岜浩村位于北盘江镇政府所在地东部,11个村民小组,最远的村民小组距离政府所在地4公里。本村管辖面积为4.5平方公里;总户数680余户,2684人,主要居住民族汉族,布依族,是一个多民族杂居的行政村及典型的少数民族贫困村。
--人口总数:2864人 农业人口:2864人 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4.5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300.0亩
--主要民族成分:布依族,汉族,黎族,仡佬族 发展口号:
--所辖村:麻窝,岜浩,水井,白纳席,大寨,坡厂,干洗,坡色 生产总值:859.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烤烟,蔬菜,经果林 名特产品:烤烟 办公所在地:岜浩村大寨组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522325103 | 562200 | -- | 查看 岜浩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三岔路社区 |
三岔路社区原为“兴北镇居民委员会”,随着社会的发展于2003年更名“北盘江镇三岔路社区居民委员会。 社区地处北盘江镇政治、经济、文化、集贸中心,交通便捷、农产品丰富,以花椒、西红市为特色农产品。 近年来,在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社区两委团结一致,不计个人得失,以人为本,从我做起,深入群众,为群众排忧解难,帮扶困难户、残疾人、五保户,为他们送去钱、粮食、棉衣、棉鞋。。。。为他们送去一颗颗温暖的心。同时社区干部还自己动手常年累月为政府、为街道居民修理路灯。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社区的小城镇建设,物质文明建设都取得一定进步,但是文化生活有些跟不上形式,部分居民长期窝在家里打麻将、-,家庭矛盾纠纷日月增长,社会秩序不断恶化。社区根据实情组织开展文娱活动,并以毗邻乡镇、县相互学习交流。变向缓和社区一些家庭老年人以年轻人之间的家庭矛盾,更进一步促进社区各项工作的发展。 --人口总数:3328人 农业人口:2310人 非农业人口:1018人 --行政区面积:18.0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300.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布依族,苗族,回族,黎族 发展口号:建设特设农贸市场,做优小城镇功能,构建平安和谐社区 --所辖村:一街,二街,三街,四街 生产总值:125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小商品商贸 名特产品:花椒油 办公所在地:北盘江镇椒贸市场 --自然条件:地处黔西南州北大门,气候温暖,是个多民族集居之地。 |
岩脚村 |
岩脚村位于北盘江镇南部,距镇政府驻地6公里,全村共有10个村民小组,567户,2386人。居住着汉族、布依族。全村国有土地面积5.05平方千米,耕地面积共88.17公顷,其中:水田51.34公顷;旱地36.83公顷。截止2010年底,该村人均纯收入3400元,人均吃粮410公斤。 村内有民小一所,党员活动室一栋,村卫生室一栋,区内所辖小型水库两座,即纳沙水库和纳进水库,可溶分别为17万立方米和16.5万立方米。该村现以烤烟为支柱产业,全村烤烟收入占40万。现在该村还以发展经果林500亩、生姜500亩、蔬菜200亩作为发展目标。 --人口总数:2386人 农业人口:2375人 非农业人口:11人 --行政区面积:5.05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322.55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布依族 发展口号:壮大烤烟支柱产业,增加农民收入。 --所辖村:10个组 生产总值:120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烤烟、玉米、水稻 名特产品:烤烟 办公所在地:大水井党员活动室 |
青杠林村 |
青杠林村位于北盘江镇南部,距镇政府驻地4公里,全村共有16个村民小组,569户,3466人,居住着汉、布依等民族,是一个多民族杂居的行政村。全村国土面积9.34平方千米,耕地面积共167.98公顷,其中:田98.38公顷 ,旱地69.15公顷,人均耕地面积不足1亩。该村属于我镇“少、边、穷”地区,农民文化素质低,生产力水平落后,经济基础薄弱,缺乏对农业的必要投入,生产方式单一,导致发展不快、贫困面大。截止2005年,该村人均纯收入1230元,人均吃粮310公斤,远远低于全镇平均水平,是我镇一个典型的少数民族贫困村。 该村地处山区,水资源极为缺乏,每到枯水季节,该村群众须到1.5公里外的地方担水饮用,且为低洼水,极不卫生,生产生活用水的极度困难,导致该村经济发展相对滞后。 --人口总数:3910人 农业人口:3898人 非农业人口:12人 --行政区面积:4.503333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2281.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布依 发展口号: --所辖村:16个村名小组 生产总值:15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水稻,玉米,烤烟 名特产品:烤烟 办公所在地:青杠林村活动室 --自然条件:水源条件好,经济条件好 |
董畔村 |
董畔村位于北盘江镇南面,距镇政府驻地8公里,系北盘江镇一个较边远的山区农业村, 由于受生态环境的影响,水资源极为缺乏,是我镇的贫困村之一,经济基础溥弱,农民生活水平较低。全村辖10个村民小组,565户,2775人,居住着汉、布依、苗等民族,是一个多民族杂居的行政村。共有国土面积6.89平方千米,耕地面积118.66公顷,其中水田53.91公顷,旱地15公顷。本村以大头菜种植和本地鸡带动经济的发展。 --人口总数:2775人 农业人口:2775人 非农业人口:20人 --行政区面积:945.0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225.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布依,苗 发展口号:发展经济林,推广种植业 --所辖村:10个村民组 生产总值:10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农业 名特产品:大头菜,本地鸡 办公所在地:董畔村活动室 |
金井村 |
金井村位于北盘江镇东部,距镇政府驻地7公里,全村共有13个村民小组,617户,2682人,居住着汉族和布依族。全村国土面积15.1平方千米,耕地面积112.39公顷,其中:田61.85公顷;旱地50.52公顷,由于受地表地貌的影响,该村人均耕地面积不足0.8亩,并且土质瘦薄,旱地基本上是25o以上的坡耕地。 该村属于我镇“少、边、穷”地区,农民文化素质低,生产力水平落后,经济基础薄弱,缺乏对农业的必要投入,生产方式单一,导致发展不快、平困面积大。截止2010年,该村人均纯收入3000元,人均吃粮400公斤,是我镇一个典型的少数民族贫困村。 --人口总数:2682人 农业人口:2675人 非农业人口:7人 --行政区面积:15.1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685.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布依族 发展口号:壮大经果林产业,增加农民收入。 --所辖村:13个组 生产总值:105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花椒,水稻,玉米 名特产品:墙纸加工 办公所在地:金井村 |
查耳岩村 |
查耳岩村位于北盘江镇东北部,是一个低海拔、干热河谷气候、喀斯特地貌较为集中的地区,地处珠江水系北盘江花江河段南岸,气候干燥,由于土层薄,多山石,水土流失严重,农作物难以生长,使得产量低;环境恶劣,交通不便,村民生育观念落后,导致农民的人均收入不高,如果遇上旱灾或雨涝灾害,粮食基本没有收成,全村95%的人家都要靠政府的救济艰难度日。 该村由11个村民小组组成,全村552户,2226人,国有土地面积14.52平方千米,耕地78.6公顷,其中水田5.87公顷,旱地62.73公顷,人均耕地不足0.6亩。 --人口总数:2226人 农业人口:2203人 非农业人口:23人 --行政区面积:14.0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179.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布依 发展口号: --所辖村:查耳岩、戈背、田坝、石板寨、湾子、大石板、板围、纳堕、坡头上 生产总值:12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花椒、金银花、 名特产品:花椒 办公所在地:查耳岩村党员活动室 --自然条件:气候干燥,土层薄,多山石,水土流失严重。 资源:花椒、大理石 |
新屯村 |
新屯村位于北盘江镇南部,距镇人民政府驻地约7公里,全村共有12个村民小组,728户,3108人。居住着汉、布依等民族。全村国土面积为6.38平方千米,耕地面积共152.32公顷,其中:田103.51公顷,旱地48.81公顷,人均耕地面积不足1亩。是我镇一个典型的少数民族贫困村。 该村上部有一条途经村境河流弯急且宽窄不均,至今未采取任何加固措施。每到汛期,河水猛涨,经常冲毁河流两岸的农田和庄稼,冲毁面积达600余亩,已经给当地群众经济财产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具体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体现: 一是在经济损失方面,在汛期经常被洪水冲刷的良田600余亩几乎是该村所有群众的口粮来源。泛滥的洪水经常冲刷河岸,致使河岸宽的地段不为断加宽,窄的地段比较尤显狭窄。洪水过猛,涌出河岸的洪水重则将农田土壤刮走,轻则冲刷连片庄稼,从而使农民粮食减产,甚至颗粒无收,损失极大。 二是在生态破坏方面,在汛期被洪水冲刷后的农田严-土流失,造成农田土壤贫脊。同时,上游随水而来的泥石也会将良田好土覆盖。对生态环境破坏极为严重。由于土壤贫脊,将直接影响到次年的庄稼盛产,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群众的经济收入。被洪水卷走的土石长期堆积在河流下游,造成下游河段阻塞,水路不畅,被拦截下来洪水淹毁下游庄稼,并严重威胁下游居住的人畜生命财产安全。 三是在安全生产方面,该条河流下游是该村马桑林、曾家屯两个自然村寨,村寨坐落位置较低,洪水一泄之下将殃及到两个自然村寨的170余户800余人/370余头(匹)大牲畜生命财产安全,安全形势十分逼人。镇党委、镇政府每到汛期,将组织干部群众加强宣传预防,经估算,每年因洪水造成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达120余万元。 --人口总数:3358人 农业人口:3346人 非农业人口:12人 --行政区面积:682.0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740.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布依族 发展口号: --所辖村:12个村民小组 生产总值:60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粮食 名特产品:烤烟 办公所在地:新屯村中心位置 |
银洞湾村 |
银洞湾村位于珠江水系北盘江花江河段南岸,贞丰县北盘江镇东北部,是一个低海拔、干热河谷气候、喀斯特地貌较为集中的地区。全村由银洞湾、胡家麻窝、报公寨、庞家寨、水淹坝、新发寨、坪子头七个村民小组组成,居住着汉族、布依族、苗族、黎族等多种民族,该村现有302户1379人,人均耕地面积不足0.5亩,属典型的喀斯特山区。95%以上的面积都是石漠化严重的荒山荒坡,自然环境十分恶劣,曾被许多中外专家认定为“不具备人类生存条件的地方”。 由于地少贫瘠,村民们只能在石头缝里种玉米,收成极低。由于水土流失严重,“几天大太阳,晒得喊爹娘”,加之处于“老、少、边、穷”地区,环境恶劣,交通不便,村民生育观念落后,使村民步入了愈生愈穷、愈穷愈生的怪圈。到1990年时,人均吃粮不到100公斤,人均年收入不足200元。遇上旱灾,粮食基本没有收成,全村95%的人家都要靠政府的救济艰难度日。 为改变银洞湾村民的贫困状况,镇党委、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党的计生“三结合”政策,制定相应的“三结合”帮扶计划,从控制人口上下工夫,狠抓“少生快富”工程。1992年以来,镇党委、政府协调金融部门,为银洞湾村民提供小额信贷、低息、无息贷款,帮助银洞湾村民发展生产,积极协调县农、林、畜牧、教育等部门,政策上实行倾斜、优惠,为银洞湾村民提供资金、物资、技术、知识上的帮助和扶持。镇党委、政府着力抓好基层组织建设,配齐、配强村“两委”班子,帮助村“两委”班子理清工作思路,抓好“双带”工作,使扶贫攻坚工作在银洞湾村迈出了可喜的步伐。银洞湾村“两委”结合实际,充分利用当地光照足、气温高、群众积极性高的有利条件,积极争取各部门的帮扶,大力发展花椒种植,经济收入和生活发生了可喜的变化。 如今,银洞湾村已实现了“五通”,人均收入达4100元,人均吃粮250公斤,85%的人家住进了大平房,初步迈入了小康村的行列。银洞湾村民“治山治水控人口,种椒种树种果木”,使昔日的不毛之地,变成了绿色银行。银洞湾村民生活水平提高,离不开计生“三结合”政策的帮扶。银洞湾村民将紧紧依靠党的领导,浓墨重彩抓好生态新农村的建设,力争经济生活水平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人口总数:1379人 农业人口:1368人 非农业人口:11人 --行政区面积:13.0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062.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布依 发展口号: --所辖村:银洞湾、胡家麻窝、报公寨、庞家寨、水淹坝、新发寨、坪子头 生产总值:15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花椒、金银花、 名特产品:花椒 办公所在地:银洞湾村党员活动室 --自然条件:低海拔、干热河谷气候、喀斯特地貌较为集中的地区 资源:花椒、大理石 |
北盘江村 |
北盘江村位于北盘江镇西南部,距镇政府驻地1.5公里,地处珠江水系北盘江流域中游地区,喀斯特岩溶地貌特征明显,土壤肥沃,气候温和,年均气温在14℃-17℃之间,年均降雨在1100mm-1200mm之间。全村共有16个村组,870户,3685人,居住着汉、布依等民族,是一个多民族杂居的地区。全村国土面积6.22平方千米,耕地面积共141.95公顷,其中:田88.85公顷,水资源丰富,是我镇主要产粮区之一;旱地83.1公顷,人均耕地面积不足1亩。该村属于我镇“少、边、穷”地区,农民文化素质低,生产力水平落后,经济基础薄弱,缺乏对农业的必要投入,生产方式单一,导致发展不快、贫困面大。截止2005年,该村人均纯收入1260元,人均吃粮320公斤,远远低于全镇平均水平。 --人口总数:3685人 农业人口:2243人 非农业人口:1442人 --行政区面积:6.22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2115.0亩 --主要民族成分:布依,汉族, 发展口号:依托小城镇,发展蔬菜种植,多渠道致富 --所辖村:牛场等15个组 生产总值:150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蔬菜,花椒加工 名特产品:顶椒牌花椒产品 办公所在地:北盘江镇北盘江村 |
岜浩村 |
岜浩村位于北盘江镇政府所在地东部,11个村民小组,最远的村民小组距离政府所在地4公里。本村管辖面积为4.5平方公里;总户数680余户,2684人,主要居住民族汉族,布依族,是一个多民族杂居的行政村及典型的少数民族贫困村。 --人口总数:2864人 农业人口:2864人 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4.5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300.0亩 --主要民族成分:布依族,汉族,黎族,仡佬族 发展口号: --所辖村:麻窝,岜浩,水井,白纳席,大寨,坡厂,干洗,坡色 生产总值:859.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烤烟,蔬菜,经果林 名特产品:烤烟 办公所在地:岜浩村大寨组 |
猫猫寨村 |
猫猫寨村位于北盘江镇东北部,距镇政府驻地1公里,全村共有14个村民小组,669户,3208人,居住着汉、布依等民族,是一个多民族杂居的行政村。全村国土面积13.25平方千米,耕地面积共2054.1公顷,其中:田900.5公顷,旱地1153.6公顷,人均耕地面积不足1亩。该村基础设施投入不足导致各项基础设施建设簿弱,特别是道路交通近几年几乎没有投入,通村路水毁严重,使群众生产生活十分不便,从而导致生产力水平落后,生产方式单一。截止2006年,该村人均纯收入1400元,人均吃粮370公斤,低于全镇平均水平,是我镇较为贫困的少数民族村寨之一。 该村地处山区,且位于北盘江畔,属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地区,亚热带气候特征明显,极适宜亚热带经济作物的生长,近年来,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全面铺开,该地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已得到初步落实,但是由于交通不便,自然资源得不到合理的开发和利用,农副产品不能及时占领市场,生产生活资料运输不便,给农民造成许多不必要的损失,从而使该地区经济难以进一步发展。 --人口总数:3208人 农业人口:2401人 非农业人口:807人 --行政区面积:13.25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3760.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布依 发展口号: --所辖村: 生产总值:449.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烤烟、玉米、花椒 名特产品:花椒 办公所在地:猫猫寨村活动室 |
者颡村 |
者颡村位于北盘江镇西部,距镇政府所在地2公里,属典型的喀斯特地貌生态脆弱区,气候干燥,空气湿度低,土质呈中性,土层薄,多以山石为主,农作物难以生长宜种植耐旱植物,产量低。全村布依族人口占总人口的52%以上,辖11个村民小组,2007年末有631户2471人,是典型的少数民族一类贫困村。全村国土面积7.91平方千米,耕地面积89.1公顷,其中水田30.83公顷,旱地58.27公顷。截止2010年底,该村人均纯收入3360元,人均吃粮330公斤。 --人口总数:2471人 农业人口:2382人 非农业人口:9人 --行政区面积:7.91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336.5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布依族 发展口号:以农业兴村,发展优势产业 --所辖村:者颡一组,者颡二组,长地一组,长地二组,大岭上组,大岭下组,葫芦坡上,葫芦坡下,老凹山上组,老凹山下组,龙兴寨组 生产总值:579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蔬菜,经果林等 名特产品:烤烟,花椒等 办公所在地:北盘江镇者颡村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