个豫东地区,远销十多个省市。该乡畜牧业发展迅速,形成南王天,杨楼两个养鸡专业村, 两个奶牛养殖村,科技发展是开封市科普示范乡镇。    目前,新一届党委政府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创新机制,强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曹玉庆,乡长王梅携万隆5万父老乡亲,诚招八方贤士。   ".  

范村乡

  开封县范村乡位于开封县城西南10公里,九朝古都开封南12公里处,辖23个行政村,61个自然村,3.6万人,120平方公里,耕地10万余亩.紧靠郑汴公路、开杞公路,开竖铁路,开通公路纵贯全境.纵横交织的乡村公路构成了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具有得天独厚的交通区位优势。    范村乡是典型的沙区农业大乡,是开封市西瓜、花生、畜牧生产明星乡.盛产花生,西瓜、小麦、石榴等农作物。近年来,以科技为动力,增收为目的,强力推进结构调整,建成了以谢湾5000亩标准化石榴园区为中心的万亩石榴基地和大关头4500亩中华寿桃,张田2500亩秦酥梨,百亩岗2800亩黑红提子葡萄、银杏等六大林果基地,5500亩早熟、3500晚熟、3万亩中熟西瓜基地的建成。使“汴梁西瓜甲天下,正宗西瓜产范村.的盛誉更加锦上添花;8500亩早熟鲜花生和5万亩优质创汇花生基地的建成使范村成为全国八大花生基地之一;建成了刘寨养猪,百亩岗、大关头奶牛,郭庄张田波尔山羊,米店养牛等12个养殖专业村.和百亩岗、大关头两个标准化奶牛养殖小区,初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花生、西瓜、林果、畜牧四大支柱产业,被评为开封市结构调整示范乡。    为实现由农业大乡向农业强乡,工业大乡的转变,乡党委政府强力推进民营经济、招商引资、市场建设工作,建成了范万公路工贸长廊,百亩岗民营经济园区.仅2005年就引资1.2亿多元,建成金玫瑰奶业综合开发公司、开封祈福奶牛繁殖基地等一批招商引资项目.范村乡有管理规.功能完善、闻名全省的范村花生、郭庄西瓜、谢湾果品专业市场.范村乡牢固树立靠招商引资兴乡、发展至上战略,将以优良秩序,优质服务,优美环境恭迎各界有志之士到范村发财发展,对固定资产投资300万元以上的项目和高科技高纳税企业以及围绕农畜产品深加工型的企业,在享受普通项目优惠政策的同时,将实行“零地价准入”和“零收费”制度,3年内免收一切行政性费用并无偿提供土地。    范村乡社会文化事业蒸蒸日上,民问文艺丰富多彩,有盘鼓、腰鼓、秧歌、早船、舞龙、高跷等各类团体20多个。乡文化站进入省百强;计划生育连年获得市一类乡镇,被授予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先进单位,县信访工作先进单位.市县“六好乡镇党委”。.  


万隆乡特产大全




万隆乡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