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炉村位于郊纳乡的东部,与乐旺镇、紫云县接壤。距乡政府25公里,全村辖8个村民组,13个自然寨,263户1398人。少数民族262人,占总人口的18.74%,全村国土面积9.45平方公里,铁炉村党支部现有党员18名,预备党员8名。几年来,铁炉村社会经济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07年的人均不足1000元增至2011的人均2100余元。
铁炉村社会经济的发展与村党支部的正确领导是分不开的,铁炉村党支部带领全体村民大胆创新,与时俱进,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大力发展杉木、林果等支柱产业,增强了农村经济,提高了农民生活水平,有力地促进了全村的经济发展。2008年被评为县先进基层党组织;2011年被0黔西南州委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
--人口总数:1397人 农业人口:1382人 非农业人口:15人
--行政区面积:9.45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6757.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苗 发展口号:“科学发展 强村富民”为主题;以“三突出”为活动载体,
--所辖村:新民一、二组;肖家大寨;大屋基,泥家湾,杂子湾 生产总值:210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林业,茶叶,油茶 名特产品:本地鸡;本地腊肉 办公所在地:铁炉村新民组
--自然条件:山高坡陡,资源丰富,气候条件好,地广人稀,土地肥沃 资源:盛产茶叶,油桐,杉木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522326202 | 552300 | -- | 查看 铁炉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铁炉村 |
铁炉村位于郊纳乡的东部,与乐旺镇、紫云县接壤。距乡政府25公里,全村辖8个村民组,13个自然寨,263户1398人。少数民族262人,占总人口的18.74%,全村国土面积9.45平方公里,铁炉村党支部现有党员18名,预备党员8名。几年来,铁炉村社会经济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07年的人均不足1000元增至2011的人均2100余元。 铁炉村社会经济的发展与村党支部的正确领导是分不开的,铁炉村党支部带领全体村民大胆创新,与时俱进,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大力发展杉木、林果等支柱产业,增强了农村经济,提高了农民生活水平,有力地促进了全村的经济发展。2008年被评为县先进基层党组织;2011年被0黔西南州委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 --人口总数:1397人 农业人口:1382人 非农业人口:15人 --行政区面积:9.45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6757.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苗 发展口号:“科学发展 强村富民”为主题;以“三突出”为活动载体, --所辖村:新民一、二组;肖家大寨;大屋基,泥家湾,杂子湾 生产总值:210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林业,茶叶,油茶 名特产品:本地鸡;本地腊肉 办公所在地:铁炉村新民组 --自然条件:山高坡陡,资源丰富,气候条件好,地广人稀,土地肥沃 资源:盛产茶叶,油桐,杉木 |
郊纳村 |
一、基本情况 郊纳村位于郊纳乡的东北面,距望谟县城有58公里,全村辖10个村民小组,20个自然寨,2010年未总人口2586人481户,居住着汉、苗、布依等民族,全村国土面积10.12平方公里。交通便利,水利资源较好,人口密集,地处紫望交界处,是郊纳乡的北大门和经济市场中心。郊纳街上有信合、邮政、移动、电信等金融、信息单位的营业点。 二、建置沿革 素有“全国造林绿化百佳乡(镇)”美誉的郊纳乡,原名郊郎乡,成立于1937年;1953年增置油停乡、水秧乡;1954年7月更名郊纳乡;1961年8月撤乡并入乐旺区;1962年析建郊纳、油停、水秧公社;1966年1月,水秧并入郊纳;1992年1月郊纳乡、油停乡合并建乡。原乡人民政府驻地郊纳,1997年移驻扁坪至今。郊纳,布依语jaauh naz。意为田头上的寨子。 三、经济特色 郊纳村山高林茂,由于村内地势较高,地貌以山地为主,山高谷深,沟壑纵横。属喀斯特地形脆弱环境。土壤、水、气、热条件较协调,可耕性好,以发展林果、粮食、育材林等种植业为基础,大力发展油菜、油茶、无公害蔬菜、茶叶等为主的农业地方特色产品。 四、文化特色和历史事件 郊纳具有古朴浓郁的民风民俗,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源远流长。有布依山歌、苗歌、过牛魂(郊纳布依同胞在栽完秧后,聚在一起打糍粑、杀牛祭奠,保佑来年有好的收成,又称:洗牛脚)等等。1951年5月12日,郊朗战斗打响,解放军151团第三营从紫云挺进入郊朗,与麇集于郊朗的秦定开团激战,将该团150余人全歼于郊朗后山。秦定开只身仓皇逃至盘踞在凉风坳各山头的匪第五团曾美琦、王由贞处。第三营尾随追至,将曾美琦部击溃,毙敌10余名。翌日,解放军奔袭踞守毛坪的何明伦部,再毙敌十数名,秦定开再次逃脱,其余匪徒相继就擒。本次战斗,成为望谟解决战争史中重要的一页。 --人口总数:2520人 农业人口:2460人 非农业人口:60人 --行政区面积:10.12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2500.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苗,布依,侗 发展口号 发展口号:生态立村 科教兴村 三产强村 --所辖村:郊纳,对门,打冗,六因,小湾,石板桥,肖家屋基,坪洋,坝里沟 生产总值:517.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植业,养殖业 名特产品:菜油,茶油,茶叶,畜牧,无公害蔬菜 办公所在地:郊纳村郊纳组 --自然条件:村内地势较高,地貌以山地为主,山高谷深,沟壑纵横。 资源:林木 |
八步村 |
八步村位于郊纳乡的东部,与乐旺镇接壤。全村5个组5个自然寨,252户1227人,居住着汉、苗等民族,全村国土面积7.68平方公里,共有耕地面积7046.4亩, 党员30名。 近来年,八步村围绕“坚持科学发展,构建和谐村寨”的主题,以“完善基础设施,强化干部责任,党员示范带动”为实践载体,组织广大党员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改革创新,努力使我村经济发展更强劲,人与自然更和谐,村民生活更富裕,全面落实“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的目标要求。 八步村的“八步”茶历史悠久,且茶叶质量较高,只是由于条件的不足,发展不成规模;规划依托望谟县农业技术部门的指导,发展规模茶叶,形成本村的特色产业,增加农民的收入,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 --人口总数:1227人 农业人口:1212人 非农业人口:15人 --行政区面积:7.68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7046.4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苗 发展口号:坚持科学发展,构建和谐村寨 --所辖村:上寨,中寨,下寨,锅们寨,利吉 生产总值:587.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茶,油茶 名特产品:八步茶 办公所在地:中寨组 --自然条件:山高坡陡,资源丰富,气候条件好,地广人稀,土地肥沃 资源:盛产茶叶,油桐,杉木 |
水秧村 |
水秧村位于郊纳乡西部(方位),总面积 13.68平方公里,耕地6476.3亩,林地10000亩。下辖9个村民小组:水秧、岩上、后山、大源、梁家坝、后寨、联合、红林、干塘。2011年水秧村共有295户、现有户籍人口1571人,其中少数民族占全村总人口的76%。 党组织基本情况: 水秧村两委会成员4人,平均年龄45岁,中专或高中学历1人,初中学历3人。共有党员28人,村党组织设置1个党支部;党员队伍28人中,平均年龄47岁,35岁及以下8人;大专及以上学历3人,中专或高中学历2人,初中及以下学历25人。党员与群众融为一体,在群众中产生的影响非同寻常。“两委”干部充分发挥核心作用,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坚持分工不分家的原则,要求大家虚心求教,服从大局,团结协作,遇事多沟通,凡事有商量,工作热情高涨,形成一个强有力的工作合力。党组织近年多次组织全体党员进行学习教育,全面提升党员素质。利用党员志愿服务队,作表率带头作用,积极开展多项惠及村民的活动。 --人口总数:1571人 农业人口:1525人 非农业人口:46人 --行政区面积:13.68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6476.3亩 --主要民族成分:苗族,布依族,汉族,侗族 发展口号:坚持科学发展、实现林业、农业兴村 --所辖村:水秧,后山,岩上,大源,梁家坝,联合,后寨,红林,干塘 生产总值:574.1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林业,种植业,养殖业 名特产品:油菜,油茶,核桃 办公所在地:水秧村大源组 --自然条件:植被好,土地可耕性好,有利于发展经济林等林业 资源:林木 |
冗岩村 |
一、 基本情况 冗岩村位于乡政府所在地东北角,原老政府所在地正东面,我村东面、北面均与紫云县的大云乡、猴场镇两乡镇的村组连接、东面主要接壤大云乡打娃坪村,北面均与紫云县猴场镇茶山村接壤,南与本乡铁炉、八步两个行政村连接,西面与本乡郊纳村连接,村级整合前全村辖5个行政村、7个村民小组,2006年村级整合后合并原打洋小村、小课六小村为冗岩村行政村,整合后全村辖10个村民小组,16个自然寨、全村总户数为502户,2556人,其中农业人口2543人,劳动力1357人,现有贫困总户数147户,贫困人口736人,居住着汉、苗、布依等民族,其中少数民族人口325人,占总人口的12.17%,全村国土面积10.2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680.64亩(其中农田639亩,人均占有耕地0.25亩;旱地3041.64亩,人均占有耕地1.19亩),全村退耕还林面积937亩,用材林514亩,全村森林覆盖率为57%。 二、 建置沿革 我村原名冗岩生产大队,1958年后大搞农业生产集中制,全部调集所有农户进驻冗岩寨子,集中住房、集体生产,属大归化年代,1966年后全部打散,各寨归为各寨,同属冗岩大队所辖,归为郊纳公社,直至80年代后,更名为冗岩村,直至2006年,2006年后合并整合,整合为冗岩大村。 三、 经济特色 冗岩村村内地势较高,主要以山地为主,山高谷深,沟壑纵横。村内气候宜人,条件相对协调,全村主要以种养为主,种植业均为玉米、稻谷、油菜等历史传统耕作,需待开发各类产业,现村内均有人种植大规模生姜(火姜),长势可喜,其他方面均有待开发。 --人口总数:2556人 农业人口:2543人 非农业人口:13人 --行政区面积:10.28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3680.64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苗,布依 发展口号: --所辖村:冗岩,卡岭,卡冲湾,打洋一、二组,小课六,里凼,大湾,岩脚, 生产总值:30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生姜 名特产品:生姜 办公所在地:冗岩村活动室 |
懂闹村 |
懂闹村位于郊纳乡东北角,与紫云县大云乡相邻,国土面积为8.95平方公里,辖8个村民小组20个自然寨。全村有314户1662人,其中苗族有140人,劳动力有908个,全村有耕地面积7492.8亩。懂闹作为一个典型的高山村寨,因其自然生产条件所限,本土经济以自给自足的传统农业为主,以户为生产单位,规模小,总量低,全村一年的生产总值不足两千万元,而且劳务输出收入还占了60%左右的比例。 --人口总数:1662人 农业人口:152人 非农业人口:10人 --行政区面积:8.95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7492.8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苗族 发展口号:靠山吃山,和诣发展 --所辖村:草坪组;懂闹组;里好庆组;高坡组;里被组;半屯组;罗家湾组 生产总值:1314.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杉树;玉米; 名特产品:油茶;核桃 办公所在地:懂闹组 --自然条件:气候凉爽,山高坡徙,水源缺乏, |
油停村 |
油停村位于郊纳乡西北角,是郊纳乡人民政府所在地,北面和西面分别与打易镇大湾村和大田村毗邻,南接本乡郊纳村,东连本乡董闹村。油停村国土面积为13.4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8247.4亩。油停村共有11个村民小组 22个自然寨,现有户数485户,常住人口2632人,居住布依族、汉族、苗族等民族,少数民族人口1910人,占总人口的72.57%。 油停村交通便利,定期有赶集的活动,作为乡政府所在地可以辐射各个行政村,在发展现代农村商贸流通服务业和建立乡村市场网络上有较大的优势,可引导农民向城镇集聚,释放部分劳动力,加快商业的发展,带动整个郊纳乡的发展。 --人口总数:2632人 农业人口:2595人 非农业人口:37人 --行政区面积:13.41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8247.4亩 --主要民族成分:布依族,汉族,苗族 发展口号:重产业,求实效,科学发展最可靠 --所辖村:扁坪,油停,转角塘,坡脚,上号,纳怀,大堰,林号,坳上,田坝 生产总值:326.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水稻,玉米,杉木 名特产品:黑毛猪肉,油菜,油茶 办公所在地:扁坪组 --自然条件:水资源丰富,主线公路贯穿本村。 资源:水,森林 |
鸭龙村 |
鸭龙村位于郊纳乡中部,与乐旺镇接壤,全村国土总面积12.91平方公里,其中有林地面积1025亩(天然灌木林占22%以上),荒山荒坡5091.55亩,难利用和不能利用的土地有1420亩,有耕地面积3120亩,其中田1012.96亩,土2107.04亩,有稳产、高产田66.26亩,人均基本农田0.27亩。 全村辖10个村民小组13个自然寨422户2142人,主要居住着布依族、汉族和苗族,其中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56.35%,适龄儿童入学率为98.2%。全村共有党员69人,有村党支部1个。 农业产业结构单一,主要以种植粮食为主,2009年全村粮食总产量达899.64吨,人均占有粮420公斤,人均纯收入1320元,人均纯收入在1196元以下低收入人口有239户668人,全村茅草房有28户148人和危房改造231户1090人。 --人口总数:2142人 农业人口:2010人 非农业人口:132人 --行政区面积:12.91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025.0亩 --主要民族成分:布依族,汉族,苗族, 发展口号:党员干部带头,积极分子响应,致富能手参与,科学发展观落实在鸭龙 --所辖村:打朋,云上,双河,鸭龙,里麻,利冲,冗坪,坡兰,大坪,交良沟 生产总值:541.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林业,油茶 名特产品:鱼 办公所在地:打朋组 --自然条件:水资源丰富 资源:水 |
关寨村 |
关寨村位于郊纳乡东南部,属高寒地带,全村辖8个村民小组,305户1577人,党员31人,全村国土面积10.54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6814.2亩。2010年,农民人均占有粮360公斤,农民人均纯收入2057元。关寨村坚持以-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依靠科技,进一步解放思想,抓住机遇,迎难而上,大力调整农业结构,提高经济效益,确保综合经济实力明显提高。 --人口总数:1577人 农业人口:1552人 非农业人口:25人 --行政区面积:10.54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6814.2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苗,布依,侗 发展口号:坚持科学发展、促进农民增收、提高经济上水平,造福关寨百姓 --所辖村:关寨、晒里,里故,利荣,打丛,窝托,大课六,水源 生产总值:576.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林业,油茶 名特产品:本地鸡;本地腊肉 办公所在地:打从 --自然条件:水利、荒山等资源丰富 资源:水、林木 |
高寨村 |
高寨村位于郊纳乡西南部,全村辖十个村民组,19个自然寨,330户,总人口1880人,全村国土面积6平方公里。境内居住着大多是少数民族,苗族、汉族,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80%,境内十个组车辆全部通行十分便利,在招商引资方面;于1985年至1986年县农工部部长伍通州发动水秧村,后寨村,高寨村,长石干村等四个村人工造林杉树“2万亩”,片区的森林资源丰富,给村民带来不少利益,全村引进木材转运场,人均年收入4000元。 境内从2008年以来,村两委班子带领村民积极开展人工造林“杉木”4000亩,“核桃”1500亩,其中水田1250亩,荒山荒坡1500亩。全村耕地面积1200亩,旱地600亩,耕作条件较好,在种植方面除传统农业种植以外,还种植食用蔬菜,养殖等方面的经济作物,近年来,村党支部狠抓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全村现有党员76名,其中:预备党员1名,入党积极份子3名,村级后备干部3名,村两委带领村民积极开展“文明村寨”创建活动,改变村容面貌,不断丰富民族文化,提高文明意识,取得了显著成效。 --人口总数:1880人 农业人口:1865人 非农业人口:15人 --行政区面积:6.0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200.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苗族 发展口号:走森态富裕之路,创平安和谐家园 --所辖村:高寨组,上田组,马家坡组,老山组,打半山组,岩上组,土应子组 生产总值:40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林木,粮食,蔬菜,养殖 名特产品:李子,梨子, 办公所在地:高寨村社区服务中心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