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肖村位于双江镇西北面,村委会距镇政府所在地8公里,北靠打滨村,东隔北盘江与望谟县相望,西依达央乡的上坝村,南邻纳院村,地处东经106°00′03″~106°05′28″,北纬24°52′43″~24°55′52″之间。南北长5.2公里,东西宽9.1公里,国土总面积16.2平方公里。
自然条件
顶肖村属于册亨县中部低山侵蚀山地林、农、牧区。本区地貌为砂页岩侵蚀山地,地貌破碎,侵蚀强烈,沟谷发育,间有河谷小盆地和阶地。本区气候温暖、雨量充沛,年平均温度为18.0~19.2℃,年总积温6500~6900℃;年降水量1350~1450毫米,年相对湿度80%左右,年日照时数1510小时,无霜期320~340天。本区由于地貌切割破碎,地形复杂多样,小气候的差异也较大,亚热、温暖、温凉等气候特点兼而有之。总的气候特点是温暖湿润、日照充足、雨水多、湿度较大。影响农业生产的主要灾害性天气有春旱、冰雹、大风、暴雨、洪涝和秋绵雨等。尤其是暴雨洪涝对本区的农业生产危害最大。本区的土壤以红壤为主,分布在河谷盆地的农耕田地,质地较好,肥力中等。村域面积32552.1亩,耕地3689.8亩(其中水田582.7亩;旱地3107.1亩),林地面积27836.40亩,森林覆盖率为85.52%,适宜发展桉树、杉木、油桐、板栗等。
社会状况
全村共有4个自然村寨,6个村民小组,常住人口共327户1423人,是一个布依族为主的少数民族村,居住有布依族和汉族。2010年国民生产总值386.78万元,人均纯收入2715元,年人均粮食320公斤。农作物以水稻和玉米为主,经济来源主要依靠杉木和油桐等,农户养少量的牛、羊、鸡和猪,都是自给自足,不成规模,很少上市销售。村级无集体经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较为薄弱,目前建有村级活动室1个,村级卫生室1个,完小1所。2011年共有党员12名,其中:初中以上文化程度7人,占58.3%,女党员3名,占25%,发展党员11名。
--人口总数:1423人 农业人口:1423人 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21.7014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3689.8亩
--主要民族成分:布依族,汉族 发展口号:
--所辖村:一组,二组,三组,四组,五组,六组 生产总值:386.78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杉木,油茶,油桐,板栗 名特产品:油茶 办公所在地:顶肖村三组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522327106 | 552200 | -- | 查看 顶肖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双江社区 |
双江街道居委会位于双江镇中心,国土面积1.5平方公里,现有人口421,其中常住人口249人,流动人口172人,主要居住布依族、汉族、苗族,壮族,土家族,瑶族等,是全镇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双江镇街道居委会社会治安状况良好,人民群众有一个安定团结的生活环境。现有中学一所,小学一所,校园实现硬底化,绿化环境优美。街道居委会的商业正逐步壮大,现有较多民营商铺。新的一届班子在上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带领全体干部群众,紧密团结,加快发展步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 --人口总数:421人 农业人口:152人 非农业人口:269人 --行政区面积:1.5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20.5亩 --主要民族成分:布依族、汉族、苗族,壮族,土家族,瑶族 发展口号: --所辖村: 生产总值:84.3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商业,养殖业 名特产品:牛肉,盘江鱼 办公所在地:双江居委会办公室 |
打滨村 |
打滨村属移民新村,位于双江镇西北面,村委会距镇政府所在地10公里,北靠达秧乡的坝布村,西靠达秧乡的巧坝村,望谟县油迈乡隔北盘江相望,南依顶肖村。地处东经106°01′19″~106°04′26″,北纬24°54′42″~24°57′57″之间。海拔307.9~754.4米,南北长5.78公里,东西宽3.58公里,国土总面积12.27平方公里。毗邻北盘江。 自然条件 打滨村属于册亨县南北盘江下游低山河谷牧、林、农区。本区地貌为砂页岩侵蚀低山山地,地势陡峻、沟谷深切。耕地破碎不稳定;气候炎热、干燥,历年来冬季少见霜雪;年平均温度19~21℃,年总积温6900~7500℃;年降水量1100~1250毫米,较中部和西北部地区偏少;年日照时数1510小时,热量充足,降水有较明显的旱、雨季之分,时空分布不均,影响农业生产的主要灾害性天气是冬干春旱,此外,局部的冰雹、大风的灾害也对农业生产有威胁;自然土以红壤、砖红壤性红壤为主,土壤质量差,肥力低。村域面积17081.1亩,耕地1894亩(其中水田307.7亩;旱地1586.3亩),林地面积12229.35亩,森林覆盖率76.6%,具有丰富的森林资源。是一个以种植业和渔业为主的行政村。适宜发展杉木、桉树及油桐等的林业种植。同时可发展一定规模的板栗种植。 社会状况 全村共有2个自然村寨,2个村民小组,常住166户,667人,是一个布依族聚居的少数民族村。2010年国民生产总值186.25万元,人均纯收入2785元,年人均粮食325公斤。农作物以水稻和玉米为主,经济来源主要依靠油桐、玉米及水产养殖,农户养少量的牛、鸡、鸭、鹅和猪,都是自给自足,不成规模,很少上市销售。村级无集体经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较为薄弱,目前建有村级活动室1个,村级卫生室1个,村级小学1所。2011年共有党员13名,其中:初中以上文化程度12人,占92.3%,女党员3名,占23.1%,发展党员5名。 --人口总数:667人 农业人口:667人 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11.3874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894.0亩 --主要民族成分:布依族 发展口号: --所辖村:打滨组,过力组 生产总值:186.25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油茶,油桐,桉树 名特产品:油茶,盘江鱼 办公所在地:打滨村打滨组 |
荣丁村 |
荣丁村位于双江镇西南面,村委会距镇政府所在地12公里。北邻纳院村和达央乡的秧结村,东与双江村接壤,西依百口乡与弼佑乡,南靠百口乡的洞里村,地处东经106°00′08″~106°04′57″,北纬24°47′53″~24°51′50″之间,海拔474.5~1196.5米,南北长6.6公里,东西宽8公里,国土总面积28.9平方公里。 自然条件 荣丁村属于册亨县南北盘江下游低山河谷牧、林、农区。本区地貌为砂页岩侵蚀低山山地,地势陡峻、沟谷深切。耕地破碎不稳定;气候炎热、干燥,历年来冬季少见霜雪;年平均温度19~21℃,年总积温6900~7500℃;年降水量1100~1250毫米,较中部和西北部地区偏少;年日照时数1510小时,热量充足,降水有较明显的旱、雨季之分,时空分布不均,影响农业生产的主要灾害性天气是冬干春旱,此外,局部的冰雹、大风的灾害也对农业生产有威胁;自然土以红壤、砖红壤性红壤为主,土壤质量差,肥力低。村域面积43490.85亩,耕地4247.5亩(其中水田992.1亩;旱地3255.4亩),林地面积37334.25亩,森林覆盖率83.58%,具有丰富的森林资源。是一个以种植业为主的行政村。适宜发展桉树、杉木、油桐、板栗及食用油茶等种植业。 社会状况 村级整合后,由原来的荣丁村和马云村合并而成,全村共有6个自然村寨,8个村民小组,常住人口共437户1887人,是一以布依族为主的少数民族村,居住布依族和汉族。2010年国民生产总值608.64万元,人均纯收入3225元,年人均粮食330公斤。农作物以水稻和玉米为主,经济来源主要依靠杉木、油茶和油桐,农户养有少量的牛、羊、鸡、鸭、鹅、猪,都是自给自足,不成规模,几乎不上市销售。村级无集体经济,农村基础设施较为薄弱,目前有村级活动室1个,村级卫生室1个,村级小学2所。2011年共有党员37名,其中:初中以上文化程度20人,占54%,女党员7名,占18.9%,发展党员12名。 --人口总数:1887人 农业人口:1885人 非农业人口:2人 --行政区面积:28.9939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4247.5亩 --主要民族成分:布依族,汉族 发展口号: --所辖村:荣丁一组,荣丁二组,马云一组,马云二,坡荣,丁拉,雅传,伟庆 生产总值:608.64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油茶,油桐,杉木 名特产品:油茶 办公所在地:马云一组 --自然条件: 资源:油桐,油茶 |
盘江村 |
盘江村位于双江镇东北面(属移民新村),村委会距镇政府所在地24.5公里。北与望谟县蔗香乡隔北盘江相望,东接广西壮族自治区田林县雅长乡和田林县百乐乡,南依坝纳村,西与路吉村相邻,全村国土面积25.2平方公里,毗邻南盘江。 自然条件 盘江属于册亨县南北盘江下游低山河谷牧、林、农区。本区地貌为砂页岩侵蚀低山山地,地势陡峻、沟谷深切。耕地破碎不稳定;气候炎热、干燥,历年来冬季少见霜雪;年平均温度19~21℃,年总积温6900~7500℃;年降水量1100~1250毫米,较中部和西北部地区偏少;年日照时数1510小时,热量充足,降水有较明显的旱、雨季之分,时空分布不均,影响农业生产的主要灾害性天气是冬干春旱,此外,局部的冰雹、大风的灾害也对农业生产有威胁;自然土以红壤、砖红壤性红壤为主,土壤质量差,肥力低。村域面积38017.8亩,耕地3287.9亩(其中水田516亩;旱地2771.9亩),林地面积25219.05亩,森林覆盖率为28.88%。适宜桉树、杉木、油桐、板栗及食用油茶的种植和生长。 社会状况 村级整合后,由原来的坝恩村和纳牙村合并而成,全村共有3个自然村寨,4个村民小组,常住人口共233户978人,是一个布依族为主的少数民族村,居住有布依族和壮族。2010年国民生产总值321.34万元,人均纯收入3274元,年均粮食328公斤。农作物以水稻和玉米为主,经济来源主要依靠油桐、玉米及水产养殖,农户养少量的牛、鸡、鸭、鹅和猪,都是自给自足,不成规模,几乎不上市销售。村级无集体经济。2008年该村虽实施了整村推进扶贫项目建设,由于缺口资金较大,才完成主道路硬化600米及串户路1000多米,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较为薄弱,目前建有村级活动室1个,村级卫生室1个,村级小学1所。2011年共有党员23名,其中:初中以上文化程度17人,占73.9%,女党员1名,占4.3%,发展党员7名。 --人口总数:978人 农业人口:978人 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31.594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3287.9亩 --主要民族成分:布依族,壮族 发展口号: --所辖村:盘江一组,盘江二组,坝来组,纳牙组 生产总值:321.34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油桐,桉树,养鱼 名特产品:盘江鱼 办公所在地:盘江村一组 |
纳院村 |
纳院村位于双江镇西北面,村委会距镇政府所在地2.5公里。北靠顶肖村,东与双江村接壤,西依达央乡的秧结村,南邻荣丁村,地处东经106°00′02″~106°05′22″,北纬24°50′43″~24°54′21″之间。南北长7.3公里,东西宽7.2公里,国土面积26.51平方公里。 自然条件 纳院村属于册亨县中部低山侵蚀山地林、农、牧区。本区地貌为砂页岩侵蚀山地,地貌破碎,侵蚀强烈,沟谷发育,间有河谷小盆地和阶地。本区气候温暖、雨量充沛,年平均温度为18.0~19.2℃,年总积温6500~6900℃;年降水量1350~1450毫米,年相对湿度80%左右,年日照时数1510小时,无霜期320~340天。本区由于地貌切割破碎,地形复杂多样,小气候的差异也较大,亚热、温暖、温凉等气候特点兼而有之。总的气候特点是温暖湿润、日照充足、雨水多、湿度较大。影响农业生产的主要灾害性天气有春旱、冰雹、大风、暴雨、洪涝和秋绵雨等。尤其是暴雨洪涝对本区的农业生产危害最大。本区的土壤以红壤为主,分布在河谷盆地的农耕田地,质地较好,肥力中等。村域面积39595.8亩,耕地4016.5亩(其中:水田743.8亩;旱地3272.7亩),林地面积31516.05亩,森林覆盖率79.89%,是一个以林业为主的行政村。适宜发展桉树、杉木、油桐、板栗及食用油茶等种植业。 社会状况 村级整合后,由原来的纳院村和伟俄村合并而成,全村共有6个自然村寨,7个村民小组,常住人口共314户1435人,是一个布依族聚居的少数民族村。2010年国民生产总值414.96万元,人均纯收入2884元,年人均粮食329公斤。农作物以水稻和玉米为主,经济来源主要依靠杉木、油茶和油桐,农户养有少量的牛、鸡和猪,都是自给自足,不成规模,很少上市销售。村级无集体经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较为薄弱,目前建有村级活动室1个,村级卫生室1个,村级小学1所。2011年共有党员24名,其中:初中以上文化程度13人,占54.2%,女党员3名,占12.5%,发展党员10名。 --人口总数:1435人 农业人口:1435人 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26.3972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4016.5亩 --主要民族成分:布依族,汉族 发展口号: --所辖村:纳院一组,纳院二组,平坤组,平尧组,伟俄组,龙作组,谭寨组 生产总值:414.96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油桐,油茶,杉木,板栗 名特产品:油茶 办公所在地:纳院村一组 |
路吉村 |
路吉村位于双江镇东北面(其中路吉组和八路组属移民新村),村委会距镇政府所在地20公里。西与望谟县蔗香乡隔北盘江相望,东部和北部与盘江村接壤,南依坝纳村,地处东经106°06′50″~106°11′01″,北纬24°51′09″~24°54′08″之间。海拔343.8~1047米。南北长5.9公里,东西宽7.3公里,国土总面积13.9平方公里。毗邻北盘江。 自然条件 路吉村属于册亨县南北盘江下游低山河谷牧、林、农区。本区地貌为砂页岩侵蚀低山山地,地势陡峻、沟谷深切。耕地破碎不稳定;气候炎热、干燥,历年来冬季少见霜雪;年平均温度19~21℃,年总积温6900~7500℃;年降水量1100~1250毫米,较中部和西北部地区偏少;年日照时数1510小时,热量充足,降水有较明显的旱、雨季之分,时空分布不均,影响农业生产的主要灾害性天气是冬干春旱,此外,局部的冰雹、大风的灾害也对农业生产有威胁;自然土以红壤、砖红壤性红壤为主,土壤质量差,肥力低。村域面积21570亩,耕地2276.6亩(其中水田306.8亩;旱地1969.8亩),林地面积15041.10亩,森林覆盖率78.9%,具有丰富的森林资源。路吉村是一个以种植业为主的行政村。该村适宜发展桉树、杉木、油桐、板栗等种植业。 社会状况 全村共有3个自然村寨,3个村民小组,常住人口共195户664人,是一个布依族聚居的少数民族村。2010年国民生产总值176.35万元,人均纯收入2641元,年均粮食329公斤。农作物以水稻和玉米为主,经济来源主要依靠油桐、玉米及水产养殖,农户养少量的牛、鸡、鸭、鹅和猪,都是自给自足,不成规模,很少上市销售。村级无集体经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较为薄弱,目前建有村级活动室1个,村级卫生室1个,村级小学1所。2011年共有党员18名,其中:初中以上文化程度16人,占88.9%,女党员2名,占11.1%,发展党员8名。 --人口总数:644人 农业人口:644人 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14.38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2276.6亩 --主要民族成分:布依族 发展口号: --所辖村:路吉组,八路组,巧袍组 生产总值:176.35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油桐,桉树,养鱼 名特产品:盘江鱼 办公所在地:路吉组 |
坝纳村 |
坝纳村位于双江镇东北面,村委会距镇政府所在地16公里。北依路吉村,东与盘江村接壤,西靠丁马村,南邻平华村和林木,地处东经106°06′48″~106°11′01″,北纬24°51′09″~24°54′08″之间。南北长5.9公里,东西宽5.4公里,国土总面积21.86平方公里。 自然条件 坝纳村属于册亨县南北盘江下游低山河谷牧、林、农区。本区地貌为砂页岩侵蚀低山山地,地势陡峻、沟谷深切。耕地破碎不稳定;气候炎热、干燥,历年来冬季少见霜雪;年平均温度19~21℃,年总积温6900~7500℃;年降水量1100~1250毫米,较中部和西北部地区偏少;年日照时数1510小时,热量充足,降水有较明显的旱、雨季之分,时空分布不均,影响农业生产的主要灾害性天气是冬干春旱,此外,局部的冰雹、大风的灾害也对农业生产有威胁;自然土以红壤、砖红壤性红壤为主,土壤质量差,肥力低。村域面积32795.7亩,全村耕地2183.5亩(其中水田340.4亩;旱地1843.1亩),林地面积28600.50亩,森林覆盖率86.41%,具有丰富的森林资源。是一个以种植业为主的行政村。适宜发展桉树、杉木、油桐、板栗等种植业。 社会状况 村级整合后,由原来的坝纳村和平昂村合并而成,全村共有6个自然村寨,6个村民小组,常住人口共191户790人,是一个布依族聚居的少数民族村。2010年国民生产总值210.72万元,2010年人均纯收入2658元,年人均粮食330公斤。农作物以水稻和玉米为主,经济来源主要依靠油桐、油茶和杉木,农户养少量的牛、鸡和猪,都是自给自足,不成规模,很少上市销售。村级无集体经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较为薄弱,目前建有村级活动室1个,村级卫生室1个,村级小学1所。2011年共有党员19名,其中:初中以上文化程度14人,占73.7%,女党员2名,占10.5%,发展党员6名。 --人口总数:781人 农业人口:780人 非农业人口:1人 --行政区面积:21.8638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2183.5亩 --主要民族成分:布依族,汉族 发展口号: --所辖村:坝纳组,巧然组,巧满组,巧闷组,平昂组,弄怀组 生产总值:210.72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油茶,油桐,桉树 名特产品:油茶 办公所在地:坝纳村巧然组 |
顶肖村 |
顶肖村位于双江镇西北面,村委会距镇政府所在地8公里,北靠打滨村,东隔北盘江与望谟县相望,西依达央乡的上坝村,南邻纳院村,地处东经106°00′03″~106°05′28″,北纬24°52′43″~24°55′52″之间。南北长5.2公里,东西宽9.1公里,国土总面积16.2平方公里。 自然条件 顶肖村属于册亨县中部低山侵蚀山地林、农、牧区。本区地貌为砂页岩侵蚀山地,地貌破碎,侵蚀强烈,沟谷发育,间有河谷小盆地和阶地。本区气候温暖、雨量充沛,年平均温度为18.0~19.2℃,年总积温6500~6900℃;年降水量1350~1450毫米,年相对湿度80%左右,年日照时数1510小时,无霜期320~340天。本区由于地貌切割破碎,地形复杂多样,小气候的差异也较大,亚热、温暖、温凉等气候特点兼而有之。总的气候特点是温暖湿润、日照充足、雨水多、湿度较大。影响农业生产的主要灾害性天气有春旱、冰雹、大风、暴雨、洪涝和秋绵雨等。尤其是暴雨洪涝对本区的农业生产危害最大。本区的土壤以红壤为主,分布在河谷盆地的农耕田地,质地较好,肥力中等。村域面积32552.1亩,耕地3689.8亩(其中水田582.7亩;旱地3107.1亩),林地面积27836.40亩,森林覆盖率为85.52%,适宜发展桉树、杉木、油桐、板栗等。 社会状况 全村共有4个自然村寨,6个村民小组,常住人口共327户1423人,是一个布依族为主的少数民族村,居住有布依族和汉族。2010年国民生产总值386.78万元,人均纯收入2715元,年人均粮食320公斤。农作物以水稻和玉米为主,经济来源主要依靠杉木和油桐等,农户养少量的牛、羊、鸡和猪,都是自给自足,不成规模,很少上市销售。村级无集体经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较为薄弱,目前建有村级活动室1个,村级卫生室1个,完小1所。2011年共有党员12名,其中:初中以上文化程度7人,占58.3%,女党员3名,占25%,发展党员11名。 --人口总数:1423人 农业人口:1423人 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21.7014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3689.8亩 --主要民族成分:布依族,汉族 发展口号: --所辖村:一组,二组,三组,四组,五组,六组 生产总值:386.78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杉木,油茶,油桐,板栗 名特产品:油茶 办公所在地:顶肖村三组 |
平华村 |
平华村位于双江镇东面(其中平华组属移民新村),村委会距镇政府所在地22公里。北靠坝纳村,东接广西壮族自治区田林县雅长乡,南依百口乡的坝或村,西与林木村相邻,地处东经106°08′33″~106°12′05″,北纬24°47′40″~24°51′32″之间。海拔312.3~1047.7米。南北长7.2公里,东西宽5.3公里,国土总面积32.74平方公里,毗邻南盘江。 自然条件 平华村属于册亨县南北盘江下游低山河谷牧、林、农区。本区地貌为砂页岩侵蚀低山山地,地势陡峻、沟谷深切。耕地破碎不稳定;气候炎热、干燥,历年来冬季少见霜雪;年平均温度19~21℃,年总积温6900~7500℃;年降水量1100~1250毫米,较中部和西北部地区偏少;年日照时数1510小时,热量充足,降水有较明显的旱、雨季之分,时空分布不均,影响农业生产的主要灾害性天气是冬干春旱,此外,局部的冰雹、大风的灾害也对农业生产有威胁;自然土以红壤、砖红壤性红壤为主,土壤质量差,肥力低。村域面积47391亩,耕地3560.5亩(其中水田304.1亩;旱地3256.4亩),水域面积3978.3亩,林地面积31426.05亩,森林覆盖率35.32%,是一个以种植业为主的行政村。该村适宜桉树、杉木、油桐、板栗及食用油茶的种植和生长。 社会状况 全村共有3个自然村寨,3个村民小组,常住人口共172户759人,是一个布依族为主的少数民族村,居住有布依族、汉族和壮族。2010年国民生产总值222.57万元,人均纯收入2916元,年人均粮食340公斤。农作物以水稻和玉米为主,经济来源主要依靠油桐、玉米及水产养殖,农户养少量的牛、鸡、鸭、鹅和猪,都是自给自足,不成规模,很少上市销售。村级无集体经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较为薄弱,目前建有村级活动室1个,村级卫生室1个。2011年共有党员8名,其中:初中以上文化程度7人,占87.5%,女党员1名,占25%,发展党员14名。 --人口总数:759人 农业人口:759人 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31.594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2460.5亩 --主要民族成分:布依族,汉族,壮族 发展口号: --所辖村:平华组,平温组,纳根组 生产总值:222.57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油茶,油桐,桉树 名特产品:油茶,盘江鱼 办公所在地:平华村平华组 |
双江村 |
双江村位于双江镇北面,村委会距镇政府所在地1公里。北隔北盘江与望谟县油迈乡相望,东邻路吉、丁马和林木村,西接纳院村和荣丁村,南依百口乡的坝或村。地处东经106°03′51″~106°06′26″,北纬24°48′31″~24°54′36″之间。海拔307.5~1202.5米,南北长9.5公里,东西宽4.2公里,国土总面积为24.61平方公里,属双江镇城关村。 自然条件 双江村属于册亨县中部低山侵蚀山地林、农、牧区。本区地貌为砂页岩侵蚀山地,地貌破碎,侵蚀强烈,沟谷发育,间有河谷小盆地和阶地。本区气候温暖、雨量充沛,年平均温度为18.0~19.2℃,年总积温6500~6900℃;年降水量1350~1450毫米,年相对湿度80%左右,年日照时数1510小时,无霜期320~340天。本区由于地貌切割破碎,地形复杂多样,小气候的差异也较大,亚热、温暖、温凉等气候特点兼而有之。总的气候特点是温暖湿润、日照充足、雨水多、湿度较大。影响农业生产的主要灾害性天气有春旱、冰雹、大风、暴雨、洪涝和秋绵雨等。尤其是暴雨洪涝对本区的农业生产危害最大。本区的土壤以红壤为主,分布在河谷盆地的农耕田地,质地较好,肥力中等。村域面积39034.8亩,耕地面积3123.3亩(其中水田615.3亩;旱地2508亩),林地面积31234.2亩,森林覆盖率87.26%,是一个以林业为主的行政村。适宜发展桉树、杉木、油桐、板栗等种植业。 社会状况 村级整合后,由原来的坝赖村、尧害村及路吉村的伟井组合并而成,全村共有7个自然村寨,8个村民小组,是一个布依族为主的少数民族村,居住有布依族、汉族和苗族,常住人口共304户1269人。2010年国民生产总值352.47万元,人均纯收入2776元,年人均粮食327公斤。农作物多为水稻和玉米,经济上主要靠杉木、油茶和油桐来支撑,养殖业比较单一,农户养有少量的牛、羊、鸡、鸭、鹅、猪,都是自给自足,不成规模,几乎不上市销售。村级无集体经济,农村基础设施薄弱,目前有村级活动室1个。2011年共有党员32名,其中:初中以上文化程度20人,占62.5%,女党员8名,占25%,发展党员11名。 --人口总数:1269人 农业人口:1269人 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26.0232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3123.3亩 --主要民族成分:布依族,汉族,苗族 发展口号:0 --所辖村:一组,二组,平问组,打豆组,伟利组,伟井组,弄平组,尧害组 生产总值:352.47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油桐,油茶,杉木 名特产品:油茶 办公所在地:双江村一组 |
林木村 |
林木村位于双江镇东南面,村委会距镇政府所在地7公里。北邻丁马村,东与平华村接壤,西依双江村,南靠百口乡的坝或村,地处东经106°06′13″~106°09′24″,北纬24°47′39″~24°51′33″之间。海拔449.8~1125.3米。南北长5.6公里,东西宽5.5公里,国土总面积17.42平方公里, 自然条件 林木村属于册亨县南北盘江下游低山河谷牧、林、农区。本区地貌为砂页岩侵蚀低山山地,地势陡峻、沟谷深切。耕地破碎不稳定;气候炎热、干燥,历年来冬季少见霜雪;年平均温度19~21℃,年总积温6900~7500℃;年降水量1100~1250毫米,较中部和西北部地区偏少;年日照时数1510小时,热量充足,降水有较明显的旱、雨季之分,时空分布不均,影响农业生产的主要灾害性天气是冬干春旱,此外,局部的冰雹、大风的灾害也对农业生产有威胁;自然土以红壤、砖红壤性红壤为主,土壤质量差,肥力低。村域面积29175亩,耕地3235亩(其中水田556亩;旱地2679亩),林地面积22582.35亩,森林覆盖率70.78%,具有丰富的森林资源。是一个以种植业为主的行政村。适宜发展桉树、杉木、油桐、板栗等种植业。 社会状况 全村共有5个自然村寨,5个村民小组,常住人口共267户1176人,是一个布依族为主的少数民族村,居住有布依族、汉族和苗族。2010年国民生产总值313.32万元,年人均纯收入2656元,年人均粮食328公斤。农作物以水稻和玉米为主,经济来源主要依靠杉木、桉树、油茶和油桐,农户养有少量的牛、鸡和猪,都是自给自足,不成规模,几乎不上市销售。村级无集体经济,农村基础设施薄弱,目前建有村级活动室1个,村级卫生室1个,完小1所。2011年共有党员14名,其中:初中以上文化程度9人,占64.3%,女党员1名,占7.1%,发展党员8名。 --人口总数:1176人 农业人口:1176人 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19.45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3235.0亩 --主要民族成分:布依族,汉族,苗族 发展口号: --所辖村:林木组,巧花组,卡骂组,各记组,伟棒组 生产总值:313.32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杉木,油茶,油桐,板栗,桉树 名特产品:油茶 办公所在地:林木村林木组 --自然条件: 资源:油桐,油茶 |
洛央村 |
洛央村是达央乡政府所驻地,全村国土面各28.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428.9亩,全村辖10个村民组,497户农户,2079人,全村拥有速生杉木林5000多亩,是达央乡林业大村之一。 村两委班子以林业产业为龙头,大力发展林业产业,带领全村人民群众脱贫致富向现代农村的康庄大道进发。 --人口总数:2079人 农业人口:2079人 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28.2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428.98亩 --主要民族成分:布依族,汉族 发展口号:依靠林业产业带动农村经济发展 --所辖村:洛央组,文达,弄怀,云上,坝纳,拉林,平绕,央林,盘绕,洛寒 生产总值:205.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杉木,油桐,苡仁米 名特产品:苡仁米 办公所在地:坝纳组 --自然条件: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气候温和,土壤肥沃,适宜发展林业、甘蔗、水果等产业 资源:荒山 |
八望村 |
八望村位达央乡东部,村公所座落在八望村八望组,距乡政府10公里,全村辖七个村民组,251户1071人口,0党员21人,是龙滩电站建设淹没的行政村之一。 近年来,八望村两委班子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乡党委政府的安排部署,充分发挥本村区位优势,以调整产业为抓手,稳定移民群众思想为首任。带领群众大力发展网箱养鱼和拦河养鱼,全村渔业产群众投资80余万元;2011年初村两委班子号召群众发展甘蔗产业,完成甘蔗种植290亩。 --人口总数:1071人 农业人口:1071人 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15.1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492.5亩 --主要民族成分:布依族 发展口号: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增加农民群众增收渠道,让群众早日脱贫致富奔小康。 --所辖村:盘向一组,盘向二组,巧朝组,平麦组,八望组,浪扛组,望江组 生产总值:20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渔业,甘蔗、油桐 名特产品:网箱、拦河养鱼 办公所在地:八望组 --自然条件:气候较热,适宜发展桉树、香蕉、甘蔗等产业。 资源:湖泊,荒山 |
坝麦村 |
坝麦村位于达央乡东部,村公所距乡政府8公里,全村辖8个村民小组,273户农户,1204人。全村主要产业有杉木、油桐、甘蔗、水果等。 村两委班子以改善农村基础设施为重点,提高村民综合素质为抓手,大发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农村经济为目标,昂扬斗志,奋勇直前,带领全村人民群众艰苦奋斗,迈步向小康路上进发。 --人口总数:1024人 农业人口:1024人 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19.5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674.5亩 --主要民族成分:布依族,汉族 发展口号:提高村民文化素质,调整产业结构,构建富裕和谐的新农村 --所辖村:大湾组,纳腾组,坝麦组,坝把组,加岩组,坝外组,坪外组 生产总值:15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杉木,油桐 名特产品:苡仁米 办公所在地:坝麦组 --自然条件: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气候温和,土壤肥沃,适宜发展林业、甘蔗、水果等产业 资源:荒山、龙滩电站库区湖泊 |
巧坝村 |
巧坝村位于达央乡东部,村公所座落在上坝村,距乡政府10公里,行政区域面积42450亩,耕地690.9亩,其中水田244.84亩,旱地446.07亩。辖7个村民小组,304户,1293人。0党员31名。 村两委班子以改善人居环境为重点,大力抓好林业产业带动农村经济健康持续发展。 --人口总数:1293人 农业人口:1293人 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28.3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690.9亩 --主要民族成分:布依族 发展口号:改善人居环境,发展林业状大农村经济。 --所辖村:上坝,下坝,伟冉,行赖,巧袍,巧会 生产总值:8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杉木,油桐 名特产品:杉木 办公所在地:上坝 --自然条件: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土壤肥沃,适宜种植杉木,油桐,甘蔗等 资源:杉木,油桐 |
央绕村 |
央绕村位于达央乡南部,村公所距达央乡政府22公里,全村行政区域面积25.4平方公里,耕地925公里,其中水田365.1亩,旱地559.99亩。辖8个村民小组,232户,1858众人人,有0党员41名,其中妇女党员4名。 --人口总数:1858人 农业人口:1858人 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25.4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925.0亩 --主要民族成分:布依族 发展口号:大力改善基础设施,调整产业结构,以林业为支柱产业。 --所辖村:央绕一,央绕二,央绕三,央结一,央结二,伟细四,伟细五,平华 生产总值:16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杉木,油桐 名特产品:杉木 办公所在地:央绕一组 --自然条件:气候温和,雨量充沛。 资源:荒山 |
打朋村 |
打朋村位于达央乡西南部,距乡政府所驻地22公里,全村辖7个村民小组,居住着334户农户,1479人,主要以杉木为产业,全村拥有速生杉木林3000多亩,近年来发展早熟蔬菜1000多亩,特产苡仁米,年产量达1000公斤。 村两委班子以抓好村居民自治管理为目标,因地制宜,大力发展林业、早熟蔬菜业,全村人民群众基本实现小康。 --人口总数:1479人 农业人口:1479人 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18.1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794.62亩 --主要民族成分:布依族 发展口号:提高村民文化素质,调整产业结构,构建富裕和谐的新农村 --所辖村:打朋组,坝来组,平力组,新建组,朋江组,打力组,坝行组 生产总值:18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杉木,油桐,苡仁米,早熟蔬菜,甘蔗 名特产品:苡仁米 办公所在地:打朋组 --自然条件: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气候温和,土壤肥沃,适宜发展林业、甘蔗、早熟蔬菜等产业 资源:荒山 |
坝布村 |
坝布村位于达央乡东部,村公所座落在坝布组,距乡政府20公里。行政区域面积23.5平方公里,耕地355.27亩。 --人口总数:926人 农业人口:926人 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23.5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355.27亩 --主要民族成分:布依族,汉族 发展口号:充分利用丰富的荒山资源,大力发展农业、林业、渔业等 --所辖村:上平乐,下平乐,三滩,坝布,坝熬,平赖 生产总值:11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油桐,玉米,渔业 名特产品:玉米 办公所在地:坝布组 --自然条件:属你海拔热带地区,最低海拔340米。属龙滩电站淹没库区。 资源:荒山 |
洛法村 |
洛法村位于达央乡南部,村公所座落在伟举组,距乡政府10公里,全村国土面积28平方公里,拥有耕地811亩,其中水田306.18为亩,旱地504.8亩。杉木林16000多亩,油桐林8000余亩,杂木林5000余亩,森林覆盖率达70%,是达央乡的林业大村之一。 全村辖6个村民组,382户,1505人,有0党员29名,其中妇女党员5名,主要居住着布依族同胞,杂居有极少数汉族。近年来,村两委班子以做大做强林业产业为目标,充分利用荒山资源,号召全村人民群众大发展植树造林,力争在2015年实现户均拥有杉木林面积50亩,人均纯收入达3500元,让全 村人民群众全面实现小康富裕的生活。 --人口总数:1505人 农业人口:1505人 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28.0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811.0亩 --主要民族成分:布依族,汉族 发展口号:充分利用荒山资源,做大做强林业产业 --所辖村:洛法组,伟举组,三湾组,伟亮组,兴隆坪组,新寨组 生产总值:50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杉木,油桐 名特产品:杉木 办公所在地:伟举组 --自然条件: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土壤肥沃,光照充足,适宜发展种植、养殖业。 资源:荒山,杉木,油桐 |
丁马村 |
丁马村位于双江镇东南面,村委会距镇政府所在地6公里,北邻路吉村和坝纳村,东部和南部与林木村接壤,西依双江村,地处东经106°05′30″~106°08′39″,北纬24°49′41″~24°52′38″之间。海拔572.5~1151米,南北长4.8公里,东西宽5.4公里,国土总面积14.13平方公里。 自然条件 丁马村属于册亨县南北盘江下游低山河谷牧、林、农区。本区地貌为砂页岩侵蚀低山山地,地势陡峻、沟谷深切。耕地破碎不稳定;气候炎热、干燥,历年来冬季少见霜雪;年平均温度19~21℃,年总积温6900~7500℃;年降水量1100~1250毫米,较中部和西北部地区偏少;年日照时数1510小时,热量充足,降水有较明显的旱、雨季之分,时空分布不均,影响农业生产的主要灾害性天气是冬干春旱,此外,局部的冰雹、大风的灾害也对农业生产有威胁;自然土以红壤、砖红壤性红壤为主,土壤质量差,肥力低。村域面积18123.3亩,耕地2370.4亩(其中水田420.1亩;旱地1950.3亩),林地面积10007.10亩,森林覆盖率85.45%,具有丰富的森林资源。是一个以种植业为主的行政村。适宜发展桉树、杉木、油桐及板栗等的林业种植品种。 社会状况 全村共有2个自然村寨,3个村民小组,常住人口共217户875人,是一个布依族聚居的少数民族村。2010年国民生产总值239.46万元,人均纯收入2721元,年人均粮食326公斤。农作物以水稻和玉米为主,经济来源主要依靠油桐和油茶,农户养少量的牛、鸡和猪,都是自给自足,不成规模,几乎不上市销售。村级无集体经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较为薄弱,目前建有村级活动室1个,村级卫生室1个,村级小学1所。2011年共有党员20名,其中:初中以上文化程度16人,占80%,女党员3名,占15%,发展党员6名。 --人口总数:875人 农业人口:875人 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12.0822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2370.4亩 --主要民族成分:布依族 发展口号: --所辖村:丁马一组,丁马二组,巧好组 生产总值:239.46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杉木,油茶,油桐,板栗,桉树 名特产品:油茶 办公所在地:丁马二组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