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四川省 >>南充 >> 高坪区 >> 南江乡

南江乡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南江乡谷歌卫星地图)


南江乡简介

  位于高坪区以东23公里,国道318线穿境而过。东距长乐镇3公里,西距东观镇3.5公里,有鱼米之乡的美称。全乡幅员面积15.9平方公里,四季公明,年平均气温14.5摄氏度,年降雨量1,500毫升,全乡辖8个行政村,73个村民小组,3,453户,总人口13,500人(其中农业人口12,997人),总耕地面积8,279.4亩,其中田7,100亩。2002年人均年纯收入2,250元。
  改革开放以来,南江乡党委、政府始终坚持“发展才是硬道理”。狠抓经济建设,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基础设施不断完善,财政收入逐年增长,场镇开发已形成雏形,外部投资的软硬环境良好:综合排位居全区第16位,被区委授予为“五好”党委、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模范乡镇等荣誉称号。政府所在地位于南广高速路进出口与国道318线的交汇处。南江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发展优势。
  区位优势:南江乡距南充市区23公里,距高坪机场17公里,距达成铁路南充(东)客货站25公里,距南充市绕城高速路入口处15公里,国道318线穿境而过4个村,并与广南高速路在境内政府驻地交汇,南广高速公路穿境而过5个村6公里,交通便捷、通讯发达、基础设施齐备,是农业产业化生产,农副产品精深加工及各类企业投资的理想热土。
  资源优势:南江乡物产丰富,竹业经济发展源远流长,竹制品、竹工艺远近闻名,南江竹编工艺品曾在1991年广州“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上荣获“首届全国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产品展销会”优胜奖,1999年获南充市“农博会”优胜奖;2000年获南充市“旅游商品博览会”金奖,南江油气蕴藏量丰富,川中油气矿已开采油汽井3处;南江农业生产条件优越,土地肥沃,乡内磨尔滩水库饮用水工程和灌溉渠系四通八达,灌面达96%,农业生产旱涝保收。适合各种经济作物的栽培和生长。粮食生产水稻、小麦、玉米、花生、红苕。乡内建成稻鱼基地4,000亩,优质稻6,800亩,被四川省农业厅列为无公害优质稻米生产基地乡;经济作物尤以甘蔗、蚕桑、蔬菜、水果为优。甘蔗年产量200吨,蚕茧最高年产量达500担,蔬菜种植面积2,000亩,小家禽年出栏15万只,生猪育肥2万头。
  交通优势:国道318线穿境而过达5公里,南广高速路穿境而过达6公里,村道公路四通八达,达到村村通,晴雨无阻。.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15.9平方公里 511303218 637100 0817 查看 南江乡谷歌卫星地图

南江乡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南江乡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白塔街道

  白塔街道办事处在高坪区政府驻地,是高坪区政治、经济、文化和教育中心。白塔街道办事处辖区面积18平方公里,有常住人口25000户共12万余人,有社区居委会9个,行政村2个,96个居民小组(社),其中机关企事业单位250多个,非公有制经济组织43个,个体商业网点1795家。   近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办事处在党建、综治、“处法”、计生、文体、民政、财税、城管、武装、劳保等工作中,多次荣获市、区人民政府及相关部门的表彰奖励,还曾荣获全国基本单位普查“先进集体”殊荣。  

清溪街道

  四川南充高坪区清溪街道,原系高坪镇。1994年9月,高坪镇所辖小佛、青莲划出,各自独立设乡。1997年3月,青松划出,设置青松乡。1998年10月,白塔、高坪、望城、马官垭四个居民委员会划出,设置白塔街道办事处。2000年11月,2个村和都京居民委员会划出,设置都京镇。2006年10月,撤销高坪镇建制,设置清溪街道。同年11月,所辖2个村划入白塔街道办事处。位于高坪主城区,紧邻永安、都京、青松、青莲等乡镇。2006年,辖区面积38.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1719亩,境内土壤以紫色页岩和冲积土为主,属亚热带季风气候。辖8个行政村,2个居委会,102个村民小组,总户数9367户,总人口50221人。    辖区粮食主产水稻、小麦、玉米、红苕,经济作物以油菜、花生、水果为主,农村副业以养猪和小家禽为主,劳务收入成为农民收入重要组成部分。1993年,高坪镇农业总产值61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599元。到2005年底,农业总产值92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002元。民营企业由1993年的72个下降到57个,个体工商户由1993年的2042户下降到375户。2006年10月,撤销高坪镇设置清溪街道办事处后,民营企业由2005年的57户增加到74户,个体工商户由2005年的375户增到432户,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05年的3002元增长到3342元。至2007年,累计完成基础设施投资3120万元。修建硬化乡村街道12公里,乡村公路40公里,便民道60公里,蓄水池85口,排灌渠30公里,沼气池158口,完成农村中低产田土改造800亩,完成退耕还林4800亩,产业结构调整5300亩。完成教育投资2350万元,投入“村村通”工程50万元,修建及改造卫生院投入资金22万元。辖区医疗机构新增病床350张,达到612张,儿童接种率达到95%,各种易发传染病发病率下降90%。教育、通信等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小龙街道

  小龙街道办幅员面积25.8平方公里,其中场镇面积4. 5平方公里;辖11个村,2个居委会,87个村(居)民小组,总人口4.7万人,其中户籍人口24218人(农业人口15159人,场镇居民9059人),耕地面积6620亩,农民人均纯收入5460元。   小龙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交通优势、资源优势和发展优势。小龙地处南充十里工业街腹心地段,与市政府新区隔江相望,一桥相连;高坪机场仅距小龙街道办3公里,江东大道与绕城高速在境内交汇,火车二级货站建在境内,达成铁路复线全线贯通,兰渝铁路正在建设之中,嘉陵江从东到西绕街道而行,螺溪河横穿全境,形成了水、陆、空一体交通网络;小龙门航电工程建在境内,有日供水8万吨的南充市高坪区第二自来水厂,天然气供应充足;有丰富的沙石资源,并建有高坪砂石码头。街道内设有南充中心医院小龙分院、派出所、工商所、邮政、邮电、金融、保险、通讯等单位、机构或代办点。小龙是南充城市“跨江东进,拥江发展”的腹心地和重点建设的密集区,省政府批准建设的“小龙物流园区”座落境内。   小龙街道第一、二、三产业稳步推进,蓬勃发展。一是农业形成六大基地。农业以蔬菜、畜禽、苗木花卉三大产业为支柱,建成了中坝韭菜、徐村坝花菜、川主庙南瓜、生猪、苗木花卉六大农业基地;二是工业形成四大支柱产业。形成了物流商贸、食品制药、机械制造、建材印刷四大支柱产业。先后引进了富达竹业、时代建材、固美建材、同辉建材、蓝翔建材、腾飞特种玻璃、首创科技、合美面业、高坪铸钢、烟山味业、贵冠服装、春飞集团、文科印业、华鑫味精等重点工业企业29家。2012年企业总产值达到10.1亿元,其中工业总产值7.1亿元;三是第三产业以教育产业为支撑。南充职业技术学院、南充电子工业学校、南充十一中建在境内,是川东北的职培基地,形成了从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中专、大学“一条龙”的教育体系,在校学生规模达2万余人,从而有力推动了房地产、餐饮娱乐、连锁超市等第三产业的不断发展壮大。  

龙门街道

  龙门街道办事处位于嘉陵江中游东岸,距市、区政府12公里,全街办幅员面积40平方公里,耕地1308公顷,辖14个行政村129个村民小组,5个社区居委会、50个居民小组,辖区总人口6.3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3.7万人。   龙门场镇始建于北宋,南宋时位列全川五大集镇之一,建国初为南充县委、政府机关所在地,20世纪50年代以后的四十年为新民区公所驻地。1995年列为国家小城镇建设试点镇,2003年列为国家小城镇建设重点镇,2009年被区委、区政府列为优先发展重点镇。市第七次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将龙门纳入北部新城建设,2011年12月撤镇建龙门街道办事处,目前,场镇建成区面积3.8平方公里(旧城区1.5平方公里);有街道43条,17万平方米;房屋建筑达136万平方米。市政设施有各类专业市场4个、变电站110KV、35KV各1座,天然气、自来水日供量1.5万立方米和1.2万立方米。教育涵盖幼教至大专各层次,有高职1所(南充师范校)、高中1所(龙门中学)、初中1所(龙门一中)、小学4所、幼儿园1所,在校师生1.5万人。卫生辐射广,区第二中医院、龙门中心卫生院,龙医官骨科、姜氏骨科等国、民营医院共76家,设病床580张;工商企业持续发展,场镇178家企业多以纺织、餐饮为主,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9家,年产值8.2亿元。  

青莲街道

  位于高坪城区规划区东侧国道318沿线,场镇距高坪城区中心7公里,辖区面积16.7平方公里。东接老君镇、南靠浸水乡,西邻青溪街道办事处,北靠青松乡,系浅丘陵地势,东高西低,平均海拔高度415.6米,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耕地面积5574.5亩。森林面积9000亩,以松、柏为主,覆盖率41%。国道318线穿境而过,成(都)南(充)广(安)、绕城三条高速公路交汇于此,19路旅游公交车直通境内凌云山国家级森林公园前大门白山景区,乡村公路纵横交错,相互贯通,成为南充市交通的东大门。1993年,属高坪镇管辖。1994年8月,恢复青莲乡,辖9个行政村、59个村民小组,总人口9727人。2000年6月18日撤销青莲乡建青莲镇。2007年,辖9个行政村、59个村民小组,1个居委会社区,5个居民小组,总人口11417人。主产水稻、小麦、玉米、红苕、油菜。   1994年,粮食总产3729吨。建有7条街道,1000平方米农贸市场。1995年,大面积养鱼2100亩,建成西瓜基地200亩。七星桥村通过区委、区政府小康村验收。1996年,建成青莲小学3800平方米综合楼。2000年,大棚蔬菜增至300亩,建成4个村山羊基地和145亩经果林观光农业带;水面养鱼3200亩,稻果渔基地600亩。2001年,投入50万元征地拆迁扩建八角大田至白山湖(水库)公路路基1678米;新修白山湖(水库)至白山大坪坡公路,路面宽4米,长1442米。2003年起,先后投入30万元对白山景区沿线农家乐房屋外观进行改造,农家乐品位及接待能力提高。2005—2006年,白山沟村被列为市区新农村建设试点村,整治渠道1300米,新修渠道600米,硬化进村公路3公里,建通户石板路8.6公里,对163户农户实施“三建四化五改”工程。全镇通车里程达到35.6公里,整治自流灌溉渠、山平塘、新修石河堰,新打人蓄饮水机井580口,建成3个村集中供水站,旱山村人畜饮水难基本解决。2006年,投资200万元,硬化八角大田至白山大坪坡宽3.5米,长3120米路面。拆迁房屋,新建白山大门和停车场,确保2007年9月29日凌云山正式开园接待游客。至2007年,引进业主发展花木基地2000亩,名贵花木品种20个;建稻果鱼基地600亩,发展休稻养鱼500亩,高规格养鱼100亩,特色养殖100亩;巩固发展蔬菜基地850亩,建成2村经果林走廊145亩,新栽杨树800亩。当年,地区生产总值和农业生产总值分别为7820万元、3130万元,分别比1993年增长173.7%和149.4%。财政收入161.26万元,比1993年增长126.3%。农民人均纯收入3840元,比1993年翻一番。场镇居民安装天然气,建有电信、联通、移动塔站各一座,手机信号全镇覆盖,闭路电视全镇通,农网全镇改造,其它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都京街道

  高坪区都京街道办事处成立于2011年。位于嘉陵江中游东岸,与顺庆城区隔江相望,距市中心仅5公里,距南充火车客运站、汽车客运站、高速公路入口、高坪机场均不足10公里。国道318线、省道南前线、绕城高速穿境而过。拟建朱风寺大桥,将都京与嘉陵、顺庆紧紧相连,水、陆交通十分便捷。全办幅员面积10平方公里,辖4个行政村、3个居委会,总人口1.5万人。   2005年,南充市委、市政府决定在都京建立丝纺服装工业集中区。规划占地面积2平方公里,园区目前已有六合集团、金嘉服装、金合纺织、六合制丝、建伟、嘉陵江、德合、京华、佳合、等丝纺企业15家,丝纺企业以六合集团为龙头,基本形成了产业明晰、功能完善、链条延伸、效益显著的发展格局。达到了年产中、高档服装100万件,各类丝绸服装面料700万米,桑蚕丝600吨的生产能力。其中100多个产品获国家、省、市多种荣誉称号。   预计到2015年,全办规模以上企业达到30户,工业总产值达到20亿元的发展目标。到2020年,集中区2平方公里全部建成,全办用于规模以上企业60户,产值达到50亿元,成为名副其实的川东北丝纺服装工业强镇。   同时嘉陵江流域最大的集装箱码头落户都京,南充集装箱码头是南充港的一部分,南充港作为四川两大港口之一,是川东北立体综合交通的重要环节,是四川构建西部综合交通枢纽的重要组成,是川东北地区和成渝经济区北部发展现代物流、临港工业和沿江经济带的基础。码头计划分两期建设,竣工后年集装箱吞吐量达到50万标箱。  

青松街道

  青松街道地处高坪城郊,位于高坪城东面,距高坪城区仅5公里,东邻螺溪乡、老君镇,南接青莲,北邻小龙,幅员面积12.4平方公里,平均海拔160米,呈浅丘地貌,土壤多为黄泥夹卵石粘性大,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青松街道辖5个建制村、1个居委会,共47个村民小组和5个居民小组,总人口10132人。高坪机场坐落其中,市内34路公交车直达辖区,国道318线横穿境内。全街道交通发达,村村通水泥路,其中双黄村、白羊坪村社社通水泥路。全街道基本形成了村社水泥道路网络化,空运交通立体化,是全省唯一通飞机的街道办事处。境内资源丰富,素有“青松林海,天然氧吧”之称。今年以来,我们认真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全面贯彻党的-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夯实基础、稳定和谐、改善民生”三大目标,深入推进“党建优化”、“三民”联村帮户活动和“走基层”活动,创新社会管理,凝聚正能量,奋力谱写“中国梦”青松新篇章。  

江陵镇

  江陵镇辖17个行政村,154个村民小组,26696人,其中:非农业人口358人。全镇有耕地面积18673亩,农业总产值6517万元,粮食总量11500吨,人均产粮400公斤。产油菜籽54.9吨,生猪出栏21017头,蚕茧生产2.7吨,山羊出栏5000头,养鸡250000只,养鸭120000只,养鹅22000只,农村供销两旺,市场活跃,经济迅速发展,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   为繁荣江陵经济,促进集镇快速发展,1996年镇政府加速了集镇基础配套、设施的建设。政府投资10万元,修建500吨水厂一个,解决了集镇人员吃水和工业用水的困难,政府借款13万元,新建差转台,大哥大发射台,新增和整治了集镇闭路电视,全镇收视率达100%,既宣传了党的政策,又丰富了人民的文化生活,在高坪区邮电局的大力支持下,镇属各部门的大力协作下,投资118万元,政府投资45万元,于1996年4月9日正式开通光缆程控电话,并成立了江陵邮电所,解决了通讯、通信难的问题。整治街800平方米,投资15万元;修建下水道4条,面积1000平方米。投资10万元,3月份前完成集镇地形图测绘,使之达到1.8平方米,投资4万元,安装路灯8盏,使江陵镇镇容镇貌得到了改观,配套设施进一步改善。   为勾通镇与外地的联系,进一步改善江陵镇的交通环境,1996年政府多渠道筹集资金74万元修建江陵至蓬安三坝的柏油路;其间,南长公路垮修,开往蓬安、营山、仪陇等地的车辆改道途径江陵镇,镇内两拱桥(双拱桥、二道桥)均出现城踏,镇政府在资金紧,雨水多;石料运转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投资26万元,-张树林、镇长凌均胜亲临现场指挥,于5月30日两座桥抢修完工,保证了交通的畅通。   坚持以广柑为龙头,投资40万元,引进塔罗科血橙等优质种苗100万株,在9、10、11、12村建设三十华里柑桔长廊,以大枣为支柱,在8、11、13村成片发展枣林,江陵大枣以色鲜、味美而获市农博会金奖。目前该镇年产水果1000万吨,实现农民纯收入418元。在8、11、12、15、16等村建设玉米制种基地3200亩,繁殖小麦良种1000亩。在4、5、16、17等村建立生姜基地,实现种姜1500亩。在5、6、7、8、17等村大力发展养蚕专业大户,今年育苗100亩,栽桑50万株,养蚕200张。.  

搽耳镇

  南充市高坪区辖镇。1951年为中心乡,1955年改擦耳乡,1992年并入龙门镇,1994年分建擦耳镇。位于区境北部,距区府驻地22公里。面积36.9平方公里,人口1.5万。成(都)达(川)铁路、南(充)擦(耳)公路过境。辖擦耳、芋河沟、新供桥、四面山、尖山沟、天井、大金垭、石佛沟、冬笋沟、村子坡、双叉河、吕家沟、赵排沟13个村委会和政府街1个居委会。镇办企业有缫丝厂、酿酒厂。农业主产水稻、小麦、玉米、红薯、花生、油菜子,养殖蚕。.  

老君镇

  南充市高坪区辖镇。1910年设老君乡,1994年建镇。位于区境中部,距区府驻地12公里。面积21.7平方公里,人口1.5万。318国道过境。辖曹家山、玉皇、石坝、鲁家桥、伏虎寺、三清寺、长生桥、莫家垭、老君、老庙子、凌云山、三道拐12个村委会。镇办企业有机砖等厂和建筑业。农业主产水稻、小麦、玉米,兼产红薯、油菜子。古迹有明代建的伏虎寺,镇南有凌云山风景区。.  

东观镇

  南充市高坪区东观镇离南充市中心有18km,总人口2.5万人。东观镇以前有集贸市场,但由于交通制约,辐射面不宽,不敢向专业化、规模化方向发展。2001-11月,广南高速公路动工并将通过东观镇的消息传来,东观镇党政和商家就开始打起高速公路的“算盘”。   东观镇离正在建设的广南高速公路仅1km。经过考察论证,广南高速公路通车后,东观镇依托高速公路可辐射广安市的广安区、岳池县,南充市的高坪区、蓬安县、营山县。因此,东观镇决定:引资建个大市场等高速公路通车。2002年1月,东观集贸市场正式开工。据介绍,东观集贸市场是川东北规模最大、档次最高的乡镇集贸市场,总投资500万元。占地20亩,有450个摊位,120个铺面,第一期工程在2002-6月前竣工并投入使用,全部工程抢在广南高速公路通车前完工。   东观镇周副镇长介绍,广南高速公路还在建设时,我们就作好了“对接”通车的准备,目的就是:高速公路通车时,我们的市场已建成并发育完善,届时人气、商气就会先往我们这儿涌,我们就可直接凭高速公路长驱而入了。   业内人士称:高速公路将为沿线人民带来众多的“高速商机”,但商机更在于捕捉、在于抢占,“捕”、“抢”晚了,人气、商气就会被别人抢走,东观建个大市场等高速公路通车,比等高速公路通车才动手要高明得多。.  

长乐镇

  长乐镇位于高坪区东部,距区政府23公里,幅员面积28.54平方公里。全镇辖2个居委会,4个居民段,14个行政村102个社。全镇总人口21916人,其中农业人口16214人,总户数6228户,其中农业户数4644户。公路四通八达,国道川鄂,省道南充、巴中、达川,县道长乐、岳池,三大公路交汇于场镇,有村道公路11条,共31公时,千人平均1.1公里。客货车364辆,每日由镇至重庆、渠县、蓬安、营山、岳池、南充市等班车客运、货运十分方便。全镇社会总产值2.85亿元,其中农业总产值达7750万元,乡镇企业总产值达2.0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030元。   镇党委、政府针对多年来增产不增收的现状,找准了问题的关键在于商品农业发展缓慢。立足土地肥沃、水源资源丰富、距离区城较近等优势,加大农业内部结构调整力度,大力发展优质高效农业,通过建基地带动辐射‘三大’基地初具规模。水果实现产业化。引进成片栽植优质水果10万株,高换老劣果树2万余株,人均达20株,总产量超过415吨,50%的村水果已形成产业化。蚕桑形成规模化。集中成片栽桑3200亩,100万株。改造劣桑300万株,500万株桑中60%实现良桑化,养蚕量上升到3280张。水禽专业化。以天府肉鸭为主的水禽专业已发展到18万多只,40%的村形成了规模饲养,50只以上的专业大户占农户总数的30%。水产高产化。成片高产示范稻田养鱼片发展23片,2200亩。蔬菜商品化。全镇商品蔬菜面积达1500亩,总收入达到210万元。通过该镇加大猪、蚕、果、鱼、禽、菜等基地建设力度,培植小康支柱产业,实现了农业总产值6118.2万元。   强化基地建设,推进农村产业化进程。近年来,通过对基地建设力度的进一步加大,长乐镇基本建成了猪、鱼、禽、菜四大基地建设。生猪生产,主要是靠酿酒户酒糟喂养。出栏肥猪9000头,水产养殖以稻田养鱼与工程养鱼相结合,成效显著,年产成鱼350吨,中国农业部稻田养鱼现场会在长乐镇召开。开发螺溪河水禽养殖,年养鸭100万只,孵抱上蛋500万株,人平养鸭100只,人均增收80元。    乡镇企业快速发展,民营经济活力增强。以招商引资为重点,快速发展乡镇企业。全镇有乡镇企业363户,民营企业35户,新增固定资产达505万元,全年劳务输出达4500人,创收1400万元。.  

胜观镇

  胜观镇位于高坪区东部,与岳池、蓬安两县毗邻,全镇幅员面积26平方公里,辖12个村委会,96个村民小组,总人口约13000多人,其中非农业人口约500人,场镇人口约1500多人。   全镇公路四通八达,十分便捷。省道仪(陇)北(碚)路穿镇而过。距南充市41公里,广安地区岳池县城35公里,乡村公路纵横交错,全镇村村通公路,86个社已修好了社道,晴雨都畅通无阻。镇内通讯完善,村村通电话,并开通了移运电话通讯,光纤工程基本全面完成,丰富了农民群众的文化生活。   胜观镇是省级天然森林公园——金城山和风景旅游区磨尔滩的集汇地,风光旖旎迷人,是人们休闲度假消夏的好去处。镇内自然资源丰富,气候温和,土壤肥沃,竹木资源十分丰富,发展水禽养殖、竹木深加工和中药材开发具有十分广阔的前景。   畜牧生产基地在2、4、5、6、12村。全镇肉牛存栏400头,年末大牲畜708头。   家禽生产基地在3、7、8、11村。镇党委、政府紧紧围绕市场科学养殖、重点发展稻鸭共栖,良种鸡、鸭、鹅的圈养。同时,由政府组织,畜牧部门牵头搞好乳抱房发展和良种引进,切实解决了小家禽的供给,疫病防治等问题。1996年末家禽存栏数达到201600只,其中鸡115700只,鸭83400只,鹅2500只。   蔬菜基地在1、3、4、5村。出产蔬菜40万公斤,实现产值30万元,其中种植反季节蔬菜品种12个25亩,完成大棚蔬菜栽培10亩,实施双膜覆盖栽培15亩,培育越冬蔬菜苗8亩。   水果基地在1、2、6、7、11村。镇政府加强了对良种柑桔为重点的管理,发展名、特、优小水果。新栽良种柑桔2万株,全年实现水果产量132.7吨,其中柑桔产量129.2吨。   蚕桑生产基地在6、7、8、10村。胜观镇政府坚持统一规划,分片开发,集中成片,规模适度的蚕桑基地建设路子,一手抓改劣,一手抓新栽。1996年育苗10亩,栽桑5万株,改劣10万株,养蚕950张,产茧13吨。   林业基地在6、7、11村。重点抓了以杜仲、黄柏为主的经济林发展。引进重庆丝绸个体户救活了原金城丝厂。.  

永安镇

   永安镇俗称南溪口,位于高坪区南部,海拔高度:289米。 嘉陵江畔,南广公路横贯其中,属浅直地带。全镇辖11个行政村,71个社,总共人口10069人,耕地面积7千余亩,林地面积5千余亩,森林覆盖率达35%以上。进年来,镇党委、0创新理念,突出产业,优化环境,山、水、园、林、路、池、渠、房合理布局,建路,建池、建园、建家逐步推进,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协调发展。加快森林覆盖,改善生活空间。近年来,该镇通过实施退耕还林、环境绿化、沿江绿化、荒山造林及天保工程造林等工程,全镇林地面积达5000余亩,森林覆盖率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空间得以净化并不断改善。   

阙家镇

  南充市高坪区辖镇。1952年置阙家乡,1994年改镇。位于区境西南部,距区府驻地13公里。面积21.5平方公里,人口1.1万。省道南(充)前(锋)公路过境。辖指挥、里程、联盟、新祠堂、火烽、双河、红堰、和光、星光、和平10个村委会和红果1个居委会。镇办企业有酿酒、管件、修配等厂。农业主产水稻、小麦、玉米,兼产红薯、广柑、蚕茧。特产脐橙广柑。.  

石圭镇

  石圭镇位于南岳交界处,属典型的丘陵地貌,东连岳池同兴、石鼓,西连嘉陵区李渡镇,南连岳池土门,镇裕,北连高坪区溪头乡、阙家镇。交通通讯已实现村通,十分发达。    全镇所辖8个行政村,65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2680人。海拔340米左右,幅员面积2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8300亩。    石圭镇素来就有柑桔之乡的美誉,全镇主要以柑桔为主,有水稻、小麦、玉米、红苕等农作物,现有柑桔100万株,年产果1。5万吨,人平产果1.25吨。目前,全镇进行了成片高换,主要以南良3号、椪柑、锦橙100号、甜橙等为主,各种产品畅销省内外,全镇曾多次荣获南充市委授予的果品基地先进单位称号。.  

青居镇

  南充市高坪区辖镇。1950年建青居乡,1984年建镇。位于区境西南部,距区府驻地11公里。面积45.5平方公里,人口3.1万。省道南(充)前(锋)公路过境。辖联江、大光明、自力、明光、顺江、曙光、华严、先进、国光、烟山、团结、民主、永安、前进、永乐、永兴、青林、先锋、临江、卫星、共和、张家店22个村委会和青居、永安1个居委会。镇办企业有印刷厂、粮油加工厂等。农业主产水稻、玉米、小麦,兼产红薯、油菜子、广柑。特产有青居冬菜、西瓜。镇内有市属永安氮肥厂、区属水电站。有古遗址“淳佑故城”。明代礼部尚书陈以勤、陈以陛,赣北红军创始之一林修杰生于此地。.  

会龙镇

  高坪区会龙乡位于高坪区东部,处丘陵地貌,东、北与蓬安天成乡、龙蚕镇毗邻,南与长乐镇、马家乡接壤,西与御史乡相连,省道仪北路穿场而过。出乡境延伸7公里与国道318线交汇。   2000年5月被市政府批准为“市级试点小城镇”,1998年新修农贸市场一处,面积4亩,投资25万元,已投入使用,回报群众。2000年硬化街道5000m2,投资80万元,安路灯30盏,新修公厕2个,村通电话300门,每百人1.8门。   为了增加农民收入,调整生产结构,1999年全乡栽经果苗25万株,投资30万元,2000年栽桑104万株,嫁接良桑100万株,总投资30万元,粮经结构从以前的7∶3调到现在的6∶4。   蚕桑基地建设。全乡有桑树5603株,人平340株,良桑率占65%,养蚕户达3380户,2000年新育苗120亩,新栽桑树104万株,养蚕发种量3000张,产蚕9万公斤,茧收入达170多万元,人平茧收入100元以上。会龙乡是市区的蚕桑基地重点示范乡。蚕桑生产是会龙乡的一大支柱骨干产业,占全乡经济总收入的15%以上。.  

螺溪镇

  螺溪镇位于高坪城区东北部,东北靠凤凰乡,东南接走马乡,南连青松乡,西与小龙镇接壤,北与龙门镇边界相连。镇政府驻地距高坪城区14公里,境内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水源充足,物产丰富,螺溪河由东向西横贯全境。   全镇共有12个村委会,91个村民小组,1个居委会,乡镇总户数5071户,总人口18012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003人,全镇幅员面积20.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1535亩。   2011年3月南充物流园区、兰渝铁路及高坪机场扩建冻结了我镇大部分土地,其中涉及的村居有二龙桥村、九树村、枣子沟村、端公溪村、狮子洞村、鞍子岭村、龙圈子村,所以螺溪目前可供发展的土地及规划发展方向为保安院村、刘家坝村、三叉坡村、对鹅坝村、三步桥村。   各村田土面积:保安院村辖10个社,有田876亩,土194亩;刘家坝村辖8个社,有田900亩,土375亩;二龙桥村辖8个社,有田920亩,土480亩;九树村辖7个社,有田670亩,土70亩;枣子沟村辖9个社,有田960亩,有土328亩;端公溪村辖9个社,有田690亩,土500亩;狮子洞村辖5个社,有田353亩,土220亩;鞍子岭村辖9个社,有田286亩,土200亩;龙圈子村辖6个社,有田900亩,土400亩;三叉坡村辖7社,有田620亩,土160亩;对鹅坝村辖9社,有田633亩,土200亩;三步桥村辖4个社,有田450亩,土150亩。  

走马乡

喻家乡

马家乡

  南充市高坪区辖乡。1949年建马家乡,1992年并入东观镇,1994年恢复马家乡。位于区境东部,距区府驻地21公里。面积17平方公里,人口1.3万。通公路。辖花板场、张家弯、盛家梁、之字拐、苟林堰、吊角楼、鱼家庵、浸水弯、半坡龙9个村委会。乡办企业有竹编厂、农副产品加工厂。农业主产水稻、小麦、玉米,兼产红薯、油菜子。.  

黄溪乡

  黄溪乡位于高坪区的东部,东与本区的南江乡,斑竹乡相连,南与岳池县的黄龙,兴隆接壤,西与万家乡连界,北与二家乡为邻、与达成铁路垂直距离为30公里,与国道318线垂直距离为10.2公里,乡政府驻地原名永安场,现为黄溪场,距区政府为28公里。全乡辐员面积36.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为7595亩,辖11个村,87个村民小组;境内有东黄、黄兴、黄响,寒双公路共4条,总计30.5公里;有货车10辆,小车3辆,一条610米的街道贯穿政府驻地。人口总数10751人。其中农业10618人。场镇人口133人。工业总产值650万元,农业总产值699万元,粮食总产58033吨。亩产464公斤,农民人均纯收入1660元,经济作物年产25吨,水果产量615吨,油菜产量400吨,生猪出栏7500头,山羊出栏45万只,家禽出栏12.5万只。乡镇企业130人,乡企业总产值165万元,财政收入62.4万元,财政支出70万元。乡上有村小200所,幼儿园1个,教师49人。卫生院1所,在职人员5人,村合作医疗站11个,从业人员28人。   基地建设:建成花生基地1500亩,家禽3.2万只,山羊652只,生猪基地各1个,农林及渔业总产值达2044万元,粮油比例调为6:4。   乡镇企业:私营业主共计120个,产值达1850万元,其中工业总产值653万元,投资265万元,搞引资20万元。   基础设施建设新建房25户,新建双鸡路(11—10村)3500米,新增街道1条长175米,新增房屋面积4412.8㎡,新建山坪塘5口,蓄水3996m3,投资2.5万元。.  

万家乡

  南充市高坪区辖乡。1951年置万家乡,1992年并入东观镇,1994年恢复万家乡。位于区境南部,距府驻地15公里。面积23平方公里,人口0.5万。通公路。辖凤凰屋、邵家坪、谢家寨、图山寺、图山寨、谌家沟6个村委会。乡办企业有农副产品加工等厂。农业主产水稻、小麦、玉米,兼产红薯、油菜子。.  

御史乡

  御史乡位于高坪区境内的东北边缘,共建小型水库3座,修山坪塘64口,石河堰10处,灌溉面积5400亩。御史乡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森林覆盖率22.7%,有集体耕地12175亩,其中水田7523亩,粮食作物主要以水稻、小麦、玉米、红苕、大麦、豌豆、胡豆、红苕、大豆、高粱为主。经济作物以花生、油菜、生姜、黄麻、甘蔗、烟叶最盛,广柑、桃树、梨树、杏树、枇杷等经济林木也有较广泛分布,粮食总产量7321吨,产油菜籽210吨,出栏肥猪11500头。蚕茧产量96吨,水果产量205吨,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051元。实现工业总产值1059万元,农业总产值3622万元。乡镇企业145家,总产值2960万元,实现利税129万元,   为迎接西部大开发,抓住发展机遇,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御史乡党委、政府本着高起点、高质量投入200万元,改造乡道御(史)三(角店)公路,实现长7.5公里,3.5米宽,两边铺筑片碎石的水泥路面。   御史乡党委、政府把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特色经济作为农民致富增收的主要渠道。本着因地制宜,发挥优势,以效益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促进基地建设。近年来,蚕桑、生猪、稻田养鱼、大枣、红宝石稻谷、良种油菜繁殖等特色经济发展成效明显。被市确定为发展蚕桑基地乡、被区确定为发展生猪、水产、大枣基地乡。   建成小桑园1240亩,栽大行间作桑1800亩,改造劣桑140万株,建速生桑园2000亩,基本实现良桑化,养蚕2700张。   ——畜牧基地。以发展生猪、山羊为重点,出栏肥猪11500头,人平实现出栏肥猪0.9头。   ——水产基地。水产基地建在三村、五村、八村和九村,现已建成板石护坎,条石铺面的高规格工程养鱼池600亩,稻田养鱼达2900亩,年实现产值90万元以上。   御史乡乡镇企业突飞猛进,民营企业迅速发展。面对西部大开发的大好机遇,御史乡党委、政府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出台优惠政策,鼓励外地客商和外出务工人员回乡投资建房、办企业。在原有农机企业、茧站、自来水厂、酒厂等企业的基础上,又新办了大金山页岩机砖厂、烂洞子村页岩机砖厂、御史坟村预制构件厂和铸造厂、御凤商场等。企业总产值达3000万元以上。.  

隆兴乡

  隆兴乡地处区境东部边缘金城山下,距高坪区城35公里。幅员面积32.8平方公里,乡辖14个行政村,100个社,2000年末,有农户4281户,总人口15937人,耕地面积12192亩,其中水田8030亩。有天然河流两条,小Ⅱ型水库一座。总蓄水量1151万方,森林覆盖率25%。   隆兴乡盛产水稻、小麦、红苕、玉米、花生、油菜等粮油作物,广柑、桃、李等经济果林,蔬菜生产与养殖业迅猛发展,势头走好。农业总产值3172万元,粮食总产量12190吨,油菜总产量136吨,水果生产227吨,年出栏肥猪11447头,水产品总产量27吨,比去年增长15%,农民人平收入1920元,比上年增长11%;有乡镇集体、个体企业275个,年产值2750万元,上交利税8.03万元,输出剩余劳力3950人,挣回现金807万元,乡财政收入83万元。   继1995年摘掉了全乡无小康村的帽子之后,现已有5个村通过了小康村达标验收,占全乡行政村总数的36%。在创建小康镇乡的活动中,乡党委、政府始终把全乡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作为工作的起点和归宿点,农民的收入保持持续稳定地增长。   为了使党的政策深入人心和强化信息网络,乡政府千方百计挤压财力,开通了全乡各村电话,完成了“村村通”,全乡有程控电话250门,通讯条件在山区的隆兴得到了改善;“闭路电视”网络的光缆线已拉到了全乡各村,全乡各村、社的农民可看“闭路电视。   国道三一八线直穿隆兴乡,本乡三条乡村公路都在国道318线上源头,穿通全乡13个村,使大小车辆能通行无阻,待达到方便群众、流通物资、发展经济的目的。   隆兴乡经济发展起步缓慢,无市场贸易,不逢场是原因之一,为了适应发展需要,乡党委、政府确定:修农民街道,建小集市开发农贸市场,实行逢场制,现已办好征地手续,征地34亩,用于开发市场,2000年已推平了地基,修建工作已经启动,市场配套设施、饮水、电路等项目正在落实。   乡部份青年通过乡成人技校培训和向外地技术引进,相继出现了鸡、鸭、鹅、猪、兔、羊的养殖专业户,如:2村的阳章鹏家办了养鸡场,年出售1800只,又有养猪场,年出槽50头,获年利3万余元。12村胡志办起了小鸡孵抱场,年孵小鸡6万只,供隆兴、长乐、南江等乡学校学生勤工俭学养殖的小鸡,年获利4万元。.  

斑竹乡

鄢家乡

浸水乡

  南充市高坪区辖乡。1910年设浸水乡。位于区境西南部,距区府驻地11公里。面积30.1平方公里,人口1.1万。辖爱国、胜利、莲花、荷花、银花、金花、华光、禹王庙、骑龙、熊山、群山11个村委会。乡办企业有农副产品加工、建筑等业。农业主产水稻、小麦、玉米,兼产红薯、广柑。出产黄羊。.  

溪头乡

  溪头乡位于高坪区南部,嘉陵江东岸,东接岳池,南连石圭,西邻河西,北靠青居,幅员面积32平方公里,乡政府驻长城村,距区政府28公里。   溪头乡辖13个行政村,90个村民组。海拔280米左右,地势东北高,西南低。集体耕地9823亩,其中田5267亩,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小麦、红苕等,全年粮食总产6741吨,亩产407公斤。经济作物以花生、叶烟、油菜为主,全年产油菜籽160吨,花生343吨,蚕茧300公斤,生猪出栏9804头,存栏7016头。溪头乡是高坪区柑桔主要产地之一,年产柑桔8500吨,农业总产值4119.87万元。有乡镇企业36个,安置就业60人,年总产值5800万元,总利税580万元,全年财政总收入98.4万元,人均纯收入2276元,比上年增加5个百分点。   乡有广播站1个,文化站1个,村广播室13个,水、电、闭路电视配套齐全,水电入户率达98%,闭路电视入户率40%,场镇有娱乐场所13处,客运车7辆。   实现了村社有公路、户户通公路。   乡党委、政府继续推行“旅游兴乡”战略,大力挖掘旅游资源。在进一步开发白鹤山上的自然景观外还将位于山头的白灵寺修茸一新,重新安置佛像18座,修上山小路3公里。.  

凤凰乡

  南充市高坪区凤凰乡——东与喻家、走马接壤,南与螺溪相连,西与龙门镇相连,北与搽耳交界。   相传一对凤凰长期栖息于此,凤凰因此而得名。1952年建乡成立凤凰乡人民政府;1958年成立凤凰人民公社;1992年9月撤区并入龙门镇,建立凤凰办事处;1997年恢复建制,成立凤凰乡人民政府,辖9个村,80个社。    凤凰乡以浅丘紫色土为主,境内盛产盐矿,是南充最大的盐都,全乡幅员面积18.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0300亩,总人口12006人,其中:农业人口11546人。   交通纵横交错,达成铁路横贯而过,东新公路纵贯全境,境内公路四通八达。   主产水稻、玉米、小麦、红苕。年产粮食5732吨,平均亩产403公斤。经济作物以油菜、花生、水果为主,产油菜197吨,花生108吨,水果1200吨。养猪形成规模效益。出栏肥猪12600头。蚕茧事业初具规模,年产茧17吨。农业总产值年305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130元。   个体工商户62户,实现总产值565万元,税利150万元。凤凰乡财政收入213.3万元,支出211.5万元。   凤凰乡党委、政府以农业超常规,党建出经验作为工作的出发点,把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特色农业作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凤凰乡三大农业基地初具规模。   (一)冬瓜基地。在东新线1、2、3、9村成片租地500亩,建成高科技冬瓜示范园。建冬瓜大棚25个,种植面积4000亩,全部实行搭架规范种植。实现产值700万元,粮经比例调整为5∶5,全乡三年内全面实现旱地蔬菜化。   (二)蚕桑基地。以蚕桑服务公司为龙头,在马桑沟村租地50亩,建成密植桑园80个,在凤凰至水库沿线植桑80万株,实现养蚕350张,产茧17吨,公司收入达到14万元。   (三)畜禽养殖基地。成立了畜禽服务公司,以凤凰水库为依托,发展养鸭大户10户,年养鸭在20万只以上2户,10万只以上8户,在水库至高桥一线,成片发展稻田养鱼1500亩,产鱼60吨。全乡出栏肥猪12600头,出售和自宰肉鸡600万只,肉鸭2550万只,兔35万只,羊1200只。.  

南江乡

  位于高坪区以东23公里,国道318线穿境而过。东距长乐镇3公里,西距东观镇3.5公里,有鱼米之乡的美称。全乡幅员面积15.9平方公里,四季公明,年平均气温14.5摄氏度,年降雨量1,500毫升,全乡辖8个行政村,73个村民小组,3,453户,总人口13,500人(其中农业人口12,997人),总耕地面积8,279.4亩,其中田7,100亩。2002年人均年纯收入2,250元。   改革开放以来,南江乡党委、政府始终坚持“发展才是硬道理”。狠抓经济建设,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基础设施不断完善,财政收入逐年增长,场镇开发已形成雏形,外部投资的软硬环境良好:综合排位居全区第16位,被区委授予为“五好”党委、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模范乡镇等荣誉称号。政府所在地位于南广高速路进出口与国道318线的交汇处。南江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发展优势。   区位优势:南江乡距南充市区23公里,距高坪机场17公里,距达成铁路南充(东)客货站25公里,距南充市绕城高速路入口处15公里,国道318线穿境而过4个村,并与广南高速路在境内政府驻地交汇,南广高速公路穿境而过5个村6公里,交通便捷、通讯发达、基础设施齐备,是农业产业化生产,农副产品精深加工及各类企业投资的理想热土。   资源优势:南江乡物产丰富,竹业经济发展源远流长,竹制品、竹工艺远近闻名,南江竹编工艺品曾在1991年广州“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上荣获“首届全国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产品展销会”优胜奖,1999年获南充市“农博会”优胜奖;2000年获南充市“旅游商品博览会”金奖,南江油气蕴藏量丰富,川中油气矿已开采油汽井3处;南江农业生产条件优越,土地肥沃,乡内磨尔滩水库饮用水工程和灌溉渠系四通八达,灌面达96%,农业生产旱涝保收。适合各种经济作物的栽培和生长。粮食生产水稻、小麦、玉米、花生、红苕。乡内建成稻鱼基地4,000亩,优质稻6,800亩,被四川省农业厅列为无公害优质稻米生产基地乡;经济作物尤以甘蔗、蚕桑、蔬菜、水果为优。甘蔗年产量200吨,蚕茧最高年产量达500担,蔬菜种植面积2,000亩,小家禽年出栏15万只,生猪育肥2万头。   交通优势:国道318线穿境而过达5公里,南广高速路穿境而过达6公里,村道公路四通八达,达到村村通,晴雨无阻。.  


南江乡特产大全




南江乡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