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乐乡位于嘉陵区西部,距区政府21公里。幅员23.1平方公里,“318”线横贯全境。辖五龙、大石岩、冷水沟、菜子沟、唐家沟、铜钢铺、下张、中西城、上西城、黄七山、上张、礼乐院、赵家山13个村,133个生产合社,场镇居民组一个。耕地面积1.3万亩,礼乐乡生产水稻、小麦、玉米、红苕。.
礼乐乡位于嘉陵区西部,海拔725米,属丘陵地带,境内土壤以红棕色为主,气候温和。东连花园乡;南接一立镇、大通镇;西依龙蟠镇;北连双桂镇、桃园乡。全乡幅员面积共23.1平方公里,下辖13个行政村,133个社,3243户,农业人口12600人,党支部14个,党员426名。
礼乐乡于民国29年设置,原名五龙,因传说境内有回龙铺、朱龙沟、大龙沟、龙潭沟、旱龙山五龙驻地而得名。1967年更名为爱武公社,1969年复名为五龙公社,1980年年更名为礼乐公社,1984年复名礼乐乡人民政府。
该乡物产丰富,农作物盛产花生、油菜、红薯;经济作物主要有矮晚柚、枇杷、柑桔等。畜禽产业以黑山羊、生猪、小家禽为主。
该乡距嘉陵城区18公里,境内交通方便,国道318线途经乡内1、6、10、13村。乡内村村、社社通公路(礼乐院村2007年完成村道公路油化建设)。集镇清洁卫生、规划合理,2006年荣获市级卫生集镇称号。
该乡电力设施完善, 通讯、广播、电视网络齐全。中国电信、移动、联通等专业通讯公司在乡境内都建有基站,移动电话随处可用。各村建成了“村村通”电视工程和微波传输电视工程,电视信号覆盖全乡每一个角落。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23.1平方公里 | 511304229 | 637500 | 0817 | 查看 礼乐乡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火花街道 |
嘉陵区火花街道地处南充市西南大门,是嘉陵区所在地,街道办事处驻嘉陵城区陈寿路60号。辖区总面积21.33平方公里,辖10个社区,2个农业行政村,97个居民小组,18个农业合作社,总人口6.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300人,中共党员1038人;国道201线.318线交汇贯穿,城南高速公路互通区坐落境内。 辖区内驻有南充市嘉陵区人民政府及区及各机关单位,有南充市中心医院肿瘤医院.嘉陵区人民医院等规模化医院3家,有南充高中.嘉陵一中等师资雄厚的高中4所,有火花一小.光彩实验小学等设施齐全的小学6所;举办2007年中国西部商品交易会的光彩大市场也坐落其中。辖区内工业园区已具规模,东风汽车制造厂.西部汽车城.诗琪儿集团等厂房林立;国家AAA级凤垭山生态园区景色宜人,是城郊休闲旅游的好去处。舒适的环境.发达的交通.完善的服务使火花辖区成为居家与创业发展的理想之地。 近年来,火花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充分利用区城形象日益提升.区位优势更加突出的有利条件,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城区管理为重点,创建和谐为基础,维护稳定为保障,进一步整治发展环境,创新工作方法,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进一步搞好社区建设,优化人居环境,聚增社区人气;进一步完善社区服务功能,为社区居民提供全方位的日常服务;进一步做好社区失地农民的技能培训,推进第三产业的发展,构建就业大平台;进一步深度开发凤垭山,建设城郊旅游休闲示范区。如今,街道全体干部职工正以饱满的热情,高昂的斗志,用睿智和勤劳创造火花新的辉煌。 |
曲水镇 |
曲水镇--位于嘉陵区南部,距嘉陵区政府13公里。国道212线纵贯5个村,长10.7公里。嘉陵江流经曲水8个村,河道长21.3公里。水陆交通堪称方便。现辖晴波,钟家桥,和平桥,胜兴,群建,天宫山,群路,明星,千丘田,纪村沟,大生桥,泰山,困龙山,直属,长虹,指南,三教庙,长春,同心,万树山 21个村,两个居委会,192个社,7400户,27800人,幅员面积28平方公里,耕地1.6万亩。通信程控化,已实现村村通电话。. |
李渡镇 |
李渡镇--位于南充市嘉陵区东南端,距南充市中心35公里,国道212线与县道李潘公路纵横全境。李渡镇历史悠久,明朝时镇址在今嘉陵江北上游3公里羊口小学处,名羊耳镇,明末毁于战火;清初迁于今址,因江边摆渡人姓李而名李渡。1994年3月,李渡镇被列为四川省100个小城镇建设试点镇之一。农作物主要有水稻,小麦,玉米,红苕,经济作物有广柑,西瓜,蚕桑,甘蔗,花生,生姜,冬菜。是南充市广柑,粮食,蚕桑基地。乡镇企业得到较快发展,尤其是缫丝,造纸,肥料生产,生猪加工等骨干企业发展迅速。镇党委,政府把握“百镇试点”的机遇,坚持发展才是硬道理,改造硬化长2.5公里,宽24米李渡至汉塘公路,建成占地48亩的综合农贸市场,通信方便,95年开通程控电话,现已村村通电话,集镇“旧貌”换“新颜”。. |
吉安镇 |
吉安镇--吉安镇距市,区39公里,与广安地区武胜县烈面镇,八一乡一溪相隔。是市区的南大门。吉安镇是典型的农业大镇,有李子,流溪两条小河在场镇西南端交汇后流入嘉陵江,年最大流量为1020立方米/秒,河床宽约50米,利于航运。属于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年均气温16.8度,年最大降雨量473.8毫米,最小降雨量 2.2毫米;常年主导风向为偏北东风,静风频率约占一半。辖区主产水稻,小麦,玉米;柑桔,蚕茧,生猪是农户常年的主要经济收入项目。吉安镇是市级小城镇建设试点镇之一,国道212线穿过场区达2公里,交通方便,市场繁荣,方圆百里的乡镇有公路相通,96年开通程控电话,现已村村通电话,通信方便。. 西靠华兴乡、双店乡,北依李渡镇,距城区35公里。全镇幅员面积27平方公里,辖12个村民委员会和1个居民委员会,116个村(居)民小组,人口1.8万人。国民生产总值2003年8500万,2004年8700万,2005年9100万元。粮食总产量2003年8500吨,2004年8900吨,2005年9700吨。农民人均纯收入2003年2500元,2004年2650元,2005年2840元。生猪出栏2003年18271头,2004年18766头,2005年19463头。小家禽出栏2003年36万羽,2004年41万羽,2005年42万羽。工商企业2003年298个,2004年348个,2005年360个。 |
龙岭镇 |
龙岭乡位于嘉陵区南部,距区城37公里。幅员面积40.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万亩,下辖龙岭、尚家坝、苏丹沟、牛寺沟、芭蕉桥 、玉皇观、对面坡、陈家沟、天井坝、何家坝、三教寺、贺家沟、铧镗沟、富垭口、高河坎、楼梯沟16个本,155个社。李盘公路贯穿全乡,交通方便,通信实现程控化,畅通无阻。. 龙岭镇位于嘉陵区西南面,李蟠公路穿镇而过,距区城40公里,距城南高速公路大通入口21.5公里。全镇幅员面积40.5平方公里,辖16个行政村,58个社。2005年底,总人口21378人,其中农业人口19875人。总耕地面积16290.37亩。人口计生率2003年为93%,2004年为94%,2005年为92%;人口自然增长率2003年为4‰,2004年为4.5‰,2005年为3‰。粮食总产量2003年5434吨,2004年6928吨,2005年8444吨;油料产量2003年810吨,2004年651吨,2005年744吨。生猪出栏2003年17500头,2004年18000头,2005年17000头。乡镇企业2003年2个,2004年4个,2005年6个;营业收入2003年3500万元,2004年5500万元,2005年9000万元;实现利润2003年160万元,2004年230万元,2005年380万元。国民生产总值2003年4124万元,2004年4901万元,2005年5726万元;农业总产值2003年2736万元,2004年3036万元,2005年3550万元。工业企业销售收入2003年3100万元,2004年4000万元,2005年5300万元;实现利润2003年95万元,2004年99万元,2005年116万元。货运量2003年30000吨,2004年35000吨,2005年42000吨;客运量2003年400万人次,2004年580万人次,2005年760万人次。邮电业务量2003年投递1万件,营业35万元;2004年投递1.5万件,营业77万元;2005年投递1.6万件,营业89万元。程控电话2003年670部,2004年979部,2005年1221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003年110万元,2004年220万元,2005年310万元。基本建设新增固定资产2003年90万元,2004年130万元,2005年190万元。财政收入2003年201万元,2004年251万元,2005年259万元;财政支出2003年202万元,2004年234万元,2005年277万元。城乡居民年末储蓄余额2003年11000万元,2004年12830万元,2005年15100万元。普中在校生2003年1460人,2004年1350人,2005年1688人;学龄儿童入学率3年均在98.8%以上。教育部门中级技术职称25人。镇建文化站1个,有线广播电视站1个,镇卫生院1所。乡村公路建设2003年36公里,2004年37公里,2005年39.5公里。农民人均纯收入2003年1790元,2004年1869元,2005年2119元。外出劳务收入2003年1304万元,2004年2200万元,2005年2612万元。 |
金凤镇 |
金凤镇--位于嘉陵区西南部,距嘉陵区城45公里,幅员面积46.33平方公里。金凤镇以地处金鸡沟,凤凰山得名。金凤场又称流溪寺。唐代开跃元年(681)在这里建过县城,名为流溪县。清代宣统二年(1910)建立金凤乡。1986年撤乡建立金凤镇。金凤镇辖流溪寺,牛王庙,高穴寺,双碾房,金鸡沟,白鸽嘴,沙坝,守塘湾,、雍茶缸,韩家寺,木桥田,观音坝,何良,南水沟,桥亭子,土地坝,缸子堰,马兰坝,滑石滩,兵马塘,何家庙共21个自然村和一个街道居委会,耕地面积2.4万亩。主产:水稻,玉米,红苕,小麦,油菜,红麻,蚕桑,生猪。金凤镇通信畅通,96年开通程控电话;交通方便,连接李蟠公路和国道212线。乡镇企业发展迅速,建筑公司机械设备齐全,技术力量雄厚,从业人员150人,已闯入北京,深圳,并被评为信得过企业。金凤白酒闻名省内外。还有铸造厂,油脂化工厂,瓶盖厂,炭化厂等38个乡镇企业。. 金凤镇位于嘉陵区西南端,距区城45公里。东与龙岭镇交界,南与华兴乡接壤,西与白家乡相邻,北与安坪镇、盐溪乡相连。全镇辖12个行政村,2个居委会,57个农业合作社,总户数3691户。总人口2003年16511人(其中农业人口13710人),2004年16822人(其中农业人口13722人),2005年18173人(其中农业人口14584人)。总耕地面积9900亩,其中田4786亩,土5114亩。主要粮食作物有水稻、小麦、玉米、红苕、蔬菜等。粮食产量2003年4536吨,2004年9903吨,2005年12220吨。油料产量2003年479吨,2004年370吨,2005年425吨。国民生产总值2003年4053万元,2004年5120万元,2005年6325万元。农业总产值2003年2550万元,2004年2823万元,2005年345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003年1320元,2004年1490元,2005年1740元。实现财政收入2003年101万元,2004年365万元,2005年390万元;财政支出2003年385万元,2004年389万元,2005年390万元。劳务输出2003年5100人,2004年2250人,2005年3335人;创劳务输出收入2003年985万元,2004年1800万元,2005年2370万元。蚕桑发种2003年1460张,2004年400张,2005年280张;产茧2003年43吨,2004年12吨,2005年8.5吨。生猪出栏2003年16000头,2004年15800头,2005年16900头。林业绿化全面辅开,荒山造林已见成效。实施退耕还林2003年3500亩,2004年3500亩,2005年3500亩;荒山造林2033年4000亩,2004年4000亩,2005年4000亩;天然林保护2003年7800亩,2004年7800亩,2005年7800亩。 |
安福镇 |
安福镇--位于嘉陵区南部,幅员面积32平方公里,距嘉陵区城59公里。安福镇现辖安福,新店子,马鞍埝,冷坛庙,碾盘弯,四方井,斩龙垭,牛项颈,九非沟,五通堂,垭子口,苏公子,华堂坝13个村,129年社,4645户。 耕地面积1.5万亩。主要粮食作物有水稻,玉米,小麦,红苕。经济作物有油菜,花生,红麻等。. |
安平镇 |
安平镇位于嘉陵区西南部,距区所在地35公里,安平镇幅员面积五十五平方公里,总耕地面积2.8万亩,辖活香炉、邱家湾、银匠沟、茶盘寺、烧柴沟、潘粗沟、滩子沟、大河堰、龙孔田、老窑沟村、燕子岩、梗石河、王家坡。地处丘陵,山高坡多,草料丰富,群众素有养羊的习惯。. 安平镇位于嘉陵区西南面,李蟠公路中段,距区城51公里,距城南高速公路大通入口17.5公里。幅员面积31.2平方公里。辖13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2005年底,总人口19238人,其中农业人口15351人。全镇总耕地面积9919亩,其中水田5352亩,土4567亩。 【场镇建设】 安平镇集镇建设成效显著,2001年纳入省级试点小城镇建设行列,街道15条,集镇规模2.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8500人。有嘉陵区第一大乡镇蔬菜市场,有其它各类专业市场7个,有个体工商户500户。2005年通过市级卫生城镇验收。水、电、天然气设施完备畅通,集镇固定资产8.8亿元,集镇人均收入3800元。 【地方名胜—明镜山】 座落在离场镇东北1公里处,海拔约1000米,传说为九龙捧圣之地。1949年以前,庙宇佛像林立,有殿三个,佛像108尊,一年四季香火不断。1958年被毁。1993年农历腊月初四开始重建。现为佛教道场,有正殿1个,有观音、文书、晋贤、玉皇、地藏、哼哈二将、水观音、太上老君、青狮文书、金狮文书佛像11尊。逢年过节,有不少本地及远方游客来此观光。目前,安平镇党委、政府将此作为地方名胜风景点,正在从绿化等方面进行大力开发。 【安平古盐道】 始建于元朝,位于安平镇活香炉村和巨石乡一带,石板路长1500米。当时,从蓬溪往岳池一带挑盐的人络绎不绝,从而形成盐道。当地农民利用忙闲,到“塘站”(挑盐人活动场所)揽挑盐生意,以5公里路为一段,每挑一趟,得几个铜板。岳池、广安等地用盐也从这里运转。直到解放后的1957年,李(渡)蟠(龙)路修通,改用车辆运盐,人力挑盐才淡出历史舞台。目前,此盐道旧貌保存完好。 |
世阳镇 |
世阳乡位于嘉陵区中部,距嘉陵区人民政府13公里,世阳乡幅员面积50平方公里。全乡辖桃子堡、小安乐、麻扎桥、谢家庙、杨成沟、碑垭、牛角垭、鲜家寺、龙凤山、小石垭、神庙垭、马兰沟、过脚垭、小院寺、韩家、杨家寺、王粗寺,全乡共有耕地2.5万亩。世阳是个老蚕区,蚕桑事业十分发达。. 世阳镇地处嘉陵区西南方向,北与木老乡接壤,西北与大观乡、一立镇交界,西南和安平镇相邻,东西连接曲水镇、移山乡,距离城区13公里。属丘陵地貌,丘间平缓,丘顶多台地,相对差在200米以上,境内土壤以蓬莱红棕紫泥页岩为主,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幅员面积50平方公里,辖17个村,189个社,6439户,24375人(其中非农业人口595人),共有耕地20680.5亩(其中水田10566.7亩),森林覆盖率24%。 |
大通镇 |
大通镇位于嘉陵区西部,幅员面积45平方公里,距区城38公里,地处岭梁,属中丘貌,系遂宁组红棕紫土壤,主产水稻、玉米、红苕、花生、红麻、盛产柑桔、蚕茧。柑桔南良三号脐橙闻名全国,获省农牧厅优质奖,95年获国家农牧部博览会金银奖。蚕桑是市级重点乡镇之一。商贸市场两个,面积1.7万平方公里。程控电话直拨全国,李蟠公路和达成铁路贯通场镇,有客货量1000吨,客容量1000人的大通火车站。区道、乡道、村道公路,贯穿全镇23个村,180个社。. 【基本情况】 大通镇位于嘉陵区西部,距区城20公里。东与一立接壤,南与天星、大兴相连,西与新庙、北与龙蟠相邻,是嘉陵区西部经济、文化中心。1922年以前称蒙通场,后称大通场,为明代古场。宣统二年(1910年)设立大通乡,1988年建大通镇,1993年区划调整将天星、龙池两乡并入,1994年和1997年天星、龙池又先后单列。全镇幅员面积25.5平方公里,辖13个村,一个居委会。总人口13487人,其中农业人口10507。耕地面积9880亩,其中田4639亩,土4741亩。 【自然环境】 境内西高东低,属浅丘陵地区,中丘地貌,亚热带气候,土质属侏罗系蓬莱镇遂宁组红棕紫泥土壤,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年降雨量1000毫米左右,无霜期300天以上。河流主要有:陈滩子河,可灌溉农田2775.8亩;龙台寺河,可灌溉农田1750亩。 【作物栽培】 粮食作物主要有水稻、小麦、玉米、红苕、豌豆等,经济作物主要有油菜、花生、大豆等,水果以柑桔为主,近年发展了部分脆香甜柚子、桃子等。 【基础设施】 成南高速公路途经4、5、6、7、8、9、12村,双向四车道,在龙台寺设有出入口;达成铁路贯穿全境,在玉村沟设有四级货站;县道李蟠路穿越陈滩子村、阎王沟村和支家坝村,基本实现了村村通公路。镇内建有日供水量500吨的自来水厂一座;高压输电线路六条,西阳寺电站和高坪供电局均在大通设有供电所,电力充足。电视传输网络覆盖全镇,居民可收视40套闭路电视节目;中国电信、移动、联通分别设有基站,通讯十分快捷方便。支家坝天然气井98年开始向大通场镇居民供气。1975年修建的双江桥水库,面积90亩,蓄水165万方。 |
一立镇 |
一立乡位于南充西侧,乡下政府距22公里。幅员面积6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3万亩。. |
龙蟠镇 |
龙蟠镇位于嘉陵区西部,距南充市25公里,幅员面积为28.17平方公里。总耕地1.6万亩,辖区内属蓬莱组棕紫泥,土壤养份含量较高,日照期长,雨量充沛,特产丰富。除生产水稻、小麦、玉米、红苕以及饲养主畜生猪外,具有代表性的农副产品有柑桔、蚕桑、芦笋、花生、油菜和鸡、鸭、鹅、兔、羊等十多种家禽家畜。16个村基本村村通公路。95年开通程控电话,办理各项电信业务,通信方便。. 龙蟠镇位于嘉陵区西部,东连礼乐乡,南接一立镇、大通镇,西依集凤镇,北邻金宝镇、桃园乡,距城区25公里,距达成铁路花园站、大通站分别为14公里和13公里。地势西南偏高,东北略低,最高海拔549米,最低海拔227.8米。幅员面积28.17平方公里,辖16个村,170个社,1个居委会,5个居民小组。2003年总耕地面积12433亩,总人口17589人,其中农业人口占16371人,非农业人口占1218人;2004年总耕地面积12274亩,总人口17501人,其中农业人口占16395人,非农业人口占1106人;2005年总耕地面积11894亩,总人口18080人,其中农业人口占16334,非农业人口1746人。 明末清初移民来龙蟠场居后,兴场时,贾、青、蒲、杨、覃等几姓族头人几经合议,根据场镇座落在山势蜿蜒盘旋、若似蛟龙的蟠龙山侧而命名为蟠龙场。1935年国民政府推行保甲制时,改名蟠龙乡,1958年10月1日改为蟠龙人民公社,1966年改名为群英公社,1974年恢复为蟠龙公社,1982年南充地区地名普查中,为避免区内同名而改为龙蟠乡,1984年撤乡建镇。 |
里坝镇 |
里坝镇地处蓬溪县、嘉陵区交界处,国道318线上,距南充市40公里,距蓬溪县城10公里。幅员面积22.7平方公里,辖10个村,104个村民小组。主产水稻、小麦、玉米、红苕,经济作物以油菜、花生、黄麻、水果为主,猪、蚕、林业较发达。. |
集凤镇 |
集凤镇位于嘉陵区西北部,幅员面积22公里,距南充市中区35公里,国道318线横穿境内。辖石板被、红瓦房、青林岭、天台山、长鼻咀、石头垭、皮匠沟、枇杷林、杨家坝、高桥坝、陶家坡、牛头寺、覃家桥13个行政村,124个社。耕地面积1.2万亩,粮油作物有水稻、小麦、玉米、红苕、豌豆、油菜、花生等。嘉陵区政府将集凤列为蚕桑、水果发展基地,栽桑145万株,优质柑桔、柚、枇杷等25万株。. 【基本情况】 集凤镇位于嘉陵区西部,国道318线横穿东西,距嘉陵城区35公里。东临龙蟠镇,南接龙池乡,西连里坝镇,北靠金宝镇、积善乡。全镇幅员面积22平方公里,辖13个行政村,102个社,1个居委会。2005年总人口12292人,其中农业人口11959人,非农业人口333人。耕地总面积10108亩,其中田4002亩,土6106亩。 【农业生产】 集凤镇地处中丘山区,平均海拨457米,水源条件较差。主要粮食作物有水稻、玉米、小麦、红苕,主要经济作物有油菜、花生、商品蔬菜、蚕茧、水果。 【村镇建设】 场镇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快,配套设施建设不断完善。2003至2005年到场镇建房农户24户,新增住房面积4410平方米,集镇常住人口增加162人;新增农村住房面积3.8万平方米。 |
金宝镇 |
金宝镇位于嘉陵区西北部,距嘉陵区政府36公里。金宝镇地处中处地带,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自然水源有西河,粮食主产水稻、玉米、小麦、红苕;经济作物有花生、黄红麻、油菜、蚕桑、柑桔;畜牧业以猪、牛、羊、鸡、鸭、鹅为主。林业覆盖率达20%,全镇幅员面积62.8平方公里;辖36个村;耕地面积3.7万亩。. 金宝镇位于嘉陵区西北部,距嘉陵区城36公里。东靠太和乡、桃园乡,西连积善乡、龙泉镇,南接龙蟠镇、集凤镇,北邻西充县莲池乡。全镇幅员面积25平方公里,下辖14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123个村(居)民小组。耕地总面积2003年14167.7亩。 【基础设施建设】 吸引6户农户到场镇建房经商,建筑总面积1500平方米,总投资52万元。大力实施“兴水安民”工程,投资 10万元用于小型水利建设,整治病害山坪10口、石河堰4处,蓄水池20口,升钟灌溉渠5公里;新建人工井500口,新修石堰2座,蓄水池3口;实施新村建设,新修村、社公路35.5公里。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镇党委、政府始终把调整结构放在首位,在产业布局上实行“因地制宜”,不搞一刀切,尊重民意,极大地调动了群众进行结构调整的积极性;在生产措施上推广“良种良法”,实行育苗地膜化,栽培技术规范化,立足“早”字,引导广大农户避灾、抗灾夺丰收。全镇种植黄麻达700亩、花生1000、西瓜700亩、蔬菜14500亩、油菜4000亩、杂交水稻亲本繁殖650亩。到2005年底,农业产业结构由6.5:3.5调整到4.6:5.4,人均产粮达到800公斤,增收479元。 【社会事业】 认真贯彻《四川省五保供养条例》,落实了“五保”政策,帮助特困户解决了种籽、肥料资金的投入,按时按规定标准发放了伤残军人、复退军人的优抚金,帮助居住在危险地带的农户进行搬迁改建,并按政策规定免收了相关费用。2005年末,全镇计生率达到90%。 |
三会镇 |
三会乡位于嘉陵区西部,面积18平方公里,距嘉陵区政府47公里。因地处南充、西充、蓬溪三会地故名,全乡辖三会、青家咀、汤槽沟、红石砍、观音院、大田沟、牌坊沟、韩家咀、红庙子、茅房咀、贾家坝、书房上12个行政村,95个生产合作社,有耕地1.2万亩,主要粮食作物有水稻、小麦、玉米、红苕;主要经济作物有油菜、红麻、花生,养猪养蚕是骨干副业。. |
西兴镇 |
西兴镇幅员面积22.5平方公里,辖上小方沟村、下小方沟村、书房嘴村、古坟咀村、玉皇宫村、大方沟村、法华寺村、孙家坝村、干井坝村、场岗岭村、公子咀村、杨家沟村、孙家沟村13个行政村,114个社和1个居委会。 【农村经济快速发展】 3年来,西兴镇以“增加投入、调优结构、稳粮扩面、拓展劳务、强化服务”的指导思想为指引,一是以市场为导向,以辖区实际情况为基础,以效益为核心,立足集中成片,立足规模效益,大力调整粮经比例、种养结构、品种结构,发展特色经济,业已形成了蔬菜、果树、畜牧、蚕桑、稻田养鱼五个产业带,并逐步向一村一品、一户一业的格局迈进,截止2005年底,全镇粮经比例达到5.5:4.5。二是建立健全领导干部联系种养殖大户制度。种植方面,3村成片种植藕280亩,4村、6村、12村种商品蔬菜550亩。养殖方面,到2005年底,全镇共培育年出栏生猪50头以上的大户9户,年出栏山羊100只以上的大户有4户,年出栏家禽5000只以上的大户有13户。三是认真落实国家的一系列助农惠农政策。2004年农业税已为农民全部减免,减免金额28.58万元,发放粮食直补和优质粮补助10.46万元;2005年发放粮食直补12万元,发放各项定期定量补助及低保金36万余元,救灾救济资金23万元。在开展的“四看四想四帮”的主题实践活动中,镇党委组织党员干部到3个贫困村17个贫困社慰问重病户5户、特困户10户、贫困户58户,29名机关党员与58户贫困户结成帮扶对子。四是充分利用地处近郊和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优势,狠抓劳务输出。2003年输出劳务2410人,输出收入1100万元,其中转移出省劳动力313人;2004年输出2630人、输出收入1950万元,其中转移出省劳动力1225人;2005年输出2980人,输出收入2262万元,其中转移出省劳动力1320人。 【基础设施明显改善】 西兴镇带领群众大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坚持治水与改土、造林、修路、建园、文明新村结合起来,三年来,全镇村道公路建设、维护共25公里,实现了村村通公路,社社通公路。2004年二村群众自筹资金2万余元,在该村五、六社修建长7米、宽3米和长9米、宽3.5米的便民桥两座;十二村群众自筹资金3万余元,修建条石路800米,连通了十二村至华凤的断头路;九村五社群众自筹资金新修社道路2公里。为了解决人畜饮水,2003年镇政府投资20多万元对场镇水管进行更新改造,新安装水管2200米,2005年镇政府组织丘陵红层找水工程,无偿为群众打人工机井185 口。第二期农网改造于2003年全面结束,电价达到同网同价。全镇有线电视覆盖率达90%以上,电话入户率达60%。投资90多万元对场镇街进行了重新硬化,新安装场镇路灯16盏,新建农贸市场两个,对场镇卫生严格管理,净化、美化了场镇环境,被评为“区级卫生集镇”。目前,全镇文明新村达3个,占23%。 【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一是在计生工作方面,西兴镇坚持“三结合”,突出“三为主”,全面推行“以村为主,村民自治”。一方面,加大《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的宣传教育力度;另一方面,积极做好独生子女-和计生奖励扶助对象的调查核实工作。目前,全镇的计生率达95%以上。并于2003年至2005年连续3年被评为先进单位。二是在武装工作中,西兴镇坚持强基固本两手抓,软件硬件齐发展,不断提高基层人武部正规化建设水平,三年来共为部队输送优秀兵员37名,无一例退兵现象。西兴镇武装部2003年至2005年连续3年被市委、市政府、军分区评为“先进人民武装部”。三是在社会保障工作方面,该镇认真落实中央、省、市、区关心支持-的有关政策,对低保优抚对象,认真调查核实,逐一上报,并对各种定补做到及时足额发放。2004年,镇政府协调西南石油学院到西兴初中开展“献爱心”活动,捐赠书籍300余本,衣物1000多件,现金500多元,钢笔500多支。四是在教育事业方面,西兴初中已建好学生公寓并投入使用,西兴小学已实现整体搬迁,学校各种配套设施齐全,师资力量雄厚,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如在2005年结束的初三毕业考试中,西兴初中毕业85人,升学成绩达610分以上的共12人,重高上线5人,重高升学率为6%,比嘉陵区平均高3%,居西兴片区第二名,王莉同学以657分的成绩提前被南高火箭班录取。西兴小学毕业会考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语文、数学平均分列居片区第一名。 【西兴人文景观】 西兴镇,地处嘉陵区西部,属城郊,有着得天独厚发展旅游的优势。境内乳泉山山清水秀,留存着古文化的遗址和革命纪念地待开发。 乳泉山位于西兴镇西侧,离南充市中心仅7公里,318国道线环山而过。乳泉山具有独特的自然景观和悠久的人文历史。乳泉山又名小方山,其主峰悬岩绝壁下有石如母乳,乳尖上有一股如奶汁般的泉水常年涌流不息,称之为乳泉,此山因此而得名。 南充是四川建立共产党、团组织最早的地区之一。1925年秋至1926年10月,诞生了中共川北支部。党组织领导南充工人、群众举行了声震全川的“七·七”六合丝厂工人大罢工,同时还积极参加了1926年12月3日至15日,由中共地下党重庆市委亲自筹划的,由刘伯承元帅亲自组织指挥的顺庆起义,前沿阵地就设在乳泉塞紫府观一带的山坡上,前线指挥所就设在紫府观内,起义军与指挥所设在原西兴供销社的副食品库房的军阀李家玉部在乳泉山紫府关鏖战三天两夜。起义军利用战斗间隙用刺刀刻在乳泉山道观后岩石上的“苏维埃政权为工农”大幅革命标语至今尚存。 此山此地,山景秀丽,地势险要,水源丰富,交通便捷。正如明朝司马韩世英游览南充吟《登小方山》诗中称赞的: “援萝直上小方石,乾坤池水源高滴。 环观烽烟叠千万,坐时仙岭双咫尺。 春风此时能醒酒,客子何人解吹笛。 夕阳古道联欢会,明日西山已成迹。” 乳泉山,森林资源丰富,竹木参天掩映,花、树含苞飘香,森林覆盖率达35%,具备了良好的森林资源环境。根据南充市民族宗教事务局南宗发[2000]01号文件和嘉陵区人民政府[2000]48号文件批准,已于2000年6月16日(即农历五月十五日)正式成立了“南充市嘉陵区西兴镇乳泉山道观管理委员会”,使之正式向社会开放。截至目前,西兴镇已多方面筹措资金恢复并修建了乳泉山道观的老君殿、观音殿、水池、厨房、食堂、宿舍办公楼,完善了上山的公路、石梯及生活设施。每逢农历的初一、十五以及二、六、九月的十九日会期,朝拜观景者络绎不绝。西兴镇将把乳泉山打造成为集“革命传统教育、民族宗教、旅游观光”为一体的旅游景区,重点建好宗教庙宇、顺沪起义展厅、刘伯承风采塑像、森林植物园四大景区,同时完善进山道路、餐饮娱乐等基础设施。 |
双桂镇 |
双桂镇位于区境北部,距区府驻地20公里。面积51平方公里,人口2.6万,镇道公路直达318国道线。辖桂花、观音堂、临水院、凤翔山、广孝寺、院坪山、檬子垭、三龙场、大石沟、邓垭寺、大磨堰、龙归院、大灵山、五通嘴、范家桥、将家沟、长乐寺、伯阳观、韩家沟、小观子、李家观、罗家寺、马大山、高屋基、土地垭、二灵山、袁家店、龙塘沟28个村委会。第三产业以商贸、运输、农副产品加工和饮食业为主;农业以水稻、小麦、玉米、油菜、花生、蚕桑为主,养殖业以生猪、家禽、淡水鱼为主。境内有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田坝会馆”,地质、历史学家任乃强故居。. |
文峰镇 |
文峰乡--位于嘉陵区东南,面积21.7平方公里,耕地0.8万亩,总人口14455人,辖文家沟,石龙桥,猫儿山,射洪庙,党家寺,二龙,乌木桥,耀目坝,渭钟沱9个村,77个社,乡政府驻乌木桥村。农业生产以粮食,油料,畜牧业,蚕桑,林业及经果林发展为主。乡,村道路实现村村社社通公路,交通方便;通信程控化,已实现村村通电话。. 文峰镇位于嘉陵区东南,东临嘉陵江,北连火花街道办事处,南与高坪区青居镇交界,西毗邻曲水镇。幅员面积21.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8284.9亩,其中水田面积4900亩,旱地面积3384.9亩。总人口18752人,5302户,辖文家沟、石龙桥、猫儿山、射洪庙、党家寺、二龙、乌木桥、耀目坝、渭钟沱、观音堂、共77个社,镇政府驻乌木桥村。2003年、2004年、2005年粮食总产量分别达到3475.84吨、4625.09吨、5098吨。出栏生猪分别达到10000头、14000头、16000头。油料总产量分别达到162.05亩、233.68亩、276.9亩。蚕桑生产是该镇的支柱产业,2003年、2004年、2005年三年蚕种发放量分别达到6000张、6200张、6500张。 |
七宝寺镇 |
晏家乡位于嘉陵区西北部,距嘉陵区政府51公里,地势东低西高,属中皇地带。西溪河从西北部流入,东南部流出,贯穿全乡。全乡幅员面积19.7平方公里,下设百虎沟、七宝寺、何家祠、大石坝、百富井、道床、大茅坪、如来庵、瓜子沟、王家嘴10个行政村,森林覆盖率18.5%,耕地面积1万亩,本乡属亚热带温润气候区,常年平均降雨量在850毫米至950毫米左右。晏积公路贯穿东西,东连国道318线,西通西充县,日发南充市班车四次,交通较为方便。农业以粮食生产为主。经济作物以油菜、戏麻为主。. |
龙泉镇 |
龙泉乡位于南充嘉陵区西北边缘,面积24.5平方公里,辖龙泉村、梁家沟、观音堂、五通堂、九栋碑、安乐院、新庙子、店子沟、大楼沟、宫子岭、碑垭沟和大堰坎12个行政村,123个社。龙泉乡地处中丘地带,溪河纵横,棕紫兼油沙泥土壤。全乡耕地面积1.3万亩,主产水稻、小麦、玉米、红苕。经济作物以花生、油菜、海椒、红麻为主。. 【基本情况】 龙泉镇幅员面积24.5平方公里,辖12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67个社,3381户,总人口12515人。其中农业人口10970人,非农业人口1545人。全镇耕地面积10038.55亩,其中田3810.5亩,土6228.05亩。人口计生率2003年为94.7%,2004年为96.2%,2005年为95.4%。 【经济发展】 全年粮食生产总量2003年5699.75吨,2004年7625吨,2005年9822吨。生猪出栏2003年9647头,2004年10125头,2005年13560头。油料产量2003年704吨,2004年681吨,2005年699.25吨。其中农业生产总值2003年1410万元,2004年1029万元,2005年1450万元。农民人均收入2003年1533元,2004年1883元,2005年2082元。乡镇企业2003年140个,2004年155个,2005年158个。营业收入2003年4300万元,2004年4800万元,2005年5100万元。实现利润2003年400万元,2004年450万元,2005年510万元;其中工业企业2003年500万元,2004年800万元,2005年1270万元;实现利润2003年80万元,2004年120万元,2005年160万元。 【交通邮电】 乡村公路2005年改建2公里。邮电业务量2003年投递1.54万件,营业收入3.26万元;2004年投递1.96万件,营业收入2.52万元;2005年投递1.79万件,营业收入2.98万元。程控电话2003年373门,2004年394门,2005年480门。 【财政 金融】财政收入2003年221万元,2004年212万元,2005年254万元。财政支出2003年259万元,2004年269万元,2005年286万元。城乡居民年末储蓄余额2003年1930万元,2004年2100万元,2005年2300万元。 【教育】 小学在校生2003年1286人,2004年1235人,2005年1039人。学龄儿童入学率:2003年91.5%,2004年91.2%,2005年92.3%。教育部门中级技术职称6人。 |
木老镇 |
木老乡位嘉陵区西南面,幅员面积28.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7万亩,辖头洞桥、天井沟、何家沟、冯家桥、和尚沟、佛爷岩、净明院、唐家咀、瓦窑咀、桂花园、旧板桥、大树垭、李家沟、佛感院、杜家坪、柯家沟共16个村,121个社。. |
华兴镇 |
华兴镇位于嘉陵区南端,总面积26.87平方公里,耕地1.4万亩,辖庙坝、水阁梁、大咀、玉坪寨、红岩子、德胜沟、石塘垭、红金堂、纸厂桥、大磨垭、五桐庙、华兴和石板滩13个村,137个社,一个居委会,华兴河流经庙坝、水阁梁、玉平寨、红岩子、德胜沟、华兴村。主产水稻、小麦、玉米、红苕和油菜籽、花生等。多种经,营有蚕桑和黄麻等,主要公路干线有华金公路,华吉公路和华通公路,森林覆盖率为17.5%,绿化覆盖率为20.5%。. 华兴镇幅员面积26.87平方公里,辖13个行政村,137个社。总人口17297人,其中农业人口16423人,非农业人口874人。耕地总面积10793亩,其中水田3801亩,土6992亩。人口计生率2003年为95%,2004年为96%,2005年为94%;人口自然增长率2003年为4‰,2004年为5‰,2005年为4‰。粮食总产量2003年5710吨,2004年6792吨,2005年8393吨;油料产量2003年903吨,2004年910吨,2005年918吨。生猪出栏2003年11500头,2004年18000头,2005年17590头。乡镇企业0003年10个,2004年13个,20054年14个;营业收入2003年245万元,2004年306万元,2005年310万元;实现利润2003年49万元,2004年61万元,2005年60万元。国民生产总值2003年3700万元,2004年4265万元,2005年4800万元。农业总产值2003年2738万元,2004年3022万元,2005年3545万元。工业企业销售收入2003年310万元,2004年305万元,2005年340万元;实现利润2003年54万元,2004年51万元,2005年59万元。货运量2003年4.7万吨,2004年4.6万吨,2005年5.2万吨;客运量2003年5.8万人次,2004年6.7万人次,2005年7.2万人次。程控电话2003年250门,2004年289门,2005年321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003年210万元,2004年370万元,2005年460万元。基本建设新增固定资产2003年110万元,2004年130万元,2005年184万元。财政收入2003年161万元,2004年179万元,2005年196万元;财政支2003年168万元,2004年181万元,2005年207万元。城乡居民年末储蓄余额2003年2730万元,2004年3076万元,2005年3360万元。高校在校生2003年27人,2004年39人,2005年36人;普中在校生2003年286人,2004年234人,2005年356人;职中在校生2003年27人,2004年12人,2005年8人;中专在校生2003年23人,2004年11人,2005年9人;小学在校生2003年1507人,2004年1516人,2005年1495人;学龄儿童入学率3年均达到100%。教育部门中级技术职称36人。乡建文化站1个,有线广播电视站1个,乡卫生院1所。乡村公路建设2003年13.6公里,2004年9.3公里,2005年11.5公里。农民人均纯收入2003年1542万元,2004年1924万元,2005年2172万元。 |
河西乡 |
河西乡位于四川南充嘉陵区。下辖: 511304201201 111 泰山村 511304201202 111 困龙山村 511304201203 111 直属村 511304201204 111 长虹村 511304201205 220 指南村 511304201206 220 三教庙村 511304201207 111 长春村 511304201208 220 同心村 511304201209 220 万树山村 511304201210 111 楼房沟村 511304201211 111 宝山村 511304201212 220 江中村 |
移山乡 |
移山乡--地处嘉陵区南侧,距区城25公里。移山乡,原名神殿垭,明崇祯末年建南阳寺,寺内有观音,雷神,佛爷殿,故称神殿垭。下辖卯公寨,锂宝寺,孙家寺,赵村沟,塔子山,杜村沟,索家沟,青梁嘴,公子庙,牛角湾,水西沟共11个村,109个社,3157户,总人口1.2万人,幅员面积31平方公里,有耕地 1.2万亩,全乡土质系遂宁组红棕紫泥土,土层瘦薄,保水保肥力差,易遭干旱。主要粮食作物有水稻,小麦,玉米,红苕,豌豆,胡豆等,主要经济作物有油菜,花生,黄红麻,西瓜,冬菜,草莓,广柑,蚕桑等,生猪,蚕桑是全乡的骨干产业,小家禽家畜也有大量发展。移山乡紧靠国道212线,交通方便,通信畅通,全乡村村通程控电话。. |
新场乡 |
新场历史悠久,于民国30年以雷氏为首新建故名。1951年与土门分乡后、成立新场乡人民政府,隶属于南充县李渡区。1992年9月撤区扩镇,新场合并入李渡镇设立办事处。1993年9月区划调整,划归嘉陵区管辖,1997年5月单列。 新场乡位于嘉陵区南部、嘉陵江左岸,东与石圭、土门毗邻。南与临江隔江相望,西与李渡隔江对峙,北与羊口、河西、溪头临界。嘉陵江由北向南,流经竹林湾、郭村坝、斗蓬寨、关圣寨、长沟、羊呼坝、经家桥等7个村,乡内流长13公里,全乡共有客渡船21艘,占嘉陵区客船的近1/3。距嘉陵区城约37公里,幅员面积21.5平方公里,辖竹林湾、郭村坝、斗蓬寨、风火墙、柏树坪、关圣寨、长沟、羊呼坝、经家桥、柏树湾等10个行政村,87个社,农业户数3667户,农业人口13259人,耕地总面积8348.39亩,其中水田4340亩,旱地4008.39亩。 |
土门乡 |
土门乡--位于嘉陵区东南边缘,以驻土门石得名。土门石,清乾隆年间在嘉陵江岸埋有两根石柱,借以栓船而故名。土门乡地势北高南低,属浅丘河峪地带,土地肥沃,农副产品丰富,农作物主要有水稻,小麦,玉米,红苕,经济作物有广柑,蚕桑,花生,油菜,西瓜,地瓜,大白菜,是南充市的广柑,蚕桑,生猪生产基地。97年开通程控电话,通信方便。. |
临江乡 |
临江乡位于嘉陵区南隅,距区城45公里。东与土门乡隔江相望,南与武胜县八一乡接壤,西与吉安镇、北与李渡镇相邻。1993年区划调整并入吉安镇,1997年单列。全乡幅员面积25平方公里,辖12个村,116个社。总人口16095人,其中农业人口15995人。耕地面积9041亩,其中田5229亩,土3812亩。 |
双店乡 |
双店乡--位于南充市嘉陵区南部,距区城24.6公里。双店,古时当南充至蓬溪大道,清初,有两人在此开店,故名。全乡栽桑82万株,双店乡紧靠国道212线,交通方便;96年开通程控电话,通信畅通。. 双店乡地处嘉陵区南部,东北与李渡、吉安接壤,西北与华兴、龙岭相邻,距区城40公里。双店古时为南充至蓬溪大道,清初,有两人在此开店,故名。民国时属李渡乡辖管。1952年由李渡、龙岭、吉安3乡各划出部分成立双店乡。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1966年“文革”,更名“志坚”公社。1971年恢复原名。1992年9月撤区建乡并镇,双店成为吉安镇的一个片区。1994年,建制调整,双店从吉安镇单列出来成立独立乡。全乡幅员面积28平方公里,辖手把岩、响水、发达沟、屈家堰、堰沟、李家坝、围子、雷家沟、柏材嘴、杜家嘴、土主庙、罗家场、佛坝、石场沟等14个行政村。全乡总人口2003年16350人,2004年16500人,2005年16500人,其中农业人口2003年15624人,2004年15773人,2005年15773人,非农业人口2003年726人,2004年727人,2005年727人。全乡总耕地面积2003年11950亩,2004年11940亩,2005年11910亩,其中水田2003年5149亩,2004年5149亩,2005年5149亩,土2003年6801亩,2004年6791亩,2005年6761亩。人口计生率2003年为95%。2004年为94%,2005年为92%。粮食总产量2003年10568吨,2004年12681吨,2005年14201吨。油料产量2003为1306吨,2004年为1427吨,2005年为1560吨。生猪出栏2003年16597头,2004年16670头,2005年16870头。乡镇企业2003年133个,2004年162个,2005年202个;上交税金2003年40万元,2004年83万元,2005年93万元。国民生产总值2003年3619万元,2004年4342万元,2005年4850万元,其中农业总产值2003年2506万元,2004年2957万元,2005年3303万元。固定电话2003年225部,2004年350部,2005年370;移动电话2003年310部,2004年400部,2005年450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003年50万元,2004年80万元,2005年120万元。财政收入2003年267万元,204年220万元,2005年262万元;财政支出2003年243万元,2004年236万元,2005年246万元。城乡居民年末储蓄余额2003年1290万元,2004年1600万元,2005年1998万元。中学在校生人数2003年650人,2004年620人,2005年650人;小学在校人数2003年1100人,2004年1150人,2005年1300人。乡村公路建设2003年5公里,2004年5公里,2005年5公里。机动车2003年15辆,2004年18辆,2005年20辆;从事运输人数2003年25人,2004年35人,2005年42人。乡建文化站1个,有线电视广播站1个,乡卫生院1所,水力发电站1座,自来水厂1座。农民人均纯收入2003年1855元,2004年2105元,2005年2385元。 |
白家乡 |
白家乡--1938年1月0地下党“黄泥支部”在这里成立;面积29.6平方公里,耕地1.3万亩,辖柏家,老笋沟,常乐院,凡家沟,汤家沟,庙山沟,野猫山,四宝地,广集寺,代龙堰10个村,主产水稻,小麦,玉米,红苕和油菜籽,红麻,花生。. |
大同乡 |
大同乡位于嘉陵区西北部,离区城63公里,幅员面积17.2平方公里,全乡辖牵牛房、森罗院、铁龙山、太平庙、官坟嘴、铁路沟、五郎沟九个村九十一个社,有耕地面积0.9万亩,主产水稻、小麦、玉米、红苕、油菜、花生、黄麻、蔬菜等。. 【基本情况】 大同乡地处嘉陵区南面,距区城60公里。幅员面积27.4平方公里,辖9个村,91个社。总人口11475人,其中农业人口11025人,非农业人口450人。耕地总面积12000亩,其中水田5500亩,土6500亩。人口计生率2003年为92%,2004年为95%,2005年为96%;人口自然增长率2003年为5‰,2004年为4.5‰,2005年为4‰。粮食总产量2003年4230吨,2004年4560吨,2005年4950吨;油料产量2003年602吨,2004年652吨,2005年680吨。生猪出栏2003年8500头,2004年92000头,2005年10050头。乡镇企业个数2003年3个,2004年5个,2005年6个;营业收入2003年120万元,2004年150万元,2005年200万元;实现利润2003年49万元,2004年61万元,2005年60万元。国民生产总值2003年2500万元,2004年3400万元,2005年4000万元。农业总产值2003年1800万元,2004年2000万元,2005年2300万元。货运量2003年4.5万吨,2004年4.1万吨,2005年4.5万吨;客运量2003年4.1万人次,2004年5.2万人次,2005年5.9万人次。程控电话2003年150门,2004年250门,2005年321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003年140万元,2004年120万元,2005年120万元。基本建设新增固定资产2003年60万元,2004年140万元,2005年150万元。财政收入2003年130万元,2004年150万元,2005年150万元;财政支出2003年130万元,2004年150万元,2005年152万元。城乡居民年末储蓄余额2003年1800万元,2004年1900万元,2005年2020万元。小学在校生2003年1065人,2004年1080人,2005年1040人;学龄儿童入学率2003年100%,2004年100%,2005年100%。乡建文化站1个;有线广播电视站1个;乡卫生院1所。乡村公路建设2003年6.5公里,2004年4.8公里,2005年8公里。农民人均纯收入2003年1568元,2004年1934元,2005年2100元。外出务工人员2003年2500人,2004年2600人,2005年达3000人;创劳务收入2003年1500万元,2004年1680万元,2005年2600万元。 【基础设施建设】 2003至2005年,投入180万元,新建整治乡村公路20余公里,实现了村村通公路,90%的社通公路。2003年投资30万元硬化新街,建市场取替了以路代市、以街代市,解决了老百姓买卖难的问题。2005年投资10万元,新建政府后花园,美化了环境,提高了城镇化水平。 【社会事业迅速发展】 2003年至2005年,群众生育观念进一步转变,“三结合”扎实推进,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政策全面落实,生育环境进一步改善,计生率保持在95%以上。卫生院改制顺利完成,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初见成效。学龄儿童入学率得到巩固,教育质量进一步提高,素质教育得到全面贯彻。 【获奖情况】 2003年获区委、区政府目标综合考核优胜奖、天然林保护和退耕还林工程建设先进集体、尊师重教先进集体称号,罗锡蓉2003年—2004年获市委、市政府优秀爱民书记称号;2004年获区委、区政府综合目标考核二等奖、农村工作先进乡镇称号,获区委组织工作先进单位称号;2005年获区委、区政府平安和谐创建先进集体、农村工作先进单位称号,获区委组织工作先进单位、政府扶残助残先进单位称号。 |
盐溪乡 |
盐溪乡位于嘉陵区西南方,现辖陈家祠、桅杆坝、三财沟、水磨桥、老君堂、染房湾、兴隆庙、六方碑、山角庙、苦竹林、窑湾、仁和寨、泰河嘴、龙桥、羊城沟、阴明庵、刘家沟、二官沟、木梯湾、石板沟、二龙山22个村,203个村民小组,幅员面积45.8平方公里。. 盐溪乡幅员面积25平方公里,辖12个行政村,62个社,总人口1206人。其中农业人口11478人,非农业人口534人。全乡耕地面积8174亩,其中田4900亩,土3274亩。 【产业结构】 全乡种植黄麻达230亩、花生720亩、西瓜340亩、蔬菜620亩、油菜390亩、中药材48亩,农业产业结构已调整到4:6。3年来,党委、政府始终把调整结构放在首位,产业布局上实行“因地制宜”,不搞一刀切,尊重民意,极大地调动了群众进行结构调整积极性;推广“良种良法”,实行育苗地膜化,栽培技术规范化;立足“早”字,引导广大农户避灾、抗灾夺丰收,人均产粮达到780公斤。 【获奖情况】 2003年获市委、市政府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模范乡称号,获区委、区政府人口与计划生育二等奖;2004年获区委、区政府人口与计划生育二等奖;2005年获区委、区政府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乡、党风廉政建设先进集体称号,获区政府扶贫助残先进单位称号。彭旭兵2003年获区委优秀共产党员称号,2005年获区政府安全生产先进个人称号。 |
桥龙乡 |
桥龙乡距嘉陵区城61公里,属深丘地貌,平均海拔450米,幅员面积20.5平方公里,与嘉陵区的盐溪、大兴、白家和遂宁市蓬溪县的黄泥、吉星两乡相邻。全乡有10个行政村,51个社,2050户,农业人口7533人,12个党支部,36个党小组,246名党员,耕地面积6090亩:其中,田2600亩,土3490亩。当地物产丰富,民风淳朴;自然风景优美,历史文化底蕴浓厚。农作物盛产花生,油菜,红薯;畜禽产业以黑山羊、生猪、小家禽为主。人文景观既有建修于清道光年间的“孝节”石牌坊(四川省重点保护文物),又有年代久远神秘的皇城遗址“玉皇观”,自然人文资源丰富多彩。 桥龙乡有完善的电力网络设施,集镇、农村电网在并入国网基础上,又完成了一、二期电网改造,各村、农户用电既方便又稳定。通讯、广播、电视网络齐全,所有村开通了程控电话,中国电信、移动、联等专业通讯公司在我乡境内都建有基站,移动电话随处可用,各村建成了“村村通”电视工程和微波传输电视工程,有线电视进入千家万户,电视信号覆盖全乡每一个角落。该乡交通网络体系四通八达,与成南高速公路、达成铁路紧邻;李蟠公路贯乡而过,乡内村村、社社通公路。便捷的交通缩短了桥龙乡与外界的距离,密切了与各地的联系,集镇经济十分繁荣。 |
天星乡 |
【基本情况】 天星乡幅员面积19平方公里,辖8个行政村,50个社,总人口7793人。其中农业人口7588人,非农业人口205人。全乡耕地面积6340亩,其中田3044亩,土3296亩。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种植黄麻1000亩、花生2000亩、西瓜1500亩、蔬菜5700亩、油菜2000亩、中药材200亩、大豆贡选1号3000亩,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基础设施建设】 总投资120万元,引进遂宁市万源天然气有限责任公司铺设了天然气管道,场镇单位、居民全部用上了天然气。吸引10户农户到场镇建房经商,总投资56万元,修建房屋总面积1200平方米。整治病害工程6处,蓄水池25口,新建人工井20口,新修石堰1座,蓄水池3口,整治水系3公里,恢复水毁工程5处。 天星乡位于嘉陵区西南部,距嘉陵区城35公里,。辖玄祖庙、弥坨院、麻柳坝、贾河沟、龙归院、家门迁、公子寺、圈角湾、井场村、大茶壶10个村,89个社。主产水稻、小麦、玉米、红苕、红麻、花生、蔬菜、油菜等。养殖业以生猪、牛、羊、蚕、鸡、鸭、鹅、兔等为主。. |
大观乡 |
【基本情况】 大观乡幅员面积19平方公里,辖10个行政村,95个社。总人口9443人,其中农业人口9002人,非农业人口441人。全乡耕地总面积9089亩,其中田5331亩,土3758亩。 【基础设施建设初见成效】 3年间,累计投入资金300余万元,油花(大)观大(通)公路,新建和整治乡村公路20余公里,铺设7、8、10村便民石板路达8公里,供水站、垃圾池、公厕和一批水利设施得到进一步整修和治理。 【社会事业和谐发展】 3年间,各项社会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人们的生育观念普遍改变,就医难、上学难等问题得到了解决,大学、中专、初中的升学率不断提高。 |
大兴乡 |
大兴乡位于嘉陵区西部边缘,面积28.6平方公里。全乡辖16个村民委员会。耕地面积1.4万亩,以粮食生产为主,主产水稻、小麦、红苕;油料作物有花生、油菜;多种经营有蚕桑、水果、水产、黄麻等;畜牧业以为生猪、山凌晨为主。充分发挥地方优势,大力发展蔬菜、水果、蚕桑、水产、畜牧业等各具特色的商品农业基地,在一村成片种植蔬菜100亩,年产值达20万元;在六、七村种植西瓜500亩,年产值达50万元;在九、十村发展生 猪4000多种大头;发展山羊1000多只,在十二、十三、十四村建立优质水果基地,栽植脆香、脐橙、水蜜桃等优质水果4万多株。. |
新庙乡 |
新庙乡位于南充嘉陵区西部,面积17.4平方公里,距市区47公里。下辖粉笔山、高顶寺、大碑山、油村坝、麻杆坝、合兴嘴、新庙、红土地、桥共九个村,七十七个社。新庙乡海拔477.8米,土质较好。粮食主产水稻、小麦、玉米、红苕。经济作物有油菜、花生、红麻、柑桔等。养殖业以生猪、山羊、鸡、鸭、鹅、兔为主。. 新庙乡地处嘉陵区西部,东与大通、龙池接壤,西与蓬溪县交界,南与大兴乡相连,北与里坝毗邻,距市区27公里,地处岭梁,属浅丘地带,平均海拔667米,系遂宁红棕紫土壤。新庙于1952年成立乡,1958年改为人民公社,1992年8月撤大通区公所,将新庙并入里坝镇,设立新庙片区,1994年8月由于建制调整,新庙又从里坝镇分离出来成立新庙乡人民政府。全乡幅员面积17.4平方公里,辖9个村,77个社,总人口9638人,非农业人口328人。耕地面积9591亩,其中水田3200亩,土6391亩。 |
桃园乡 |
桃园乡位于嘉陵区西北部,幅员面积21平方公里,拥有耕地1.2万亩,辖管三元村、金牛山村、南阳坝、水堰口、曾家沟、下院山、胥家沟、周家沟、蛾蛾坟、炭浆坪、石膏咀、阳山观十个村,106个社。. 【基本情况】 桃园乡位于南充市嘉陵区西北部,东连礼乐、双桂两乡镇,北接“白鹭第一乡”太和乡,西抵金宝,南与龙蟠交界,面积21.86平方公里,辖12个行政村,62个村民小组,372名党员,总人口11584人,其中农业人口11240人,总耕地面积11098亩,其中水田4860亩,旱地6238亩。近年来,乡党委、人大、政府一班人带领全乡干部群众大刀阔斧改革,锐意进取求新,社会经济生机勃勃,各项事业大踏步前进,特别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正式启动以来,桃园乡因地制宜明思路,量力而行定规划,齐抓共管促成效,新农村建设走上全新道路。 【新农村建设】一是优化硬环境。2003-2005年,新建了村道公路20.4公里,彻底整治了桃园乡至阳山观村的公路,彻底改变了过去“晴通雨阻”的状况。全乡12个行政村完成了农网改造,进入首批农网改造的笼子。大力实施“红层找水”工程,全乡共打井680眼,彻底解决了周家湾村、胥家沟村、水堰口村、曾家沟村等7个村6871人、2万多头牲畜的饮用水问题。新建和维修了水堰口村杨家堰、水堰口村大堰沟山平塘、下院山村高家沟山平塘等一批大小水利工程。二是优化软环境。优化了村级班子队伍,核定了村干部职数,村干部由原来的84名减少到48名,同时,大力加强机关作风建设,提-部队伍素质和服务水平。 【获奖情况】 2003年被区委评为基层组织建设及“三百工程”先进单位,被区委、区政府评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被区纪委、监察局评为党风廉政宣传教育工作先进单位;2004年被区政府评为安全生产工作先进单位;2004年、2005年被区纪委、监察局评为党风廉政宣传教育工作先进单位。 |
太和乡 |
太和乡位于南充市城区西面。幅员面积18.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1万亩。辖河垭山、碧山庙、梅垭场、袁家沟、宝玉沟、邓家沟、候家沟、松林湾、井撑湾、老家沟、长潍坝11个行政村,89 生产合作社.“闲看白鹭飞,林中把棋围,长身觉微风晚,坐叹暮归迟”,这是古人对闻名已久的“白鹭自然保护区——河垭山村赵家沟自然景观的生动描绘。赵家沟地处太和乡山脚下的西河北岸,这里有一片约0.5平方公里的竹林,这是白鹭最好的栖息的地。它镶嵌在25华里长的西河速生林带中央。这就形成了河垭山赵家沟白鹭自然保护区松拍浩翰无际,竹林苍翠欲滴,白鹭朝霞齐飞,小桥流水人家,绿草如荫如画的优美环境。据专家考证,鹭在这里已繁殖本栖息五十多个春秋,其数量达万余。这里有鹭六种:白鹭、苍鹭、池鹭、夜鹭、牛背鹭、丹顶鹭。居世界之最。丹顶鹭、鹭中之王,是川内公主有。鹭的食物主要以鱼、虾、水生昆虫类为主。鹭早出晚归属,日翔200公里,巢离地面10至20米,窝产卵期3至6月,观赏最佳期也在每年的3至6月,1987年原南充县人民政府批准为“白鹭保护区”并立碑以示。很多游人慕名而来,尽兴而归,无不为此奇观而赞叹,每年接待游客上万人次。目前,乡政府加紧筹措资金,完善“白鹭保护区”的相关设施,我们想念白鹭保护区的鹭鸟将给来此观光的游客速写带来更多的温馨和吉祥。. |
积善乡 |
积善乡位于嘉陵区西北面,距区政府45公里。幅员面积一十九点五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2万亩,辖积善村、青家坡村、沙鼻嘴村、混元官村、天宝官村、公子山村、青家坡沟村、柿子沟村、二长沟村、贾家坝村。. 积善乡幅员面积20.4平方公里,辖11个行政村,54个社。总人口11406人,其中农业人口11240人,非农业人口166人。全乡耕地总面积10424亩,其中水田4594亩,土5380亩。 【农业产业化逐步形成规模】 一是种植产业规模化。以1、2、3、4村的800亩优质薄壳香核桃基地为依托,建成了干果产业带,已部分投产;以2、3、6、7、8、9村的1000亩密植优质桑园基地为纽带,建成了蚕桑养殖带,年产值210万元;以1、4、7村的1000亩商品粮基地为重点,建成了优质商品粮产业带,年产值100万元;以6、8、9、10村2000亩成片冬菜、冬瓜基地为龙头,建成了商品蔬菜产业带,年产值180万元。二是养殖产业规模化。建成了以3村为中心的南江黄羊及生猪养殖带,年出栏山羊4000至5000头,出栏生猪14000头以上,产值1300万元;建成了以1、4、7、8、9村为重点的小家禽养殖带,年出栏小家禽40万羽,年产值100万元。三是举办劳务培训班,扩大劳务输出。2005年,在区劳务办和劳动技能培训学校的大力支持下,引进电动缝纫机44台,举办缝纫培训班二期,免费培训农民工328人,及时有序输出合格缝纫技工133人,开创了乡镇举办免费劳务培训的先河,受到区委、政府的好评。 【基础设施建设】 2003—2005年累计投资43万元,新建和整治乡村公路28.5公里,使全乡交通状况进一步得到了改善,彻底改变了过去晴通雨阻的状况。2004年,1、11村通过“村筹乡补”的办法投资8万元修通了1村至11村断头路2.5公里,延伸社道路3公里。2005年7村扶贫新村建设投资10万元,新建社道6条4.2公里。投入资金50余万元,维修小型水库一座,新建1、4、6村石河堰4处,新建水田15处,维修新建山平塘10口、蓄水池20口,新增灌渠200多米,全乡农田水利设施有了进一步改善,农业抗灾能力进一步增强。2005年投资6.6万元安装场镇路灯30盏,亮化了场镇街道。 【社会事业】 各项社会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计生率保持在94%以上,群众计生观念进一步转变,计生环境进一步改善,“三结合”扎实推进,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政策全面落实。卫生院改制顺利完成,2005年投资40万元的卫生院综合楼落成并交付使用,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参保率达到81%。2004年招商投资100万元新建初级学生公寓于9月投入使用,2005年投入12万元硬化了小学操场,使学校设施日趋完善,教学质量也全面提高,学龄儿童入学率保持99%以上。社会保障力度不断加大,范围逐步拓展,全乡“五保”供养人数达116人,城镇和农村低保人口112人,优抚及定补人员97人。 |
石楼乡 |
石楼乡位于四川南充嘉陵区。下辖: 511304228201 210 伯阳观村 511304228202 220 韩家沟村 511304228203 220 小观子村 511304228204 220 李家观村 511304228205 220 罗家寺村 511304228206 220 马达山村 511304228207 220 高屋基村 511304228208 220 土地垭村 511304228209 220 二灵山村 511304228210 220 袁家店村 511304228211 220 龙塘沟村 |
礼乐乡 |
礼乐乡位于嘉陵区西部,距区政府21公里。幅员23.1平方公里,“318”线横贯全境。辖五龙、大石岩、冷水沟、菜子沟、唐家沟、铜钢铺、下张、中西城、上西城、黄七山、上张、礼乐院、赵家山13个村,133个生产合社,场镇居民组一个。耕地面积1.3万亩,礼乐乡生产水稻、小麦、玉米、红苕。. 礼乐乡位于嘉陵区西部,海拔725米,属丘陵地带,境内土壤以红棕色为主,气候温和。东连花园乡;南接一立镇、大通镇;西依龙蟠镇;北连双桂镇、桃园乡。全乡幅员面积共23.1平方公里,下辖13个行政村,133个社,3243户,农业人口12600人,党支部14个,党员426名。 礼乐乡于民国29年设置,原名五龙,因传说境内有回龙铺、朱龙沟、大龙沟、龙潭沟、旱龙山五龙驻地而得名。1967年更名为爱武公社,1969年复名为五龙公社,1980年年更名为礼乐公社,1984年复名礼乐乡人民政府。 该乡物产丰富,农作物盛产花生、油菜、红薯;经济作物主要有矮晚柚、枇杷、柑桔等。畜禽产业以黑山羊、生猪、小家禽为主。 该乡距嘉陵城区18公里,境内交通方便,国道318线途经乡内1、6、10、13村。乡内村村、社社通公路(礼乐院村2007年完成村道公路油化建设)。集镇清洁卫生、规划合理,2006年荣获市级卫生集镇称号。 该乡电力设施完善, 通讯、广播、电视网络齐全。中国电信、移动、联通等专业通讯公司在乡境内都建有基站,移动电话随处可用。各村建成了“村村通”电视工程和微波传输电视工程,电视信号覆盖全乡每一个角落。 |
花园乡 |
花园乡位于嘉陵区西部,东靠西兴镇,南邻木老乡,西壤礼乐乡,北接石楼乡,距嘉陵城区6公里。国道318线穿越境内6个行政村。1992年10月,合并到西兴镇,设八角片区。1997年5月,成为独立的八角乡。全乡幅员面积29平方公里,辖14个行政村,117个社。农业以粮食、蔬菜、水果、蚕桑、油料为主,成多元型结构农业;副业以猪、牛、羊、鸡、鸭、鹅、兔等家禽家畜为主。全乡总人口11290人,其中农业人口11048人,非农业人口272人。耕地总面积10563亩,其中水田5140亩,土地5423亩。 【集镇搬迁】 2005年,征得省、市、区有关部门的同意,在区政府及相关部门的支持下,投资80万元,开始在火车西站大道旁新建乡政府办公楼,楼高3层,共计920平方米。乡中心小学、乡卫生院等单位也陆续迁至乡政府驻地附近,当地村民在新的政府办公区周围按规划建起了10余幢新楼,新的集镇雏型已经形成。 【农业结构调整】 到2005年,油菜、蔬菜等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明显扩大,粮经比例已达到6:4。完成退耕还林还草3100亩,发展樱桃、梨子、李子、桃子、柚子等品种的经果林1810亩。生态日趋平衡,生态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农民收入不断增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