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贵州省 >>黔西南州 >> 贞丰县 >> 挽澜乡 >> 窑上村

窑上村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窑上村谷歌卫星地图)


窑上村简介

  窑上村位于挽澜乡南部,距挽澜乡政府驻地5公里,地处龙头大山山脉。窑上村(居)辖缸窑、上窑、下窑、对门窑、杜家沟、大坪共5个组,753户,2882人,居住着汉族、苗族两种民族,全村耕地面积40.87公顷(其中:田36.87公顷,地4公顷),荒山地1440.13公顷, 林地95公顷,国土面积有15.76平方公里。全村资源较为丰富,地内蕴藏有石英砂、耐火材料、陶土、煤炭、铝、铁等矿产资源,蓄量超千万吨的有煤矿和石英矿等。
  在“十二五”开局之年,窑上村结合自身的地理资源优势拟定了新的发展思路:
  一、新思路谋划新发展,大力发展主导产业:
  集思广益、取长补短,通过汇集来自各领域的意见和建议,努力推进窑上村经济社会的跨越发展。
  全村地内蕴藏有石英砂、耐火材料、陶土、煤炭、铝、铁等矿产资源,蓄量超千万吨的煤矿和石英矿,一是通过结合现有的资源优势,窑上人在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通过招商形式建成了高家岩、黑岩脚、环旦三家煤矿企业,在为县、乡经济发展做出贡献的同时也解决了窑上村部分村民的就业问题;二是在制陶工艺方面,窑上人通过全村人民的努力和智慧,形成了地方特色的陶艺文化。三是大规模的藤茶种植增加了村民的经济收入的同时也彰显了窑上村的特色。
  二、存在的问题
  在大力发展特色产业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基础设施建设的滞后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产业的发展,二是在陶土烧制上没有形成产业规模化。三是龙山旅游开发与石英沙没有更好的得到开发利用。
  三、下一步的打算
  通过这些年来窑上的发展,我们也总结出了新的发展思路与规划,从存在的问题上着手解决窑上村社会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一是申报项目工程,改善道路交通的滞后给经济发展带来的不利因素。二是在乡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加大陶土烧制与石英沙这两大特色产业的宣传力度,招商引资、促成企业到我村投资建厂,使资源得到合理的开发利用,形成地方特色产业,解决一部分村民就近就业的同时也带来经济效益。三是大力开发龙山旅游开发,通过旅游业的发展带动经济的增长。
  我们相信在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窑上人民的不懈努力奋斗下,窑上的经济发展一定会得到更好的发展,窑上人民的生活水平会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522325201 562200 -- 查看 窑上村谷歌卫星地图

窑上村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窑上村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窑上社区

  窑上居委会位于挽澜乡南部,距挽澜乡政府驻地5公里,地处龙头大山山脉。窑上居委会辖缸窑、上窑、下窑、对门窑、杜家沟、大坪共5个组,753户,2882人,全居委居住着汉族、苗族两种民族,耕地面积40.87公顷(其中:田36.87公顷,地4公顷),荒山地1440.13公顷, 林地95公顷,国土面积有15.76平方公里。居委资源较为丰富,地内蕴藏有石英砂、耐火材料、陶土、煤炭、铝、铁等矿产资源,蓄量超千万吨的有煤矿和石英矿等。   在“十二五”开局之年,窑上居委会结合自身的地理资源优势拟定了新的发展思路:   一、新思路谋划新发展,大力发展主导产业:   集思广益、取长补短,通过汇集来自各领域的意见和建议,努力推进窑上居委会经济社会的跨越发展。   全居地内蕴藏有石英砂、耐火材料、陶土、煤炭、铝、铁等矿产资源,蓄量超千万吨的煤矿和石英矿,一是通过结合现有的资源优势,窑上人在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通过招商形式建成了高家岩、黑岩脚、环旦三家煤矿企业,在为县、乡经济发展做出贡献的同时也解决了窑上居委会部分村民的就业问题;二是在制陶工艺方面,窑上人通过全村人民的努力和智慧,形成了地方特色的陶艺文化。三是大规模的藤茶种植增加了村民的经济收入的同时也彰显了窑上村(居)的特色。   二、存在的问题   在大力发展特色产业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基础设施建设的滞后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产业的发展,二是在陶土烧制上没有形成产业规模化。三是龙山旅游开发与石英沙没有更好的得到开发利用。   三、下一步的打算   通过这些年来窑上的发展,我们也总结出了新的发展思路与规划,从存在的问题上着手解决窑上村社会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一是申报项目工程,改善道路交通的滞后给经济发展带来的不利因素。二是在乡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加大陶土烧制与石英沙这两大特色产业的宣传力度,招商引资、促成企业到我村投资建厂,使资源得到合理的开发利用,形成地方特色产业,解决一部分村民就近就业的同时也带来经济效益。三是大力开发龙山旅游开发,通过旅游业的发展带动经济的增长。   我们相信在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窑上人民的不懈努力奋斗下,窑上的经济发展一定会得到更好的发展,窑上人民的生活水平会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人口总数:2500人 农业人口:2353人 非农业人口:147人   --行政区面积:15.03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27210.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苗族 发展口号:   --所辖村:缸窑,上窑,下窑,对门窑,杜家沟,大坪 生产总值:80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煤炭资源 名特产品:陶瓷 办公所在地:窑上村活动室   

挽澜村

  一、基本情况:   挽澜村位于挽澜乡政府驻地,辖原者岩村上寨、下寨、纳汉、老场坝、坝木村一组、二组、给猫、巧益、坡齐村董龙组、板耐村小河沟组共10个组,888户,3262人,居住着布依族、苗族、汉族三种民族,全村耕地面积144.6公顷(其中:田128.4公顷,地16.2公顷),荒山地1046.73公顷, 林地224.67公顷,国土面积有14.16平方公里。   二、发展思路:   挽澜村主要以农业产业为主,在以后的发展过程中,我村将结合近几年来种植马铃薯的经验和县、乡两级党委、政府的扶持,尽快走出一条规模化、特色化的农业产业之路。与此同时,煤炭资源在挽澜村经济发展中也起着很大的作用,挽澜村境内共涉及煤矿3对,为当地群众提供就业岗位近200余个,解决运输车辆40余辆,每年为当地群众创收近千万元。挽澜村还有将近千余公顷的荒山待开发,可利用种植金银花、花椒等特色。   三、存在的问题:   由于乡政府驻地地处挽澜村,政府周边有近90公顷的农田,目前全乡正在为辙乡建镇而努力,在辙乡建镇的进程中,可利用的农田将逐下步减少,但由于当地群众的素质较低,如何为这部分群众提供就业岗位将给地方党委、政府带来巨大的挑战。   四、下一步的规划:   在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和煤炭开发的同时,加大对林、果、药等经济作物产业的投入力度,努力实现旅游产业的大发展。      --人口总数:3083人 农业人口:3020人 非农业人口:63人   --行政区面积:14.16133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2159.0亩   --主要民族成分:布依族,苗族,汉族 发展口号:齐心协力共建美好家园   --所辖村:坝木,给猫,巧益,纳汉,老场坝,者岩,董龙,小河沟 生产总值:2000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煤矿产业,特色产业 名特产品:马铃薯 办公所在地:挽澜村坝木组   --自然条件:气候适宜 资源:煤炭资源   

拥跃村

  拥跃村位于挽澜乡西北部,距挽澜乡政府驻地1公里,西面接壤龙场镇坡柳村,北连东山山脉,南与纳坎村相邻,东接挽澜村,全村共辖马坝、纳绕、龙了齐一组、龙了齐二组、董家齐共5个组,441户,2039人,全村耕地面积61.14公顷(其中:田52.47公顷,地8.67公顷),荒山地772.86公顷, 林地152公顷,国土面积有9.86平方公里。境内居住着布依族和汉族两种民族,其中布依族占全村人员的70%。由于受到基础设施等的制约,村内经济发展较为滞后,农民的收入来源主要依靠种养业和劳工输出,农民人均纯收入3216元,属挽澜乡中等收入村水平。   拥跃村境内资源丰富,农业资源有千亩平整连片的良田和近千亩坡地,良田适于种植水稻、马铃薯、小麦和油菜,坡地适合种植玉米和花椒等经济作物;水资源有纳绕河流穿境而过,为拥跃村发展特色农业产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矿产资源有金属镁、锰、石灰矿等;林、果、药发展资源有万余亩荒山;旅游资源有堪称人类疗养洗浴胜地的纳绕温泉和十里红枫长廊。由于拥跃村农业产业发展优势明显,矿产资源丰富,未来发展思路是:   一、充分发挥该区域的自然优势。结合该村平整连片良田面积大,水资源丰富、人民勤劳等优势,做大做强千亩优质商品粮基地,促进当好群众增产增收。   二、做大做强马铃薯、花椒等特色农业产业,为群众增收致富拓宽发展思路。结合拥跃村董龙千亩田坝和水资源等优势,对接县、乡两级党委、政府近几年来扩大特色农业产业的发展思路,积极宣传动员群众发展马铃薯特色农业。拥跃北面的千余亩坡地和荒山,地形和土质结构与北盘江顶坛相近,适合种植花椒、金银花等特色经果林木,通过向上级争取项目资金,努力发展花椒、金银花等特色经果经济;   三、拥跃村北面就是东山山脉,石灰矿较为丰富,而贞丰县城近几年由于城市扩张,建筑业发展迅速,加之挽澜乡境内农村房屋的修建的需求,可大力开发石灰矿资源,带动拥跃村域经济,促进社会进步。   --人口总数:1888人 农业人口:1972人 非农业人口:6人   --行政区面积:9.860933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912.9亩   --主要民族成分:布依族,汉族 发展口号:周围多栽树,乡村胜都市   --所辖村:马坝,纳绕,龙了齐,董家齐 生产总值:1500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旅游产业 名特产品:香蕉 办公所在地:拥跃村龙了齐组   

窑上村

  窑上村位于挽澜乡南部,距挽澜乡政府驻地5公里,地处龙头大山山脉。窑上村(居)辖缸窑、上窑、下窑、对门窑、杜家沟、大坪共5个组,753户,2882人,居住着汉族、苗族两种民族,全村耕地面积40.87公顷(其中:田36.87公顷,地4公顷),荒山地1440.13公顷, 林地95公顷,国土面积有15.76平方公里。全村资源较为丰富,地内蕴藏有石英砂、耐火材料、陶土、煤炭、铝、铁等矿产资源,蓄量超千万吨的有煤矿和石英矿等。   在“十二五”开局之年,窑上村结合自身的地理资源优势拟定了新的发展思路:   一、新思路谋划新发展,大力发展主导产业:   集思广益、取长补短,通过汇集来自各领域的意见和建议,努力推进窑上村经济社会的跨越发展。   全村地内蕴藏有石英砂、耐火材料、陶土、煤炭、铝、铁等矿产资源,蓄量超千万吨的煤矿和石英矿,一是通过结合现有的资源优势,窑上人在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通过招商形式建成了高家岩、黑岩脚、环旦三家煤矿企业,在为县、乡经济发展做出贡献的同时也解决了窑上村部分村民的就业问题;二是在制陶工艺方面,窑上人通过全村人民的努力和智慧,形成了地方特色的陶艺文化。三是大规模的藤茶种植增加了村民的经济收入的同时也彰显了窑上村的特色。   二、存在的问题   在大力发展特色产业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基础设施建设的滞后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产业的发展,二是在陶土烧制上没有形成产业规模化。三是龙山旅游开发与石英沙没有更好的得到开发利用。   三、下一步的打算   通过这些年来窑上的发展,我们也总结出了新的发展思路与规划,从存在的问题上着手解决窑上村社会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一是申报项目工程,改善道路交通的滞后给经济发展带来的不利因素。二是在乡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加大陶土烧制与石英沙这两大特色产业的宣传力度,招商引资、促成企业到我村投资建厂,使资源得到合理的开发利用,形成地方特色产业,解决一部分村民就近就业的同时也带来经济效益。三是大力开发龙山旅游开发,通过旅游业的发展带动经济的增长。   我们相信在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窑上人民的不懈努力奋斗下,窑上的经济发展一定会得到更好的发展,窑上人民的生活水平会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纳坎村

  纳坎村辖龙里、上田坝、下田坝、围寨、上纳坎、下纳坎、仓边、南龙丈、龙广、许妹窑、牛场坡共11个组,670户,2986人,居住着布依族、苗族、汉族三种民族,距离乡政府所在地6公里;全村耕地面积108.41公顷(其中:田104.14公顷,地4.27公顷),荒山地1140.59公顷, 林地227公顷,国土面积有14.76平方公里。目前农民收入主要靠在煤矿务工收入、种养业收入和外出务工收入。   纳坎村资源丰富,水资源有冷水河横穿而过;矿产资源主要有煤矿、石英砂、金属镁等;因背靠龙头大山,林、果、药发展资源有1360多公顷林地和荒山。纳坎村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村,主要居住着布依族、苗族、汉族三种民族,由于以下0原因,制约作纳坎村经济社会的发展:一是区域交通闭塞,全村与外界的联系只有一条公路; 二是教育、卫生、水利等公共基础设施脆弱;三是村民素质整体不高,教育水平落后。   结合纳坎村的现有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未来重点抓:一是加大对以道路交通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拓宽信息来源途径,加强与外界的联系;二是完善供水设施,开挖水井、修建水窑等供水设施,以保障村民用水安全和农业产业的发展;三是完善教育设施的建设,加大扫盲工作的力度,提高村民的整体素质;四是争取上级产业发展项目资金扶持,通过大户带动农户,公司+农户等形式,发展金银花和优质中药材;五是通过招商引资,整合资源,进行规模化、现代化、机械化作业。      --人口总数:2825人 农业人口:2100人 非农业人口:825人   --行政区面积:14.76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2230.0亩   --主要民族成分:布依族,苗族,汉族 发展口号:   --所辖村:龙里,上田坝,下田坝,围寨,上纳坎,下纳坎,仓边,南龙丈, 生产总值:1800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煤矿产业,特色产业 名特产品:生姜,药材 办公所在地:纳坎村活动室   --自然条件:气候适宜 资源:煤炭资源   

板光村

  一、基本情况    板光村辖原板光村板光一组、板光二组、拉罗、吊嘴、纳凹村纳勇组、长田组、坡荒组共7个组,519户,2629人,居住着布依族、苗族、汉族三种民族,全村耕地面积90.27公顷(其中:田83.47公顷,地6.8公顷),荒山地908.06公顷, 林地167.67公顷,国土面积有11.66平方公里。    二、近期发展思路    以第一产业为主导,依据乡域的产业规划,在保证粮食产量的基础上,板光村除种植水稻、玉米等常规粮食作物外,将发展脱毒马铃薯、生姜、李子、板栗等种植,并发展以圈养肉牛为主的畜牧业、渔业养殖,建成1个水产标准化养殖示范区、100头优质生猪养殖基地。    (一)规划定位    以第一产业的发展为主导,第二产业、旅游服务业及其相关配套产业为辅,将板光村建设成为具有良好生态环境的城乡拉动型农业综合村。    (二)经济发展目标    近期2015年板光村国内生产总值比2009年增加1.8倍以上,达1220万元,农民人均产收入超过4252元,村民生活进入稳步提升阶段。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不足    (一)村庄道路等级偏低,通行能力较差,环通性较弱。    (二)建设用地的土地利用率低下。板光村的村庄建设用地由于经济发展因素的影响,村民随意建房的情况比较严重,使得土地利用率低,集聚效应差。    (三)公共配套设施不足,公用设施和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四)农业生产基础设施条件较差,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弱;农业用水完全依靠雨水,不能满足农业生产需要;缺少设施农业,农机具和机耕道的缺少导致农业机械化发展受到很大限制。    (五)农业生产方式仍以传统的家庭模式为主,生产规模化程度较低,无法形成规模效益;农民文化素质较低,生产力水平落后,经济基础薄弱,缺乏对农业的必要投入,农业生产方式单一,产业化生产的组织水平不高。    四、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建设区域交通、通信、供水等基础设施;    (二)强化村内环境治理和区域生态建设;    (三)安全饮水供水网络、水井和水窖等供水设施的建设;水利灌溉基础设施配套工程建设。   --人口总数:2404人 农业人口:2340人 非农业人口:136人   --行政区面积:11.66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520.0亩   --主要民族成分:布依族,苗族,汉族 发展口号:   --所辖村:板光一组,板光二组,拉罗,吊嘴,纳凹村纳勇组,长田组,坡荒组 生产总值:100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畜牧业,水稻,玉米 名特产品:优质猪肉 办公所在地:板光村活动室   --自然条件: 资源:畜牧业、渔业养殖   

兴农村

  兴农村位于挽澜乡中部,距挽澜乡政府驻地4公里,国土面积14.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653亩,荒山1.36万亩,林地面积1245亩);辖6个村民组488户,1971人,境内居住有两个民族,即布依族、苗族。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3860元。   兴农村资源较丰富。农业资源有千亩平整连片的大田坎和近两千坡地;水资源有挽澜河穿境而过,矿产资源和石英砂、金属镁、锰、石灰矿等;林、果、药发展资源有万余亩荒山。   兴农村地形地貌较独特,形成板栏结构:一是中部有千余亩平整连片的大田坝;二是挽澜河穿境而过,形成美丽动人的河滨风光;三是村寨若陷若现地镶辍在翠绿色之中;四是河滨南北两面有近两千亩的旱地带;五是北面位于旱地带之上有一片千亩连片的金属镁与石灰矿伴生的岩荒山;六是南面有万亩连片的土荒山。   兴农村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村,由于过去受基础设施脆弱的制约和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影响,经济发展较滞后,目前收入主要靠种养业收入和外出务工收入。      --人口总数:1802人 农业人口:1933人 非农业人口:23人   --行政区面积:14.0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2000.0亩   --主要民族成分:布依族,苗族,汉族 发展口号:要致富先带路   --所辖村:坡齐,板耐,纳汪,环旦,纳凹 生产总值:1300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生姜种植 名特产品:板栗 办公所在地:兴农村坡齐组   

者塘村

  一、基本情况    者塘村:辖干龙洞、马安田、黄泥堡、马场(原名下坎)、哪拉河、黄坪寨上组、黄坪寨中组、黄坪寨下组、龙打箐共9个组,387户,1699人,居住着布依族、苗族、汉族三种民族,全村耕地面积57.41公顷(其中:田38.74公顷,地18.67公顷),荒山地610.59公顷, 林地103公顷,国土面积有7.71平方公里。    二、近期发展思路    以第一产业为主导,除种植水稻、玉米等常规粮食作物外,大力发展脱毒马铃薯种植、以毛豆为主的特色蔬菜种植,以及生姜、板栗、李子等作物的种植,并发展生猪养殖业。建成1000亩脱毒马铃薯规模化种植基地,300亩特色蔬菜无公害农产品基地,300头优质生猪养殖基地,1个绿色食品认证基地,1个有机食品认证基地。    (一)规划定位    以居住为核心,并以第一产业为重点;同时积极发展商业、服务业及其相关配套产业,具有良好生态环境的城乡拉动型村庄。    (二)经济发展目标    近期至2015年者塘全村国内生产总值比2010年增加2倍以上,达943万元,人均GDP超过5380元。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不足    (一)者塘村土地开发较为粗放,利用率低下,第一产业发展有一定基础,但大部分规模小,技术含量低,且产业链短,缺乏集聚效益。    (二)区域交通、通信、安全饮水、水利灌溉等基础设施脆弱;    四、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完善各重要村居点的基础设施建设;    (二)道路建设方面,近期主要建设板光村——者塘村——挽澜乡的通村道路和干龙洞——马鞍田的通组道路建设。    (三)完善安全饮水供水网络、水井和水窖等供水设施的建设,保障村民生活用水;完善水利灌溉基础设施配套工程。      --人口总数:1501人 农业人口:1300人 非农业人口:201人   --行政区面积:7.71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012.0亩   --主要民族成分:布依族,苗族,汉族 发展口号:   --所辖村:辖干龙洞,马安田,黄泥堡,马场,哪拉河,黄坪寨上 生产总值:42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水稻,玉米 名特产品:毛豆,板栗,李子 办公所在地:者塘村活动室  

店子村

  一、基本情况   店子村辖原店子村坡糯、纳核、店子、大寨、红稗坝村托田、小寨、弯子、白沙洞、螃海、龙家弯、槽子、红稗坝共12个组,413户,1884人,居住着布依族、苗族、汉族三种民族,全村耕地面积72.54公顷(其中:田50.14公顷,地22.4公顷),荒山地619.46公顷, 林地204公顷,国土面积有8.96平方公里。   二、近期发展思路   以第一产业为主导,将店子村建设成为具备一定生产能力的粮食生产基地,大力发展以李子、板栗、椪柑种植为主的经果林,种植生姜等经济作物,建成1个瘦肉型生猪繁种基地,发展养殖业。不断提高科技种植种殖水平,以形成规模化的经济效益。   (一)规划定位   以第一产业的发展为主导,将店子村建设成为具有良好生态环境的现代农业型村庄。   (二)经济发展目标   近期至2015年店子村国内生产总值比2009年增加1.86倍以上,达75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3844元。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不足   (一)店子村在雨季洪水问题严重,对房屋及农田造成严重危害。   (二)该村南部因地势海拔较高,造成生活饮水困难,主要靠降雨获得生活用水。   (三)全村无小学及相关教育设置,村内儿童读书条件困难。   (四)公共配套设施不足,市政公用设施和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五)农业生产基础设施条件较差,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弱;农业用水完全依靠雨水,不能满足农业生产需要;   (六)农业生产方式仍以传统的家庭模式为主,生产规模化程度较低,无法形成规模效益;农民文化素质较低,生产力水平落后,经济基础薄弱,缺乏对农业的必要投入,农业生产方式单一,产业化生产的组织水平不高。   四、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完善各村居点的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建设纳核村居点。   (二)道路建设方面,近期主要完成店子村——板光村通村道路的改造,和通组道路的改造,主要以路面硬化和道路加宽为主。此外初步建成纳核、红稗坝和托田的基本道路骨架,为远期发展做好准备。   (三)加大安全饮水工程、水井和水窖等安全供水设施的建设。   (四)完善农业生产基础设施条件,进一步加强水利基础设施配套工程建设,解决农业生产生活用水。   (五)加大教育基础设施配套工程建设。      --人口总数:1619人 农业人口:1510人 非农业人口:109人   --行政区面积:8.96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088.1亩   --主要民族成分:布依族,苗族,汉族 发展口号:   --所辖村:坡糯,纳核,店子,大寨,红稗坝村托田,小寨,弯子,白沙洞 生产总值:38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水稻,玉米 名特产品:板栗,椪柑 办公所在地:店子村活动室   


窑上村特产大全




窑上村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